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秋季过敏巧应对

秋季过敏巧应对

秋季过敏巧应对
秋季过敏巧应对

秋季过敏巧应对

特邀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王良录

中国论文网/7/view-13001023.htm

到了秋天,身边的一些人就会出现这样的症状:流鼻涕、打喷嚏、揉眼睛。其实,这并不是感冒,而是“过敏”。过去大家都认为,春天万物复苏,过敏患者会格外多。那么为什么在秋季也会有这么多过敏的患者苦不堪言?对于过敏,我们就真的没辙了吗?本期节目特邀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副主任王良录,来和大家一起聊聊“过敏”。 秋季过敏缘何高发

王良录主任告诉大家,之所以大家过去认为春天是百花盛开、万象更新的

季节,所以花粉比较多,过敏的人也就比较多,其实这是个误区。“北京有两个花粉季节,其中最主要的花粉季节是在秋季,是杂草或者莠草花粉过敏。比如说大家很熟悉的蒿子、?草、豚草都属于莠草。在这个季节,我在门诊遇到很多病人都对这种莠草花粉过敏。而春天对花粉过敏的病人,主要是对树木的花粉过敏。比如在北京地区,主要的致敏花粉是柏树的花粉、法国梧桐的花粉、白蜡树的花粉以及杨柳榆槐的花粉。” 在秋季,典型的过敏症状都有哪些呢?

王主任说,在这个季节花粉过敏的患者往往最初的症状都是眼睛痒。有些老病号很有经验,只要眼睛开始痒,就赶紧要去医院治疗。

之后是典型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流鼻涕、打喷嚏、鼻子痒、鼻子堵。另外,除了眼睛?W之外,还有耳朵痒,咽部痒,甚至还有上腭痒。另外还有将近50%的病人症状会相对比较严重,会出现哮

喘。“台湾曾经很有名的歌星邓丽君当时在泰国清迈就是因为哮喘急性发作,身边又没有合适的急救药,没有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最终不幸香消玉殒。”王主任说,花粉过敏有非常鲜明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在北京的话,基本上是七月底八月初会开始发作。一些对蒿子花粉过敏的患者会在立秋之后开始发作。到了九月底十月初,花粉季节结束了,这些患者也就不治自愈了。

花粉症都有哪些特点

王主任说,这个季节的门诊量是不小的。“今天上午我在特需门诊出诊,一上午大概看了二十几个病人。昨天我一天都在普通门诊,大概看了50多个病人。有超过一半的都是花粉过敏的病人。他们的症状都非常相似。我曾经带过一个进修生,他每天跟我出门诊,有一天他跟我开玩笑地说,怎么你的病人都跟串了供一样,说的都是一样的话呢?”

夏秋季的花粉过敏其实是吸人性过敏原中的一种。我们一般把过敏原分

为四类,包括吸入、食物、接触类、药物。

在门诊遇到的病人中,大多数人都是对花粉中的其中一种或者几种花粉过敏。可能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他们就会对那些花粉过敏呢?走在路上和花距离很远就会过敏?而正常人就是睡在花丛里也没事。

这里有个概念需要强调。致敏花粉的花都是风媒花,都不是家中养的观赏花。观赏花绝大多数都是虫媒花。所以说,如果有花粉过敏的病人对家里养的花未必过敏,而霉菌过敏的病人才不能在家里养花。

“躲到外地”是否可行?

王主任说,花粉过敏有两个特点,一是有鲜明的时间性,第二是明确的地域性。比如说这个季节容易引起过敏的莠草花粉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还有蒿子花粉的重灾区是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所以在这个季节如果患者可以到外地去躲避花粉,最好能去长江以南。

很久以前大家出行都是坐绿皮火车,在花粉过敏的高峰季节,一路向南,到了黄河沿岸,比如郑州、济南,他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再往南到了杭州、南京,他的症状就会不治而愈。“我有个病人本身对蒿花粉重度过敏,他跑到内蒙古去避暑,没几天就跑回来了,在那里的症状比北京还严重,实在受不了就回来了。所以即使要躲避花粉也要事先咨询一下医生的意见。”

发生过敏后要如何应对

很多人知道自己过敏,但并不一定都知道到底对什么过敏。所以要去医院检查过敏原。王主任表示,他们会对病人做详尽的问诊,争取采集一个详尽准确的病史。医生根据病史会对病人有个初级判断。“接下来,如果患者没有禁忌,我们会给他们做皮试,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还会抽血,检查针对这种变异原的抗体。等这些结果都出来,我们最后会结合病人的病史,经过综合分析后,给病人得出一个结论。”

王主任介绍,和很多遗传病不一样,过敏是一种遗传素质病。比如说在常规人群中,得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大概是10%-20%,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有过敏性疾病,那么他们的孩子得病的概率大概会上升到20%-30%。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那么孩子的概率要到30%-50%。如果父母双方得的都是同样的过敏性疾病,那么孩子的概率要到50%-70%。 现在医学对花粉过敏的治疗办法其实很多,而且都很成熟。一般治疗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症下药,比如要点眼药、滴鼻液等。第二部分就是避免接触花粉。在花粉每天的高峰时段,要门窗紧闭,在北京一般是早晨六七点和下午三四点。花粉病的病人开窗通风需要等到晚上九点以后。如果要外出,建议他要戴上口罩和专门的护目镜。现在市场上有销售花粉阻隔剂,有油膏状的,也有喷雾式的。它可以在鼻子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相当于把口罩戴到鼻腔里面了。这样既可以起到阻隔花粉的

