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

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生:答略

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板书:2、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承转:地球不停的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板书: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师:接着上面昼夜形成的演示进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

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更替

师:还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东边先天亮,西边后天亮。

师:东边比西边先看见日出。

板书:(2)时间差异

师:看书P13图1.17,并解释: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什么时间不同?

师:现在你们能让我们的祖国从处在白天的状态转入黑夜的状态再转入白天的状态吗?

学生活动: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师: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所以姚明在纽约的下午打比赛我们要在晚上才能看到。

师:时间的差异。这就有大宾馆总服务台的墙面上悬挂许多挂钟,分别表示在同一时刻不同大城市的时间,如北京时间、纽约时间、伦敦时间等。不同地方时会给国家间的交往带来不便,不过,我们已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同学们以后会学习到。

师:人们以一天(24小时)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

(1)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

(2)假设地球的周期变长由一天变为两天,我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会发生什么变化?

(3)假设地球的周期变短为12小时一天,我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又将会发生什么

变化?

承转:同学们知道,地球除了绕地轴不停的转动,同时它还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那么,围绕太阳的转动叫什么呢?

生:公转

师:公转――它是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地球的公转

(2)绕转中心、公转方向、公转周期是什么?

(3)公转特点?

生:答略

板书: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承转:地球的公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这个问题留作下节课研究。

课堂小结:略

课堂练习:

1、完成下列表格:

2、讨论生活在地球上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和产生五带;记住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2、通过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将地球公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四季形成和五带产生等自然现象。

3、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培养学生学习数量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产生。

教学难点

1、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特征。

教学用具

地球仪、手电筒,几副热、温、寒带的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板书: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一:地球公转演示

教师把手电筒(拎下灯罩,当作太阳)立在讲台中间,手拿地球仪绕其转动。请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

(3)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

(4)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可以到达哪里?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

生:答略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13页“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所以,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板书:(1)形成四季

活动二:分组讨论填表

说明:二分二至是我国24节气中的4个节气。

生:答略

师:假设地球是直立着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还会有四季吗?同学们课后讨论完成。

活动三:用两个手电筒,一个垂直照射黑板,一个斜射黑板。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

生:垂直照射黑板的光圈小,亮度大;斜射黑板的光圈大,亮度小。

师:如果手电筒是太阳呢?会有什么现象?

生:答略

师:直射的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多,温度高;斜射的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少,温度低。

活动四:教材15页活动2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小结:夏季正午太阳高度高,白昼时间长;冬季正午太阳高度低,白昼时间短。这种正午太阳高低和白昼长短的变化,决定了该地得到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进而反映出了四季的变化。

承转:刚才我们知道了在同一地方,季节不同,太阳光照不同;那么,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太阳光照的情况相同吗?

师:由于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的照射情况不同,冷热就有差别。因此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随纬度而不同,从而产生五带。

板书:(2)产生五带

活动五:读教材14页“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以下问题:

(1)找出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2)哪个带获得太阳热量最多,哪个带最少?

(3)热、温、寒带各有什么气候特点?(教师展示几副热、温、寒带的景观图片给学生观察)

(4)有无阳光直射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些带?

(5)中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生:答略

师:可见,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上不但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还形成了五带。

课堂小结:略

课堂练习:

1、太阳直射的最北界限是_____________ ,直射的最南界限是____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 之间来回移动。

3、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在纬线上,全球各地平分,各为

小时。

4、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节气),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南半球为季。

5、画出地球上的五带图。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2、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更替

(2)时间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形成四季

(2)产生五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 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生:答略 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 运动时教案新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 课时:3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

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 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 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 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 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

