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实验专题(校对)

2012实验专题(校对)

2012实验专题(校对)
2012实验专题(校对)

生物实验专题2013.1.

一、考纲中针对“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的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

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简单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

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

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二、《考试说明》规定的20个实验归类分析

1、显微观察类实验

2、物质提取和鉴定类实验

3、调查研究类实验

4、模拟实验类

5、探究类实验

三、实验复习要求

( 1 )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要求,即要证明的问题。

( 2 )理解每个实验的原理。

( 3 )弄清实验中每种材料、用具和试剂的用途。

( 4 )站在实验设计的角度来掌握、理解实验步骤。

( 5 )学会对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并能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

1.显微观察类实验

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观察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名称观察

对象

是否需

要染色

相关染色剂呈现的颜色常用实验材料

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

细胞

细胞∕∕多种细胞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

肪脂肪染色

苏丹III(或

Ⅳ)染液

橘黄色

(或红色)

花生子叶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

RNA

染色

甲基绿吡罗

红混合染色

DNA-绿色

RNA-红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

法细胞膜∕∕∕

哺乳动物成熟的

红细胞

高倍镜观察叶绿体 叶绿体 原色 ∕ ∕ 藓类或菠菜叶 高倍镜观察线粒体 线粒体 染色 健那绿染液

蓝绿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 植物细胞的吸水、失

细胞壁、原生质层

原色

紫色洋葱外表皮

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

胞有丝分裂 染色体

染色

(碱性染料)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

紫色或红色

洋葱根尖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固定装片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

数目的变化

大蒜根尖

①注意取材;根据观察对象采用合适的材料,如观察有丝分裂应选取根尖分生 区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等。

②注意材料处理:根据不同材料,不同的观察对象,做不同的材料处理,如浸 泡、染色、解离、保持生活状态等。

③注意制片方法:显微观察实验要用装片,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制片方法。装片 法(把整个实验材料制成装片,如用葫芦藓观察叶绿体),切片法(把材料 切 成薄片,以便观察,如脂肪鉴定),压片法(把材料压碎成一薄层.以便观 察。如观察根尖有丝分裂)。 ④注意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补充: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图1-1 显微镜的结构

1.目镜

2.镜筒

3.物镜转换器

4.物镜

5.通光孔

6.聚光器

7.光圈

8.反光镜 9.粗调节器 10.细调节器 11.镜臂 12.推进器 13.载物台14.倾斜关节 15.镜柱 16.镜座 17. 照明装置 18.粗调限位环凸柄

显微镜的结构分为光学结构和机械装置两大部分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遮光器、聚光器、

机械部分:镜筒、转换器、载物台、压片夹、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座、镜臂、镜柱、

a.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观察

b.低倍镜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透明)

c.高倍镜使用: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较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即找→移→转→反→细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4)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

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

(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

(6)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

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

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一)、显微观察类实验训练题:

1.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较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这是由于()A.反光镜末调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准焦螺旋末调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

2.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3.(2011·上海卷,14)如图为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局部视野,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需旋转目镜

B.物镜从10换为40,图示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

C.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同

D.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会造成测量误差

4.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

过程错误

..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5.(2010·天津卷,3)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

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剪取5 cm根尖,用酒精和吡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

B.图为高倍显微镜下调节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

C.持续观察,视野中K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

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叶绿体时,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使用较小光圈或换平面镜采光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在高倍镜的视野中可以看到一个细胞从分裂前期到中期的变化

C.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

D.取人口腔上皮细胞,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并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7.制作显微装片时,有些需要将细胞杀死,有些需要继续保持细胞活性,下列实验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仍是活细胞的是

A.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显色的洋葱鳞片叶细胞

B.用健那绿显示线粒体的人口腔上皮细胞

C.置于清水中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观察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装片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8.菠菜叶片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但对一些实验来说则不适合。下列哪个实验适合采用菠菜叶片作实验材料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D.观察多种植物细胞的形态

9.经盐酸处理的根尖必须有清水洗除盐酸残液,其目的是:

A.避免细胞结构被盐酸腐蚀B.软化细胞结构以利于染色

C.利于染色体被酸性染料染色D.利于染色体被碱性染料染色

10.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是因为

A.只有外表皮细胞可以渗透吸水或失水

B.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紫色素,便于观察

C.外表皮细胞的细胞质中有紫色素,便于观察

D.外表皮比内表皮容易撕取

11.制作根尖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根尖材料放入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中浸泡3~5分钟,其目的是:

A.杀死根尖细胞B.固定根尖细胞原生质的细微结构

C.软化根尖材料,使分生细胞离散D.为染色创造适宜的反应条件

12.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全班20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如下:(注:各小组计数5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

细胞周期间期

分裂期

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实验小组1计数细胞个数43 4 1 2

实验小组2计数细胞个数44 3 0 3

…………………………

全班计数细胞个数880 67 18 35

计数细胞总数 1 000

各时期细胞数的百分比88.0 6.7 1.8 3.5

(1)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0h,请根据提供数据资料可推知前期所占的时间为h。

(2)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取材时间②根尖培养温度③解离时间长短④载玻片厚度

⑤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⑥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

14.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别材料实验条件观察内容

A A1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健那绿染液线粒体

A2

0.9%NaCl溶液、8%盐酸、

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

DNA和RNA在细胞中

的分布

B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清水、苏丹Ⅳ染液、50%

酒精溶液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

C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蒸馏水细胞吸水涨破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解离液、0.3g/mL蔗糖溶

