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手性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手性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手性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手性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手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简介手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重点综述胆汁盐类、皂苷类手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以及氨基酸型、季铵盐型、烷基糖苷型和松香型手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研究现状。

关键词:手性表面活性剂;进展;手性分离;立体合成

手性表面活性剂(chiral surfactant)是指一类性质上具有一般表面活性剂特性——具有油水两亲性,结构上含有手性中心的手性分子。由于分子结构中有手性中心的存在,该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区域选择性、不对称催化能力和手性识别能力。尤其是在特定的手性拆分中的手性识别能力,使得手性两亲分子在立体选择性合成和手性药物分离领域逐渐成为一大热点。此外,近年来,在无机材料科学方面,利用手性表面活性剂合成无机介孔材料的研究也有迅速的进展。

随着医药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手性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特性而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使得它的需求日益增加,因而引起了化学、材料等学科对手性表面活性剂的普遍关注。

目前获得手性两亲分子的途径还比较少,而且只局限于应用已有的手性源来合成,因此手性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并不多。主要可从来源分为天然手性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手性表面活性剂两大类。

1.天然手性表面活性剂

天然手性表面活性剂可细分为胆汁盐类和皂苷类两类。

1.1胆汁盐(Bile salts)类

胆汁(酸)盐类手性表面活性剂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光学活性,可用于手性对映体的拆分,最早由Terabe等[1]在1989年应用在几种氨基酸和药物的胶束电动色谱(MEKC 法)手性分离中。其基本结构式如图1,主体结构由四个饱和稠环构成。表1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胆汁盐类手性表面活性剂。

图1 胆汁盐类结构式

表1 几种常见的胆汁盐类手性表面活性剂

Nishi H等[2]随后对上述几种常见胆汁盐类表面活性物质的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虽然牛磺胆酸钠和脱氧牛磺胆酸钠(STDC)均可在pH>3的条件下使用,但脱氧牛磺胆酸盐的效果更胜一筹,也是研究的几种胆汁盐类中分离效果最好的。而胆酸钠(SC)和脱氧胆酸钠(SDC)的适用条件为pH>5。

科学家研究发现,胆汁盐类物质在溶液中可形成螺旋形的胶束,与传统的非手性表面活性剂相比,这种独特的胶束结构可以容纳更多的有机溶剂,从而可以用于各种疏水性化合物等的分离[3~4]。为对映体的拆分提供了新思路。基于这一思路,Aumatell等[5]将胆酸盐与环糊精联用,在MEKC法下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效果。

1.2皂苷(Saponins)类

皂苷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陆地高等植物中的一类糖苷,其结构由皂苷元与糖组成。由于组成皂苷的糖有葡萄糖、半乳糖等等多种,苷元可分为甾烷皂苷类和三萜类两大类多种苷元,再加之各种侧链的差异,使得皂苷种类繁多,组成复杂,是一种含多手性中心的天然手性表面活性剂。由于皂苷的结构中苷元具有不同程度的亲脂性,糖链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使皂苷具有不俗的表面活性,其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稳定性良好的泡沫。

皂苷类化合物课用于测定血浆、胆汁和组织中的胆甾醇,也可用于光学异构体的分离。但由于皂苷类化合物多为电中性,需要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配合才能形成带电胶束以用于MEKC法分离,常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6]。相较于中性条件而言,该类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对光学异构体的分离效果更为理想。

2.合成手性表面活性剂

2.1氨基酸衍生的手性表面活性剂

手性氨基酸衍生的表面活性剂是最常用的手性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手性的氨基酸与各种羧酸衍生物经酰卤反应而制得。其大致结构如图2,其中R1为十一至十七碳的烷基或烷氧基,R2为烷基,X为H或Na。

图2 氨基酸衍生手性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Dobashi等[7-8]在1989年首先合成了N-十二酰基-L-丙氨酸钠和N-十二酰基-L-缬氨酸钠等氨基酸衍生手性表面活性剂,并将其应用于MEKC手性分离N-乙酰化氨基酸酯等化合物,但是分离效率不理想。为了提高分离效率,使用氨基酸衍生物系列的手性表面活性剂与尿素、甲醇等有机修饰剂的复配溶液可提高对映体的选择性以及改善峰形,达到较理想的分离效果。

2003~2007年,Rizvi等[9]别出心裁地并不直接使用手性氨基酸为手性源,而是利用烷氧酰氯与手性氨基醇反应,经硫酸酯化后聚合,得到了一系列聚合高分子的氨基酸型手性表面活性剂。该系列产物的由于是高聚物,可形成单分子胶束,因而cmc表现为0,同时温度及添加剂对其胶束浓度均未表现出明显影响,胶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刚性。这系列聚合高分子型氨基酸衍生的手性表面活性剂的大致合成路线如下:

同样是利用类似路线,Riviz等还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可聚合成高分子的阳离子型手性表面活性剂[10]。

黄建滨[11]等在2003年也合成了一种疏水链中含有苯环的新型亚酰氨基酸手性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在较强的碱性条件下仍可表现出较高的表面活性和聚集能力。

而车顺爱等[12~14]则将该类氨基酸衍生的手性表面活性剂创新性地应用于无机材料的合成中。他们采用手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导向法,基于N-十四酰基丙氨酸钠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合成了一种介观结构高度有序的手性介孔材料,并在近几年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改变手性表面活性剂的电离度以及氨基酸基团的正电荷密度,他们得到了不同介孔结构的无机材料。

2.2季铵盐型手性表面活性剂

季铵盐类手性表面活性剂主要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多以脂肪胺和烷基化试剂为原料通过季铵反应合成,可用于不对称合成及手性分离。

自1978年Goldberg等[15]首次报道在季铵盐类手性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手性胶束水溶液中还原苯基酮诱导出新的手性中心以来,季铵盐类手性表面活性剂在国内外的不对称有机合

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经典有机反应如Michael加成[16]、Diels-Alder反应[17]、不对称Darzens缩合[18]、查耳酮的氧化[19]、等反应中均有季铵盐类手性表面活性剂的运用。

周青山等在这一范畴上做了许多研究。他们用不同的手性表面活性剂做了与Goldberg 等同样的反应,与Goldberg等只有1.66%的对映体过量值相比,他们所做的研究对映体过量值却到达8.6%。他们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的链长的改变对不对称诱导反应的诱导效果有所影响,同时胶束诱导不对称反应所得产物的构型与所用胶束的构型相反。另外,改变胶束的结构,产物的对映体过量百分率值也会随之改变,这一发现为不对称合成提供了一条新思路[20-21]。