作用,又可以让患者感觉很舒服。

对于年纪大一些的花粉过敏患者,王主任建议他们可以去异地生活一段时间,第三部分可以做特异性免疫治疗,让患者逐渐对花粉产生耐受。这个疗程比较长,一般三年一五年。

本报记者周一根据BTV科教频道《健康北京》提供的资料编辑整理

该节目的播出时间为每天18:25BTV科教频道播出

头孢类药品皮肤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类药品皮肤过敏试验方法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前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长期以来始终存在着争议。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青霉素类药物,所以在临床上多不做皮试,对一般青霉素过敏者也可慎用。多数头孢菌素类药品在《中国药典》也无明确规定必需做过敏试验,但在有过敏史或是过敏体质者等,可根据情况做皮肤试验,但皮试液浓度现无统一规定。参考有关资料提供以下皮试液的建议配制方法,仅供各医疗单位参考。 1、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皮肤过敏试验方法 规格皮试液配制步骤 1.0g (1)取本品1.0g一支,加10ml生理盐水制成100mg/ml的溶液A。 (2)用注射器取溶液A0.1ml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0mg/ml的溶液B,(3)然后推出0.9ml溶液B,再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mg/ml的溶液C。(4)然后推出0.5ml溶液C,再加0.5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0.5mg/ml的溶液D。 2.0g (1)取本品2.0g一支,加16ml生理盐水制成125mg/ml的溶液A。 (2)用注射器取溶液A0.1ml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2.5mg/ml的溶液B,(3)然后推出0.9ml溶液B,再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25mg/ml的溶液C。(4)然后推出0.6ml溶液C,再加0.6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0.5mg/ml的溶液D。 2、注射用头孢硫脒皮肤过敏试验方法 规格皮试液配制步骤 0.5g (1)取本品0.5g一支,加5ml生理盐水制成100mg/ml的溶液A。 (2)用注射器取溶液A0.1ml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0mg/ml的溶液B,(3)然后推出0.9ml溶液B,再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mg/ml的溶液C。(4)然后推出0.5ml溶液C,再加0.5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0.5mg/ml的溶液D。 1.0g (1)取本品1.0g一支,加8ml生理盐水制成125mg/ml的溶液A。 (2)用注射器取溶液A0.1ml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2.5mg/ml的溶液B,(3)然后推出0.9ml溶液B,再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25mg/ml的溶液C。(4)然后推出0.6ml溶液C,再加0.6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0.5mg/ml的溶液D。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 北京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会议于2008年6月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常务副所长金少鸿教授、抗生素室主任胡昌勤教授、解放军302医院感染科姜素椿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李大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邵荣光教授、蔡年生教授、北京药学会冯国安理事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张哲峰教授、北京海军总医院孙忠实教授、空军总医院李忠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志刚教授等参加了此次论坛。金少鸿、胡昌勤、李忠东、赵志刚分别就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质量与过敏反应的关系、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研究进展、国外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情况介绍、全国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调查报告做了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学术报告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在以下几方面达成了共识。 1 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原因是过敏反应的抗原一主要决定簇一青霉噻唑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一青霉烯酸决定簇已非常明确。皮试符合率可达70%;皮试液的浓度与皮试方法均已规范。 2 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尚存在争议。原因在于引发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半抗原一主要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尚不明确,可能有Cephalosporoyl、Cephalosporanyl和

产品中的杂质等;皮试符合率<30%;皮试液浓度与皮试方法未统一(国内皮试液和国外皮试液的种类、浓度和皮试液用量相差很大)。目前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而日本和北欧的一些国家仍规定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现有多种描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本次论坛达成的共识是:如果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则必须做;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3 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皮试液的浓度国、内外的差距较大,国内目前推荐的浓度为300~500 g〃mL ,注射量为0.1mL。 4 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 5 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产品质量与临床上发生的过敏反应有相关

抗过敏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包括四大类型

抗过敏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包括四大类型 (1)抗组织胺药 临床最常用,因其与组织胺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故能竞争性拮抗组胺效应,起到抗过敏的作用。常用的有扑尔敏、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此类药物对皮肤黏膜的过敏反应以及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效果最好,但此类药物多有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及口干等副作用。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 又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这类药物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过敏反应物质释放以达到抗过敏作用。主要有色甘酸钠、色羟丙钠、酮替芬等药物,临床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3)钙剂 此种药物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常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以及用于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疾病的辅助治疗。(4)免疫抑制剂 这类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但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如何合理使用了抗过敏药物呢? 1.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抗过敏药物 因为抗过敏药物作用机制和途径不同,故而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时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荨麻疹可分为寒冷性、压迫性、热性荨麻疹三种类型,急性荨麻疹应选择起效快的抗过敏药物;而慢性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就要副作用相对较小的药物,如地氯雷他定。需要长期联合用药的患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应规律地逐渐减量,否则容易复发。 2.抗过敏药物也要换着吃 有患者向医生提出疑问“我以前吃这个药挺管用的,现在怎么没啥效果了呢?”。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长时间地单一服用一种抗过敏药,会使机体耐受药物,出现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的现象。故提醒患者连续服用一种抗过敏药,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 3.警惕过敏药物本身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受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过程极为复杂。但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者只能阻止某些化学介质的释放,故服用抗过敏药物后,过敏反应仍然可以发生。比如扑尔敏,有些病人服药后原有的过敏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出现了皮肤瘙痒。皮疹、腹泻腹痛等反应。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操规

