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

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7.群体意识是:()

A.集体主义的产物 ( )

B.个体意识的总汇 ( )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 )

D.群体实践的产物(√)

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 )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 )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 )

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 )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 )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 )

B.它有相对独立性 ( )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 )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 )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 )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 )

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

A.决定作用 ( )

B.加速或延缓作用(√)

C.无足轻重的作用 ( )

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 )

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

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 )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

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 )

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规范 ( )

C.文学艺术 ( )

D.哲学思想 ( )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 )

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 )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自然界 ( )

B.人口因素 ( )

C.地理环境 ( )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 )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 )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

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

A.劳动对象 ( )

B.科学技术(√)

C.劳动者 ( )

D.管理方式 ( )

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 )

B.劳动者 ( )

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 ( )

D.生产工具(√)

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 ( )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 )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

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

C.科学技术水平 ( )

D.国家政权的性质 ( )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 )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 )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 )

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产品的分配关系 ( )

B.产品的交换关系 ( )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

25.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 )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D.劳动产品 ( )

2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 )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 )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道德 ( )

B.哲学 ( )

C.艺术 ( )

D.语言学(√)

28.道德是:()

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 )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 )

C.上层建筑的核心 ( )

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9.社会形态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 )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 )

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

A.生产力中(√)

B.生产方式中 ( )

C.社会形态中 ( )

D.经济基础中 ( )

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

A.封建社会 ( )

B.资本主义社会 ( )

C.社会主义社会 ( )

D.一切社会形态(√)

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

A.经济基础(√)

B.政治制度 ( )

C.国家政权 ( )

D.意识形态 ( )

3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 )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 )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 )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 )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 )

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 )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35.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 )

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 )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 )

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

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 )

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 )

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 )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人民群众 ( )

B.阶级斗争 ( )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技革命 ( )

38.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 )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 )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

39.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展 ( )

C.经济基础的发展 ( )

D.上层建筑的发展 ( )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 )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 )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 )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

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政治权力 ( )

B.社会生产力 (√)

C.天才的创造力 ( )

D.阶级斗争 ( )

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 )

B.惟一动力 ( )

C.最终动力 ( )

D.直接动力(√)

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 )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 )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D.剩余产品的出现 ( )

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

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 )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 )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 )

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 )

C.思想标准 ( )

D.社会标准 ( )

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 )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 )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 )

47.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 )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 )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 ( )

D.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48.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

A.人的社会关系(√)

B.人的自然属性 ( )

C.人类的共同利益 ( )

D.人的自身需要 ( )

49.所谓抽象人性论意指:()

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B.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 ( )

C.一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误理论 ( )

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 ( )

50.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 )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 )

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 )

D.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5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B.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 )

C.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 ( )

D.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 )

5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

A.历史唯物主义 ( )

B.历史唯心主义(√)

C.历史主义 ( )

D.自然主义 ( )

53.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增长效率和财富分配公平之间的矛盾()

D 个人权利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54.()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A 唯物主义路线()

B辩证法路线()

C辩证唯物主义路线()

D群众路线(√)

55.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的是()。

A 中华文化(√)

B 四大发明()

C 大一统精神()

D 民族融合()

二.多选题

1.下列事物属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的有:()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

D.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 )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 (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领域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经济 ( )

B.社会意识独立于社会存在 ( )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之间关系的有:()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规律(√)

B.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 ( )

D.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人的活动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5.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是:()

A.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

B.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 )

C.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大小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6.以下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有:()

A.政治法律制度(√)

B.国家政权(√)

C.社会意识形态(√)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

7.以下属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有:()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

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A.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斗争(√)

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斗争(√)

C.各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 ( )

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9.“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表明:()

A.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 )

B.人是社会的主体(√)

C.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D.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

10.历史杰出人物的产生:()

A.是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C.是偶然的机遇 ( )

D.与杰出人物自身特点相关(√)

11.从历史发展的主体选择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

B.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人民的历史启示(√)

C.中国共产党对于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D.历史进程中并无多种道路可供选择 ( )

1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其内涵:()

A.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B.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C.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D.人的本质是自由和理性 ( )

13.“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

点是:()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 )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

A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

B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

C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得来的(√)

D 在儒家文化传统的长期引领下得来的()

15.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A 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

B 否定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重大作用()

C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

D 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

三.判断题

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宿命论观点:()

A.正确(√)

B.错误 ( )

2.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A.正确(√)

B.错误 ( )

3.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表现为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

A.正确 (√)

B.错误 ()

4.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A.正确 (√)

B.错误 ()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A.正确(√)

B.错误 ( )

6.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必然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A.正确 ()

B.错误(√)

7.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A.正确 ()

B.错误(√)

8.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劳动。

A.正确(√)

B.错误 ( )

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A.正确 ()

B.错误(√)

10.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A.正确(√)

B.错误 ( )

