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7871统计基础统计学基础

27871统计基础统计学基础

27871统计基础统计学基础
27871统计基础统计学基础

27871统计基础统计学基础统计起源于人类最初的统计实践活动,对统计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

熟知2、统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A、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首先使用了“统计学”这个名词。(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

B、政治算术学派:起源于17世纪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约翰.格朗特和威廉.配第,威廉.配第著的《政治算术》,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无统计学之名,有统计学之实)

C、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比利时,主要代表人物比利时的阿道夫.凯特勒,他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逐步形成了“数理统计学”。

D、社会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由德国大学教授尼斯首创,主要代表人物为恩格尔和梅尔,他们认为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

掌握3、统计的含义

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种含义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2.统计资料:即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和变化过程的数字资料,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也是国家制定政策、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3.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方法论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统计的三种含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实践的成果,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用理论和方法指导统计工作,推动统计工作不断提高。随着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计学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二者是理论和实践和关系。由于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联系紧密,所以习惯上把这三者通称为统计。

领会4、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门横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第2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熟知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研究对象为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就性质来说,统计学是一门适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方法论学科。

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和具体性。

领会2、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领会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分析法、指数分析法、抽样推断法、相关分析等。(其中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贯穿统计研究的全过程,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a、大量观察法:是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或足够量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一种统计研究方法。

b、统计分组法: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这种统计研究方法就是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综合指标,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反映总体一般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第3讲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熟知1、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a统计总体:简称总体,就是我们要调查或统计的某一现象的全部数据的集合。

b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个别单位,它是组成统计总体的基本单位,也是各项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

b样本:是从统计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部分总体单位。

2、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a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

b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必须是大量的。

c差异性:是指同一总体中的总体单位除了保持同质性外,在其他很多方面必须存在差异。

领会3、统计总体分的分类: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是指统计总体中总体单位的数量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是指统计总体中总体单位的数量是无限的或者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计数的。

品质标志表现。

领会4、标志的分类:

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

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数量标志表现是用数值来表示的

数量标志

按照在不同的总体单位之间是否有变化,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领会4、变量的分类:

(1)变量按其变动规律可分为

定性变量:变量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可以预知的变量称为定性变量,也称确定性变量。

随机变量:变量的变动没有一定的规律,人们不能预知其变动结果。

(2)变量按其数值特征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连续变量:数值特征呈现连续状态的变量称为连续变量。

离散变量:数值特征呈现离散状态的变量称为离散变量。

领会5、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一个完整的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指标所属时间、指标所属空间范畴和环境条件等四个要素)

掌握6、统计指标的类型:

(1)统计指标按其反映对象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2)统计指标按其计算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掌握7、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即个体)特征的。

(2)统计指标都必须可量,而标志未必都可量,例如品质标志就不可量。

联系:(1)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进行直接汇总或间接计算分析而来的。

(2)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

领会8、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与基本分类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用以说明总体各方面的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分类:

根据统计研究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性指标体系和专题性指标体系

根据统计研究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宏观统计指标体系和微观统计指标体系

项目2统计调查

第1讲统计调查概述

领会1、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的任务和调查的目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或者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各个标志值的过程。

意义: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来年,统计调查处于基础阶段,是搜集资料获得感性认识的阶段,它既是获取现象总体的真实资料的基础工作,又是下一阶段进行资料整理的分析的基本环节。

熟知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系统性。

领会3、统计调查的种类:

(1)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2)统计调查按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

(4)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采访调查、问卷调查。

(5)此外,也有人根据调查工作时间的周期长短,将统计调查划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是指调查周期在一年以

内的调查,间隔超过一年的为一次性调查。)

领会4.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各种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

a、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方法。

b、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不连续性全面调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查,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

c、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特点:

(1)既是非全面调查,又要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2)按随机原则去抽取调查单位。

(3)抽样调查具有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特点。

作用:

(1)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2)可以用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

(3)可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4)可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d、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e、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的任务目的,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的单位进行调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

典型调查的选典方法:

(1)“解剖麻雀“的方法

(2)“划类选典“的方法

(3)“抓两头“的方法

典选调查的特点:

(1)深入细致的调查,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

(2)调查单位是有意识的选择出来的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它更多地取决于调查者主观判断和决策。

第2讲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领会1、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

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和拟定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熟知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谓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的某一社会现象的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统计总体这一概念在调查阶段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具体单位。熟知3、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的区别: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指整个调查工作的时限。

第3讲统计调查的方法

领会1、统计调查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有:观察法、询问调查法、实验法、报告法、网上调查法等。

1.观察法:又称直接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场亲自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计量、登记,以取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2.询问调查法:又称直接调查法,是调查人员以询问为手段,从调查对象的回答中获得信息资料的一种方法。(它是市场调查中最常用的

方法之一)熟知

3.实验法:是指通过某种实践活动的验证法去收集有关资料的调查方法。

4.报告法:是由调查单位根据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按照统一的表格及填报要求,及时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5.网上调查法:是一种利用因特网作为媒介的调查方式。(是最流行的)熟知

第4讲调查问卷的设计

领会1、问卷:又称调查表或询问表,是统计调查的重要工具,是一种以书面形式记载和反映被调查对象的反映和看法,从而获得所需资料和信息的表式。

领会2、问卷设计:是根据调研目标和所需资料内容,按照一定的格式将调查问题有序排列,形成调查表的活动过程。

领会3、问卷的基本结构:前言、主体、编码、结束语等。

领会4、问卷设计的程序:

(1)确定调研目的、来源和局限阶段

(2)分析样本特征,确定问卷类型阶段

(3)确定数据收集方法阶段

(4)确定问题回答形式阶段

(5)决定问题的措辞阶段

(6)确定问卷的流程和编排阶段

(7)评价问卷和编排阶段

(8)获得各方面的认可阶段

(9)预先测试和修订阶段

(10)准备最后的问卷阶段

(11)具体实施阶段

问卷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文字要表达准确。

(2)问卷要避免使用引导性的语句。

(3)问卷问句设计要有艺术性,避免对填卷人生刺激而不能很好地合作

(4)问卷不要提不易回答的问题。

(5)问题设计排列要科学

(6)使用统一的参考架构

(7)有利于数据的处理。

熟知5、问卷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文字要表达准确

2、问卷要避免使用引导性的语句

3、问卷问句设计要有艺术性,避免对填卷人产生刺激而不能很好地合作

4、问卷不要提不易回答的问题

5、问题设计排列要科学

6、使用统一的参考架构

7、有利于数据的处理

项目3统计整理

第1讲统计整理概述

领会1、统计整理:是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用之条理化、系统化,把反映总体单位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的基本统计指标,统计工作的这一过程,叫统计资料的整理,也叫统计整理。

熟知2、统计整理的内容:

(1)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选择应整理的指标,并根据分析的需要确定具体的分组。

(2)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计算。

(3)通过统计表描述汇总的结果。

领会3、统计整理的步骤:

(1)设计整理方案

(2)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

(3)进行科学的分组

(4)统计汇总

(5)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第2讲统计分组

熟知1、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从统计分组的性质来看,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对总体而言是“分”,而对于总体单位而言是“合”。

熟知2、统计分组的作用:

(1)可以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2)可以研究总体内部结构

(3)可以提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领会3、统计分组的类型:

(1)按照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统计总体可以采用简单分组,也可以采用复合分组。(简单分组:是对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只反映现象在某一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情况。复合分组:是指对总体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层叠分组。)

(2)按照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品质分组:是指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数量分组:也称变量分组,是指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熟知3、数量分组中常的几个概念:

(1)全距:也叫极差,是变量数列中所有变量变动的最大范围,常用R表示

全距(R)=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2)组限:是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界限,是组与组之间的分界点。

