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63例护理体会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63例护理体会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63例护理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该文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9667515.html,/edu/200904/113304.shtml 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传染科)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其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要特征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其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一,复杂多变,典型病例具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老鼠(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易感者以成年人居多,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二次发病罕见。本病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国家和地区。我国为重灾区,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以10-12月为大流行季节,3-7月为小流行高峰。男性发病率高。农民及野外工作人员居多。在我国该病流行有两型,即以黑线姬鼠为传染源的野鼠型和以褐家鼠为传染源的家鼠型。两者临床症状和病程基本相同,但前者流行时重症较多,后者轻症较多。 症状表现: 1.发病急,畏寒、发热,伴有头痛、腰痛、全身酸痛或眼眶痛等,可有烦渴、视力模糊、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发热持续3-7

天,退热时可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退热后病情加重。 2.充血、出血及渗出体征:病程早期颜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重者呈醉洒貌,结合膜、咽部及软腭充血,有多数细小出血点,腋下及胸背部等处可见散在、条索状及簇状出血点;重者出现大片淤斑或内脏出血。眼球结合膜水肿,面部及眼睑浮肿,肾区有叩痛。 3.肾损害:自第2-3病日开始尿中出现蛋白,且逐日增多。少尿期开始于第5-8日,尿蛋白明显增多,且出现红、白细胞、管型,部分患者尿中出现膜状物,尿量明显减少,(24小时尿量少于400亳升);血尿素氮及肌酐逐渐增高,血压升高,且伴有高血容量综合症。少尿持续1至数日后尿量增加,每日数千毫升,尿中蛋白、细胞及管型消失,但比重低。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料:全年均可发病,在流行季节(3-7月及10月至翌年1月),病前5-45天曾在疫区旅居,有与鼠、J接触或食用鼠类接触过的食物史。 2.临床特征:畏寒、发热,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症)等;食欲不振、呕吐、腹胀、乏力、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状。颜面、颈、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流行性出血热)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九章流行性出血热 A1型题: 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A.细菌 B.立克次体 C.病毒 D.螺旋体 E.支原体。 2.我国流行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A.家鼠 B.黑线姬鼠 C.棕背鼠 D.田鼠 E.红背鼠 3.肾综合征出血热基本病理改变是 A.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 B.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 C.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 D.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澜 E.全身性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4.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B.心肌损害 C.继发严重感染 D.腔道大出血 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5.肾综合征出血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为 A.尿毒症致凝血功能异常 B.类肝素物质增多 C.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 D.血管因子消耗缺乏 E.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6.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血管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B.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C.肾小管重吸收亢进 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坏死E.合并肾结石肾盂积水 7.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五期经过哪项是正确的A.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B.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C.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D.发热期→中毒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E.发热期→出疹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8.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哪项错误 A.白细胞总数增高 B.血小板减少 C.血红蛋白下降 D.中性粒细胞增多 E.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9.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后期发生的精神症状常常是因为A.颅内感染 B.低血钾 C.血浆外渗 D.抗病毒药物所致 E.电解质失衡综合征 10.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野生鼠类为其重要传染源 B.其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是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C.高血容量综合征多发生于少尿期 A.血液透析疗法是解决尿毒症的好方法 B.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11.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确诊依据是 A.临床上表现有“三痛”“和三红” B.血象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C.尿中可见膜状物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章节练习题 1、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 ) A.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B.心肌损害 C.继发严重感染 D.腔道大出血 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 2、肾综合征出血热属于: ( ) A.无肾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热 B.蚊传性出血热 C.传播途径不明性出血热 D.有肾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热 E.蜱传性出血热 3、对肾综合征出血热补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发热期每日补平衡液1000ml左右,可适当增加。 B.低血压休克期积极补充扩容。 C.少尿期出量加500-700ml。 D.多尿期移行期同少尿期。 E.多尿期早期和后期主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继发感染。 4、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确诊依据是: ( ) A.临床上表现有"三痛""和三红" B.血象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C.特异性IgM抗体1:20以上 D.尿中可见膜状物 E.临床上有三大主征:发热,出血,充血,肾损害 5、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治疗,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补液 B.高热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C.纠正电解质紊乱 D.纠正酸中毒 E.解热镇痛剂(如安乃近) 6、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播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接触传播。 E.虫媒传播。 7、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消化道出血。 B.脑水肿。 C.心衰肺水肿。 D.AIDS。 E.自发性肾破裂。 8、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B.患者均有病毒血症,有病毒直接作用。 C.有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害。 D.有其他免疫反应作用。 E.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作用不大。 9、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于病程第7天出现心律失常,心率减慢,心电图示T波高尖呈帐蓬样,QRS 波增宽,本例治疗下列哪项是绝对禁忌的: ( ) A.葡萄糖酸钙 B.氯化钾 C.乳酸钠 D.速尿 E.葡萄糖加胰岛素 10、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 )

