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9343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09343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09343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09343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电视传播概论串讲讲义

绪论

一、电视传播的研究对象

1.电视的定义

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

电视,亦称“电视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像一体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两大类。

2.电视传播

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广义的电视传播,包括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摄制与编播、节目的传送与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五个环节

狭义的电视传播主要指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仅仅限于节目内容及其效果。

二、电视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

1.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节目)、电视媒介、观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电视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整合性。

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

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

1.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子。

(1)口语→图画→文字

(2)造纸→印刷→纸媒介

(3)电报→电话→电传真

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有线电报的诞生,开创了电力传播的新纪元,电通信时代由此开始。

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是大众电子传播的一大飞跃。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同时宣告发明了无线通信技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电话的发明标志着电传声音的时代开始了。

(4)电影→广播→电视

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艺术媒介。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视图像传输的技术原理:光→电→光

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荧光效应:当电流冲击某物质时,会使它发光,发光的强弱与电流强弱成正比。

电视是一种声像复合的传播媒介。从表达形式上看,电视与电影亲缘;从传播技术上看,电视与广播同源。电视是继报纸、广播之后的第三大众传播媒介。

电视技术演进的几个标志期为:电视实验、机械电视、电子电视、录像技术、卫星电视、数字电视。

A、机械电视的发明

1925年,英国人贝尔德研制出机械电视。在伦敦的赛尔佛里奇百货商店,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一台用尼普可夫原理制造的机械电视机。

B、全电子电视的发明

C、录像技术

D、彩色电视的发明

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

国际几种主要的电视传播制式:

a.美国的NTSC制式(正交平衡调幅制)

b.法国SECAM制(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制)

c.德国PAL制式(逐行倒像制)

E、卫星传播

近地传播指的是无线电波沿地表传导的模式,主要是指中断波段级调频波的显现电广播模式。近地传播方式受到技术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制约,难以实现大范围的信号覆盖。

被动式卫星(无源卫星)→主动式卫星(有源卫星)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地球上第一次收到来自人造卫星的电波,它不仅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也意味着一个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时代即将到来。

1960年8月12日,美国国防部把富有铝膜的、直径为30米的气球卫星“回声1号”发射到距离地面高度约160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通信试验。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源通信卫星”。

“无源卫星”没有电源,只能通过信号反射,跨越地表阻隔的障碍,为地球上的其它地点接收,从而实现无障碍通信,但不能处理信号,效率很低。是典型的被动式卫星。 1962年7月10日,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电星1号。这颗卫星上装有无线电收发设备和电源,可对信号接收、处理、放大后再发射,从而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

F、数字传播

(1)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

①数字声音合成技术

②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③数字无线电广播

④数字直接广播卫星服务

(2)广播电视数字化带来的变化

①节目数量的变化

30-50套节目→500套节目

②媒介性质的变化

不仅能看电视节目,还可以听广播,获取多种信息咨询服务,可以通过电视

购物、交水电费。电视从一个大众传播媒介,变成一个现代社会服务业的支

撑平台。

③接受方式的变化

从转瞬即逝的线性传播变为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喜爱的节目的非线性传播。

二.电视传播事业的发展脉络

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电视事业的开发

1936年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这一天被视为世界电视的诞生日。

2.战争期间的电视

战争期间,除美国和德国外,其余国家的电视全部停播,而美国的电视业也处

于”停滞“状态。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电视事业的恢复与繁荣

1952年”冻结“政策解除后,美国电视事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走向繁荣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

1978年元旦,《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是我国电视史上品牌最响、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节目。

1979年1越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补酒”广告的播出宣告了我国电视广告传播的诞生。

三.现代电视传播的时代特征(现代广播电视的含义)

1.现代广播电视是跨区域传播的新媒体

(1)现代技术创造了跨区域传播的条件

人造卫星与因特网的出现,为全球“无时差”传播提供了技术可能(2)市场环境提供了跨区域传播的可能

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地位和巨大市场成为充满诱惑力的蛋糕

广播电视想也的激烈竞争和体制改革促使媒介产生“做大做强”和“抢

占市场”的欲望

广播电视手中的“分众化”趋势和各媒体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出重新划分

领地的要求

2.现代广播电视是跨媒体发展的新媒体

(1)广播电视与多种媒体在内容形式上的互补融合

(2)广播电视与多种媒体在产业经济上的互补融合

3.现代广播电视是跨文化交流的新媒体

四.电视传播的发展观念

以开放为先导的市场适应观念

以创新为指导的整合传播观念

以竞争为支撑的协作发展观念

以服务为任务的受众本位观念

第二章电视传播媒介论

一.电视传播的本体特征

1.电视传播的技术本质

(1)电视的发展依赖于技术

(2)电视的传播效果受技术影响

(3)电视是技术艺术媒体(相辅相成)

技术对电视具有推动作用,电视对于技术也具有反作用。电视推动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塑造人们的科学观,推进新的技术发明和科

技交流。科技与电视传播互相制约和促进,密不可分。

同时,电视也是一个艺术媒体。电视的传达在于电子技术和声像符号形态的相辅相成。技术是艺术的基础,是硬件;艺术寄生于技术,

是软件。两者彼此兼容并蓄,共同孕育了一个优生儿:电视——一种技

术化的艺术形式或技术化的文化形态。

“看得着”靠技术,“看的好”靠艺术。

电视传播工具的发展水平影响广播电视所传播的信息的生产过

程,但它不是信息本身,而仅是一种促进作用。信息总是在一定文化

环境的制约下产生的。

2.电视传播的媒介特征

(1)即时传播的现场性

电视是声画一体的传播媒介,声音和画面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双重

冲击,也能从两个渠道全面地还原现实,较之广播更具冲击力和现场

感。因此,声画双重信息传播形态成为电视传播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基

础。

电视传播的现场感意味着:即时和全息。“即时现场传播”。仅

有“现场”,电影也具有同样特性,仅有“即时”广播的传播速度更

快。

(2)互动传播的参与性

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传播引导受传者参与

信息的认知和接受;受众真正参与到节目的传播过程之中。电视传播

恰恰提供了这两个层次的参与机制。

电视接受的现场参与性有三种层次:

日常收看的心理参与:如观看新闻节目、实况录像节目等,是一

种异时异地的现场体验;

现场直播的场外间接参与:如收看奥运会、春节联欢晚会,是一

种实时异地的现场体验;

进入演播现场的直接参与:如参加“开心辞典”、“幸运52”,是

一种实时实地的现场体验。

心理参与+间接参与+直接参与=现场参与性

(3)节目收视的选择性(随意性、家庭性)

电视的观看方式是家庭收看,这带来了伴随收看、集体收看和

选择收看的收看特征,与报纸、电影等方式相比,其随意性较强。

3.电视传播的艺术审美特征

(1)兼容性

电视传播的兼容性体现在:艺术形态上的多样性;媒介形态上

的兼容性;传播付好的综合性

(2)逼真性

(3)运动性

运动性是电视区别于照相、绘画等表现形态的根本特征。

电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进行结构

电视的动态包括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两个层次

4.电视传播的弱点

(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

(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3)试听传播、易显浅显

二.电视传播的媒体博弈

1.电视与其它大众媒体的竞争

(1)电视与纸媒体的竞争

电视的出现对报纸、杂志、书籍等传统纸媒体提出挑战,与纸媒体在各个层面展开竞争,并迫使这些纸媒体进行从形式到内容的改革。

传统纸媒体具有选择性强、保存性强的优势,可以反复阅读,在深度

报道等内容的传播上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2)电视与电影的竞争

二战以后,五六十年代,电视逐步在与电影的竞争中占上风。电影

在上世纪发动了一场以全彩色、大投入为基础的针对电视的市场攻坚

战,但无奈败北,电视以其亲和力和贴近性赢得了胜利,但电影独特

的观影体验是无法替代的,看电影这种行为的仪式性,以及在黑暗的

影院中享受独自一人观影的体验,还有只在电影中存在的超越现实的

快感,是电视无法比拟的。

(3)电视与广播的竞争

电视出现之后,广播曾一度被认为可能消亡。但凭借其传播迅速、

接收便捷的特性,广播抢占了出行者这个市场,并朝着专业化频道发

展。

(4)广播电视和第四媒体的竞争

网络传播具有综合性强;交互性强;广容性强的优势。做为新兴媒

介,它对电视媒体形成极大冲击。但它在权威性和严谨性上尚有欠缺。

2.电视行业的内部竞争

(1)当代世界电视行业的区域格局

广播电视行业的三级市场格局

全球市场

国家级市场

地区级市场

以欧美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广播电视事业称霸全球。

(2)中国电视行业的竞争格局

电视竞争体现在:频道之争、节目之争、人才之争、经营管理之

争、技术之争

3.媒介博弈中的电视生存策略

在新媒体不断涌现,就没提活力不断被重新激发的现实情况下,首先应

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不断改造和完善自我。在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

