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1、含矿建造:将以富含某些有用元素为特征的特定岩石(变质岩)组合称之为含矿建造或含矿组合。如;硅铁质建造(组合为磁铁矿、赤铁矿和石英);富铝的片麻岩建造。

2、安山岩:成分同闪长岩,深灰、浅玫瑰、褐色,一般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和杏仁状构造。(喷出岩)

3、英安岩:花岗闪长岩的喷出岩,一般呈灰红色、浅紫红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一般为浅色矿物),基质常具有玻璃质结构、玻晶交织结构或霏细结构。根据暗色矿物可进一步分类。

4、斜长石:通常看着是由端员矿物钠长石(Ab)和钙长石(An)组成的类质同象系列,总称斜长石。分为:(以钙长石组分的含量)

酸性斜长石(An0-30);——花岗岩中

中性斜长石(An30-60);——闪长岩中

基性斜长石(An60-100)。——辉长岩中

5、钾钠长石(碱性长石)系列:是钾长石(Or)和钠长石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完全的类质同象。随温度变化,在钾长石成分的端员区,出现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在钠端员区,高钠长石——低钠长石——中钠长石。

6、勘探线剖面图:是反映矿床(体)地质特征的基本图件,也可用作储量计算,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储量计算剖面图)。当矿体地质情况不太复杂是二者可以合并。

图件的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方位线,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孔深,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线与产状,矿体(层)编号,不同矿石类型、品级和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界线等。用于储量计算的剖面图,还应有各级储量的分界线,各块段面积的编号及其面积,矿体按工程或分级所计算的平均品位、厚度及矿心采取率,用于推定矿体边界和确定矿体厚度的测井成果,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的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

7、角岩结构:均匀等粒细粒或显微粒状变晶结构,因这种结构常在接触热变质——角岩类岩石中见到,故又名角岩结构。

角岩:具角岩结构,不具定向,块状构造。一般较致密、坚硬。原岩可以是各类岩石,进一步命名可按矿物组合划分,如:长英质角岩、黑云母堇青石角岩、钙硅角岩等。

8、中段地质平面图:是根据通过同一标高的勘探工程所获得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整理编制而成的。它是用以反映在不同标高各水平面上矿体及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分布规律、勘探工程分布等。

当矿床主要利用水平坑道勘探时,它是水平段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一般比例尺为1:500——1:1000。

编图方法:

(1)、首先在勘探线中段的水平断面上,按矿区地质图上的要求范围画好坐标网;

(2)、根据勘探线端点坐标展绘勘探线;

(3)、根据坑道测量结果,展绘坑道测量基点,勾绘坑道水平断面的形状;

(4)、根据勘探线剖面图转绘钻孔穿过水平断面的位置;

(5)、根据坑道素描图转绘各种地质界线;

(6)、连接地质界线,圈定矿体及不同工业品级和类型的范围,注明矿体编号;

(7)、如作储量计算时,需根据坑道素描图画出采样的位置并编号,此外,还应在图上画出储量块段,标上分块的储量级别、

面积和平均品位;

(8)、如果没有施工坑道,也可根据勘探线剖面图绘制水平断面图,即将勘探线剖面图上与拟编的水平断面具同一标高线的

所有地质界线点,按比例转绘到平面图上,连接各勘探线相

应的界线点,便得到地质体在某一标高的水平断面图。

另外可编制“矿体中段连系图”。

2005-12-14

9、矿体纵投影图:

是在与矿体走向平行的垂直投影面或水平投影面上表示矿体内各级储量与矿石品级的分布和工程控制程度。它是某些方法(如地

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计算储量的基本图纸。

采用何种投影面制图并计算储量,主要取决于矿体产状的陡缓。当矿体总体倾角大于45°时,一般用垂直投影面;小于45°时,则用水平投影面。其比例尺根据矿体规模和要求而定,一般为1:500~1:1000。

编图所需资料:

相应的矿区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勘探工程分布图及各种勘探工程采样分析结果表。

图件的主要内容:

投影面方位线、坐标线、标高线、勘探线、矿体出露线与投影边

界线,各种勘探工程投影的位置及编号,切割矿体的岩脉和断层等的投影位置,不同储量级别和不同类型、品级矿石的界线,块段面积、平均厚度、平均品位、矿石量、金属量等。

编图的基本方法:

