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数学培优补差辅导专题讲座-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高三数学培优补差辅导专题讲座-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高三数学培优补差辅导专题讲座-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高三数学培优补差辅导专题讲座-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正、余弦定理的五大命题热点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斜三角形和判定三角形类型的重要工具,其主要作用是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或边的关系。在近年高考中主要有以下五大命题热点:

一、求解斜三角形中的基本元素

是指已知两边一角(或二角一边或三边),求其它三个元素问题,进而求出三角形的三线(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及周长等基本问题. 例1 ABC ?中,3

π

=

A ,BC =3,则ABC ?的周长为( )

A .33sin 34+???

?

?+

πB B .36sin 34+??? ?

?

+πB C .33sin 6+???

?

?

+

πB D .36sin 6+??? ?

?

+πB 分析:由正弦定理,求出b 及c ,或整体求出b +c ,则周长为3+b +c 而得到结果.

解:由正弦定理得:

3

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33

b c b c b c

B C B C B B ππ++=

===

++-, 得b +c

=B +sin(23π-B )]=6sin()6

B π

+.故三角形的周长为:3+b +c =

36sin 6+??? ?

?

+πB ,故选(D).

评注:由于本题是选择题也可取△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即B =

6

π

,周长应为33+3,故排除(A)、(B)、(C).而选(D).

例2(2005年全国高考湖北卷) 在ΔABC 中,已知6

6

cos ,364==

B AB ,A

C 边上的中线B

D =5,求sin A 的值.

分析:本题关键是利用余弦定理,求出AC 及BC ,再由正弦定理,即得sin A . 解:设E 为BC 的中点,连接DE ,则DE //AB ,且3

6221==

AB DE ,设BE =x 在ΔBDE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BED ED BE ED BE BD cos 22

2

2

?-+=,

x x 6

6

36223852??++=,解得1=x ,37-=x (舍去)

故BC =2,从而328

cos 22

22=

?-+=B BC AB BC AB AC ,即3212=AC 又6

30sin =B ,

故2sin A =1470

sin =A 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给出三角形中的三角关系式,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例3 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cos sin 2=,那么ABC ?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解法1:由C B A sin cos sin 2==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

即sin A cos B -cos A sin B =0,得sin(A -B )=0,得A =B .故选(B).

解法2:由题意,得cos B =sin 2sin 2C c A a =,再由余弦定理,得cos B =222

2a c b ac

+-.

∴ 2222a c b ac

+-=2c a ,即a 2=b 2

,得a =b ,故选(B).

评注:判断三角形形状,通常用两种典型方法:⑴统一化为角,再判断(如解法1),⑵统一

化为边,再判断(如解法2).

三、 解决与面积有关问题

主要是利用正、余弦定理,并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解题.

例4 在ABC ?中,若120A ∠=

,5AB =,7BC =,

则ABC ?的面积S =_________

分析:本题只需由余弦定理,求出边AC ,再运用面积公式S =

2

1

AB ?AC sin A 即可解决. 解:由余弦定理,得cos A =

222225491

2102

AB AC BC AC AB AC AC +-+-==-??,解得AC =3. ∴ S =

21AB ?AC sin A =4

315.∴ 21AB ?AC ?sin A =21AC ?h ,得h =AB ? sin A =22

3,故选(A).

四、求值问题

例5 在ABC ?中,C B A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c b a 、、,

设c b a 、、满足条件2

22a bc c b =-+和

32

1

+=b c ,求A ∠和B tan 的值. 分析:本题给出一些条件式的求值问题,关键还是运用正、余弦定理.

解:由余弦定理2

1

2cos 222=-+=

bc a c b A ,因此,?=∠60A 在△ABC 中,∠C=180°-∠A -∠B=120°-∠B.

由已知条件,应用正弦定理

B

B B

C b c sin )

120sin(sin sin 321-?===+ ,2

1

cot 23sin sin 120cos cos 120sin +=?-?=

B B B B 解得,2cot =B 从而.21tan =B

五、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

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例析如下: (一.)测量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为了测河的宽度,在一

岸边选定A 、B 两点,望对岸标记物C ,测得

∠CAB=30°,∠CBA=75°,AB=120cm ,求河的宽度。

分析:求河的宽度,就是求△ABC 在AB 边上的高,而在河的一边,已测出AB 长、∠CAB 、∠CBA ,这个三角形可确定。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AC AB

CBA ACB

=∠∠,∴AC=AB=120m ,

又∵11

sin 22

ABC S AB AC CAB AB CD =?∠=? ,解得CD=60m 。

点评:虽然此题计算简单,但是意义重大,属于“不过河求河宽问题”。

(二.)遇险问题

例2某舰艇测得灯塔在它的东15°北的方向,此舰艇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前进,30分钟后又测得灯塔在它的东30°北。若此灯塔周围10海里内有暗礁,问此舰艇继续向东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

解析:如图舰艇在A 点处观测到灯塔S 在东15°北的方向上;舰艇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 点,测得S 在东30°北的方向上。 在△ABC 中,可知AB=30×0.5=15,∠ABS=150°,∠ASB=15°,由正弦定理得

BS=AB=15,过点S 作SC ⊥直线AB ,垂足为C ,则SC=15sin30°=7.5。

这表明航线离灯塔的距离为7.5海里,而灯塔周围10海里内有暗礁,故继续航行有触礁的危险。

点评:有关斜三角形的实际问题,其解题的一般步骤是:(1)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

西 北 南 东 A B C 30° 15°

图2 图1

A B C D

与所求,尤其要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名词和术语;(2)画出示意图,并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标出;(3)分析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一个或几个三角形,通过合理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

(三.)追击问题

例3 如图3,甲船在A 处,乙船在A 处的南偏东45°

方向,距A 有9n mile 并以20n mile/h 的速度沿南

偏西15°方向航行,若甲船以28n mile/h 的速度航

行,应沿什么方向,用多少h 能尽快追上乙船?

解析:设用t h ,甲船能追上乙船,且在C 处相遇。

在△ABC 中,AC=28t ,BC=20t ,AB=9,

设∠ABC=α,∠BAC=β。

∴α=180°-45°-15°=120°。根据余弦定理

2222cos AC AB BC AB BC α=+-?,

()

()

2

2

1

2881202920()2

t t t =+-???-,

212860270t t --=,(4t -3)(32t+9)=0,解得t=

34,t=9

32

(舍) ∴AC=28×3

4=21 n mile ,BC=20×34

=15 n mile 。

根据正弦定理,得15sin 2sin 2114

BC AC

α

β=

==,又∵α=120°,∴β为锐角,<4π

∴甲船沿南偏东

4π-的方向用34h 可以追上乙船。

点评:航海问题常涉及到解三角形的知识,本题中的 ∠ABC 、AB 边已知,另两边未知,

但他们都是航行的距离,由于两船的航行速度已知,所以,这两边均与时间t 有关。这样根据余弦定理,可列出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t 的值。

五、交汇问题

是指正余弦定理与其它知识的交汇,如与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特别是求角与距离)、解析几何、实际问题等知识交汇.