五、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操规 目的 确定重复接触化妆品及其原料对哺乳动物就是否可引起变态反应及其程度。 范围 本操规用于动物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的基本方法。 本操规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安全性毒理学检测。 1 依据 中华人民共与国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第二部分第6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标准《GB/T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 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 2 设备与耗材 2,4-二硝基氯代苯,肉桂醛,2-巯基苯并噻唑或对氨基苯酸乙酯,弗氏完全佐剂、无 菌水、80%乙醇、丙酮、刮毛器、脱毛膏、EP管外科手套、口罩、手术服、不同规格无 菌注射器、一次性无菌纱布等。 3 受试动物 3、1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3、2 动物种类:白化豚鼠20只:300~500 g,2~3月龄,雌雄兼半,雌鼠无孕。 3、3 饲养条件:全价营养颗粒饲料喂食,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室温21±2℃,相对湿度40~70% 。 4试验步骤 4、1材料制备 受试物浓度为不能引起皮肤刺激反应的最高浓度。水溶性受试物可用水或用无刺激 性表面活性剂作为赋形剂,其它受试物可用 80%乙醇 (诱导接触)或丙酮(激发接触)作 赋形剂。 4、2试验方法 4、2、1 试验准备 a、取白化豚鼠20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0只),试验组(10只)、。适应环境一周后, 正式试验前一天,每只豚鼠背前区备皮4cm×6cm。 b、无论在诱导阶段或激发阶段均应对动物进行全面观察包括全身反应与局部反应,并作完整记录。

c、试验方法可靠性的检查:实验开始前选两只备用豚鼠,使用4、2、1的局部诱导阶段方法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的可行性。 4、2、1 试验过程 (1)试验前约 24h,将豚鼠背部左侧去毛,去毛范围为 4cm2~6cm2。 (2)局部诱导阶段 对去毛区域采用75%酒精消毒,覆盖5层约8cm2的滴加适量样品浸提液的擦镜纸,使其贴敷在肩胛骨内侧皮肤上,再依次覆盖3*3cm大小的塑料薄膜、纱布,再用医用无刺激胶带固定使其不脱落封闭固定 6h。。观察记录敷贴后动物异常情况,第 7d 与第 14d 以同样方法重复一次。(对照组按照同样方法进行) (3 )激发阶段 末次诱导后 14d~28d, 将约 0、2mL 的受试物涂于豚鼠背部右侧 2cm×2cm去毛区(接触前 24h 脱毛) ,然后用二层纱布与一层玻璃纸覆盖,再以无刺激胶布固定 6h。(对照组按照同样方法进行) (4)动物观察 激发接触后 24h与 48h 观察皮肤反应,按照表1给出的分级标准对每一激发部位与每一观察时间皮肤红斑与水肿反应进行描述与分级,将观察结果填写至表2、 表1变态反应实验皮肤反应评级 表2试验结果

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 (广东省药学会2008年10月30日印发) 一、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原因是:过敏反应的抗原—主要决定簇-青霉噻唑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青霉烯酸决定簇非常明确;皮试符合率可达70%;皮试液的浓度与皮试方法均已规范。 二、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世界上尚存在争议,原因在于:引发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半抗原—主要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尚不明确,可能有Cephalosporoyl、Cephalosporanyl和产品中的杂质等;皮试符合率<30%;皮试液浓度与皮试方法未统一(国内皮试液和国外皮试液的种类、浓度和皮试液用量相差很大)。目前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而日本和北欧的一些国家仍规定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三、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现有多种描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如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必须做。如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四、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皮试液的浓度国、内外的差距较大,国内目前推荐的浓度为300-500μg/ml,注射量为0.1ml。 五、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 六、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产品质量与临床上发生的过敏反应有相关性。现已经从头孢噻肟等头孢类抗菌药物中收集到了能引发动物过敏反应的基本无抗菌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说明控制产品中高聚物的含量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之一。 七、临床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必须仔细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不管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或皮肤过敏试验阴性,在首次使用后的0.5-1小时内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征兆,应迅速处理。过敏反应是难以预测的,过敏反应的发生不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但发生后处理不当或没有相应的救治措施,医院则要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教你读懂过敏源测试结果