近两年黄永伟[22]等研究制备了苝酰亚胺—手性表面活性剂复合物N,N’-双(2-(季铵基乙撑))-3,4,9,10-苝二酰亚胺-双((3R)-3,7二甲基辛基-6-乙烯基)磷酸盐,并详细研究了它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形成的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及组装机理,为设计分子电元件中的高度规整的超分子结构提供了便利。

2.3烷基糖苷(Alkyl Glucoside)型手性表面活性剂

烷基糖苷型表面活性剂是由可再生资源天然脂肪醇和生物低聚糖(葡萄糖、麦芽糖等)合成的一种性能较全面的绿色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手性主要来源于糖环中的手性碳原子。非离子型的烷基糖苷还可经硫酸或磷酸酸化后进一步制得阴离子型烷基糖苷手性表面活性剂。大部分烷基糖苷是中性的,但其分子结构中的糖头基可与硼酸盐缓冲溶液络合,从而得到带电荷的胶束[23]。

Tickle等[24]在1994年首先合成了两种该类手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磷酸酯和十二烷基-β-D-吡喃葡萄糖硫酸酯,并将它们运用于毛细管电泳色谱进行手性分离。Boyd等[25]合成了如图3所示的一系列异构十二烷基-β-D-葡萄糖苷,研究了这系列化合物的热致行为以及立体构型对其液晶相行为的影响,并表征了它们之间在表面活性上的差异。

图3 Boyd等制备的一系列十二烷基-β-D葡萄糖苷同分异构体结构式

烷基糖苷型手性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在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的同时还表现出优异的生态安全性和相溶性,自首次合成以来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其应用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手性分离等科学研究,现在更多地作为固体分散剂、塑料添加剂和日化用品中的表面活性剂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2.4松香基型手性表面活性剂

与其他类型的原料相比,松香分子具有多个手性中心,结构易于改造,是很好的天然手

性原料;同时松香又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工业原料,廉价易得。因此,利用松香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工作开展得很早,可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时至今日,国内外已经合成了很多基于松香的表面活性剂,但由于原材料松香资源的缺乏,国外对松香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重心已经从合成新型表面活性剂渐渐转移到松香类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上。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这一类手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上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许多各种类型的松香基手性表面活性剂,如脱氢松香基手性表面活性剂和马来海松酸基手性表面活性剂,近几年大热的Gemini 型表面活性剂也有所涉及。

广西师范大学的王恒山、潘英明教授和他们的学生赵志才等[26]以脱氢松香酸和马来海松酸为原料合成了多种新型手性表面活性剂,如马来海松四磺酸钠等等,研究了这些产物的发泡性能与分子结构,并对这些产物进行了其他表面物理化学和光学活性等性能测定,发现这些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均相当理想,在对映体的分离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利用脱氢松香酸和马来海松酸还可以合成许多其他的手性表面活性剂,如12-溴代脱氢松香酸-N-琥珀酰亚胺酯(N-HSBDA)、脱氢松香异硫腈酸酯(DHA-NCS)[27]、马来酐聚酰亚胺酯[28]、马来海松酸三异辛酯[29]等。

贾卫红等[30~31]在2008~2009年以脱氢枞胺为原料先后合成了一系列松香基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和4种松香基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用IR及1H-NMR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发现这两类松香基Gemini型表面活性剂均有较低的CMC,能够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除此之外,松香基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还具有很强的乳化性能及泡沫性能,而松香基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则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且表面活性随着分子结构中亚甲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强。除此之外,他们还对松香基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32]。韩世岩等也曾合成并分析了一种松香-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33],另外还研制了一种松香酰基甘氨酸型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确证了该产物的基本结构,通过表面张力仪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性能分析[34]。他们的工作确证了基于松香制备高表面活性、低CMC值的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的可行性,为以松香为原料制备Gemini表面活性剂奠定了较好的研究基础。

3.总结

手性表面活性剂的传统应用主要集中在有机不对称合成和手性对映体的识别、拆分和分离方面,近几年来,将其作为模板应用在手性无机材料,尤其是手性介孔材料的合成上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点,随着其合成机理的不断完善,新的合成线路也陆续出现。

手性物质作为一种具有明显特征的物质,其对映体的区分一向是化学等许多学科工作者的重要关注点之一。随着医药、生物、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发展,对单一对映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手性表面活性剂因其同时具有普通表面活性剂的增溶、相转移等一般特性和手性特征,在手性的识别、拆分和分离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手性表面活性剂独特的分子结构特点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想法和思路,可谓是开辟出了一个新的表面活性剂领域。由于目前手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仍大多局限于采用现成的手性源,致使手性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并不算多,相信随着这方面需求的加大和技术的发展,手性表面活性剂会在更多的领域中得到恰当的应用。

参考文献

1.TERABE S, SHIBATA M, MIYASHITA Y.Chiral separation by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while bile salt micelles [J]. J Chromatogra, 1989, 480: 403-411.

2.NISHI H,FUKUYAMA T, MATSUO M,et al.Chiral separation of diltiazem,trimetoquinol and

related compounds by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with bile salts [J]. Jounal of Chromatography, 1990, 515: 233-243.

3.CAMPANELLI A R, DE SANCTIS S C, CHIESSI E, et al. Sodium glyco-and

taurodeoxycholate: possible helical models for conjugated bile salt micelles [J]. J Phys Chem, 1989, 93: 1536-1542.

4.COLE R O, SEPANIAK M J, HINZE W L, et al. Bile salt surfactants in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 Application to hydrophobic molecule separations [J].

J Chromatogr A, 1991, 557: 113-123.

5.AUMA TELL A, WELLS R J. Enantiomeric differenti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by cyclodextrin –modified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 using a bile salt [J]. J Chromatogr A, 1994, 668: 329-337.

6.OTUSKA K, TERABE S. Enantiomer separation of drugs by micellarel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using chiral surfactants. [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0, 875: 163-178.

7.DOBASHI A, ONO T, HARA S, et al. Optical resolution of enantiomers with chiral mixed

micelles by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J]. Anal Chem, 1989, 61:1984-1986.

8.DOBASHI A, ONO T, HARA S, et al. Enantioselective hydrophobic entanglement of

enantiomeric solutes with chiral functionalized micelles by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J].

J Chromatogr, 1989, 480: 413-420.

