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4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目标检测(含详解)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4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目标检测(含详解)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4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目标检测(含详解)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4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目标检测(含详解)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检测

参考完成时间:60分钟实际完成时间:______分钟总分:100分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下图,完成第1~2题。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1.下面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亚洲东部、南部,欧洲,非洲北部人口稠密

B.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C.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人口数量不一定多

D.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从图上看,世界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

A.50亿左右B.60亿左右

C.80亿左右D.90亿左右

3

A.1.97% B.0.94%

C.1.03% D.-0.09%

4.关于表中两个国家的人口增长和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意大利人口出现负增长,该国人口密度小

B.尼日利亚人口增长快,该国人口密度大

C.意大利所在的大洲人口增长最慢

D.尼日利亚所在的大洲人口最多

5.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潮”。关于这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海一带经济发达,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B.这些人多数仍要返乡,所以不会给城市带来任何城市问题

C.民工越多越好

D.这种现象说明我国的城乡地区经济差别不大

6.读“宗教景观图”,与其宗教对应正确的是()。

A.①—佛教,②—伊斯兰教B.①—佛教,②—基督教

C.①—基督教,②—伊斯兰教D.①—佛教,②—佛教

7.下列搭配中,正确的是()。

A.西亚—白种人—佛教B.巴西—黄种人—西班牙语

C.美国—白种人—基督教D.日本—黄种人—汉语

8.下列不属于世界人口密集地区的是()。

A.亚洲东部B.欧洲西部

C.南美洲北部D.北美洲东部

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第9~10题。

9.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欧是白色人种与黄色人种的混居地区B.黑色人种只分布在非洲

C.西亚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D.北美的人种只有白色人种

10.关于图中A和B所在地区居民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A处居民为黄色人种,属于因纽特人

B.A处居民为黄色人种,属于印第安人

C.B处居民为黑色人种,这里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D.B处居民为黑色人种,美国的黑色人种是通过奴隶贸易贩卖过去的

11.下列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地区的是()。

①西伯利亚②我国东南部沿海③加拿大④阿拉伯半岛⑤欧洲西部⑥亚马孙平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D.③④⑤⑥

12.乡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A.经济水平提高,乡村有剩余劳动力

B.人口增长太快,乡村居住不下

C.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D.城里教育、医疗、生活条件好

13.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使用的语言主要是()。

A.西班牙语B.阿拉伯语

C.法语D.英语

14.梅西是阿根廷足球员,因脚法出众,被称为“新马拉多纳”,是当今世界足坛最杰出的足球运动员之一,关于他使用的语言和信仰的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班牙语、基督教B.英语、基督教

C.葡萄牙语、基督教D.西班牙语、伊斯兰教

15.鉴真(如图)东渡是宗教传播中的一段佳话,也促进了我国和日本文化的交流,其传播的宗教是()。

鉴真

A.佛教B.基督教

C.伊斯兰教D.道教

16.世界上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一般分布在()。

A.气候湿热的平原地区B.温带湿润的平原地区

C.气候凉爽的高原山区D.世界著名的平原地区,如亚马孙平原

17.奥巴马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世界哪一人种?()

A.黑种人B.白种人C.黄种人D.混血人种

18.某地区房屋墙体厚实,屋内建有火炕,窗小且装有双层玻璃。这种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A.炎热多雨地区B.寒冷多雪地区

C.温暖多雨地区D.干旱缺水地区

19.下列不属于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的是()。

A.人口数量增长过快B.城市人口无计划地膨胀

C.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D.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20.“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这是对哪一人种的描述?该人种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一大洲?()