1、确定投影面方位:一般是采取矿体平均走向的方向,投影线和矿体走向线的交角一般不能大于15°。如果各矿段走向变化大(大于15°时)可以分段采取不同方向的投影面,使之各自平行于各矿段矿体的走向,此时应注意展开后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2、绘制标高线:标高线的位置选择要适当,不宜偏高或偏低,使表达的内容居于图幅的中央,标高线的距离,在1:500比例尺图纸上为50米,在1:1000比例尺图纸上为100米。

3、基线和剖面线的绘制: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用基线或剖面线。一般采用勘探剖面线为基线,其投影是根据地形地质图将剖面线按比例尺绘制到投影图上,,以作为编图的控制网,然后投上坐标线(x 或y)。

4、矿体出露地形的绘制:在矿区地形地质图上将矿体露头中心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投影到方位线上,然后以勘探线控制绘到相应的标高位置,最后将各点高程连接即得矿体出露地形线。在切割地形过程中,如果矿体被第四纪沉积层所覆盖距离很长,以致失去走向时,投影图上的地形可中断;如果矿体为盲矿体或近地表处尖灭而无出露,则投影图上无需切地形。

5、勘探工程的投绘:

6、圈定矿体、划分块段:

7、最后修饰整理成图:

10、穹隆构造和构造盆地:

褶皱枢纽向两端很快倾伏或扬起,形成长宽之比小于3:1的特殊背斜和向斜,分别叫穹隆和构造盆地。穹隆构造的岩层向四周倾斜,是能储藏油气的良好构造。

11、白云岩:是以白云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碳酸盐岩;一般呈白色或

灰白色,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白云岩外貌酷似石灰岩,风化后常呈粉末状,并具有纵横交错的刀砍状沟槽;

滴稀盐酸微弱起泡,粉末遇镁试剂变蓝色。

白云石:CaMg[CO3],纯者为白色,含铁者灰色——暗褐色,含铁白云石风化后,表面变为褐色。特征:晶面常常弯曲(马鞍形)。

与方解石、菱镁矿的区别为双晶纹方向不同。

2005-12-16

12、板岩:板岩具变余结构,有时具变晶结构,板状构造。岩石均匀

致密,矿物颗粒肉眼难以识别;板理面上可有少量绢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微显丝绢光泽。一般由粉砂岩、粘土岩等经轻度变质而成,颜色多为灰至黑色。

13、千枚岩:浅变质岩,(细粒)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原岩

为粉砂岩、粘土岩和凝灰岩等。(鳞片状矿物定向排列)

14、片岩:较粗的鳞片变晶结构或纤维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片状矿

物呈连续平行排列。

15、片麻状构造:主要由结晶较粗大而且颜色较浅的粒状矿物组成,

有一定的片状和柱状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呈定向排列。——有时可称为条带构造。

18、细碧岩:火山岩,通常为灰绿色隐晶、微晶至细粒结构的块状岩石。是基性喷出岩的一种特殊类型,以钠长石和绿泥石矿物组合及较高的Na2O含量为特征。其它矿物还有绿帘石、绿纤石、方解石、绢云母、金属矿物及石英等。岩石具间隐结构、间粒结构、间片结构(绿泥石等片状矿物充填在斜长石三角孔中),有时也有交织结构。杏仁构造、且以枕状构造常见。

细碧岩多产于地槽区,是地槽下沉阶段火山喷发后又经褶皱变质的产物。它常与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岩共生,称为细碧—角斑岩系或细碧角斑岩建造,这是蛇绿岩套的组成部分之一。

19、角斑岩:火山岩,为灰绿—浅灰绿色,含2-5%杏仁体或球粒的隐晶质——显晶质块状岩石。其中绿泥石呈显微鳞片状,常定向排列成片理构造。P137页“岩浆岩”,是褶皱带产出的海相中性喷出岩。岩石具浅褐色、浅绿色,蚀变后以绿色为主。其有特定的产状,由“优地槽”火山作用形成,和细碧岩共生。蚀变后注意与蚀变安山岩区别。(从产状区别)

20、细碧—角斑岩建造:包括细碧岩、辉绿岩、角斑岩、熔凝灰岩、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等。(变质——绿片岩相)。属含钠长石的基性

到中性岩组合。

21、里特曼指数(系列指数):

σ=(K2O+Na2O)2/Si2O-43(%)

(1)、σ<1.8者,为钙性岩;

(2)、σ<3.3者,为钙碱性岩;

(3)、σ=3.3~9者,为碱性岩;

(4)、σ>9者,为过碱性岩.

