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石油安全再思考_析油价回落时的石油安全问题

中国石油安全再思考_析油价回落时的石油安全问题

中国石油安全再思考_析油价回落时的石油安全问题
中国石油安全再思考_析油价回落时的石油安全问题

2009年6月江 南 社 会 学 院 学 报Jun.2009第11卷第2期J O URNAL O F J I ANGNAN S OC I AL UN I VERS I T Y Vol.11No.2

中国石油安全再思考3

———析油价回落时的石油安全问题

周云亨1,朱中博2

(1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21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1)

摘 要: 供求缺口不断扩大的趋势使中国越来越依赖海外石油,石油安全由此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油价的高位回落短期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经济安全,但长远来看可能会加大中国海外石油的供应风险。为了应对海外石油供应的脆弱性问题,即对外石油依存度高、石油供应中断风险大以及应付供应中断能力弱,中国需要采取“远交近攻”策略,进一步推动进口石油供应来源与运输渠道的多元化。

关键词: 中国;石油安全;脆弱性;石油供应安全;远交近攻;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F407.22/D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26(2009)02-0009-06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以及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数国家类似,中国的能源发展同样缺乏可持续性。如果政府未能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能源开发技术也难有重大突破的话,中国的能源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供求缺口不断扩大的趋势势必加剧中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程度。

一、石油安全内涵的再思考

通常,学者们倾向于认为,对石油进口国而言,石油价格的高低是国家石油安全政策取向的一个关键因素。[1]因此,对中国而言,合理的能源政策应致力于防止油价上涨,保护国内消费者免受世界油价高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分析不无道理,毕竟高油价一方面意味着中国将不得不增加石油进口开支,从而导致贸易盈余降低;另一方面则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降低,这将导致这些国家减少从中国的进口,从而间接地削弱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低油价对中国无疑是有利的。但笔者以为,低油价给中国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相应地带来了风险。因为油价走低将促进石油消费,阻碍燃料替代技术及节能技术的发展,低油价还将抑制国内石油生产的增长潜力,导致本已严重失衡的国内石油供需形势进一步恶化。

伴随着中国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外石油贸易将迅速扩大,这种贸易将增强中国与产油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由此也加剧了世界能源供应中断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全球剩余石油储量越来越集中在中东的欧佩克成员国,这些国家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将会得到增强。石油需求越大,这些国家越有可能从出口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为维持高油价的有利局面,这些国家在较长时间内会倾向于采取延迟投资和限制产量的政策。[2]31因此,只注重防止油价上涨的能源安全政策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低油价对长期供应安全的负面影响。

在笔者看来,石油安全在不同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参见表1)。就短期而言,油价高低是衡量能源安全的一个关键指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廉价的进口石油可以节约成本,缓解中国能源供应短缺,极大地提高经济扩张速度,减少扩大生产规模的资源束缚。就此而论,资源的全球有效配置将极大地解放中国的生产力。然而,就长时段而言,确保海外石油的稳定供应将是我们更加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中国而言,确保持续、稳定的海外石油供应不仅有利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中国

3收稿日期:2009-02-10

作者简介:11周云亨(1982-),男,浙江台州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21朱中博(1983-),男,山西运城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推行连贯有力的对外政策。

表1 不同时段的石油安全问题

时段安全

理念

关注问题主要解决方法

短期价格

合理

如何应对潜在

的油价暴涨

建立商业储备;节制需

求;石油采购方式多元化

长期供应

安全

如何减少对波

斯湾石油的依

赖;如何加强运

输安全

进口来源多元化;保护非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

建立战略储备;石油运输

渠道、方式多元化;提高

能效

在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短期内石油安全意味着油价合理,因此在这一时段石油进口国需要考虑如何应对油价暴涨问题。不过经过最近几年高油价的“洗礼”,我们发现国际油价是最变动不居和不可预知的市场现象之一,世界经济对油价的承受能力也远远超出了多数人的预料。我们认为,相对油价,石油供应是更值得关注的因素,也是更容易确定的指标。在石油供应安全方面,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的发达国家为我们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故而本文集中关注的,将是中国海外石油的供应安全问题。

二、中国石油安全现状

1993年中国从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自2003年第二季度起,中国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随着中国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对中国影响也迅速增大。对此,国外有学者指出:“能源安全不再是低级政治性的国内经济政策问题,它已经成为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高政治性问题。”[3]对中国而言,石油安全不仅重要性日渐突出,而且影响范围也迅速扩大———石油安全问题源自国内,同时又受国际因素制约。