出血热试题

出血热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流行性出血热: 二、单项选择题: 1、肾出血热综合征最易侵犯的器官是() A.肾 B.肝 C.心 D.肺 2、关于肾出血热综合征患者发热与病情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随发热好转,全身症状逐渐减轻 B.体温逐渐好转,全身症状反加重 C.发热期全身症状最重 D.发热与症状关系不大 3、流行性出血热“三痛”是指:() A.头痛、眼眶痛、骨关节疼痛 B.腹痛、腰痛、骨关节痛 C.头痛、腰痛、眼眶痛 D.腹痛、骨关节痛、肌痛 4、下列哪项不能确诊流行性出血热:() A.疑似病例+血清抗EHFIgM阳性 B.血清抗EHFIgG滴度为1:40及以上 C.恢复期抗EHFIgG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及以上 D.EHF病毒抗原阳性 5、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播途径为:() A.动物源性传播、虫媒传播、垂直传播 B.动物源性传播、虫媒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C.动物源性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D.动物源性传播、垂直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6、出血热疫苗接种部位是哪里? A.上臂三角肌 B.臀大肌 C.其他部位 7、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哪个是正确的?()

A.1,15,180 B.1,30,180 C.1,45,180 8、出血热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 A.2-8℃ B.8-15℃ C.-20℃ 三.简答题: 1、肾出血热综合征的典型临床分期是什么? 2、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三大主症是什么?

出血热试题(二) 一、选择题 1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 下列哪项正确( ) A 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应以血管活性药物为主 B 病程早期可抗病毒治疗 C 病程第7日后可用肝素抗凝治疗 D 无尿者可用甘露醇静推以促进利尿 E 发热期可用解热镇痛剂退热 2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具季节性和周期性 B 是由一种RNA病毒引起的 C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D 都具典型的五期经过 E 皮疹多为出血性 3 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的依据是( ) A "三痛"和"三红"征 B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C 特异性IgM抗体滴度升高 D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E 鼠类接触史 4 对确诊流行性出血热 下列哪项最有意义( )

肾综合性出血热试题23179

流行性出血热 一、填空题 1. EHFV基因L编码_ 聚合酶_____, M编码__膜蛋白_____,S编码____核衣壳蛋白____。 2. 我国EHFV主要有两种血清型即I型汉坛病毒和Ⅱ型汉坛病毒,分别由_ 野__鼠和_家__鼠传播。 3. EHF病程可分为___发热期_____, __低血压休克期_____, __少尿期______, ___多尿期_____, ___恢复期_____等五期。 4. EHF少尿期的治疗原则为___稳定内环境______, __促进利尿______, 导泻和放血疗法及__透析疗法_______。 二、选择题 1.A1型题 ⑴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蛋白中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是:(A) A. 膜蛋白 B. 核衣壳蛋白 C. 多聚酶 D. 转录酶 E. 内切酶 ⑵ EHFV是一种:(C) A. 单链DNA病毒 B. 双链DNA病毒 C. 负性单链RNA病毒 D. 正性单链RNA病毒 E. 双链RNA病毒 ⑶ EHF的传播可通过下列途径但除外:(C) A. 呼吸道传播 B. 消化道传播 C. 输血传播 D. 母婴传播 E. 虫媒传播

⑷ EHF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 A. 全身小血管损伤 B.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C. 全身毛细血管病变 D. 全身感染而致的循环衰竭 E. 全身血容量降低 ⑸下列哪项不是EHF血常规改变的特点(C)???? A. WBC增高 B. 血小板降低 C.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 D. 异形淋巴细胞出现 E.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⑹ EHF多尿移行期的临床特点是(E):多尿移行期尿量增加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未完全恢复,而尿素氮物质进一步增加引起高渗性利尿,临床症状也进一步加重。 A. 尿量开始增加,临床症状好转 B. 尿量开始增加, 尿素氮下降 C. 尿量未增加, 但症状好转 D. 尿量未增加, 但尿素氮下降 E. 尿量开始增加,症状进一步加重,尿素氮继续升高 ⑺ EHF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特征有(E) A. 血WBC增加,中性粒细胞也增加 B. 血小板降低 C. 出现异形淋巴细胞 D. 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E. 以上均是 ⑻关于EHF的治疗,下列那项不正确(E) A. 发热早期可用Ribavirin抗病毒治疗 B. 低血压期首先应补充血容量 C. 少尿期的治疗主要是综合治疗 D. 多尿期时要防止继发感染的发生

