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8251可编程串行接口实验

8251可编程串行接口实验

8251可编程串行接口实验
8251可编程串行接口实验

集美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

实验名称

实验四

8251可编程串行接口实验

实验类型设计型姓名学号

日期地点

成绩教师

第1页共8页

1. 实验目的及内容 1.1实验目的

1、了解8251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与8086的接口逻辑;

2、掌握8251的初始化编程方法,学会使用8251实现设备之间的串行通信。

1.2实验内容

1)设计8251与8086CPU 的硬件连接图,分配8251的基地址为0FF00H 。8251的CLK 引脚需接4MHZ 的时钟。

2)设计8251的硬件连接及编写程序,实现自发自收。把内存中的字符串,依次传送出去,并接收回来,然后把接收回来的字符显示在LED 上。使用8253作分频器提供8251的收发时钟,并给出程序流程图。

3)计算你所设计的串行通信的波特率为多少?

本次设计实验中,我所设计的通信的波特率为19200,波特率因子为16。 4)设计8251的硬件连接及编写程序,实现从PC 机的串行通信测试软件向8251发送一批数据,8251接收完数据之后,再将数据依次发送回去。使用8253作分频器提供8251的收发时钟,并给出程序流程图。

2. 实验环境

星研电子软件,STAR 系列实验仪一套、PC 机一台、导线若干

3. 实验方法

8251是通用同步/异步接收发送器,可用作CPU 和串行外设的接口电路,它的工作各种工作方式及工作进程都是用初始化及实时控制实现的,编程时,方式指令紧接在复位后由CPU 写入,用来定义8251A 的一般工作特性;在写入方式指令的前提下由CPU 写入同步字符和命令指令用来指定芯片的实际操作。 根据实验要求,需完成一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8253对收发时钟的分频。8253的CLK 接频率发生器的2MHZ ,初值赋给104,得到收发时钟为19200HZ 。

(2)利用8251实现自发自收。8251的方式命令字:停止位为1,产生偶校验,字符长度为8位,波特率因子为16位;命令指令字:出错标志复位,允许发送,允许接收。将TxD 与RxD 相接实现自发自收。

4. 实验步骤

4.1电路设计

(8253)OUT0D21D32RxD 3GND 4D45D56D67D78TxC 9WR 10CS 11C/D 12RD 13RxRDY 14

TxRDY

15

SYNDET 16CTS 17

TxEMPTY

18

TxD 19

CLK 20

RESET 21DSR 22

RTS 23

DTR 24

RxC 25

VCC 26

D027D1288251

U38

WR

RD

VCC RST

D0D1D2D3

D4D5D6D7TXD RXD

CLK

TxC

CS

C/D

RxC RxRDY

TxRDY

RXD(E7)

TXD(E7)

(0F000H)CS1

A0

OUT0(8253)

4M(B2)

4.2

4.3编写实验程序

.MODEL TINY

A8253_0 EQU 9000H

A8253_3 EQU 9003H

A8251_0 EQU 0FF00H

A8251_1 EQU 0FF01H

EXTRN display8:NEAR

.STACK 100

.DATA

BUF DB 8 DUP(10H)

CHAR DB 00H,01H,02H,03H,04H,05H,06H,07H .CODE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ES,AX

MOV DX,A8253_3

MOV AL,37H

OUT DX,AL

MOV DX,A8253_0

MOV AL,04H

OUT DX,AL

MOV AL,01H

OUT DX,AL

MOV DX,A8251_1

MOV AL,40H

OUT DX,AL

MOV AL,7EH

OUT DX,AL

MOV AL,15H

OUT DX,AL

LEA SI,BUF

LEA BX,CHAR

MOV CX,8

L1: MOV DX,A8251_1 L2: IN AL,DX

TEST AL,01H

JZ L2

MOV DX,A8251_0

MOV AL,[BX]

MOV [SI+7],AL

OUT DX,AL

MOV DX,A8251_1

L3: IN AL,DX

TEST AL,02H

JZ L3

TEST AL,38H

JNZ L2

MOV DX,A8251_0

IN AL,DX

MOV [SI],AL

INC BX

CALL Show

CALL DL500ms

CALL DL500ms

LOOP L1

JMP START

Show PROC NEAR

MOV BUF+1,10H

MOV BUF+2,10H

MOV BUF+3,10H

MOV BUF+4,10H

MOV BUF+5,10H

MOV BUF+6,10H

CALL Display8

RET

Show ENDP

DL500ms PROC NEAR

PUSH CX

MOV CX,60000

DL500ms1:

LOOP DL500ms1

POP CX

RET

DL500ms ENDP

END START

4.4运行调试程序

1)按要求设计的电路正确连接线路,检查完毕后打开电源。

2)打开PC机中的星研软件,并载入源程序。

3)选择“运行”——“进入调试状态”。

4)装载完毕后,选择“全速运行”的按钮,观察LED灯的显示情况,

5. 实验结论

在LED上循环显示0-8的数。

1实验中通过通过TxD与RXD相接,实现自发自收。

2在内存中存入数据01H,02H,03H,04H,05H,06H,07H,08H。运行程序,LED上开始有序显示数据0-8,然后再循环。这时拔掉RxD的接线,即阻止了数据的接收,而此时在数据接收端进行测试,如果发现出错,那么就中止数据的传送。

3 通过8253对收发时钟的分频。8253的CLK接频率发生器的2MHZ,初值赋给104,得到收发时钟为19200HZ。波特率=时钟频率/波特率因子=19200/16=1200bps。

6. 实验分析

1.在程序运行后没有出现错误提示,装载也显示装载成功,然后执行的时候,LED 灯没有出现循环显示0-8的数,一开始认为是程序问题,对程序进行检查,但是仍然不能成功执行,最后,断开实验仪器电源与星研集成软件,待仪器冷却后重新装载,或者要连续加载好几次才可以运行,就可以得到实验结果,不知出现此错误的原因;