从国内层面看,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源于供应太衰老,需求太年轻。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截至2007年底,中国剩余石油探明储量为21亿吨,占世界剩余探明储量的113%,储采比为1113年。[4]6除非石油勘探有新的重大突破,中国目前探明储量将在20年内消耗殆尽。大庆、胜利、辽河三大主力油田都具有40多年的开发历史,原油产量在1993年达到巅峰后便停滞不前,其后不断减产。而新疆、东海和南海的石油储备并没有达到我国政府的预期目标,大幅增产潜力有限。BP数据显示,在1965—1979年间,中国石油产量骤增838%,在1979—1993年间,增幅仅为36%,而在1993—2007年间,增幅进一步降为30%。可以说目前中国的石油产量已接近高峰,即便中石油于2007年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了储量达28亿桶的冀东南堡油田,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石油产量不太可能实现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引发了对能源需求的成倍增长,这主要为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们逐渐提高的生活水平所推动。首先,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所有工业设施在建设及运转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其次,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尚处于较高水平,伴随着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均能源消费量日渐上升。最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开始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2009年1月,中国消费者购买了79万辆车,而美国当月汽车销量略低于6517万辆。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5]这些因素意味着中国的石油需求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为了应对高涨的能源需求,中国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措施。2003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将石油安全摆到了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议事日程。此后,在2006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中国政府制定了宏伟的强制性目标,即到2010年将单位G DP的能耗降低20%。为了促进节能减排,中国政府还决定于2009年初实施燃油税改革方案。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鼓励本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随着中国政府能源外交的加强以及中国石油公司日益走向国外,中国政府关注的石油安全问题在海外得到了部分解答,不过也正如反对人士所担忧的那样,依赖进口石油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从国际层面看,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源于海外石油供应存在着很大的脆弱性,具体表现为对外依存度日益攀升、进口集中度①高以及石油运输管道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首先,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中国石油消费量将从2005年的670万桶/日增至2015年的1110万桶/日和2030年的1650万桶/日,年均增长率为317%。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急剧上升,进口量将从2005年的310万桶/日增至2030年的1310万桶/日,而2000年的进口量仅为

①集中度反映了石油进口来源的集中程度,一般用占进口来源的前3位或前5位国家的石油进口之和占总进口量的比例来表示。本文取前5国集中度。

140万桶/日。到2010年左右,中国有望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相当于欧盟所有27个成员国的进口量之和。[2]146

其次,中国原油进口集中度高,易遭受突发事件影响,不利于分散风险。一般认为,进口集中度大于50%时即处于不安全状态。自2000年以来,中国原油进口集中度在60%—65%之间,存在较大的风险。此外,中国近年来从中东地区的原油进口量一直占据总进口量的半壁江山,而中东地区存在着诸多不安定因素,各类冲突事件频繁发生。因此,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比重越高,石油供应的脆弱性往往就相应地增大。[6]

最后,海上石油安全通道问题是中国石油安全又一薄弱环节。目前中国高达九成的进口原油来自中东、非洲和亚太三地,这其中的近九成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在中国海军尚不能确保海上能源通道畅通的情况下,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以及单一的海上运输通道将使中国石油安全的脆弱性暴露无遗。此外,目前由中国船队承运的进口原油份额不足10%,主要航线的自承运份额在中东为618%,在非洲则几乎为零。[7]一般而言,若要基本保证一国石油运输安全,至少半数进口石油须由本国船队承运,而中国油轮规模与之相距甚远。

综上所述,不论从国内还是国际层面看,不论就现在还是未来论,中国的石油安全形势都不容乐观。

三、中国石油安全路线图

进口海外石油资源,哪怕是大量进口中东石油,都不一定是件坏事。如果能以合理的价格得到充足、可靠的供应,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人民都将从中获益。然而,不论是两次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带来的巨大冲击,还是中苏关系破裂后西方石油禁运,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都提醒着国人在大量进口海外石油的同时,还要评估潜在的风险。此处的风险是指经由马六甲海峡进行海上运输的航道可能被卡断,或者由于过度依赖中东地区导致某个产油国或者“集团”操纵并由此引发油价大幅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乃至国家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中国日益依赖波斯湾地区石油供应,而这一地区的供应又无可靠保障的情况下,中国能源安全处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付石油供应中断的能力。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最有效原则在于确保海外石油供应来源多元化。

尽管海外石油供应存在着很大的脆弱性,但中国也是一个颇具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新兴大国,并且拥有相对有利的地理位置,这使得中国无论在掌握海外石油资源还是运输线路都具备多样性的获取途径。鉴于只有中东、前苏联国家、拉美、非洲等少数地区在石油供给上具备高度自给自足的能力,上述地区对维护中国石油安全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中国在上述地区的利益存在着轻重缓急之分,但有一点恐怕是共同的,即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与石油战略的重要性往往是重叠的(参见表2)。当然,本文的分析并未就此完结,我们认为在选择投放资源之前,还得评估相应的风险。

表2 世界重要石油输出地区对

中国石油安全和地缘政治的重要性①

重要性

地区

对于中国

石油战略的

重要性②

对于中国

地缘政治

的重要性

在中国石油

安全和地缘

政治中的地位中东★☆★

中亚☆☆☆

俄罗斯☆★★

亚太③☆★★

非洲☆☆☆

拉美△△△

注:★至关重要☆重要△一般

笔者认为,评判中国海外石油供应安全状况可以参照以下三大指标:石油供应的经济性、可持续性以及运输通道的安全性。石油供应经济性、可持续性以及运输通道的安全性高则意味着供应安全度高,反之亦然。石油供应的经济性与开采成本、运输成本成反比,石油供应的可持续性与石油来源国的储采比成正比,与爆发危机的可能性成反比。结合上述推论,我们可以将世界重要石油输出地区对中国石油供应的安全性作一比较(参见表3)。