肾综合征出血热培训试卷及答案

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知识 考试卷 单位: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肾综合征出血热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二)填空题(每题4分) 1.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基因L编码,M编码,S编码。2.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v主要有两种血清型即和,分别由鼠和鼠传播。 3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可分为 , , , , 。 4.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分为,,。 (三)选择题(每题4分) (1)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可通过下列途径但除外: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输血传播 D.母婴传播 E.虫媒传播 (2)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全身小血管损伤 B.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C.全身毛细血管病变 D 全身感染而致的循环衰竭 E.全身血容量降低 (3)下列哪项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常规改变的特点 A.wBc增高 B.血小板降低 C.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 D.异形淋巴细胞出现 E.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患者男性,38岁,发热5d,尿量减少3d,于2001年2月入院,体查:T 38℃,球结合膜充血,水肿,可见出血斑,腋窝处皮肤可见条索状出血点,右臀部皮肤可见5×8cm瘀斑,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小板21×109/L,BuN 34.5mmol/L。(4)为明确诊断,下面哪项检查最重要: A.查异形淋巴细胞 B.肝功能检查C.骨髓穿刺检查 D 肾综合征出血热V特异IgM抗体检查 E.头颅cT (2)病人目前最可能的临床诊断为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败血症C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流行性出血热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四)问答题:(10分)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知识 考试卷 (一)名词解释 1.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css syndrome,ARDs):是由于肺间质水肿导致的严重低氧血症.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动脉氧分压明显降低,小于60mmHg。常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休克期和少尿期。 (二)填空题 1.RNA聚合酶膜蛋白核蛋白 2.Ⅰ型汉滩病毒;Ⅱ型汉城病毒,野,家 3.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4.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三)选择题 (1)C(2)A(3)D(4)D(5)D (四)问答题

肾综合征出血热试题

一、名词解释 1.HFRS 二、填空题 1.. 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临床表现。 2..肾综合征出血热“三早一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处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C A、细菌 B、立克次体 C、病毒 D、螺旋体 E、支原体 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基本病理改变是()B A、小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B、全身性、广泛性小血管损害 C、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 D、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 E、直接损伤微血管的内皮细胞 3.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B、肾血管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C、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D、肾小管重吸收增多 E、以上都不是 4.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各期发展过程为()C A、发热期,低积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 B、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 C、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D、发热期,出血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E、发热期,中毒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 5.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低血压休克期多发生于病程的()C A、1~2病日 B、2~4病日 C、4~6病日 D、6~8病日 E、8~10病日 6.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体温400C以上,有淤斑、腔道出血。血压收缩压9.3kPa。尿检:蛋白为+++,有膜状物及血尿。属于下列哪型?()C A、轻型 B、中型 C、重型 D、危重型 E、非典型 7.最常见洒醉状颜貌,结膜充血,水肿、出血的疾病是:()D A、斑疹伤寒 B、流行性感冒 C、钩端螺旋体病 D、肾综合征出血热 E、猩红热 8.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E A、东方田鼠 B、小家鼠 C、黑家鼠 D、棕背鼠 E、黑线姬鼠 9.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并高血容量,脉搏洪大,心率增快,明显呼吸困难,继而咯血,其原因是()B A.肺感染 B.心衰肺水肿 C.支气管扩张 D. DIC E.尿毒症酸中毒 四、简答题 1.试述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的临床表现、临床类型及治疗措施。 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并发症有哪些?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规范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防治规范 一、定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全国除青海、台湾省外均有疫情发生。 二、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2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 (2)发病前2个月内与鼠类或其排泄物(粪、尿)、分泌物等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 2.临床表现 (1)发热,可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充血、渗出和出血等毛细血管损害表现:如面潮红、颈潮红和胸部潮红(三红),酒醉貌,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痛)。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出血点,重者可有腔道出血。 (3)低血压休克。 (4)肾脏损害:尿蛋白、镜下或肉眼血尿,尿中膜状物,少尿或多尿。 (5)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