教你读懂过敏源测试结果 皮肤科很常见的一大类疾病,我们称之为“过敏相关性皮肤病”,比如我们常说的湿疹、皮炎、荨麻疹、化妆品皮炎、染发皮炎等等。很多情况下,遇到这些疾病时,医院总会开具一些“过敏源测试”的单据,但这些检查一般都价格不菲,那么“过敏源测试”到底可以检测哪些项目?什么情况下的确是有必要检测过敏源? 拿到一份过敏源测试的结果我们如何解读呢? 过敏源测试分为很多种类,常见的有:过敏源吸入组和食入组过筛试验,皮肤斑贴试验,皮肤划痕试验,皮内试验等等。多数医院开展的是抽血项目,其中“过敏源吸入组和食入组过筛试验”是最常见到的。检测项目多数包括:吸入组如户尘螨、猫狗皮屑、霉菌烟曲霉、柏榆柳杨桑、蒿草等,食入组如牛奶、鸡蛋白、蟹虾贝、牛羊肉、芒果菠萝、腰果花生等,还有分级和数值,最后一般都会加用总IgE数值。以上所选择的这些过敏源内容,都是做了大规模的临床调研,将最容易产生过敏的有代表性的东西罗列出来,比如,猫狗皮屑就是动物皮屑的代表,蟹虾贝就是海鲜食品的代表,腰果花生就是坚果类食物的代表,等等。IgE的数值也是反映过敏的程度,一般数值越高,过敏状态越重(正常人小于100)。这些都是普遍可以检测的项目。 理论上来说,任何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时都可以做过敏源测试。我的建议是高度怀疑某种物质过敏的患者、原因不明的过敏性疾病需要一些指导性意见者、可疑职业过敏性皮炎者、过敏性皮炎各种治疗均抵抗者可以做此检测。 这里,把大家常问到的几个代表性的问题归纳一下,从中了解过敏源测试结果的一些解读方法: 上周小楠频发荨麻疹,查过敏源测试对“尘螨”过敏,妈妈就很无奈了,问道:“大夫,尘螨到处都是,这个咋避免?”,其实这也是有招儿的。比如,避免让孩子进入一个许久没有居住过的房间,充分通风后再进入;避免用扫帚扫地,尽量用拖布拖地避免扬尘;孩子如果有抱着娃娃睡觉的习惯,一定要将布娃娃洗干净,勤日晒;等等。注意了这些,小楠荨麻疹发作的频率也减少了很多。 小强三岁,最近湿疹加重,检测了过敏源,发现“鱼虾蟹”过敏,但孩子的爸爸妈妈是南方人,海产品是经常食用的食物,家里人这下急坏了。其实,过敏源测试只是一个提示,就拿鱼来说,自然界有太多种类,而且每一种鱼所含的蛋白也不同,生鱼和做熟了的也是不一样的,检测阳性不一定不能食用。我给小强父母的建议是:先给孩子食用河鱼,选择一种,充分做熟后给孩子试验性食用,如果湿疹没有加重,以后还是可以食用的。同样的道理,可以试试大虾、螃蟹等。这里还是要强调,并不是过敏源测试中阳性食物一定不能吃,要把它理解为一种提示。 同事刚生宝宝,孩子4个月,自生后就有婴儿湿疹,最近一周加重,渗出结痂很明显,前来找做过敏源测试,结果“牛奶”阳性。仔细询问病史后才知道,因为工作忙,最近想“断奶”,所以添加了奶粉喂养。我们知道,牛奶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对宝宝很容易产生过敏,结合过敏源测试结果,我建议:先将奶粉换成

-(Word版)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

《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类以及头孢菌素类复方制剂,并适用于头孢素类、氧头孢烯类抗生素;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未规定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前需进行皮试; 3、医护人员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应注重对患者及其家族过敏史的询问,包括过敏药物、食物及过敏时的临床表现等,并详细记载于病历中; 4、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皮试有增加患者过敏,甚至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不宜采用青霉素皮试或头孢菌素皮试筛查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 5、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对过敏性休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预测作用循证证据不充分,且阳性率远高于过敏性体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实际发生率,因此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进行皮试普遍筛查; 6、医护人员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和使用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如发现皮、心慌、胸闷、呕吐、呼吸急促等过敏现象,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必要时立即停药,同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7、鉴于不同头孢菌素不一定存在交叉过敏,皮试阳性的虑者不应在病史记中统表达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应具体记录其品名如为“头孢XX(受试药物化学名)皮试阳性” 二、皮试指征 患者个体差异、药品的理化性质、药品的质量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从药品的理化性质未看,一般认为头孢菌素C7位侧链对于预测氨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之间的交叉反应性很重要。第二代头孢菌素的C7位侧链与青幕素类链相似,第一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4%,第二代头孢素与青素类的交又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1%: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C7位侧链与青霉素类侧链不同,交叉过敏反应罕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全身性一般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07-2.8%,过敏性体克罕见(0.0001-0.1%),与临床所用几千种药物(尤其是抗菌药)过敏反应发生率相近。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目前缺乏明确的循证依据,皮试阳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低,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建议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无须进行皮试。 但是与无青霉素过敏史者相比,有过敏史者对头孢菌素类过敏的发生危险增加8 倍;且考虑到具有相似或相同侧链的头孢菌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交叉过敏反应,建议如下: 1、有以下3 种情况者需要皮试 1)药品说明书明确要求进行皮试的; 2)既往有明确?-内酰胺类抗生素速发型过敏反应史的患者; 3)既往有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因临床情况确需使用时,应尽量选用化学结构侧链差异大(参考附表)的其他头孢以减少或避免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而且使用前应用拟用药品做皮试;皮试和使用前应知情告之并请患者填写相关知情同意书。

常用抗过敏药物修订稿

常用抗过敏药物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抗变态反应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类 肾上腺皮质由内向外分为网状带、束状带及球状带三层,束状带是合成糖皮质激素的场所。糖皮质激素有很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临床常用的有: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去炎松等。 氢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皮质醇,可的索) 【药理】作用与泼尼松相似,但疗效不如其显着,留水留钠排钾作用较强。静滴主要用于抢救危重中毒性感染。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尽量不用,尤其是大剂量更应注意。 【适应证】与泼尼松相同。 【用法】补充替代疗法,口服:每日20~30 mg,分2~3次给药。药理治疗,口服:每日20~240 mg,分2~3次给药。 静滴:通常为每次100 mg,有时可用到每日200~500 mg,疗程不超过 3~5日,病情好转停药或减量。氢化可的松注射剂需用生理盐水稀释(浓度为O.2 mg/m1)后静滴。 关节炎、腱鞘炎、急慢性损伤、肌腱劳损等,每次腔内注射1~2 m1 (25 rng /m1),鞘内注射每次1 ml。 【注意】同泼尼松。肝功能不全者尽量不用,尤其是大剂量更应注意。 【剂型】片剂:20 mg。注射剂:lO mg,25 mg。醋酸氢化可的松无菌混悬液每支125 mg。