9.RIZVI S A A, ZHENG JIE, SHAMSI S A, et al. Polymeric sulfated amino acid surfactants: A

new class of versatile chiral selectors for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MEKC) and MEKC-MS [J]. Anal chem. 2007 79(3), 879-898.

10.RIZVI S A A, SHAMISI S A.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hiral ionic

liquids and their polymers in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J]. Anal Chem, 2006, 78: 7061-7069.

11.黄建滨, 高强, 王传忠. 一类新型手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03,

19(4) : 302-306.

12.靳海英. 手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导向法合成手性介孔材料[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9.

13.CHE SHUNAI, ZHENG LIU, OHSUNA, T,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ral

mesoporous silica [J]. Nature, 2004, 29:281-284.

14.CHE SHUNAI, GARCIA –BENNETT A E, YOKOI T, et al. A novel anionic surfactant

templating route for synthesizing mesoporous silica with unique structure [J]. Nature Materials, 2003, 2: 801-805.

15.GOLDBERG S I, BABA N, GREEN R L, et al. Micelle-enzyme analogy: stereo chemical and

substrate selectivity [J]. J Am Chem Soc, 1978, 100 (21): 6768-6769.

16.张永敏, 方向红, 王淑群. 手性胶束中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J]. 有机化学, 1992, 12(5):

488 – 491.

17.DIEGO –CASTRO M J, HAILES H C. Novel application of chiral micellar media to the

Diels – Alder reaction [J]. Chem Commun, 1998,8: 1549 -1550.

18.张永敏, 方向红. 手性胶束中的不对称Darzens缩合[J]. 有机化学, 1994, 21(1): 68 – 71.

19.张永敏, 傅春玲, 吕萍, 等. 手性胶束中的有机反应:手性胶束中查耳酮的不对称环氧化

[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9, 10(12): 1208 – 1210.

20.周青山, 范伟强, 张永敏, 等.手性胶束中酮的不对称还原[J]. 有机化学,1986(5):

386-388.

21.范伟强, 周青山, 沈积慧, 等. 胶束模拟酶的研究: 2. 手性胶束中硫醚氧化为亚砜的不对

称诱导[J]. 化学学报, 1987, 45(03): 287 - 290.

22.黄永伟, 张付利, 汤昆, 等. 苝酰亚胺——手性表面活性剂复合物在溶液中自组装行为

的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6): 584 - 588.

23.DESBENE P L, FULCHIC C E. Separation of pharmaceutically important estrogens by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J]. J Chromatogr A, 1996, 749: 247-255.

24.TICLE D C, OKAFO G N, CAMILLERI P, et al. Glucopyranoside –based surfactants as

pseudo stationary phases for chiral separations i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J]. Analytical Chemistry, 1994, 66(23): 4121-4126.

25.BOYD B J, KRODKIEWSKA I, DRUMMOND C J, et al. Chiral glucose –derived

surfactants: The effect of stereochemistry on thermotropic and lyotropic phase behavior [J].

Langmuir, 2002, 18: 597 – 601.

26.赵志才. 松香基手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研究[D]. 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 2008.

27.ZHAO SHULIN, WANG HENGSHAN, PAN YINGMING, et al.

3-[ (3-Dehydroabietamidopropyl) dimethylammonio ] – 1- propane – sulfonate as a new type of chiral surfactant for enantiomer separation in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7, 1145: 246 – 249.

28.邓礼波, 吴岳德, 曾昭琼. 松香马来酰亚胺聚酯的合成及热稳定性研究[J]. 华南师范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 : 51-58.

29.尹红梅, 郭虹, 徐峰, 等. 马来海松酸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1998,

12(2) : 92 – 98.

30.贾卫红, 饶小平, 宋湛谦, 等. 松香基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现代化工, 2008, 28(2) : 390 – 394.

31.贾卫红, 宋湛谦, 饶小平, 等. 松香基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J]. 石油

化工, 2009, 38(6) : 651 – 655.

32.贾卫红, 宋湛谦, 饶小平, 等. 松香基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抑菌性能研究[J]. 林产

化学与工业, 2010, 30(1) : 1-4.

33.韩世岩, 宋湛谦, 金钟玲, 等. 松香基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分析[J]. 林业科

技, 2009, 34(4) : 61 – 64.

34.韩世岩, 高福刚, 方桂珍, 等. 一种新颖的松香酰基甘氨酸型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

成及性能分析[J]. 现代化工, 2011, 31(5): 39 – 41.

35.潘英明, 王恒山, 唐莅东, 等. 松香基手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J]. 有机化学,

2003, 23: 78

36.张桂菊, 徐宝财, 刘丹, 等. 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功能性表面活性剂(ⅪⅤ)——手性表面

活性剂的研究进展[J]. 日用化学工业, 2011, 41(3): 222 – 228.

37.梁谦, 王恒山. 手性表面活性剂在手性合成、识别及拆分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 2009,

36(9): 67 – 68.

38.李静, 乔卫红. 手性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应用进展[J]. 日用化学工业, 2010, 40(2): 116-123.