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 3.实验室检测 (1)血常规 发热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液浓缩(低血压休克期)或血液稀释(少尿期)。 (2)尿常规:尿蛋白阳性.可出现镜下血尿、管型尿。可有肉眼血尿和尿中膜状物;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 (3)血生化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4)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5)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敌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增高。 (6)从患者标本中检出汉坦病毒DNA。 (7)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汉坦病毒。 4、病例分类: (1)疑似病例:具备流行病学史中至少一项加上发热、充血出血两大主征至少一项,且不支持其他发热性疾病诊断者。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低血压休克、肾功能损伤、典型五期经过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检查异常中至少一项者。 (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同时找到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的变化,判断有无休克等表现。 2、观察充血、渗血及出血的表现,如“三红”(颜面部、颈部、胸腹部)、“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呕血、便血和皮肤瘀斑的情况等。 3、注意有无厌食、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等表现。 4、评估患者的临床分期,了解各项检验结果,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 2、饮食 (1)给予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2)少尿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蛋白饮食,限制水的摄入。 (3)多尿期给予含钾丰富的饮食。 (4)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观察充血、渗出及出血的表现,了解化验结果,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4、配合抢救:防止并发症,给予吸氧,注意保暖。 5、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树立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要点 1、知识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使其了解本病的各期经过及各期中对休息、饮食、饮水的要求,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休息:按病情轻重继续休息 1-3 个月或更长时间。 3、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鼠类传染的食物及物品。 4、预防接种: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预防接种。 5、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 1、高热患者以物理降温为主,不宜用乙醇擦浴,药物降温也须慎用。 2、低血压休克期快速扩容时注意观察心功能和有无急性肺水肿的表现。 3、少尿期严格控制输液量,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均匀输入液体。 4、多尿期注意有无低钾、低钠的表现。 5、严格控制输液量,24 小时内均匀输入液体,输入液体量是否合适可用以下指标衡量:收缩压达 90-100mmHg;脉压〉30mmHg;心率≤100 次/分;微循环障碍解除;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

肾综合征出血热

考试总时间:1分钟 所用时间:00:00:00 2013-12-24 00:24:48 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1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2道题) 1、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持续4~6天 √B、可因继发感染所致 C、急性起病,体温增加至40℃ D、血液浓缩引起血容积正常或轻度升高 E、此期可与少尿期重叠同时出现 2、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查,除下列哪项外均是正确的? A、白细胞升高伴不典型淋巴细胞增多 B、血小板减少,此项可预示预后和严重性 C、蛋白尿多是短暂的,多可在2周内恢复 √D、特异性抗体检测是最常用的确诊方法 E、可见出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低钠低钾多见于少尿期 B、可见BUN及肌酐(Cr)增高一 C、血清抗体4倍升高可确定诊断。 D、蛋白尿可在发热后第二天出现

E、“三早一就”是指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治疗 4、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65%患者可发生 B、持续3~6天 √C、脑水肿时应积极大剂量使用甘露醇 D、尿毒症引起的出血倾向 E、此期以少尿,高血压,水肿为特征 5、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自觉症状较少尿期好转 B、尿量可达3~6L/d,持续数天至数周 C、可因出血或继发感染而引发休克 D、仍需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平衡 E、如补液不当可引起快速脱水或严重休克 6、关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5期经过 √B、麻疹样皮疹,以四肢受压部位为多 C、早期表现为发热,面部充血,结膜水肿 D、血液浓缩及血小板减少 E、急性起病 7、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又称流行性出血热 √B、病原体属于黄病毒科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肾综合征出血热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二)填空题 1.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基因L编码,M编码,S编码 2.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v主要有两种血清型即和,分别由鼠和 鼠传播。 3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可分为, , ,,。 4.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分为、、。 (三)选择题 (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可通过下列途径但除外: 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输血传播D.母婴传播E.虫媒传播(2)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全身小血管损伤B.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C.全身毛细血管病变 D 全身感染而致的循环衰竭E.全身血容量降低 (3)下列哪项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常规改变的特点A.wBc增高B.血小板降低C.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D.异形淋巴细胞出现E.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患者男性,38岁,发热5d,尿量减少3d,于2001年2月入院,体查:T 38℃,球结合膜充血,水肿,可见出血斑,腋窝处皮肤可见条索状出血点,右臀部皮肤可见5×8cm瘀斑,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小板21×109/L,BuN 34.5mmol/L。 (4)为明确诊断,下面哪项检查最重要:A.查异形淋巴细胞B.肝功能检查C.骨髓穿刺检查 D 肾综合征出血热V特异IgM抗体检查E.头颅cT (5)病人目前最可能的临床诊断为A.急性肾小球肾炎B.败血症C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流行性出血热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四)问答题: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一)名词解释 1.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css syndrome,ARDs):是由于肺间质水肿导致的严重低氧血症.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动脉氧分压明显降低,小于60mmHg。常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休克期和少尿期。 (二)填空题1.RNA聚合酶膜蛋白核蛋白2.Ⅰ型汉滩病毒;Ⅱ型汉城病毒,野,家3.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4.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三)选择题(1) C(2)A(3)D(4)D(5)D (四)问答题 (1)控制传染源:灭鼠,防鼠,灭螨,防螨 (2)保护高危人群:做好野外工地的预防调查,加强个人防护,接种疫苗 (3)开展流行病学监测:人间疫情监测,鼠间疫情监测