博弈策略无疑是整合与借鉴。这种整合与借鉴的基础在于三大媒介之间

业已存在的互补性。在整合与借鉴中,电视媒体将从各种媒体中汲取营

养,构成自身的新“质”。

(1)在结构上,构建双向互动的传播格局

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受众中心模式”,构建传播的双向体系。另一方面,整合互联网及其他媒介的优势,拓展电视传播交互空间。例如《超级

女生》将电话、网络等手段引入到电视节目的传播中,加强电视传播的互

动性,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2)在内容上,开辟多维联动的传播渠道

多维联动能促使电视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创新,在碰撞和相互学习中产生很多新的节目形态,丰富电视节目的内容。例如,杂志型电视节目就是

基于杂志媒体的板块式结构方式而形成的。

(3)在体制上,建立多向整合的运营机制

传播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借鉴、整合,最终要归于媒体本身的机构融合。

夸媒体、跨行业发展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例:上世纪

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的媒介大兼并。

第三章电视传播系统论

第一节电视传播的系统构成

电视传播是一个系统整体,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一、作为大众传播的电视

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按照与播出平台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制播合一和制播分离两种模式。

1.从传播机构的属性看,电视传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1)电视传播受到社会上层建筑的影响。比如一定意识形态的灌输,或阶层利益的代表等。

传播与政治系统的关系:信息传播影响政治决策、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等,甚至许多政治人物及其战略构想的实施都是依靠媒体而获得成功的;同时,媒介机构又受制于政治体制及其政治格局,国家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媒介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大众媒介的活动空间及其功能的实现程度和范围必然受政治系统的制约,一定程度上是受其支配的。

传播与文化系统的关系:传媒本身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政策制约传媒发展;传媒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当前我国正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及其试点工作,就是包括了新闻传媒业在内的一种体制改革探索。

(2)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电视媒介受到经济基础制约。

2.从传播渠道的功能看,电视传播的本职是信息传播

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按照与播出平台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制播合一和制播分离两种模式。

3.从传播对象的地位看,观众是传播过程的主要实体

4.从传播行为的流程看,电视传播活动以单向性为主

二.具有组织属性的电视

电视媒介是包含了众多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媒介组织。具有社会组织所具有的相关属性。媒介机构及时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

电视机构这一特殊的组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

电视机构的人员构成:节目人员、技术人员、行政人员。

电视机构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

三.运用人际传播的电视

从传播形态上看,电视是唯一能够将人际交流全方位引入的大众媒介。

电视传播中的人际传播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节目内部具有的人际交流;其二是屏幕上人物与观众的间接式交流,主持人或播音员想观众播报新闻、评述事件或者交流其它信息。

第四章电视传播体制论

一.传媒体制的基本理论

1.集权主义理论

2.自由主义理论

3.社会责任理论

4.共产主义理论

二.世界电视体制类型

电视传播体制:电视事业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也就是电视事业在社会系统中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电视体制是整个电视事业建立、运行、管理的组织基础。电视媒体的所有制性质是电视体制的核心。

电视体制是整个电视事业建立、运行、管理的组织基础。

媒介机构的经济支持来源于三个方面:广告收入;视听费和销售信息产品的收入,出售音像制品、图书等电视节目衍生产品获得利润;政府拨款或其它方面的资助。

世界电视体制类型:私营商业体制、公共服务体制、公有国营体制。

1.私营商业制(商营制)

私营商业电视体制以美国最具代表性。

私营商业体制的主要依据(法制基础)《1934年通讯法案》《1996年电讯法案》

私营商业体制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和节目市场。

2.公共服务制(公法制)

公共服务的经费来源:试听费或执照费

公共服务制的典型代表:西欧

“双轨制”的首创是英国。(工商并存制)

3.公有国营制(国营制)

公有国营制代表:前苏联和中国

公有国营制的所有权归属:国家

公有国营制的经营权归属:政府

三.我国电视传媒体制的变迁

(1)从“喉舌论”到双重属性:定位更加全面

中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特点:条块结合、局台合一

电视具有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

我国电视行业实现“条块结合”的双重领导。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地方广播电视厅(局)作为业务主管行使管理电视行业的职能,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所属电视机构行使领导权。

(2)从“四级办台”到集团化:结构更加合理

四级办台: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方针,通过体制的变化造就了新的传播格局,极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步伐。

(3)从行政行业到产业化:方向更加明确

第五章电视传播内容论

第一节电视传播形态(类型)

电视节目总体形态主要有新闻、社教、文娱和信息服务四大类。

一、电视新闻类节目

1.电视新闻节目的地位

(1)新闻节目是电视事业发展的先导

(2)新闻节目是电视信息传播功能的承载者

(3)新闻节目是电视节目系统的主体

(4)新闻节目是电视媒介竞争与改革的先锋

2.电视新闻节目的种类:

(1)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

消息类电视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采用的最为广泛的形态。

(2)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

(3)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

新闻性是评论类节目的前提;

导向性是评论类节目关键;

社会性是评论类节目基础。

二、电视社教类节目

电视社教类节目是指富于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向人们传授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宣传某种思想,提倡某种价值观。

电视的社会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电视教学节目和电视社会教育节目两种形式实现的

科教电视传播的功能:传播现代思想,革新发展观念;传播科技信息,掌握开发能力;传播知识技能,加快人才培养。

广播电视教育节目特征:教学对象的广泛性与专一性;知识传授者的权威性;传授内容的多样性、专业性、时新性;教学方式的系统性、科学性、形象性。

三、电视文娱类节目

1.电视文艺节目

电视文艺节目:电视文艺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特殊屏幕艺术形式。

按艺术种类对电视文艺节目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电视剧、电视综艺、电视文学、电视戏曲、电视艺术片等。

电视剧分为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小品。

2.电视娱乐节目

电视娱乐节目是以电视为传播媒介,利用综合性的表达手段,以向观众提供娱乐为主要功能的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特征:从传播目的看,定位娱乐性;从传播指向看,取向平民论;从传播内容看,格局多元化;从传播方式看,参与互动式。

四、电视信息服务节目

信息服务节目:指为人们和社会的日常生活提供具体服务的电视节目,其宗旨是通过信息传播,解决观众各种实际问题。

根据节目内容,服务性电视节目可以分为:信息型服务节目、咨询型服务节目、技能型服务节目、广告型服务节目。

服务性节目的任务:政治、思想服务;为受众的生活服务;为促进生产服务;为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开辟财源。

第二节电视传播语言(符号)图像+声音

一、电视传播语言的构成

1.电视语言模型

现代电视节目是双主体结构的视听传播媒介

现代电视节目的画面是图像符号和声音符号的综合容器

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分为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两大体系

二、电视传播的视觉语言

造型语言报考图像语言(形体语言、表情语言、着饰语言、色彩语言、空间语言)、图表语言、特技语言。

(1)图像符号

图像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优势的符号形式

电视画面主要通过景别、角度、运动、色调等造型手段来传递信息。

①层次不同景别

景别是屏幕形象在画框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反映一个镜头所表现被摄体的细腻程度景别通常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特写最重要)

