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村医死因监测督导表

村医死因监测督导表

村医死因监测督导表

乡(镇)卫生院下乡指导(督导)工作记录表科室:

死因监测方案

孝感市死因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一、死因监测目的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死因统计分析的指标可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评价当地居民健康的水平,确定不同时期疾病防治的重点及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又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 二、死因监测网 (一)死因监测行政管理:由孝感市及各县市区卫生局统一领导,协调公安、民政、统计部门组织、管理本辖区内的死因监测工作。 (二)死因监测网构成:死因监测网由孝感市及县(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辖区内各级各类哨点医疗机构组成。 三、死因监测网职责 (一)孝感市疾控中心职责 1、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湖北省的工作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督导、考核方案,组织县市区开展死因监测工作。 2、根据死因监测工作进展,针对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协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不定期组织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核实和校正死亡信息。 4、及时收集本市网络直报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定期分析本市的死亡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 (二)县市区疾控中心职责 1、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工作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考核方案,组织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2、根据本县市区实际情况,针对各級各类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审核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死亡病例,并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定期分析本县市区居民病伤死亡的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同时及时反馈给各乡镇防保站。 4、参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5、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一、死因监测领导小组 组长:孔西海(院长) 副组长:耿会卿(主管院长) 组员:许倩(体检科主任)刘艳铭(防保科主任) 信息科主任质控科主任 二、职责: 1、负责研究制定我院死因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协调各科工作。 2、体检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领用、发放、收集、登记工作。 3、防保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审核、网报、检查、奖惩工作。 4、病案室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疾病编码、病历及存根等原始资料的保存。

三、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1、例会制度 1)、每半年组织本院临床科室医生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2、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院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本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等工作。 2)、明确死因登记报告工作流程,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3)、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4)、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上交到县疾控中心. 5)、必须由执业医师负责死亡报告工作。 3、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4、档案管理制度 1)、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3)、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5、培训工作制度 1)、防保科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上级培训班。 6、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一、背景 居民死亡资料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准确反映人民的健康状况,充分利用死因监测数据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死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其重要。而目前死因监测工作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如死因数据的缺漏报率较高,根本死因的确定和死因编码不准确等。 死因数据漏报的原因较多,如在外地死亡、死后不火化也不注销户口。错报则把没有死亡者报为死亡,或者把一个死亡案例报告了两次或更多次。这都将影响到对死亡率的准确估计。而死因诊断或死因推断由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临床医生做出或通过入户调查获得,根本死因判断和死因编码的由死因统计人员完成。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根本死因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死因数据的报告质量,现制定督导方案,对死因监测的相关单位开展质量督导,通过督导结果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质量。 二、督导目的 1、评估死因监测相关单位的工作质量; 2、通过督导信息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三、督导范围 督导工作包括对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的督导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督导。 全人群监测督导工作包括全国疾病监测点、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点,,其他开展死因监测的地区可参照执行。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督导工作适用于全国所有县区。 四、督导内容与方法 (一)督导内容 1.保障机制:政策、经费保障等。 2.组织管理:包括制度建设与落实、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等。 2.网络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报告覆盖率、直报账户的管理等。 3.人员培训:包括培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记录等。 4.报告质量:包括卡片填写质量、报告及时性、审核率和审核及时性、死因准确性、死亡漏报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五华区居民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方案 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统计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构建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死亡资料分析产生的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科学指标,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为规范我区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登记统计工作,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建立持续、高效的五华区居民死亡登记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系统。 2、开展死因监测工作,了解五华区居民病伤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3、分析、评价我区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疾病预防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监测工作机构建设 1、成立五华区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监督考核。 组长:郭亦兵区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罗燕平区卫生局防保科科长 张洁区疾控中心主任 成员:陈宇宁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蒋青区卫生局基层卫生科科长 江家云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周丽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防保科,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日常管理与组织实施。局属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本辖区死因监测工作。