22、稀土元素及稀有元素:

(REE)一般指原子序数为57~71的元素:La、Ce、Pr、Nd、Pm、

Sm、Eu、Gd、Tb、Dy、Ho、Er、Tm、Yb、Lu外,另加

Y(39)。前六种加上Eu称为轻稀土元素;其余九种称为重稀土元素。

稀有金属矿产:钽、铌、铍、锆、铯、铷、锶等。

23、色率——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体积百分数。花岗岩(9)、正长岩(16)、花岗闪长岩(18)、闪长岩(30)、辉长岩(35)、纯橄榄岩(100)。

24、辉长结构和辉绿结构:辉长结构——基性深成相,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它形粒状;辉绿结构——基性浅成相,粒度较前者细,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斜长石自形程度明显比辉石高,而且它形单个辉石颗粒填充于较自形的板条状斜长石晶体所构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

25、间粒结构(粗玄结构)和间隐结构:(基性喷出岩)

斜长石长条状微晶形成空隙——粒状填充;

………——隐晶—玻璃质填充。

26、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

花岗岩:灰白色,常见肉红色。主要矿物是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少见。碱性长石多

于斜长石。暗色矿物含量在5%上下。很少达10%。

花岗闪长岩:斜长石多于钾长石,暗色矿物含量也较高(10—15%)。二长花岗岩:斜长石与钾长石含量近于相等。

花岗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自形程度一般是暗色矿物较好,次为长石,石英则为它形充填于不规则的空隙中。

27、岩浆岩的产状:指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

岩浆岩的相:指由于生成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的外貌和特征。基本上是以岩体深度+岩体产状+分布及岩石特征划分的。

28、细晶岩:浅色脉岩,一般认为细晶岩是相应的侵入体冷凝后,残余岩浆沿岩体及附近围岩中的裂隙充填而成。细晶岩是全晶质细粒结构,似砂糖粒状。霏细岩尽管也是浅色岩石,但它是隐晶质结构,岩石为瓷状断口。

29、火山碎屑岩与矿产:由于火山碎屑岩孔隙度一般较大,含矿溶液容易在其中运移交代——有色金属、铀、稀土等矿。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集块结构——大于64mm的粗碎屑〉50%;

火山角砾结构——64~2mm的粗碎屑〉50%;

凝灰结构——小于2mm的〉50%,且以2~0.0039mm的火山灰为主;

火山尘结构——由〈0.0039mm的细小火山尘组成。岩石很致密,外貌似泥质岩石。

火山碎屑岩的构造:

层理构造——;

粒序层理构造——;

斑杂构造——为颜色、粒度、成分分布不均,且无定向分布的火山碎屑物质所组成的一种构造。

火山泥球构造——

30、绿泥石:颜色随成分而变,富含Mg的绿泥石为浅蓝绿色;铁含量增多时,则颜色加深,由深绿到黑绿色;含锰的绿泥石呈桔红色到浅褐色;含铬呈浅紫带玫瑰色。条痕无色;透明;玻璃光泽,解理面呈珍珠光泽。解理片具挠性。硬度2~2.5。其生成与低温热液作用、浅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有关。富含镁的绿泥石(即一般常见的绿泥石)产于低级区域变质岩(如绿泥石片岩)及在低温热液蚀变围岩中(绿泥石化)。富铁的绿泥石主要产于沉积铁矿中——与菱铁矿、黄铁矿、赤铁矿等共生,——形成“鲕绿泥石层状矿体”。

31、岩石建造——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有密切联系的各种岩石的天然组合(共生体)。即在一定的自然、地质环境下形成,并为地壳发展某一阶段特有的各种岩石组合。较详细地可以划分为岩浆建造、沉积建造、变质建造和与其有关的成矿建造。可参考各类岩石