2. 波特率计算方法为:外部时钟频率为19200HZ,计算方法为输出频率=输入频率/计数初值=2MHZ/104=1920,波特率=外部时钟频率/波特率因子=19200Hz/16(Kb/s)=1200Kb/s。

3. 通过这次实验,也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尽量能够更加全面的完成实验。

附件

1.程序流程图

2.汇编语言源程序

.MODEL TINY

A8253_0 EQU 9000H

A8253_3 EQU 9003H

A8251_0 EQU 0FF00H

A8251_1 EQU 0FF01H

EXTRN display8:NEAR ;调用七段码的显示子程序

.STACK 100

.DATA

BUF DB 8 DUP(10H)

CHAR DB 00H,01H,02H,03H,04H,05H,06H,07H

.CODE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ES,AX

MOV DX,A8253_3 ;初始化8253芯片,设置计数器0,用2MHZ的时钟频率产生19200Hz的方波

MOV AL,37H ;工作方式为计数器0,方式3,BCD计数

OUT DX,AL

MOV DX,A8253_0

MOV AL,04H ;写入计数初值104的低8位

OUT DX,AL

MOV AL,01H ;写入计数初值104的高8位

OUT DX,AL

MOV DX,A8251_1 ;8251芯片的初始化

MOV AL,40H ;将40H送到控制端口进行复位

OUT DX,AL

MOV AL,7EH ;0111 1110 波特率因子为16,8个数据位,偶校验,一个停止位OUT DX,AL

MOV AL,15H ;0001 0101 ;出错标志位复位,允许发送允许接收

OUT DX,AL

LEA SI,BUF

LEA BX,CHAR

MOV CX,8 ;设计循环次数,所显示的数据到7

L1: MOV DX,A8251_1

L2: IN AL,DX

TEST AL,01H ;检验是否允许发送

JZ L2 ;未准备好继续检测

MOV DX,A8251_0

MOV AL,[BX]

MOV [SI+7],AL

OUT DX,AL

MOV DX,A8251_1

L3: IN AL,DX

TEST AL,02H ;检验是否允许接收

JZ L3

TEST AL,38H ;检验是否出错

JNZ L2

MOV DX,A8251_0

IN AL,DX ;数据读入

MOV [SI],AL

INC BX ;BX指针加1,指向下一个内存地址

CALL Show ;调用显示程序

CALL DL500ms ;调用延时程序

CALL DL500ms

LOOP L1 ;对所显示的数据进行循环显示

JMP START

Show PROC NEAR ;显示的子程序

MOV BUF+1,10H ;该位不显示

MOV BUF+2,10H ;该位不显示

MOV BUF+3,10H ;该位不显示

MOV BUF+4,10H ;该位不显示

MOV BUF+5,10H ;该位不显示

MOV BUF+6,10H ;该位不显示

CALL Display8 ;调用子程序,显示载LED灯第0位和第七位RET

Show ENDP

DL500ms PROC NEAR ;延时0.5s的子程序

PUSH CX

MOV CX,60000

DL500ms1:

LOOP DL500ms1

POP CX

RET

DL500ms ENDP

END START

串口通信实验讲解

课程名称:Zigbee技术及应用实验项目:串口通信实验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实验目的: (1)认识串口通信的概念; (2)学习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开发过程; (3)编写程序,使单片机与PC通过串口进行通信。 二、实验过程: (1)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 (2)根据实验原理编写C程序; (3)编译下载C程序,并在实验箱上观察实验结果。 三、实验原理: 串行通信是将数据字节分成一位一位的形式在一条传输线上逐个地传送,此时只需要一条数据线,外加一条公共信号地线和若干条控制信号线。因为一次只能传送一位,所以对于一个字节的数据,至少要分8位才能传送完毕,如图3-1所示。 图2-1串行通信过程 串行通信制式: (1)单工制式 这种制式是指甲乙双方通信时只能单向传送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固定。 (2)半双工制式 这种制式是指通信双方都具有发送器和接收器,即可发送也可接收,但不能同时接收和发送,发送时不能接收,接收时不能发送。

(3)全双工制式 这种制式是指通信双方均设有发送器和接收器,并且信道划分为发送信道和接收信道,因此全双工制式可实现甲乙双方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发送时能接收,接收时能发送。 三种制式分别如图3-2所示 图3-2串行通信制式 3.1硬件设计原理 CC2530有两个串行通信接口USART0和USART1,两个USART具有同样的功能,可已分别运行于UART模式和同步SPI模式。 CC2530的两个串行通信接口引脚图分布如表3-1所示 表3-1 CC2530串行通信口引脚图分布 本实验CC2530模块使用的是USART1的位置2,P1_6和P1_7。

最新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 徐春辉第10章 习题答案51系列单片机的串行通信习题与思考题答案

练习与思考题10 1.串行数据传送的主要优点和作用是什么? 答:串行数据传送的主要优点是硬件接口简单,接口端口少(2个)。主要用于微机之间或微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通信。 2.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串行通信; 单工方式:数据仅按一个固定方向传送。 半双工方式:数据可实现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进行。 全双工方式:允许通信双方同时进行数据双向传送。。 3.假定串行口串行发送的字符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奇校验位,1个停止位, 请画出传送字符“F”的帧格式。 起始位0 1 1 0 0 0 1 0 校验位0 停止位 4.若异步通信接口按方式3传送,已知其每分钟传送3600个字符,其波特率是多少? 答:已知每分钟传送3600个字符,方式3每个字符11位,则: 波特率=(11b/字符)×(3600字符/60s)=660b/s 5.AT89S51单片机的串行口由哪些功能部件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AT89S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由发送缓冲器SBUF,接收缓冲器SBUF、输入移位寄存器、串行接口控制器SCON、定时器T1构成的波特率发生器等部件组成。 由发送缓冲期SBUF发送数据,接收缓冲期SBUF接收数据。串行接口通信的工作方式选择、接收和发送控制及状态等均由串行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控制和指示。定时器T1产生串行通信所需的波特率。 6.AT89S51单片机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有几种帧格式?各种工作方式的波特率如何 确定? 答:串行口有4种工作方式:方式0、方式1、方式2、方式3; 有3种帧格式,方式2和3具有相同的帧格式; 方式0的发送和接收都以fosc/12为固定波特率, 方式1的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方式2的波特率=2SMOD/64×fosc 方式3的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7.为什么MCS-51串行口的方式0帧格式没有起始位(0)和停止位(1)? 解答:串行口的方式0为同步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常用于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扩展并行I/O口,一般不用于两个MCS-51之间的串行通信。该方式以fosc/12的固定波特率从低为位到高位发送或接受数据。 8.AT89S51中SCON的SM2,TB8,RB8有何作用? 答:A T89S51中SCON的SM2是多机通信控制位,主要用于方式2和方式3.若置SM2=1,则允许多机通信。 TB8是发送数据的第9位,在方式2或方式3中,根据发送数据的需要由软件置位