(3)闭口组和开口组

(4)组距

(5)组中值组中值=(上限+下限)/2=下限+组距/2=上限-组距/2

第3讲分配数列

领会1、分配数列:是统计整理结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领会2、分配数列的种类:品质分配数列、变量分配数列。

品质分配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

变量分配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

熟知3、分配数列的编制方法:

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第二步,确定全距

第三步,确定组距和组数

第四步,确定组限

第五步,编制变量分配数列

第4讲统计表和统计图

领会1、统计表:是指用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用以表现统计资料的表格(它是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

掌握2、统计表的构成:

(1)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值四个组成部分构成。

(2)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

熟知3、统计表的种类:按照统计表的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领会4、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1、统计表的各种标题,特别是总标题应简明,确切的概括反映表中的基本内容,以及资料所属的时间和空间。

2、如果统计表的栏数较多,应加以编号,并可以标明其相互关系

3、统计表中的数字应对齐位数

4、统计表中必须注明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或设计量单位栏,如果表中资料都属同一计量单位,可以将计量单位写在表的右上方

5、统计表一般采取开口式

6、统计表的资料来源以及其他需要附加的说明可以写在表的下端,以全核查。

领会5、统计图的概念,是用几何图形来显示统计资料的一种直观,形象,鲜明的形式,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图、折线图、饼状图和曲线图。项目4综合指标

第1讲总量指标

领会1、总量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由于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因为,总量指标又叫统计绝对数)

1.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的作用

(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2)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

(3)问题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都是由两个有联系的问题指标相对比而计算出来的,它们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

2.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是反映总体或总体各组单位的问题指标。它是总体内所有单位的合计数,主要用来说明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总体标志总量是反映总体或总体各组标志植总和问题指标。)(2)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问题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3)按总量指标所采用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3.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直接计算法、间接计算法

4.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规定每项指标的含义和范围

(2)注意现象的同质性

(3)正确确定每项指标的计量单位

第2讲相对指标

1.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相互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所得比率或比值,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或比例关系。

相对指标=比数/基数

1.相对指标在统计研究中的作用:

(1)相对指标比绝对数指标更清晰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程度、结构、强度等,充分说明事物的本质。

(2)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找到可以对比的途径,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

2.结构相对指标:是在总体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以各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而计算的比重或比率。(结

构相对指标=总体某一部分的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3.比例相对指标:是由总体内部不同组成部分数值之间对比求得的相对数,它反映的是总体各组成部分的数值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比

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

4.比较相对指标:是在同一时期内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同类现象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率。(比较相对指

标=甲空间上某项指标数值/乙空间上某项指标数值)

5.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之比,用以表明计划完成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100%)

6.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总量指

标数值)

7.动态相对指标:是把不同时期的同一类指标数值进行对比的比值,用以说明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动

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的指标数值)

8.相对指标分析时注意的问题:

(1)遵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原则

(2)各种相对指标结合应用分析

(3)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练习题P80—P86

第3讲平均指标

1.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因此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

2.平均指标可以分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五种

3.平均指标其作用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

(2)平均指标可和分组法、分配数列结合起来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和总体单位的具体分配状况以及平均数的实现过程。

(3)平均指标可以用来对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

(4)平均指标中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研究总体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

4.算术平均数: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的平均,它等于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之和除以总体单位数(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

总量/总体单位数)

5.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

(例)某学习小组6位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78分、82分、85分、90分、98分,则该组6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

6.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

(例)某地区20家纺织企业的月产值资料统计表如下:,试计算20家纺织企业的平均月产值。

月产值(万元)x 企业数(家)f 各组产值(万元)xf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

3

4

6

4

2

100

330

480

780

560

300

合计20 2550

7.调和平均数:也叫倒数平均数,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一般用字母H表式)(例)某企业3月份购进某种原材料三批,每批价格和采购金额见下表,试计算三批原材料的平均价格批次价格(元/kg)x 采购金额(元)m 采购量(kg)m/x

1 2 3 40

45

50

20000

27000

10000

500

600

200

合计-- 57000 1300

分析:已知每批价格(x)和采购金额(m),可用每批采购金额除以相对应的价格得出该批采购量,再用三采购总金额除以三批采购总量,即可求出平均价格。

6.简单几何平均数公式:

(例)某机械厂有毛坯车间、粗加工车间、精加工车间、装配车间四个流水连续作业的车间,某月份第一车间制品合格率为95%,第二车间合格率为92%,第三车间合格率为90%,第四车间合格率为85%,计算四个车间平均产品合格率。

因为产品总合格率为95%*92%*90%*85%,所以计算四个车间的平均产品合格率应该开方求其平均数

平均合格率G=

7.加权几何平均数公式:

(例)假如银行存款是按复利计算,若定期存款25年的年利率如下:试计算平均年利率。

年份第1年第2~5年第6~13年第14~23年第24~25年

年利率(%)2.1 2.5 3.8 4.6 6.9

分析:要计算平均年利率,自先要将各年利率加1换算成年本利率,再计算平均年本利率,用平均年本利率减1(或100%)即可得到平均年利率。

8.中位数:把部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

一、根据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

(1)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

(2)计算中位数所在的位置(n+1)/2,该位置对应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

若总体单位数N为奇数,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若N为偶数,则处于中间公交车的两个标志值的算术平均数即为中位数。(例)某地区8家4S汽车店的周销售量(辆)分别为:35、36、40、41、43、46、46、50.

则中位数的位置:

(n+1)/2=(8+1)/2=4.5

将排在第四位、第五位的4S汽车店的周销售量简单算术平均,即:(41+43)/2=42(辆),42辆就是中位数。

二、根据单项数列确定中位数,具体步骤是:

(1)计算累计次数∑f;

(2)按(∑f+1)/2计算中位数所在的位置,该位置对应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

(例)某生产企业工人每小时加工产品统计资料表如下:试计算产量中位数。

每小时加工产品数量(个)工人人数(人)累计次数(人)

15

16

17

18

19

20

3

5

10

22

12

5

3

8

18

40

52

57

合计57 -- 因为累计次数∑f=57,所以中位数的位置是:(∑f+1)/2=(57+1)/2=29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29位次落在第四组内,所以第四组的标志值18个即为中位数。

三、根据组距数列确定中位数,具体步骤是:

(1)计算累计次数∑f;

(2)按计算中位数所在的组;∑f/2

(3)用插值法按比例计算中位数的近似值。

中位数的计算公式有下限公式和上限公式。

下限公式(较小制累计时常用):

上限公式(较大制累计时常用):

(例)某计算机公司职工年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表,计算职工年收入中位数。

年收入(万元)职工人数(人)向上累计次数向下累计次数

2.5以下

2.5~

3.0

3.0~3.5

3.5~

4.0

4.0~4.5 4.5以上

5

9

14

18

11

7

5

14

28

46

57

64

64

59

50

36

18

7

合计64 -- -- 中位数位置=∑f/2=64/2=32

可以看出中位数所在组为第四组,即中位数的具体数值在3.5~4.0万元之间。

按下限公式计算:

按上限公式计算:

9.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一、由单项数列确定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就是众数。

(例)某商场某品牌男鞋的月销量分组资料如下表,计算该月该品牌男鞋的众数。

型号(公分)销售量(双)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1 4 14 26 35 22 14 3

合计119

从表中资料可以看出,次数最多的是第5组,销售量达到35双,所以该组的标志值42公分的众数。

二、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首先要根据次数最多的原则确定众数所在的组,即众数组,再用比例插值法推算众数的近似值。计算公式

有下限和上限公式:

下限公式:

上限公式(所得结果更符合标准答案):