泼尼松龙 (Prednisolone,氢泼尼松,强的松龙,去氢氧化可的松) 【药理】本品作用同泼尼松。其抗炎作用较强,水盐代谢较弱。 【适应证】与泼尼松相同,由于其盐皮质激素活性很弱,故不适用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 【用法】口服:成人,开始每日10~40 mg,分2~3次服用,维持量每日5~10 mg。 肌注:每日10~30 mg。 静滴:每次10~25 mg,溶于5%~10%葡萄糖溶液500 ml中应用。 关节腔或软组织内注射(混悬液):每次5~50 mg。儿童每日1 mg/kg,分2~3次服用。 【注意】同泼尼松。 【剂型】片剂:5 mg。注射剂:10 mg。混悬剂:125 mg。 甲泼尼龙 (Methylprednisolone,甲基强的松龙,甲基去氢氢化可的松) 【药理】本品抗炎作用较强,对钠潴留作用微弱,作用同泼尼松。 【适应证】同泼尼松。 【用法】口服:成人,开始每日16~24 rag,分2次服用。维持量每日 4~8 mg,分次服用。 关节腔内及肌内注射:每日10~80 mg。 【注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同泼尼松。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资料讲解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十五分钟内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基本上就能够确定过敏性疾病的存在。皮肤点剌试验现为欧洲国家及美国公认最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过敏原诊断方法,其优点为安全性及灵敏度均高,患者无痛楚,就如被蚊叮一样,而且可以立刻知道检验结果。 原理是点刺液含有的变应原,与病人皮肤中致敏肥大细胞的变应原特异性Ig E发生反应.形成变应原-抗体反应,导致肥大细胞Fcε受体交联,诱导预成介质组胺等活性物质释放,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水肿、风团),阳性者表示对该抗原过敏,可确认为IgE介导过敏反应病,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应。该方法采用组胺作阳性对照,以计算相对的反应强度,是一种有效测定过敏性皮肤病的特应性(对一种或多种变应原敏感)的方法。 实施方法及步骤 点刺工具采用一次性点刺针。 试剂变应原点刺液包括:(1)组胺(阳性对照液);(2)生理盐水(阴性对照液);(3)屋尘螨;(4)粉尘螨;(5)蟑螂;(6)花生;(7) 羊肉;(8)牛肉; (9)小虾;(9)蟹肉;(10)红辣椒;(11)鸡蛋;(12)牛奶。等 操作步骤 (1)选择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点刺。(2)用记号笔在前臂中部标记所用点刺液名称,两种点刺液间的距离不小于3cm,以防止反应红晕融

合;消毒皮肤。(3)自下而上滴各种点刺液1小滴(比针尖大即可)。(4)用一次性消毒点刺针垂直点在每一液滴中,轻压刺破皮肤(以不出血为度,仅用食指顶住针尾,向下轻压刺破皮肤。注意不可用力过猛,以防出血而影响皮肤反应的结果。),1秒后提起弃去,2-3分钟后将全部液滴擦去(檫液时宜向旁边檫,切勿向其它点刺点方向檫,以免过敏原点刺液混合,造成假阳性结果),15-2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5)为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必需同时在变应原液滴上方3cm处作一个阴性对照(N)和变应原下方3cm处作一个阳性对照(H)。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一般用组胺,如同时做多种变应原测试,阴性和阳性对照可以共用,不必一一对照。(组胺反应高峰在8-10分钟,往后消退较快。此时宣先作记录)。 (6)结果评定标准(以组胺为标准)组胺引起的皮丘不论大小定为+++,比组胺大的皮丘为++++,与组胺一样大的皮丘为+++,比组胺小的皮丘为++,甚至+,阴性为?。(7)SPT反应表现为风团和红晕,如用计量法测定,可用直尺分别量风团和红晕的最长径及与其垂直的横径,两者相加后平均,称谓平均直径[D=(a+b)/2] 。原则上以风团反应为准,红晕反应仅作参考。(8)为记录反应形态,可用圆珠笔依风团和红晕的外缘绘两个圈,内圈绘风团用实线,外圈绘红晕用虚线。然后用透明胶带贴平在风团和红晕上,使圈色粘到胶带上,揭下后转贴到计算纸上作为记录。此不仅方便计算平均直径,还可以反应面积。 注意事项 1)明显损害全身症状的疾病、试验部位一皮肤病的病人不宜进行。 2)孕期点刺试验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故应尽量避免。