例6 △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c 成等比数列,.4

3cos =

B (Ⅰ)求cot A +cot

C 的值; (Ⅱ)设3

2

BA BC ?= ,求a +c 的值.

分析:本题是正、余弦定理与向量、等比数列等知识的交汇,关键是用好正弦定理、余弦定

理等.

图3

°

解:(Ⅰ)由,4

7

)43(1sin ,43cos 2=-==

B B 得 由b 2=ac 及正弦定理得 .s i n s i n

s i n 2

C A B = 则11cos cos sin cos cos sin cot cot tan tan sin sin sin sin A C C A C A

A C A C A C A C ++=

+=+=

22sin()sin 1sin sin sin A C B B B B +=

=== (Ⅱ)由32BA BC ?= ,得ca ?cos B =32,由ㄋB =34

,可得ac =2,即b 2

=2.

由余弦定理b 2=a 2+c 2-2a c+cosB ,

得a 2+c 2=b 2+2a c ·cosB=5. 3,

9452)(222=+=+=++=+c a ac c a c a

易错题解析

例题1 在不等边△ABC 中,a 为最大边,如果a b c 2

2

2

<+,求A 的取值范围。 错解:∵a b c b c a 2222220<++->,∴。则

cos A b c a bc

=+->222

20,由于cosA 在(0°,180°)上为减函数

且cos90090°,∴°=

又∵A 为△ABC 的内角,∴0°<A <90°。

辨析:错因是审题不细,已知条件弱用。题设是a 为最大边,而错解中只把a 看做是三角形

的普通一条边,造成解题错误。 正解:由上面的解法,可得A <90°。

又∵a 为最大边,∴A >60°。因此得A 的取值范围是(60°,90°)。

例题2 在△ABC 中,若a b A B 22=tan tan ,试判断△ABC 的形状。

错解: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tan tan 22A B A B

=

即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22

00A B A A

B

B A B =>>·,∵, ∴,即sin cos sin cos sin sin A A B B A B ==22。

∴2A =2B ,即A =B 。故△ABC 是等腰三角形。

辨析:由sin sin 22A B =,得2A =2B 。这是三角变换中常见的错误,原因是不熟悉三角函

数的性质,三角变换生疏。

正解:同上得sin sin 22A B =,∴2A =22k B π+

或222A k B k Z =+-∈ππ()。

∵000<<<<==A b k A B ππ,,∴,则或A B =-π

2

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例题3 在△ABC 中,A =60°,b =1,S ABC △=3,求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的值。

错解:∵A =60°,b =1,S ABC △=

3,又S ABC △=

1

2

bc A sin , ∴31

2

=

c sin60°,解得c =4。 由余弦定理,得a b c bc A =

+-=+-222116860cos cos °=13

又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C B =

=6393239

,。 ∴

a b c

A B C

++++=

++++sin sin sin 1314

323239639

辨析:如此复杂的算式,计算困难。其原因是公式不熟、方法不当造成的。 正解:由已知可得c a ==413,。由正弦定理,得

21360239

3

R a A =

==

sin sin °。∴a b c A B C R ++++==sin sin sin 22393。 例题4 在△ABC 中,c =+62,C =30°,求a +b 的最大值。

错解:∵C =30°,∴A +B =150°,B =150°-A 。

由正弦定理,得

a A

b A sin sin()sin =-=

+15062

30°°

∴a A =+262()sin , b A =+-262150()sin()°

又∵sin sin()A A ≤-≤11501,°

∴a b +≤+++=+262262462()()()。 故a b +的最大值为462()+。

辨析:错因是未弄清A 与150°-A 之间的关系。这里A 与150°-A 是相互制约的,不是

相互独立的两个量,sinA 与sin(150°-A)不能同时取最大值1,因此所得的结果也是错误的。

正解:∵C =30°,∴A +B =150°,B =150°-A 。

由正弦定理,得

a A

b A sin sin()sin =-=

+15062

30°°

因此a b A A +=++-262150()[sin sin()]°

sin 75cos(75)cos(75)4

(875)8A A A =-=-=+-≤+°°·°° ∴a +b 的最大值为843+。

例题5 在△ABC 中,已知a =2,b =22,C =15°,求A 。

错解:由余弦定理,得c a b ab 2

2

2

215=+-cos °

48228=+-=-××∴c =

-62。

又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 a C c =

=1

2

而0

018030150A A

A <<=,∴=或。 辨析:由题意b a >,∴

B A >。因此A =150°是不可能的。错因是没有认真审题,未利

用隐含条件。在解题时,要善于应用题中的条件,特别是隐含条件,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避免错误发生。 正解:同上c A b a =

-=

>621

2

,,∵sin , 000018030B A A A ><<=∴,且,∴。

例题6 在△ABC 中,cos cos A b B α=,判断△ABC 的形状。

错解:在△ABC 中,∵a A b B cos cos =,由正弦定理

得22R A A R B B sin cos sin cos =

∴sin sin 222222180A B A B A B ==+=,∴且° ∴A =B 且A +B =90° 故△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辨析:对三角公式不熟,不理解逻辑连结词“或”、“且”的意义,导致结论错误。

正解:在△ABC 中,∵a A b B cos cos =,由正弦定理, 得2222R A A R B B A B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 ∴2A =2B 或2A +2B =180°,∴A =B 或A +B =90°。 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例题7 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证明长为a b c ,,的三条线段能构成锐角三

角形。

错解:不妨设0<≤≤a b c ,只要考虑最大边的对角θ为锐角即可。

cos ()()()θ=+-=

+-a b c a b a b c

ab

22222。 由于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有a b c +>,即cos θ>0。 ∴长为a b c ,,的三条线段能构成锐角三角形。

辨析:三条线段构成锐角三角形,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三条边满足三角形边长关系;②最长

线段的对角是锐角。显然错解只验证了第二个条件,而缺少第一个条件。 正解:由错解可得cos θ>0

又∵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

==>

即长为a b c ,,的三条线段能构成锐角三角形。

高考试题展示

1、(06湖北卷)若ABC ?的内角A 满足2

sin 23

A =

,则sin cos A A +=

..53 D .53-

解:由sin2A =2sinAcosA >0,可知A 这锐角,所以sinA +cosA >0, 又2

5

(sin cos )1sin 23

A A A +=+=

,故选A 2、(06安徽卷)如果111A BC ?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222A B C ?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

A .111A

B

C ?和222A B C ?都是锐角三角形 B .111A B C ?和222A B C ?都是钝角三角形

C .111A B C ?是钝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锐角三角形

D .111A B C ?是锐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钝角三角形

解:111A B C ?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均大于0,则111A BC ?是锐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是锐角

三角形,由211211211sin cos sin()2

sin cos sin()2sin cos sin()2A A A B B B C C C πππ?==-???==-???==-??,得21

2121

222A A B B C C πππ?

=-??

?

=-???

=-??

