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理论简答

教育理论简答

教育理论简答
教育理论简答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启发性原则?(通化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

(3)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简述国外中等学校课程改革理念的趋势。(株州市)

(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南京市)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适当的过度学习;

(3)克服记忆的相互干扰;

(4)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5)采用多种形式复习。(结合实际进行论述)

试论述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广州市)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2)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4)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案例分析(本大题12分)

【材料】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经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

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要点: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人是教育的产物。

答:该观点是片面的。教育是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能依此说人是教育的产物,它否定了其他因素对人的影响。遗传因素形成人的基础,如果先天发育不足,教育的作用就无法正常发挥;同时,环境因素也影响人,环境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有利于人的发展,人在遗传和环境等因素下形成,它们有教育所不具备的功能,因此,认为人仅仅是教育的产物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

答:该观点错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础,同时应该加强思维和问题解决等一般方法的训练。如果只重视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就是抽象形式主义训练法,是错误的。

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答:错误,样本中所包含个体的个数,或样本所含的元素个数,称为样本容量。一般而言,增加样本容量会增加样本代表性,但样本容量大,研究的人力、物力、实间等成本也会增加,因此,在教育研究中,要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以及研究的条件等选择的合适样本,样本的容量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的教育研究选择恰当的样本容量。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答: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1)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因而首先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人工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优势,探索最优的课堂教学模式。

(2)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

建构性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因为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形成与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目标时,学习才可能成功。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各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物理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4)促进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

(5)构造新的评价体系建构学习是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这意味着学生必须从事自我

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

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答: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而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自主性和独特性的过程。人的个性化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教育的作用。教育作为促进个体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个体自主性和独特性的培养上。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主要体现在: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

人的主体意识可以看成是人与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教育正是通过对人的智力、能力、品德的培养而提高人对自我的认识。

(2)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人的个体特征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个体特征虽然有先天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每个个体正是通过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内在潜力及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3)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人的个体价值作用的大小最终还是取决于他对社会发挥的作用大小,人越有知识、能力和道德便能更展现其自身价值。教育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并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赋予人创造生命价值的信心与力量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5)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7)评定学生操行。

简述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

(1)人格健全,结构完整;(2)情绪积极稳定;(3)有自我提高与发展的愿望;(4)角色定位明确;(5)对工作热情;(6)人际关系协调;(7)有良好的自省及调节能力等。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促进学生获得陈述性知识。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动机;(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3)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4)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5)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

案例分析:这是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答案要点: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1.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的作用是什么?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按,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

遇、条件和对象;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动力。

【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个体发展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简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综合评价,应注重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意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命题立意】考查课程评价的内容。

3.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

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其基本关系表现为以下三点。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 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试述学生的性格差异以及教育意义。

(1)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性格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等。

(2)教育意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与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教育工作者在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1)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系统的使命和责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者是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主导力量,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

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

③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案例分析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很忧郁的小女孩,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老师想了个办法,一天,老师带着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然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把蝴蝶结撞掉了都不知道。老师也夸她,“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膀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心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从此以后,她一直都不肯把蝴蝶结摘掉(她一直以为蝴蝶结在头上),每天都昂起头开心地走路。

结合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内容,试对上述案例作出分析。

上述案例表明: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因为自信能将一个人的全部潜

能调动起来,使人不断努力并走向成功。

(1)作为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孩子的自卑或不自信的现象,利用自己的教育影响力来

激发孩子的自信,帮助其树立自信,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础。教师不再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

调节、自我选择。

(2)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关注包括每一位学

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3)珍妮的例子还表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性的观点。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

的倾向并且具有建设性,只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人性就能够不断向善、美的方

向发展。

【命题立意】此种类型的考题主要考查考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考生应该先

抓住案例反映的中心思想,再结合自己所学理论。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1.【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

2.【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3.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三、名词解释

1.教学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3.有意注意

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社会抑制

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

5.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2.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

(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

(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

(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

(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

3.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

(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

(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

(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

4.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

5.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

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论述题

1.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教育写作题

1.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

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

(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此外,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受教育者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创造性和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主观能动性等这些主体性特征也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

(3)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教育内容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首先,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其次,最佳的教育内容是目的性与对象性的统一。教育内容内在地包括教育目标。因为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也是衡量教育活动效果的标准,是教育内容传授的出发点和归宿。(4)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

括物质手段、精神手段等。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可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精神手段包括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教法和受教育者的学法两个方法。就教育者的教法而言有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与实践的方法;就受教育者的学法而言有发现式和接受式两大类。