(例)根据下表的资料,确定职工年收入的众数。

年收入(万元)职工人数(人)向上累计次数向下累计次数

2.5以下

2.5~

3.0

3.0~3.5

3.5~

4.0

4.0~4.5 4.5以上

5

9

14

18

11

7

5

14

28

46

57

64

64

59

50

36

18

7

合计64 -- --

根据下限公式计算:

根据上限公式计算:

第4讲标志变异指标

1.标志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是用来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它反映标志值的离中趋势。

2.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1)标志变异指标是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

(2)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现象变动的均衡性或稳定性

3.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其中标准差的应用最为广泛。

(1)全距: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为极差。

公式:全距(R)=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例)有甲乙两个学习小组,每组6个人,每人的英语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组:65 74 82 84 85 90

乙组:71 77 79 82 85 86

通过计算甲乙两组的平均成绩都是80分,甲组的全距=90-65=25(分),乙组的全距=86-71=15(分),可见甲组英语成绩的变动范围比乙组组大,即甲资料的标志变动大于乙组,平均数代表性差。

(3)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公式:

(例)以上题资料为例,计算其平均差。

甲组平均差:

AD=(∣65-80∣+∣74-80∣+∣82-80∣+∣84-80∣+∣85-80∣+∣90-80∣)/6=42/6=7

乙组平均差:

AD=(∣71-80∣+∣77-80∣+∣79-80∣+∣82-80∣+∣85-80∣+∣86-80∣)/6=22/6=3.7

(例)某村居民月收入资料如下表,计算该村居民收入的平均差。

月收入(元)x 人数(人)f xf ∣x-x∣∣x-x∣f

500 600 700 800 900 30

50

70

30

20

15000

30000

49000

24000

18000

180

80

20

120

220

5400

4000

1400

3600

4400

合计200 136000 -- 18800

(4)标准差: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标志变异指标。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方差,方差的平方根和为标准差。

1.对数量标志的标志值的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对于未分组资料,采用简单式计算方差或标准差,公式:

对于分组资料,采用加权式计算方差或标准差,公式:

(例)某汽车零件生产车间4个工人的日产量分别为50、60、80、90件,则平均日产量为:

(例)某车间30名工人每天生产某种产品产量统计资料如下表,根据资料计算其标准差。(P102)

产量(件)x 人数(人)f xf (x-x)2 (x-x)2f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2

4

5

8

6

5

200

440

600

1040

840

750

841

361

81

1

121

441

1682

1444

405

8

726

2205

合计30 3870 -- 6470

(例)对某车间某批次的100件零部件抽检,其中合格品为98件,不合格品为2件,,则合格品的标准差为:

(5)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它反映标志值离散的相对水平。公式:

(例)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四组英语的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40分,乙组英语的平均成绩76分,标准差38分,试比较两组英语成绩的离散程度。

甲组标准差系数:

乙组标准差系数:

(例)2008年12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蔬菜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品种价格(元/kg)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千克)

土豆黄瓜西红柿1.2

1.8

2.2

1.2

2.8

1.5

2

1

1

合计-- 5.5 4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

(例)某大学经营学院男生的体重资料如下表:

按体重分组(kg)学生人数(人)

50以下55~55 55~60 60~65 65~70 70~75 75以上

2 87 268 419 311 147 83

合计1317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学生体重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分析三者的关系。

(例)对成年组和幼儿组共500人身高资料分组,分组资料如下表:

成年组幼儿组按身高分组(cm )人数(人)按身高分组(cm)人数(人)

150~155 155~160 160~165 165~170 170以上

30

120

90

40

20

70~75

75~80

80~85

85~90

90以上

20

80

40

30

30

合计300 合计200

根据资料:(1)分别计算成年组和幼儿组身高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2)说明成年组和幼儿组平均身高的代表性哪个大?为什么?

项目5动态数列

第1讲动态数列概述

1.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时间序列,是将某一指标在不同是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2.动态数列的各类: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

(1)绝对数动态数列:又称为问题指标动态数列,是由一系列总量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绝对数动态数列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时期数列的特点:1、数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都是通过连续登记取得的;2、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包含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包含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3、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相加后反映更长一段时期的总量指标。

时点数列:是反映遇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点(时刻)上的状况及其水平的绝对数动态数列。其特点:1、数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都是在某一时刻的特定状况下进行一次性登记取得的;2、数列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点间隔的长短无直接关系;数列中各项指标不能相加,加总后的结果不具有实际意义。

(2)相对数动态数列:又称相对指标动态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3)平均数动态数列:又称为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平均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3.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1)时间长短应该相等

(2)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3)经济内容必须相同

(4)指标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和计算价格应该一致

第2讲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

1.发展水平:是动态数列中各具体时间条件下的指标数值,简称水平,它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一定时期内或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

2.平均发展水平:将动态数列中各个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换为平均发展水平,用以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1)由等间隔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公式:

(例)某地区2001—2008年期间的年末人口数资料如下表P120:(单位:万元)

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末人口数890 912 934 955 987 1023 1045 1064

(3)由不等间隔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

公式:

(例)某仓储中心2008年空调库存资料如下表P121。(单位:台)

统计时点1月1日5月1日6月1日9月1日12月31

冰箱数1600 1800 1900 1600 1400

(例)某商业公司2008年部分月份的商品流转额和流动资金占用额资料如下表,试求第四季度的月平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P122。

月份10月11月12月2009年1月

商品流转额(万元)16000 18000 21000 23000

月初流动资金占用额(万元)4500 4700 4600 4700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次) 3.56 3.8 4.6 --

3.增长量:动态数列中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之差称为增长量,用以反映经济现象经过一定时期发展变化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水平。

公式: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4.平均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用以表明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比前期增长的绝对水平。

公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各/逐期增长量项数=数列末期累计增长量/数列项数-1

第3讲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

1.发展速度:是现象在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用以表明现象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

公式: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

(1)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逐期发展的程度。

公式:环比发展速度=ai/ai-1(i=1,2,3….,n)

式中:ai为报告期水平,ai-1为报告期前一期水平

(2)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总的发展程度

公式:R=ai/a0(i=1,2,3……,n)

2.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用以反映经济现象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的增长程度。

公式: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100%=发展速度-1

(1)环比增长速度:是报告期逐期增长量与前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

公式: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前期水平=环比发展速度-1

(2)定基增长速度:是报告期累计增长量与固定基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总的增长程度。

公式:定基增长速度=累计增长量/固定基期水平=定期发展速度-1

3.增长1%的绝对值:是逐期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之比,用以说明经济现象报告期比基期每增长1%所包含的实际经济效果。

公式:增长1%的绝对值=(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1%=前期水平/100

练习题:

1.某商店上半年有关资料如下:

日期上年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

销售额(万元)245 250 272 271.42 323.08 374.07 372.96

月末职工人数1850 2050 1950 2150 2216 2190 2250

要求:计算月平均每人销售额

2.某企业1990-1995年化肥产量资料如下:

时间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化肥产量(万吨)300

定基增长量(万吨)-- 35 50

环比发展速度(%)-- 110 105 95

要求:(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结果保留1位小数);

(2)按水平法计算该地我第八个五年谋划期间化肥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

3.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年份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粮食产量(万斤)134 435 415 672 1028

计算:(1)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2)平均发展速度。

项目6抽样推断

第1讲抽样推断概述

1.抽样推断:又称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用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2.抽样推断的特点:

(1)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

(2)用抽样指标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3)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3.抽样推断的应用:

(1)抽样推断能完成其他调查方式不能完成的调查任务

(2)利用抽样推断结果对已取得的全面调查资料进行检验和修正

(3)利用抽样推断原理和结果进行假设检验,以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认识

(4)利用抽样推断方法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4.全及总体:全及总体即统计总体,又称母体,简称为总体,是指所要了解认识的对象的全体。