学。

32、成矿系列(体系)——是指具有统一成矿过程,时空上有密切联系,而成因上有亲缘关系的矿床组合。在同一成矿系列中,可以包括不同矿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虽然他们所处的成矿演化阶段、成矿空间部位和构造围岩条件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成矿演化谱系和统一的成矿过程,因此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成因联系。

……——预测矿产。

33、霏细结构——显微隐晶结构,特点:……;

34、节理:

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剪节理、张节理。……

35、蛇纹岩——蛇纹岩主要是由超基性岩受低——中温热液交代作用,使原岩中的橄榄石和辉石发生蛇纹石化所形成。一般呈暗灰绿色、黑绿色或黄绿色,色泽不均匀。常见隐晶质结构,镜下见显微鳞片变晶或显微纤维变晶结构,当保留有橄榄石或辉石的交代假象时,则为变余粒状结构。

36、青磐岩——青磐岩是中性以及基性成分的浅成岩、喷出岩和火山碎屑岩在中——低温热液的作用下,特别是含H2S、CO2的热液作用下经蚀变作业所形。由于在安山质火山岩中最为发育,因此又叫变安山岩。一般呈灰绿色、暗绿色。隐晶质,但往往具变余斑状结构及变余火山碎屑结构。块状、斑块状、角砾状构造。矿物成分较复杂,主要有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碳酸盐等。常见的

矿物共生组合:

1、钠长石——阳起石——绿帘石;

2、钠长石——绿帘石——绿泥石;

3、钠长石——绿泥石——碳酸盐;

4、石英——绢云母——碳酸盐。

37、次生石英岩——次生石英岩是中酸性次火山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在硫质火山喷气和中低温热液的交代作用下蚀变所形成。一般呈浅灰或深灰色,隐晶质至细粒变晶结构。(在外带形成绢云母)38、矽卡岩:

钙质矽卡岩的矿物成分:钙铝—钙铁石榴石、钙铁辉石—透辉石、硅灰石、符山石等;——进一步被后期热液交代,形成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绿泥石、萤石等等。

镁质矽卡岩的矿物成分:镁橄榄石、透辉石、尖晶石、金云母、硅镁石,其次是硼镁石、磁铁矿、蛇纹石、白云石和方解石等。

39、黝帘石、绿帘石、褐帘石:

黝帘石——晶体呈柱状,延长方向平行b,亦呈柱状集合体。无色、灰色、浅绿色,含V时呈浅玫瑰色,透明,玻璃光泽,解理{100}完全,{001}不完全,断口不平坦。硬度6。主要为区域变质和热液蚀变的产物;

绿帘石——常呈柱状、放射状、晶簇状集合体。灰色、黄色、黄绿色、绿褐色或近于黑色,颜色随Fe3+含量增加而变深,很少量Mn

的类质同象代替使颜色显不同程度的粉红色;玻璃光泽;透明,其他同上。生成与热液作用有关(相当于中温热液阶段)广泛见于变质岩、接触交代矽卡岩和受热液变化的各种岩浆岩和沉积岩中。

褐帘石——柱状,厚板状或短柱状,浅褐色至沥青黑色;条痕褐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断口沥青光泽,解理差些,见贝壳状断口,具放射性。

40、优低槽和冒地槽——地槽实际上就是大陆板块边缘的沉积带。具体地说就是浅海陆棚区及紧邻它的大陆斜坡和海沟地带。其毗邻的另一侧是正在俯冲的大洋板块。在地槽的活动和接受沉积时期始终是一个长条状的沉积区,所以能积累上万米的沉积物,而在大洋板块俯冲时所发生的各种效应,使其紧邻俯冲带一侧与岛弧之间的沉积会受到岩浆作用影响而形成优地槽,远离俯冲带在岛弧与大陆之间的地带(即边缘海区)无岩浆活动发育,因而形成冒地槽。

41、侵蚀作用——查动力地质学

………侵蚀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42、ppm浓度:

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的浓度,也称百万分比浓度。按法定计量单位制,1ppm可表示为1×10-6。一般单位为mg/L。

ppb浓度:

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十亿分比来表示的浓度,也称十亿分比浓度。按法定计量单位制,1ppb可表示为1×10-9。

ppm是体积浓度.