一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调查与处理

健康与生物医药 Health Care, Biology and Medicine 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第10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y.2012 -156- 2011年6月16日16:17,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诊断报告我市华阳镇一例出血热病例,获悉后,鉴于患者尚住院,市疾控中心流调人员2小时内开展了电话调查,待患者6月24日痊愈出院后,安排流行病学、消杀以及健康教育人员赴现场落实相关防控工作,相关人员携带相关表格、消杀等物资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现将调查结果及处理措施报道如下。 1.事件经过 患者笪某,男,53岁,现住句容市华阳镇东门小区,就职于句容市某纸箱厂。患者于2011年6月12日因发热一天去句容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自诉自11日晚起有畏寒、寒战、发热,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头痛、纳差、不咳嗽,二便正常。查体:38.5℃,血压120/80mmHg,神清,精神欠佳。听诊心肺未见异常,腹软。X片显示肺野清晰,医生诊断:发热待查,上感?未住院,给予头孢地嗪、病毒唑治疗。6月13日14:00,患者其它症状如前,39.7℃,血压120/70mmHg,句容市人民医院诊治医生给予头孢地嗪、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6月14日14:30,患者38.2℃,不咳不吐,二便正常,症状较前好转,纳差,头痛,神清,呼吸平,Bp100/80mmHg,听诊心肺可,医生诊断:发热待查,流行性出血热?安排住院治疗。患者住院观察6小时无尿且血压进行性下降,考虑“流行性出血热”遂于当日晚23:15转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患者既往否认药敏史,神清,头颈胸部皮肤发红,球结膜充血,Bp110/65mmHg,HR100,呼吸20次/分,氧饱和度98%,伴舌居中,光敏,颈软,心律齐,双肺呼吸音粗,未及!音,腹软,无压痛,四肢肌力正常,全身皮肤未及淤血和淤斑,双下肢不肿,左颈后可及小淋巴黄豆大小,心电图检查结果窦性心动过速,ST-T段低平,16日诊断:“热查,流行性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给予对症治疗后于6月24日康复出院。 一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调查与处理 陈海燕1 陈少军2 朱成艳2 1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江苏省句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肾综合征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更好的降低本地区出血热发病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患者发病、诊治经过以及流行病学信息,并据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 患者康复出院,密切观察者中未发生新增病例。结论 只有通过及时有效采取疫情防控措施,才能降低出血热发病率。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处置 2.流行病学资料 经调查,该患者未接种过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居住地无类似病例发生,粮食存放较好,房内无鼠。院内无杂物。工作车间角落可见少数老鼠粪便外其余环境较好。发病前2月内无外出史,1月内未在接触鼠排泄物、未在野外居住。 3.控制措施 (1)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对病例采取了住院隔离治疗,病例的血、尿等均由医院按规定进行消毒;对密切接触者现采取医学观察措施,告知一旦自感有发热、头痛、酸痛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隔离传播途径:对疫源地重点采取了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在搞好卫生和防鼠的基础上,以药物毒杀为主,结合灭鼠、灭螨,做好疫源地消毒和个人防护;清除室外草堆、柴堆,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孽生场所和叮咬机会;加强食品卫生及其管理,防止病从口入,加强个人防护等。 (3)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对密切接触者及邻近人群发放宣传单100张,提高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 4.讨论 句容市自2004年以来,近8年共报告21例出血热病例,时间集中在5~6月份和11~12月份,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上人群,职 业以农民工(76.19%)为主。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是病毒感染中唯一伴有肾损害的疾病。发病季节为秋末冬初和春末夏初。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4~46 d,以2 周多见。句容市近8年的出血热发病特点,可能与这类人群生活、工作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不注意个人卫生,从而导致感染病毒。本次调查病例工作场所角落可见少数老鼠粪便,推测有可能是接触老鼠粪便而感染。建议市民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感染机会,做好灭鼠、灭螨工作,确保生活、工作场所卫生环境良好。从临床医生诊断、报告到防疫人员采取处置措施都能够确保及时性,以降低出血热病死率。 作者简介 陈海燕:女,江苏 句容,主管医师,句容市崇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少军:男,江苏 句容,医师,江苏省句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朱成艳:女,江苏 句容,医师,江苏省句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2.10.097