串行口通信实验 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六串行口通信实验 一、实验内容 实验板上有RS-232接口,将该接口与PC机的串口连接,可以实现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进行双向数据传输。本实验要求当PC机向实验板发送的数字在实验板上显示,按实验板键盘输入的数字在PC机上显示,并用串口助手工具软件进行调试。 二、实验目的 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原理,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的通信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三、实验原理 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信。进行串行通讯信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5~-15V为1,+5~+15V为0),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大于+2.4V为1,小于- 0.7V为0),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实现RS232电平与TTL电平的相互转换。 为了能够在PC机上看到单片机发出的数据,我们必须借助一个Windows软件进行观察,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免费的串口调试程序SSCOM32或Windows的超级终端。 单片机串行接口有两个控制寄存器:SCON和PCON。串行口工作在方式0时,可通过外接移位寄存器实现串并行转换。在这种方式下,数据为8位,只能从RXD端输入输出,TXD端用于输出移位同步时钟信号,其波特率固定为振荡频率的1/12。由软件置位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的REN位后才能启动,串行接收,在CPU将数据写入SBUF寄存器后,立即启动发送。待8位数据输完后,硬件将SCON寄存器的T1位置1,必须由软件清零。 单片机与PC机通信时,其硬件接口技术主要是电平转换、控制接口设计和远近通信接口的不同处理技术。在DOS操作环境下,要实现单片机与微机的通信,只要直接对微机接口的通信芯片8250进行口地址操作即可。WINDOWS的环境下,由于系统硬件的无关性,不再允许用户直接操作串口地址。如果用户要进行串行通信,可以调用WINDOWS的API 应用程序接口函数,但其使用较为复杂,可以使用KEILC的通信控件解决这一问题。 四、实验电路 [参考学习板说明书P27]

8251串行通讯实验

安徽师范大学数计学院实验报告 专业名称11计科 课程微机原理 实验名称串行通信实验姓名 学号110704012

8251 可编程串行口与PC 机通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8251 芯片的结构和编程,掌握微机通讯的编制。 (2) 学习有关串行通讯的知识。 (3) 学习PC 机串口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说明 1、8251 信号线 8251 是CPU 与外设或Mode 之间的接口芯片,所以它的信号线分为两组:一组是用于与CPU 接口 的信号线,另一组用于与外设或Mode 接口。 (1)与CPU 相连的信号线: 除了双向三态数据总线(D7~D0)、读(RD)、写(WR)、片选(CS)之外,还有: RESET:复位。通常与系统复位相连。 CLK:时钟。由外部时钟发生器提供。 C/D:控制/数据引脚。 TxRDY:发送器准备好,高电平有效。

TxE:发送器空,高电平有效。 RxRDY:接收器准备好,高电平有效。 SYNDET/BRKDET:同步/中止检测,双功能引脚。 (2)与外设或Mode 相连的信号线: DTR:数据终端准备好,输出,低电平有效。 DSR:数据装置准备好,输入,低电平有效。 RTS:请求发送,输出,低电平有效。 CTS:准许传送,输入,低电平有效。 TxD:发送数据线。 RxD:接收数据线。 TxC:发送时钟,控制发送数据的速率。 RxC:接收时钟,控制接收数据的速率。 2、8251 的初始化编程和状态字 8251 是一个可编程的多功能串行通信接口芯片,在使用前必须对它进行初始化编程。初始化编 程包括CPU 写方式控制字和操作命令字到8251 同一控制口,在初始化编程时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如 下面的流程图:

串行接口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串行接口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员: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

实验二 1. 实验目的 (3) 2. 实验内容 (3) 3. 实验原理 (3) 4. 程序代码 (6) 5. 实验体会 (13)

实验二 1.实验目的 1.熟悉串行接口芯片8251的工作原理 2.掌握串行通讯接收/发送程序的设计方法 2.实验内容 通过对8251芯片的编程,使得实验台上的串行通讯接口(RS232)以查询方式实现信息在双机上的。具体过程如下: 1. 从A电脑键盘上输入一个字符,将其通过A试验箱的8251数据口发送出去,然后通过B试验箱的8251接收该字符,最后在B电脑的屏幕上显示出来。 2.从A试验箱上输入步进电机控制信息(开关信息),通过A试验箱的8251数据口发送到B试验箱的8251数据口,在B试验箱上接收到该信息之后,再用这个信息控制B试验箱上的步进电机的启动停止、转速和旋转方向。 3.实验原理 1.8251控制字说明 在准备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之前必须由CPU把一组控制字装入8251。控制字分两种:方式指令和工作指令,先装入方式指令,后装入工作指令。 另外,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要检查8251状态字,当状态字报告“发送准备好”/“接收准备好”时,才能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2.8251方式指令(端口地址2B9H)

3.8251工作指令(端口地址2B9H) 4.8251状态字(端口地址2B9H) 5.8253控制字(283H) 6.8253计数初值(283H) 计数初值=时钟频率/(波特率×波特率因子)本实验:脉冲源=1MHz 波特率=1200 波特率因=16 计数初值= 1000000/1200*16=52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十章课后答案