3、现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突出了教育为政治服务的特点。而现代,现代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且日益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加强学校与生产部门的联系,这就表现了现代教育为生产服务的特点。教育是培养各种劳动力最有效的途径。

(2)现代教育的普及性。现代教育打破了古代教育被统治者独占的局面。现代生产不仅要求培养各种专门人才,而且要求每个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3)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整个教育网络突破了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规格、多功能的教育机制和机构。

(4)教育具有商品性。商品经济决定了教育的最后产品——劳动力具有商品性,因而教育也要服从市场规律,具有商品性。并不是说教育只具有商品性这样一个特征,更不意味着使教育的一切方面都要商品化。例如,基础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未来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方面,属免费义务教育,就不能商品化。

(5)教育具有科学性。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为生产培养劳动力。教育的科学性决定了科学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方面。现代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占主导地位,也决定了它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6)教育具有发展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发展性。不过古代教育的控制性要高于发展性,现代学校教育不但要使每个公民成为具有一定思想的不同类型和水平的劳动者,而且还要使每个公民的个性都得到比较全面和比较充分的发展。

(7)教育具有阶级性。在有阶级的社会中,教育是具有阶级性的。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为本阶级培养具有一定思想意识的人,是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各自的阶级属性。在阶级性问题上现代教育和古代文明社会的教育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4、未来教育有何发展趋势?

从国际上看,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种特点。

(1)追求教育的国际化

20世纪的前半叶,世界各国之间由于政治、科技和其他种种原因,多数国家之间是孤立的、封闭的,彼此互不沟通,互不联系,也互不了解。但进入50年代以后,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国际间的联系日益频繁,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国际接轨立刻突出了国际通用人才的必要。进入90年代,有些国家开始建立国际学校,设立国际课程,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能在末来的国际事务中大显身手的人才。21世纪将强化这种趋势。追求教育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将是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因为经济的国际化,商品贸易的国际流通,必然带来国际间交往的增加,从而产生以通晓国际经济、商贸、法律、会计、金融、交通、公安等各类人才的渴求,促使各类国际性学校的诞生。(2)追求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争取和标榜的权利之一,也是资产阶级对封建地主

阶级斗争的胜利成果。在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资产阶级虽对其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免费制度、大学的奖学金制度等,但真正的民主与公平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民主是关于国家制度的问题,是一种政治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民主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手段,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直接或间接掌握国家政权。因此,在剥削制度下,有了剥削阶级的民主,就没有被剥削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在形式上享有平等、自由、民主,实际上始终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育民主问题将依然是21世纪教育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教育民主化,其基本要求是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身心发展程度的受教育者,在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各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3)追求教育的多样化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教育的单一化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面临的共同课题。教育单一化的主要表现是:办学形式、教育结构、学制、课程、培养模式等趋同或划一,培养目标上强调共性,缺乏个性。在教育过程上主张同步化、集中化、标准化,忽视差别和个性。教育的单一化是传统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反映。教育的多样化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要求决定的。社会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社会行业和部门的多层次与多类别,客观上要求的层次和类型必须多种多样。同时,人的价值取向、理想需求和智力发展程度不同。以及工作、生活、年龄等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对社会和人的需求现实,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基点出发去构建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学制、课程、质量标准到具体的培养方式、教育管理等等,都应在21世纪有一些新的特点。

(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有影响的国际教育思潮,到80年代中以后,终身教育的思想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同。21世纪,终身教育将继续成为各国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闲暇时间增多,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大了生产中的科技和文化投入,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求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客观必要性。

各国对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使得教育的发展更贴近受教育者的需求,从而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现实性。

学习化社会的出现和人的思想道德觉悟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就业的学历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都必将强化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在21世纪的扩散和普及。

(5)追求教育的现代化

追求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将是21世纪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流。20世纪后半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实践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上做了种种尝试和努力,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制度到教育的硬件设施、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管理乃至教师素质的提高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一番现代化的陶冶和改造。21世纪的教育现代化,除继续进行上述各方面的现代化改革之外,将推进教育现代化向纵深发展,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将包括:科学划分教育现代化的区域标准,追求现代化的实质的改变、效益的提高、内容的完善、质量的提升。总之,教育现代化将向内涵式方向发展,把人的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教育将在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上向前大大地推进一步,总体水平上也将出现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主观题带答案版