基于上述判断,中国石油外交指导原则应当是:充分利用政治、经济和地缘上的优势,以油气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为重点,采取“远交近攻”之道,实行多元化发展策略,实现油气

①表格参照方斌的《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的表格所做,笔者大致同意方斌对其表格内容所做的阐述,因此不拟在此作重复论述。读者可以参见方斌:“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年版,第10~19页。

② 在中国2007年度11839亿吨原油、成品油净进口量中,中东地区为01788亿吨,前苏联地区为01263亿吨,亚太地区为01118亿吨,非洲地区为01529亿吨,拉美地区为01113亿吨,以上数据为笔者整理《BP2008年度世界能源统计》而得。

③ 作狭义解,指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澳洲。

资源供给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里所说的“远交”是指对距离较远的石油产区进行资源追踪,若遇到具有战略价值的投资项目,争取以双边甚至多边合作的方式参与。“近攻”是指针对资源较为丰富的周边国家与地区,中国要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对当地的石油生产设施进行投资,对石油生产国与中国之间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给予重点扶持。具体而言,“远交近攻”之道应当谋求依托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巩固并向中东和非洲地区辐射,最后扩展至拉美。

对中国而言,俄罗斯和中亚的最大吸引力莫过于地理上的毗邻,且该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具备显著提高石油出口的能力。俄罗斯现有的油气管道大多通往西方,不过俄乌天然气事件、巴杰输油管道的贯通及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争端等事件都表明了俄罗斯若完全依赖西方能源市场并非明智之举。俄罗斯需要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政策正好与中国降低对中东石油依赖的需求一致。两国各自具备市场和资源优势,双方的能源合作既有助于中国解决石油安全问题,又能推动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两国合作符合彼此的利益。

表3 对中国而言世界重要石油输出地区的安全性

安全性地区

石油供应的经济性石油供应的可持续性

开采成本①运输成本②储采比③爆发危机可能性[8]

运输通道的安全性④

中东低低高高低中亚中高中中高俄罗斯高高中低高亚太高低低中中非洲中中中高低拉美中高中中中

不过中俄两国在油气合作过程中的一波三折也提醒我们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北方邻居。事实上,俄罗斯如何使用油气资源首先取决于克里姆林宫的需要,其次取决于俄罗斯经济形势,最后才取决于国际市场的油气价格。[9]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有必要对中俄两国最近签下的价值250亿美元的贷款换原油协议持谨慎乐观态度。在适当的场合,北京仍有必要提醒莫斯科,如果中俄能源合作协议得不到落实,那么中国巨大的能源市场将会向中亚各国开放。与之对应,中国应继续向中亚油气开采与运输行业注入巨资。对中国来说,参与中亚油气开发,不仅可以弥补本国油气缺口,减轻对中东油气的依赖,而且对中国西部大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10]作为能源生产方,深居内陆的中亚各国将中国视为油气东输的必经之国,并十分重视中国能源市场潜力。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已初步形成了重点投资哈萨克斯坦、大力建设中哈油气管道、积极参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其他国家油气开发的格局。上述投资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石油供应来源和运输渠道的多元化,降低了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脆弱性。

相比俄罗斯和中亚,中东地区的优势在于其油气储量更为丰富。BP数据显示,中东地区蕴藏着61%的世界石油储量和4113%的世界天然气储量。在可预见的将来,中东仍是世界油气的主要供应源,中国石油缺口的很大比重仍将依靠中东的进口石油来填补。中国与中东国家在能源领域存在着巨大的互补利益———中国需要中东石油来满足国内经济蓬勃发展所引发的能源需求,中东国家则希望在中国这个庞大的能源消费市场上占据重要

①②③④参考“世界各地石油开采成本示意图”而得,载[俄]斯?日兹宁著《俄罗斯能源外交》,王海运、石泽译审,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

612页。

国际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有轮船、管道、铁路和汽车运输。若从每公里运输成本看,油轮运输 管道运输 铁路运输 汽车运输;从石油跨国运输量来看,油轮运输 管道运输 铁路运输 汽车运输。

据《BP2008年度世界能源统计》称,中东石油储采比为82.2年;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为7312年,土库曼斯坦为813年,乌兹别克斯坦为1413年;俄罗斯为2118年;亚太地区为1412年;非洲为3112年;拉美的墨西哥为916年,其余的拉美国家为4519年。

由于中国是传统的陆权大国,西北陆上石油通道将比东南海上石油通道的安全更有保障。若单就海路言,一般认为,通过的海峡和岛屿越多,运输距离越远,则航线越不安全。

的份额,这种能源领域的相互依赖将是维持双方关系的重要纽带。[11]

不过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并非是一种完全均衡的彼此依赖,自然也不一定有利于中国。在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前,在围绕中东石油资源争夺而展开的外交斗争中,中国可以保持超脱的立场。然而一旦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大国,并且进口的很大比重来自中东国家时,这些国家可能会借助能源领域的不对称相互依赖,对中国产生政治诉求。鉴于中东地区冲突不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中国被迫卷入地区争端并被置于外交两难的处境并非毫无可能。因此,基于国家安全考虑,中国不应过于依赖中东石油。