常用抗过敏药物

抗变态反应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类 肾上腺皮质由内向外分为网状带、束状带及球状带三层,束状带是合成糖皮质激素的场所。糖皮质激素有很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临床常用的有: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去炎松等。 氢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皮质醇,可的索) 【药理】作用与泼尼松相似,但疗效不如其显著,留水留钠排钾作用较强。静滴主要用于抢救危重中毒性感染。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尽量不用,尤其是大剂量更应注意。 【适应证】与泼尼松相同。 【用法】补充替代疗法,口服:每日20~30 mg,分2~3次给药。药理治疗,口服:每日20~240 mg,分2~3次给药。 静滴:通常为每次100 mg,有时可用到每日200~500 mg,疗程不超过 3~5日,病情好转停药或减量。氢化可的松注射剂需用生理盐水稀释(浓度为O.2 mg /m1)后静滴。 关节炎、腱鞘炎、急慢性损伤、肌腱劳损等,每次腔内注射1~2 m1 (25 rng/m1),鞘内注射每次1 ml。 【注意】同泼尼松。肝功能不全者尽量不用,尤其是大剂量更应注意。 【剂型】片剂:20 mg。注射剂:lO mg,25 mg。醋酸氢化可的松无菌混悬液每支125 mg。 泼尼松龙 (Prednisolone,氢泼尼松,强的松龙,去氢氧化可的松) 【药理】本品作用同泼尼松。其抗炎作用较强,水盐代谢较弱。 【适应证】与泼尼松相同,由于其盐皮质激素活性很弱,故不适用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 【用法】口服:成人,开始每日10~40 mg,分2~3次服用,维持量每日5~10 mg。 肌注:每日10~30 mg。 静滴:每次10~25 mg,溶于5%~10%葡萄糖溶液500 ml中应用。 关节腔或软组织内注射(混悬液):每次5~50 mg。儿童每日1 mg/kg,分2~3次服用。 【注意】同泼尼松。 【剂型】片剂:5 mg。注射剂:10 mg。混悬剂:125 mg。 甲泼尼龙 (Methylprednisolone,甲基强的松龙,甲基去氢氢化可的松) 【药理】本品抗炎作用较强,对钠潴留作用微弱,作用同泼尼松。 【适应证】同泼尼松。 【用法】口服:成人,开始每日16~24 rag,分2次服用。维持量每日4~8 mg,分次服用。 关节腔内及肌内注射:每日10~80 mg。

常见四种抗过敏药的作用原理

常见四种抗过敏药的作用原理 导读: 抗过敏药控制过敏性症状确实效果很明显,至于能不能治根那就很难预测。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主要有四种类型。 过敏性疾病,很多病人理所当然就是用抗过敏药来治疗,抗过敏药控制过敏性症状确实效果很明显,至于能不能治根那就很难预测。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1)抗组织胺药。这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最适用于1型过敏反应。常用的有苯海拉明、异丙臻、扑尔敏、赛庚啶、息斯敏、特非拉丁等。这类药物均为H1受体阻滞剂,因其与组织胺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故能与之竞争拮抗组织胺受体,对皮肤粘膜过敏反应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和水肿有良效;对血清病的寻麻疹也有效,但对有关节痛和高热者无效;对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差。用药剂量应个体化,驾驶人员或机械操作人员工作时应避免使用中枢抑制作用较强的品种。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也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这类药物主要有色甘酸钠(咽泰)、色羟丙钠、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 (3)钙剂。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常用于治疗尊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主要有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通常采用静脉注射,奏效迅速。钙剂注射时有热感,宜缓慢推注,注射过快或剂量过大时,可引起心律紊乱,严重的可致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 (4)免疫抑制剂。主要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但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等。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环磷酰胺、硫脞嘌呤等。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 (XX省药学会2008年10月30日印发) 一、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原因是:过敏反应的抗原—主要决定簇-青霉噻唑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青霉烯酸决定簇非常明确;皮试符合率可达70%;皮试液的浓度与皮试方法均已规X。 二、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世界上尚存在争议,原因在于:引发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半抗原—主要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尚不明确,可能有Cephalosporoyl、Cephalosporanyl和产品中的杂质等;皮试符合率<30%;皮试液浓度与皮试方法未统一(国内皮试液和国外皮试液的种类、浓度和皮试液用量相差很大)。目前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而日本和北欧的一些国家仍规定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三、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现有多种描述,但中华人民XX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如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必须做。如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四、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皮试液的浓度国、内外的差距较大,国内目前推荐的浓度为300-500μg/ml,注射量为0.1ml。 五、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

常用抗过敏药的选用指南

常用抗过敏药的选用指南 抗过敏药选用原则 1、用药前咨询医生。由于抗过敏药种类繁多,其适应证也不尽相同,到药店购药前,最好能咨询专科医生。 2、查找过敏原。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很多,如植物、食物、化学物质、花粉、尘螨等,过敏患者的发病原因各不相同,因此患者在用药前最好能到医院做一次过敏原检查,由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抗过敏药。 3、注意服药时间。选用抗过敏药时,应以抗组胺类优先。但抗组织胺类服用后大多有嗜睡现象,为不影响工作,最好在晚上服用。 4、用药剂量要适中。因抗过敏药都有副作用,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某一种抗过敏药,否则不仅容易引起药物失效,严重者还会出现种种不良反应,甚至毒副作用。 5、不宜联合用药。在服用抗过敏药同时,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西药,一定要咨询医生。 6、中西抗过敏药合用要慎重。抗过敏中草药和中成药种类很多,且治疗效果也不错,但绝不能一味依赖或认为中药无毒性或无副作用,而长期使用。中、西抗过敏药合用虽然可以增强疗效,但要慎重或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常用抗过敏药指南 目前常用的抗过敏药主要有抗组织胺类、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皮脂腺激素类和钙剂。 盐酸苯海拉明:能消除各种过敏症状,其中枢抑制作用显著,具有镇静、防晕动及止吐作用,也有抗胆碱作用,可缓解支气管平滑机痉挛。用于各种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疹、虫咬症;亦用于晕动症,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为:用药后常出现头晕、头痛、口干、恶心、呕吐及腹部不适等。有报道在用药后可发生牙关紧闭并伴喉痉挛。老年人用药后容易发生长时间的呆滞或头晕等。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2。5毫克,每日2~3次。 扑尔敏:为抗组织胺药,主要作用与盐酸苯海拉明相同,但一般镇静作用较弱,副作用较苯海拉明小。主要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虫咬、药物过敏等。还可以与其他中、西药结合,治疗感冒等。不良反应与苯海拉明相似,但较其弱。扑尔敏可诱发癫痫,故有癫痫病史的患者禁用。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片(4毫克),每天3次。