远景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特写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近的一种景别

②变化多端的角度

角度就是在拍摄时所确立的视点和方位。

横向角度有:正面角度、正侧面角度、背面角度、斜侧面角度。

正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正面方向的角度,把被摄对象正面的全貌呈现在观众面前,最能够体现对象的外部特征,有庄严、稳重、对称等感觉。

背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正后方向进行拍摄的角度,背面角度所表现的视线与被摄对象的视线一致,使观众产生与被摄对象相同的主观效果。

纵向角度有:平角、仰角、俯角、顶角。

③形态各异的运动

常见的镜头运动形式仅包括:推、拉、摇、移、跟、升降等。

推镜头是摄像机逐渐接近被摄主题或者通过镜头焦距变化使画面效果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时所拍摄的画面。

拉镜头是指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通过镜头焦距变化使画面教过由近及远、有局部到整体时拍摄的画面。

④不同的焦距

⑤影调和色调

影调是指画面上由颜色的深浅和色彩的配置而形成敏感反差。

色调是指当画面色彩组织和配置以某以颜色为主导时呈现出来的色彩倾向,利用它可以表现情绪、创造意境。

电视画面的特点:

电视画面是连续运动的活动画面

画面所拍摄的对象是具体实在的,画面能客观地再现现实

电视画面能够使观众具有现场感

电视的拍摄对象是被选择过的,往往打上了摄像者主观意识的烙印

单个画面的含义是不确定的,往往可作多种解释

电视画面的基本功能:

纪实传播

形象传播

直接传播

(2)图表符号

图表符号主要有如下三类:

替代性图表:图标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意但愿传达某种相对完整的信息,替代新闻事件的

图像,保证新闻播出的时效性和形象性。

解释性图表:同图标对语言报道所表达的意义进行强调,既可以增强视觉刺激,激发观众的选择性注意,也能使他们加深对节目内容的理解,提高宣传效果。

(3)特技符号

常见的特技有:淡变、化变、划变、定格、立体翻转。

淡变是一种节奏舒缓的转场方式,它的技术过程是:上一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画面由明变暗逐渐隐去,下一个段落的第一个镜头画面由暗变明,逐渐显现,整个转换过程视觉刺激呈“V”型变化。

化变,又称为“溶变”,它的计数过程是:上一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画面隐去的同时,下一段落第一个镜头已开始出现,整个视觉刺激呈“X”型变化。

划变,又称为电子拉幕,它的技术过程是:通过一定形状边界的滑移,使上一镜头的画面被下一镜头的画面所替代。

定格是指将电视镜头的关键画面作静帧处理的一种效果,使人产生瞬间的视觉停顿。2.文字语言

文字语言的功能:加强节目的记忆深度:保持节目的完整性;易于受众理解和接受

文字语言的类型:画面内文字;屏幕文字(字幕)

字幕的类型:说明性字幕、强调性字幕、信息性字幕、文字性字幕、结构性字幕、渲染性字幕

三、电视传播的听觉语言

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物理性、声音的心理性、声音的表情性

2.电视声音的作用:

声音能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亲切感

声音能打破画面的时间局限

声音能渲染、烘托环境气氛,刻画、描写人物心理

声音能使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

声音还可以创造独立的形象,造成观众的心理互渗性和心理演绎性

3.电视语言听觉性子系统的构成

声音的基本构成元素包括语言,音响及音乐三大要素

(1)语言

语言是广播最基本、最直接、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电视节目中的语言有以下几种主要的表现形态:对白、独白、旁白、解说、播音主持语言。

对白:屏幕上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物之间的对话,它是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

独白:是人物独自表述或倾吐自己内心活动的人声语言,也是人物在屏幕画面中对内心活动的自我表述形态。

(2)音响

音响也称效果声,是指除语言和音乐以外影视传播中的所有声音符号

音响的类别:自然音响与社会环境音响:真实音响与虚拟音响

音响的作用:强化纪实传播、描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情感、发挥结构功能

音响最大的作用是创造声音环境,提高画面真实感。

(3)音乐

音乐的作用:凝练传播主题、抒发人物情感、推进传播进程、营造传播氛围、刻画人物形象、激发观众联想。

4.声画关系

声画关系的具体形式:声画合一、声画对位

声画合一

声画合一是指电视画面和声音同时指向一个具体形象的结合形式。它的特点是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是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性。

声画合一分为画内声画合一、播音语言与画面的统一

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对列,他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有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同。

四、电视传播语言的语法

1.蒙太奇思维的含义

其一,作为电影电视反映现实的艺术手法,即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

其二,作为电影电视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法,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

其三,作为电影剪辑和电视编辑的具体技巧和章法,进行镜头间的基本组接,这是蒙太奇的基础意义,即狭义理解。

可见,蒙太奇是整个影片的思维方法、结构方法和全部艺术手段的总称。从总体上讲,它是编导对整部影视片的叙事方法、叙述角度、时空结构、场景段落以及节奏的布局和把握;从横向上讲,它是指对画面与画面、声音与声音、画面与声音之间的全部组合关系;从纵向上讲,它是指镜头的选择、分切与组合、场面段落的组接与转换技巧。

2.蒙太奇思维的形式

根据内容的叙述方式和表现形式,蒙太奇可分为两大类: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1)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要目的,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分切和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表现连贯的剧情,重在动作、形态和造型的连贯性。

叙事蒙太奇包括集中具体形式:

连续式蒙太奇:以单一的线索和连贯的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情节和动作的连续性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作为镜头的组接依据。

平行式蒙太奇:把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分开表现,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件依次分叙,造成一定的呼应和对位,产生丰富的戏剧气氛和艺术效果。

交叉式蒙太奇:把不同情节线索和层次同时交织在一起,即一条情节线叠加在另一条上面,还有把一个情节按下不表的叙事手法,给观众造成一种紧张的悬念。交叉式蒙太奇强调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具有严格的同时性、密切的因果关系、迅速频繁的交替表现。

颠倒式蒙太奇:是一种打乱事件顺序的结构方式,先展现故事或事件的现在状态,然后再回去介绍故事的始末,表现为事件概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

(2)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与叙述蒙太奇相反,它不注重事件的连贯、时间的连续,而注重画面的内在联系。

表现蒙太奇以两个镜头的并列为基础,通过镜头间的相互对照、冲击,产生一种直接明确的效果,引发联想、表达概念。

表现蒙太奇包括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对比式蒙太奇:把性质、内容或形式上相反的几个镜头并列组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表达创作者的语义,强化内容、思想或情绪。

积累式蒙太奇:又称主体蒙太奇,即把若干内容相关或有内在相似性联系的镜头并列组

接,造成某种效果的积累,可以达到渲染气氛、强调情绪、表达情感、突出含义的目的。

比喻式蒙太奇:通过镜头画面的对列,用某种形象或动作比喻一个抽象的概念,或借助一现象所固有的特征来解释另一现象或象征某一意义,从而含蓄形象地表达某种寓意或感情色彩。

重复式蒙太奇:把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场面或类似的内容在关系的时候反复出现,构成强调,形成对比,表达事物内在和本质的发展。

第六章电视传播接受论

第一节电视接受主题的构成

一、来源的广泛性与结构的多元化

1.广泛性是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

电视之所以是大众媒介,最根本的是因为拥有及其广泛的接受对象。

(1)受众数量大

(2)手中来源于广泛的社会层面

(3)受众区域分布

2.电视受众的多元化结构

(1)个人差异论与电视受众多元化

传播学家德弗勒提出“个人差异论”的受众构成理论,认为受众的不同文化层次和社会来源等方面因素影响到他们对于信息的接受。电视观众构成复杂,每一个观众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观众来源的广泛性决定了他们信息选择的多元化。