肾出血热综合征答案

肾出血热综合征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二.选择题答案:1、A 2、B 3、C 4、B 5、A 2、典型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临床分期是:典型临床分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3、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三大主症是:(1)发热急起发热,伴畏寒,体温在1~2日内升至39~40℃。(2)出血包括早期皮肤、黏膜的出血及以后的腔道、内脏出血。皮肤出血从点、条、索条状到斑片状不等,腔道、内脏出血者病情较严重。(3)肾脏损害肾脏损害在2~3病日出现,尿常规可有蛋白、细胞,重者有各种细胞成分及管型、膜状物,甚至尿毒症表现。 4、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传染源:主要有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传播途径:为多途径传播。(1)接触传播: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接触,或被带毒动物咬伤,病毒经污染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2)呼吸道传播:吸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3)消化道传播:食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 肾出血热综合征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二.选择题答案:1、A 2、B 3、C 4、B 5、A 2、典型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临床分期是:典型临床分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3、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三大主症是:(1)发热急起发热,伴畏寒,体温在1~2日内升至39~40℃。(2)出血包括早期皮肤、黏膜的出血及以后的腔道、内脏出血。皮肤出血从点、条、索条状到斑片状不等,腔道、内脏出血者病情较严重。(3)肾脏损害肾脏损害在2~3病日出现,尿常规可有蛋白、细胞,重者有各种细胞成分及管型、膜状物,甚至尿毒症表现。 4、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传染源:主要有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传播途径:为多途径传播。(1)接触传播: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接触,或被带毒动物咬伤,病毒经污染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2)呼吸道传播:吸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3)消化道传播:食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护理

内容摘要:【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护理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急性起病,以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为三大主征。发热一般为首发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之间,热型以稽留热、驰张热多见,少数为不规则热。发热期是hfrs病程的第一阶段,从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潜伏期)需4~45d,一般为7~14d。发热期临床表现除发热外,尚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害症状,肾脏等器官损害表现。发热期的治疗和护理,对于预防低血压休克,防止发生急性肾衰竭,保证患者顺利渡过各个病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hfrs患者210例,男171例,女39例,年龄14~81岁,住院时间9~39d。重症21例,体温超过40℃11例,肾破裂1例,有明显渗出、出血症状20例。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2.1.1 饮食 hfrs患者由于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出现恶心、呕吐,食欲明显减退或不能进食,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饮食,逐渐由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普食。宜少量、多餐,采取逐步调整的方法,防止营养失调综合征的发生。 2.1.2 休息 hfrs的治疗原则是“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地或就近治疗),早休息对预防低血压休克和减轻肾脏损害有重要意义[1]。患者入院后在高热期间及发热末期一般绝对卧床休息,并减少探视,陪护者不能离开。为保证能够很好卧床休息,护理人员需做好生活护理工作,并定时巡视病房,满足患者各种护理需求,尽量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为患者提供清洁、整齐、空气清新的病室环境。 2.1.3 皮肤护理穿着宽松、柔软内衣,出汗后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衣物。病情较重卧床时间长者,定时翻身,经常对骨隆突出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整洁,定时更换体位和进行局部按摩,避免压疮发生。 2.1.4 口腔护理给予患者口腔卫生指导,每日用0.9%氯化钠液或3%双氧水漱口,同时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出血、糜烂、伪膜形成。出现真菌感染,宜清洗后用制霉菌素或氟康唑片磨碎涂于患处。危重及昏迷患者,给予特殊口腔护理。 2.2 病情观察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体温及血压变化。体温的高低与hfrs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系。若体温超过39~40℃以上,可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毛巾湿敷,或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放置时间不宜超过30min,以防产生继发效应。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免加重毛细血管损伤。忌用强烈发汗退热药,以防止大汗而进一步丧失血容量[2]。发热后期,体温开始下降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每2~4 h测血压1次,注意血压、脉压差及心率的改变,及早发现低血压倾向,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休克的发生。 2.2.2 观察渗出性水肿表现多数患者发病后2~3 d,眼睑和球结合膜即可出现渗出性水肿,逐渐加重。特别是发热末期,更应密切观察球结合膜、眼睑和面部水肿等外渗体征。如水肿急速加剧,说明血管损害严重,血浆急骤渗出,是休克的先兆,应报告医生给予期前治疗,预防低血压休克的发生。 2.2.3 仔细观察尿液性状,准确记录尿量要仔细观察有无肉眼血尿,尿中有无膜状物排