手性药物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的研究进展 许多药物具有光学活性(opitical activeity)。一般显示光学活性的药物分子,其立体结构必定是手性(chirality)的,即具有不对称性。手性是指其分子立体结构和它的镜像彼此不能重合。互为镜像关系而又不能重合的一对分子结构称为对映体(enantiomer)。虽然对映异构体药物的理化性质基本相同,但由于药物分子所作用的受体或靶位是由氨基酸、核苷、膜等组成的手性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等,后者对与之结合的药物分子的空间立体构型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映异构体在动物体内往往呈现出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的差异。鉴于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今后研制具有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必须给出手性拆分结果,欧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手性拆分已成为药理学研究和制药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利用酶法、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法、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气相色谱(GC)法、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isis,CE)法和分子烙印法拆分对映体,已成为新药研究和分析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上述方法拆分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1酶法 酶的活性中心是一个不对称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识别消旋体。在一定条件下,酶只能催化消旋体中的一个对映体发生反应而成为不同的化合物,从而使两个对映体分开。该法拆分手性药物已有较久的历史,反应产物的对映过剩百分率可达100%。酶催化的反应大多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温度通常在0~50℃,pH 值接近7.0。由于酶无毒、易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适于大规模生产。酶固定化技术、多相反应器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大大促进了酶拆分技术的发展。脂肪酶、酯酶、蛋白酶、转氨酶等多种酶已用于外消旋体的拆分。脂肪酶是最早用于手性药物拆分的一类酶,是一类特殊的酯键水解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立体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适用于催化非水相递质中的化学反应,在B 一受体阻滞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其他多种药物的手性拆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意大利的Batlistel等用固定于载体Amberlite AD-7上的脂肪酶对萘普生的乙氧基乙酯进行酶法水解拆分,对温度、底物浓度和产物抑制等进行了研究,最后使用500 mL的柱式反应器,在连续进行了1200h的反应后,得到了l8kg的光学纯S-萘普生,且酶活性几乎无损失。另外,酯酶具有很高的工业价值,其应用前景也极为广阔。Jiaxin等利用pseudomaonas cepacia脂肪酶拆分了一类酰基取代的1.环己烯衍生物,通过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得到产率较高的光学纯化合物,且提供了反应过程监测方法。这种方法可推广到该类化合物系列衍生物的合成与拆分。 2 SFC法 根据手性选择剂种类不同,该分离方式主要包括氨基酸和酰氨类手性固定相、Prikle型手性固定相、环糊精型键合固定相如聚甲基异丁烯酯等。由于SFC 法尚处于发展阶段,各种参(如温度、压力、流动相的组成和密度等) 对分离度的影响机制还未完全清楚。SFC法具有简单、高效、易于变换操作条件等优点,已成为与HPLC法和GC法互补的拆分方法,因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应用前景极为广阔。Nozal等用Chiralpak AD柱和Chiralcel OD柱在SFC条件下拆分了驱肠蠕虫药阿苯唑亚砜化合物,并研究了甲醇、乙醇、乙丙醇及乙腈等有机溶剂对立体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Chiralpak AD柱为固定相时,用2丙醇可以获得最好的拆分效果;而在Chiralcel OD柱上用甲醇效果最好。

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隐身斗篷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摘要:隐身斗篷,由硅纳米材料制造而成,利用该特殊材料折射或吸收大部分光线,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本文主要总结归纳现如今应用于隐身斗篷的各种主要材料,详细论述了基于超材料特殊电磁特性的隐身技术,简单介绍部分材料应用原理。 关键词:影身斗篷,超材料,限元分析软件,均匀介质 1. 隐身斗篷的应用前景 隐形斗篷我其实是在电影Harry Potter 中第一次知道,它常被哈利拿来干一些从霍格华兹魔法学校里偷跑出来如此的事情。现实中科学家们也一直在研究它。在不远的将来,隐身斗篷将会真的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了。而且隐身斗篷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隐身技术在外科手术,军事航空等多个领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 “地震斗篷”——能够让冲击波、暴风浪或者海啸在所遮蔽的物体面前变成“瞎子”,进而达到保护建筑物的目的。同时为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隐身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军用装备上。随着军用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 对军用装备隐身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传统的隐身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2. 隐身材料及其隐身原理 2.1 超材料 众所周知,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是用于描述物质电磁特性的基本物理量,决定着电磁波在物质中的传播特性。迄今为止,自然界中天然物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大于或等于1。2000年,Smith 等人利用金属铜的开环共振器和导线组成2 维周期性结构,首次在实验室制造出微波频段具有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的介质材料,引起科学界的轰动。随后,双负材料、单负材料、手性材料、理想磁导体和理想电导体等材料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并将这些材料统称为超材料(metamaterials)。由于超材料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电磁特性,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1.1超材料椭圆柱电磁斗篷 文献[1]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 hysics 分析了超材料介电常数偏差、磁导率偏差 和损耗对电磁斗篷场分布的影响,并讨论了在电 磁斗篷内放置不同电磁特性的物体后斗篷外电 场分布的变化。 图1 为TE 波辐射下超材料椭圆柱电磁斗篷 的计算模型。超材料椭圆柱是沿z 轴放置的无限 长空心柱,其横截面为xOy 平面,椭圆中心为坐标 原点,内外径短轴分别为a 和b ,长轴分别为ka 和 kb ,其中, k 为长轴与短轴之比,仿真时取k = 6 , a =0. 1 m ,b = 0. 2 m 。在图1 所示的左边完全匹配 层( PML) 的内表面施加沿z 轴方向电流,激励起 沿x 轴方向(水平) 传播的频率为2 GHz 的TE 波。计算区域四周是PML 吸收层,斗篷内外均为空气。 通过文献[1]计算可知,超材料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图2 (a) 为介电常数分量在xOy 平面上的空间分布,由图可以看出,在x = 0 或y = 0 的平面上 xx 最小,同时在两图1 TE 波辐射下超材料椭圆柱电磁斗篷的计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 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 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 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

手性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手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简介手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重点综述胆汁盐类、皂苷类手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以及氨基酸型、季铵盐型、烷基糖苷型和松香型手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研究现状。 关键词:手性表面活性剂;进展;手性分离;立体合成 手性表面活性剂(chiral surfactant)是指一类性质上具有一般表面活性剂特性——具有油水两亲性,结构上含有手性中心的手性分子。由于分子结构中有手性中心的存在,该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区域选择性、不对称催化能力和手性识别能力。尤其是在特定的手性拆分中的手性识别能力,使得手性两亲分子在立体选择性合成和手性药物分离领域逐渐成为一大热点。此外,近年来,在无机材料科学方面,利用手性表面活性剂合成无机介孔材料的研究也有迅速的进展。 随着医药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手性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特性而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使得它的需求日益增加,因而引起了化学、材料等学科对手性表面活性剂的普遍关注。 目前获得手性两亲分子的途径还比较少,而且只局限于应用已有的手性源来合成,因此手性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并不多。主要可从来源分为天然手性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手性表面活性剂两大类。 1.天然手性表面活性剂 天然手性表面活性剂可细分为胆汁盐类和皂苷类两类。 1.1胆汁盐(Bile salts)类 胆汁(酸)盐类手性表面活性剂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光学活性,可用于手性对映体的拆分,最早由Terabe等[1]在1989年应用在几种氨基酸和药物的胶束电动色谱(MEKC 法)手性分离中。其基本结构式如图1,主体结构由四个饱和稠环构成。表1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胆汁盐类手性表面活性剂。 图1 胆汁盐类结构式 表1 几种常见的胆汁盐类手性表面活性剂