(2)社会群体的变迁与电视受众多元化

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化。

社会阶层的分化也导致电视传播受众群体分化。

“非群体化传播”观念。

二、身份的隐匿性与群体的特征化

1.电视受众身份的隐匿性

一方面,电视传播的传播者很难与受众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致使传播者对于观众的认知往往是笼统的;

另一方面,传统电视的传播技术本身缺乏交互性,导致受众反馈是延时的和具有推测性的。

2.电视受众群体的特征化

三、接受的主动性与信息的选择性

1.电视受众的主动性

(1)主人的心理

(2)强烈的参与心理

2.电视信息接受中的选择性心理

(1)选择性心理的因素

(2)选择性心理的三个层次

①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指受众倾向于维护自己原有的信仰、观念、立场和态度,因而在接受媒介信息时,会对自己观点一致或相近的信息表现的积极,而尽量回避相悖或无关的信息。

选择性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②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理解,指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容易受愿望、需要、态度及其它心理因素影响。

选择性理解实际上就是一个“解码”过程。

解码过程具有对意义的创造性建构能力,这种能力利弊相生。

③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记忆,指的是人们对所接受的信息在记忆程度方面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一些他们所赞同、对他们有利或者符合他们兴趣的信息往往记忆得长久些,而那些反面信息容易遗忘第二节电视传播的接受机制

现代电视享有多项基本权利,其中最主要的是传播权、知情权、传媒接近权。

第七章电视传播效果论

一、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

1.传播新闻的功能

2.舆论传播的功能

3.传授知识的功能

4.提供服务的功能

5.愉悦身心的功能

二、电视传播的负面效果

1.正面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

电视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电视导致社会麻醉:“电视人”、“容器人”

电视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负面传播带来的影响

暴力与性

文化沉沦

名词解释(识记)

1.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按传输方

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

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

3.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活动: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

4.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

5.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

6.荧光效应:当电流冲击某物质时,会使它发光,发光的强弱与电流强弱成正比。

7.近地传播:无线电波沿地表传导的模式,主要是指中断波段级调频波的显现电广播模式

8.无源卫星:没有电源,只能通过信号反射,跨越地表阻隔的障碍,为地球上的其它地点

接收,从而实现无障碍通信,但不能处理信号,效率很低。是典型的被动式卫星。

9.电视传播体制:电视事业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也就是电视事业在社会系统中赖以建

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

10.私营商业制

11.四级办台

12.电视文艺节目

13.服务型节目

14.景别

15.远景

16.全景

17.中景

18.近景

19.特写

20.角度

21.影调

22.色调

23.淡变

24.划变

25.替代性图表

26.解释性图表

27.强调型图表

28.音响

29.声画合一

30.声画对位

31.蒙太奇

32.平行蒙太奇

33.交叉蒙太奇

34.电视传播的现场感

35.电视传播的家庭性

36.选择性注意

37.选择性理解

38.选择性记忆

39.受众构成测量

40.受众评价测量

理解部分

1.电视数字化带来的变化

2.现代电视传播的时代内涵

3.电视传播的发展观念

4.电视传播的技术本质

5.如何理解电视是技术艺术媒介

6.电视传播的优势与弱势

7.媒介博弈中的电视生存策略

8.电视传播与社会上层建筑的关系

9.以电视媒介为核心的大众传播过程

10.简要说明我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11.我国电视传媒体制的变迁

12.电视新闻节目的地位

13.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特征

14.科教电视传播的功能

15.电视画面的特点与基本功能

16.电视声音的作用

17.电视受众结构的多元化收到哪些方面因素的影响

18.为什么说电视观众的身份具有隐匿性

19.新的技术条件和媒介环境下电视人的素质新要求

20.新时代电视媒体与其它媒体的竞争策略

21.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内容创新

22.电视传播的负面效果

答题示范:

例1:

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特征是什么?

答:从传播目的看,定位为娱乐性

从传播指向看,取向平民化

从传播内容看,格局多元化

从传播方式看,参与互动化

例2:

电视信息接受中的选择性心理

答:选择性心理的分为三个层次: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选择性理解:实际上是一个“解码”的过程,

选择性记忆

观众的选择性心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先天的性格、气质的的影响,更有后天的环境、职业等方面的影响。

在传播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观众的选择性心理,从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改进,提高被选择的概率。

例3:

蒙太奇思维的形式有哪些类型?

答:根据内容的叙述方式和表现形式,蒙太奇可分为两大类: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包括的具体形式:连续式蒙太奇、平行式蒙太奇、交叉式蒙太奇、颠倒式表现蒙太奇包括的具体形式:对比式蒙太奇、积累式蒙太奇、比喻式蒙太奇、重复式蒙太奇

例4:

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如何充分发挥电视的传播优势,而采取什么办法应对和减弱其传播劣势。

答:从电视传播的媒介特征看,它具有如下优势:

首先,电视传播具有即时传播的现场性优势。电视是声画一体的传播媒介,声音和画面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也能从两个渠道全面地还原现实,较之广播更具冲击力和现场感。因此,声画双重信息传播形态成为电视传播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基础。电视传播的现场感意味着:即时和全息。即时现场传播仅有现场,电影同样也具有同样特性,仅有即时,广播的传播速度更快。近些年,从大型直播节目到日常化直播节目,甚至是24小时直播的新闻

频道的建立,电视媒体打理发展直播报道,就是充分重视电视媒介现场性优势的体现。

其次,电视传播具有互动传播的参与性优势。传播过程的参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传播者引导受传者参与信息的认知和接受;受众真正参与到节目的传播过程之中。电视传播恰恰提供了这两个层次的参与机制。

电视接受的现场参与性有三种层次:

日常收看的心理参与:如观看新闻节目、实况录像节目等,是一种异时异地的现场体验现场直播的场外间接参与:如收看奥运会、春节联欢晚会,是一种实时异地的现场体验进入演播现场的直接参与:如参加“开心词典”、春节连环晚会,是一种实时实地的现场体验。

心理参与+间接参与+直接参与=现场参与性。

近年来,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由以往的说教腔变化为一种对话体,就有利于加强观众的心理参与。从央视到地方,从谈话节目到真人秀,近年来对于带观众直播的方式都十分热衷,这也是对电视传播的互动性、参与性特征的尊重。电视媒体还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受众参与,例如:《超级女生》借助于短信投票来提升参与度,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者,电视传播具有节目收视的家庭性优势。电视的观看方式是家庭收看,这带来了伴随收看、集体收看和选择收看的收看特征,与报纸、电影等方式相比,其随意性较强。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到电视收视的家庭性,例如,通过字幕和声音双渠道传播信息来避免伴随收看带来的信息损失;通过话题的设置来引发集体收看的家人之间的讨论,加强对节目内容的选择性理解和记忆。

从电视传播的艺术审美特征来看,它具有兼容性的优势:电视传播的兼容性体现在:艺术形式上的多样性;媒介形态上的兼容性;传播符号的综合性。

从电视传播的艺术审美特征来看,它还具有逼真性优势。电视通过声音和图像两种符号体系传播,能逼真地还原现实时空,具有很强的真实感。

从电视传播的艺术审美特征来看,它还具有运动性的优势。运动性是电视区别于照相、绘画等表现形态的根本特征。电视本身是一个包括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两个层次动态的进行结构。因此,电视节目制作时应充分考虑运动性特征,增加声、色、光、影的变化,牢牢抓住观众眼球。

电视窜博也有其自身的弱点:转瞬即逝、不宜保存;线性传播、选择性差;视听传播、一线浅薄。通过多媒体的联动,能有效地减弱电视传播的弱势。例如,在电视中已经播放过的节目,可以通过网站在任意时间再次收看、反复收看,数字技术还提供了电视点播的可能,这也能大大减弱其选择性差和保存性差的弱势。

在传播实践中,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充分发挥电视媒介的传播优势,而尽量减弱其弱势,提升电视传播的效果,加强电视媒体的竞争力。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上的全新探索。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成为“珠江模式”。 四、信息污染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安全、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 五、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1、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它有四个特点:第一,高质量的图像接受;第二、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