液、清水

质壁分离及复原

E 蒜冰箱、卡诺氏液等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A1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线粒体呈色。A2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

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B组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花生种子中含有脂肪,可观察到着色的小颗粒的颜色是。

(3)在实验C中细胞吸水涨破后,可获得细胞膜,要对其进一步纯化,可采用的方法及其原理是。(4)D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5)E组实验操作中需要进行漂洗,其目的是。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的相似之是。

2、物质提取和鉴定类实验

在此类实验中常利用颜色反应的原理进行鉴定。某种试剂对生物体或细胞中的某些结构或成分进行反应,依照颜色进行鉴别,针对不同的鉴别对象,采用不同的试剂。

实验名称观察对象试剂呈现的颜色水浴加热常用材料

生物组织中糖类的鉴定

淀粉碘液蓝色无马铃薯还原糖

斐林试剂

或班氏试剂

砖红色需要苹果或梨

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无

豆浆、牛奶、

蛋清

脂肪的鉴定脂肪

苏丹III染液

或苏丹IV染液

橘黄色

或红色

无花生种子

高倍镜观察线

粒体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无

人口腔上皮

细胞

观察DNA和RNA分布DNA、

RNA

甲基绿吡罗红

混合染色剂

DNA-绿色

RNA-红色

人口腔上皮

细胞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O2

酒精

溴麝香草酚蓝

水溶液、重铬酸

钾(酸化)

黄色

灰绿色

无酵母菌

观察有丝分裂

染色体龙胆紫溶液或

醋酸洋红液或

改良苯酚品红

染液

紫色、红色、

红色

洋葱根尖

观察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低温诱导染色

体数目的变化

大蒜根尖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四种

色素

无水乙醇

二氧化硅

碳酸钙

橙黄、黄、

蓝绿、黄绿

无菠菜叶

(二)、物质提取和鉴定类实验训练题:

1.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

B.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碘液-淀粉-蓝色;重铬酸钾溶液-酒精-灰绿色

C.甲基绿-DNA-绿色;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

D.龙胆紫染液-染色体-紫色;吡罗红-DNA-红色

2.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不.相符合的是

A.甲基绿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碘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3.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或试剂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处理中正确的是A.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B.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鸡血红细胞代替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C.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干净的细沙代替二氧化硅

D.做脂肪鉴定实验时,可用龙胆紫溶液代替苏丹Ⅲ染液

4.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条色素带呈橙黄色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5.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则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甲、丁

B.甲、乙、丁

C.甲、乙、丙

D.甲、丙、丁6.下图表示的是叶绿体色素分离的装置,正确的是

分离叶绿体的实验装置

7.对圆形滤纸中央点上的叶绿体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的色素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B.黄色的叶黄素

C.蓝绿色的叶绿素a D.黄绿色的叶绿素b

8.为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下列①~④中较理想的选材以及⑤~⑧中用于检验的试剂分别是①苹果或梨②花生种子③黄豆种子④玉米种子

⑤苏丹Ⅲ溶液⑥双缩脲试剂⑦斐林试剂⑧龙胆紫溶液

A.②⑤B.③⑥C.①⑦D.④⑧

9.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10.(2010·上海卷,26)右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右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

A.水培的洋葱叶B.生长的柳树幼叶

C.培养的衣藻D.秋冬的银杏落叶

11.(2010·新课标全国卷,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 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12.下面是以小麦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将发芽种子的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试管中出现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盛有 10 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发芽小麦种子研磨液时,试管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这个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3)小麦幼根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___________区。用显微镜观察此区的徒手纵切片,可见到该区已分化出木质部,其中输送水分的是__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小麦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小麦根尖的

分生区处于__________期的细胞染色体。若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培育中的小麦幼苗根部,则此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染色体与处理前相比较,其数目。(5)若利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6)现有在培养皿中萌发至 3 cm的小麦幼苗,罩以侧面开一个小孔的纸盒,胚芽鞘弯向小孔生长。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法,在细胞水平上证明向光一侧细胞生长慢,背光一侧细胞生长快。

13.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材料实验条件观察内容

A 豆浆0.1 g/mL的NaOH溶液、0.01 g/mL的

CuSO4溶液

液体的颜

色变化

B 梨汁或

苹果汁

0.1 g/mL的NaOH溶液、0.05 g/mL的

CuSO4溶液

液体的颜

色变化

C 洋葱鳞叶

表皮

解离液、清水、0.02 g/mL的龙胆紫等

有丝分裂的

过程

D 菠菜叶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

液等

色素的种

类和颜色

(1)A组实验注入试剂以后,对试管液体的处理方式与B组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试剂的使用方法与A组比较,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

如果一个同学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且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位于视野右上方,想在高倍镜下进一步观察这个细胞的染

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操作步骤的代码并排序________。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反光镜、光圈增加进光量④转动

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⑤向左下方移动装片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⑦向上移动装片⑧向下移动装片

(4)某同学做D实验后,绘制了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的分离情况图(如图1所示)。据图分析,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____(填序号),主要吸收红光的色素是______。另一同学由于研磨绿叶过程中粗心大意,漏加了某些试剂或药品,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如图2所示),请指出该同学漏加的试剂或药品:_______ _ 。

实验十五模拟尿糖的检测(必修三P26相关知识)

一.实验目的:

学会尿糖的检测方法,检查“尿样”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二.实验原理:

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原子氧,原子氧可以将试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

葡萄糖葡萄糖酸+H2O2

H2O2H2O+O

无色化合物+O→有色化合物

三.方法步骤:

第一种检测方法:尿糖试纸检测

1.将5个分别装有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样”的滴瓶和5条葡萄糖试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记录表格。

2.分别用滴管从5个滴瓶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加2滴。

3.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

4.将实验结果记在记录表中。

样品水葡萄糖溶液模拟“尿样”1 模拟“尿样”2 模拟“尿样”3 颜色变化

第二种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思考题: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答案:取两支试管并编号A和B→A试管加入2ml正常人的尿液,B试管加入2ml糖尿病人的尿液→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配的斐林试剂→两支试管同时沸水浴2min→对比观察

2.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当血糖代谢失去平衡时,人体就会患低血糖病或糖尿病。某学校的学生兴趣小组作了以下的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和问题讨论,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相关的内容:

(1)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遇

葡萄糖会出现一定的颜色),模拟的尿液样本甲、乙两份。

(2)实验目的。

(3)实验步骤

①取支试管,分别编号,并放在试管架上。

②在上述试管中。

③将葡萄糖试纸放到干净的纸巾上。

④然后用一支干净的滴管,从1号试管中吸取等量液体滴2滴在葡萄糖试纸上。

⑤。

⑥。

⑦将5张试纸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问题讨论:

①某同学实验所得的5张试纸的现象没有很大区别,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②仅凭尿液样本还不能断定某人患糖尿病,应该怎样进行进一步确诊?

③除了用葡萄糖试纸检验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答案:(2)学会用葡萄糖试纸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的方法

(3)①5 ②1~5号分别是等量的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甲尿液、乙尿液。

⑤观察和记录葡萄糖试纸的颜色变化⑥重复步骤④,用葡萄糖试纸测试另外4种溶液,每次记录测试纸的颜色变化

(4)①可能是用同一支滴管取液体样本(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

②可以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

③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实验二十: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方法(选修一P54)

一、课题目标

本课题通过尝试对植物或动物组织中的DNA进行粗提取,了解DNA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DNA粗提取以及DNA鉴定的原理。

二、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建议

知识要点:1.DNA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是DNA的溶解性;

2.二苯胺法鉴定DNA的方法和原理。

学习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插图5-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使学生理解:在NaCl溶液浓度低于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小;当NaCl溶液浓度继续增加时,DNA的溶解度又逐渐增大。利用上述原理,可以将DNA溶于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使其与其他物质分开。DNA 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2.认识DNA和蛋白质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的不同。教材在实验设计中关于去除滤液中杂质的第二、第三个方案,正是利用了上述不同的特性,从而达到分离DNA和蛋白质的目的。

三、实验案例

案例一以鸡血为实验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

课前准备:

本实验用鸡血细胞做实验材料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鸡血细胞核的DNA含量丰富,材料易得;二是鸡血细胞极易吸水胀破,而用动物肝脏细胞作实验材料常常需要匀浆和离心,对设备要求较高,操作繁琐,历时较长。

可以到市场售活鸡处索取鸡血,所带烧杯中必须提前放入抗凝剂柠檬酸钠溶液。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取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100 mL,置于500 mL烧杯中,注入新鲜的鸡血(约180 mL),同时用玻璃棒搅拌,使血液与柠檬酸钠溶液充分混合,以免血液凝结。将烧杯中的血液置于冰箱内,静置1 d,使血细胞自行沉淀。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将血液倒入离心管内进行离心,用2 000 r/min或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2 min,使血细胞沉淀于离心管底部,这样可以使血细胞沉淀更完全。用吸管除去上部的澄清液,就可以得到鸡血细胞液。值得注意的是鸡血细胞破碎以后释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所以在提取过程中为了减少DNA的损失,最好使用塑料的烧杯和试管盛放鸡血细胞液。

提取DNA的具体步骤

1.破碎细胞,释放DNA

鸡血细胞中的DNA与核蛋白结合,位于鸡血细胞的细胞核中,正常情况下是不会释放出来的。为了使DNA从细胞核中释放出来,需要向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并且搅拌,从而使血细胞膜和核膜胀破。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细胞的破裂。注意应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但也不能太快太猛,防止打碎DNA。一般5~10 mL的鸡血细胞液加入20 mL蒸馏水搅拌5 min。释放出来的大量DNA和RNA往往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应用3~4层纱布进行过滤,除去一些颗粒较大的杂质。

2.溶解细胞核内的DNA

在浓度较高的NaCl溶液中核蛋白容易解聚,游离出的DNA溶解在溶液中。在溶液中加入两倍体积的浓度为2 mol/L的NaCl溶液,搅拌1 min。注意应沿一个方向搅拌,使DNA充分溶解。

3.DNA的析出

将溶液中的DNA与其他杂质分离,这一步骤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教材中列举了提取DNA 的三种方案,本案例选取方案一。加蒸馏水降低NaCl溶液浓度,使DNA析出。实验中应该缓慢贴壁加入蒸馏水,并轻轻地沿一个方向不停地均匀搅拌,以利于DNA分子的附着和缠绕。同时应注意控制加水量,使NaCl溶液的终浓度为0.1~0.2 mol/L。加水过程一般分三次进行,当总加水量为300 mL左右时,DNA已基本析出。加水太多、溶液过稀,会使DNA分子又重新溶解。