手性超材料研究进展

手性超材料研究进展 钟柯松 2111409023 物理 1. 引言 超材料是有特殊电磁性质的人造结构性材料,其中一个典型的性质就是负折射率。第一种负折射率材料1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连续的金属线,它来实现负介电常数2,另一个是开环谐振器,来实现负的磁导率3。在同时实现复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的时候,负折射率就是实现了。后来,人们大多数以这个原则4-5来设计负折射率材料。虽然负磁导率在微波段很容易实现,但是在光频区域却极其困难7,8。与此同时,Pendry9,Tretyakov10,11和Monzon12等人从理论上提出了另一种利用手性实现负折射率的途径。而手性材料层作为完美透镜也从理论上实现了9-13。在这些报告中,Pendry提出了一种3D螺旋线结构来实现负折射率的手性超材料9。Tretyakov等人则在理论上研究了在手性和偶极粒子手性复合材料中得到负折射率的可能性11。理论表明,负折射率是可以在以3D螺旋对称为晶格的金属球超材料中可以得到14。同时也表明,周期上的手性散射是3D和各向同性负折射率的原因15。实际上,Bose曾经在1898年利用螺旋结构研究了平面偏振电磁波的旋转16。Lindman也是研究微波段人造手性介质的先驱17。最近,Zhang等人在实验上实现了一个3D手性超材料在THz波段的负折射率18。Wang等人则在微波段同时实现了3D手性超材料的负折射率和巨大的光学活性和圆二色性19,20。但是,这些提到的3D手性超材料都很难构建。同时,平面手型超材料显示了光学活性也被报道了21-24。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平面手性结构是正真的3D手性结构是不同的。Arnaut和Davis第一次把平面手性结构引入到了电磁波的研究中25,26。一个结构如果被定义为手性结构,那么它应该是在任何平面是没有镜面对称的,然而,一个平面结构被认为是手性的,则它是不能和它在该平面上的镜像重叠的,除非它不在这个平面上。实际上,一个平面手性结构还是和镜像镜面对称的。在垂直入射的情况下,在光传播方向上镜面对称的结构是没有光学活性的27。除非在这个结构上增加衬底来打破传播方向上的镜面对称,这样光学活性就能得到了22-24。然而,手性在这些结构是非常微弱的。后来,Rogacheva等人进一步地提出了双层的手性结构,展现出了很强的光学活性28。这个两层的花环状的平面金属层相互平面扭和在两个平面中,它们也不像3D手性原胞一样连接在一起18-20,二是通过电磁场来相互耦合。它的光学活性强到了整个结构都显示出了负折射率。在这个开创性的工作下,一些不同的双层手性结构,从微波段到近红外波段被相继的提出。如双层花环结构29,30,双层十字线结构31,32,金属切线对33,卍字结构34,四个‘U’型结构35-37,互补性手性结构38等等。另外,多层的平面手性结构也被提了出来29,39。它表明,在构建体手性超材料时,邻近原胞之间的耦合效应也应该考虑在内。由于存在这个耦合效应,体手性超材料和单原胞手性超材料的性质存在差异39。当手性超材料在负折射率带中工作是,品质因素(FOM)来评估它的损耗级别40。FOM被定义为折射率实部和虚部比值的绝对值。在一个波长对应的介质中波振幅衰竭为exp(-2π/FOM)。为了得到高的FOM,一种复合的手性超材料在最近提了出来41。另外,可调节的手性超材料也有报道42。 基于传输和反射参数的有效折射率的提取是一种在表征设计的超材料是的方便有用的手段43-47。随着手性超材料研究的进展,负折射率用其他提取方法中也得到了18,29,48,49。Zhao 等人总结了这些提取方法,简练出了几个简单的公式,这在手性超材料的研究中是非常有用的50。非互易式传输在信息处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点偶极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在电

手性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综述:手性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手性salen金属络合物在烯丙醇类化合物的动力学拆分,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开 环以及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等反应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手性催化剂控制不对称羟醛反应,从工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实用的有机合成反应要求高选择性,高反应速率,高产率,原子经济性,低成本,操作简单,环境友好以及低能耗。一个简单的手性催化剂分子可以决定上百万的手性产物分子的立体选择性,但只有当昂贵的与底物或试剂结合的手性助剂能被重复利用,反应才有实用价值,使得反应具备极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手性催化剂手性Salen-Co(Ⅲ)催化剂 正文: 众所周知有机化合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一个碳原子的最外层上有四个电子,若以单键成键时,可以形成四个共价单键,共价键指向四面体的顶点,当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各不相同时,与这个碳原子相连接的四个基团有两种空间连接方式,这两种方式如同左右手,互为“镜像”,也是不能完全叠合在一起的,因此,这样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这种构成手性关系的分子之间,把一方叫做另一方的“对映异构体”。许多有机化合物分子都有“对映异构体”,即是具有“手性”。而催化剂会诱导化学反应发生改变,而使化学反应变快或减慢或者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催化剂自身的组成、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它和反应体系的关系就像锁与钥匙的关系一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一种催化剂并非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例如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分解中起催化作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对其他的化学反应就不一定有催化作用。而手性催化剂就是含有手性C原子的催化剂,它在一些合成放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手性催化剂按其反应类型又可以分为:不对称催化氧化,不对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杨齐峰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435000) 【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分泌的天然产物,它无毒,可以生物降解,对环境影响很小,具有高效的表面活性,因此是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理想代替品。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生产制备方法,综述了近年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洗涤、医药、食品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今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应用;发展趋势 Biosurfactant research progress Yangqifeng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Hubei 435003)abstract:Biological surfactant is secreted by microbial natural products,it is avirulent,can biodegradation,a little influence and efficient surface activity,and is thus synthesis of surfactants ideal replacemen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biosurfactant production preparation methods,this paper reviews biosurfactant in petroleum,washing,pharmaceutical,food and other industrial areas of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mainly introduced the use of biological surfactant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of application,discusses the future biosurfactant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biosurfactant;Microbial;application;development tendency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都是以石油为原料化学合成而来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威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从20世