教育理论主观题备考大全 教育学 1.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教育学部分得分评分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得分 评分人 二.境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_________现象和_________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_________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_________ 。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学制。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教育制度。 15.学生是教育的________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_______ 。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_________直观,二是_________直观,三是_________语言直观。 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基本途径是_________ 。 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 。 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_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_ 活动。 得分 评分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教育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教育: 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 个体身心发展 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4. 教育目的 教育的预期结果。 是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要求,它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及其在课程和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 5. 教育制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间的关系。 6. 教师 广义的教师,是把知识、技能、经验传授给别人的人。 狭义的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是传递、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只能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7. 教育机智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秤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即使、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制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教育机制可以用四个词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8. 教师专业发展 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经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如何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及基本功的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4381393.html, 如何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及基本功的训练作者:李占强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0期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职校语文教师备课能力与有效教学关系探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JHB12071002课题负责人:李占强。 一、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与普通高等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目前中国整个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适合中国职业教育教学的理论很少。当欧洲一些国家的职业教育如火如茶进行着的时候,我们的职业教育却在艰难起步状态下摸爬滚打。在西方的职业学校,母语文化教学非常受重视,因为它是传承民族灵魂的途经。而我国职业教育的语文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它长期幽闭冷宫,学生不重视,学校不重视,社会也不重视,几乎查不到相关的理论书籍,这让从事职校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十分苦恼。好在无论哪种教育都有共同的规律可以遵循,好在还有许多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语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书籍可以参考借鉴。另外,职校语文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理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备课,这种备课能促使教师树立教育抖研的意识。 1、心理学研究成果是职校语文教育思想的先导 职校学生的特殊性表现在自卑感强,一部分职校学生来自离异的家庭,几乎没有得到父母的悉心照顾,疑心重,感情脆弱,行为偏激。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是班里差生,有受到老师、同学歧视的经历,自我效能感差。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看,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心理科学理论与职校语文教学实践的关系更密切些。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开展有效教学是教师备课时应特别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的做法相对要好一些,汶川地震之后,一职专拟成立心理咨询室,许多教师也意识到在职校教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师队伍中掀起了一股考心理咨询师的热潮,他们积极参加心理学辅导,佟小晶等老师通过考试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这些老师在做班主任或组织课堂教学方面显得更游刃有余一些,这是很值得其他职校老师借鉴的地方。 2、教育学研究成果是职校语文教育理念的本源 职校语文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相比,有自身特点,它必须为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服务。尽管如此,教育学、语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教育科学理论依然是职校语文教育理念形成的源泉。在本地,教师进修学院几年前曾经邀请国家级教育名家到各职校学校做演讲,那次活动对许多老师触动很大,老师们普遍觉得参加工作以后疏忽了教育理

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理论常考知识点总结

1常用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5)因材施教(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7)长善救失(8)灵活施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3.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5.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6.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 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7.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 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 8.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9.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10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 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 1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 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 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记忆口诀12 1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 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 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 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14外铄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15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 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 舒 16.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 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 限;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 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 多样化;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创设问 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维持好奇心;b.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 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 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8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a.教师是学 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 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 研究者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9新课改师生观(良好师生关系的特 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 长d.心理相容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了解和 研究学生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c.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d.树立教师威信e.发 扬教育民主f.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儿童权利公约a.无歧视原则b.尊重 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2教师职业素养 a.道德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 心理素养e.身体素养 23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 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注重良好 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e.做学生 的朋友与知己 24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 针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 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25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 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26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 特 27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 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 2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爱国守 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 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 齐、孟轲(孟子)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 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3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 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个观点就是亚里士多德得思想?() A、美德就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得与谐发展与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得教育目得观。 A、教育无目得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得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得()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得形式,使该事物得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得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6、当一个人得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得瞧法都就是不一样得”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7、“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得课程理念就是()。 A、关注学生对知识得收获 B、关注学生得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得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得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 8、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9、我们常说得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就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得哪一层得标准?()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1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得三种途径就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11、抵抗外界诱惑得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根据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得德育工作有相应得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得德育重点主要就是()。 A、基本道德知识得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得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得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得选择与确立 1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此资料转贴于贵-州、学,习_网利完成得个性心理特征就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4、小学生在识字得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得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5、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得课堂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得就是引起学生得()。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6、进城务工得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她们临时住所附近得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孩子入学。学校与教育局得行为违反了()。