A.白色人种—欧洲B.黑色人种—非洲

C.黄色人种—亚洲D.黑色人种—南极洲

21.小雪想去英国留学,她首先应该过好的语言关是()。

A.俄语B.英语

C.法语D.阿拉伯语

九江市是一座美丽和古老的城市,古称“浔阳城”,读“九江市所处区域地图及景观图”,完成第22~23题。

22.九江之所以很早就成为一个城市,主要得益于()。

A.终年炎热多雨的气候B.有山有水,风光秀美

C.拥有广阔茂密的森林D.临近长江,水运便利

23.烟水亭是九江市著名的古代建筑景观,对这些建筑我们应该()。

A.加以改造,使之变得更为现代B.为了防洪,干脆毁掉铲平

C.重点加以保护D.不断加大其旅游功能的开发与利用

2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要看()。

A.城市人口数量B.人口的增长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C.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D.人口数量

25.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以及典型建筑和分布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基督教—教堂—亚洲B.伊斯兰教—清真寺—非洲

C.佛教—寺庙—亚洲东南部D.基督教—清真寺—欧洲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0分)读“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所在的是印度半岛,这里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人种),三大宗教中的________教产生于此地。人们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2)图中B所在的是________半岛,分布着白种人,人们用______语进行交流与沟通。______教创始于此,________是这里的宗教建筑物。

(3)图中C所在的是中南半岛,分布着______人种,人们大多信仰______教。

(4)图中D所用的语言是______,她属______人种,该语言和人种主要分布的地区是非洲北部和西亚。

27.(16分)读“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其中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地的共性:海陆位置方面,______________,气候方面,____________,地形方面,________。

(2)图中A、B两地,人口________(“稠密”或“稀疏”)。

(3)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能否用人口迁移的方式使人口分布均匀?为什么?

(4)图中C地所处大洲的人口密度______(“大”或“小”)。

(5)图中B地所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高”或“低”)。

(6)C地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D位于人口最____的国家,E地居民主要信仰________教,官方语言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8分)读“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物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是________教(宗教)的建筑物。该宗教的教徒被称为________,该宗教起源于____________。

(2)图B是________教(宗教)的建筑物。该宗教主要分布在________洲、美洲和大洋洲。

(3)图C是________教(宗教)的建筑物。该宗教起源于________(国家),现在主要分布在________洲(大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9.(16分)读下面“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所示民居是我国________高原上的________;而图B所示民居是我国________(“北方”或“南方”)的一种民居。

(2)分析图A所示民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当地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单说说图B所示民居的显著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当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面的两幅图说明,各地的乡村聚落有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解析:第3题,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第4题,人口增长和人口密度没有必然联系。欧洲人口增长最慢,非洲人口增长最快,亚洲人口最多。

5.A 解析:由于我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差别大,沿海地区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出现了流向沿海的“民工潮”,也给所在城市带来许多问题。

6.A 解析:①图是佛教寺庙,②图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7.C 解析:西亚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巴西通用葡萄牙语,日本使用日语。

8.C 解析:南美洲北部虽然是平原,但由于湿热而人口稀疏。

9.C 10.A 解析:第9题,西欧地区主要是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美洲和大洋洲也有黑色人种分布;北美也有黄色人种。第10题,A处是黄色人种,属于印第安人。

11.C 解析:西伯利亚和加拿大过于寒冷,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亚马孙平原过于潮湿,这些地区人口稀疏。

12.B 解析:乡村人口分布较城市稀疏,不可能住不下。

13.B 解析:亚洲西部和非洲的北部主要使用阿拉伯语。

14.A 解析:阿根廷位于拉丁美洲,使用西班牙语,信仰基督教。

15.A 解析:读图可知,鉴真传播的是佛教。

16.B 解析:适合人类居住的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一般是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

17.A

18.B 解析:墙厚、窗小、有火炕,都是为了保暖御寒。

19.C 解析: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属于人口问题。

20.B 解析:“肤色黝黑”是黑种人的特征,主要分布在非洲。

21.B

22.D 23.C 解析:第22题,聚落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交通便利。第23题,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应该加以保护,不能盲目开发。

24.C 解析:人口增长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5.C 解析: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东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

26.答案:(1)白种人和黑种人佛

(2)阿拉伯阿拉伯伊斯兰清真寺

(3)黄色佛

(4)阿拉伯语白色

解析:该题以区域图、人物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人种的分布、特征、衣着服饰、语言的分布地区、宗教信仰以及宗教景观。