摘要:气体检测浓度单位ppm与毫克/立方米的换算关系

对环境大气(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质量浓度表示法: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即mg/m3

体积浓度表示法:一百万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体积数,即ppm

大部分气体检测仪器测得的气体浓度都是体积浓度(ppm)。而按我国规定,特别是环保部门,则要求气体浓度以质量浓度的单位(如:mg/m3)表示,我们国家的标准规范也都是采用质量浓度单位(如:mg/m3)表示。

这两种气体浓度单位mg/m3与ppm有何关系呢?其间如何换算?

使用质量浓度单位(mg/m3)作为空气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可以方便计算出污染物的真正量。但质量浓度与检测气体的温度、压力环境条件有关,其数值会随着温度、气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实际测量时需要同时测定气体的温度和大气压力。而在使用ppm作为描述污染物浓度时,由于采取的是体积比,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浓度单位ppm与mg/m3的换算:按下式计算:

mg/m3=M/22.4·ppm·[273/(273+T)]*(Ba/101325)

上式中:

M----为气体分子量

ppm----测定的体积浓度值

T----温度

Ba----压力

体积浓度.表示法:一百万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体积数,即ppm

表示比例,1ppm表示百万分之一

ppm是浓度单位,1ppm表示1单位溶剂中含有百万分之一单位的溶质。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岩体: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5建筑场地烈度:也称为小区域烈度,指因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基建筑场地烈度本烈度的提高或降低 6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承受由建(构)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7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9土体: 分布于地壳表部尚未固结成岩体的松散堆积物。 10地质构造: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工程中,地壳经受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等的影响,使地壳岩层受到压缩、拉伸、剪切、扭曲、相对位移和岩浆侵入的冲切、上覆、下顶,以及热熔岩浆围岩的挤压与摩擦等的作用,引起地壳中岩层产生倾斜、褶皱、断裂和侵入岩体的贯穿与覆盖等,形成的各种岩层形态和行迹在空间的分布,称为地质构造。 11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岩层产状要素: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称产状要素。 12褶皱构造:一系列波浪起伏的弯曲状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 13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4节理:节理也称裂隙,是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为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体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15断层:岩层受力作用断裂后,岩层沿着破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16岩石: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是岩石,它们都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17岩体: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18软弱夹层:在坚硬岩层中夹有的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和厚度岩层。 19泥化夹层:指受风化或构造破坏,原状结构发生显著变异并在地下水长期作用下,形成含水量在塑限和流限之间的泥状软弱夹层。根据泥化机制的不同,泥化夹层可划分为泥化型和蚀变—泥化型。 20岩体结构:岩体结构是指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组合方式。形成多种多样的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工程地质特性(承载能力,变形,抗风化能力,渗透性等) 21土: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残留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堆积物。 22土的结构: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本身的特点和颗粒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特征。 23土的触变性:当粘性土结构受扰动时,土的强度降低。但静置一段时间,土的强度又逐渐增长,这种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 24土的构造:是指土体构成上的不均匀性特征的总合。 25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26坡积土:是经雨雪水的细水片流缓慢洗涮,剥蚀,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 27洪积土:由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土体。 28冲积土:由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而成的土体。29风积土:风积土是指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岩石的风化碎屑物被风吹杨,搬运一段距离后,在有利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一类土。 30填土:是一定的地质,地貌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活动而堆积的土。 31地下水:存在于地壳表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3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33承压水: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或自流水。 34岩融水:埋藏于溶隙中的重力水。

地质学基础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4、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5、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6、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7、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8、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9、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0、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11、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7、成分成熟度;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花岗岩属于(C) A、中性深成侵入岩; B、中性浅成侵入岩; C、酸性深成侵入岩; D、基性浅成侵入岩。 3、Fe3+:Fe2+如果大于3,则沉积岩底颜色多为(D) A、棕色;B、黑色;C、浅绿灰色;D、红色或棕红色。 4、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 A、冰; B、石英; C、煤; D、自然金。 5、竹叶状灰岩是(B) A、生物骨架结构; B、粒屑结构; C、晶粒结构; D、泥状结构。 6、下列单元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7、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 A、放射能; B、太阳能; C、地球引力能; D、科里奥利力。 8、生物碎屑灰岩是(B) A、生物骨架结构; B、粒屑结构; C、晶粒结构; D、泥状结构。 9、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C) 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 10、长江下荆江段的“九曲回肠”是因为(C)造成的。 A、河流向源侵蚀; B、河流下蚀作用; C、河流截弯取直; D、河流分叉。 11、下列矿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 A、黄玉; B、萤石; C、正长石; D、方解石。 12、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三、判断题 1、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2饱和度,因此可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