,那么,2222A B C π++=,

所以222A B C ?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 。

3、(06辽宁卷)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设向量

(,)p a c b =+ ,(,)q b a c a =-- ,若//p q

,则角C 的大小为

(A)

6π (B)3π (C) 2

π (D) 23π

【解析】222//()()()p q a c c a b b a b a c ab ?+-=-?+-=

,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2c o s 1C =,即1cos 23

C C π

=

?=,故选择答案B 。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向量平行的坐标形式的重要条件及余弦定理和三角函数,同时着重考

查了同学们的运算能力。

4、(06辽宁卷)已知等腰ABC △的腰为底的2倍,则顶角A 的正切值是( )

解:

依题意,结合图形可得tan 2A =

,故222tan

2tan 1tan 2A

A A =

==-,选D 5、(06全国卷I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成等比数列,

且2c a =,则cos B =

A .

14 B .34 C

解:ABC ?中,a 、b 、c 成等比数列,且2c a =,则b =2a ,

222cos 2a c b B ac +-==2222

423

44

a a a a +-=,选B. 6、06山东卷)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

b 、

c ,A =

3

π

,a =3,b =1,则c = (A) 1 (B )2 (C )3—1 (D )3 解:由正弦定理得sinB =

1

2

,又a >b ,所以A >B ,故B =30?,所以C =90?,故c =2,选B 7、(06四川卷)设,,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则()2

a b b c =+是

2A B =的

(A )充要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解析:设,,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2

a b b c =+,

则2

sin sin (sin sin )A B B C =+,则1cos 21cos 2sin sin 22

a B

B C --=+, ∴

1

(cos 2cos 2)sin sin 2

B A B

C -=,sin()sin()sin sin B A A B B C +-=, 又sin()sin A B C +=,∴ sin()sin A B B -=,∴ A B B -=,2A B =, 若△ABC 中,2A B =,由上可知,每一步都可以逆推回去,得到()2

a b b c =+,

所以()2

a b b c =+是2A B =的充要条件,选A.

8、(06北京卷)在ABC ?中,若sin :sin :sin 5:7:8A B C =,则B ∠的大小是___________. 解: sin :sin :sin 5:7:8A B C =?a :b :c =5:7:8设a =5k ,b =7k ,c =8k ,

由余弦定理可解得B ∠的大小为

3

π.

9、(06湖北卷)在?ABC 中,已知433=

a ,

b =4,A =30°,则sinB

. 解:由正弦定理易得结论sinB

2

。 10、(06江苏卷)在△ABC 中,已知BC =12,A =60°,B =45°,则AC =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正确解答】由正弦定理得,

sin 45sin 60AC BC

=

解得AC =【解后反思】解三角形:已知两角及任一边运用正弦定理,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运用余弦定理 11、(06全国II )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B =1,BC =4,则边BC 上的中线AD 的长为 . 解析: 由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可得A+C=2B 而A+B+C=π可得3

B π

∠=

AD 为边BC 上的中线可知BD=2,

由余弦定理定理可得AD 。 本题主要考察等差中项和余弦定理,涉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难度中等。 12、(06上海春)在△ABC 中,已知5,8==AC BC ,三角形面积为12,

则=C 2cos . 解: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1sin 20sin 122BC CA C C ??==,即3sin 5

C =. 于是2

7cos 212sin 25C C =-=

从而应填7

25

. 13、(06湖南卷)如图3,D 是直角△ABC 斜边BC 上一点,AB=AD,记∠CAD=α,∠ABC=β.

(1)证明 sin cos 20αβ+=;

(2)若

求β的值. 解:(1).如图3,(2)2,sin sin(2)cos 22

22

π

π

π

απββαββ=

--=-

∴=-=- ,

即sin cos 20αβ+=.

(2).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B

D

C

α

β A

图3

,sin sin sin()sin DC AC DC βααπβα=?=∴=- 由(1)得sin cos 2αβ=-

,2sin 2sin ),βββ∴==-

即2sin 0.sin sin ββββ-==

=解得.

0,sin .2

3

π

π

βββ<<

∴=

?= 14、(06江西卷)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已知sin 3

A =, (1)求2

2tan

sin 22

B C A

++的值; (2)若2a =

,ABC S △b 的值. 解:(1)因为锐角△ABC 中,A +B +C =π

,sin A =

,所以cosA =13,则

2

2222B C

sin B C A A 2tan sin sin B C 222

cos 2

1cos B C 11cos A 171cos A 1cos B C 21cosA 33

+++=++-(+)+=+(-)=+=+(+)-

(2

)ABC ABC 1

1S S bcsin A bc 223

?

因为==,则bc =3。 将a =2,cosA =13,c =3

b

代入余弦定理:

222a b c 2bccos A =+-中得42b 6b 90-+= 解得b

15、(06江西卷)如图,已知△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

M 、N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线段MN 经过△ABC

设∠MGA =α(

23

3

π

π

α≤≤

) (1) 试将△AGM 、△AGN 的面积(分别记为S 1与S 2)表示

为α的函数 C

(2)求y =

22

12

11

S S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1)因为G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

所以 AG

23,∠MAG =6π, 由正弦定理

GM GA

sin

sin 6

6

π

π

πα=

(--)

得GM 6sin 6

α(+)

则S 1=

1

2

GM ?GA ?sin α=sin 12sin 6

απ

α(+)

,同理可求得S 2=

sin 12sin 6

α

π

α(-)

(2) y =

22

12

11S S +=22

2144sin sin sin 66ππααα〔(+)+(-)〕=72(3+cot 2α), 因为

23

πα≤≤

,所以当α=3

π或α=23π时,y 取得最大值y max =240 当α=

2

π

时,y 取得最小值y min =216 16、(06全国卷I )ABC ?的三个内角为A B C 、、,求当A 为何值时,cos 2cos 2

B C

A ++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解: 由A+B+C=π, 得B+C 2 = π2 -A 2 , 所以有cos B+C 2 =sin A 2

.

cosA+2cos B+C 2 =cosA+2sin A 2 =1-2sin 2A 2 + 2sin A 2 =-2(sin A 2 - 12)2+ 3

2

当sin A 2 = 12 , 即A=π3 时, cosA+2cos B+C 2取得最大值为3

2

17、(06全国II )

在45,ABC B AC C ?∠=?==中,求 (1)?BC =

(2)若点D AB 是的中点,求中线CD 的长度。 解:(1

)由cos sin C C =

=

sin sin(18045)sin )A C C C =--=+=

由正弦定理知sin sin AC BC A B =

?==(2

)sin 2sin AC AB C B =

?==,1

12BD AB ==

由余弦定理知CD =18、(06四川卷)已知,,A B C 是三角形ABC ?三内角,

向量((),cos ,sin m n A A =-=

,且1m n ?=

(Ⅰ)求角A ; (Ⅱ)若

22

1sin 23cos sin B

B B

+=--,求tan B 解:本小题主要考察三角函数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公式以及倍角公式,考察应用、分析和计算能力。

(Ⅰ)∵1m n ?=

∴(()cos ,sin 1A A -?=

cos 1A A -=

12sin cos 12A A ???= ? ???