死因监测的考核细则

死因监测的考核细则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全部报告单位死因监测的考评至少半年一次,医疗机构内部至少每季度考评一次。所有考评均需有书面记录。考核内容如下: 一、组织管理 考核项目1有无死因网络报告工作领导机构(名单) 考核项目2常规制度是否健全与落实情况,制度如下: ●死亡监测工作例会制度: 1、市CDC每年召开年报会审会一次; 2、市CDC利用各种相关培训会传达或以会代训开展相关工作指导; 3、市CDC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 4、会议有会议记录,备查; 5、要求各医疗机构同样建立例会,作好会议记录备查; 6、各例会均要反复强调、强化死亡登记报告相关工作; 7、鼓励以会代训进行短期培训或指导; 8、例会实行分级管理,上级抽查核实制度。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指 定专门的科室或人员审核并按程序完成网络上报;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做好《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日常管理与原始凭证 保存; 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参加疾控中心召开的例会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 业务素质; 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协助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死因登记信息 的质量控制和相关调查;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对辖区内需要进行调查的死亡个案进行入户调查, 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6、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与公安、民政等管理部门核对

出生、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和错报,应及时组织进行入户调查,并及时按照程序补报和订正。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 审核过程中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办理。 2.对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1、定期与户籍管理部门核对数据,及时进行查漏补报; 2、定期与殡葬管理部门核对数据,及时进行查漏补报; 3、定期与妇幼管理部门核对数据,及时进行查漏补报; 4、每年对医疗机构进行死亡漏报调查,如发现漏报,及时进行查漏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 1、死亡卡片至少保存5年,尽可能长期保存; 2、各种纸质数据报表、分析长期保存; 3、电子数据(个案、报表、分析等)长期保存,并至少有两处备份; 4、所有发文、总结分析等均需向上级CDC(包括市、省级)报送一份, 自存留档至少一份; 5、有指定的安全可靠的地方保存文档和电子数据; 6、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私自向外提供数据; 7、涉及国家另有规定的内容时,按保密法执行管理; 8、管理做到科学、分类化管理。 9、实行分级指导,上级抽查指导制度。 ●培训工作制度: 1、市CDC 及时举办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班,有承担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工作 的义务; 2、全市实行分级负责培训制; 3、各级对新上岗人员实时进行培训或辅导,所有新参加工作人员或新替 换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或个别辅导; 4、鼓励在日常工作中以会代训,长抓不懈; 5、各基层单位有接受上级单位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死因监测工作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例会制度 1、组织本院医生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卫生所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 3 天内,疫情管理人员(或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 7 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因监测相关制度

一、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等。 二、患者在院内死亡后,须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医务部负责审核并加盖公章。 三、公共卫生科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并协助牡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四、公共卫生科在7天内(从填报之日起)完成网络报告工作。网络填报时需将列因链、调查纪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编码。发现不明死因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所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 五、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或新进医生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六、将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全院医务人员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 七、实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科室进行奖励。

一、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死因监测档案包括死亡报告卡片、登记册、报表等监测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 三、死因监测资料设专人负责管理,科室人员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防鼠,保证档案的绝对安全。对有损坏的资料及时进行修复、复制。 五、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 六、死因监测工作的原始记录要长期保存,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使用有效的方式备份保存。 七、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 方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一、背景 居民死亡资料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准确反映人民的健康状况,充分利用死因监测数据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死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其重要。而目前死因监测工作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如死因数据的缺漏报率较高,根本死因的确定和死因编码不准确等。 死因数据漏报的原因较多,如在外地死亡、死后不火化也不注销户口。错报则把没有死亡者报为死亡,或者把一个死亡案例报告了两次或更多次。这都将影响到对死亡率的准确估计。而死因诊断或死因推断由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临床医生做出或通过入户调查获得,根本死因判断和死因编码的由死因统计人员完成。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根本死因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死因数据的报告质量,现制定督导方案,对死因监测的相关单位开展质量督导,通过督导结果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质量。 二、督导目的 1、评估死因监测相关单位的工作质量; 2、通过督导信息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三、督导范围 督导工作包括对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的督导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督导。 全人群监测督导工作包括全国疾病监测点、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点,,其他开展死因监测的地区可参照执行。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督导工作适用于全国所有县区。 四、督导内容与方法