马原第三章试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3.社会意识是(A )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4.社会意识是(A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5.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C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D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反抗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7.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B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8.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阶级斗争规律 9.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C )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 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 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 10.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D )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 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 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 11.社会形态的确切含义是指(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马原第三章复习题答案,DOC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3 4 A. 5 A C 6 7 8. 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 9.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 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 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 10.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改善 11.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1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1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15. 1. 2. A C 3. 4. 5.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人口因素B.民族构成 C.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 6.社会基本矛盾 A.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 B.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 C.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D.是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的内在根据 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它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是完全同步的 B.它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C.它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D.它对于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8.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因为 A.人民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变革开辟道路 B.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是阶级斗争的主力军

马原,第五章 习题及答案 (1)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 .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最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 A.加剧矛盾 B.形成积累 C.导致竞争 D.产生垄断 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6.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7.垄断利润是() A.超额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企业利润加利息

8.垄断价格是()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C.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D.生产成本加利润 9.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D.股份资本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18.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1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马原试题与答案图文稿

马原试题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P3)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开放性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P25)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P26)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C)(P51)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完整word版)马原,第三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 .生产力 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 .上层建筑是指()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 .社会形态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11 .社会革命根源于() A .人口太多 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实现社会公平 13 .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导致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 B.资本家的联合 ( ) C.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 ( ) D.资本家对生产技术的改进 ( ) 2.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实现了自我否定 ( ) B.发生了根本变化 ( ) C.仍无任何变化 ( )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3.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A.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 ) B.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 ) C.垄断(√) D.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 ( ) 4.金融资本是:() A.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 B.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 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5.垄断利润是通过:() A.操纵市场获得的(√) B.改进技术获得的 ( ) C.扩大投资获得的 ( ) D.增加贷款获得的 ( )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A.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 ) B.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 ( ) C.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 D.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 ) B.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C.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 ) D.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 8.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 B.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 ) C.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 ) D.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 获得高额利润(√) B 帮助落后国家() C 替代商品输出() D 达到政治目的() 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 A 利益共同体() B 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斗争(√) C 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同时也有经济矛盾() D 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政治矛盾()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 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 联合国机构() C 多边贸易机构() D 商业流通联合体() 12.当前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区局部战争() B 自然资源不均衡() C 国际经济旧秩序(√) D 国际经济新秩序() 13.垄断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 内容() B 作用() C 后果() D 表现形式(√) 二.多选题 1.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A.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 ) B.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 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河北地质大学马原第三章题库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旧历史观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不了解超自然力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B不了解自然力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C不了解实践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D不了解人的意志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 A神定的一种秩序B绝对理性在时间上的展开 C人的意志、意识活动的产物D实践 4.生产力体现了生产过程中的( ) A人与人的关系B物与物的关系C个人与集体的关系D人与自然的关系5.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 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工具 6.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 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 )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B科学技术能够把人和物结合起来 C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8.生产关系是指( )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关系 9.生产关系中基本的决定的方面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与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消费关系 10.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指( ) A谁占有别人的劳动B劳动产品归谁所有 C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D劳动过程的社会化程度 11.阶级的实质是( ) A不同的社会分工B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 C由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具有某种特权的社会集团D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马原,第五章 习题及答案 (1)备课讲稿

马原,第五章习题及答案(1)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 .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最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 A.加剧矛盾 B.形成积累 C.导致竞争 D.产生垄断 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6.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7.垄断利润是() A.超额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企业利润加利息

8.垄断价格是()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C.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D.生产成本加利润 9.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D.股份资本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18.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1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最新马原第五章试题与答案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3.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B)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C)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0.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五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五章试题清单( 含答案) 一. 单选题 1. 导致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 √) B. 资本家的联合( ) C. 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 ) D. 资本家对生产技术的改进( ) 2.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 实现了自我否定( ) B. 发生了根本变化( ) C. 仍无任何变化( ) D.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 3.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A. 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 B. 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 C. 垄断( √) D. 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 ) 4. 金融资本是:() A. 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B. 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C.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D.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 5. 垄断利润是通过:() A. 操纵市场获得的( √) B. 改进技术获得的( ) C. 扩大投资获得的( ) D. 增加贷款获得的( )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A. 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 B. 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 ) C. 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D.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 B.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

C.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 D.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8.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 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B. 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 C. 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 D.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 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 获得高额利润(√) B 帮助落后国家() C 替代商品输出() D 达到政治目的() 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 A 利益共同体() B 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斗争(√) C 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同时也有经济矛盾() D 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政治矛盾()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 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 联合国机构() C 多边贸易机构() D 商业流通联合体() 12.当前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区局部战争() B 自然资源不均衡() C 国际经济旧秩序(√) D 国际经济新秩序() 13.垄断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 内容() B 作用() C 后果() D 表现形式(√) 二. 多选题 1.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A. 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 B. 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 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 D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第一章: 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 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是机械唯物主义 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