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读图,要会根据图中海陆分布及轮廓确定区域的名称。

27.答案:(1)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近海,交通方便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

(2)稀疏

(3)不能。因为有的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

(4)大

(5)高

(6)基督教多伊斯兰阿拉伯语

解析:人口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的好坏。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方人口密度就大。相反,不适合人类居住、生产、发展的地方人口密度就小。B是撒哈拉沙漠,A是亚马孙热带雨林,人口稀疏。C是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适宜,人口密度大,居民多信奉基督教。D位于中国。E为沙特阿拉伯,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通用阿拉伯语。

28.答案:(1)伊斯兰穆斯林阿拉伯半岛

(2)基督欧

(3)佛古印度亚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A为圆顶,应是伊斯兰教的建筑物。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该宗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图B为基督教的教堂,一般有十字架,该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图C为佛教的建筑物佛塔。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清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清单 知识内容 1.1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教材P4 图1.2 1.2纬线(形状、指示方向、长度)教材P5 图1.6 1.3纬度(赤道度数、范围、变化规律、低中高范围、南北半球划分)教材P5 图1.6 1.4经线(形状、指示方向、长度)教材P6 图1.9 1.5经度(本初子午线、范围、变化规律、东西半球划分注:会判断东西半球) 教材P6 图1.9及P8 图1.11 1.6根据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会写某点经纬度 2.1地球自转(方向、时间、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教材P11 图1.14 2.2地球公转(方向、时间、地理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形成、太阳高度的变化、五代的划分)教材P13 图1.18及P14 图1.19 2.3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指北半球),明确节气、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过程 教材P13 图1.18 2.4五带的划分(名称及范围、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现象出现的范围) P14 图1.19 3.1地图比例尺(公式、三种表达方式、会计算)P16 图1.21 3.2方向(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关键在于会结合地图判断) P16 图1.21及P17 图1.24 3.3图例(看地图时,首先看图名,其次看图例,认识常见图例)P18 图1.25 3.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详略之间的关系P22 图1.31及1.32 4.1海拔、相对高度P25 图1.35

4.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五种山体部位,特别山谷和山脊的判断:凸高为谷,凸低为脊)P25 图1.37 4.3常见的地形类型(海拔、起伏特征)P27 图1.43 4.4会绘制地形剖面图(最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与陡缓) P28 图1.4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基础知识

实用文档 七年级上册地理背诵资料 班级:姓名: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3 看得远” 2 “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有站得高,1 海 边看船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④地球卫星照片⑤月食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km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 4万km ,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 4.南纬与北纬的分界线为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东经与 西经的分界线为本初子午线,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为 20°W和160°E。 5.南纬纬度变化规律为越往南纬度越大;北纬纬度变化规律为越往北纬度 越大;东经经度变化规律为越往东经度越大;西经经度变化规律为越往 西经度越大。 6.写出下列特殊纬线或经线的纬度或经度。 北极 90°N 北回归线 23.5°N 赤道 0°本初子午线 0° 南极 90°S 南回归线 23.5°S 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和160°E 7.低纬度是指:纬度0°—30°;中纬度是指:纬度30°—60°;高纬度 是指:纬度60°—90°。

9.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图中填出四节气名称并完成下表。 实用文档 10.读教材第14页五带示意图,将五带的名称、分界线名称及相应纬度填入上图中并完成下表。

纬度范围名称地理现象终年炎热,有阳S N热带—23.5°23.5°光直射四季分明,无阳N 北温带 66.5°N23.5°—光直射,也无极S 南温带°—66.523.5°S 昼极夜N 北寒带°—9066.5°N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S °—9066.5°S南寒带 ①。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11.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比例尺、方向和图例③一般②有经纬网的地图,以经纬网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以指向标定方向 。地图,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 。用一句话描述比例尽的大小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比例尺等于 12 “尺大围小内容详”。地图所表示内容的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 某一地点高出;相对高度是指 13.海拔是指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曲线,可以重叠但一般不会交闭合 14.等高线具有如下特点:①等高线都是相等;③等高线上所标注的数字表示叉;②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④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我们称之为等高距 等温线越。;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15.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密集表示气温差异越大 :16.写出以下地形的等高线特点(第25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 起止度数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 度N/S 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 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 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 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 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