(一)督导内容 1.保障机制:政策、经费保障等。 2.组织管理:包括制度建设与落实、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等。 2.网络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报告覆盖率、直报账户的管理等。 3.人员培训:包括培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记录等。 4.报告质量:包括卡片填写质量、报告及时性、审核率和审核及时性、死因准确性、死亡漏报情况等。 5.资料分析与利用:包括年度分析报告质量,数据质量分析频次等。 (二)督导方法 1、听取汇报:了解整体情况 2、查看现有资料、设备:包括文件、培训记录、试卷等,人员、设备。 3、现场抽查报卡与电子报卡核对: 抽查死亡医学证明书与网络报告卡相互核对,判断信息的一致性等指标。 五、督导表格和指标(见附表)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 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一、背景 居民死亡资料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准确反映人民的健康状况,充分利用死因监测数据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死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其重要。而目前死因监测工作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如死因数据的缺漏报率较高,根本死因的确定和死因编码不准确等。 死因数据漏报的原因较多,如在外地死亡、死后不火化也不注销户口。错报则把没有死亡者报为死亡,或者把一个死亡案例报告了两次或更多次。这都将影响到对死亡率的准确估计。而死因诊断或死因推断由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临床医生做出或通过入户调查获得,根本死因判断和死因编码的由死因统计人员完成。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根本死因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死因数据的报告质量,现制定督导方案,对死因监测的相关单位开展质量督导,通过督导结果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质量。 二、督导目的 1、评估死因监测相关单位的工作质量; 2、通过督导信息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三、督导范围 督导工作包括对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的督导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督导。 全人群监测督导工作包括全国疾病监测点、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点,,其他开展死因监测的地区可参照执行。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督导工作适用于全国所有县区。 四、督导内容与方法 (一)督导内容 1.保障机制:政策、经费保障等。 2.组织管理:包括制度建设与落实、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等。 2.网络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报告覆盖率、直报账户的管理等。 3.人员培训:包括培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记录等。 4.报告质量:包括卡片填写质量、报告及时性、审核率和审核及时性、死因准确性、死亡漏报情况等。

死因监测职责及流程

死因监测职责及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死因监测中各机构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 一、各类机构职责及工作任务 (一)、县(区)级疾控 1、职责: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编码、录入、整理、分析和上报,组织各类培训,对医院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 2、工作任务: (1)组织和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亡登记和报告; (2)负责收集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死亡病例报告,负责审核、整理、编码、录入、转卡、分析,并按规范统计要求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 (3)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4)开展死因核实,组织实施漏报调查; (5)定期对临床、防保等各类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6)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7)对辖区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 (8)做好本地区人口死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当地社会发展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 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1、职责:明确职能部门,设立专门岗位,由专人负责院内死亡个案的信息收集、核实和死因调查,填报《死亡证》并报告。 2、工作任务: (1)收集本院死亡个案信息,如实填写《死亡证》; (2)负责本院的医生填写的《死亡证》的收集、审核、盖章、登记、编码、上报; (3)有计划的对院内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4)做好原始《死亡证》存根和死亡登记册的保存与管理; (5)应遵照本规范建立健全医院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 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医院)、防保站 1、职责:负责对辖区内的死亡个案信息的收集、核实和死因调查。填报《死亡证》,与相关部门定期进行信息核对,查缺补漏 2、工作任务: (1)收集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证》; (2)死亡案例进行核实,对填报不全的,进行入户调查; (3)收集辖区内《死亡证》,每月定期上报; (4)定期汇总资料,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核对、补漏; (5)对死亡报告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定期检查所管辖村医的工作质量,做好质控管理工作; (6)原始《死亡证》的保存与管理。 二、工作流程 (一)、医疗卫生机构正常死亡个案报告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例会制度 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1、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 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医院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存储或光盘刻录等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3、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4、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培训工作制度 1、医院医务科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规范居民死亡证明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死亡统计工作的质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特制定本院死亡证明登记报告制度。 二、居民死亡证明书是判断死者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在服务区域内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卫生部,公安部制发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查医生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症状体征。对非经治疗的死亡原因不明者,或经诊查仍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病史、症状、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记录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栏目中。 五、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加盖我院医疗专用章。 六、诊治医生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报医务科,同时填写我院死亡信息卡报防保科信息管理网络直报人员处。 七、对住院死亡者所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须粘贴在死亡者的病案中,随其病案一并保存,保存期限按病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对急诊留观死亡者所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须粘贴在死亡留观病史中,随其病案一并保存,保存期限按病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对来院已死亡者及急诊抢救过程中死亡者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由急诊科登记造册,交病案室保存,期限2年。 八、网络直报人员在死亡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九、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十、医教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中疾控卫发【2005】372号 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统计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死亡资料分析产生的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的科学指标,为国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 居民死亡登记所签发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以下简称《死亡证》),为政府进行人口和户籍管理提供客观和科学的法律文书文件,是实现人口管理文明和法制化的重要内容。 为了加强死亡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同时,为了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和《关于使用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承担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和监测点行政区划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一、死亡登记 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一)不同情形死亡个案的登记 1. 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 (1)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证》。死亡原因不明者必须将死亡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证》第二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 (2)新生儿死亡,包括活产随即死亡的应由诊治医生或接生员(助产士)填写《死亡证》。 2. 家庭死亡个案 在家中死亡者,由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承担该地区预防保健任务的医疗卫生