茚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2010年第30卷 有 机 化 学 V ol. 30, 2010 * E-mail: jlliu@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4335156.html, Received November 19, 2009; revised December 25, 3009; accepted February 1, 2010. ·综述与进展· 茚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段义杰 刘建利* 王翠玲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9) 摘要 茚环结构存在于天然产物、合成药物、农药等分子中. 茚酮作为原料用于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具有很强的工业应用前景. 同时在有机发光材料、染料合成方面也有应用, 还作为可光除去的有机保护基团. 对此类化合物的合成、应用进行了总结, 以促进相关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茚酮; 合成; 应用 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f Indanones Duan, Yijie Liu, Jianli * Wang, Cuiling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in Western China , Ministry of Education , School of Life Science , Northwest University , Xi'an 710069) Abstract Indan ring frameworks are ubiquitous in a large number of natural products, bioactive and phar-maceutically interesting molecules. Indanones therefore are very useful molecules as starting building blocks for the synthesis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and thus are of tremendous industrial interest. It is also very useful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dyes and photoremovable protecting groups. The synthetic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kind of molecule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indanone; synthesis; application 茚酮的基本结构有1-茚酮、2-茚酮、1,2-茚二酮、1,3-茚二酮、茚三酮(Scheme 1). 其中茚三酮(Ninhydrine)非常有名, 又称水合茚三酮、水合茚满三酮. 茚酮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农药等生物活性分子中, 也是有机发光、光致变色、染料等材料中的结构单元. 因此此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 1 天然存在的茚酮及其衍生物 天然存在的茚酮化合物有 100多个, 其中重要的化合物有pterosin P (1), mukagolactone (2)和monachosorin A (3). 这些及相关结构的分子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 例如平滑肌松弛活性、环氧化酶抑制活性等. 从海洋藻青菌中分离的化合物4显示抑制人血管内皮因子生长的 Scheme 1 活性, 在肿瘤血管生成调节方面具有应用前景[2] (Scheme 2). 一个新的茚酮类化合物2,6-dimethyl-1-oxo-4-indan- ecarboxylic acid (5)最近被从植物中分离出来, 虽然它的结构中有一个手性碳, 但该化合物不显示旋光性, 可能

手性催化剂

手性催化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之一,与生命休戚相关。近年来,人们对单一手性化合物(如手性医药和农药等)及手性功能材料的需求推动了手性科学的蓬勃发展。手性物质的获得,除了来自天然以外,人工合成是主要的途径。外消旋体拆分、底物诱导的手性合成和手性催化合成是获得手性物质的三种方法,其中,手性催化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他能够实现手性增殖。一个高效的手性催化剂分子可以诱导产生成千上万乃至上百万个手性产物分子,达到甚至超过了酶催化的水平。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从事手性催化研究的科学家Knowles、Noyori 和Sharpless,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和氧化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同时也彰显了这个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对相关领域如药物、新材料等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国对于手性催化合成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90年代逐渐引起重视。1995年戴立信、陆熙炎和朱光美先生曾撰文呼吁我国应对手性技术特别是手性催化技术的研究给予重视[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五和十五期间分别组织了“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戴立信院士和黄量院士主持)[2]、“手性与手性药物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研究”(林国强院士主持)[3]重大研究项目,同时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等也对手性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给予了重点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手性科学和技术领域特别是在手性催化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一批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在手性催化研究领域开始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结合国际上手性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回顾了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新型手性配体、金属配合物手性催化、生物手性催化、有机小分子手性催化、负载手性催化剂、以及新概念与新方法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4],并展望了手性催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 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是手性催化合成领域的核心,事实上手性催化合成的每一次突破性进展总是与新型手性配体及其催化剂的出现密切相关。2003年,美国哈佛大学Jacobsen在美国《Science》杂志的视点栏目上发表论文,对2002年以前发展的为数众多的手性配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评述,共归纳出八种类型的“优势手性配体和催化剂(Privileged chiral ligands and catalysts)”[5]。例如: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Noyori发展的BINAP系列手性催化剂就是其中一例。BINAP与金属铑和钌形成的配合物已被证明是许多前手性烯烃和酮的高效催化剂,其中,BINAP的钌-双膦/双胺催化剂成功地解决了简单芳基酮的高效、高选择性氢化,催化剂的TOF高达60次/秒(即一个催化剂分子每秒可以催化转化60个底物分子),TON高达230万(即一个催化剂分子总共可以催化转化230万个底物分子),是目前最高效的手性催化剂体系[6]。 尽管已经有成百上千的优秀手性配体被合成出来,但没有任何一种配体或催化剂是通用的,因此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是手性催化研究中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在膦配体、氮膦配体、含氮配体、含硫配体、卡宾配体、以及二烯烃配体等的设计合成方面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例如:Pfaltz等人在Crabtree催化剂的基础上,将手性膦配体和手性氮配体结合起来,发展了一类新型的手性膦氮配体(如PHOX[7]),其铱配合物是目前唯一的能够高对映选择性催化氢化非官能化烯烃的手性金属催化剂体系。最近,他们利用这类手性铱催化剂成功实现了全烷基取代的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并将其应用到维他命E主要成