非洲虽不及中东油气资源丰富,地理上也与中国相距甚远,但这块大陆的吸引力在于尚有大片地层有待勘探。据统计,非洲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在1987—2007年增长了10012%,而全球的其余地区仅增长3116%。[4]20对此,中国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参与了非洲石油资源的开发,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2007年,中国从非洲进口了5290多万吨石油,占进口总量的近三成。[4]积极开发非洲的油气资源,短期内有利于中国弥补国内的能源缺口,长远看有助于中国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就全球范围比较,拉美的石油资源不算突出,且该地与中国远隔重洋,属美国“后院”,因此中国不宜在此地开展大规模的油气经营活动。对于中国而言,较为明智的做法是采取“因势利导、利润优先”的策略。拉美的委内瑞拉是世界第八大石油生产国,探明石油储备为870亿桶,是中国在该地较为理想的合作伙伴。查韦斯总统上台后,为了摆脱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迫切希望为委内瑞拉打开海外能源新市场。2006年8月,查韦斯来华访问时表示,至2010年委对华石油出口将从当时的15万桶/日增至50万桶/日。考虑到存在油品过低、运输成本过高①及美国因素等诸多障碍,上述目标并不容易实现。权衡利弊,中国石油公司与西方公司签署“石油置换合同”将不失为一种共赢的方法:委内瑞拉得到了中国的资金和技术;西方国家得到委内瑞拉的石油;而中国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尽管这些石油并非来自委内瑞拉。

如果说国际油价牵涉石油安全敏感性问题,那么石油供应安全更多涉及脆弱性问题。在衡量石油安全方面,脆弱性因素无疑比敏感性因素更为重要。有鉴于此,我们不应对最近国际油价的高位回落抱盲目乐观心态。因为对中国而言,对海外石油依存度的高低、石油供应中断风险的大小以及应付供应中断能力的强弱等决定脆弱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并不会由于油价的下跌而得到显著的改善。正好相反,伴随着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长,国际油价的下跌还将推动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在出现可替代能源之前,中国有必要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强化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降低石油安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

参考文献:

[1]倪健民.国家能源安全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绪论16.

[2]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7:中国选粹[R/OL].htt p://www.worldenergyout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4886082.html,/index_chinese.as p.

[3]Kenneth L ieberthal,M ikkal Herberg.China’s Search for Energy Security:I m p licati ons for U.S.Policy[J].NBR Analysis,Vol.17,No.1, Ap ril2006:13.

[4]BP,BP Statistical Revie w of World Energy June2008[J].London:BP,June2008.

[5]中国汽车销量超过美国,行业将整合[N/OL].华尔街日报.中文网,2009-2-5.htt p://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4886082.html,/mail/I nbox L ight. as px?n=1087462210#.

[6]王家枢.中国石油安全与地缘政治[J].资源产业,2004(1).

[7]苏德勤,张永欣,黄磊.世界油运市场与中国能源安全[J].世界海运,2005(1).

[8]The Fund for Peace and the Carnegie Endowment f or I nternati onal Peace,“The Failed States I ndex2008”[J].Foreign Policy,July/August2008: 64-68.

[9][法]菲利普?赛比耶-洛佩兹.石油地缘政治[M].潘革平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00.

[10]许勤华.新地缘政治:中亚能源与中国[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49.

[11]张立哲,周云亨.试析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合作[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5).

(英文摘要下转第18页)

①委内瑞拉的石油比较重、含硫多,中国需要向炼油厂追加投资才能加工这类石油。此外,因巴拿马运河航道所限,超级油轮需绕道麦哲伦海峡至中国,这将延长运输时间并提高运输成本。

我国目前主要用行政手段推进新能源开发和利用,转变为运用税收和收费的手段和机制促进节能。例如,设置碳税的征收,使矿物燃料所产生的社会污染成本进入经济主体的成本之中,促进经济人根据比较利益,寻求二氧化碳最少排放的途径和措施。同时,我国可以根据本国国情逐步开征与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相联系的环境保护税。

此外,投资体制不到位也是信贷政策实施效应减弱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努力打通国际融资渠道,为我国的节能技术的提高和节能项目的建设培育内外融资市场;积极主动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国际融资进入我国的节能项目及其科研开发之中,逐步扩大外资的投资比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尽可能多种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的联系,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方式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共享国际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效和新能源开发,逐渐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参考文献:

[1]朱锡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与政策支持[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7-68.

[2]朱锡平.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J].宁夏社会科学,2006(2):31.

[3]B lanchard,O liver and Jordi Gali,2007.The Macr oeconom ics Effects of O il Price Shocks:W hy A re the2000s So D ifferent fr om the1970s?[R]. Working Papers0711(2007),Massachusetts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Center f or Energy and Envir onmental Policy Resesrch.

[4]林伯强,牟敦国.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8(11):88.

[5]朱锡平.新时期政府节能管理模式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

[6]张扬,朱锡平.循环经济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300-306.

[7]朱锡平.我国社会节能过程中的金融与政策支持[J].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08(4):231.