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岳村乡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一、背景 居民死亡资料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准确反映人民的健康状况,充分利用死因监测数据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死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其重要。而目前死因监测工作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如死因数据的缺漏报率较高,根本死因的确定和死因编码不准确等。 死因数据漏报的原因较多,如在外地死亡、死后不火化也不注销户口。错报则把没有死亡者报为死亡,或者把一个死亡案例报告了两次或更多次。这都将影响到对死亡率的准确估计。而死因诊断或死因推断由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临床医生做出或通过入户调查获得,根本死因判断和死因编码的由死因统计人员完成。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根本死因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死因数据的报告质量,现制定督导方案,对死因监测的相关单位开展质量督导,通过督导结果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质量。 二、督导目的 1、评估死因监测相关单位的工作质量; 2、通过督导信息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三、督导范围 督导工作包括对全乡人群死因监测工作的督导。 全乡人群监测督导工作包括全乡疾病监测点。 四、督导内容与方法 (一)督导内容 1.保障机制:政策、经费保障等。 2.组织管理:包括制度建设与落实、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等。 2.网络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报告覆盖率、直报账户的管理等。 3.人员培训:包括培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记录等。 4.报告质量:包括卡片填写质量、报告及时性、审核率和审核及时性、死因准确性、死亡漏报情况等。 5.资料分析与利用:包括年度分析报告质量,数据质量分析频次等。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 方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一、背景 居民死亡资料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准确反映人民的健康状况,充分利用死因监测数据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死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其重要。而目前死因监测工作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如死因数据的缺漏报率较高,根本死因的确定和死因编码不准确等。 死因数据漏报的原因较多,如在外地死亡、死后不火化也不注销户口。错报则把没有死亡者报为死亡,或者把一个死亡案例报告了两次或更多次。这都将影响到对死亡率的准确估计。而死因诊断或死因推断由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临床医生做出或通过入户调查获得,根本死因判断和死因编码的由死因统计人员完成。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根本死因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死因数据的报告质量,现制定督导方案,对死因监测的相关单位开展质量督导,通过督导结果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质量。 二、督导目的 1、评估死因监测相关单位的工作质量; 2、通过督导信息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三、督导范围 督导工作包括对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的督导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督导。 全人群监测督导工作包括全国疾病监测点、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点,,其他开展死因监测的地区可参照执行。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督导工作适用于全国所有县区。 四、督导内容与方法 (一)督导内容

1.保障机制:政策、经费保障等。 2.组织管理:包括制度建设与落实、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等。 2.网络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报告覆盖率、直报账户的管理等。 3.人员培训:包括培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记录等。 4.报告质量:包括卡片填写质量、报告及时性、审核率和审核及时性、死因准确性、死亡漏报情况等。 5.资料分析与利用:包括年度分析报告质量,数据质量分析频次等。 (二)督导方法 1、听取汇报:了解整体情况 2、查看现有资料、设备:包括文件、培训记录、试卷等,人员、设备。 3、现场抽查报卡与电子报卡核对: 抽查死亡医学证明书与网络报告卡相互核对,判断信息的一致性等指标。五、督导表格和指标(见附表)