马原第三章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5、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15、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2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 ) A、占人口的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2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26、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D) A. 社会形态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生产方式 37、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D) A、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B、是否能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形成、巩固和发展 C、是否能限制与自己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发展和巩固 主要是看它:1、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巩固。 38、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B)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4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D) A、宗教 B、艺术 C、哲学 D、逻辑学 非意识形态是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 4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B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47、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 A ) A.人的社会关系又错了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类的共同利益 D.人的自身需要 1、社会存在包括( ABC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社会存在是客观的,不随人的意识而改变的.社会关系虽然存在,但不客观 11、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CD )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存在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之前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发现的,包括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三人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的历史作用 B.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在人口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 A.无条件地缩减人口数量 B.努力保持人口数量低速增长 C.奖励人口增长 D.使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生产保持平衡 3.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劳动工具 4.在生产关系诸内容中,最主要的、居支配地位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D.人与人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5.在阶级社会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最根本手段和途径是() A.发展生产力 B.进行社会革命 C.进行科技革命 D.进行政治革命 6.社会意识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看,可以区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先进的意识和落后的意识 C.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D.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A.落后的社会意识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 B.落后的社会意识会早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 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 D.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 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C.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9.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因素是指() A.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 B.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C.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 D.教育、文化、卫生 10.从起源上看,国家是() A.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物需要的产物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产物 D.防御外敌颠覆活动的产物 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1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社会风气 D.生产方式 13.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根本标志是() A.生产关系的性质 B.上层建筑的性质 C.掌握政权的阶级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程度

马原专题考试题及答案

1.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阐述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如何贯彻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人的研究方向是人格心理与咨询,介于本人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贯彻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问题的界定和意义 问题指的是在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研究方法,使得自己的研究能够为课题所在的学术领域增加新的知识。首先,所研究的问题在现有的“知识库存”中还无法找到,是“史无前例”“填补空白”开创性的。其次,也可以是指采用新的理论对一个已经经过大量研究的问题予以新的诠释,或者采用新的方法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研究。再次,问题还表现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做过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问题、社会现象。 二)知识结构和问题 研究者在选题时往往受到四个基本因素的影响: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知识和各种操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以及个人对问题的把握能力或者洞察力。一项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还影响到研究的过程及其方法。研究课题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研究质量和研究结果。三)研究领域,研究主题,研究问题 研究领域一般是指研究课题所在的学术领域。研究主题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收缩,但是它和“研究问题”还是有差别的。研究问题主要是指在研究主题的范围内确定自己需要研究的问题何以成为“问题”。 四)“问题意识”和思维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的不会有真正的理论。理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选择重大问题、

马原第三章到第六章练习题doc

一、单选题 1、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出发点是 A.生产关系 B.经济规律 C.货币 D. 商品 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C.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3、资本的本质是 A.一定量的货币 B.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投入到生产中的货币和生产资料 D.一定量的生产资料 4、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 A.科学技术水平决定 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生产工具决定 5、资本积累来源是 A.剥夺农民土地 B.掠夺货币财富 C.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D. 资本集中 6、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8、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厂房、设备B.原料C.燃料D.劳动力 9、某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为800万元,可变资本为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

A.40% B.20% C.100% D.50% 10、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自由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 私有制 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 同的所有者 11、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2、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B.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13、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B.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 C.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14、资本的本质是 A.一定量的货币B.一定量的生产资料 C.投入到生产中的货币和生产资料D.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5、资本积累来源是 A.剥夺农民土地 B.掠夺货币财富 C.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D.资本集中 16、科学社会主义实现诞生的标志是 A.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7、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厂房、设备 B.原料 C.燃料 D.劳动力 18、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理论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 斯大林 19、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俄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法国共产党. 二、多选题 1、商品是 A.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 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马原第五章复习题答案版

复习题5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A)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D)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5.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7.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C)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C)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 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11.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C)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C)

马原期末考试题库的答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B ) A.封建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2.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是从它的( A )。 A.阶级属性讲 B.研究的对象讲 C.研究的主要内容讲 D.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 C ) A.《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发表 B.《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 4.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即他的( C ) A.唯心主义 B.辩证法 C.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他的( B ) A.唯心主义 B.辩证法 C.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共产主义 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与时俱进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C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共产主义 C.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共产主义 C.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B )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无产阶级专政 D.大同世界 10.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彻底的( B ) A.历史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BC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自然辩证法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ABD )。 A.经济社会根源 B.思想渊源 C.客观精神的原因 D 实践基础. 3.马克思最伟大的两大发现是(AC )。 A.唯物史观 B.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ACD )。 A.德国古典哲学 B.中国儒家思想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5.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就要做到:(BCD )。 A.用科学的态度也就是历史的具体客观而非机械的一知半解的和断章取义的对待马克思主义 B.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C.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D.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完全是因为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的天才人物。(╳)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年代已经过去,对现在的社会问题已经没有指导意义。(╳) 4.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5.早期无产阶级的斗争是盲目的,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6.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7.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 8.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9.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10.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