F i n anc i a l And Poli cy Support i n the D evelop m en t and

Utili za ti on Process of Ch i n a’s New Energy

ZHU X i-ping1,X I AO X iang-yu2,CHEN Y in3

(School of Econom ics and Manage ment,Hunan No.1Nor mal College Changsha,Hunan410205,China)

Abstract:I n the face of sustained econom ic and s ocial devel opment,mankind confr ontes the unp recedented p ressure on energy,which is particularly p r om inent in China.Theref ore,there’s no way but either t o reduce power consump ti on or t o devel op and utilise ne w energy.However,the ne w energy devel opment and utilizati on p r oces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 om the corres ponding financial and policy support.W e must further deepen the ref or m of financial syste m and taxati on system,fully devel op the potential on monetary policy,industrial policy,p rice policy and fiscal and taxati on policy t o give full p lay t o their regulating and guiding r ole.On the basis of increasing energy efficiency,i m p r ove the existing energy structure and i m p r ove the devel opment and utilizati on efficiency of ne w energy.

Key words:financial policy;industrial policy;ne w energy devel opment and utilizati on;financial support;policy support

[责任编辑:晓 春]

(上接第13页)

A Reth i n k i n g of Ch i n a’s Petroleum Secur ity

ZHOU Yun-heng1,ZHU Zhong-bo2

(11School of I nternati onal Relati ons And Public Affairs,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21I nstitute of I nternati onal Relati ons,Beij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The gr owing gap in supp ly and de mand makes China more and more dependent on overseas oil.A s a result,petr oleum security has become an i m portant fact or in China’s econom ic devel opment and nati onal security.I nternati onal oil p rices have come down fr om a higher level,which will hel p enhance China’s econom ic security in a short ti m e,but in the l ongrun,it can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overseas oil supp ly.I n res ponse t o the vulnerability of overseas oil supp ly p r oble m,that is,the high level of dependence on f oreign oil,oil supp ly disrup ti on risks,as well as ability t o cope with supp ly disrup ti ons,China needs t o adop t a“Yuan J iao J in Gong”policy(literally,it means attacking nearby countries and coordinating with fara way countries)and further p r omote the i m port of oil supp ly s ources and the diversificati on of modes of trans port.

Key words:China’s petr oleum security;vulnerability;Yuan Jiao J in Gong;diversificati on

[责任编辑:陈丙纯]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在油气资源开发、管道建立、炼油化工及油气田对外合作、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难度大;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油气发展的战略应继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根据中国资源分布特点,东部挖潜,延长稳产期;西部加大投入,实现增储上产。在战略部署上做到“四个结合”。 一、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 (一)简要回顾与发展现状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成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这十年间中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二)存在问题 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 中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60亿吨计,只占全球的3.9%;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左右。 2.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 中国的原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全国产量的2/3.但其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88%)、高采出程度(75%)和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阶段。特别是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27年超过5000多万吨,2002年在5013.1万吨的产量水平上划了句号,计划今后将逐年递减。 3.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原油产量增长速度,供需缺口越来越大。2000~2002年,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4.91%,高出产量增长速度近3.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104万吨;石油消费弹性系数达到0.7,比石油生产弹性系数高0.436.石油“一高一低”现象导致国内石油供不应求,缺口从2000年的5637.73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7236.41万吨,石油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6962万吨增长到7184万吨,10年增加了7倍多。预计2003年石油净进口量将突破9000万吨,进口依存度达到35%以上。 4.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来自社会各界的担忧有增无减。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出于石油进口来源方面的安全考虑。二是出于战略石油储备方面的考虑。三是出于油价大幅上扬的考虑。 二、中国油气资源供需预测 1.石油需求预测 在成品油方面,汽油、煤油、柴油,按0.6的弹性系数,折合年均增长率为4.2%,预计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之前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展望过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安全来保持世界的安全。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 课程:国际石油经济 1. 海外油气开发现状和展望 (1)综述 隨着中国经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对国外石油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中国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截至2009年,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石油消费预计还将不断增长,而预测国内石油生产量自2020年起将开始下降。 截至2010年3月初,非洲出口中国的石油数量仅占非洲石油出口总量的13%,远远低于非洲出口欧洲和美国的石油数量,非洲出口欧洲和美国的石油数量都占到了非洲石油出口总量的30%以上。中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仅占世界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总投资的1/16,也同样远远低于欧洲和美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中国油气公司近两年积极参与海外并购。、其中,中石油是最大的海外投资者,截至2010年2月,在全球27个国家拥有油气资产,并在49个国家提供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海外重点市场包括非洲、中亚、拉美和中东。中石油正在从事的90多个海外项目中,有65项涉及油气生产和开发。2008年,中石油海外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61.2万桶/天和 450百万立万英尺/天。除了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以外,中石油还投资建设进口油气管线,并希望通过海外并购成为国际化公司。中国开发银行2009年与中石油签定了一项长期贷款协议,将在5年中向中石油贷款300亿美元以支持中石油的国际化战略。 表1.中国油气公司近两年完成的海外并购