, 1sin 62A π??-= ??? ∵50,666A A π

π

ππ<<-

<-

<

∴66A ππ-= ∴3

A π= (Ⅱ)由题知22

12sin cos 3cos sin B B

B B

+=--,整理得22sin sin cos 2cos 0B B B B --= ∴cos 0B ≠ ∴2

tan tan 20B B --=

∴tan 2B =或tan 1B =-

而tan 1B =-使22

cos sin 0B B -=,舍去 ∴tan 2

B =

∴()tan tan C A B π=-+????()tan A B =-+tan tan 1tan tan A B A B +=-

-=

= 19、(06天津卷)如图,在ABC ?中,2AC =,1BC =,4

3

cos =C . (1)求AB 的值; (2)求()C A +2sin 的值.

本小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两角和公式、倍角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基础知识,考察基本运算能力及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 (Ⅰ)解: 由余弦定理,

2222..cos AB AC BC AC BC C =+-3

41221 2.4

=+-???

=

那么,AB (Ⅱ)解:由3cos 4C =

,且0,C π<<

得sin C == 由正弦定理,

,sin sin AB BC C A =

解得sin sin BC C A AB ==。

所以,cos A =

。由倍角公式sin 2sin 2cos A A A =?=,

且2

9

cos 212sin 16

A A =-=

, 故(

)sin 2sin 2cos cos 2sin A C A C A C +=+=

. 20、(07重庆理5)在ABC ?中,,75,45,300===C A AB 则BC =( )

A.33-

B.2

C.2

D.33+ 【答案】:A

【分析】

:0045,75,AB A C === 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sin 45sin 75a c BC AB

A C =?==

3BC ∴=

21、(07北京文12理11)在ABC △中,若1tan 3

A =,150C =

,1BC =,则AB = 解析:在ABC △中,若1tan 3A =

,150C =

,∴ A

为锐角,sin A =1BC =,则根据正弦定理AB =

sin sin BC C A ?

=2

22、(07湖南理1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1a =,b

c =B = .

【答案】

5π6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cos B =

=,所以5π.6B =

23、(07湖南文12) 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若1,3

a c C π

==

=

,则A= .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2

1

323

sin sin sin sin ===?=c C a A C c A a ,所以A=π6

24、(07重庆文13)在△ABC 中,AB =1,B C =2,B =60°,则AC = 。

【答案】:3

【分析】

:由余弦定理得:2

2

2

12212cos60 3.AC AC =+-???=∴=

24、(07北京文理13)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 是我国以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设计的.弦图是由四个全 等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如果 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直角三角形中较小 的锐角为θ,那么cos 2θ的值等于 .

解析: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 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6,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 b ,则2225162

a b ab ?+=?

?=??,

∴ 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4,

设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θ,cos θ=54,cos2θ=2cos 2θ-1=725。 25、(07福建理17)在ABC △中,1tan 4A =,3

tan 5

B =.

(Ⅰ)求角C 的大小;

(Ⅱ)若ABC △

本小题主要考查两角和差公式,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等解斜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以及推理和运算能力,满分12分.

解:(Ⅰ)π()C A B =-+ ,13

45tan tan()113145

C A B +

∴=-+=-=--?.

又0πC << ,3

π4

C ∴=. (Ⅱ)3

4

C =

π ,AB ∴

边最大,即AB = 又tan tan 0A B A B π??<∈ ?2??

,,,,∴角A 最小,BC 边为最小边.

由22sin 1tan cos 4sin cos 1A A A A A ?

==???+=?

,,

且π02A ??∈ ???,,

得sin A =

sin sin AB BC C A =

得:sin sin A BC AB C ==

所以,最小边BC =

26、(07广东理16)已知ABC △顶点的直角坐标分别为(34)A ,

,(00)B ,,(0)C c ,. (1)若5c =,求sin A ∠的值; (2)若A ∠是钝角,求c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3,4)AB =-- ,(3,4)AC c =-- ,若c=5, 则(2,4)AC =-

∴cos cos ,A AC AB ∠=<>= ,∴si n ∠A

; 2)若∠A 为钝角,则391600

c c -++,∴c 的取值范围是25

(,)3+∞;

27、(07海南宁夏理17)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可以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 与D .现测得BCD BDC CD s αβ∠=∠==,,,并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θ,求塔高AB .

解:在BCD △中,πCBD αβ∠=--.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BC CD

BDC CBD

=∠∠.

所以sin sin sin sin()

CD BDC s BC CBD β

αβ∠?=

=∠+.

在ABC Rt △中,

tan sin tan sin()

s AB BC ACB θβ

αβ?=∠=

+.

28、(07湖北理16)已知ABC △的面积为3,且满足06AB AC ≤?≤ ,设AB 和AC

夹角为θ.

(I )求θ的取值范围;(II )求函数2()2sin 24f πθθθ??

=+

???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计算、解三角形、三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等基本知识,考查推理和运算能力.

解:(Ⅰ)设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则由

1sin 32bc θ=,0cos 6bc θ≤≤,可得0cot 1θ≤≤,ππ42θ??

∈????

,∴.

(Ⅱ)2π()2sin 24f θθθ??=+

???π1cos 222θθ??

??=-+ ??????

?

(1sin 2)θθ=+πsin 2212sin 213θθθ?

?=+=-+ ???.

ππ42θ??

∈????

,∵,ππ2π2363θ??-∈????,,π22sin 2133θ??-+ ???∴≤≤.

即当5π12θ=

时,max ()3f θ=;当π

4

θ=时,min ()2f θ=. 29、(07全国卷1理17)设锐角三角形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2sin a b A =.

(Ⅰ)求B 的大小;

(Ⅱ)求cos sin A C +的取值范围.

解:(Ⅰ)由2sin a b A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2sin sin A B A =,所以1

sin 2

B =

, 由ABC △为锐角三角形得π6

B =

. (Ⅱ)cos sin cos sin A C A A π??+=+π-

- ?6??cos sin 6A A π??=++ ???

1

cos cos 2A A A =+3A π?

?=+ ??

?.

由ABC △为锐角三角形知,

22A B ππ->-,2263

B ππππ

-=-=.

2336A πππ<+<

,所以1sin 23A π??+< ???

由此有

232A π?

?<+< ??

? 所以,cos sin A C +

的取值范围为322??

? ??

?,. 30、(07全国卷2理17)在ABC △中,已知内角A π

=

3

,边BC =B x =,周长为y .

(1)求函数()y f x =的解析式和定义域; (2)求y 的最大值.

解:(1)ABC △的内角和A B C ++=π,由00A B C π=

>>3,,得20B π

<<3

应用正弦定理,知sin 4sin sin sin BC AC B x x A =

==3

2sin 4sin sin BC AB C x A π??

=

=- ?3??

因为y AB BC AC =++,

所以224sin 4sin 03y x x x ππ???=+-+<<

??3???,

(2

)因为1

4sin sin 2y x x x ??=+++ ? ???