用3~4层纱布对DNA稀释液进行过滤,滤去蛋白质,收集DNA的黏稠物。如果采用离心法,效果更好。用4 000 r/min转速的离心机,离心15 min,除去上清液(含有蛋白

质),留下的沉淀物中含有DNA。此时注意观察DNA黏稠物的颜色。

4.DNA的初步纯化

如果提取的DNA量不够多且其中含有较多杂质,或者加入溶液和搅拌等操作过程不规范,都会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常常使制取的DNA粗制品不能显示出DNA的本色──白色。为了增进实验效果,需要对DNA粗制品进行简单的提纯,下面的方案可供参考。

将DNA黏稠物再溶解,继续用2 mol/L的NaCl溶液20 mL溶解DNA黏稠物,仍旧沿一个方向不停搅拌3 min,使DNA充分溶解,以免损失。用3~4层纱布进行过滤(或离心),滤去杂质,收集含有DNA的滤液。向滤液中贴壁缓慢加入50 mL预冷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并用玻璃棒朝一个方向缓慢、均匀地搅拌,溶液中会出现DNA丝状物。

实验一般要求采用预冷的95%的乙醇,但对比结果显示,常温下的乙醇溶液也可产生明显效果。从理论上分析,预冷的乙醇溶液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抑制核酸水解酶活性,防止DNA降解;二是降低分子运动,易于形成沉淀析出;三是低温有利于增加DNA分子柔韧性,减少断裂。此时悬浮于溶液中的DNA丝状物相对含杂质较少,如果出现的丝状物较少,可以将此混合液再放入冰箱中冷却几分钟。浓缩后的DNA丝状物,可以用缓缓旋转玻璃棒的方法卷起(因为玻璃棒有吸附DNA的作用)。如果DNA丝状物较少,不易吸附在玻璃棒上,也可以用筷子等表面粗糙的用具来帮助DNA分子缠绕。

DNA的纯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例如,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溶液,使蛋白质变性后与DNA分开。随后,加入氯仿—异丙醇混合液(体积比为24∶1),通过离心将蛋白质及其他杂质除去,取上清液。可重复上述操作几次,直至上清液变成透明的黏稠液体。此外苯酚可以迅速使蛋白质变性,抑制核酸酶的活性。利用苯酚处理后,离心分层,DNA溶于上层水相,蛋白质变性存在于酚层中,这时可用分液漏斗或吸管等仪器将二者分开。

5.DNA的鉴定

二苯胺法二苯胺试剂的配制及鉴定DNA的方法参见教科书。需要注意的是,二苯胺试剂在冰箱内可保存6个月,使用前需摇匀。

案例二以菜花为实验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

一、课前准备将新鲜菜花和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放入冰箱冷冻室24 h。

提取DNA的具体步骤

1.取材称取30 g菜花,去梗取花,切碎。

2.研磨将碎菜花放入研钵中,倒入10 mL研磨液,充分研磨10 min。

研磨液的配制方法如下。将10.1 g Tris加入到50 mL蒸馏水中,使其溶解,然后,用2 moL/L的HCl溶液调节pH至8.0,再加入8.76 g NaCl 、37.2 g EDTA 、20 g SDS。

待上述药品全部溶解后,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3.过滤在漏斗中垫上尼龙纱布,将菜花研磨液过滤到烧杯中(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滤液

倒入塑料离心管中进行离心,用1000 r/min的转速,离心2~5 min,取上清液放入烧杯中)。在4 ℃冰箱中放置几分钟后,再取上清液。

4.沉淀将一倍体积的上清液倒入两倍体积的体积分数为95%的预冷乙醇溶液中,并用

玻璃棒缓缓、轻轻地搅拌溶液(玻璃棒不要直插到烧杯底部)。沉淀3~5 min后,可见白色的DNA絮状物出现。用玻璃棒缓缓旋转,将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是否提取出了DNA

观察你提取的DNA颜色,如果不是白色丝状物,说明DNA中的杂质较多;二苯胺鉴定出现蓝色说明实验基本成功,如果不呈现蓝色,可能所提取的DNA含量低,或是实验操作中出现错误,需要重新制备。

(二)分析DNA中的杂质

本实验提取的DNA粗制品有可能仍然含有核蛋白、多糖等杂质。

(三)不同实验方法的比较

对于不同的实验方法,本课题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选取不同的实验材料,其次同种材料还可以采用不同方法,从多方面比较实验结果,如DNA的纯度、DNA的颜色、二苯胺显色的深浅等,看看哪种实验材料、哪种提取方法的效果更好。

教材中相关问题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

答: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胀裂,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从而释放出DNA。

2.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于DNA的溶解。

3.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研磨不充分会使细胞核内的DNA释放不完全,提取的DNA量变少,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

4.此步骤获得的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细胞成分?