在中东市场,中石油主要投资伊朗和伊拉克。除了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积极投资海外业务以外,中化集团、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投资公司也开始收购海外资产。此外,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国公司也开始参与海外油气投资,包括陕西延长石油、振华石油和中国航油等。 表2.中国公司近期签署的几项投资协议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石油已在中亚、非洲、南美、亚太和中东建成5个规模油气合作区。中石油计划按照5年一个周期,每年选择一个海外油气合作区或其中的一个国家,编发可持续发展报告,反映中石油在境外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中石油于2010年5月下旬表示,将投资4000亿元布局海外,以在未来达到年产2亿吨的海外油气规模,届时中石油一半的产量将来自海外,这相当于大庆油田5倍的产量。 中石油在2009年用于收购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和中亚的炼油厂和石油储备花去了近70亿美元。这一扩展可与埃克森美孚公司相对应,埃克森美孚公司于2009年12月收购美国天然气生产商XTO 能源公司支付约300亿美元。 中石油表示,每5年、10年,将偶尔有300亿美元的交易,但中石油每年至少有60亿美元交易,这对任何大的石油公司都有重要意义。在过去5年内,中石油年投资20亿~30亿美元,已计划的投资显然是上了一个台阶。 (2)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海外实施项目分布在中东、俄罗斯、中亚、非洲、亚太和拉美的16个主要产油国和地区,在一些国家,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海外油气储量从无到有,实现大幅度增长。目前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战略布局基本形成,项目结构趋于合理。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近年来海外油气产量也在快速增长中。截至2009年公司已经在海外18个国家拥有47个项目。从2004到2008年间,公司海外权益油产量从20.5万吨跃升至901万吨。2009年,公司海外油气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 2. 开拓石油进口渠道

我国周边安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周边安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目前的安全形势总体上来说还是令人比较满意,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因为周边安全环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我国周边地理环境概况 第一、我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第二、我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第三、我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第四、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改善合作日益频繁。 二、判断安全环境面临威胁的理论分析 (一)产生威胁的要素 1、实力 2、企图 3、环境、时机和方式。 (二)威胁的类型 威胁的类型可以分为现实威胁、潜在威胁、全面威胁、局部威胁、主要威胁、次要威胁、核威胁、常规威胁、军事威胁、综合威胁等。 三、我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祖国统一面临挑战 近年来,台湾海峡地区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要求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台分裂势力也越来越嚣张。再加上我国与周边邻国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领土、领海方面的争端,国际敌对势力也借机制造事端,使祖国统一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 (二)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在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维护海洋权益的斗争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与海上8个邻国均有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问题之争。 1、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 东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冲绳海槽大部深度超过1000米,坡度很陡,形成西部大陆架和东部岛架的天然分界。但日本却提出以东海中心线为界,企图占去我2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但历史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2、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 南海是连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海是大型舰船的试验场。南海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达600亿吨,天然气为120平方千米,还有丰富的稀有矿藏和丰富的水产资源。 南沙群岛历来是我国的领土。目前我国只控制了7个岛礁和台湾当局占据太平岛外,共有38个岛礁被别国占领。除此之外,中国在东海、黄海与周边一些国家在海域划分上的矛盾一时还难以解决。(三)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从总体上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国家的边界问题大多得到了解决,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边界争端,是中印边界争端。 (四)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境内外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操纵,唆使下,置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不顾,为迎合某些西方大国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和平演变战略,采取政治斗争与暴力对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民族分裂活动,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四、结论与对策 (一)更积极倡导与推动多边主义。(二)有所不为才有所为。(三)扩大共有利益寻求利益的重叠。(四)构筑东亚认同共同体。我们要共同努力,使我国有一个更好的,更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使祖国能够更好的发展。把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 对策(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最新 版)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在油气资源开发、管道建立、炼油化工及油气田对外合作、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难度大;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油气发展的战略应继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根据中国资源分布特点,东部挖潜,延长稳产期;西部加大投入,实现增储上产。在战略部署上做到“四个结合”。 一、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 (一)简要回顾与发展现状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成长阶段(20

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这十年间中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二)存在问题 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 中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60亿吨计,只占全球的3.9%;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分析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域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10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8周年。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日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 三、美国 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

[原因分析,石油化工,安全管理]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管理办法,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石油化工行业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而该行业的事故发生率很高,因此,加大我国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力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探析了促进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并介绍了当前我国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 关键词: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民的生计问题,若其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会对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石化企业的不断发展及国家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石化事故发生率得到了控制但仍处于较高位,给人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安全事故的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发关注,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呼声越来越响亮。 1 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与其他行业相比,石油化工行业的危险性很高。为了有效降低石化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相关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应以管理理念、制度、措施等为着力点,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下面,我们就其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1.1 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高 由于石化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且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十分注重在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质量监管等工作中的安全管理。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这种现象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中并不少见,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问题。 1.2 设置有安全管理部门 目前,我有已有很多石油化工企业设置了安全管理部门,比如安全部、安环科等,其工作任务就是监督并指导企业安全生产。通过相关的调查、分析发现,石油化工企业中设置的安全管理部门,虽然在保障生产活动符合安全标准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因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职能分工不明确等,导致了很多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在企业利益与安全管理之间产生矛盾时,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会过多地关注企业利益,使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1.3 具有独特的管理模式 为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管理办法,如奖惩制、责任制、评价制等。通过采用这些独特的管理办法,可以将安全管理工作具体到各个部门中去,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继而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