5s i n 3x x ππ

ππ???=+

+<+< ??66

66???,

所以,当x ππ+

=62,即x π

=3

时,y

取得最大值 31、(07山东理20

)如图,甲船以每小时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

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1A 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

方向的1B 处,此时两船相距20海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2A 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

方向

的2B

处,此时两船相距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 解法一:如图,连结11A B

,由已知22A B =

1220

60

A A ==

1221A A A B ∴=,

又12218012060A A B =-=

∠,

122A A B ∴△是等边三角形,

1212A B A A ∴==,

由已知,1120A B =,1121056045B A B =-= ∠,

在121A B B △中,由余弦定理,

22212111212122cos45B B A B A B A B A B =+-

22202202

=+-??200=.

12B B ∴=

因此,乙船的速度的大小为

6020

=(海里/小时)

答:乙船每小时航行海里. 解法二:如图,连结21A B ,

由已知1220A B =

,1220

60

A

A ==112105

B A A = ∠, cos105cos(4560)=+ cos 45cos60sin 45sin 60=-

=,

sin105sin(4560)=+ sin 45cos60cos 45sin 60=+

=

在211A A B △中,由余弦定理,

1A

2

A

1

A

2A

高中数学:(一)正弦定理

课时达标训练(一) 正 弦 定 理 [即时达标对点练] 题组1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1.若△ABC 中,a =4,A =45°,B =60°,则b 的值为( ) A.3+1 B .23+1 C .2 6 D .2+2 3 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4sin 45°=b sin 60°,所以b =26,故选C. 2.在△ABC 中,A =60°,a =3,b =2,则B =( ) A .45°或135° B .60° C .45° D .135° 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 得sin B =b sin A a =2sin 60°3=2 2. ∵a >b ,∴A >B , ∴B =45°. 3.在△ABC 中,cos A a =sin B b ,则A =( ) A .30° B .45° C .60° D .90° 解析:选B ∵sin A a =sin B b ,又cos A a =sin B b , ∴cos A a =sin A a , ∴sin A =cos A ,tan A =1. 又0°

5.已知在△ABC 中,A ∶B ∶C =1∶2∶3,a =1,则a -2b +c sin A -2sin B +sin C =________. 解析:∵A ∶B ∶C =1∶2∶3,∴A =30°,B =60°,C =90°. ∵a sin A =b sin B =c sin C =1 sin 30°=2,∴a =2sin A ,b =2sin B ,c =2sin C . ∴ a -2 b +c sin A -2sin B +sin C =2. ★答案★:2 6.已知b =10,c =56,C =60°,解三角形. 解:∵sin B = b sin C c =10·sin 60°56 =2 2, 且b =10,c =56,b 0,∴cos A =0,即A =π 2 ,∴△ABC 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直角三角形 8.在△ABC 中,a cos ????π2-A =b cos ????π 2-B ,判断△ABC 的形状. 解:法一:∵a cos ????π2-A =b ·cos ????π2-B , ∴a sin A =b sin B .由正弦定理,得a ·a 2R =b ·b 2R , ∴a 2=b 2,∴a =b , ∴△ABC 为等腰三角形. 法二:∵a cos ????π2-A =b cos ????π 2-B , ∴a sin A =b sin B . 由正弦定理,得2R sin 2A =2R sin 2B , 即sin A =sin B ,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得重要工具,解三角形在经济生活和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应用,使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本文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介绍,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在不可到达物体高度测量中的应用 例1 如图,在河的对岸有一电线铁塔AB ,某人在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点C 与D ,现测得 BCD BDC CD s αβ∠=∠==,,,并在点C 测得塔顶 A 的仰角为θ,求塔高A B . 分析:本题是一个高度测量问题,在?BCD 中,先求 出CBD ∠,用正弦定理求出BC ,再在ABC Rt △中求出 塔高AB. 解析:在BCD △中,CBD ∠=παβ--. 由正弦定理得 sin BC BDC ∠=sin CD CBD ∠. 所以BC =sin sin CD BDC CBD ∠∠=sin sin()s βαβ+·. 在ABC Rt △中,AB =tan BC ACB ∠= tan sin sin()s θβαβ+·. 点评:对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测量问题,可先在与物体底部在同一平面内找两点,测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再测出这两点分别与物体底部所在点连线和这两点连线所成的角,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出其中一点到物体底部的距离,在这一点测得物体顶部的仰角,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得物体的高. 二、在测量不可到达的两点间距离中的应用 例2某工程队在修筑公路时,遇到一个小山 包,需要打一条隧道,设山两侧隧道口分别为A 、B , 为了测得隧道的长度,在小山的一侧选取相距3km 的C 、D 两点高,测得∠ACB=750, ∠BCD=450 , ∠ADC=300,∠ADC=450(A 、B 、C 、D ) ,试求隧道的长度. 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平面示意图,在四边形 ABCD 中,需要由已知条件求出AB 的长,由图可知,在?ACD 和?BCD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AC 与BC ,然后再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求出AB. 解析:在?ACD 中,∵∠ADC=300,∠ACD=1200,∴∠CAD=300,∴AC=CD=3. 在?BCD 中,∠CBD==600 由正弦定理可得,BC=003sin 75sin 60=26)2 +

(完整版)正弦定理练习题经典

正弦定理练习题 1.在△ABC 中,A =45°,B =60°,a =2,则b 等于( ) A.6 B. 2 C. 3 D .2 6 2.在△ABC 中,已知a =8,B =60°,C =75°,则b 等于( ) A .4 2 B .4 3 C .4 6 D.323 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05°,B =45°,b =2,则c =( ) A .1 B.12 C .2 D.14 4.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60°,a =43,b =42,则角B 为( ) A .45°或135° B .135° C .45°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5.△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 =2,b =6,B =120°,则a 等于( ) A. 6 B .2 C. 3 D. 2 6.在△ABC 中,a ∶b ∶c =1∶5∶6,则sin A ∶sin B ∶sin C 等于( ) A .1∶5∶6 B .6∶5∶1 C .6∶1∶5 D .不确定 7.在△ABC 中,若cos A cos B =b a ,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8.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1,c =3,C =π3 ,则A =________. 9.在△ABC 中,已知a =433 ,b =4,A =30°,则sin B =________. 10.在△ABC 中,已知∠A =30°,∠B =120°,b =12,则a +c =________. 11.在△ABC 中,b =43,C =30°,c =2,则此三角形有________组解. 12 . 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个数 (1)b=39,c=54,? =120C 有________组解 (2)a=20,b=11,?=30B 有________组解 (3)b=26,c=15,?=30C 有________组解 (4)a=2,b=6,?=30A 有________组解 正弦定理 1.在△ABC 中,∠A =45°,∠B =60°,a =2,则b 等于( ) A.6 B. 2 C. 3 D .2 6 解析:选A.应用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求得b =a sin B sin A = 6. 2.在△ABC 中,已知a =8,B =60°,C =75°,则b 等于( ) A .4 2 B .4 3 C .4 6 D.323 解析:选C.A =45°,由正弦定理得b =a sin B sin A =4 6. 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05°,B =45°,b =2,则c =( )