第十章 1.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计算机与外部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基本的通信方式有两种,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数据各位同时传送,此方式传输数据的速度快,但使用的通信线多,若要并行传送8位数据,需要用8根数据线,另外还需一些控制信号线。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通信线成本的增加将成为突出的问题,而且传输的可靠性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并行通信适用于近距离传送数据的场合。 串行通信:将要传送的数据或信息按一定的格式编码,然后在单根线上按一位接一位的先后顺序进行传送。发送完一个字符后,再发送第二个。接收数据时,每次从单根线上一位接一位的接收信息,再把它们拼成一个字符,送给CPU作进一步处理。适用于远距离通信,需要的通信线少和传送距离远等优点。 2. 在串行通信中,什么叫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工作方式? 答:串行通信时,数据在两个站A与B之间传送,按传送方向分成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方式。 单工数据线仅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数据,两个站之间进行通信时,一边只能发送数据,另一边只能接收数据,也称为单向通信。 在半双工方式中,数据可在两个设备之间向任一个方向传输,但两个设备之间只有一根传输线,故同一时间内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数据,不能同时收发。 全双工:对数据的两个传输方向采用不同的通路,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3. 什么叫同步工作方式?什么叫异步工作方式?哪种工作方式的效率更高?为什么? 答:串行通信有两种基本工作方式:异步方式和同步方式 异步方式:不发送数据时,数据信号线总是呈现高电平,称为MARK状态,也称空闲状态。当有数据要发送时,数据信号线变成低电平,并持续一位的时间,用于表示字符的开始,称为起始位。起始位后,在信号线上依次出现待发送的每一位字符数据,最低有效位D0最先送出,根据不同编码,有效数据位可由5位、6位、7位或8位构成,数据位后面有一个奇偶校验位,校验位后至少有一位高电平表示停止位,用于指示字符的结束。由此可见,异步方式发送一个7位的ASCII码时,实际需发送10位、10.5位或11位信息,故影响传输效率。 同步方式:没有数据传送时,传输线处于MARK状态,为了表示数据传输的开始,发送方式发送一个或两个特殊字符,称为同步字符。当发送法和接收方达到同步后,就可以一个字符接一个字符发送一大块数据,不再需要用起始位和停止位了,这样就可以明显的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同步方式传送数据时,在发送过程中,收发双发还必须用同一个时钟进行协调,用于确定串行传输中每一位的位置。接收数据时,接受方可利用同步字符将内部时钟与发送方保持同步,然后将同步字符后面的数据逐位移入,并转换成并行格式,供CPU读取,直至收到结束符为止。 4. 用图表示异步串行通信数据的位格式,标出起始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位,在数字位上标出数字各位发送的顺序。 答:

北理工微机原理实验三 使用8251A的串行接口应用实验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使用8251A的串行接口应用实验 课程名称: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实验地点: 实验教师: 实验类型:□原理验证■综合设计□自主创新 学生姓名: 学号/班级:组号:学院:同组搭档:专业:成绩:

1. 实验目的 1) 掌握串行通信原理及半双工和全双工的编程方法; 2) 掌握用8251A接口芯片实现微机间的同步和异步通信; 3) 掌握8251A芯片与微机的接口技术和编程方法。 2. 实验原理和内容 8251A是一种可编程的同步/异步串行通信接口芯片,具有独立的接收器和发送器,能实现单工、半双工、双工通信。 1) 8251A内部结构 8251A通过引脚D0~D7和系统数据总线直接接口,用于和CPU传递命令、数据、状态信息。读写控制逻辑用来接收CPU的控制信号、控制数据传送方向。CPU对8251A的读写操作控制表如表3-4所示。 表3-4 CPU对8251A的读写操作控制表 2) 8251A的方式控制字和命令控制字 方式控制字确定8251A的通信方式(同步/异步)、校验方式(奇校/偶校/不校)、字符长度及波特率等,格式如图3-10所示。 命令控制字使8251A处于规定的状态以准备收发数据,格式如图3-11所示。 方式控制字和命令控制字无独立的端口地址,8251A 根据写入的次序来区分。 CPU对8251A初始化时先写方式控制字,后写命令控制字。

3) 状态寄存器 8251状态寄存器用于寄存8251A的状态信息,供CPU查询,定义如图3-12所示。TXRDY位:当数据缓冲器空时置位,而TXRDY引脚只有当条件( 数据缓冲器空?/CTS?TXE)成立时才置位。 溢出错误:CPU没读走前一个字符,下一个字符又接收到,称为溢出错误。

8251串行通讯实验

8251串行通讯实验 一.基本实验内容: 实现二台PC机之间的双机通讯。即甲机输入的键值发送到乙机CRT上显示,反之亦然。二原理图及连线: 1.8251CS连208~20FH (波特率2400) 2.9芯电缆对接二机的RS-232口 三.参考程序 D8251 EQU 208H Z8251 EQU 20aH DATA SEGMENT MESS DB '按下!后返回DOS.',0DH,0AH,'$'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 DW 32 DUP() TOP DW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MAIN PROC FAR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START: MOV DX,Z8251 ;初始化8251 MOV AL,40H OUT DX,AL MOV CX,1000h LOOP $ MOV AL,0CEH ;设置为8个数据位,两个停止位波特率因子为16 OUT DX,AL ;无奇偶校验位 MOV CX,1000h LOOP $ MOV AL,25H ;设为请求发送,允许发送,允许接收状态 OUT DX,AL MOV CX,1000h LOOP $ ;NIT 8251 END REC: MOV DX,Z8251 MOV AH,02H WAIT9: IN AL,DX ;有数据送到吗 AND AL,AH JZ SEND ;没有数据送到则跳转至发送 MOV DX,D8251 ;有数据送到则从数据缓冲区读入 IN AL,DX MOV DL,AL