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建议

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建议 一、青霉素类: 按卫生部规定,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原因是:过敏反应的抗原一主要决定簇(青霉噻唑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青霉烯酸决定簇)非常明确;皮试符合率可达70%;皮试液的浓度与皮试方法均已规范。 二、头孢菌素类 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世界上尚存在争议,原因在于:引发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半抗原一主要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尚不明确,可能有Cephalosporoy1、Cephalosporanyl和产品中的杂质等;皮试符合率<30%;皮试液浓度与皮试方法未统一,目前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而日本和北欧的一些国家仍规定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也有多种描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和卫生部2015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我院的要求是:如药品说明书中规定或推荐使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必须做;如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三、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目前推荐的皮试液浓度为300-500ug/ml,注射量为0.1ml具体配置方法如下: ①凡头孢菌素规格(每瓶)为0.5、0.75、1g的先依次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15、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1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1ml做皮试。 ②规格为1.5、2g的依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15、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05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05ml做皮试。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十五分钟内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基本上就能够确定过敏性疾病的存在。皮肤点剌试验现为欧洲国家及美国公认最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过敏原诊断方法,其优点为安全性及灵敏度均高,患者无痛楚,就如被蚊叮一样,而且可以立刻知道检验结果。 原理是点刺液含有的变应原,与病人皮肤中致敏肥大细胞的变应原特异性Ig E 发生反应.形成变应原-抗体反应,导致肥大细胞Fcε受体交联,诱导预成介质组胺等活性物质释放,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水肿、风团),阳性者表示对该抗原过敏,可确认为IgE介导过敏反应病,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应。该方法采用组胺作阳性对照,以计算相对的反应强度,是一种有效测定过敏性皮肤病的特应性(对一种或多种变应原敏感)的方法。 实施方法及步骤 点刺工具采用一次性点刺针。 试剂变应原点刺液包括:(1)组胺(阳性对照液);(2)生理盐水(阴性对照液); (3)屋尘螨;(4)粉尘螨;(5)蟑螂;(6)花生;(7) 羊肉;(8)牛肉; (9)小虾;(9)蟹肉;(10)红辣椒;(11)鸡蛋;(12)牛奶。等 操作步骤 (1)选择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点刺。(2)用记号笔在前臂中部标记所用点刺液名称,两种点刺液间的距离不小于3cm,以防止反应红晕融合;消毒皮肤。(3)自下而上滴各种点刺液1小滴(比针尖大即可)。(4)用一次性消毒点刺针垂直点在每一液滴中,轻压刺破皮肤(以不出血为度,仅用食指顶住针尾,向下轻压刺破皮肤。注意不可用力过猛,以防出血而影响皮肤反应的结果。),1秒后提起弃去,2-3分钟后将全部液滴擦去(檫液时宜向旁边檫,切勿向其它点刺点方向檫,以免过敏原点刺液混合,造成假阳性结果),15-2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5)为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必需同时在变应原液滴上方3cm处作一个阴性对照(N)和变应原下方3cm处作一个阳性对照(H)。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一般用组胺,如同时做多种变应原测试,阴性和阳性对照可以共用,不必一一对照。(组胺反应高峰在8-10分钟,往后消退较快。此时宣先

最新抗过敏药物

最新抗过敏药物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最新抗过敏药物》的内容,具体内容:据悉,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几乎占到总人口的1/3,但是只有不到1%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所以了解一些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是必要的。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据悉,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几乎占到总人口的1/3,但是只有不到1%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所以了解一些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是必要的。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1)抗组织胺药。这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最适用于I型过敏反应。传统的抗组织胺药主要有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赛庚啶等。这一类药物的抗组织胺作用差别不大,用药后会产生困倦、嗜睡等反应,全身乏力,精神不集中,特别不适用于司机、机械操作或从事其他带有危险工作的人。其中的大多数还具有抗胆碱作用,用药后分泌物会减少、变稠,出现口干、咽干。 新型抗组织胺药克服了一些传统抗组织胺药的弊病,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故称为第二代抗组织胺药,常见药物有特非拉丁、息斯敏、皿治林等。一般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等。抗组织胺药对皮肤过敏反应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和水肿、血清病的荨麻疹也有效,但对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差。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也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这类药物主要有色甘酸钠(咽泰)、色羟丙钠、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多数介质阻滞剂由于