高中数学教案必修四:正弦定理

课 题 1.1.1 正弦定理 授课人 雷 娜 授课时间 5月 日 年 级 高 一 班 次 1321、13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 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 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 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 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内容分析 重 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难 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关 键: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并能够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 学 过 程 一、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探究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A B C B A C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地综合应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本课时对应学生用书第页 ) 自主学习回归教材 1.(必修5P16练习1改编)在△ABC中,若sin A∶sin B∶sin C=7∶8∶13,则cos C=. 【答案】-1 2 【解析】由正弦定理知a∶b∶c=7∶8∶13,再由余弦定理得cos C= 222 78-13 278 + ??=- 1 2. 2.(必修5P24复习题1改编)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b23bc,sin C3B,则角A=. 【答案】π6 【解析】由sin C 3B得c3b,代入a2-b23得a2-b2=6b2,所以a2=7b2,a7b, 所以cos A= 222 - 2 b c a bc + = 3 ,所以角A= π 6.

3.(必修5P20练习3改编)如图,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的南偏西75°方向、距塔68 n mile的M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处,则这只船的航行速度 为n mile/h. (第3题) 【答案】 176 4.(必修5P26本章测试7改编)设△ABC的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 sin A+c sin C2sin C=b sin B,则角B=. 【答案】45°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2+c22ac=b2,再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 cos B,故cos B=2 , 因此B=45°. 5.(必修5P19例4改编)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则角B的取值围为. 【答案】 π0 3?? ???,

解三角形高考典型例题汇编

《解三角形》 一、 正弦定理:sin sin sin a b c A B C ===2R 推论:(1)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2)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3) sin =,sin =,sin = 222a b c A B C R R R 1. 在△中,若,则= 2. 在△中,a =b=6, A=300 ,则B= 3. 【2013山东文】在中,若满足,,,则 4.【2010山东高考填空15题】在△ABC 中a ,b=2,sinB+cosB ,则A=? 5.【2017全国文11】△ABC 中,sin sin (sin cos )0B A C C +-=,a =2,c ,则C =? 6. 在△ABC 中, C =90o , 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则 a b c +的取值范围是? 二、余弦定理:222222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b a ba C ?=+-?=+-??=+-? 推论 222 222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b a c C ab ?+-=?? +-?=???+-= ?? 1. 在△ABC 中,如果sin :sin :sin 2:3:4A B C =,求cos C 的值 2. 在△ABC 中,若则A= 3. 【2012上海高考】在中,若,则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4.【2016山东文科】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b c = 22 2(1sin )a b A =-, 则A =? (A )3π4 (B )π3 (C )π4 (D )π6

人教版高中数学,正弦定理(一)

人教版高中数学同步练习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 正弦定理(一) 课时目标 1.熟记正弦定理的内容; 2.能够初步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1.在△ABC 中,A +B +C =π,A 2+B 2+C 2=π2 . 2.在Rt △ABC 中,C =π2,则a c =sin_A ,b c =sin_B . 3.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它们的对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4.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 sin A =b sin B =c sin C ,这个比值是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2R .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B ∶C =1∶2∶3,则 a ∶b ∶c 等于( ) A .1∶2∶3 B .2∶3∶4 C .3∶4∶5 D .1∶3∶2 答案 D 2.若△ABC 中,a =4,A =45°,B =60°,则边b 的值为( ) A.3+1 B .23+1 C .2 6 D .2+2 3 答案 C 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 得4sin 45°=b sin 60° ,∴b =2 6. 3.在△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答案 A 解析 sin 2A =sin 2B +sin 2C ?(2R )2sin 2A =(2R )2sin 2B +(2R )2sin 2C ,即a 2=b 2+c 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 为直角三角形. 4.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角A 与角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 B B .A sin B ?2R sin A >2R sin B ?a >b ?A >B . 5.在△ABC 中,A =60°,a =3,b =2,则B 等于( ) A .45°或135° B .60°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二节应用举例 题型一 测量距离问题 A 、 B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 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 C ,测出 AC 的距离是55m, 51=∠BAC , 75=∠ACB .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精 确到1.0m ). 分析 所求的边AB 的对角是已知的,又已知三角形的一边AC ,根 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AC 的对角,根据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边AB . 解答 根据正弦定理,得 ABC AC ACB AB ∠= ∠sin sin ABC ACB ABC ACB AC AB ∠∠= ∠∠=sin sin 55sin sin 76554 sin 75sin 55)7551180sin(75sin 55?≈=--= (m) 点拨 本题是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 本题型的解题关键在于明确:(1)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再运用正弦定理解决。(2)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 A B C

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再把未知的边长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衍生1★★ 如图所示,客轮以速度v 2由A 至B 再到C 匀速航行,货轮从AC 的中点D 出发,以速度V 沿直线匀速航行,将货物送达客轮,已知BC AB ⊥,且50=-BC AB 海里。若两船同时启航出发,则两船相遇之处距C 点 海里。(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解析 AB DB 2< ∴两船相遇点在BC 上,可设为E ,设x CE =,则 V BE AB DE 22+= 故 V x x 45cos 2252)225(22??-+V x 2)50(50-+= 得 3 5000 2= x ,∴8.40≈x 答案 8.40 点拨 本题考查了测量距离问题。 衍生2★★★如图所示,B A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B A ,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 可以先计算出河的这一岸的一点C 到对岸两点的距离, 再测 A B C D α β A γ δ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典型例题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典型例题透析 类型一:正弦定理的应用: 例1.已知在ABC ?中,10c =,45A =,30C =,解三角形. 思路点拨: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如图),可以确定先用正弦定理求出边a ,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角B ,最后用正弦定理求出边b . 解析:sin sin a c A C =, ∴sin 10sin 45102sin sin 30c A a C ?= == ∴ 180()105B A C =-+=, 又sin sin b c B C =, ∴sin 10sin1056220sin 75205652sin sin 304c B b C ?= ===?= 总结升华: 1. 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另两边和一角的问题; 2. 数形结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已知与求之间的关系,从而恰当地选择解答方式. 举一反三: 【变式1】在?ABC 中,已知032.0=A ,081.8=B ,42.9a cm =,解三角形。 【答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180()=-+C A B 000180(32.081.8)=-+066.2=; 根据正弦定理,0 sin 42.9sin81.880.1()sin sin32.0==≈a B b cm A ; 根据正弦定理,0 sin 42.9sin66.274.1().sin sin32.0==≈a C c cm A 【变式2】在?ABC 中,已知075B =,0 60C =,5c =,求a 、A . 【答案】00000180()180(7560)45A B C =-+=-+=, 根据正弦定理5sin 45sin 60 o o a =,∴56a =【变式3】在?ABC 中,已知sin :sin :sin 1:2:3A B C =,求::a b c 【答案】根据正弦定理sin sin sin a b c A B C ==,得::sin :sin :sin 1:2:3a b c A B C ==. 例2.在3,60,1ABC b B c ?= ==中,,求:a 和A ,C . 思路点拨: 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如图),可以确定先用正弦定理求出角C ,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角A ,最后用正弦定理求出边a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解析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考点梳理 1.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 测量距离问题、高度问题、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 2.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 与目标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的角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2)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西偏北60°等; (3)方位角 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 【助学·微博】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侧重考查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 (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 解三角形应用题常有以下两种情形 (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