MOV AH,02H ;显示在屏幕上 INT 21H CMP AL,'!' JE ED ;接收到结束符则返回DOS JMP REC ;不是结束符则继续接收 ED: MOV AX,4C00H INT 21H SEND: MOV CX,1000h LOOP $ MOV DX,Z8251 MOV AH,01H WAIT8: IN AL,DX AND AL,AH JZ WAIT8 ;发送缓冲器不空则等待 MOV DL,0FFH MOV AH,06H INT 21H JZ REC ;无键按下则跳回"接收"处 MOV DX,D8251 ;有键按下则发送相应字符 OUT DX,AL CMP AL,'!' ;是结束字符则返回DOS JE ED1 JMP REC ;不是结束字符则跳回"接收"处ED1: MOV AX,4C00H INT 21H MAIN ENDP CODE ENDS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全版.doc

实验三双机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UART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应用 二、实验实现的功能 用两片核心板之间实现串行通信,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 三、系统硬件设计 (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部分 (2)电源部分 (3)人机界面部分

数码管部分按键部分 (4)串口通信部分 四、系统软件设计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void send(); uchar code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9的数码管显示 sbit H1=P3^6; sbit H2=P3^7;

sbit L1=P0^5; sbit L2=P0^6; sbit L3=P0^7; uint m=0,i=0,j; uchar temp,prt; /***y延时函数***/ void delay(uint k) { uint i,j; //定义局部变量ij for(i=0;i

{ m=1; //KEY1键按下 return(m); } if(H2==0) { m=4; //KEY4键按下 return(m); } } } if(L2==0) { delay(5); if (L2==0) { L2=0;H1=1;H2=1; if(H1==0) { m=2; //KEY2键按下 return(m); } if(H2==0) { m=5; //KEY5键按下 return(m); } } } if(L3==0) { delay(5); if (L3==0) { L3=0;H1=1;H2=1; if(H1==0) { m=3; //KEY3键按下

串口通信实验

实验报告(附页) 一、实验内容 1、串口通信设置: 波特率为115200bps, 数据位为8位,停止位为1位; 2、按键传输数据到串口助手显示; (1)按1,串口显示:“This is Key 1”; D5亮 (2)按2,串口显示:“This is Key 2”; D6亮 (3)按3,串口显示:“This is Key 3”; D7亮 (4)按4,串口显示:“This is Key 4”; D8亮 (5)按“*”Key ,串口显示“All LEDs is Closed” ; 灯全灭; (6)按其它Key,串口显示:”Wrong Key” 3、通过串口小肋手,向实验设备发送信息: 发送字符:”D5”、”D6”、”D7”、”D8” ,则对应的D5、D6、D7、D8亮;若发送“5”、“6”、“7”、“8”则对应的D5、D6、D7、D8灭,如发送其它字符,则在串口助手中显示:“Error Code”; 二、实验方法 (1)利用参考代码构建工程。 (2)编写实验要求的实现实验要求的功能。 (3)连接实验箱,写入程序,测试代码。 三、实验步骤 1)正确连接JLINK 仿真器到PC 机和stm32 板,用串口线一端连接STM32 开发板,另一端连接PC 机串口。 2)用IAR 开发环境打开实验例程:在文件夹05-实验例程\第2 章\2.3-uart 下双击打开工程uart.eww,Project->Rebuild All 重新编译工程。 3)将连接好的硬件平台通电(STM32 电源开关必须拨到“ ON”),接下来选择Project->Download and debug 将程序下载到STM32 开发板中。4)下载完后可以点击“Debug”->“Go”程序全速运行;也可以将STM32 开发板重新上电或者按下复位按钮让刚才下载的程序重新运行。 5)通过串口小助手检验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 Main函数 #include"stm32f10x.h"

8251可编程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8251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了解8251与8088的接口逻辑;掌握对8251的初始化编程方法,学会使用8251实现设备之间的串行通信。 二、实验逻辑原理图与分析 2.1 画实验逻辑原理图 AD0~AD15 ALE WR# RD#数据锁 存器 地址锁 存器 地址译 码器 8086 8253 D0~D7 OUT0 GATE0 CLK0 CS# A0 A1 WR# RD# A0 A1 VCC 2M D0~D7 C/D# TxC# CS# RxC# WR# TXD RD# RXD 8251 RS- 232C COM1 PC RXD TXD 2.2 逻辑原理图分析 8251A是可编程的串行通信接口芯片,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可用于串行异步通信,也可用于串行同步通信。 ②对于异步通信,可设定停止位为1位、 1位半或2位,数据位可在5-8位之间选择。 ③对于同步通信,可设为单同步、双同步或者外同步,同步

字符可由用户自己设定。 ④异步通信的时钟频率可设为波特率的1倍、16倍或64倍。 ⑤可以设定奇偶校验的方式,也可以不校验。校验位的插入、检出及检错都由芯片本身完成。 ⑥在异步通信时,波特率的可选范围为0~19.2千波特;在同步通信时,波特率的可选范围为0~64千波特。 ⑦提供与外部设备特别是调制解调器的联络信号,便于直接和通信线路相连接。 ⑧接收、发送数据分别有各自的缓冲器,可以进行全双工通信。 8251A内除具有可读可写的数据寄存器外,还具有只可写的控制字寄存器和只可读的状态寄存器。控制字寄存器寄存方式控制字和命令控制字。 三、程序分析 3.1程序功能 实现8251A与PC机的串行通讯,使用8253作分频器提供8251的收发时钟。 3.2程序分析 INIT_8253 PROC NEAR MOV DX,W_8253_C MOV AL,37H OUT DX,AL