中国石油现状

中国石油现状 070411427关伟旭石油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质基础。油价的不断上升使石油消费国不堪重负,并有可能引发石油消费国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等种种经济问题,威胁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作为经济安全重要一环的石油价格问题,已经列入了世界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一、主要国际能源组织及其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一)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为各国政府介入国际石油利益纷争开了先例,为国际石油领域的价格主导权与话语权之争奠定了组织基础。 石油输出国集团的主要目标是:维持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稳定局面,促进信息交流,推动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对话。目前,国际能源组织缺乏密切的合作,这就是作为主要石油输出国的组织OPEC和消费国家的组织IEA都有自己的致命的缺点,无法制定和执行国际能源交易的统一规则,更无法达到稳定石油价格的作用。 总之,OPEC作为一个促进重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之间协调的国际能源组织论坛,现在不断被纳入全球经济框架中。笔者认为,这需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双方互谅互让,以成功制定出共同遵守的协调石油价格的合作规则以实现密切的合作。 (二)国际能源机构(IEA)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国际能源机构IEA的主要目的是西方能源消费大国应对OPEC而成立的国际组织。它是主要用于处理西方各国能源管理的应急共享系统,是制定各成员国政府间能源合作的国际能源组织。IEA要求经合组织成员建立共同战略石油储备,确保了长期的石油安全和控制了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IEA建立能源合作机制,这是笔者十分赞同的。它的运行规则是将来全球能源组织可以借鉴的,但是国际能源机构(IEA)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非常明确地表明只吸纳西方发达国家即大部分OECD国家作为自己的成员国,这是它不能成为稳定石油价格的全球性组织的致命之处。 国际能源机构(IEA)与生产国(OPEC)之间的分歧,在能源运行过程中的矛盾日益突显,对国际能源价格产生巨大的波动。已经有学者提出建立世界能源机构(WEA)的设想。笔者还是赞成托马斯.W.瓦尔德提出的创立一个真正的全球性世界能源组织(WEA)。 (三)能源宪章会议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能源宪章会议由所有欧洲国家、前苏联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和日本组成。《欧洲能源宪章》是其签署的一份重要文件。《欧洲能源宪章》主要是为欧亚的能源互利合作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为欧洲石油价格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欧盟委员会希望通过能源宪章条约来构建出同其主要能源伙伴促进能源价格稳定的制度框架。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能源宪章条约》谈判进行得艰难而复杂。 笔者认为,能源宪章条约及该组织通过能源宪章条约的服务致力于多边能源条约,这是它通过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以促进石油价格的稳定的重要贡献。能源宪章条约的能源输送议定书是促进国际石油价格稳定的创新性发展。随着国际石油市场的全球化,石油的运输在能源出口、进口中显得特别重要,所以石油运输应该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八国集团”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八国集团”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也不可小视。首先,“八国集团”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消费国。相应地,“八国集团”的经济发展也决定着石油消费市场的局势。其次,“八国集团”拥有可观的金融潜力以及世界能源发展所必需的技术。最后,在接纳能源生产大国

浅谈石油化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浅谈石油化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发表时间:2018-09-03T15:48:58.2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作者:刘建超王蕊 [导读] 石油化工生产自身具有特殊性,无论是从生产环境及生产工艺,还是从生产设备和生产材料等几方面来讲,都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天津市利维特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天津 300400 摘要:石油化工生产自身具有特殊性,无论是从生产环境及生产工艺,还是从生产设备和生产材料等几方面来讲,都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极易发生火灾甚至是爆炸事故,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同时,还不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的良好发展,以及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如何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是石油化工企业必须重视并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从危险源安全控制入手进行分析,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化工;危险源;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产品在世界化工产品中所占比重约为50%,是生活生产需求量最大的一类化工产品,包括各种燃油、合成塑料、橡胶、化纤及制品等,并且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人们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为石油化工企业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但是,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方面,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较大。因此,必须对石油化工危险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安全管理,因此探究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一、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石油化工生产危险性较高,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为石油化工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只有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加强工作人员强化其岗位职责意识,才能规范完成各项作业及操作,保证所有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来维护企业良好运行,防止对企业财产及员工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一方面,通过落实好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其排除,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最大限度的确保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实现,可以显著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按照生产标准落实安全管理。 二、石油化工企业常见的危险源类型 (一)原材料 石油化工企业的原材料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一种原材料可能用于生产多种产品,而进行一种产品的生产也可能应用多种形式的易燃易爆原料,原料的交叉应用使得各种形式的易燃易爆品在石油化工企业随处可见。同时伴随近年来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各种新型的化学品也投入到应用领域,更增加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组成,我国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应用等环节都制订了较为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环节中,却存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事故隐患。 (二)生产工艺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可分为:原料处理、化学反应、产品分离和精细处理等环节,通过原料处理环节能够让应用原材料符合后续工作的应用要求,将原料进行化学反应能够使原料在经过化学反应的自然处理方式之后得到所要得到的产品,通过产品分离过程将获得的产品进行不同生产规格标准的分离和精细化处理,进而能够使相关生产产品满足应用标准,实现应用价值。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一般都在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下进行,进行化学反应的生产原料也多为易燃易爆等物质,物料处于非常危险的运作状态,一旦发生设备故障、物料泄露以及密封措施不到位等现象,便可能使正在发生化学反应的物料与空气接触,发生燃烧火灾、设备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其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众多,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带来重大的工作压力。另外,虽然现在的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基本已经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其安全程度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其中也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检修维护等工作环节,人为因素存在设备检修不到位、违章技术操作等问题都会造成安全事故隐患,这也是危险源的组成要素之一。 (三)储存运输 所有的原料、成品都需要进行储存和运输环节,这些原料和产品都具备遇火燃烧的特点,原料的储存根据自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其储存环境都有相关的要求,在原料和成品的运输环节也有专用的运输设备和车辆,然而很多企业都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运输存储工作标准进行操作,储存环境不合格,中转运输操作不规范,运输工作人员没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等问题屡禁不止,造成了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石油化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石油化工企业应当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通过组织机构的完善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能够有效落实,通过各组织层面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加强对各生产运营环节的安全监督,促进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加大对现代化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投入力度 企业在项目改建、扩建或者新建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现代化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投入力度,利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投入提高生产自动化操作水平,减少生产环节中的人为因素干预,同时自动化设备具有事故报警、自动停车等安全保护措施,一旦在生产环节中出现异常的生产运行情况,并能够对运行状态的数据信息进行储存和传输,有助于技术工作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避免重大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标准的安全操作体系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想要实现化工作业风险的有效降低,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制定出一系列安全操作模式,防止其他危险源的出现。这种安全操作体系的建立,可对一线石油化工作业过程进行规范和引导,并对一线工作者进行合理的技术培训。总的来说,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对每一道操作程序制定严格标准,并将无数道工序规则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并将其落实到程序规程条例之中,确保工作人员边工作边学习,实现个人素质的有效提升。例如,为了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操作体系进行完善,山东省安监局开展生产巡查全覆盖模式,建立双重安全操作防范体系,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分级管控、隐患排查、运行管理考核等,与此同时,山东省安监局要求相