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 考点自测 1.(2012·江苏金陵中学)已知△AB C的一个内角为120°,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解析 记三角形三边长为a-4,a ,a +4,则(a+4)2=(a -4)2+a2-2a (a-4) co s 120°,解得a =10,故S =12×10×6×s in 120°=15错误!. 答案 15错误! 2.若海上有A ,B ,C 三个小岛,测得A ,B 两岛相距10海里,∠BAC =60°,∠ABC =75°,则B ,C间的距离是________海里.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 B Csi n 60° =错误!.解得BC =5错误!(海里). 答案 5错误! 3.(2013·日照调研)如图,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 的南偏西75°距塔68海里的M 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 处,则这只船的航行速度为________海里/时.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MN =68si n 120°si n 45° =34\r(6)(海里),船的航行速度为错误!=错误!(海里/时). 答案 错误! 4.在△ABC 中,若2错误!abs in C =a 2+b 2+c 2,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 解析 由23ab sin C =a2+b 2+c 2,a 2+b2-c 2=2ab cos C 相加,得a 2+b 2=2ab sin 错误!.又a2+b 2≥2ab ,所以 sin 错误!≥1,从而s in 错误!=1,且a =b,C =错误!时等号成立,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 等边三角形 5.(2010·江苏卷)在锐角△A BC中,角A,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正弦定理典型例题与知识点

正弦定理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边角转化。多解问题 1.正弦定理:在任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 即 A a s i n = B b sin =C c sin 2. 三角形面积公式 在任意斜△ABC 当中S △ABC =A bc B ac C ab sin 2 1sin 2 1sin 2 1== 3.正弦定理的推论: A a sin = B b sin =C c sin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4.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 3)已知a, b 和A, 用正弦定理求B 时的各种情况:(多解情况) ○ 1若A 为锐角时: ??? ?? ? ?≥<<=<)( b a ) ,( b a bsinA )( bsinA a sin 锐角一解一钝一锐二解直角一解无解A b a 已知边a,b 和∠A 有两个解 仅有一个解无解 CH=bsinA≤) ( b a 锐角一解无解 b a 1、已知中,,,则角等于 ( D) A . B . C . D .

2、Δ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sin A=,b=sin B,则a等于 ( D ) A.3B.C. D.

1. 在ABC ?中,若sin 2sin 2A B =,则ABC ?一定是( ) 3.在Rt △ABC 中,C= 2 π ,则B A sin sin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Rt △ABC 中,C= 2 π ,∴sin sin sin sin( )2 A B A A π =-sin cos A A = 1sin 22A = ,∵0,2A π<<∴02,A π<<∴4A π=时,B A sin sin 取得最大值12 。 4. 若ABC ?中,10 10 3B cos ,21A tan == ,则角C 的大小是__________ 解析 11 tan ,cos ,sin tan 23A B O B B B π==<<∴=∴= tan tan 3tan tan()tan()1,tan tan 14 A B C A B A B O C C A B π ππ+∴=--=-+= =-<<∴=- 7.在△ABC 中,已知2a b c =+,2 sin sin sin A B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由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得:sin 2a A R =,sin 2b B R =, sin 2c C R = 。 所以由2sin sin sin A B C =可得:2()222a b c R R R =?,即:2 a bc =。 又已知2a b c =+,所以224()a b c =+,所以24()bc b c =+,即2()0b c -=, 因而b c =。故由2a b c =+得:22a b b b =+=,a b =。所以a b c ==,△ABC 为等边三角形。 6.在ABC ?中, b A a B sin sin <是B A >成立的 ( C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 =2,b =6,B =120°,则 a 等于 ( ) A.6 B.2 C.3 D.2 答案 D 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经典)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的五种全证明方法

(经典)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的五种全证明方法

————————————————————————————————作者:————————————————————————————————日期: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的五种证明方法 ——王彦文 青铜峡一中 1.利用三角形的高证明正弦定理 (1)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CD a B ,sin CD b A =。 由此,得 sin sin a b A B =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 故有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从而这个结论在锐角三角形中成立. (2)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过点C 作AB 边上的高,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sin CD a CBD a ABC ,sin CD b A = 。由此,得 = ∠sin sin a b A ABC ,同理可得 = ∠sin sin c b C ABC 故有 = ∠sin sin a b A ABC sin c C = . 由(1)(2)可知,在?ABC 中,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成立. 从而得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值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 2.利用三角形面积证明正弦定理 已知△ABC,设BC =a, CA =b,AB =c,作AD⊥BC,垂足为D 则Rt△ADB 中,AB AD B =sin ∴S △ABC =B ac AD a sin 2121=?同理,可证 S △ABC =A bc C ab sin 21 sin 21= ∴ S △ABC =B ac A bc C ab sin 2 1 sin 21sin 21== 在等式两端同除以ABC,可得b B a A c C sin sin sin ==即C c B b A a sin sin sin ==. 3.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 (1)△ABC 为锐角三角形,过点A 作单位向量j 垂直于AC ,则j 与AB 的夹角为90°-A ,j 与 CB 的夹角为90°-C 由向量的加法原则可得 AB CB AC =+ a b D A B C A B C D b a D C B A

正弦定理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正弦定理 【基础知识点】 1. 三角形常用公式:A +B +C =π;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ca sin B ; sin(A+B)=sinC, cos(A+B)=-cosC, sin(A+B)/2=cosC/2, cos(A+B)/2=sinC/2 2.三角形中的边角不等关系: A>B ?a>b,a+b>c,a-bb 时有一解. 也可利用正弦定理a A b B sin sin =进行讨论. 如果sinB>1,则问题无解;如果sinB =1,则问题有一解; 如果求出sinB<1,则可得B 的两个值,但要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或“大边对大角”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综合应用典型例题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例1.设锐角三角形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2sin a b A =. (Ⅰ)求B 的大小;(Ⅱ)求cos sin A C +的取值范围. 解:(Ⅰ)由2sin a b A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2sin sin A B A =,所以1 sin 2 B = , 由ABC △为锐角三角形得π6B = . (Ⅱ)cos sin cos sin A C A A π?? +=+π-- ?6?? cos sin 6A A π??=++ ???1cos cos 2A A A =++ 3A π? ?=+ ???. 由ABC △为锐角三角形知,22A B ππ->-,2263B ππππ-=-=. 2336 A πππ <+<, 所以1sin 23A π??+< ???. 3A π??<+< ?? ? 所以,cos sin A C +的取值范围为322?? ? ?? ?,. 例2.已知ABC △1,且sin sin A B C +=. (I )求边AB 的长; (II )若ABC △的面积为1 sin 6 C ,求角C 的度数. 解:(I )由题意及正弦定理,得1AB BC AC ++=, BC AC +=, 两式相减,得1AB =. (II )由ABC △的面积11sin sin 26BC AC C C =g g ,得1 3 BC AC =g , 由余弦定理,得222cos 2AC BC AB C AC BC +-=g 22()21 22 AC BC AC BC AB AC BC +--= =g g , 所以60C =o . 例3.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向量m =(1,3-),n =(cos A ,sin A ).若m ⊥n , 且a cos B +b cos A =c sin C ,则角B = 6 π . 例4.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60o ,c =3b.求a c 的值; 解: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a b c b A =+-=2221117 ()2,3329 c c c c c +-=g g g 故3a c = 例5.在△ABC 中,三个角,,A B C 的对边边长分别为3,4,6a b c ===, 则cos cos cos bc A ca B ab C ++的值为 . 61 2 例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 C a A c b cos cos 3=-, 则=A cos _________________. 3 例7.(2009年广东卷文)已知ABC ?中, C B A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c ==75A ∠=o ,则b =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 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 定义,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 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C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b a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A c B (图1.1-3)