出血热培训试卷

冷市镇2014年肾出血热综合征培训试卷 村名姓名计分 一.名词解释 20分 1、流行性出血热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肾出血热综合征最易侵犯的器官是 A.肾 B.肝 C.心D.肺 2、关于肾出血热综合征患者发热与病情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随发热好转,全身症状逐渐减轻 B.体温逐渐好转,全身症状反加重 C.发热期全身症状最重 D.发热与症状关系不大 3、流行性出血热“三痛”是指: A.头痛、眼眶痛、骨关节疼痛 B.腹痛、腰痛、骨关节痛 C.头痛、腰痛、眼眶痛D.腹痛、骨关节痛、肌痛 4、下列哪项不能确诊流行性出血热: A.疑似病例+血清抗EHFIgM阳性B.血清抗EHFIgG滴度为1:40及以上C.恢复期抗EHFIgG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及以上D.EHF病毒抗原阳性 5、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播途径为: A.动物源性传播、虫媒传播、垂直传播 B.动物源性传播、虫媒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C.动物源性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D.动物源性传播、垂直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6、出血热疫苗接种部位是哪里? A.上臂三角肌 B.臀大肌 C.其他部位 7、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哪个是正确的?

A.1,15,180 B.1,30,180 C.1,45,180 8、出血热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 A.2-8℃ B.8-15℃ C.-20℃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丿 1、肾出血热综合征的典型临床分期是什么? 2、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肾出血热综合征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二.选择题答案: 1、A 2、B 3、C 4、B 5、A 2、典型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临床分期是: 典型临床分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3、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三大主症是: (1)发热急起发热,伴畏寒,体温在1~2日内升至39~40℃。 (2)出血包括早期皮肤、黏膜的出血及以后的腔道、内脏出血。皮肤出血从点、条、索条状到斑片状不等,腔道、内脏出血者病情较严重。 (3)肾脏损害肾脏损害在2~3病日出现,尿常规可有蛋白、细胞,重者有各种细胞成分及管型、膜状物,甚至尿毒症表现。 4、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 传染源:主要有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传播途径:为多途径传播。 (1)接触传播: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接触,或被带毒动物咬伤,病毒经污染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 (2)呼吸道传播:吸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3)消化道传播:食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