普通地质学真题

2013年普通地质学803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2、节理: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可形成断裂,其中没用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即裂隙或裂缝)称为节理。是地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3、角度不整合:即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产状一致,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 4、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数岩石可有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划分的地质年代,即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等级主要有宙、代、纪、世等 6、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7、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的块体(即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就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 8、土壤:通过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含有腐植质的松散细粒物质。成分有腐植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 二、简答 1、地震是什么?地震有哪几种类型?全球地震主要有哪些主要地震带 地震:由于地应力的突然释放或其它能量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的现象,称为地震 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上覆岩层的重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发生塌陷引起) 地震带的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3、洋脊地震带 2、矿物是什么?矿物有哪些物理性质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1、含矿建造:将以富含某些有用元素为特征的特定岩石(变质岩)组合称之为含矿建造或含矿组合。如;硅铁质建造(组合为磁铁矿、赤铁矿和石英);富铝的片麻岩建造。 2、安山岩:成分同闪长岩,深灰、浅玫瑰、褐色,一般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和杏仁状构造。(喷出岩) 3、英安岩:花岗闪长岩的喷出岩,一般呈灰红色、浅紫红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一般为浅色矿物),基质常具有玻璃质结构、玻晶交织结构或霏细结构。根据暗色矿物可进一步分类。 4、斜长石:通常看着是由端员矿物钠长石(Ab)和钙长石(An)组成的类质同象系列,总称斜长石。分为:(以钙长石组分的含量) 酸性斜长石(An0-30);——花岗岩中 中性斜长石(An30-60);——闪长岩中 基性斜长石(An60-100)。——辉长岩中 5、钾钠长石(碱性长石)系列:是钾长石(Or)和钠长石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完全的类质同象。随温度变化,在钾长石成分的端员区,出现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在钠端员区,高钠长石——低钠长石——中钠长石。 6、勘探线剖面图:是反映矿床(体)地质特征的基本图件,也可用作储量计算,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储量计算剖面图)。当矿体地质情况不太复杂是二者可以合并。

图件的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方位线,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孔深,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线与产状,矿体(层)编号,不同矿石类型、品级和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界线等。用于储量计算的剖面图,还应有各级储量的分界线,各块段面积的编号及其面积,矿体按工程或分级所计算的平均品位、厚度及矿心采取率,用于推定矿体边界和确定矿体厚度的测井成果,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的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 7、角岩结构:均匀等粒细粒或显微粒状变晶结构,因这种结构常在接触热变质——角岩类岩石中见到,故又名角岩结构。 角岩:具角岩结构,不具定向,块状构造。一般较致密、坚硬。原岩可以是各类岩石,进一步命名可按矿物组合划分,如:长英质角岩、黑云母堇青石角岩、钙硅角岩等。 8、中段地质平面图:是根据通过同一标高的勘探工程所获得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整理编制而成的。它是用以反映在不同标高各水平面上矿体及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分布规律、勘探工程分布等。 当矿床主要利用水平坑道勘探时,它是水平段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一般比例尺为1:500——1:1000。

地质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普通地质学》试卷B_(答案).

《普通地质学》试卷(B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2. 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老。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7.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9. 死火山: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活动的火山。 10.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古生物的研究对象是化石。与现代生物一样,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古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2.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100∠60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400或2200,倾向为3100,倾角为600。 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超基性岩、SiO2为<45%;(2)基性岩、SiO2为45-52%;(3)中性岩、SiO2为52-65%;(4)酸性岩、SiO2>65%。 5. 新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为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6.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 世界主要地震活动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地震带等。 8.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8. 早古生代包括三个纪,由老到新分别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其代号分别是888。 9. 断层要素主要有断层面、断层盘、断层线、断层位移等。 10.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11.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12.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谷坡、谷底、河床。 13. 海蚀地貌主要类型有:海岬、海湾、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凹槽和海蚀沟谷等。 14.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3、第7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方解石、石英和黄玉。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7分)