5.样本总体:样本总体又叫子样,简称样本,他是从全及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代表全及总体的那部分单位的集合,样本总体的单位数称为

样本容量,通常用n表示。

6.参数:也叫全及指标或总体指标,是反映全及总体数量牲的综合指标。

7.抽样方法:(1)重置抽样,也称回置抽样(2)不重置抽样,也称回置抽样(3)根据对样本的要求不同,抽样方法又有考虑顺序抽样和不考虑顺序抽样两种。

8.抽样推断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9.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不对总体做任何处理,直接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抽样误差的计算方法是以此种方式为基础的)

10.类型抽样:又叫分层抽样或分类抽样。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先按某一主要标志分成若干(或组),使组内各单位标志表现比较接近,然后从各类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共同组成样本。

11.等距抽样:又叫机械抽样,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排队,根据既定的抽样比例确定抽样间距,然后按一定顺序等间隔地抽取一样本单位。

12.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每一群内包含若干个单位,然后随机抽取一部分群作为样本群,对样本群中的所有总体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调查方式。

13.多阶段抽样:是把抽取样本单位的过程分成两个或更多阶段进行。

第2讲抽样误差

1.抽样误差:是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离差。

2.抽样推断中的误差来源?(1)登记性误差,即在调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引起的误差。(如重复登记、遗漏、汇总计算错误及有意弄虚作假)(2)代表性误差,即样本各单位的结构情况不足以代表总体特征而引起的误差。(非随机的代表性误差、随机性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它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平均差异程度。

公式:

(例)设有3个职工,其月工资分别为500、760、840元。现用重置栅栏的方法从3个工人工资中随机抽取2个构成样本,并计算样本平均工资,以代表3人总体的平均工资。所有可能的样本以及平均工资如下表(P154)

序号样本变量x 样本平均数x 平均数离差离差平方

1 500 500 500 -200 4000

2 500 760 630 -70 4900

3 500 840 670 -30 900

4 760 500 630 -70 4900

5 760 760 760 60 3600

6 760 840 800 100 1000

7 840 500 670 -30 900

8 840 760 800 100 10000

9 840 840 840 140 19600

(例)要估计某县10万家庭的电视机拥有率,随机抽取100户家庭,调查结果显示有85户拥有电视机,求拥有电视机的平均抽样误差。(P157) 4.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1)总体变异的程度。总体变异程度越大,抽样误差也越大;

(2)样本容量的大小。抽样单位数愈多,抽样误差会愈小;

(3)抽样方法。

(4)抽样组织形式。

5.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误差的可能范围。

6.抽样误差的概率度:抽样极限误差与抽样平均误差之比。用t表示。

公式:

7.正态分析概率简表:

t F(t)

1 0.6827

1.96 0.9500

2 0.9545

3 0.9973

第3讲抽样估计

1.参数的点估计的基本特点:根据样本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再以样本指标数值直接作为相应的总体指标的估计值

2.区间估计:是把样本指标和抽样误差结合起来推算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并给出总体指标落在这个区间的概率保证程度。

(例)某连锁店为了解本店蓝领职员的薪水情况,从1500名职员中按纯随机不重复抽样抽取1000名进行调查,得到资料如下表,现要求职员平均月薪的抽样误差不超过45.7元,月薪不足1000元的职员所占比重的抽样误差不超过8.68%,试对全部职员的平均月薪不足1000元的职员所占比重进行区间估计。(P160)

按月薪分组(元)组中值频数(人)f xf x-x (x-x)2 (x-x)2f

<800 700 10 7000

800~1000 900 20 1800

1000~1200 1100 25 27500

1200~1400 1300 30 39000

>1400 1500 15 22500

合计-- 100 114000

第4讲样本容量的确定

1.合理确定样本容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公式:

(1)在重置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平均数的单位数为:

(2)在不重置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平均数的单位数为:

3.在确定抽样单位数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抽样单位数受允许误差范围△人的制约。△要求愈小,则样本容量n就需要愈多。

(例)如果标准6=0.4kg,抽样误差分别不超过0.08kg和0.04kg,保证这个范围的概率为95.45%,求在重复抽样条件下次生的必要数目。(P164)

(2)一个总体往往同时需要计算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它们的方差和允许的误差范围不同,因此需要的抽样单位数也可能不同。

(例)对秤某型号电池进行电流强度检验,根据以往正常生产的经验,电流强度的标准差D=0.4安培,而合格率为90%。现在用重置抽样的方式,要求在95.45%的概论保证下,抽样平均电流强度的极限误差不超过0.08安培,抽样合格率的极限误差不超过5%,问必要的抽样单位数应该为多少?(P164)

4.影响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总体标志变动度

(2)抽样极限误差

(3)概率保证程度

(4)抽样方式和方法

项目7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1讲相关分析

1.相关关系:是社会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变化上受随机因素影响的,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2.相关关系的特点:

(1)相关关系表现为现象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相关关系在现象间表现为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3.相关关系的种类:

(1)相关关系按照影响因素的多少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2)相关关系按表现形态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3)相关关系按变动方向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4)相关关第按密切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相关关系密切程度判断标准

相关系数绝值︱r︱相关关系密切程度

0.3以下不相关

0.3~0.5 低度相关

0.5~0.8 显著相关

0.8以上高度相关

(例)根据下表资料,判断10户居民的年收入与年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统。

序号年收入(万元)x 年支出(万元)y

1 1.40 0.90

2 2.50 1.60

3 2.80 1.60

4 2.90 1.80

5 3.20 2.00

6 3.50 2.50

7 5.70 3.20

8 5.90 3.20

9 9.60 4.80

10 15.00 6.2

合计52.50 27.8

4.相关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1)不能用相关系数解释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2)警惕“虚假相关”

第2讲回归分析

1.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变动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以便对因变量进行估计或预测的统计分析方法。

2.回归分析的特点:

(1)在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必须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2)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承机变量,自变量是非随机变量。

(3)在两个变量互为因果的前提下,可以依据研究的目的分别建立y对于x的回归方程,也可以建立x对于y的回归方程。

(4)在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预测时,只能给出自变量的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数值,即一个方程只能做一种推算。

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公式:

(例)某地区高校教育经费(x)与高校学生为数(y)连续6年的统计资料如下表,要求建立以在校学生人数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

编号教育经费(万元)x 在校学生人数(万人)y

1 316 11

2 34

3 16

3 373 18

4 393 20

5 418 22

6 455 25

合计2298 112

4.估计标准误差:是因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离差,是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

公式:

项目8统计指数

第1讲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1.统计指数: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统计指标。

2.统计指数简称为指数。从广义上讲,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从狭义上讲,是特指用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的变动相对数。

3.统计指数的作用:

(1)编制指数,综合反映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综合数量方面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2)编制指数体系,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编制指数数列,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4.统计指数的各类:

(1)指数按其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组指数和总指数。

(2)指数按其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3)指数按其选择的对比基期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第2讲综合指数

总指数有两种形式:一是综合指数,二是平均指数。

(例)某厂生产三种产品,各自产量及价格资料见下表:(P202)

产品名称计量

单位

产量出厂价格(元)总产值

基期q0 报告期q1 基期p0 报告期p1 q0 p0 q1 p1 p0 q1 q0 p1

利用综合指数来编制总指数,关键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同度量因素。首先,编制综合指数需要解决综合的问题,即如何将不能直接相加的三种产品的产量综合起来,以反映其变动。三种产品的产量指标是实物量指标,其使用价值不同,不具有综合性能,是不同度量现象,但它们的价值指标产值具有综合性能,是可同度量现象。因此,可以将产量转化成产值来进行综合。因为产量*出厂价格=产值,所以出厂价格在此是产量转化成产值的中间媒介因素,将这种能将不同度量的现象转化成可同度量的现象的中间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在此,就将产量的汇总问题转换成产值的汇总问题来研究,从而解决了三种产品的产量不能综合的问题。另外,通常将所要反映变动的因素称为指数化因素,在这个例子中,产量就是指数化因素。