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 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 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 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 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逆时针转动) 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 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 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 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 ,再让学生观察: 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 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3、看书1.20图,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 观察讨论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日复一日,日有昼夜更替,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年复一年,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你能说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吗?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现在我继续向同学们介绍你们桌前的仪器——地球公转轨道仪。它由地球仪、公转轨道、小红球代表的太阳三部分组成。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一些,请同学们再看地球仪的底座上和公转轨道仪上都分别对应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名称,地球仪上白色玻璃罩的中心有一个红点代表太阳直射点。 观察讨论二: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样吗?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倾斜方向有无变化?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学生演示、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那么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我们一起看投影。 观察讨论三: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3新版新人教 版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

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阅读书本第13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地球的运动教案示例123课时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变化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划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 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本上。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教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示

学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教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学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教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教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学生:答略 教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板书:2、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承转:地球不停的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板书: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接着上面昼夜形成的演示进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 黑夜? 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一的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学的思想。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2、采用讨论比较方法展开“活动” 考虑到学生以前学过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采用比较法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了解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异同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3、通过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资料,对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四季的变化 教学用具: 课件、学生自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地球运动实况录像,请学生观察。 讲授新课: 电脑屏幕显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一、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 屏幕显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展开讨论究竟是“天转”还是“地转”。 全班同学分属两种观点,各抒已见。 引导学生参看阅读材料,达成共识——“地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的定义及其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3.记住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差异,并结合生活体验,将地球公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4.观察地球的五带图,知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与五带的关系,明确五带的范围和特点。 5.通过演示和探究,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的关系。 2.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若干 【教学手段】学生观察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区一年内有着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观察临沂某学校作息时间表,为什么一年四季下午的上课时间不同?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引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求新知。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 学习一:演示地球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特征 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演示地球的公转,认真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公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4.地轴的状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为66.5o),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学习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1.观察课本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图,找出图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的纬线。 2.观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图,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移至23.5°N时,为夏至日,这是太阳直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移至赤道时,为秋分日;接着继续南移,移至23.5°S时,为冬至日,这时太阳直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再向北移,移至赤道时,为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23.5°N,因此23.5°N被称为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是23.5°S,因此23.5°S被称为南回归线。每年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3.阅读课本13页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分组讨论并填写下表。 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日期北半球昼夜长短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情况春分赤道3月21日昼夜平分一样多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和产生五带;记住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2、通过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将地球公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四季形成和五带产生等自然现象。 3、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培养学生学习数量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产生。 【教学难点】 1.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特征。 【教学用具】 地球仪、手电筒,几幅热、温、寒带的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板书: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一:地球公转演示 教师把手电筒(拎下灯罩,当作太阳)立在讲台中间,手拿地球仪绕其转动。请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 (3)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 (4)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可以到达哪里?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 生:答略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13页“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所以,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板书:(1)形成四季 活动二:分组讨论填表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月份北半球季节南半球季节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说明:二分二至是我国24节气中的4个节气。 生:答略 师:假设地球是直立着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还会有四季吗?同学们课后讨论完成。 活动三:用两个手电筒,一个垂直照射黑板,一个斜射黑板。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 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 第一课时 (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1.托勒密与“地心说” 2.哥白尼与“日心说” 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 1.读图1.4 昼与夜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 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2.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 3.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第二课时 (三)地球的公转 1.读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资源拓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知识能力 1.(2018 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五带划分 下图示意小红用铁丝和乒乓球制作的地球仪。读图完成 2—4 题。 2.(2017 广西梧州中考)给地球仪上的赤道标注纬度,应标注 ( ) A.23.5°S B.0° C.23.5°N D.90°N 3.(2017 广西梧州中考)作为地轴的铁丝ab 与地球仪的水平底座的夹角是( ) A.23.5° B.30° C.66.5° D.90° 4.(2017 广西梧州中考)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5.(2019 重庆万州期中)如图,地球公转至d 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下图为“地球运动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 6—7 题。