答: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杂质。

5.为什么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

答:用高盐浓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盐中不能溶解的杂质;用低盐浓度使DNA

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盐溶液中的杂质。因此,通过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就能够除去与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种杂质。

6.方案二与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答: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

(二)练习

1.答:提取DNA的第一步是材料的选取,其目的是一定要选取DNA含量较高的生物材料,否则会由于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损失而造成检测的困难;第二步是DNA的释放和溶解,这一步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尽可能使细胞内的DNA全部溶解;第三步是DNA的纯化,即根据DNA的溶解特性、对酶及高温的耐受性的不同等特性,最大限度地将DNA与杂质分开;最后一步是对DNA进行鉴定,这是对整个实验的结果的检测。

2.答:提取蛋白质比提取DNA的难度大。这是因为,与DNA相比,蛋白质对温度、盐浓度、pH等条件要敏感得多,很容易失活;并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种多样,理化性质各不相同,使得蛋白质的提取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只能根据特定蛋白质的特性摸索提取的条件,设计特定的方法。

附训练:

例1.在制备鸡血细胞液的过程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A )

A.防止凝血

B. 加快DNA析出

C. 加快DNA溶解

D. 加速凝血

例2.去除DNA杂质时,可直接在滤液中加入(A ),反应10-15min

A. 嫩肉粉

B. 蒸馏水

C. 2mol/lNaCl

D. 酒精

例3.DNA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有二重性,随着NaCl溶液的变化而变化。

(1)请在下列NaCl溶液中选出溶解度能使DNA析出最彻底的一种()和溶解度最高的一种()A. 0.14mol/l B. 2mol/l C. 0.15mol/l D. 0.3mol/l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却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____________,可以推测溶于酒精中的物质可能有____________。

(3)利用DNA与_____变蓝色的特性,将该物质作为鉴定______的试剂。其实验过程要点是向放有_____的试管中加热4ml的____。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___5min,待试管______,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这个实验也说明DNA耐___温。

答案:(1)A;B (2)除去杂质;某些脂类、蛋白质、糖类或其他大分子物质(3)二苯胺;DNA;DNA;二苯胺试剂;沸水中水浴加热;冷却后;高

例4.关于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时( D )

A.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也增大

B.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减少,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也减少

C.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与NaCl溶液的浓度无关

D.当NaCl溶液的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

例5.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将提取获得的含有DNA的粘稠物(还含有较多杂质)分别处理如下:

第一,放入0.14mol/l的NaCl溶液,搅拌后过滤,得滤液A和粘稠物a

第二,放入2mol/l的NaCl溶液,搅拌后过滤,得滤液B和粘稠物b

第三,放入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C和粘稠物c

以上过程获得的滤液和粘稠物中因含DNA少而可以放弃的是_____。

答案:A、b、C

基础试题训练

1. 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浓度越低,对DNA的溶解度越大

B、人血也可代替鸡血进行实验

C、柠檬酸钠的主要作用是加速血细胞破裂

D、DNA不能溶于酒精

2. 在破碎鸡血细胞时,要先加入20ml的蒸馏水,其作用是()

A.DNA溶解于水 B、血细胞破裂,DNA释放

C、稀释血液,防止凝固

D、有利于搅拌

3. 在DNA的粗提取过程中,为了提取鸡血细胞中的核物质,需向鸡血细胞液中注入适量

的液体,既使条件很不充分的条件下,所注液体也不能用()

A、未灭菌处理的但无污染的池水

B、未长期静置的自来水

C、灭菌后的蒸馏水

D、灭菌后的生理盐水

4. 在DNA粗提取实验中,向在溶解DNA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A、有利于溶解DNA

B、有利于溶解杂质

C、减少DNA的溶解度

D、减少杂质的溶解度

5. 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浓度越低,对DNA的溶解度越大

B、人体的血液不可代替鸡血进行该实验

C、柠檬酸钠的主要作用是加速血细胞破裂

D、利用DNA易溶于酒精的特点可除去DNA中的部分杂质

6. 下列操作中,对DNA的提取量影响较小的是()

A. 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发出DNA等核物质

B. 搅拌时,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

C. 在析出DNA粘稠物时,要缓缓加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粘稠物不再增多

D. 在用酒精沉淀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

7. 有关DNA粗提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NaCl溶液的浓度越大,DNA的溶解度越大

B. DNA易溶于酒精

C. 在破裂的鸡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可使其破裂,放出DNA

D. 在破裂的鸡血细胞溶液中,加入2mol/l的NaCl溶液,可使DNA大量析出

8.若选择的实验材料为植物细胞,破碎细胞时要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加入食盐

的目的是()

A. 利于DNA的溶解

B. 分离DNA和蛋白质

C. 溶解细胞膜

D. 溶解蛋白质

9. 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而使染色质中的DNA分离出来,下列药品可达到上述同一目的

的是

A. 蒸馏水

B. NaCl溶液

C. NaOH溶液

D. 盐酸

10. DNA不溶于() A. NaCl溶液 B. KCl溶液

C. C2H5OH溶液

D. MgCl溶液

11. 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所用的溶液是()

A. NaCl溶液

B. 冷却的酒精体积分数为90%的溶液

C. 加热的酒精体积分数为90%的溶液

D. 冷却的酒精体积分数为90%的溶液

12.如果在除去杂质时选择方案三,为什么要将滤液放在60-75℃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 10-15min()

A. 使DNA变性

B. 使蛋白质变性

C. 使DNA和蛋白质变性

D. 分解蛋白质

13. 在研究DNA的基因样本前,采集来的血样需用蛋白水解酶处理,然后用有机溶剂除

去蛋白质。请问:用蛋白质水解酶处理血样的目的()

A. 除去血浆中的蛋白质

B. 除去染色体上的蛋白质

C. 除去血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D. 除去血细胞中的所有蛋白质,使DNA释放,便于进一步提纯

14. 回答下列关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问题:

(1)实验中,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20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当过滤取得滤液后,再向溶液中加入2mol/l的NaCl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接着向NaCl溶液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变化的,当丝状物不再增加时,NaCl溶液的浓度相当于__________。

3、调查研究类实验

此类实验常通过调查法来完成,调查法常使用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实验名称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计算方法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相应人群随机调查法发病率=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

桦尺蠖

频率变化的影响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

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

密度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数量变化

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

丰富度

实验十七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必修三P68)一.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三.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注意:

提出的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也可以提出其他的探究问题,例如,在不同温度(以及通氧、通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等等。

讨论探究思路:

思考1: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思考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思考3:本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吗?为什么?