广播电视概论 简版

媒体的诞生情况诞生于20世纪初,运营于20年代 1936年11月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BBC电视台诞生 1920年11月美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 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是无线电波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国营制度型、公共制度型、商业制度型 电视传播的制式第一种其用于美国的NTSC制;第二种是1962年研制成功的PAL(帕尔)制;第三种是1966年研制成功的SECAM制 中国的广播事业发展状况解放前:广播作为一项事业,是从国民党创办的“中央广播电台”开始的,国民党政府成立中央广播无线电台管理处 解放后:1958年5月1日我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诞生,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科学技术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关系 1、科学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起先导作用 2、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广播的电视的发展 4、科学技术水平影响广播电视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公众文化素质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关系 1、居民的文化程度影响居民成为广播电视稳定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2、受众的文化程度取向和品位影响节目的编排制作 3、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较高文化修养的公众 媒介竞争 一、广播电视内部的竞争 1、广播行业内部的竞争 (1)播出量与发射功率之争:播出量的增加就意味着更多的供购买的广告时间和更多的受众;发射功率增强既意味着更多的受众也意味着更好的传播质量 (2)技术之争:广播的传输、制作、播出、接收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收听效果 (3)节目之争:节目是广播的立身之本,只有节目质量高超,才能获得听众、获得收听率,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经营管理和人才之争: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是电台竞争的重要砝码,拥有一批创造能力的人才,广播才能创新前行 2、广播与电视之间的行业竞争 3、电视行业的内部竞争 (1)频道之争:迫于电视行业竞争的压力,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发展创新,办出自己的频道特色 (2)经营管理和人才之争:机制和人才是在激烈的电视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3)节目之争:是电视用以投入竞争的实力所在 (4)技术之争:电视传播的方式和功能依赖于技术手段 二、国内省级媒体的竞争实质是争取受众的竞争,即收听率、收视率的竞争。 1、提高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数量,将节目作为立身之本 2、引进最高、最新的技术,促进传播生产方式的改革 3、以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到受众的调研工作和服务工作中 4、追求传播的实效和深度 5、加强从业人员传播技能的培养,甚至掀起人才大战 6、不断吸取他台的长处,创本台之特色

电视节目策划复习重点修订稿

电视节目策划复习重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电视节目策划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电视策划概要 从客观形态来说,中国电视经历了从节目建设阶段—栏目建设阶段—频道建设阶段的历程;从主体形态来看,中国电视经历了从以制作人--制片人—策划人的历程。中国电视正处于专业频道建设阶段,而其核心是策划人。 1、电视策划定义: 就是对于电视的某一种行为,借助特定电视媒体信息、素材,为实现电视行为的某种目的、目标而提供的创意、思路、方法与对策。 2、电视策划的意义: 电视策划一方面为电视提供了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给实践以明确而有力的指导;另一方面也给电视避免大的决策失误、行为误区以及资源浪费等,提供了成功的保障。 3、中国电视形成了对电视节目、电视栏目和电视频道的较为成熟的观念。从整体上看,可以表述为节目精品化、栏目个性化以及频道专业化观念的逐步确立和成熟的过程。 4、精品电视节目被概括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是融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寓教于乐”的节目。

5、电视精品节目的主要标志是: (1)导向正确(2)思想性强(3)艺术水平高 (4)富有民族特色(5)技术质量一流(6)社会效益好 6、精品的主要要求应包括以下要求: (1)思想精深(2)艺术精湛(3)制作精良(4)社会效益好 7、栏目的个性化: 就是指栏目拥有自己独特的传播内容、独特的表现形式,进而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8、中国电视业对于栏目的策划与设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认识体现在电视栏目策划与设计的八个环节中。 (1)栏目的宗旨:栏目宗旨是一个栏目的灵魂,是一个栏目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栏目宗旨也是一个栏目的旗帜,是一个栏目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 (2)栏目的定位:电视栏目的定位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定位,二是对象的定位。 (3)栏目的策划(人): 1)跟栏目内容相关的专家 2)电视方面的专家 (4)栏目的选题:有主题,成系列,是电视栏目常规节目生产、节目选题的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5)栏目的版式:栏目的版式或板块设计目前主要有三类:通版型、杂志型、大时段型。 (6)栏目的运作方式:从世界上看,大概有三种: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电视制式: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在电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将彩色的三基色红绿蓝分解与组合为电信号时,一些国家各自采用了不相同的方式,这便导致了彩色电视制式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用于广播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制、帕尔制、塞康制。 2、广播电视数字化浪潮: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就是在节目制作、传输、接受着三个重要环节用数字字节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这三个环节中流动。采用数字技术后,家庭电视机不仅能看到几百套电视频道,看到DVD般清晰的电视图像,听到数字广播节目,享受到电影院的音响效果,还可以获得如电视政务、电子商务、即使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等大量的资讯信息和服务。 3、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4、文化的维模原理:文化的维模原理是指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一种选择和自我保护的作用,当所传播的文化有利于原有文化模式的维护时,便让容易被接受,并作为一种新的营养补充到文化机体中;而如果外来的文化对原有的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或破坏性作用时,便会竭力阻止。 5、文化优势扩散原理:是指先进发达文明程度较高或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相对优越性的文化其核心是创意,容易得到传播和扩散。也就说优势文化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反之亦然。广播电视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6、广播电视语言:凡是在广播电视上运用的,能够表达出思想或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方法,如口头语言、屏幕文字、各色音响等,都属于我们所说的广播电视的语言系统,正是由于这些语言元素的存在,准确地表达了广播电视的信息,使广播电视成为现代文化的一个集散地。 7、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队列,他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有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所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一加一声加画大于二声画的传播效果。 8、界面人物:是指经常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以自己的声音或图像直接与受众见面的传播者,通过其报道、播讲、解说和串联等工作,实现媒介和受众的沟通和交流。其中主要是指播音员、主持人以及代表媒介经常出外从事采访报道的记者。 9、一体化采访:一体化采访是指记者将幕后采访与录音、镜前采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同一时段内即完成幕后采访的任务,又完成录音、镜前采访的任务。一体化采访是一种快捷、高效的采访方式,它适应于一般性的动态新闻,尤其突发性事件新闻的采访。 10、分期式采访:分期式采访是指将记者前期采访和录音采访、镜前采访分阶段进行,先进行前期采访,在掌握了新闻的基本情况后,再拟定报道计划和录音、拍摄提纲,进行录音、镜前采访。这一采访方式适合于非事件性新闻及新闻专题报道。他的优点是:报到时间上较为宽裕,能对新闻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因而有利于新闻向深度开掘。 11、蒙太奇: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铺陈、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

广播电视概论

广播电视概论 绪论: 一.广播电视的由来 1.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 从纯粹技术和物理性能上看: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确切地说是通过电磁波传导方式向特定范围播送音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一般意义:通过无线电波和导线向无线区域内传播 广义广播包括: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radio+tv) 2.信息传播活动和传播媒介发展的五个阶段 a.原始阶段:指传播方式的原始,并不意味着仅存在于原始社会 b.语言传播:优点:自由,灵活;缺点:人际间的口头传播在时间空间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信息所传的范围很小,所传的信息也不能长久的保存,传播过程又有很大的失真性 c.文字传播:克服之前传播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文字传播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原始传播时代的结束和文明时代的开始 d.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运用使文字信息,得以大量复制和更广泛,更大规模的迅速传播。 e.电子传播:以广播电视为代表,广播电视的出现,将人类信息传播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视听结合阶段。优点:信息丰富,易于被接受——直观,时空方面的进步等。另外:网络传播,信息得以快速传递,但可靠性不够强。 3.广播电视学在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基础上产生,按媒介划分,广播电视学属于大众传播学的分支;按内容分:广电和新闻有交叉 4.人们对广视工作以及广视事业的认识的五个层次

a.广播电视节目 b.广视节目的制度者和接受者 c.广视机构 d.广视系统 e.广视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 广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既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又与众多的相关科学交叉 二、广电的基本性质 以科技为基础,辅以传播的特性,具自然、社会两大属性。 1.自然属性 优势(特点):a.传播对象非常广泛;b.传播的时效性强c.节目通俗直观d.接收的随意性 弱点:a.按时间顺序播出(电视广告插播) b.转瞬即逝(要求广电内容通俗易懂) 2. 社会属性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媒介不可能为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必然与政治相联系 a. 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广电机构的性质是主体国有,非国有的中国广电机构受到相关管理制度的约束 b. 宗旨:通过传播新闻,娱乐宣传,服务等传达政党集团的言论`,以及政治纲领等,具有多种职能的大宗传播媒介 c. 功能:自然功能(基础);社会功能(对社会的一种掌握) 具体包括:a.传播新闻 .b.宣传舆论c.文化娱乐d.社会教育e.社会服务 d. 任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全体人民加入到经济建设中(我国)