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3.21 6.229.23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的两大转变 1、观念的转变: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由“学科本位”、“知识中心”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情境。 二、教材内容 1、始终围绕人地和谐这条主线。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关注全球问题,关注发展问题,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促进人地协调与和谐发展是地理课程的迫切任务。每一章节内容都有突出发展性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观点 2、从知识体系看:从地球环境到人文环境,从自然地理到社会环境 教材内容分五大板块: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主要以全球、世界为出发点,讲述的是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地理知识。既表现地球环境的整体性,也不失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 3、从现代教学体系看:体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 教材安排了很多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探究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一个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热情,教材可读性强 4、从教材结构看:分为正文、阅读、活动、图片四大部分 正文主要叙述地理知识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是教材的意义个组成部分,主要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专题性较详细的介绍。活动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图片是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三、教学建议 1、用活教材,整合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基于新课程改革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教材在编写上正文内容少,图片、活动多。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多参与,多探究,主动学习。但这样的教材使老师操作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整理前两节)

店头中学七年级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质量检测题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1.人类首次实现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 D. 郑和 A.哥伦布 B. 麦哲伦 C. 库 克 2.赤道是:( ) A.形状是半圆形的 B. 是所有纬线中最短的 C.南北半球分界线 D. 东西半球分界线 3.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为: ( ) A.6357 干米 B.6371 干米 C.6378 千米 D.6360 千米 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A.180 ° B.0 ° C.160 ° E D.20 ° W 5 .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棋盘似的正方体 B 倒扣的盘子 C 球体 D 圆形 6 .下列地点中,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 ) A.19 ° W 10° S B.5 ° W 40° S C.160 ° W 30° N D.140 7 .地球的表面积是 ..................................... ( A 5.1亿平方千米 B 5.1亿千米 C 5.1亿立方千米 D 5.1平方千米 8 .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 ( ) A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B 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 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D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9 .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 .................................. ( ) A 地球的自转轴 B 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C 地球上就有地轴 D 地球仪上才有地轴 10. ............................................................................................ 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B 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 W 35° S )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理教案可以作为学校评价地理教师教学的标准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希望你们喜欢。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世界的气候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

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2、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综合练习

第一章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2.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 A.两者等长 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 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3.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 [ ]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4.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5.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 [ ] A.160°W B.20°W C.160°E D.20°E 6.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北为温带地区,这一点地理坐标应是

[ ] A.23.5°N,180°B.66.5°N,180° C.66.5°S ,20°W D.66.5°S,160°E 7.下图中P点位置,同时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热带三个条件的是 8.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9.某地位于东经170°,南纬20°,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位于东半球 B.该地处于北半球 C.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D.该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 10.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 [ ]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 地理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 地球的形状:球体。 2、 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 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 经纬线特点: (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纬线 经线 5、 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 ) 、南回归线(23.5°S ) 、 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6、 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8、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1、地球的自转

(课本13页) 2、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 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16——28页)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19页)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大小详,小大略”)※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 (2)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缓”) ※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低,四周海拔高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E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测试卷