思考4: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

思考5: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于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

思考6: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制订实施计划:

方案:①取培养液10mL加入到试管中,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估算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 (N0)。(注意: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记数之前,将试管振荡几次)

②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数值,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取_______________记数。

③以__________为横坐标,

④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酵母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

结论: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__________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呈___________增长。

四、参考资料:

血细胞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它的规格有两种,一种叫16×25型,另一种叫25×16型。以16×25型为例,在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有两个平面台,每个平面台各有一个含9个大格的方格网,中央大格叫大方格。将其放大,可见它含16中格,将每一中格放大,可见25个小格,所以每一个大格共有400个小格。一般取大格中的左上→右上→右下→左下4个中格计数,共计数100个小格。每一个大方格的边长为1mm,面积为1mm2,每一个小格的边长为0.05mm,面积为0.0025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大格的容积为0.1mm3(已知1mL=1cm3=1000mm3),每一个小格的容积为0.00025mm3, 0.00025mm3×400=0.1mm3。

推导酵母菌细胞总数计算公式:

①每mL酵母菌细胞个数=(所数100个小格中的细胞总数÷100)×400×104×稀释倍数。

②试管内酵母菌细胞总数=每mL酵母菌细胞个数×10

注意:教材中使用的血球计数板规格为2mmX2mm方格

实验十八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必修三P75)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二.实验原理: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

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许多土壤动物有较

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三.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2.制定计划

3.实施计划

本研究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1)准备:(P76)

2)取样:

取样可以在野外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缺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在实验室进行观察。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训练 山东威海凤林中学杨龙飞 一、基本实验仪器的应用 1.刻度尺: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 2.温度计: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和℃。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______________;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 3.天平: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应()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

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他的操作中的错误是。 (3)当他改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4.量筒: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凹面的____相平(填“顶部”、“底部”)。如图4所示,其中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由图5可知,液体的体积为_____cm3,固体的体积为____cm3。 图4 图 5 图6 5.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___________。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如图6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N。 6.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它是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_________来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 (1)在做“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如图7所示,该实验的现象说明。

(完整版)初三化学实验操作题专项练习

1 化学实验操作题专项练习 17.(11分)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 2来进行分析测定。 (1)仪器①的名称是 。如果该实验选择图(一)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其中二氧化锰的起到 作用。 (2)用图(二)装置可收集和干燥氧气:若烧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a”或“b”)端通入。 (3)图(三)是用干燥纯净的O 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图(三)中装置②已将CO 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 入图(四)装置进行证明,则图(四)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___(填字母)。 A. NaOH 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浓硫酸 五、(本题1个小题,共16分) 18.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 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 2O 3 、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 ②只有Fe 2O 3 ③只有 Fe(OH)3 ④是Fe 2O 3与Fe(OH)3的混合物 ⑤是Cu 与Fe 2O 3的混合物 ⑥是Cu 与Fe(OH)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 ⑴ ⑵白色无水CuSO 4遇水变蓝; ⑶Cu 在FeCl 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 3+Cu =2FeCl 2+CuCl 2。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 、Cu 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 2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⑴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下面左图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 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号)。 ⑵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⑤,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填“乙”或“丙”)。 ⑶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 装入硬质玻 璃管中,按上面右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 气体,过

光现象专题训练

[课时训练(二) 光现象] 一、填空题 1.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月亮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km/s,修建隧道时采用激光准直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_的原理。 3.如图K2-1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当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图K2-1 4.如图K2-2所示是林红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情景,此时反射角等于________°,实验时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________立于平面镜上,要能在实验中显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实验时应让入射光____________。若入射光线沿BO方向入射到O点,则反射光线是沿________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图K2-2 5.如图K2-3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反射角是_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________。 图K2-3 6.如图K2-4所示,为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人们应用“荷式开车门”:右手开左门,左手开右门。这样开车门人的上半身会自然而然地转动,车侧后方的光通过后视镜________后进入人的眼睛,然后人转身的时候向后看,由于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有光从物体射入人的眼睛,扩大了视野。 图K2-4 7.林红身高1.6 m,站在平面镜前0.5 m处,则她镜中的像离她________m;当她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K2-5所示,由此可知,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题专项训练

实验题专项训练1.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 ...的是( ) 现象解释或结论 A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表现漂白性 B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物质且能溶于 浓硝酸 C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 D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 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将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X一定是SO2 B 向无色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SO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 D 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3.利用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从含碘CCl4溶液中提取碘 和回收CCl4溶剂 B.萃取操作过程 中的放气 C.定量测定化学 反应速率 D.比较KMnO4、Cl2、S的 氧化性 5.分液漏斗中液体为甲、锥形瓶内物质为乙、试剂瓶中液体为丙,利用烧杯内液体吸收尾气。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实验目的或现象都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非金属性C Ksp(AgI)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八年级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 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解析】 【分析】 (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 (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 (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 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练习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题后括号中)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量取8mL水稀释浓硫酸的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4.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5.化学实验必须规范,否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你认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7.学习化学,我们对商品的标签和标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四枚标志使用不恰当的是 ()