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经典摘录

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经典摘录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1、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智育在整个教育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智育的目的是什么?为数不少的教育者认为传授知识是智育的全部内容,或者至少是主要目的,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而这种片面的认识,正是"唯知识论,唯分数论,的畸形智育得以泛滥的原因之一,智育当然离不开知识传授,但传授知识并不是智育的真正目的。 2、著名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__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在"学会认知时指出,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既可以个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该每个人学会

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的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与理解,认识和发现。 3、在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知识更多的是经验,因此,那时智育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就是传授知识,让经验一代代传下去,但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信息时代,学生在学校学的大多数知识今后直接被派上用场的可能性很小,虽然仍有一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有用的,但从总体上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与学习知识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4、这种智育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却剥夺了学生精神发展的权利,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曾经说过,在你丢失你的课本,焚毁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你为考试而死记的细节之前,你的学习是无用的。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心智活动.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十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继承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意念直观 3.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4.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教育 B.教学 C.综合实践活动 D.团队活动 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后辅导 D.练习 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A.企业法人 B.机关法人 C.社会团体法人 D.事业单位法人 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倒U关系 D.无关系 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学生”这种做法所坚守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9.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国家用于全面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是()

十条经典教育理论

十条经典教育理论 1 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子,其它较长板子的优势作用常常因那块较短板子而被忽略;加长这块短板的长度所带来的效果成级数增长。 学生某一学科的能力缺陷将会影响其整体水平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最弱项往往影响其整体形象,并可能影响其整个人生;个别学生的所作所为常常影响一个班集体的形象;一小部分老师的形象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对其所在教师群体的评价。因此,弥补弱势学科,改掉个体性格中的某些致命弱点,不让集体中的任何一员落伍掉队,意义重大。也正因如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切实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 2 破窗理论建筑物一个窗子或一块玻璃被人砸碎,如果不及时补上,其它的玻璃将碎得更快。在人看来,反正是破窗子,再多碎一块也无所谓。 个别学生未被教育好,受其影响者会更多更快;一个知识点的疑惑被认为无所谓,会有更多的疑惑被认为无所谓;忽略或原谅自己偶尔的一些小过错,也就会继续为新的过错找理由,最后悔之晚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受苦”。那么,在自我管理、班级教育中,应懂得防微杜渐。 3 磁化效应一般普通的铁都具有磁性,但通常情况下其磁性不能像磁石、磁铁那样显示出来,因为其内部分子结构凌乱,正负两极磁性互相抵消了,而用磁石加以引导后,铁分子井然有序,从而就具有了磁性,具有了吸引力。一个优秀集体的形成,同样也需要一种良性的外力作用加以引导。校长有人格魅力,才会有一个团结上进的教师集体;班主任有人格魅力,才会有一个和谐奋进的班级;老师有人格魅力,才会有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的喜爱。“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亲其师,信其道”,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4 安泰效应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是海神波塞冬与地神盖娅所生。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因为他在战斗无力时,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而继续作战,直至打败对手。敌人发现了他的秘密,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死了他。 学生失去了班集体,生活学习因孤立无助而事倍功半;老师失去了学生的拥护和支持,能力再强也会马上变的软弱无力;校长失去了老师集体的拥护和爱戴,只能是孤掌难鸣。因此,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我为人人”才有可能“人人为我”。失去了力量的源泉,能力再强,也终有失败的时候。 5 80/20法则公司80%的利润是20%的人创造的,对20%的人的管理却要花费80%的时间和精力。有些20%的付出可能给你带来80%的业绩,而付出80%的劳动可能只有20%的回报。 班级管理中,80%的学生可能只要花费20%的时间,而还有20%的学生却要投入80%的精力;学习上,有时候80%的知识只要花费20%的时间,而某些20%的知识点却需要80%的投入。80/20法则告诉我们,工作学习要善于抓重点,一些小的失误可能给你带来较大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中,既要培优,又要转差,“一个都不能少”。 6 拍球效应拍篮球时,用的力越大,篮球就跳的越高。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5918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 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在文献检索时,查阅资料最快捷的方法是( ) A、联机检索 B、光盘检索 C、索引检索 D、网络检索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网络检索是查阅资料最快捷的方法。 2.所谓“自我反思”是指( ) A、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B、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C、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D、教师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其他选项均不正确。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说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强调的品德因素是道德行为。 5.儿童触碰了高温物体后,他就理解了“烫”这个词的意义。按照罗杰斯的观点,这是( )。 A、有意义学习 B、无意义学习 C、情景学习 D、无意识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理解了“烫”的意义是意义学习。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情感与态度目标”是不可以预设的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C、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是地方课程 D、课程资源是物化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略。 7.在家庭、社会与学校的联系中,起沟通桥梁作用的是( )。 A、家长 B、任课教师 C、学生 D、班主任