第3讲平均指数

编制综合指数,需要全面的原始资料,但在许多情况下,某些资料是很难得的。

加权自述平均指数公式:

(例)利用以下资料,计算产量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P206)

产品名称计量单位基期产值(元)

P0q0 产量个体指数(%)

Kq=q1/q0

KqP0q0

甲千克16000 乙米18000 丙件50000

合计-- 84000

第4讲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1.指数体系:在统计中,若干个系数由于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以及数量上保持一定的对等关系而组成的整体。

2.指数体系的作用:

(1)利用指数体系,可以进行因素分析,测定某一现象的总变动中各个影响因素作用的方向、影响的程度以及影响的绝对额,以探索现象变动的具体原因。

(2)利用指数体系,可以进行有关指数之间的换算。

3.指数体系的种类:

(1)两因素指数体系和多因素指数体系

(2)总量指标指数体系和平均指标指数体系

总成本指数=产量指数*单位成本指数

职工平均工资指数=职工工资水平指数*职工人数结构指数

重点知识点

一、重点知识

1.知道几个统计学学派的名称: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2)政治算术学派3)数理统计学派4)社会统计学派

2.统计总体简称总体,就是我们要调查或统计的某一现象的全部数据的集合。

3.统计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个别单位,它是组成或统计的某一现象的全部数据的集合。

4.统计调查方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调查目的。

5.绝对数动态数列又可以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6.时点数列:是指反映某种经济现象在一定时点(时刻)上的状况及其水平的绝对数动态数列。(名词解释)

7.相对动态数列:又称为相对指标动态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名词解释)

8.平均数动态数列:又称为平均指标动态相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平均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名词解释)

9.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也叫动态平均数。无锡自考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4393231.html,

10、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期水平之差,表明现象逐期增长的绝对水平

11、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历史上某一固定基期的水平之差,表明现象逐期增长的绝对水平

16、相关系数的性质(1)r的取值范围为(-1,1);(2)r=0,表明两变量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也称为零相关;(3)r>0,表明两变量呈正线形关系;r<0,表明两变量呈负线性关系;(4)|r|=1,表明两变量间为完全线形相关;r=1时,为完全正相关;r=--1时,为完全负相关;(5)r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形相关关系越强;r的绝对值越接近0,表明相关关系越弱。(这一段要理解并背出来)20、总量指标指数体系的因数分析可分为双因数分析和多因数分析两种。双因数用来分析受两个因素影响的总量指标的变动。多因数分析用来分析两个以上因素影响的总量指标的变动。

二、名词解释

1.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2.变量:变量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数量差异称为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的概念,变量所表现得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3.不变标志:是在不同的总体单位之间不发生变化的标志。无锡自考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4393231.html,

4.定性变量:变量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可以预知的变量称为定性变量,也称确定性变量。

5.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的任务和调查的目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或者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各个标志值的过程。

6.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统一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方法。

7.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不连续性全面调查。主要调查一定时点状况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搜集那些不能够或者不适宜用定期全面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

8.抽样调查:是按随即原则从总体中选取以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9.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10、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任务目的,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借以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意P30的典型调查要全面掌握)

11、观察法:又称直接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场亲自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计量、登记,以取得第以手资料的方法。

12、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内在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13、总体标志总量:是反映总体或总体各组标志值总和和总量指标。它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的总和,主要用来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总量的大小。

14、时期标志: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指标。

15、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相互有联系的指标的指数值之比所得比率或比值,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或比例关系。

16、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因此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

17、中位数:把总体各单位某以数量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就是中位数。

18:众数: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由于它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他的代表性加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来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

19、全距: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为级差,用以说明标志值的变动范围,常用R表式。

20、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它是表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平均变动程度的指标,一般用AD表式。

21、标准差: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标志变异指标。在统计中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称为方差,一般用Q2表式。

22、对比分析不同平均水平总体的标志值变异程度,不能直接用平均差或标准差比较,而应消除计量单位不同或平均水平高低不等的影响,计算能够反映标志变动度的相对指标,即离散系数,又称变异系数。

23、平均差系数:就是平均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它反映标志值离散的相对水平。

24、标准差系数:就是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它反映标志值离散的相对水平。

25、动态数列:又称为时间数列、时间序列,是将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如按年、季、月等)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26、发展水平:是动态数列中各具体时间条件下的指标数值,坚称水平,它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一定时期内或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

27、平均发展水平:将动态数列中各个发展谁水平加以平均数称为平均发展水平,用以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又称虚时平均数,也叫动态平均数。P177由各种不用资料计算序时平均数,都要掌握

28、增长量:动态数列中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之差称为增长量,用以反映经济现象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变化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水平。

29、平均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用以表明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比前期增长的绝对水平。

30、发展速度:是现象在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用以表明现象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

31、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逐期发展的程度。

32、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总的发展程度,又称“总速度”,用“R”表式。

33、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用以反映经济现象报告期水平的增长程度。

34、环比增长速度:是报告期逐期增长量与前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

35、定基增长速度:是报告期累计增长量与固定基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总的增长程度。

36、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单位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37、平均增长速度:用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逐期递增的相对程度,又称递增率或递减率。

38、增长1%的绝对值:是逐期增长量与环比速度之比,用以说明经济现象报告期比基期增长1%所包含的实际经济效果。P128无锡自考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4393231.html,

39、P117----P128相互的计算和推算要作用重点和一个整体来理解。(综合计算题)

40、抽样推断:又称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用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41、简单随机抽样:又称随机抽样。这种抽样方式是不对总体做任何处理,直接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

42、类型抽样:又叫分层抽样或分类抽样。它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先按某一主要标志分成若干类(或组),使组内各单位标志表现比较接近,然后从各类中随机抽取以部分单位,共同组成样本。

43、等距抽样:又叫机械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排队,根据既定的抽样比例确定抽样间距,然后按一定顺序等间隔第抽取一样本单位。

44、抽样误差的含义:由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存在差异,所以随着抽到的样本单位不同,计算出的样本指标也不同,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离差,这种离差就是抽样误差。

45、抽样平均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标准差,它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的平均差异程度。

46、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误差的可能范围。

47、点估计:根据样本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再以样本指标数值直接作为相应的总体指标的估计值,也就是说,点估计是不考虑抽样误差的参数估计。

48、区间估计:就是把样本指标和抽样误差结合起来推算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并给出总体指标落在这个区间的概率保证程度。

49、回归分析:就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以便对因变量进行估计或或预测的统计分析方法。

50、统计指数:简称为指数。从广义上讲,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例如,前面讲到的发展速度、动态相对数等,都是广义的指数。但是,从狭义上讲,指数是特指用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的变动相对数,例如,反映多种商品的价格的综合变动、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的综合变动等。

51、综合指数:是直接被研究现象总体中的两个总量指标为基础编制的总指数,它是编制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52、同度量因素:能将不同度量的现象转化成可同度量的现象的中间媒介因素。

53、平均指数的概念: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以平均数的形式来计算复杂现象总体的总指数,可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两种。它由综合指数公式变形而来,不改变综合指数的经济内容和计算结果,是编制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

54、指数体系:在统计中,若干个指数由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以及数量上保持一定的对等关系而组成的整体,称为指数体系。

55、统计表:是指用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用以表现统计资料的表格。

56、时点标志: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或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57、结构相对指标:是在总体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以各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而计算的比重或比率。

58、比例相对指标:是由总体内部不同组成部分数值之间对比求得的相对数,它反映的是总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值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

59、比较相对指标:是在同以一时期内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同类现象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率。