8.徐浩同学准备了下列仪器和用具:烧杯、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火柴。从缺乏仪器或用具的角度看,他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溶解B.过滤C.蒸发D.给溶液加热 9.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②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火柴。从缺乏仪器或用具的角度看,他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项目是() A.溶解B.过滤C.蒸发D.给溶液加热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的水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克的碳酸钠粉末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纯净的氢气 D.用150mL酒精和50mL水精确配制200m L医用消毒酒精 12.做溶解、过滤、蒸发实验均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A.试管B.烧杯C.酒精灯D.玻璃棒 13.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的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14.“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航天飞船的失重环境中,下列实验操作最难完成的是()A.结晶B.蒸发C.溶解D.过滤 15.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 L B.小于10m L D.等于10m L D.无法确定 16.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17.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二、填空与简答题 18.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②试管夹、③10mL量筒、④100mL量筒⑤烧杯、⑥漏斗、⑦蒸发皿、⑧玻璃棒、⑨铁架台(带铁圈)⑩滤纸,请按要求选择相应实验用品填空(填序号) (1)加热试管里的药品应使用; (2)量取5mL液体应使用; (3)过滤操作中应使用; (4)蒸发、结晶操作中应使用。

物理中考实验专题训练

物理中考实验专题训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7分) 1.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 m的路程,每隔10 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20、30、40 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 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2.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可以观察到碘的_______现象.停止加热,过一会儿,在烧瓶壁上可观察到碘的_______现象. 3.做“研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首先要利用_______和_______测出一凸透镜的焦距.做这个实验时,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_______和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4.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_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 5.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用_______法来测定电阻的阻值,即只要测出电阻两端的_______和通过它的_______,就可以用公式_______算出电阻的阻值.根据这一实验要求,除待测电阻外,还必需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你的家庭电路中有一只表盘上标有3000 R/kWh的电能表,另外你手头还有一块秒表.如何测量你家中某一盏白炽灯的实际电功率? (1)写出测量方法:_______________; (2)要测量哪些物理量:_______________; (3)写出根据测量的物理量,计算灯泡电功率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 7.白炽灯的灯丝常在_______时发生断开,如若能接上继续使用,则电功率将比原来_______(填“大”或“小”),这是由于它的电阻变_______了. 8.把几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隔一会儿,清水变成红水,这是_______现象.当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说明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9.水的比热是_______.装有50 L水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照射下,水温从20℃上升到50℃,该热水器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 10.黑板的“反光”现象属于光的_______现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_______反射的缘故. 11.普通自行车上,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装置是_______;在前后轮中减小摩擦的措施是在轮子的轴上安装了_______.

初中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

2012年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 1.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发生装置生成的氢气可能含有氯化氢和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 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5)实验过程中,通入D装置的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就可能发生事故。 、CO和HCl组成,请从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注意:2. 为验证某混合气体由H 2 图中装置不得重复使用,有的装置可不选用。) (1)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序号)。 (2)选用的第一个装置的作用是;选用的第二个装置的作用是。 3.某同学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因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还要防止反应后多余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他准备了甲、乙、丙、丁四个装置(丙装置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丁 (1)装置丙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2)实验进行时,各装置口的连接顺序为:A 接 , 接 ,G 接 。 (3)C 处放出的气体为 ,应 处理。 (4)装置丁中反应管内的现象是 。(5)装置乙中的现象是 。 4. 一种气体可能含有N 2、H 2O (气)、CO 2、H 2和CO 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研究该气体的组成(A 中试剂足量): 该同学观察到的现象为:A 、E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 、F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C 中浓H 2SO 4无明显变化,D 中氧化铜转化为一种红色物质。于是他得到如下结论:气体中① 肯定不含CO 2;② 肯定含CO ; ③ 肯定含H 2O (气);④ 肯定含H 2;⑤ 可能含N 2。你认为不正确...的结论是 (填序号)。为使实验得到正确结论,须将上述实验中的仪器装置重新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填代号)。其中C 中浓42SO H 的作用是 ,F 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 5. 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 图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 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 。 (2)检验:证明CO 中混有CO 2,装置内应盛 。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训练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训练 一、基本实验仪器的应用 1.刻度尺: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m。 2.温度计: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 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 中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 为℃和℃。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______________;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 2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22所示。 (1)图23是(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4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图22 图 23 图24