正弦定理经典练习题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一、复习要求 : 1. 掌握正弦、余弦定理,能运用知识解斜三角形。 2. 用正弦、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二、知识点回顾 (1) 正弦定理:,22sin sin sin ? ====S abc R C c B b A a (2R 为三角形外接圆直径), (?S 为三角形面积),其他形式: a :b :c = sinA :sinB :sinC a=2RsinA, b=2RsinB , c=2RsinC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cosA,(可按a,b,c,a 轮换得另二式) 余弦定理变式:bc a c b A 2cos 2 22-+= , (轮换得另二式) 余弦定理向量式:如图 a=b+ c , c= a – b c 2=|c|2=|a-b |2=(a-b)2=a 2+b 2 - 2﹒a ﹒b =a 2+b 2 - 2abcosC (其中|a|=a,|b|=b,|c|=c) 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1:在三角形ABC 中,若C=3B ,求b c 的范围 分析:角边比转化,可用正弦定理 解:1cos 4cos 22cos sin ) 2sin(sin 3sin sin sin 2-=+=+===B B B B B B B B B C b c A+B+C=1800 ,C=3B , ∴4B<1800,00<B<450, 1cos 22 <C ,且b 2+c 2 =a 2+bc, 求A ,B ,C 。 解:21 22cosA 2 22==-+=bc bc bc a c b , ∴ A=600 又 4sinBsinC=1 ∴4sinBsin(1200-B)=11 sin 22sin 31)sin 21 cos 23 (sin 42=+?=+?B B B B B B con B 22sin 3=? ∴33 2t a n =B ∴2B=300 或2100 B>C , ∴2B=2100 即 B=1050 ∴A=600 B=1050 C=150 练习2:在?ABC 中,2B=A+C 且tanAtanC=2+3 求(1)A 、B 、C 的大小 (2) 若AB 边上的高CD=43,求三边a 、b 、c 例3:如图,已知P为?ABC 内一点,且满足∠PAB =∠PBC= ∠PCA=θ 求证cot θ=cotA+cotB+cotC C A B a c b θ A B C P θ θ

(完整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实例练习含答案

课时作业3应用举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课堂训练 1.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岛望C岛和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角,则B、C间的距离是() A.103海里B.106海里 C.52海里D.56海里 【答案】 D 【解析】如图,∠A=60°,∠B=75°, 则∠C=45°, 由正弦定理得: BC=AB·sin A sin C =10×sin60° sin45° =5 6. 2.如图所示,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m,∠ACB=45°,∠CAB=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

A .502m B .503m C .252m D.2522m 【答案】 A 【解析】 因为∠ACB =45°,∠CAB =105°,所以∠ABC =30°,根 据正弦定理可知,AC sin ∠ABC =AB sin ∠ACB ,即50sin30°=AB sin45°,解得AB =502m ,选A. 3.从某电视塔的正东方向的A 处,测得塔顶仰角是60°;从电视塔的西偏南30°的B 处,测得塔顶仰角为45°,A ,B 间距离是35m ,则此电视塔的高度是________m. 【答案】 521 【解析】 如图所示,塔高为OC ,则∠OAC =60°,∠AOB =180°-30°=150°,∠CBO =45°,AB =35,

设电视塔高度为h m,则OA=3 3h,OB=h,在△AOB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B2=OA2+OB2-2OA·OB·cos∠AOB, 即352=(3 2+h2-2×33h×h×(-32) 3h) 解得h=521. 4.如图所示,海中小岛A周围38海里内有暗礁,一船正向南航行,在B处测得小岛A在船的南偏东30°,航行30海里后,在C处测得小岛在船的南偏东45°,如果此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向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 【分析】船继续向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取决于A到直线BC的距离与38海里的大小,于是我们只要先求出AC或AB的大小,再计算出A到BC的距离,将它与38海里比较大小即可.

正弦定理练习题典型题(含答案)

正弦定理一 1、在ABC ?中,060A ∠=,6a =,3b =,则ABC ?解的情况( ) A .无解 B .有一解 C .有两解 D .不能确定 2、在△ABC 中,若b=2,A=120°,三角形的面积S= ,则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 ) A . B .2 C .2 D .4 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B,C 的对边,已知1,2a b ==,3cos 2 A =,求角C . 4、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cosC +ccosA =2bcosA . (1)求角A 的值; (2)求sinB +sinC 的取值范围. 5、在锐角△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2csinA . (1)求角C 的值; (2)若c=,且S △ABC =,求a+b 的值.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解:在ABC △中,3cos 2A = ,得6A π=, 又1,2a b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 b A B =, ∴sin 2sin 2 b A B a ==, 又b a >,得4B π= 或4 B 3π=, 当4B π=时,6412 C ππ7π=π--=; 当4B 3π=时,6412 C π3ππ=π--=, ∴角C 为127π或12π. 4、【答案】(1)A =;(2)(,]. 试题分析:(1)要求解,已知条件中有角有边,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把边化为角的关系,本题acosC +ccosA =2bcosA ,由正弦定理可化为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A C C A B A +=,于是有 sin()2sin cos A C B A +=,即sin 2sin cos B B A =,而sin 0B ≠,于是1cos 2A =,3 A π=;(2)由(1)23C B π=-,且203B π<<,2sin sin sin sin()3 B C B B π+=+-,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可转化为3sin()6 B π+,再由正弦函数的性质可得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 (1)因为acosC +ccosA =2bcosA ,所以sinAcosC +sinCcosA =2sinBcosA , 即sin(A +C)=2sinBcosA . 因为A +B +C =π,所以sin(A +C)=sinB . 从而sinB =2sinBcosA . 因为sinB ≠0,所以cosA =. 因为0<A <π,所以A =. (2)sinB +sinC =sinB +sin(-B)=sinB +sin cosB -cos sinB =sinB +cosB =sin(B +). 因为0<B <,所以<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