单片机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实验十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通讯实验报告 ㈠实验目的 1.掌握串行口工作方式的程序设计,掌握单片机通讯的编制; 2.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3.了解PC机通讯的基本要求。 ㈡实验器材 1.G6W仿真器一台 2.MCS—51实验板一台 3.PC机一台 ㈢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8051单片机串行口,实现与PC机通讯。 本实验实现以下功能,将从实验板键盘上键入的字符或数字显示到PC 机显示器上,再将PC机所接收的字符发送回单片机,并在实验板的LED上显示出来。 ㈣实验步骤 1.编写单片机发送和接收程序,并进行汇编调试。 2.运行PC机通讯软件“commtest.exe”,将单片机和PC机的波特率均设定 为1200。 3.运行单片机发送程序,按下不同按键(每个按键都定义成不同的字符), 检查PC机所接收的字符是否与发送的字符相同。 4.将PC机所接收的字符发送给单片机,与此同时运行单片机接受程序,检 查实验板LED数码管所显示的字符是否与PC机发送的字符相同。

㈤ 实验框图

源程序代码: ORG 0000H AJMP START ORG 0023H AJMP SERVE ORG 0050H START: MOV 41H,#0H ;对几个存放地址进行初始化 MOV 42H,#0H MOV 43H,#0H MOV 44H,#0H MOV SCON,#00H ;初始化串行口控制寄存器,设置其为方式0 LCALL DISPLAY ;初始化显示 MOV TMOD,#20H ;设置为定时器0,模式选用2 MOV TL1, #0E6H ;设置1200的波特率 MOV TH1, #0E6H SETB TR1 ;开定时器 MOV SCON,#50H ;选用方式1,允许接收控制 SETB ES SETB EA ;开中断 LOOP: ACALL SOUT ;键盘扫描并发送,等待中断 SJMP LOOP SERVE JNB RI,SEND ;判断是发送中断还是接收中断,若为发送中 断则调用 ACALL S IN ;发送子程序,否则调用接收子程序 RETI SEND: CLR TI ;发送子程序 RETI SIN: CLR RI ;接受子程序 MOV SCON, #00H MOV A, SBUF ;接收数据 LCALL XS ;调用显示子程序 RETI 子程序: SOUT: CLR TI ;清发送中断标志位 LCALL KEY ;调用判断按键是否按下子程序 MOV A,R0 ;将按键对应的数字存入A MOV SBUF,A ;输出按键数字给锁存 RET KEY: MOV P1,#0FFH ;将P1设置为输入口 MOV A, P1 CPL A ;将A内值取反

ARM实验三 ARM的串行口实验

实验三 ARM的串行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ARM的串行口工作原理。 2.学习编程实现ARM的UART通讯。 3.掌握CPU利用串口通讯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学习串行通讯原理,了解串行通讯控制器,阅读ARM芯片文档,掌握ARM的UART相关寄存器的功能,熟悉ARM系统硬件的UART相关接口。编程实现ARM和计算机实现串行通讯: ARM监视串行口,将接收到的字符再发送给串口(计算机与开发板是通过超级终端通讯的),即按PC键盘通过超级终端发送数据,开发板将接收到的数据再返送给PC,在超级终端上显示。 三、预备知识 1.用EWARM集成开发环境,编写和调试程序的基本过程。 2.ARM应用程序的框架结构。 3、了解串行总线。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PC机Pentium100以上、用于ARM920T的JTAG 仿真器、串口线。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2000或WinXP、EWARM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五、实验原理及说明 1.异步串行I/O 异步串行方式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例如先低位、后高位)地传送。数据的各不同位可以分时使用同一传输通道,因此串行I/O可以减少信号连线,最少用一对线即可进行。接收方对于同一根线上一连串的数字信号,首先要分割成位,再按位组成字符。为了恢复发送的信息,双方必须协调工作。在微型计算机中大量使用异步串行I/O方式,双方使用各自的时钟信号,而且允许时钟频率有一定误差,因此实现较容易。但是由于每个字符都要独立确定起始和结束(即每个字符都要重新同步),字符和字符间还可能有长度不定的空闲时间,因此效率较低。

实验五:串行接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五串行接口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TEC-XP+教学计算机I/O接口扩展的方法; 2、学习串行通信的基本知识,掌握串行通信接口芯片的设置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说明 1、TEC-XP+教学计算机的I/O结构 TEC-XP+教学计算机配置有COM1和COM2两个串行接口,其中COM1是TEC-XP+默认的标准接口,与PC终端相连接,监控程序负责对COM1进行初始化和使用管理。COM2预留给用户扩展使用,监控程序不能识别COM2,也不对COM2进行任何操作,用户需要对COM2进行初始化和使用管理。COM1和COM2均由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intel8251芯片构成。 2、Intel8251的组成及控制和使用方法 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Intel8251支持同步和异步两种通信方式。在异步方式下,波特率为0~19.2Kbps,数据位可为5、6、7或8位,可设1个奇偶校验位,1个起始位,1个、1.5个或2个停止位。Intel8251内部有7个功能模块负责实现与CPU的数据交换以及与I/O设备的数据通信功能,内部有6个寄存器,其中与异步通信方式的有关的寄存器有5个,即模式寄存器、控制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数据发送寄存器和数据接收寄存器。 模式寄存器的功能是设定intel8251的工作模式,控制寄存器的功能是控制intel8251的数据发送和接收等工作过程,状态寄存器的功能是反映intel8251数据发送和接收等工作的状态,各寄存器的格式如图5-1、图5-2和图5-3所示。当CPU把需发送的数据写入数据发送寄存器后,intel8251将自动把数据组成帧并逐位发送出去。Intel8251能自动完成数据接收操作,并把接收到的数据存放在数据接收寄存器中,CPU 从中读取即可。 图5-1模式寄存器格式图5-2 控制寄存器格式 图5-3 状态寄存器格式 CPU对模式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和数据发送寄存器只能写入,不能读出。对状态寄存器和数据接收寄存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Intel8251使用2个地址来访问内部的寄存器,其中用偶地址访问数据发送寄存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材料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的程序设计,及简易三线式通讯的方法。 2、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3、学习串口通讯的程序编写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单机自发自收实验:实现自发自收。编写相应程序,通过发光二极管观察收发状态。 2.利用单片机串行口,实现两个实验台之间的串行通讯。其中一个实验台作为发送方,另一侧为接收方。 三、实验说明 通讯双方的RXD、TXD信号本应经过电平转换后再行交叉连接,本实验中为减少连线可将电平转换电路略去,而将双方的RXD、TXD直接交叉连接。也可以将本机的TXD接到RXD上。 连线方法:在第一个实验中将一台实验箱的RXD和TXD相连,用P1.0连接发光二极管。波特率定为600,SMOD=0。 在第二个实验中,将两台实验箱的RXD和TXD交叉相连。编写收发程序,一台实验箱作为发送方,另一台作为接收方,编写程序,从内部数据存储器20H~3FH单元中共32个数据,采用方式1串行发送出去,波特率设为600。通过运行程序观察存储单元内数值的变化。 四、程序 甲方发送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23H LJMP COM_INT ORG 1000H MAIN: MOV SP,#53H MOV 78H,#20H