死因监测督导所用表格

附表2-1 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死因监测报告工作督导内容 医疗机构名称_______________督导时间_________督导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备注 一. 组织管理 1. 有无死因网络报告工作领导机构(名单)□有□无院领导、科室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 2. 工作管理规章制度齐全与否□齐□否①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②档案管理制度□③培训工作制度□④死亡病例自查与奖惩制度□⑤网络直报制度□ 3. 是否开展死亡网络报告自查工作□是□否查看检查记录和处理结果(奖惩) 4. 有无电子病例系统□无□有,涵盖住院信息□和门急诊信息□ 二. 网络直报情况 1. 有无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有□无 2.上网设备和网速情况上网方式: 3. 有无专(兼)职工作人员□有□无共人,专职人 三. 报告质量 1. 漏报情况 是否定期开展补漏工作□是□否查看记录 报告率[1] % 2.死亡卡填写质量[2]查看8份纸质死亡卡 填卡完整率(%)完整率 % 死因链填写准确率(%) 3. 网络报告及时率 % 查该院网报数据,报告时限15天 4. 报告准确性[3]查8份相应电子卡 死因链上编码的准确性正确率 % 根本死因的准确性 不明原因疾病死亡的卡片比例(%)查该院网报数据 5.报告的一致性[4]一致率 % 四. 资料管理 1. 死亡医学证明书保存情况(一联)□好□中□差看有无专柜、存放是否有序 2. 死因数据库是否有备份□有□无按月备份 五. 培训与督导 1. 是否接受过疾控部门培训□是□否 2. 是否接受过疾控部门的技术指导和督导□是□否 3. 是否开展对临床医生的业务培训□是,__次□否 有无培训档案(签到本、讲稿)□有□部分□无 注:[1]有电子病历系统的医院,从中获取当前年死亡信息,与该院网报个案比对,核查报告率,如电子系统不含门急诊死亡病例,还需查看门急诊日志或死亡讨论等记录。无电子系统的医院,从住院记录或门急诊日志/死亡讨论记录中抄8例死亡病例,与网络报告数据核对,计算医院报告率。 [2]抽查8份纸质死亡医学证明书:必填项目均填写视为完整,缺任一项,视为不完整,计算完整率;查看死因链是否填写准确,如死因诊断不得为英文缩写或俗称;不得一行多病;死因链符合时间顺序或疾病发展顺序),错任一项视为死因链填写不准确。 [3]查相应电子卡,死因链上相应死因的编码均填写且编码准确视为正确;根本死因及其编码均正确视为准确; [4]纸质卡与网报卡比较,核查关键变量(性别、死亡日期、出生日期、根本死因、死因编码、最高诊断依据、最高诊断单位)的符合率,全部一致的为符合卡片。

死因监测情况汇报

死因监测情况汇报 死因监测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 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国家、省、市各位领导、专家多年来给我区死因监测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我区死因监测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全区共辖XX个镇XX个街道办事处~XX个自然村~XX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XX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XX人~总面积XX平方公里。如今~XX已成为XX南部贯穿南北、东西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XX委、市政府搬迁XX~作 为市级政府的政治、文化中心~XX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辖区现有区直医疗机构XX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XX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XX家。有镇卫生院6处、社 区服务中心XX处、服务站XX处。标准化村卫生室XX处、乡医XX人,所有镇街卫生院全部成立了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现有镇街公共卫生人员XX人~村级公共卫生协理员XX人。 二、近年来死因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全区死因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 1 - 我区于2006年被定为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开展辖区全人群死因调查工作~并 参加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1日起开展全死因网络报告。死 因监测工作覆盖全区XX个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监测工作的责任报告单位。按

照省、市卫生厅、局的统一部署~XX卫生局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接受任务后及时向区政府作了专题汇报~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 [2005]64区计生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死因监测工作的通知》,XX字号,~成立了XX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了由区直有关部门、各医疗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启动会议~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区卫生局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考核内容。区疾控中心全力组织实施~制定并下发了《XX死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XX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建立了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全面研究部署全区死因监测报告工作。为切实做好我区的死因监测工作~区疾控中心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考核方案~组织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认真负责辖区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死亡卡的审核~并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分析本区居民病伤死亡的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死因数据实行微机化管理~及时备份~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封档~并实行专柜管理与保存。 每月月初区疾控中心人员到区民政局收集上月的火化登记 - 2 - 表~每季度与区公安分局核对死亡注销户口名单~定期与区计生局、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区直各医疗单位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卡片的收集填报~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进行录入上报,各镇,街,卫生院也进行了认真安排~制定了工作计划~健全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对辖区内的死亡个案进行入户调查~填报《死亡医学推断书》~指定专人负责网络报告~确保死因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2、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死因监测职责及流程

死因监测中各机构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 一、各类机构职责及工作任务 (一)、县(区)级疾控 1、职责: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编码、录入、整理、分析和上报,组织各类培训,对医院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 2、工作任务: (1)组织和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亡登记和报告; (2)负责收集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死亡病例报告,负责审核、整理、编码、录入、转卡、分析,并按规范统计要求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 (3)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4)开展死因核实,组织实施漏报调查; (5)定期对临床、防保等各类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6)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7)对辖区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 (8)做好本地区人口死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当地社会发展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 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1、职责:明确职能部门,设立专门岗位,由专人负责院内死亡个案的信息收集、核实和死因调查,填报《死亡证》并报告。 2、工作任务: (1)收集本院死亡个案信息,如实填写《死亡证》; (2)负责本院的医生填写的《死亡证》的收集、审核、盖章、登记、编码、上报; (3)有计划的对院内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4)做好原始《死亡证》存根和死亡登记册的保存与管理; (5)应遵照本规范建立健全医院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