电视节目策划学最全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按照节目类型分: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 电视综艺节目策划 电视广告策划 电视剧策划 二.电视策划的方法和程序 (一)分析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 1.政治视角/嗅觉:对电视的整体定位、办台理念的策划,必须根据政治环境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有针对性地设计电视媒体的发展路径。 2.市场视角/嗅觉:一方面,电视媒体在影响市场方面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电视媒体也受制于特定市场环境的具体形势。 3.文化视角/嗅觉:电视媒体的策划与设计,必须考虑其文化影响力的强与弱、大与小、雅与俗、正面与负面、全球化与本土化。 4.社会视角/嗅觉:一个社会的风尚、习性、开放度、宽容度,尤其是社会伦理层面的具体情形,对电视媒体的策划会产生深刻影响。 5.科技视角/嗅觉:一系列的科技进步都对电视的生产、制作、传播的方式乃至电视的内容变化产生着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二)电视栏目策划:个性化观念 电视栏目的定义:是指拥有一定宗旨追求,关注相同内容,保持一致的叙事风格,在固定的时段系列播出的电视节目。 电视栏目的特性 1.综合性: 多种电视要素的综合:图像与声音 多种传递方式的综合:录播、直播、转播 多种多样的内容综合:

多个工种的综合:策划、导演、制片、摄像、编辑、录音、灯光、化妆、字幕 2.直观现场性:电视节目和电视机,彻底改变了家庭空间的意义 3.互动性:大众的参与意识迫使电视节目的“讯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互动起来 4.连续固定性:固定性是节目存在的前提,是节目成熟的标志. (三)电视栏目的策划与设计 1.策划背景:即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这份策划(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栏目宗旨:是栏目的灵魂,是栏目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栏目宗旨设计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栏目的生命力,关系到栏目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3.栏目定位 (1)内容定位:做什么? (2)对象定位:给谁看? 4.栏目选题:栏目和节目有所区别,做一个节目可以单独考虑一个选题,做栏目则要批量地考虑选题。所以,“有主题,成系列”是电视栏目常规生产的方法。 5.栏目版式 (1)通版型:在时长、标识等统一的前提下,每期栏目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节目,栏目内不再进行版块分割。如《今日说法》、 (2)杂志型:按照节目内容、性质分割为几个小版块,共同构成栏目。如《东方时空》、《为您服务》等; (3)大时段型:把性质相似或相近的几个栏目组合成一个较大的时段(通常在50分钟以上),各个小栏目既相对独立,又有共性,在栏目包装和串联上相互照应,保持统一。如CCTV1将《世界报道》、《国内新闻》、《体育新闻》三个小栏目组合成一个晚间新闻“大时段”。 6.栏目的运作方式 (1)编导核心制:编导拿着经费操办节目,这种运作方式最为普遍。 (2)制片人核心制:制片人掌握人、财、物的权力,控制整个栏目的版式和形态,各个编导作为他的部下去体现他的意图。 (3)主持人核心制:一个主持人就是一种形象,后面有庞大的制片、编导、策划队伍。这种方式在中国还不存在,有少数主持人身兼编导、制片人,但还不能说是真正的“核心”,但这是一种趋势。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重点总结

1、主持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 2、彩色电视制:美国最先,法国在美国恩NTSC制的基础上研制的塞康SECAM 制,德国在美国的基础上研制的帕尔PAL制,我国就用的PAL制。 3、地球村的概念是麦克卢汉提出的。 4、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最根本的动因是社会的需要。可以理解为广播电视人的不断需求。内因是内在核心本身行业发展运营是推动力,外因是技术。 5、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电台在总统大选日正式开播,呼号为KDKA. 6、美国的CBS,NBC,ABC三大广播网;全球第一个全天播放新闻的是CNN;, 7、30年代一系列重大事件成就了广播电台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 8、收视率调查有美国的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央视的索伏瑞调查公司。 9、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人刘翰在1926年10月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呼号XOH民营广播;1927年我国上海新新公司创办我国第一家私营广播电台。 10、抗战相持阶段,1939年2月6日在重庆建成中央短波广播电台,1940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名为中国之声VOC;1940年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呼号XNCR,后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更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1、20世纪80年代北徐南李,即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主持人徐曼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信箱>>主持人李一萍;1983年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对内广播网发展方针,这是主领方针。12、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是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的北京的北京电视台,它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于9月2日正式开播;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创立,标志着广播网的初步形成;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开办,是央视第一个新闻评论性专栏节目;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问世,这是当时国内最长的调查性深度报道和栏目;<<望长城>>纪录片,1993年,上海纪录片编辑室问世,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纪录片来命名的电视节目。 13、深入报道是一种报道方式,并不是新闻体裁; 14、广播语言的三大元素音乐(渲染气氛),音响(营造真实环境),人声语言。 15、广播电视人声语言的要求有口语化,规范化(语音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优美化。 16、景别有远景(场面),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表现情绪)。 17、电视画面的特性与功能有电视画面是连续运动的;电视画面具有现场感;电视画面具有客观性,电视画面具有主观性,电视画面具有表意不确定性(纪实和形象传播)。 18、蒙太奇:它原是一个建筑业的一个术语,它又称镜头语言,即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将一个一个的镜头,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接在一起,通过形象之间的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形成一个含义相对完整的表意整体。

广播电视概论 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广播电视系统:通过无线点播、线缆系统向广大地域或一定区域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 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 2.彩色电视制式:即彩色电视图像扫描、传输与接收的技术制式,具体是根据发送、接收 端对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的不同编码、解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标准。 3.电视真人秀:主要指普通人而非扮演者根据电视制作机构预先设定的游戏规则,参与到 一个竞技类的活动当中并根据规则完成这个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没有剧本约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个性、需求和目标自由发挥和表现,电视治国机构则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节目播出。 4.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 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称为“杂志型节目”。 5.(1)内容集约模式: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集 中统一编排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 (2)对象集约模式:指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来集中编排内容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 (3)混合模式:一般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的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板块式节目编排的结构模式。 (4)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专业化:指的是广播电视机构以频率和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划 分,以满足特定的市场和受众需要。 6.广播电视新闻:作为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公开传播的正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 息,则是广播电视的特性导入新闻定义的结果。 7.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 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8.视听率(Rating):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 总人数的百分比。 9.欣赏指数(Appreciation Index AI):是测量观众对电视节目喜好与评价的一项指标,测 量出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满意程度。 10.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 CATV):也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光光缆组成的分配系 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