60、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

61、动态相对指标:是把不同时期的同一类指标数值进行对比的比值,用以说明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又称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式。(以上5个指标的计算也要掌握)

62、标志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是用来说明总体个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它反映标志值的离中趋势。

三、简答论述

1、统计工作的含义?无锡自考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4393231.html,

答: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包括统计涉及、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环节。统计工作是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答:1)数量性2)总体性3)变异性4)具体性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答:1)大量观察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

4、总体与总体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答:总体与总体的概念是相对而立的,随着总体研究和总体范围不同而相互变化。同一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是总体,但在另一种情况下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很重要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 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 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 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 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 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 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 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 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 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 概念。 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 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 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 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样 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 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 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 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 本。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 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 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 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是用 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 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 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 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是说 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 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 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 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 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和调 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确 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 查范围。调查项目和调查 表,要解决的是调查的内 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 数据)主要是公开出版或公 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 来源一是调查或观察,二是 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

最新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汇总

2011年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试卷及答 案

二○一一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试卷 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 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方法中,属于推断统计的是()。 A.搜集数据的方法 B.参数估计的方法 C.用图形展示数据的方法 D.分析样本数据特征的方法2.下列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A.产量B.收入C.性别 D.体重 3.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5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 D.系统抽样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4.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普查 B.重点调查 C.电话调查 D.典型调查 5.落在某一分类数据每一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 A.频数B.频率C.频数分布表D.累积频数6.下列图形中,适合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的是()。 A.条形图B.饼图C.环形图D.散点图7.适合反映两个变量的关系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 B.条形图 C.散点图 D.圆形图 8.某运动中心有20个篮球场,30个羽毛球场,40个排球场,15个手球场。在上面的描述中,则运动场的众数是()。 A.40 B.30 C.排球场 D.手球场 9.下列选项中,最容易受到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 D.四分位数10.在一个统计样本中,标准差越大,说明()。 A.它的各个观测值分布的越分散 B.它的集中趋势越好 C.它的离散程度低 D.它的各个观测值分布的越集中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 70分为及格,70 — 80分为中,80 — 90 分为良,90 — 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价格(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品种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 X m 5.5 1.375 (元 /斤) m/x 4 乙市场平均价格 X xf 5.3 1.325 (元 / 斤) f 4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章:导论 1、什么就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就是收集、分析、表述与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与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与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与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就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就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就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就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就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就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就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就是总体。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本。参数就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就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商品的销售额就是不确定的,这销售额就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就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要解决的就是调查的内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主要就是公开出版或公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来源一就是调查或观察,二就是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普查、统计报表等。 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普查就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一次性全面调查。我国进行的普查主要有人中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统计报表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 4、统计数据的误差通常就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误差的主要类型有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两类。 抽样误差主要就是指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无法消除);非抽样误差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理论上可以消除) 5、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即最低的抽样误差或随机误差;准确性,即最小的非抽样误差或偏差;关联性,即满足用户决策、管理与研究的需要;及时性,即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并公布数据;一致性,即保持时间序列的可比性;最低成本,即在满足以上标准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数据。 6、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询问调查与观察实验。 7、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调查目的即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单位就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调查项目与调查表,就就是调查的具体内容;其它问题,即明确调查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调查时间及调查组织与实施细则。 第三章:数据整理与展示 1、对于通过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应主要从完整性与准确性两个方面去审核。 2、对分类数据与顺序数据主要就是做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则主要就是做分组整理。 3、数据分组的步骤:确定组数、组距,最后制成频数分布表 统计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相邻两组组限间断,上限值采用小数点。 组中值=(下限值+上限值)/2 4、频数: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频数分布指把各个类别及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现出来;比例:某一类别数据占全部数据的比值;百分比:将对比的基数作为100而计算的比值;比率:不同类别数值的比值;分类数据的图示包括条形图与饼图。 5、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差别:条形图就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宽度则就是固定的,直方图就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其次,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就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就是分开排列。最后,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一就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就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就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偏斜程度与峰度。 2、简述众数、中位数与均值的特点与应用场合及关系。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1. 见教材P402 2. 见教材P402-403 3. 见教材P403-404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见教材P432 2. %86.12270 25 232018=+++=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3. 所以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 4. %22.102% 90% 92(%)(%)(%)=== 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还差%完成计划。 5. %85.011100%8% 110% 1=?++==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划完成数;所以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标因为,计划完成程度指%105%103= = 1.94%%94.101% 103% 105,比去年增长解得:计划完成数==()得出答案)将数值带入公式即可以计算公式, 上的方程,给大家一个很多同学都不理解也可以得出答案,鉴于(根据第三章天)。 个月零天(也即是个月零(月)也就是大约)(上年同季(月)产量达标季(月)产量超出计划完成产量 达标期完成月数计划期月数超计划提前完成时间达标期提前完成时间完成计划的时间万吨。根据公式:提前多出万吨,比计划数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二季度方法二:从第四年第三PPT PPT 6868825.8316-32070 -7354-60--3707320181718=+=+=+==+++()天完成任务。个月零 年第四季度为止提前(天),所以截止第五)(根据题意可设方程:万吨完成任务。天达到五年第二季度提前万吨。根据题意,设第万吨达到原计划,还差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一季度方法一:从第四年第二6866891 -91*20)181718(1916707016918171816=++++=+++x x x

统计法基础知识

一、统计法基本问题 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统计法律规范,始见于()。B.周朝 2.西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西宁市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属于。C.政府规章3.有权制定地方性统计法规的是。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什么时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A.1983年12月8日 5、2009年6月27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什么时间实施:2010年1月1日 6.下列什么机构有权制定统计行政规章。D,省级人民政府 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法律,是。A,《中华民国统计法》 8、保障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关键的是要实行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9.《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属于。B.统计行政法规 10、我国政府统计的第一项法定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11、我国实行()的统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12.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是()。B.信息、咨询、监督 13.制定《统计法》的目的是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B.完整性 1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统计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A.独立的 15我国统计法调整的范围主要是()。政府统计活动 16、推进统计信息现代化的标志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17、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是()。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18、统计法明确要求,统计调查的对象提供统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二、统计调查管理 2.政府统计调查具有( )。C.强制性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一、概念篇 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 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 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 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 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 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 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 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第 1 页/共 12 页 1、下表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的分组数据。书p26 按销售额分组(千元) 人数(人)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12以下 6 6 160 12—14 13 19 154 14—16 29 48 141 16—18 36 84 112 18—20 25 109 76 20—22 17 126 51 22—24 14 140 34 24—26 9 149 20 26—28 7 156 11 28以上 4 160 4 合计 160 —— —— (1)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工人按年龄分组(岁) 工人数(人) 20以下 160 20—25 150 25—30 105 30—35 45 35—40 40 40—45 30 45以上 20 合 计 550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时间 2004年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2005年1月1 日 旅游人数(人) 5200 5000 5200 5400 5600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9月1日 12月31日 在册学生人数(人) 3408 3528 3250 3590 3575

统计学基础知识

一、数据的特征值 (一)数据的位置特征值 1)平均值 如果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得到一批数据x 1,x 2,x 3….x n ,则样本的平均值x 为: n-数据个数; x i -第i 个数据数; ∑-求和。 2)中位数 有时,为减少计算,将数据x 1,x 2,x 3….x n 按大小次序排列,用位居于正中的那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当数据为偶数时)表示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3)中值M 测定值中的最大值x max 与最小值x min 的平均值,用M 表示。 4)众数 在用频数分布表示测定值时,频数最多的值即为众数。若测定值按区间做频数分布时,频数最多的区间代表值(一般取区间中值)也称众数。 (二)数据的离散特征值 1)极差R 测定值中的最大值x max 与最小值x min 之差称为极差。通常R 用于个数n 小于10的情况下,n 大于10时,一般采用标准偏差s 表示。 2)偏差平方和S 各测定值x i 与平均值 之差称为偏差。各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和称为偏差平方和,简称平方和,用S 表示。 无偏方差 各个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和除以(n-1)后所得的值称为无偏方差(简称方差),用s 2表示: ~ x _x _ x ∑ =--=-=n i i x x n n S s 1 2 _2)(1112 _ 2 _ 22 _ 1)(...) () (x x x x x x n -+-+-∑=-n i i x x 1 2 _ )(S = =