肾综合征出血热整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赵良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也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伴有肾脏损害的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在临床上是以短程发热,既而出现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症候群为其主要特征。 【历史回顾】 孙吴热,二道岗热。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朝鲜出血热(Korean Hemorrhagic Fever, KHF) 出血性肾病性肾炎和流行性肾病(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 HN; nephropathia epidemica, NE)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1982年) 无肾综合征出血热:新疆出血热、登革热、埃搏拉。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 肺综合征出血热1993年) 【病原学】 汉滩病毒76-118株(Hantaan virus 76-118) 汉城病毒(Seoul virus SEOV) A9株 R22株 一、归属和命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目前其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一种新属,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 HV)。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子结构、抗原抗体的交叉反应性和核酸的同源性将汉坦病毒分为9型。核酸的差异性小于5%者为同型病毒,差异性在5-25%者为不同亚型,差异性大于25%者为不同型。 二、形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的正二十面体结构。直径85-120nm。是由双层单位膜包绕着比较疏松的线状或颗粒状内浆所组成。病毒表面有棘突。 三、基因构成:出血热病毒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HV基因由大(L)、中(M)、小(S)三个基因片段组成,并且分别编码四个蛋白。L-聚合酶,M-外膜糖蛋白(G1、G2),S-核蛋白(NP)。 NP具有稳定的抗原决定簇和较强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核蛋白抗体。该抗体在感染EHFV后早期即可出现,在临床上有助于早期诊断。 G1和G2具有两方面的主要作用: 1、血凝活性:可产生低PH依赖性细胞融合作用,这一功能可能对感染初期病毒颗粒粘附到受感染细胞表明及随后的病毒脱颗粒有重要作用。 2、中和活性:G1和G2表明具有中和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并与其结合,这对清除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四、血清学分型:目前HV至少分为9型。 病毒型别病毒名称宿主相关疾病 1 汉滩病毒 76-118,A9 黑线姬鼠 HFRS(经典型) 2 汉城型 SR-11, R22 褐家鼠 HFRS(轻型) 3 普马拉 CG18-20 鼠平 NE 4 希望山 PHV-1 美洲田鼠— 5 DOBV Dobrava A.flavicollis HNN 6 无名病毒型 NM R11 鹿鼠 HPS 7 纽约型 NY-1 白足鹿鼠 HPS 8 泰国型 Thai 605 B. indica — 9 印度型 Thottapalayam S. murinus — 10 未定型① Bayou virus ② Black Creek Canal Virus 【流行病学】 (一)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根据国内外不完全统计出血热的宿主有170种脊椎动物,我国目前发现有53种动物携带出血热病毒。主要涉及啮齿目动物、食肉目动物、食虫目动物和兔形目动物。主要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以及狗、家猫、兔等。我国主要的传染源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大林姬鼠。 尚未报道人(患者)作为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病毒血症期很短的缘故。 (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鼠类的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目前认为此种途径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2、消化道传播:食入被带病毒鼠类的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粘膜和胃粘膜而感染。 3、接触传播:带病毒鼠类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可经破损的皮肤粘膜而引起感染。被鼠咬伤而发病者也属此种类型。 4、母婴传播:当孕妇感染出血热病毒后,病毒可经胎盘而感染胎儿,这一途径已经解剖所证实。 5、虫媒传播:主要是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螨类(革螨、恙螨)叮咬人类而引起发病。有人从革螨体内分离出出血热病毒,并可传代培养。恙螨仍有待于证实。 (三)易感人群: 人对出血热病毒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很低,约为3.5-4.3%。发病年龄组以青壮年为多。病后可获得稳定的免疫力,很少有第二次发病者。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护理(一)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护理(一)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急性起病,以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为三大主征。发热一般为首发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之间,热型以稽留热、驰张热多见,少数为不规则热。发热期是HFRS病程的第一阶段,从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潜伏期)需4~45d,一般为7~14d。发热期临床表现除发热外,尚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害症状,肾脏等器官损害表现。发热期的治疗和护理,对于预防低血压休克,防止发生急性肾衰竭,保证患者顺利渡过各个病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 1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HFRS患者210例,男171例,女39例,年龄14~81岁,住院时间9~39d。重症21例,体温超过40℃11例,肾破裂1例,有明显渗出、出血症状20例。 2护理 2.1基础护理 2.1.1饮食HFRS患者由于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出现恶心、呕吐,食欲明显减退或不能进食,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饮食,逐渐由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普食。宜少量、多餐,采取逐步调整的方法,防止营养失调综合征的发生。 2.1.2休息HFRS的治疗原则是“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地或就近治疗),早休息对预防低血压休克和减轻肾脏损害有重要意义1]。患者入院后在高热期间及发热末期一般绝对卧床休息,并减少探视,陪护者不能离开。为保证能够很好卧床休息,护理人员需做好生活护理工作,并定时巡视病房,满足患者各种护理需求,尽量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为患者提供清洁、整齐、空气清新的病室环境。 2.1.3皮肤护理穿着宽松、柔软内衣,出汗后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衣物。病情较重卧床时间长者,定时翻身,经常对骨隆突出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整洁,定时更换体位和进行局部按摩,避免压疮发生。 2.1.4口腔护理给予患者口腔卫生指导,每日用0.9%氯化钠液或3%双氧水漱口,同时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出血、糜烂、伪膜形成。出现真菌感染,宜清洗后用制霉菌素或氟康唑片磨碎涂于患处。危重及昏迷患者,给予特殊口腔护理。 2.2病情观察 2.2.1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体温及血压变化。体温的高低与HFRS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系。若体温超过39~40℃以上,可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毛巾湿敷,或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放置时间不宜超过30min,以防产生继发效应。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免加重毛细血管损伤。忌用强烈发汗退热药,以防止大汗而进一步丧失血容量2]。发热后期,体温开始下降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每2~4h测血压1次,注意血压、脉压差及心率的改变,及早发现低血压倾向,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休克的发生。 2.2.2观察渗出性水肿表现多数患者发病后2~3d,眼睑和球结合膜即可出现渗出性水肿,逐渐加重。特别是发热末期,更应密切观察球结合膜、眼睑和面部水肿等外渗体征。如水肿急速加剧,说明血管损害严重,血浆急骤渗出,是休克的先兆,应报告医生给予期前治疗,预防低血压休克的发生。 2.2.3仔细观察尿液性状,准确记录尿量要仔细观察有无肉眼血尿,尿中有无膜状物排出,如有说明肾脏损害严重,有可能发生严重肾功能衰竭,应做好治疗的准备。准确记录尿量,可以早期发现少尿倾向。测量时,不能只图方便,以估计的方法进行记录,对各种量器,应进行校对,力求准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