广播电视概论

第一讲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一、广播的诞生 电磁学理论—无线电技术—无线电传声试验—收音机发明与推广—正式广播电台出现 电磁学理论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电磁感应定律。(1831) 麦克斯韦: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确立电磁学理论,为无线电技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864) 赫兹:证明电磁波的存在,为电磁学应用于无线电技术提供的最直接的动力 ......。(1887)无线电技术 马可尼:受到赫兹理论的启发进行试验,1899年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试验成功。 同年,便把这一技术应用到新闻传播中。 波波夫:同样在1895年独立发明无线电通讯。 费森登:1906年发明无线电广播,正式开启广播的时代。 无线电传声试验 摩斯:1844年,把无线电用于电报传递,但不能实现即时通讯和广播。 费森登:1902年创办“国家电信号公司”(NESC);1906年圣诞夜小夜曲直播,奏响广播时代的号角! 德福雷斯特:1906年发明“三极真空管”;1916年广播美国总统竞选的得票数字,成为美国传播史上的第一次新闻广播。 收音机发明与推广 萨尔诺夫:提出“无线电音乐盒”发展计划,但并没有被实施。 191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成立,马可尼公司被收购。1921年,萨尔诺夫通过转播体育比赛,让“收音机”这种媒介被大众所追捧。3年中,国迅速普及 360多万套,大众广播时代到来。 正式广播电台出现 1920年,西屋电气支持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11月2日正式广播。 KDKA开启世界广播事业,让广播从小众走向大众。

二、广播时代的发展 1、20世纪20年代:广播事业的初创 20年代初,收音机成为家庭必备品; 1926年,第一个商业广播网NBC建立; 1927年,CBS建立; 1927年,联邦广播委员会成立,颁布《广播法案》;产业形成。 2、20世纪30年代:广播的黄金时代 思考:1929年经济危机,为什么会成就广播黄金时代? (1)罗斯福“炉边谈话” 媒介第一次让对话展示出“现场”的魅力; 广播的感染力,使情感诉求成为广播媒介的首要优势; (2)火星人入侵:广播使美国陷入恐慌 1938年10月30日,CBS“空中水银剧场”对《世界大战》进行广播剧改编, 用新闻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演播,造成极大恐慌。 这一广播事件后来成为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经典案例,原因是: 对广播的依赖和信任;利用信源的可信度;直播的真实性和现场性。 (3)“这里是伦敦”:爱德华·默罗的经典报道 “这里是伦敦”:语境所传递的现场感,直接奠定了广播报道的语言法则; 展现了广播在战争、灾难事件中的独特优势; 推动战后广播事业的高峰发展。 3、广播的衰落和重生 二战后,电视打破了广播的传播地位; 20世纪50年代末,大型广播网没落; 20世纪60年代起,广播从大众开始走向分众,类型广播逐渐兴起,窄播成为必然趋势。 三.电视的诞生 光电效应——机械电视——电子电视——家庭电视机 光电效应 约瑟夫·梅:英国工程师,1865—1873年,发现并提出硒元素的光电效应; 他为电子影像传播奠定了理论基础。 机械电视 尼普科夫(德):1884年,发明机械扫描盘;成为电子扫描传送图像的技术基础。 贝尔德(英):1924年,制造第一台简单的电视机,实现图像的发送与接收; 1925年,公开展示机械电视;1926年他的技术引起轰动; 1929年,贝尔德与BBC合作电视传送试验。 1936年,BBC建立实验室,定期播出节目,使英国成为第一个播出电视节目的国家。 也标志电视传播时代的诞生。

电视节目编导知识点整理

●电视教材与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3.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5.启发性原则 6.循序渐进原则 7.巩固性原则 ●艺术 包括: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第九艺术 ●电视教材要体现美的特性 形象性(电视教材是以画面、图像为主表现教学内容)、感染性、社会性 ●电视教材艺术美要遵循美的物质组合规律 匀称和比例、对称和均衡、反复和节奏、和谐和多样统一 ●电视教材的结构就是将选定的素材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起来,即素材内容的组织工作 电视教材结构化工作要考虑: 1.表达上的先后顺序 2.多种符号如何组织 3.每一幅画面的结构问题 ●电视教材结构要遵循教学规律 1.由形象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 2.由简到繁,由浅到深,逐步展开 3.重复,慢节奏 4.运用原理解释现象,用理论指导实践 ●结构的类型 1.时间顺序结构 2.空间结构(机器的机构,某地的地理概况) 空间机构适用于把与时间属性无关的而与空间存在的事物现象归类,排列出先后顺序结构: 1)按位置方位归类 2)按事物属性归类 3)按事物的相互关联把事物归在一起介绍(例如介绍人的生理结构时,呼吸系统等) *按顺序的工作通常将主要内容或起主导作用的材料排在第一位 3.扩展结构(概念、过程、特点、应用现象用途) 4.螺旋上升结构(螺旋循环过程中有知识的重复,但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到一个新的 高度 ●结构的要素 1.开头(交代主题,提出学习的目的要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集中学 生注意力) *片名知识开头部分的一个画面而已,电视屏幕出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开头部分的起始 2.主题展开(电视教材的主要内容) *要做到: 1)问题要逐步深入,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突出问题启发,引导学习者

广播电视概论重点

一填空题。 1文字分镜是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大致的分镜,要求(“简单、明了、准确”),。 2细节包括哪两个方面:(情节细节),(动作细节) 3用(最简练、最归纳、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来刻画角色造型。 4角色设计需要在组合关系中获得形象的(节奏变化与和谐)。 5(内容形式)和(画面形式)需要设计风格相协调,这样沟通营造出来的作品,才是为主题服务的。 6在镜头剪辑蒙太奇中很重要的原则是(轴线原则)。 7 1926年1月26日,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举行第一次电视公开示范表演,映出了一个办公室勤杂工的活动影像。由于他的的贡献,英国人自豪地称他为“电视之父”。同样被美国人誉为电视之父的是(法恩斯沃思)。 8 1980年,美国(国际卫视)的成立,对其传统的三大网,即NBC, (ABC ) 和CBS 构成了巨大冲击。 9目前各国的彩色电视主要采用(nastc制式、PAL制式、SECAM制式; 10 声音与画面的组合方式有三种(声画统一、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 12“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最早提出的是清初()。 13世界各国广播电视制度大体有三种类型(私营商业制、公共服务制、公共国有制.. 14世界上第一座公认的广播电台是(KDKA电台),第一座公认的电视台是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936年建立的。 16(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说:“所以的戏剧就是一个冲突。” 17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方法有(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 18内容形式从故事框架上来讲,分两种形式(情景剧和非情景剧)。 19广播电视节目的编导包括(前期创作),(拍摄采访),(后期制作)。 20以接受的方式为标准,可以将广播电视的受众划分为(网络),(纸媒),(手机),(广播)。 二判断题。 1电影是细节的艺术。动画片是细节的艺术 2角色设计与场景设计是不可以同步进行的。角色设计与场景设计可以是同步进行的 3角色造型设计越复杂就好。简练、归纳 4画面分镜头是对未来动画片基础画面蓝图逐步深入和完善的过程。 5情节的内部节奏与镜头衔接的外部节奏是相辅相成的。 三名词解释。 1文字分镜 文字分镜的要求:文字分镜是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大致的分镜,要求“简单、明了、准确”。~是画面分镜创作的依据,~不用像画面分镜一样将镜头组织得很细腻,考虑到每个镜头间的组织关系或设计镜头的具体位置和运动。“突出主题、突出人物”是~的首要任务 二文字分镜的基本格式:A场地B内容 C镜头描述 2性格刻画 性格刻画:动画片的角色设计往往是非常类型化的.”类型化”指具备典型的性格和外型.动画片的角色设计就像故事片的选演员.角色的形象设计就是需要造型是设计出一