工程地质地质名词解释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 逆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地质年代:地球(壳)形成、发展、变化的历史年代。 矿物:天然形成的单中化合物,为均质固体,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间的重力水。 流砂:是地下水自下而上渗流时砂土产生流动的现象。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为岩溶 滑坡:指斜坡上的岩土体或其它碎屑堆积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失去稳定,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由暴雨或冰雪迅速融化形成的急骤水流,挟带堆积在缓坡或山谷中的大量松散堆积物成为泥石洪流山前地带的现象。 软土: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膨胀土: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特别是对于湿热变化非常敏感,易于发生膨胀和收缩,产生膨胀压力的土。 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逆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背斜:背斜是两翼岩层以核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上弯曲的褶皱。向斜:向斜是两翼岩层向核部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 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时代连续无间断。 地质构造: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洪积土:大雨或融雪水将山区或高地的大量碎屑物沿冲沟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堆积而成。 冲积土: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以角度相交,且地层时代不连续。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的弯曲变形称为褶皱。 砂土液化:疏松且含水量高(或饱和)的砂性土在受到地震的情况下,砂体达到液化状态,丧失地基承载力。 膨胀土: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特别是对于湿热变化非常敏感,易于发生膨胀和收缩,产生膨胀压力的土。 结构面:岩体中各种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二维地质界面均称为结构面。 正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地震烈度:地震对某具体地点的实际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 平行不整合:在沉积过程中,受到剥蚀,沉积作用间断,后来又下沉接受沉积,故其间缺失部分地层。 残积土:岩石经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称为残积物或残积土,因其覆盖在地表,又常称为残积层。 风化作用:出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并与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接触,发生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平推断层:断层两盘基本无上下相对运动,而沿着断层面在水平方向发生相对位移,以走向断距为主的断层,叫平推断层。

《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至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2、地热增温级: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3、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4、软流圈:在地下深度60-400km范围内,震波速度明显下降,这一层称为古登堡低速层,一般认为在这一层可能有部分熔融,具有较大的塑性或潜柔性,因此又称为软流圈。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6、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7、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8、晶质体: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 9、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10、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11、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12、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 13、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14、变质作用:无论什么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 15、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16、同斜褶皱:由一系列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倒转褶曲所组成的褶皱,称为同斜褶皱。 17、等斜褶皱:如果一系列相连的倒转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不仅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其倾角几乎相等,这样的褶皱称为等斜褶皱。 18、断裂构造:地壳中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 19、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20、标准化石:演化最快、水平分布最广,鉴定地质年代最有价值的化石。 21、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22、内生矿床: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有用组分富集起来所形成的矿床。 23、外生矿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 24、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 B、南极 C、北回归线 D、北京 3、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4、下列哪种元素不是地壳中占98%以上的8种主要元素之一(C) A、硅 B、铁 C、铜 D、镁 5、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B)组成 A、钾铝层;B硅镁层;C、铁镁层;D、硅铁层

普通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汇集

1.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 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矿物的集合体即组成岩石或矿石。 3.克拉克值: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岩石的三大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 5.地下水分类:按含水介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按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6. 什么是崩塌 答: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7. 什么是滑坡 答: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8. 什么是泥石流? 答: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使山坡或沟谷中的固体堆积物混杂在水中沿山坡或沟谷向下游快速流动,并在山坡坡脚或出山口的地方堆积下来,就形成了泥石流。 9.建筑分类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 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14.地球化学以矿产勘查为主要目的之外,还可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地震监测、城市工程、考古等。 15.矿床和矿体 矿床概念: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所含有用组分的质和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矿体概念:是矿床中可供开采利用的部分,是由矿石和夹石组成的地质体。 矿体与矿床的关系:矿体是矿床的主体,一个矿床可有一个或多个矿体。 16.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 矿石矿物(有用矿物):矿石中可供利用的矿物。 脉石矿物(无用矿物):矿石中不能利用的矿物。(例铅锌矿石、金矿石)注意: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是相对于一个具体的矿床而言的,在一个矿床中某种矿物可利用则是矿石矿物,而在另一矿床或矿体中这种矿物不能利用则是脉石矿物,脉石矿物的概念也如此。(例自然金和石英) 17.消色 消色是在正交偏光间,两矿片在45°位异名半径平行,总光程差为0时,视