化学性质稳定,毒性甚低,及时应用较大剂量亦不致发生中毒反应,是一类比较安全的药物。但是此类药物起效较慢,一般要在连续用药1-2周后逐渐起效,与一般平喘药物和抗组胺药物不同,故必须耐心按时服药,不要随意间断。少数人于用药期间出现困倦、口干、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一般停药即可恢复。有些则于用药一段时间后即自行消失,不影响连续用药。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 (3)白三烯拮抗剂,白三烯拮抗剂顺尔宁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和胃肠不适,与皮质激素同时应用有协同作用,可减少吸入性皮质激素的用量,与抗阻胺药同时应用,有加强作用。皿治林既有抗组织胺作用,又有白三烯拮抗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及慢性荨麻疹。 (4)皮质激素类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一种强效抗过敏反应的抗炎药物,用于变态反应引起的慢性皮肤炎症、慢性或中度花粉症(特别是有鼻塞者)、中度及慢性哮喘,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环磷酰胺、硫脞嘌呤等。但激素类药物属于处方药,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这类药物长期全身应用,可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当前大多逐渐为局部用药来代替。局部常用药有经口吸入剂、鼻吸剂、点眼剂和皮肤用药。 (5)支气管扩张药物,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临床表现以气喘、胸闷、咳嗽为主,这些症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气道的慢性炎症,直接因素就是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主要包括扩张支气管的肾上腺素能受

过敏皮肤与过敏源检测

过敏皮肤与过敏源检测 过敏原检查方法可分为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 体内试验就是将过敏原通过皮试或点刺等方法应用于人体,观察人体对过敏原的反应,确定患者是否对这些过敏原过敏;体外试验就是取患者的血液或其它体液进行离体检测,过敏原并不直接应用于人体。 【体内试验】 1、皮内试验:通过皮内注射过敏原,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皮肤的反应,根据皮肤反应的情况确定是否对这种过敏原过敏。 2.点刺试验:点刺试验可视为一种特殊的皮内试验,其方法是先将点刺皮试液滴在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穿过液滴,刺入皮内。皮肤的点刺液仅为皮内试验的万分之一,安全性较高。由于皮损小,患者无痛苦。(1)吸入性过敏原包括螨虫、霉菌、艾蒿、榆柳杨树、动物皮毛、花粉等。(2)食物性过敏原包括鱼虾蟹、猪牛羊肉、奶、蛋、豆、花生、调味品等。均为15分钟出结果。 3.斑贴试验: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接触性皮炎的检查。具体方法是将试剂贴在皮肤上观察一段时间后,根据皮肤对接触物的反应判断是否对这种物质过敏。采用欧洲标准化斑贴试剂,检测精确。包括药物、橡胶制品、护肤品、防腐剂、玩具、家装材料、染发剂、印刷品、纺织染料、漂白剂、金属饰品、香料等工农业及日化产品等二十大类数百种小类的过敏原。 4.化妆品过敏检测:通过封闭式斑贴法、光斑贴法、水疱疱液检测法、划破实验法等准确检测出过敏原与过敏的化妆品,并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化妆品。 【体外试验】 1.德国MEDIWISS“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是一技术先进,具有创意的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它将科研用途的免疫印迹技术应用于实验室日常诊断,使用针对不同疾患的过敏原特殊组合。可进行众多疾病抗体的筛选检测,系统方法可信,特异性与皮试相近,并与常规体外单项过敏原检测试验结果相符。主要针对I型变态反应检测IgE,只需要一滴血清就可以轻松的检测出过敏原。其特点是准确率高!据我所知,目前这项仪器在云南省武警边防总队医院有一台。 2.食物不耐受检测:临床证明许多慢性疾病都与食物有关,在去除有问题的食物之后,症状就会消失,这就是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检查也是唯一针对食物过敏的迟发反应(IgG)检测手段。腹泻、口腔溃疡、荨麻疹、痤疮、偏头痛、易疲劳、忧郁、气喘、睡眠障碍、磨牙等慢性症状,如查不出病因,都应做食物不 耐受检测,都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

常用抗过敏药物(最新知识点)

常用抗过敏药物 抗变态反应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类 肾上腺皮质由内向外分为网状带、束状带及球状带三层,束状带是合成糖皮质激素的场所。糖皮质激素有很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临床常用的有: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去炎松等。 氢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皮质醇,可的索)【药理】作用与泼尼松相似,但疗效不如其显著,留水留钠排钾作用较强。静滴主要用于抢救危重中毒性感染.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尽量不用,尤其是大剂量更应注意。 【适应证】与泼尼松相同. 【用法】补充替代疗法,口服:每日20~30mg,分2~3次给药.药理治疗,口服:每日20~240 mg,分2~3次给药。 静滴:通常为每次100 mg,有时可用到每日200~500 mg,疗程不超过

3~5日,病情好转停药或减量。氢化可的松注射剂需用生理盐水稀释(浓度为O.2 mg/m1)后静滴。 关节炎、腱鞘炎、急慢性损伤、肌腱劳损等,每次腔内注射1~2 m1 (25 rng/m1),鞘内注射每次1 ml。 【注意】同泼尼松。肝功能不全者尽量不用,尤其是大剂量更应注意。 【剂型】片剂:20 mg。注射剂:lO mg,25 mg.醋酸氢化可的松无菌混悬液每支125 mg。 泼尼松龙 (Prednisolone,氢泼尼松,强的松龙,去氢氧化可的松) 【药理】本品作用同泼尼松。其抗炎作用较强,水盐代谢较弱。 【适应证】与泼尼松相同,由于其盐皮质激素活性很弱,故不适用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 【用法】口服:成人,开始每日10~40mg,分2~3次服用,维持量每日 5~10 mg。 肌注:每日10~30 mg。 静滴:每次10~25 mg,溶于5%~10%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