广播电视概论大一考题

广播电视概论大一考题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广播电视概论 一、填空: 1、主持人在写作水平方面4个C标准:clear---清楚 concise---简洁 correct---准确 conversational---口语化 2、制片人管理三大要素:计划、组织、控制 3、节目分类基本原则:相同性、相等性 4、节目播出三种方式:录播、直播、转播 5、广播电视技术五个方面:节目制作、节目播出、信号传送、信号发射(或分配)、信号接收及节目还原 6、广播电视声音的三大类型:语言、音乐、音响 7、无线电传播速度:3×108m/s 8、三大传统性质电台:国营台、公营台、私营台 9、最能体现广播电视新闻现场性和时效性的传播方式:现场直播 10、电视画面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 11、广播电视事业变更和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发展水准、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巨额广告收入、社会信息的需求、社会消费水平 12、电视传播技术系统:电视中心、电视发射网、电视传送网 二、名词解释: 1、有线电视:亦称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送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 2、三网合一: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3、广播电视学:一门文理交叉、实践性强的社会学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4、卫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向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使该地区内广大用户能够直接接收电视信号的新型广播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实现的电视广播就叫卫星电视广播。 5、ENG:ElectronicNewsGathering的缩写。在电视新闻学上是指电子新闻采摄手段,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新闻。分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两个阶段。与电缆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可以用便携式摄像机与发射装置,传送系统连接,实现新闻直播,提高时效性。 6、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创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创造主观化音响;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以配合新奇、怪异、陌生等非日常经验性的情景、画面;营造、渲染气氛;通过音响效果,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 7、声画对位:亦称声画对列。指镜头画面与声音对列,它们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单是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8、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者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 9、广播电视节目:具有一定内涵,有固定的名称,在一定时间段内播出的,由语言、图像、音响等要素组成的电子符号系统。 10、规范口语:广播电视语言既要适合口头表达,又要严谨规范,这一特点是由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决定的,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范。 11、肥皂剧:通常指一出连续很长时间的、虚构的电视剧节目,每周安排为多集连续播出,因此又称系列电视连续剧。 12、电视板块式节目: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部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性节目”。 13、传媒全球化:是指传媒组织的跨国化、传媒活动的跨国化和传媒影响力的跨国化、传媒活动的跨国化和传媒影响力的跨国化,主要通过卫星和互联网作为技术途径。 14、火星人玩转地球:电影《火星人玩转地球》是华纳兄弟娱乐公司于1996年拍摄的一部科幻片,以浓郁的科幻气息和内蕴的反讽意味赢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故事讲述了由于翻译错误,天真的地球人竟把入侵的外星人当作和平使者款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

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4、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自己总结)

四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1、印刷媒介:优点:(1)读者拥有主动权。(2)媒介可以有效的保存,信息不易丢失, 印刷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3)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不同的印刷媒介往往具有针对性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适应专业化和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不足: (1)时效性不强,制作周期长(2)使用印刷媒介需要识字能力,因而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文盲和文化程度低的人无法或不能充分使用。2、广播媒介:优点:(1)跨时空性。(2)即时性。(3)较强的亲和力。(4)他可以真 实而逼真的记录、复制和控制人类的声音,使稍纵即逝、过耳不留的声音可以留存,也可以用或大或小的声音传播。(5)声音传比一听就懂,易于沟通,因而也就较能适应各种文化程度的受众。(6)多功能性。不足:过耳不留,稍纵即逝,无法重复,不容细想,受众较为被动。 3、电视媒介:优点: (1)声像并茂,视听兼容。(2)电视媒介的覆盖范围广,公众的接触面 高。(3)画面传播,一看就懂。(4)形象生动,优美感人。缺点:不变重复,影响逻辑思维,已造成负面效果。 4、网络媒介(新媒体): 优点: 1.互动性强,受众可主动的参与到网络活动中。2.媒体个性 化突出3.受众选择性增多4.表现形式多样5.信息发布实时。缺点:(1)信息的选择困难。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多。(2)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3)安全危机时刻出现。 媒介发展方向 1、互联网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数字视频新媒体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和空间。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包括网络视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户外显示屏在内的各种视频媒体。未来,视频新媒体的发展将催生更多的内容提供方式和信息服务形式变革,带动整个传媒业的全媒体发展进程。 3、媒介融合由浅入深,从“物理变化”趋向“化学变化”。注重多种传播手段并列应用的全媒体新闻将发展为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融合新闻;各种媒体机构的简单叠加、组合将发展为真正的有利于融合媒介运作的新型机构组织;全媒体记者将与细分专业记者分工合作;媒介机构也将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寻找自身新的定位和业务模式,构建适应全媒体需要的产品体系和传播平台。 4、随着全媒体进程的不断发展,在融合的同时,各种媒介形态、终端及其生产也更加专业、细分。一方面表现在媒介形态的分化。单一的印刷报纸已经分化成了印刷报纸、手机报纸、数字报纸等多种产品形态,广播电视分化成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更丰富的产品形态。此外,媒体终端的多样化也带来了传播网络的分化,如手机媒体、电子阅读器、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分别依赖不同的传输网络。另一方面是媒介生产流程的专业化细分。在媒介融合时代,由于生产复杂度的提高,更有可能导致产业流程的专业分工和再造,出现信息的包装及平台提供者走向专业化的趋向。现在,在数字报纸、电子杂志、手机媒体领域,专业化的趋向已经显现。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产生的影响 1、新媒体的开拓创新给广播电视带来压力。 2、新媒体与广播电视争夺受众优势明显。 3、新媒体抢夺广播电视广告市场加剧。 4、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更能吸引投资商。 5、新媒体多方挤压迫使广播电视改革应对。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 1.发扬广播媒体的传统优势。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简答题 1.简述现场直播是对受众知情权的尊重 答: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推进,媒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在传播的内容上越来越广泛,而且在传播的手段上也有了新的提升,特别是网络、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更使新闻传播的方式方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从另一面看,新闻宣传在局部范围内也出现了偏离方向、脱离群众的倾向。所以这也群众的知情权受到损害。因而,现场直播作为一种尊重受众知情权的有效的形式,受到了新闻媒体的重视。 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及记者报道、采访等转换为广播或电视信号直接发射的即时播出方式 知情权”是指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所享有的对于国家机关、公共机构或者其他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要求公开信息的权利,以及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不受妨害地获得各类信息的自由。 首先,满足了观众的参与性。这种参与性也可以说是互动性。在所有节目中现场直播是最能体现传收双方互动的形式之一。电视现场直播气氛浓烈,真实感强,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参与意识。现在谈话节目、游戏节目、竞赛节目火爆,既是观众踊跃参与的成果,也体现观众对电视节目参与的热情。其次,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在现场直播中,除了进行视频的转播外,还有记者在现场的报道,记者把在现场通过五官体验到的感觉传达给观众,使观众也能获得在现场一样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会依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所有的经验积累进行提取和综合,形成身临其境的感受。由于现场直播的真实感比较强,因此与其他媒体和其他播出方式相比,观众更倾向于通过现场直播来修正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甚至对社会的刻板印象。然后,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理,激发了集体想象力和集体情绪。现场直播的内容一般比较重大,观众注意程度高,收看人数众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集体行为,有某种集体凝聚力。最后,满足了受众迅速获得信息的需要。而现场直播传递信息的快速、准确,成为这种人群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切实把尊重与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放在首位,及时报道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大情况、重要活动及其它新闻信息,把实际情况和事实真相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同时,生动、多样地阐述党的意图和主张,从而让百姓明事实之巨细,解问题之深浅,辨传言之真假,知事态之缓急。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以及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宣传报道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谣言止于公开、阳光化解疑惑。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各大媒体快速反应,将真实、具体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或全程直播、或多側面展示,有效地消除了各种“杂音”、“噪音”,国家也显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和强大。 2.从张越和张绍刚看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答:在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因为其低成本和深度,广受业界重视与观众欢迎。但是在目前庞大的主持人队伍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不少,优秀人才却一直属于“稀缺商品”;在很大程度上,能否成功地主持一档谈话节目已经成为衡量一位主持人“含金量”多少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对一个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 《半边天:张越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她本人是观众最喜欢的主持人之一,她还获得了播音界最高荣誉“金话筒”奖。然而,张越不像其他主持人那样有着甜美的笑容、苗条的身材,受过严格的播音训练,可她非常受欢迎。首先,亲切、平和、机智,以及与众多女主持人相比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平民生活的热切关注,是张越成功的重要原因。看她主持的节目,她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