MOV 77H,00H MOV 76H,20H MOV 75H,40H ACALL TRANS HERE: SJMP HERE TRANS: MOV TMOD,#20H MOV TH1,#0F3H MOV TL1,#0F3H MOV PCON,#80H SETB TR1 MOV SCON,#40H MOV IE,#00H CLR F0 MOV SBUF,78H WAIT1: JNB TI,WAIT1 CLR TI MOV SBUF,77H WAIT2: JNB TI,WAIT2 CLR TI MOV SBUF,76H WAIT3: JNB TI,WAIT3 CLR TI

键盘接口实验实验报告及程序

实验六键盘接口实验 姓名专业通信工程学号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Keil C51软件与Protues软件联合仿真调试的方法; 掌握单片机的键盘接口电路; 掌握单片机键盘扫描原理; 掌握键盘的去抖原理及处理方法。 实验仪器与设备 1.微机1台C51集成开发环境3。Proteus仿真软件 实验内容 用Proteus设计一矩阵键盘接口电路。要求利用P1口接一4*4矩阵键盘。串行口通过一74LS164接一共阴极数码管。参考电路见后面。 用线反转法编写矩阵键盘识别程序,要求采用中断方式(列线通过4输入与门74LS20接/INT0),无按键按下时,数码管循环画“8”;有按键按下时产生中断并将按键的键值0~F通过串行口输出,在数码管上显示3秒钟后返回;返回后,数码管继续循环画“8”。 将P1口矩阵键盘改为8个独立按键(用中断方式设计),键盘通过74LS30(8输入与非门)和74LS04(六反相器)与/INT0相连,重新编写识别和显示程序。实验原理 矩阵键盘识别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判别有无键按下。 键盘扫描取得闭合键的行、列号。 用计算法火或查表法得到键值。 判断闭合键是否释放,如果没释放则继续等待。 将闭合键的键值保存,同时转去执行该闭合键的功能。 实验步骤 用Proteus设计键盘接口电路; 在Keil C51中编写键盘识别程序,编译通过后,与Proteus联合调试; 按动任意键,观察键值是否能正确显示。 电路设计及调试、程序 程序设计:矩阵键盘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table1[]={0x00,0x01,0x21,0x61,0x65,0x6d,0x7d,0x7f}; uchar code key_table[]={0xee,0xde,0xbe,0x7e,0xed,0xdd,0xbd,0x7d,0xeb,0xdb,0xbb,0x7b,0xe7,0 xd7,0xb7,0x77};

单片机实验报告串行口

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串行通信实验 姓名:魏冶 学号:090402105 班级:光电一班 实验时间:2011-11-29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原理; 2、学习使用单片机的TXD、RXD口; 3、了解MAX232芯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MCS-51单片机内部集成有一个UART,用于全双工方式的串行通信,可以发送、接收数据。它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这两个缓冲器同名(SBUF),共用一个地址号(99H),发送缓冲器只能写入,不能读出,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要发送的字节数据直接写入发送缓冲器,SBUF=a;当UART接收到数据后,CPU从接收缓冲器中读取数据,a=SBUF;串行接口内部有两个移位寄存器,一个用于串行发送,一个用于串行接收。定时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波特率发生器的溢出信号做接收或发送移位寄存器的移位时钟。TI和RI分别发送完数据和接收完数据的中断标志,用来向CPU发中断请求。 三、实验内容 1、学会DPFlash软件的操作与使用,以及内部内嵌的一个串口调试软件的使用。 2、用串口连接PC机和DP-51PROC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 3、编写一个程序,利用单片机的串行口发送0x55,波特率为9600。 程序设计流程图

4、程序下载运行后,可在PC机上的串口调试软件上(内嵌在DPFlash软件的串口调 试器,设置通信口为COM1口,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8,停止位1)看到接收到“UUUUUU……”,出现这样的结果就基本达到要求。 (1)代码: #include void main() { long int i; SCON=0x40; PCON=0; TMOD=0x20; TH1=0xfd; TL1=0xfd; TI=1; TR1=1; star:for(i=0;i<5000;i++); SBUF=0x55; goto star; } (2)电路图; 5、在单片机接收到0x55时返回一个0x41,在PC机一端,以接收到0x41完成,波特率2400。

实验7串行接口输入输出实验

北京林业大学 11学年—12学年第 2 学期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任务书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学时: 2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任课教师:张海燕 实验题目:实验七串行接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环境:TEC-XP+教学实验系统、PC机 实验内容 1.串行接口输入输出; 2.串行接口扩展。 实验目的 学习串行口的正确设置与使用。 实验要求 1.实验之前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具体实验内容,做好实验之前的必要准备。 2.想好实验的操作步骤,明确通过实验到底可以学习哪些知识,想一想怎么样有意识地提高教学实验的真正效果; 3.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要爱护教学实验设备,记录实验步骤中的数据和运算结果,仔细分析遇到的现象与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创新思维能力。 4.实验之后认真写出实验报告,重点在于预习时准备的内容,实验数据,运算结果的分析讨论,实验过程、遇到的现象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的收获体会,对改进教学实验安排的建议等。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写好实验报告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必要知识 串行接口是计算机主机和某些设备之间实现通信,硬件造价比较低廉、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线路,缺点是通信的速度比较低。从在程序中使用串行接口芯片的角度看,接口芯片内有用户可以访问的4个寄存器,分别是接收CPU送来数据的输出数据缓冲