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医院)、防保站 1、职责:负责对辖区内的死亡个案信息的收集、核实和死因调查。填报《死亡证》,与相关部门定期进行信息核对,查缺补漏 2、工作任务: (1)收集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证》; (2)死亡案例进行核实,对填报不全的,进行入户调查; (3)收集辖区内《死亡证》,每月定期上报; (4)定期汇总资料,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核对、补漏; (5)对死亡报告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定期检查所管辖村医的工作质量,做好质控管理工作; (6)原始《死亡证》的保存与管理。 二、工作流程 (一)、医疗卫生机构正常死亡个案报告 (二)、院外正常死亡个案报告

死因监测常用编码表

目录 一、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二、肿瘤 (一)原发恶性肿瘤(除外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 (二)不明确的、继发的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 (三)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恶性肿瘤 (四)独立的多个部位原发恶性肿瘤 (五)良性肿瘤 (六)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 三、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 四、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五、精神和行为障碍 六、神经系统疾病 七、眼和附器疾病 八、耳和乳突疾病 九、循环系统疾病 十、呼吸系统疾病 十一、消化系统疾病 十二、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十三、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十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十五、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 十六、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 十七、先天性畸形、变型和染色体异常 十八、症状、体征和临床实验室异常所见 十九、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

二十、疾病和损伤的外因 (一)意外事故 1、运输事故 2、跌倒 3、暴露于无生命机械性力量下 4、暴露于有生命机械性力量下 5、意外淹溺和沉没 6、其他对呼吸的意外威胁 7、暴露于电流、辐射和极度环境气温及气压下 8、暴露于烟、火和火焰下 9、接触热和烫的物质 10、接触有毒的动物和植物 11、暴露于自然力量下 12、有毒物质的意外中毒或暴露于该物质下 13、操劳过度、旅行和贫困 14、意外暴露于其他和未特指的因素下(二)故意自害 (三)加害 (四)意图不确定事件 (五)依法处置和作战行动 (六)外因的后遗症导致的疾病和死亡

ICD-10编码疾病名称A00-B99 一、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A01.0 伤寒 A01.4 未特指副伤寒 A02.0 沙门氏菌病 A02.1 沙门氏菌败血症 A02.9 未特指沙门氏菌感染 A03.9 未特指细菌性痢疾 A04.9 细菌性肠道感染(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结肠炎 A05.9 未特指细菌性食物中毒 A06.0 急性阿米巴病或肠道阿米巴病未特指 A08.4 病毒性肠道感染未特指 A09 传染性腹泻未特指 A15.0 肺结核病,显微镜下痰监测证实,伴有或不伴有痰培养A15.1 肺结核病,仅经痰培养证实 A15.2 肺结核病,经组织学证实 A15.3 肺结核病,经未特指的方法证实 A15.4 胸腔内淋巴结结核病,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 A15.5 喉、气管和支气管结核病,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 A15.6 结核性胸膜炎,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 A15.7 原发性呼吸道结核病,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

死因监测相关制度(文书特制)

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死亡报告和死因统计工作的管理,提高死因报告工作质量,同时,为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制度。 1、所有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死因信息责任报告人。 2、凡在医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医学死亡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3、辖区内在家、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由临床医生根据家属或知情人提供的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 的居委(村委)开具的居委(村委)证明、家属或知情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死者身份证或户口本和生前病历,对其死亡进行推断,填写《医学死亡证明书》。 4、医院死因监测网报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逐项认真审核,如发现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立

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必要时组织医院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 5、对院内死亡病例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6、医院死因监测人员要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7、医院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1、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2、死因监测档案包括死亡报告卡片、登记册、报表等监测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 3、死因监测资料设专人负责管理,科室人员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4、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防鼠,保证档案的绝对安全。对有损坏的资料及时进行修复、复制。 5、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 6、死因监测工作的原始记录要长期保存,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使用有效的方式备份保存。 7、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