减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第24卷第1期2007年1月精细化工 FI NE C H E M I CAL S Vo.l24,No.1 J an.2007 表面活性剂 减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乔振亮,熊党生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江苏南京 210094) 摘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减阻的机理。探讨了影响表面活性剂减阻效果的各种因素,包括:表面活性剂与补偿离子的结构及其浓度、管路系统的直径、流体的温度和速度以及环境中的金属离子。论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减阻与传热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且讨论了在使用减阻表面活性剂的循环系统中提高传热效率的方法。总结了减阻表面活性剂的一般特点。预测了减阻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引用文献35篇。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减阻;传热效率 中图分类号:TQ42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14(2007)01-0039-05 Progress i n D rag R educi ng Surfactant R esearch Q I A O Zhen li a ng,X I O NG Dang sheng (D e p ar t m ent of M aterial Science and E ngineer i ng,N anjin g Universit 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N anjing210094,J iangsu,China) Abstract:The m echanis m of drag reduc i n g surfactant is i n troduced.M any facto rs i n fluenc i n g t h e effectiveness o f drag reducing surfactant are addressed,such as surfactan,t counteri o n,concentra ti o n, dia m eter of c ircu lati n g syste m s,te m perature and velocity o f the fl u i d,and i o ns inside the recircu lation syste m s.The re l a ti o nship bet w een drag reduction and heat transfer ab ility i s discussed,and m ethods of i m prov i n g the effic i e ncy of heat transfer i n the recircu lation syste m s conta i n ing the drag reduci n g surfactan t are a lso described.Co mm on characteristics of drag reduc i n g surfactant are su mm arized. F i n ally,t h e developm ent trend of drag reduc i n g surfactant is i n d icated.35references are c ited. Key w ords:surfactan;t drag reduction;heat transfer ab ility 19世纪80年代的石油危机引起了人们对减阻技术的普遍关注,继而这一技术迅速应用于各个行业。主动减阻是一种向紊流中添加少量添加剂,使流体摩擦力大大降低的方法。流体的紊流被改变或者受到抑制,便产生了减阻的效果。 一些少量的高分子聚合物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加在水中降低紊流阻力,研究发现,紊流流动阻力最高可以降低80%[1]。所以,这一技术在远距离流体输送、城市供热制冷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虽然一些水溶性的高分子也可以用来减阻,但是在有工业泵的系统中,如果用水溶性高分子就存在着机械降解的问题,并且降解后分子结构无法恢复,使减阻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受大的剪切应力作用也会发生机械降解,但是它可以自行修复[2]。因此,在有机械力的场合,多用表面活性剂来进行减阻。 用来减阻的表面活性剂有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做减阻剂使用时,易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形成沉淀而影响减阻效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做减阻剂对水质要求不高,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在加热系统中用两性减阻表面活性剂也是一种增加经济效益的很有前途的方法[3]。在实际使用中最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是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两类。减阻表面活性剂的特殊重要性,使它受到广泛关注,国内许多人都做了相关研究[4~7]。 本文综述了减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6-06-19;定用日期:2006-09-08 作者简介:乔振亮(1970-),男,河南省巩义市人,博士研究生,师从熊党生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材料、仿生减阻材料的研究,电话:025-********,E-m ai:l q i aozhen liang@126.co m。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如氨基酸、糖类等都是手性分子。手性化合物具有两个异构体,它们如同实物和镜像的关系,通常叫做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很像人的左右手,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但是不完全相同。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药物中,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药物约占全部化学药40% } 50%,药物的手性不同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物、药理、毒理作用,服用对映体纯的手性药物不仅可以排除由于无效(不良)对映体所引起的毒副作用,还能减少药剂量和人体对无效对映体的代谢负担,对药物动力学及剂量有更好的控制,提高药物的专一性,因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Dl 1由天然产物中提取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半合成就是从天然存在的光活性化合物中获得,或以价廉易得的天然手性化合物氨基酸、菇烯、糖类、生物碱等为原料,经构型保留、构型转化或手性转换等反应,方便地合成新的手性化合物。如用乳酸可合成(R)一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z}。天然存在的手性化合物通常只含一种对映体用它们作起始原料,经化学改造制备其它手性化合物,无需经过繁复的对映体拆分,利用其原有的手性中心,在分子的适当部位引进新的活性功能团,可以制成许多有用的手性化合物。 2手性合成 手性合成也叫不对称合成。一般是指在反应中生成的对映体或非对映体的量是不相等的。手J险合成是在催化剂和酶的作用下合成得到过量的单一对映体的方法。如利用氧化还原酶、合成酶、裂解酶等直接从前体化合物不对称合成各种结构复杂的手性醇、酮、醛、胺、酸、酉旨、酞胺等衍生物,以及各种含硫、磷、氮及金属的手性化合物和药物,其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不良反应少、产率高、产品光学纯度高、无污染。 手性合成是获得手性药物最直接的方法。手J险合成包括从手性分子出发来合成目标手性产物或在手性底物的作用下将潜在手性化合物转变为含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手性底物可以作为试剂、催化剂及助剂在不对称合成中使用。如Yamad等和Snamprogetti等在微生物中发现了能催化产生N-氨甲酞基一D-氨基酸的海因酶( Hy-dantoinase)。海因酶用于工业生产D一苯甘氨酸和D一对轻基苯甘氨酸。D一苯甘氨酸和D一对轻基苯甘氨酸是生产重要的临床用药半合成内酞胺抗生素(氨节青霉素、轻氨节青霉素、氨节头炮霉素、轻氨节头炮霉素)的重要侧链,目前国际上每年的总产量接近SOOOto 3外消旋化合物的拆分 外消旋拆分法是在手性助剂的作用下,将外消旋体拆分为纯对映体。外消旋体拆分法是一种经典的分离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己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是获得手性物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拆分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等将外消旋体分离成单一异构体,外消旋体拆分法又可分为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膜拆分和泳技术。 3. 1结晶拆分法 3.1.1直接结晶法 结晶法是利用化合物的旋光异构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较外消旋体的溶解度小,易拆分的性质,在外消旋体的溶液中加入异构体中的一种(或两种)旋光异构体作为晶种,诱导与晶种相同的异构体优先(分别)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一甲基一L一多巴的工业生产中就是使两种对映体同时在溶液中结晶,而母液仍是外消旋的,把外消旋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通过含有各个对应晶种的两个结晶槽而达到拆分的目的[3]。结晶法的拆分效果一般都不太理想,但优点是不需要外加手性拆分试剂。若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也能获得较纯的单一对应体。 3. 1. 2非对映体结晶法 非对映体结晶法适用于拆分外消旋化合物,利用天然旋光纯手性拆分试剂与消旋化合物

手性催化

工业催化期末论文 ——手性催化研究方向 姓名: 学院: 班级: 学号:

手性催化研究发展 摘要:手性就是物质的分子和镜像不重合性。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之一,手性是物质具有旋光性和产生对映异构现象的必要条件。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分子绝大多数是不对称的,手性是三维物体的基本属性,如果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重合,就称为手性物体。这两种形态称为对映体,互为对映体的两个分子结构从平面上看完全相同,但在空间上完全不同,如同人的左右手互为镜像,但不能完全重合,科学上称其为手性。人工合成是获得手性物质的主要途径。外消旋体拆分、底物诱导的手性合成和手性催化合成是获得手性物质的三种方法手性物质的获得,其中,手性催化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他能够实现手性增殖。一个高效的手性催化剂分子可以诱导产生成千上万乃至上百万个手性产物分子,达到甚至超过了酶催化的水平。 关键字:手性催化催化剂影响 引言:我国关于手性催化研究的进程与发展 本文介绍了手性催化剂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国际上手性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回顾了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新型手性配体、金属配合物手性催化、生物手性催化、有机小分子手性催化、负载手性催化剂、以及新概念与新方法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4],并展望了手性催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手性催化的简介 手性就是物质的分子和镜像不重合性,如分子具有手性,此物就具有旋光性,手性是物质具有旋光性和产生对映异构现象的必要条件。有机分子由于具有若干