第一章测试卷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④地球卫星照片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2.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 C.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 D.地球自西向东绕着星星转 3.(鸡西最新中考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 180°B.20°W、 160°E C.20°W、 180°D.0°、 160°E (莆田最新中考题)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4.8级地震(震中:118.5°E,39.7°N)。图1是局部经纬网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四地离震中最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四地有太阳光线直射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四地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50°W、80°N B.45°E、60°S C.120°E、1°N D.120°W、80°S 8.下列有关经纬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纬网在地球表面实际存在 B.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C.利用经纬网可以辨别方向 D.经纬网在军事、航空和旅行等方面都十分有用 9.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中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8693米 B.9003米 C.8690米 D.8999米 10.(鸡东最新中考题)黑龙江省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是()A.春分日B.秋分日C.夏至日 D.冬至日 11.一幅残破的地图,比例尺已失去,但知地面上A、B两地相距12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为1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A.1:10000 B.1/100000 C.1:10000000 D.1/1000000 12.2013年放暑假时,家住河南的小明打算到桂林旅游,那么他应该 选择( )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地球 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P3_图1。2)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 形状 长度 指示的方向 纬线 圆圈 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东西方向 经线 半圆 长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 3。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 ”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 ”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 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 5.特殊经线: (P6—7_图1.10和1。13) 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 、160°E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 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 向西到160°E ) 6。特殊的纬线 :(P6_图1。11; P12_图1.12) 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 、23。5°S 、66。5°N 、66.5°S ; 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 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 8.五带划分:(P12_图1。20)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②五带:热带、南温带 、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P11_图1.19) 节气 发生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分布情况 运动类型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 转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异 地球公 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资料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州——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州,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2.亚洲位于北半球、位于东半球。 3.亚洲与周围大州的界限: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以海与大洋洲相望;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4.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5.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6.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7.P5亚洲地理集锦 8.亚洲的气候特点: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有40亿人口(2007),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日本。3.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1.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组成;面积37.7 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 2.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钢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 十分有利。 3.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 4.日本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5.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6.P18的图 7.2 日本的地形。7. 日本的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8.日本的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文化气息是东西方文 化兼容的典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重点强调在每节新课前学生要依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指导做好课前预习。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三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例如: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纬线都平行。 ①纬线是不等长的,纬线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减, 直到两极缩成一点。 ②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 最大的纬线圈。 ③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增。 ④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是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也叫子午线。 ①经线是等长的,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③经度范围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递增直到180°重合。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8.地球绕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

时,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9.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公转产生现象是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四季的变化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P3_图)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 形状长度指示的方向 纬线圆圈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东西方向 经线半圆长度都相等南北方向 3.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 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5.特殊经线:(P6—7_图和) 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 6.特殊的纬线:(P6_图; P12_图) 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N、°S、°N、°S; 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 7.地球的运动:(P9_图)(P11_图) 运动类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8.五带划分:(P12_图)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 布状况。 ②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 寒带、北寒带。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P11_图) 节气发生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分布情况 春分日3月20或21日赤道各地昼夜相等 夏至日6月21或22日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 夜最短 秋分日9月22或23日赤道各地昼夜相等 冬至日12月22或23日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 夜最长 10.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P13_图) 11.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型 地球自 转 自西向 东 一天 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 异 地球公 转 自西向 东 一年 季节变化、昼夜长短 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1.黄山比泰山垂直距离高出349米,这是指 A.xx的海拔 B.xx对于xx的相对高度 C.xx的海拔 D.一般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①同一等高线表示的高度各点相等②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时则为山脊③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时则为山谷④等高线的疏密状况不同,表示的地形起伏状况不同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3.等高线相互之间不会交叉,如果地形图上若干条等高线在某个地方重叠在一起,那这个部位的地形一定是 A.鞍部B.陡崖C.洼地D.xx 4.等高距为100米的地图上,三条等高线合并在一起的断崖高度不小于A.200米B.300米C.250米D.150米 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地区表示的地形是 A.xxB.山地C.xxD.xx 6.关于地图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等高城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陡②黄颜色越深的地方,海拔越高③绿颜色越深的地方,地势越高④等高钱越稀疏的地方,坡度越陡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二、读图题