2020年重庆市渝中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真题及答案

2020年重庆市渝中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答案】D 2、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答案】D 3、()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 D、集体型 【答案】C 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答案】A 5、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A 6、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答案】C 7、会讲英语的入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A 8、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答案】C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

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网友版) 教育理论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担任过20年农村中学校长,代表性著作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阿莫纳什维利 2.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美国鲍尔斯、金蒂斯代表的学派是【】 A.实验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民族和文化传统 4.“莲出于污泥而不染”这个比喻说明了人具有【】 A.差异性 B.社会适应性 C.自然性 D.主观能动性 5.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教育根本目的的理论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民族本位论 6.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学校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的规定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影响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文化传统 7.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教师期望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它说明的是下列哪种师生关系的作用?【】 A.工作关系 B.组织关系 C.心理关系 D.伦理关系

8.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所体现的课程类型是【】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活动课程 9.长期的实践证明,基础教育学校必须坚持【】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与研究并重 C.教学与实践并重 D.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10.《学记》中比较准确地体现教学启发性原则的是【】 A.“开而弗达” B.“学不躐等” C.“及时而教” D.“禁于未发” 1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是【】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小组学习 12.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C.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 D.指导班委会的工作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14.“专家未必名师。”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功能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16.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7.我国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最近几天,任课老师们总是向我这个班主任反映王晓晓的问题:上课不守纪律,总是打扰别人,对老师的批评不以为然,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较差。 如何引导规劝他呢?我发现,他玩“悠悠球”很有两下子,技术不错,玩时非常专注投入,样子可爱极了。思忖良久,我有了主意:请他当老师们的教练!并安排周二和周四的课外活动上课,每次15分钟。 刚开始,面对自己的老师,他很不习惯,也放不开。渐渐地随着大家“教练、教练”的叫着,他开始有点自信了,像模像样地教起来……我们则尽量减少教师的角色身份,像学生一样有模有样地学。每当他做演示或是讲解的时候,我们谁也不说话,安静、认真地听着;当我们有问题的时候,总是先举手示意,然后称呼“教练”,再说出不明白的地方;中途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理论 本试卷共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等教学思想的文献是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3.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以美国学者孟禄为代表主张的是() A.生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4.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5.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制度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6.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中所沿用的基本类型是()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学制 D.多轨学制 7.人们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做出巧妙、恰当处理的行为称为“教育机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创造性B.主体性C.广延性D.间接性

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设置的时段为() A.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 B.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 C.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 D.初中到高中阶段 9.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 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10.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绘了深秋层林尽染、 色彩斑斓的山林风光。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1.张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采用表扬、奖励、批评、处分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12.每个新人职教师都应学会做班主任工作,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14.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7.我国《教育法》中对学生的义务作了哪些规定?

教育理论书籍书目

教育学理论书籍书目经典名著类: 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 《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08 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卢梭著,李平沤译: 《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斯宾塞著,胡毅译: 《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年版.赫?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教育漫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 《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伯兰特?罗素著,马元德译: 《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 罗素著,靳建国译: 《教育论》,东方出版社,1990 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杜威著,赵祥磷等译: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 《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布鲁纳著,邵瑞珍译: 《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皮亚杰著,傅统先译: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必读教材类:陈桂生著: 《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叶澜著: 《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袁振国主编: 《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袁振国主编: 《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07月王道俊、王汉澜著: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 月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厉以贤主编:《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0 月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戴本博、张法琨主编: 《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陆有铨著: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王枬主编: 《西方现代教育思潮》,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石中英著: 《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大出版社,2004 郑金洲、瞿葆奎著: 《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瞿葆奎主编: 《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瞿葆奎主编: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马从秀 好教师的品质 1.友善的态度--他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他绝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他绝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会做为止。 4.兴趣广泛--他带我们到课堂以外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习的知识用于生 活。 5.良好的仪表--他的语调和笑容令我感到舒畅。 6.公正--他会给予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他每天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于单调。 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他与别人一样也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他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依赖于他使我得到 松弛。 10.伸缩性--当他发觉自己有错他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11.宽 容--他假装不知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

有察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课堂中知识结构的变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知识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也将为激活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留下充分的余地。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课程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新课程中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憎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让学生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

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