23.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请你帮他分析这可能是的原因造成的(任意写出一种原因即可),相应的解决办法是。 经过改进重新进行实验,该同学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1)在图25所示的方格纸上,以时间t为横轴,温度T为纵轴,根据记录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2)在3—7min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用水的沸点是℃。 图25 图26 (3)“炖”菜是人们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26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 3.天平: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 则使用前应()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 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三) 1.(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 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 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2.(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 是。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3.(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当观察到玻璃管A中的 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 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 Fe 2O 3 + CO 2 Fe 3O 4+ CO 2 (2)四氧化三铁(Fe 3O 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请 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 含有金属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除上述方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 ,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 ,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4.(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 2CO 3·3H 2O 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 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A 剂可能是过碳酸钠。猜想Ⅱ:B 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 === 氧 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 剂:固体氧释放剂。 B 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 用法与用量:将A 剂、B 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 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 规格:A 剂:50g/包 B 剂:3g/包 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 反应仓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专题导引: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的必考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常见的题型有实验设计、评价改进或针对探究的某个步骤填空。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①理清设计思路:从实验目的找到实验探究假设进而确定实验的变量。②注意原则:对照性原则,即要随机分组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单一变量原则,即保持一个实验变量。,最后,预期结果要考虑多种可能。 探究一观察蚯蚓 1.小宝宝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 A.观察B.实验C.提出问题D.作出假设 2.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如图Z1-1是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时所观察到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 图Z1-1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________ 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 (2)请判断图中所示是蚯蚓身体的哪一端?________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手指触摸蚯蚓身体腹面处,会有________的感觉,这是摸到了________,它具有________的功能。 (4)在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3.小明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对家鸽的活体和标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请从图Z1-2提取有效信息,帮他把其中的部分记录完成。 图Z1-2 (一)提出问题: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作出假设:鸟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适于飞行。 (三)制订并实施计划:

苏教版初三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

2012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 1.为了研究CO 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 2 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 些实验装置。 (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 2 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为。 (3)若在上述实验中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 是。 2.简答下列问题。 (1)下列事实说明分子的什么性质? 屋里插花,满室飘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螳螂放在盛有CO 2的A瓶中,将蟋蟀放在盛有CO和O 2 的B瓶中,两个瓶 都拧紧瓶盖,结果瓶中的小动物不久都死了。 A瓶中蝗螂的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瓶中蟋蟀的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市常山县芳村一带有丰富的石煤资源,部分村民常用石煤作为燃料。为了防止石煤中的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通常在石煤燃烧时加入一些生石灰(CaO),使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生石灰(Ca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固体产物,从而达到固硫的目的。则二氧化硫和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反应物SO 2 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提 示:SO 2的一些化学性质和SiO 2 相似,可以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如SiO 2 和稀HCl NaOH溶液 浓H2SO4 CaCO3 A B C D E F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题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题专题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把一个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 转动,ON垂直于镜面. (1)先使E、F两块纸板成为同一平面,让一束红光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出现在法线的________(选填“同”或“异”)侧. (2)使OA慢慢偏离ON,观察到反射角将____;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可知,反射角____入射角. (3)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该如何操作?____. (4)如果光线沿BO的方向射向M,则反射光线会与OA重合,这说明____. (5)本实验中可在纸板上看到光线,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用薄玻璃片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______。实验中选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用光屏代替了蜡烛B,他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像。 3.下面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组装仪器时,如图所示,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白纸相互_____(选填“平行”或“垂直”); (2)在实验中,小红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为了消除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C.调整观察蜡烛A的像的角度(3)消除影响后,移动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观察到它的像的大小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实验中,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 (1)如图甲所示将白纸铺于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置于白纸上,即保证玻璃板与白纸是相互______的,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玻璃板所在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______,这说明了______。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训练

化学实验训练题 一、性质型探究实验 【例1】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草酸 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装置B的主要作用 是;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 接的合理顺序为A、B、.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 是;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3)①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②草酸为二元酸; ⑴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而干扰CO2的检验。 ⑵①F、D、G、H、D; CuO(氧化铜);②H前的装置D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H后的装置D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⑶①向1mol/L的NaHCO3溶液中加入1mol/L的草酸溶液,若产生大量气泡则说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②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或将浓度均为0.1mol/L的草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反应后的溶液的pH,若溶液呈酸性,则说明草酸是二元酸。 练习:1.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离子 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 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__色,说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原因是。 (4)装置F中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烧杯中的溶液不能选用下列中的。a.饱和NaOH溶液 b.饱和Ca(OH)2溶液c.饱和Na2SO3溶液d.饱和Na2CO3溶液(1)MnO2+4H++2Cl ̄Mn2++Cl2↑+ 2H2O;除去Cl2中的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2)d; (3)黄;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4)2OH—+Cl2=Cl—+ClO—+H2O 不能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 b 2. 易溶于水的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用于摄影和印刷。以铁屑为原料的制备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与探究题专题训练

2011年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专题训练 1.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ClO-是原子团,叫次氯酸根) 【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结论】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2.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猜想1:有CO、CO2、H2S;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猜想4:有CO2、H2S、; 猜想5: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 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 (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若要 进一步验证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 ,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 之间加一个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量。其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3.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_____。王霞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1)【设计实验】王霞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__________。为了得到鉴别纯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__________,否则为__________。 (3)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王霞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

2017高考化学实验专题选择题训练(答案详解)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选择题训练 1.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能得到对应结论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溶液中有K+ D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 SO2 2. 将足量的X气体通入Y溶液中,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组合是 X气体Y溶液预测的现象 ①CO2饱和CaCl2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②SO2 Ba(NO3)2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③NH3AgNO3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④NO2Na2S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②D.②④ 3.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Na+、Ca2+、Fe3+、AlO2-、SiO32-、SO32-、CO32-、SO42-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迸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钙的混合物C.Na+、AlO2-和SiO32-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D.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4.下列药品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短期保存Br2: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B.锂、钠、钾都保存在煤油中,密封。 C.氨水、浓盐酸易挥发必须保存在棕色磨口细口瓶中。D.红磷无需密封保存。 5.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