相同组成原子而具有对称性。 (1)旋转对称性,如果一个分子围绕着通过这个分子的一条线旋转一定角度后,结果分的定向和原来的分子一样,则这个分子有一个对称轴。 (2)反射对称性,如果一个分子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里,或者一个平面能够通过这个分子,从而把这个分子分为互为镜像的两半,一半反应着另一半,这个分子就有一个对称平面。 (3)中心对称性,如果所有能通过分子的中心的直线在以分子中心等距离的地方都遇到相同的原子,这个分子就有一个对称中心。 (4)象转对称性,如果一个分子围绕着通过分子的轴旋转一定角度,再用一面垂直于旋转轴的镜子反射经过旋转的分子,结果所得构型和原构型一样,这个分子就有一个象转对称轴。 “手性”(chirality,意思是“手征性”),是用来表达化合物构型的不对称性的术语, 它是指化合物分子或者分子中某些基团的构型可以排列成互为镜像但是不能重叠的两种形式。 手性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组成相同,但其中的原子三维空间排列不同,从而引起构型相反,互为镜像。这就好比人手的左右不对称性:右手和左手相互不能重叠,正如同实物和其镜像的关系。持这种对映关系的一对化合物称为对映体。由此看来,用“手性”这一术语来表达分子的对映关系显得既科学又形象。如果这对对映体是等量地混合在一起的,则称之为消旋体。如果只有一种对映体,则称为单一对映体。 如果在不对称合成反应中生成两个不等量的对映异构体时, 则不对称 合成的效率通常用对映体过量百分率(percent of enantiomeric excess

表面活性剂LAS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LAS 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作者:姜安玺, …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 点击数: 64 更新时间:2008-2-17 荐 近年来我国洗涤剂工业发展迅速,其产量逐年增加。1985年我国合成洗涤剂产量为100.4万T,1990年为151.4万T,1995 年已达221.8万T,2000年为382.8万T,2005年预计为460万T 。 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多的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 为主)占总量的7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占总量的20%;其他占10%。合成洗涤剂用途广泛,几乎涉及到家庭生活、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最后大部分形成乳化胶体状废水排入自然界,其首要污染物LAS 进入水体后,与其他污染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分散胶体颗粒,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物化、生化特性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于表面活性剂LAS 的处理是这类乳化胶体废水的共同要求,该类废水可称之为表面活性剂(LAS)废水。LAS 废水的处理对于保护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来源除了合成洗涤剂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LAS 废水外,洗涤、化工、纺织等行业和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LAS 废水。其特点主要有以下3点。1)废水中除含有表面活性剂LAS 和其乳化携带的胶体性污染物外,还含有混合助剂、漂白剂和油类物质;废水中的LAS 以分散和胶粒表面吸附两种形式存在。2)废水一般偏碱性,pH 值约为8~11;废水中LAS 含量有的高达上千mg/L,如洗毛废水,有的只有十几mg/L,如洗浴废水;COD 值差异也很大,从几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mg/L 。3)废水中的LAS 会造成水面产生大量不易消失的泡沫。废水中的LAS 本身有一定的毒性,对动植物和人体有慢性毒害作用,LAS 还会引起水中传氧速率降低,使水体自净受阻。另外,废水产生的泡沫也会影响环境卫生和美观。目前对LAS 废水的处理除了原有的物化和生化法外,还有膜分离、微电解等新方法,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简要总结了目前我国LAS 废水的处理技术现状,并探讨了该类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1 处理方法进展 根据对废水中LAS 的破坏性,可以将处理技术分为两类,“非破坏性”技术,即分离法,包括混凝分离法、泡沫分离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破坏性”技术,即氧化分解法,包括催化氧化法、微电解法、生物氧化法。 1.1 混凝分离法 常用的混凝剂包括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两大类:其中无机混凝剂主要是铁盐、铝盐及其聚合物。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原有混凝剂的复配使用和新型混凝剂的开发上,如用铝铁复合混凝剂处理COD 为684mg/L 、LAS 为160mg/L 的废水。与传统的聚铁、聚铝混凝剂相比,COD 、LAS 的去除率可提高6%、8%左右,同时沉降速度、污泥量都有所改善[4]。有机混凝剂包括阳离子高分子混凝剂,两性有机高分子混凝剂,阴离子型高分子混凝剂和非离子型混凝剂。其中阳离子型混凝剂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作为水处理剂在国内用得不多,而在国外应用极为广泛,几乎涉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饮用水的各个方面。今后混凝剂的开发应以现有混凝剂为基础,在混凝剂 的结

浅谈手性化合物与现代医学

浅谈手性化合物与现代医学 一、手性化合物简介 手性化合物(chiral compounds)是指分子量、分子结构相同,但左右排列相反,如实物与其镜中的映体。人的左右手、结构相同,大姆至小指的次序也相同,但顺序不同,左手是由左向右,右手则是由右向左,所以叫做“手性”。也就是指一对分子。由于它们像人的两只手一样彼此不能重合,又称为手性化合物。判断分子有无手性的可靠方法是看有没有对称面和对称中心。 手性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天然存在的手性化合物品种很多,并且通常只含有一种对映体,手性问题还牵涉到农业化学、食品添加剂、饮料、药物、材料、催化剂等诸多领域。它的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很多高科技新产品开发的热点。在过去20年里,手性研究具有戏剧性的发展,已从过去的少数几个专家的学术研究发展到大面积科学研究的需要,在一些领域并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物质的手性已经变成越来越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手性化合物主要从天然来源、不对称合成和外消旋体拆分3个方面得到。由天然来源获得手性化合物,原料丰富,价廉易得,生产过程简单,产品的纯度一般都较高,因此很多量大的产品都是从天然物中获得。在药物工业中由于对手性药物的要求不断增加,其大大激发了不对称有机合成的发展,使一些生物技术、生物催化剂也迅速扩展到该领域产生纯的的手性中间体和手性产品。 二、手性药物 由于自然界的生命体存在有手性,因而也就产生了手性药物。手性药物指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因素的药物。通常是指由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组成的药物,或者是只含有效对映体或是以有效对映体为主的药物。按药效方面的简单划分,手性药物可能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①只有一种对映体具有所要求的药理活性,而另一种对映体没有药理作用或活性很小。②一对对映体中的两个化合物具有等同或近乎等同的同一药理活性。③一对对映体具有完全不同的药理活性。 ④一对对映体之间一个有药理活性,另一个不但没有活性,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毒副作用。⑤一对对映体之间药理活性相近,但存在个体差异。⑥一对对映体中,一个有活性,另一个却发生拮抗作用。 三、手性药物未来展望 手性制药是医药行业的前沿领域,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在分子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目前,世界单一对映体手性药物的销售额持续增长。1998年销售额已达到964亿美元。2000年的销售额为1330亿美元,并估计2008年达到2000亿美元。手性药物以其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用药量少的优点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因而成为未来新药研发的方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