6.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示时间只能是春分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C.内蒙古可能多沙尘天气 D.图示范围大部分地区属于东半球 7.A 点几小时后进入黑夜( ) A.6 小时 B.8 小时 C.12 小时 D.24 小时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8—9 题。 8.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 ) A.夏至 B.秋分 C.冬至 D.春分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丁位置时,日期为 9 月23 日前后 B.地球公转到乙、丁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 C.6 月初,地球位于乙和丙之间 D.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受到一次太阳直射 读图,回答 10—12 题。 10.地球公转的周期为( ) A.12 小时 B.1 天 C.1 个月 D.1 年 11.图中四个位置,泉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泉港的小蓉同学在图中四个位置观察了正午身影长短的变化,下列哪个图最接近丁位置的情境示意( ) 1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材习题解析 新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 自转活动 1.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答案】本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来验证昼夜交替的现象。 演示要领:左手拿地球仪底座,右手向外(右)拨动(自西向东)地球仪。 演示口诀:左手持球右外拨,自西向东细琢磨;不同角度定方向,北逆南顺不用说。 演示结果:多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并现象记录下来:从赤道上空看,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一天中,人们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答案】我们自古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日出开始了白天活动,日落时应结束劳作回来休息,通过一晚的体力恢复,以备第二天的劳作。这反映出人们在顺应与遵循着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昼半球时提供光和热,利于人们活动、工作;夜半球时人们活动因黑暗受限。由此可知,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都与地球的自转现象息息相关。

3.读图1.17,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答案】由图可知,两人是以对方的实际时刻互致问候的。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处于相对的两半球,昼夜和晨昏变化相反,图示时刻纽约已位于黄昏后,即将转入夜半球;而北京则位于晨昏线东边,旭日升起,处在昼半球范围内。 公转活动 演示地球公转,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参照图1.20,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答案】演示要领 (1)演示时,保证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2)演示时,确保地球仪的转动方向自西向东转动(逆时针转动)。(3)演示时,在光源固定的情况下,地球仪要围绕光源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移动。(4)注意观察,及时记录直射点(最亮点)的位置。以上实验选在暗室或晚上进行效果最好。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第2节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7)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能力目标 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教学重难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用具教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学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过程 地球的自转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候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2)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3.结合当地的季节变化与日常生活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 4.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限,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总结地球公转自转的相关信息。 2.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具自己动手实践、证实的意识,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手电筒若干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播放王力宏《公转自转》问题:1.王力宏在歌曲中,他把自己比喻成什么?他把他喜欢的女孩子比喻成什么? 2.为什么王力宏的心情会有黑夜白天差别?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展示]课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东升西落视觉图两幅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为什么每天的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方向、周期) [教师]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同时运用谷歌地球更直观的给学生演示。 [提问]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演示]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则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的更替。) [提问]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 [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 ①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 ②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讨论] 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科目地理设计者授课者 授课班级七年级授课时间课时数 第一课 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包括地球自转,以及由此引起的昼夜交替和时差现象。地球公转以及由此引起的四季交替,五带的划分。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而且都是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本节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现象,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好在教材中很多内容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得到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更替、时间差异。。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时 间 安 排 导入 [设问]请问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原因?提问、直奔主 题 思 考、 回答 设疑 激趣 明确学习1.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基本运动规律, 解析学习目标识记 明确 学习

目标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初步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逐步养成实事 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学案展示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也随着交替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阅读课本P11图1.14“昼与夜”、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后完成下列问题: 1、何为昼半球?何为夜半球?为什么会分为昼、夜 半球?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 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2、假设地球不自转,而是静止的,还会有昼夜之分 吗?那样地球上会造成什么后果?假设地球是透明的, 还会有昼夜之分吗? (没有,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没有黑夜。) (昼与夜的形成的两个基本要素) 3、教材中“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你能列举出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一些自然现象吗?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时刻早于西边的地点)(时差原因) 4、归纳: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东边地点时刻早,西边地点时刻晚)。 活动二:教师演示有光照的转动着的地球仪,让学生找到北京、东京、纽约三个城市,比较它们的位置,分析: (1)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 (2)三个城市随着地球仪的转动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 (3)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了哪个地方时间早?可见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 (4)教材P13图1.17,完成活动题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