标准偏差s 2 (三)变异系数 以上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值,只反映产品质量的绝对波动大小。在工程实践中,测量较大的产品,绝对误差一般较大,反之亦然。因此要考虑相对波动的大小,在统计技术上 上式中σ和μ为总体均值和总体标准差,当过程在受控状态下,且样本容差较大时,可用样本标准差s 和样本均值 估计。 _x

《统计学》计算题型与参考答案

《统计学》计算题型 (第二章)1.某车间40名工人完成生产计划百分数(%)资料如下:9065 100 102 100 104 112 120 124 98 110110 120 120 114 100 109 119 123 107 110 99 132 135 107 107 109 102 102 101 110 109 107 103 103 102 102 102 104 104 要求: (1)编制分配数列;(4分) (2)指出分组标志及其类型;(4分) (3)对该车间工人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2分) 解答: (1)

(2)分组标志:生产计划完成程度 类型:数量标志 (3)从分配数列可以看出,该计划未能完成计划的有4人,占10%,超额完成计划在10%以内的有22人,占55%,超额20%完成的有7人,占17.5%。反映该车间,该计划完成较好。 (第三章)2.2005年9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农贸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8分)并分析说明原因。(2分) 解答: (1)x 甲=∑∑m x m 1=24 8.41 6.36.314.24.21246.34.2?+?+?++=30/7=4.29(元) x 乙= ∑∑f xf = 1 241 8.426.344.2++?+?+?=21.6/7=3.09(元) (2)原因分析:甲市场在价格最高的C 品种成交量最高,而乙市场是在最低的价格A 品种成交量最高,根据权数越大其对应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作用越大的原理,可知甲市场平均价格趋近于C ,而乙市场平均价格却趋近于A ,所以甲市场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平均价格。

《统计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 1.《统计法实施细则》属于()。 A.统计法律 B.统计行政法规 C.规范性文件 D.统计基本法 2. 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包括()。 A.咨询、决策、监督 B.信息、咨询、监督 C.决策、指导、监督 D.信息、决策、监督 3. 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 A.部门统计调查 B.涉外统计调查 C.民间统计调查 D.企事业统计调查 4. 政府统计调查具有()。 A.自愿性 B.盈利性 C.强制性 D.平等协商性 5.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审批。 A.国家统计局 B.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同级地方人民政府 D.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 构 6. 统计调查应当以()为基础。 A.经常性抽样调查 B.统计报表 C.周期性普查 D.典型调查 7. 统计资料实行()公布制度。 A.定期 B.经常 C.及时 D.选择性 8. 统计资料的管理实行()。 A.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B.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C.分散管理制度 D.分级负责的原则 9. 国家统计数据以()公布的数据为准。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最先公布的部门 D.主管部门 10. 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 A.坚持实事求是 B.保守国家秘密统计资料

C.对统计对象的商业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保密 D.进行统计调查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 11. 统计人员有权()。 A.对违反统计法的政府机关进行罚款 B.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C.公布自己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任何资料 D.对违反统计法的个人进行罚款 12. 某地方领导人认为该地方统计局提供的夏粮产量的数据来源有错误,便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修改了夏粮产量的统计数据,该领导人的行为属于()。 A.依法履行职务行为 B.行政监督行为 C.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D.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 13. 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其基本特征是()。 A.实多报少 B.凭空捏造 C.非法修改 D.实少报多 14. 对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由()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以罚款。 A.公安部门 B.统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工商部门 15. 在统计执法实践中,被调查单位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视为()的行为。 A.迟报统计资料 B.屡次迟报统计资料 C.拒报统计资料 D.篡改统计资料 16. 统计人员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警告 B.罚款 C.责令改正 D.通报批评 17. 实施统计执法检查的主体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局法规检查机构 B.各级纪检监察部门 C.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18. 给予较大数额罚款的统计行政处罚案件,如果当事人要求,统计执法机关应当组织()。 A.听证 B.重新调查 C.仲裁 D.审理 19. 统计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受理统计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统计学重点知识点

基本统计方法 第一章 概论 1. 总体(Population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对象的全体(集合);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2. 参数(Parameter ):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标准差等,用希腊字母表示,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Statistic ):反映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标准差等,采用拉丁字字母表示,是在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3. 统计资料分类:定量(计量)资料、定性(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第二章 计量资料统计描述 1. 集中趋势:均数(算术、几何)、中位数、众数 2. 离散趋势:极差、四分位间距(QR =P 75-P 25)、标准差(或方差)、变异系数(CV ) 3. 正态分布特征:①X 轴上方关于X =μ对称的钟形曲线;②X =μ时,f(X)取得最大值;③有两个参数,位置参数μ和形态参数σ;④曲线下面积为1,区间μ±σ的面积为68.27%,区间μ±1.96σ的面积为95.00%,区间μ±2.58σ的面积为99.00%。 4.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正态近似法:/2X u S α±;百分位数法: P 2.5-P 97.5。

第三章 总体均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由个体变异产生、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抽样误差不可避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个体的变异性。 2. 均数的标准误(Standard error of Mean, SEM ):样本均数的标准差,计算公式: X σσ=误差的大小。 3. 降低抽样误差的途径有:①通过增加样本含量n ;②通过设计减少S 。 4. t 分布特征: ①单峰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②形态取决于自由度ν,ν越小,t 值越分散,t 分布的峰部越矮而尾部翘得越高; ③当ν逼近∞,X S 逼近X σ, t 分布逼近u 分布,故标准正态分布是t 分布的特例。 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 CI ):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α)确定的包含总体参数的一个范围,计算公式:/2,X X t S αν±或/2,X X u S αν±。95%CI 含义:从固定样本含量的已知总体中进行重复抽样试验,根据每个样本可得到一个置信区间,则平均有95%的置信区间包含了总体参数。 6.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小概率反证法的思想。 ①反证法:从问题的对立面(H 0)出发间接判断要解决的问题(H 1)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二○一一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试卷 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 4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方法中,属于推断统计的是()。 A.搜集数据的方法B.参数估计的方法 C.用图形展示数据的方法D.分析样本数据特征的方法 2.下列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A.产量B.收入 C.性别D.体重 3.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5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D.系统抽样 4.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普查B.重点调查 C.电话调查D.典型调查 5.落在某一分类数据每一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 A.频数B.频率 C.频数分布表D.累积频数 6.下列图形中,适合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的是()。