寄存器,向CPU提供数据的输入数据缓冲寄存器,接收CPU发来的控制命令的控制寄存器,向CPU提供接口运行状态的状态寄存器,必须有办法区分这4个寄存器。接口芯片中还有执行数据串行和并行转换的电路,接口识别电路等。 串行接口用于执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一次输入或输出操作通常需要两个操作步骤完成,第一步是为接口芯片提供入出端口地址,即把指令寄存器低位字节的内容(8位的IO端口地址)经过内部总线和运算器部件写进地址寄存器AR,第二步是执行输入或输出操作,若执行输入指令IN,则应从接口芯片读出一个8位的数据并经过数据总线DB和内部总线IB写进寄存器堆中的R0寄存器,若执行OUT指令,则需要把R0寄存器的内容经过内部总线IB和数据总线DB写入接口芯片。接口芯片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过程无需另外管理,会自动完成。 教学计算机使用8位的IO端口地址,安排在IN和OUT指令的低位字节,指令的高8位用作指令操作码,16为的指令编码全部占满,已经不能再指定要使用的通用寄存器,最终决定用对IN和OUT指令默认使用运算器中的R0完成输入输出操作。IO地址端口的高4为(最高一位的值一定为1)用于通过译码电路产生接口芯片的8个片选信号,低4位用于选择一个芯片内最多16个寄存器。教学计算机中,只为每个串行口芯片地址分配了两个地址,第一路串行接口的端口地址为80H/81H,第二路串行接口的端口地址可以由用户从90/91~F0/F1这8对中选择,把译码器的一个输出连接到接口芯片的片选信号引脚。两个端口地址如何能够按照选择接口芯片内的4个寄存器呢?请注意,4个寄存器中的两个只用于输入,仅对IN 指令有用,另外两个只用于输出,仅对OUT指令有用。2个端口地址和2条输入输出指令有如下4种组合,分别实现如下4项功能: IN 80:完成从接口芯片输入数据缓冲器读出8位数据并传送到R0寄存器低位字节; OUT 80:完成把R0寄存器低位字节的8位数据写入到接口芯片的输出数据缓冲器; IN 81:完成从接口芯片状态寄存器读出8位接口状态信息并传送到R0寄存器低位字节; OUT 81:完成把R0寄存器低位字节的8位命令信息写入到接口芯片的命令寄存器。 可以看到,偶数地址用于输入输出数据,奇数地址用于输入输出状态或命令信息。 实验说明 1.TEC-XP+配置了两个串行接口COM1 和COM2,其中COM1 口是系统默认的串行口,加电复位后,监控程序对其进行初始化,并通过该口与PC 机或终端相连;而COM2 口,留给用户扩展用。

ARM的串行口实验.

课程名称:嵌入式技术开课机房:11号机房 2012年4月1日星期二8:10~11:35 专业班级通信 09( 班 学号 Xb09680204 姓 名 江 立 坤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3—— ARM的串行 口实验 指导教师陈玮 一、实验任务与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1. 了解UART的基本知识 2. 掌握基于群星系列CM3程序库的UART配置、数据收发编程 3. 学会串口调试助手或超级终端的使用 实验任务任务一:使用Stellaris驱动库函数,编写可以接收及发送字符串的基于EASY ARM 8962开发板的UART驱动程序 任务二: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下,使用C#编写一桌面程序,要求可以通过串口发送指令,使用其打开LED3~LED6。命令协议可以自己定义。 二、报告内容

任务一 #include"uartGetPut.h" #include"systemInit.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ART_LM3S8962 #include // 定义接收缓冲区 #define MAX_SIZE 40 // 缓冲区最大限制长度 char RxBuf[1 + MAX_SIZE]; // 接收缓冲区 int BufP = 0; // 缓冲区位置变量 tBoolean RxEndFlag = false; // 接收结束标志 // UART2中断服务函数 void UART0_ISR(void { char c; unsigned long ulStatus; ulStatus = UARTIntStatus(UART0_BASE, true; // 读取当前中断状态 UARTIntClear(UART0_BASE, ulStatus; // 清除中断状态 if ((ulStatus & UART_INT_RX || (ulStatus & UART_INT_RT // 若是接收中断或者{ // 接收超时中断 for (;; { if (!UARTCharsAvail(UART0_BASE break; // 若接收FIFO里无字符则跳出 c = UARTCharGetNonBlocking(UART0_BASE; // 从接收FIFO里读取字符 if (c == '\r' { UARTCharPut(UART2_BASE, '\r'; // 回显回车换行

串行接口实验—双机通信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设计报告

摘要 微机与外部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基本方式有并行与串行两种。本文主要说明串行方式,主要掌握微机串行通信的连接方法,熟悉其工作方式及其功能,运用程序流程图说明了其工作过程 详细介绍了使用串行接口芯片8251A实现双CPU系统数据传输的设计和方法,接着从8251A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以及硬件和软件设计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在两台微处理器的目标机上,用串口通信模式实现了两机之间的高效通信。 关键词: 8251A;串口通信;数据传送

Abstract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computer and external as communications.Basic methods are both parallel and serial.This paper shows the serial mode, the main control computer serial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method, familiar with their work and their functions, the use of process flow chart illustrates the process of their work. Described in detail using the serial interface chip 8251A dual CPU system design and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then the basic principle from 8251A, work, and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spects in detail. Two microprocessors in the target machine, achieved with a serial communication mod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machines. Keywords: 8251A; serial communication; data transfer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