地质构造及其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P30 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P32 A.5°B.145°C.35°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P31 A.N45°E B.S45°E C.S45°W D.N45°W 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P34 A.地层对称重复B.地层不对称重复 C.地层不对称缺失D.地层对称缺失 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P33 A.枢纽和轴面产状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 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 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P32 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P36 A.倾向节理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P35 A.冷缩节理B.张节理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 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7 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8 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C.必要条件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B.背斜C.断层D.角度不整合接触 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P39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交断层D.横断层 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P26 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C.地表的表面D.河床的底面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绪论 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 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问 2.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 答: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方法为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 3.建筑物的地基:在土和岩层中修建建筑物,承受建筑物全部重 量的那部分土和岩层。 4.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主要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 作用。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 盾或问题。主要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 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 1.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2.物理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 作用、地震)和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均匀固体,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和 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4.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和条痕、光泽、硬度、解理与断口、 密度、弹性,挠曲,延展性。 5.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着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 其破裂面称作断口。 7.岩石按其形成方式分成火成岩(又称岩浆岩)(岩浆作用)、沉积岩(外力地质作用)和变质岩(变质作用)等三大类。 8.通常用结构和构造来描述岩石的形貌特征。 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 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和填充方式。 火成岩具有块状构造、沉积岩具有层状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 识别岩石类型的主要依据是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 9.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是三大类岩石中在 地表分布最广的。最基本、最显著地特点是具有层理构造。 10.沉积岩的形成途径: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或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以这种方式形成 的沉积岩称碎屑岩。二是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水溶液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吴泰然《普通地质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四章 名词解释——第六章 论述题)【圣才出品】

第四章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 答:地质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是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 2.角度不整合 答:角度不整合是指当下伏地层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地壳运动而产生褶皱、断裂、弯曲作用、岩浆侵入等造成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当地壳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后,形成上覆的新时代地层。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 3.莫霍面 答:莫霍面是指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1909年研究地震波时发现的,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它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平均深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深度为33千米。 4.矿物的挠性 答:矿物的挠性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如当外力取消后,弯曲了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主要存在于一些层状结构的矿物,如滑石、绿泥石、石墨等。

5.克拉克值 答:克拉克值是指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成为元素的丰度,即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据克拉克等人的研究,仅O、Si、Al、Fe、Ca、Na、K、Mg8中元素的平均含量就占了地壳总量的97.52%。 6.同质多(异)像 答:同质多像是指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形成不同结构的晶体的现象,如石墨和金刚石。同质多象的每一个变体都有它一定的热力学稳定范围,都具备自己特有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7.条痕 答:条痕是指矿物在坚硬的物质上留下划痕的颜色,其本质是矿物粉末的颜色。矿物的颜色与矿物的条痕经常是不一致的,如黄铜矿的颜色是铜黄色,而条痕却是暗绿色。条痕只适合于低硬度矿物的鉴定。 8.解理 答:解理是指矿物晶体受应力作用而超过其弹性限度时,沿一定结晶学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固有特性。这些光滑的平面叫做节理面。节理是晶质矿物才具有的特性,严格受晶体结构因素的控制。 9.标准化石 答:标准化石是指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等显著特征,数量多、分布广

地质学名词解释 七

地质学名词解释七 一、名词解释(30个) 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岩在固结成岩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 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其中压力可分为静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 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称为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断层: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海啸是指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所引起的巨大波浪。 岩浆作用和火成岩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3)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 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 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 17、平行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 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18、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19、产状: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质体(包括沉积岩层、层状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在三 维空间的产出状态(或空间方位)称作产状。产状是指层状岩石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20、岩相对比定律:把岩相横向变化与海侵作用联系起来说明了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的变化,解释了时间界面同岩相界面的关系。 21、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 群。 2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2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4、岩石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25、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26、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27、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28、承压水:饱水带中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29、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的岩体。 30、透水性:指在一定压力梯度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透过的性能。 31、成矿作用: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

普通地质学_重要试题库完整

第1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这句话的意思是(“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 ”)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第1章绪论答案 二、填空题 1.地壳及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 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 二、是非题 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矿物都具有解理。()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 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 .即其含50%的石英。() 12.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