A.条形图B.饼图 C.环形图D.散点图 7.适合反映两个变量的关系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B.条形图 C.散点图D.圆形图 8.某运动中心有20个篮球场,30个羽毛球场,40个排球场,15个手球场。在上面的描述中,则运动场的众数是()。 A.40 B.30 C.排球场D.手球场 9.下列选项中,最容易受到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A.众数B.中位数 C.平均数D.四分位数 10.在一个统计样本中,标准差越大,说明()。 A.它的各个观测值分布的越分散 B.它的集中趋势越好 C.它的离散程度低 D.它的各个观测值分布的越集中 11.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5,平均数为20,则标准差为()。 A.4 B.10 C.0.025 D.40 12.某学校男生身高的均值是175cm,标准差为2.8cm。一名男同学身高180cm,则他的身高的标准分数为()。 A.1.43 B.3.15 C.2.32 D.1.79 13.样本均值的标准误差()。 A.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变小B.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变大 C.与样本量的大小无关D.大于总体标准差 14.正态分布变量标准化的公式为()。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2014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某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结果仅提高4%,则劳动生产率的任务仅实现一半。(错) 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错) 3、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 4、正相关指的就是因素标志和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错) 5、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反映出来。(对) 6.上升或下降趋势的时间序列,季节比率大于1,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时,由于季.的影响使实际值高于趋势值,(对) 7.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错 8.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错) 9.均数指数的计算特点是:先计算所研究对象各个项目的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总指数。( 错) 10.和样本指标均为随机变量。( 错) 11.距数列中,组数等于数量标志所包含的变量值的个数。(对) 12.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错) 13.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4.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 对) 15.于资料的限制,使综合指数的计算产生困难,就需要采用综合指数的变形公式平均数指数。( 错) 16.计量是随机变量。(对) 17.数虽然未知,但却具有唯一性。(错) 18.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9.以经常进行,所以它属于经常性调查(错) 20.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均值,最主要的原因是样本均值是可知的。()答案未 21.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个体。(错) 22.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个体的。(对) 23.志表明个体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错) 24.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25.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错) 26.标及其数值可以作为总体。(错) 27.润这一标志可以用定比尺度来测定。(错) 28.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5分,78分,82分,96分,这4个数字是数量指标。(错) 29.术学派注重对事物性质的解释,而国势学派注重数量分析。(错) 30.是统计研究现象总体数量的前提。(对) 31.析中,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分水平法和方程两种。(错) 32.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对 33.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错) 34.度具有另外三种尺度的功能。(对) 35.民旅游意向的问卷中,“你最主要的休闲方式是什么?”,这一问题应归属于事实性问题

202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统计法基础(4)

202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统计法基 础(4) 1.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 A.能够对外提供 B.不可对外提供 C.经主管部门批准,能够对外提供 D.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 2.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 A.具备统计专业知识 B.保守国家秘密统计资料 C.对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保密 D.坚持实事求是 3.统计调查对象中,()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A.法定代表人 B.统计负责人 C.会计人员 D.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 4.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是()。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统汁机构

C.地市 D.县级人比政府统计机构 5.某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报送统计报表,经《统计报表催报 通知单》催报.在催报单规定的期限内报送了统计报表,该命业的行为 属于()的行为 A.迟报统计资料 B.屡次迟报统计资料 c.拒报统计资料 D.补报统计资料 6.坚持统计行政处罚与统计违法行为相适合的原则,是指()原则。 A.处罚法定 B.处罚告知 C.处罚公平公正 D.过罚相当 7.实施统计执法捡查的主体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局法规检查机构 B.各级纪检监察部门 C.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8.依照《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对法人或者其 他组织作出()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前,理应告知当事人有要求 举行听证的权利。

A.5000 B.10000 C.20000 D.30000 9.统计执法检查中,被处罚单位在收到处罚决定书后,既不在法 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挺起诉讼,又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 查处机关能够(), A.强制执行 B.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C.起诉 D.与相对人协商解决 10.统计行政诉诉讼是()对统计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审理并做出裁决 的活动 A.统计部门 B.法制部门 C.监察部门 D.人民法院11.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 A. 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统计行政规章 B.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 c.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 D.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和 统计制度

2018年《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十五)

2018年《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十五) 不定向选择题-1/知识点:章节测试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TSE}题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拒绝提供统计资料,被某市统计局依法予以统计行政处罚。该公司不服,提起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经审理,受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机关均维持了市统计局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请回答:{TS}市统计局依法可对该公司做出的处理有()。 A.停业整顿 B.警告 C.通报 D.20万元以下罚款 单选题-2/知识点:章节测试 商品销售额实际增加400元,由于销售量增长使销售额增加420元,由于价格()。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元 B.增长使销售额增长210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10元 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按重置抽样方式从总体随机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假设总体标准差σ=2,如果样本量n=16增加到n=64,则样本均值的标准差()。

A.减少4倍 B.增加4倍 C.减少一半 D.增加一半 单选题-4/知识点:章节测试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承办机关是()。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单选题-5/知识点:章节测试 首先将总体分成不同的“层(或组)”,然后在每一层内进行抽样。此种抽样方法是() A.概率抽样 B.分层抽样 C.非概率抽样 D.整群抽样 单选题-6/知识点:章节测试 在时间序列加法模型中()。 A.假定T、S、I四种变动因素相互独立

B.假定T、S、I四种变动因素相互影响 C.假定T、S、C三种变动因素相互独立 D.假定T、S、C三种变动因素相互影响 单选题-7/知识点:章节测试 承办机关应当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自受理之日起___________内报送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由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进行终审。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进行终审的时间为___________,自收到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算。() A.二十日;二十日 B.二十日;十日 C.十日;十日 D.三十日;三十日 单选题-8/知识点:章节测试 产品产量与单件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0,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产量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89,因此() A.产量与利润率的相关程度最高 B.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程度最高 C.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程度最高 D.反映不出哪对变量的相关程度最高 单选题-9/知识点:章节测试

(完整版)统计学复习题答案

一、主要术语 描述统计 ....: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推断统计 ....: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观测数据 ....: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实验数据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异众比率 ....: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 四分位差 ....:也称为内距或四分间距,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 。 显著性水平 .....:假设检验中发生第Ⅰ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P-.值.:也称观察到的显著性水平或实测显著性水平,是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来的概率。 拟合优度检验 ......:根据样本观测结果与原假设为真条件下期望结果的吻合程度,来检验总体是否服从某种分布。一般地,可以用于任何假设的概率分布。 独立性检验 .....:检验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多个总体比例差异检验 ..........:检验多个总体比例是否都相等。 消费者物价指数 .......: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反映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股票价格指数 ......:是反映某一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 二.简答和计算P41—P42: 2.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的特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的特点:方便抽样、定额抽样、立意抽样、滚雪球抽样和空间抽样。 2.6你认为应当如何控制调查中的回答误差? 回答误差是指被调查者接受调查时给出的答案与实际不符。导致回答误差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理解误差、记忆误差及意识误差。 调查一方在调查时可协助被调查者一方共同完成调查,被调查方不了解的调查方可帮助解释、阐明,这样可减少误差。 2.7怎样减少无回答?请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你所考虑到的减少无回答的具体措施。 可通过优选与培训采访人员、加强调查队伍管理、准确定位调查对象、保证问卷的送达率等加以预防,采取物质奖励、消除疑虑、提前告知和事中提醒等加以控制,采用多次访问、替换被调查单位、随机化回答技术等方法来降低无回答率。 2.8如何设计调查方案? 第一步:确定调查目的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第三步: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第四步:调查表格和问卷的设计 第五步: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方法等

2020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卷十一)

2020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卷十一) 1.政府统计调查项目包括( )。 A.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民间统计调查项目 B.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和民间统计调查项目 C.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D.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和民间统计调查项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政府统计调查的分类。 2.国家调查项目的制定者是()。 A.国家统计局 B.国务院有关部门 C.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 D.国家统计局,或者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3.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应当()。 A.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B.报国家统计局审核,由国务院备案 C.报国务院备案 D.报国务院审批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报国务院审批。 4.统计调查制度一经审批或者备案,即成为统计调查组织实施的法定依据,()。 A.但在统计调查实施前,可以变更 B.但在统计调查中,可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修改 C.非经批准,不得变更 D.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变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统计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 5.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构应当审查调查项目的()。 A.必要性、科学性 B.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 C.可行性、科学性 D.合法性、科学性、必要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统计法》第十三条的规定。 6.商务部拟对大型家电卖场设立销售情况统计调查项目,审批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国家发改委 D.无需审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