7.根据图中等高线说明: (1)B点和C点的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爬到山顶A点省力,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省力?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图的等高线图与表示其形态的地形素描图用直线连起来。 9.下图是地形素描图和地形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形等高线图中等高距是________米。 (2)在下列空格内,写出地形部位的名称并在等高线图中标出 ①②③④⑤⑥: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10.据图分析: (1)仅从地形方面考虑,从王村到赵庄的四条路线中,最容易到达的是(填数码)________。 (2)赵庄在王村的________方向。 (3)如下图的比例尺为1∶50 000,赵庄与王村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米。 11.作图:将下图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转绘成地形剖面图(要求:把剖面线与等高线相交各点的高度在地形剖面图上找出相应高度点,用光滑曲线相连) 12.观察课本第17页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P2—P6) 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系辞》,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 2.农业生产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农业生产要因地适宜。 由此中国形成了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主食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主食以大米为主. 3.荷兰位于欧洲,濒临北海,国土1/4低于海平面,被称为“低地之国”,荷兰人筑坝围堤,利用风车做动力不断扩大领土,这一过程称为:围海造陆。 4.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当地气候炎热而干燥(气温、降水),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长袍多为白色且宽大,因为:①防风沙②反射阳光透气好。 5.在解决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P7—P14) 1.现保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4700多年前亚洲西部的苏美尔人刻在泥板上的原始地图。 2.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等)和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两大类。。 2、地图三要素是:一、方向;二、比例尺;三、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定向: ①在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指向北,用字母“N”表示。 ③既不是经纬网地图也不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4.实际定向:晴天白天看太阳,太阳永远东升西落,晚上看北极星,北极星永远指向北;无论晴雨白天黑夜指南针都可定向,指向南北。 5.学校南边的胜利大街走向为:东西走向;学校东边的仓程路走向为:南北走向;流经渭南东部的沋河河流向为:自南向北,所以渭南地势南高北低;流经渭南北部渭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所以渭南的地势西高东低。 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7.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8.比例尺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9.图幅大小的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列尺约小,表示的氛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地区中,太阳光最斜射的是: (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2、甲地位于热带、东半球、南半球,其地理位置是: ( ) A、20°N、100°E B、30°S 、55°W C、15°S、120°E D、0° 、180° 3、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区冷热不同,最主要原因是: ( ) A、各地的海陆状况不同 B、各地的太阳光线有直射和斜射的差异 C、各地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 D、各地地形不同 4、人们以西经20o和东经160o作为东西半球的界限,最主要原因是: ( ) A、东西半球的大小一样 B、记忆起来方便 C、这两条经线的长度一样 D、避免将一些大洲分在两个半球上 5、地表某一地点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此地的地理位置在:() A、0°、0 ° B、0°、180° C、0°、20°W D、0°、160°E 6、下列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A、50°N 、40°E B、26°S 、60°E C、80°N 、110°W D、55°S 、25°W 7、在用手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应该让地球仪: ( ) A、从赤道上空看自左向右转 B、从赤道上空看自右向左转 C、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转动 D、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转动 8、小明家中有一口井,每年有一天的正午时,太阳光可以照射到井底,小明家所在的纬度位置可能是: ( ) A、0° B、20°N C、23、5°N D、 23、5°S 9、下列自然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昼夜之分 C、昼夜交替 D、昼夜长短的变化 10、北京在一年中白天和黑夜时间相等的日期是: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1、关于经纬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每一条经线和每一条纬线都有相交的一点 B、南极点和北极点不属于经纬网之内 C、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用处很大 D、能够确定地表任何一点的位置 12、下列自然现象中,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 A、季节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经纬网的划分 D、地轴的倾斜 13、下列地点中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温带的是: ( ) A、25°N 170°W B、23°N 10°W C、29°N 170°E D、40°N 120°E 14、小华住在20°N、30°E,小丽住在50°N 、30°E,在6月22日两地相比:() A、小华家早见太阳 B、小华家比小丽家气温高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商务星球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教与学中的优势因素,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会可能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不利因素和未知困难,应该是教师提前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四、学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他们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理事务描述能力的培养。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会学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气候类型的简单的天气图。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地球上有着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国家,掌握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和发展差 五、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地球 ???????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二单元地图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认识,地图的方向,怎样区别方向,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等知识。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