中国石油进口现状

中国石油进口的现状和前景1 陈波 摘要:中国的石油进口,涉及四大方面问题:一是,石油获取的多元化,从10年前侧重东南亚,转向控制中东、巩固非洲、开拓南北美、突破里海;二是,石油通道在巩固海运为主的同时,扩大陆运;三是,中国石油公司参与第三方贸易,在既买又卖的过程中,认识和掌握国际石油贸易的游戏规则,并影响基准油市场;四是,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库存建成后,有必要通过间接商业运作,盘活资源,做到以库养库。 我所在的中国联合石化公司,是中石化的全资子公司。中石化在中国原油进口里面占78%,联合石化在中石化进口里面占78%。本文侧重从进口企业、贸易公司视角,从四个方面谈谈中国石油进口的现状和前景:能源获取;能源通道;中国公司在国际贸易、第三方贸易的作用和影响;国家的商业储备问题。 一、能源获取的多元化 10年前,中国能源获取主要来自亚太地区,比如印尼。后来,随着炼油技术、炼油装置的改造和技术提升,运输的大型化,加上国内装卸条件、码头的改善,现在,中国从不同区域进口能源。 以我们贸易公司为视角,总体来看,中国对外能源获取的战略思路是:控制中东,巩固非洲,开拓南北美,突破里海,扩大陆运。这一战略的着眼点是: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确保中国能源安全。这一战略对各个地区做出轻重缓急的重要依据是:相关区域具体的政治、经济形势。 我们初步把全球能源(石油)供应分为六大区域: 首先,是中东。从2006年来看,中东石油占全球生产链的31%。尽管中东是国际冲突的热点,是一个火药筒,但OPEC的努力终成正果,已经在国际油价话语权上掌握主动,充分利用它油量大的优势,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发挥了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同时,中东国家已经开始、并且在未来三五年里会更迅猛地发展其石油产业的中下游,包括炼油装置和化工装置。中东石油产业这种变化,对中国未来的能源获取形成非常大的挑战。也即,中东石油,即便产量不变,甚至还有所增加,但他的出口将减少,因为他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从而加速国际市场油品、化工品贸易的增速。事实上,在过去几年的国际市场中,油品产品的增速已经远远高于原油贸易的增速。 第二个,是非洲。非洲地区2006年占全球生产链的12%。对于中国而言,非洲主要有两大问题:其一,中国企业对非洲的需求是刚性的,现在中国每个月从非洲至少进口2000万桶,这是无可替代的,至少在目前这种状况还无法改变。从油质来讲,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大多数是中质和低硫油,这是其他地区不可能替代的。其二,非洲从发展来看,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全球力量最集中的就是在非洲的争夺,无论是上游的走出去,还是下游的贸易公司。传统上,非洲石油主要供应欧洲。现在,对中国的供应增长较快。中国在非洲的主要竞争者,现在是美国,未来印度将加入进来。美国这些年没建什么新的炼厂,炼油装备的改革进展不大,由于离非洲的距离近,因此加大了对非洲石油的需求。2 007年7月,美国设立了美军非洲司令部,是其增强对非洲影响力的佐证。 第三个,中亚、俄罗斯和欧洲市场。这一市场,占全球生产链的20%多。具体的情况 1据作者在“石油安全与国际关系研讨会”的发言编辑而成。对会议主办方北京大学东北亚战略研究中心允许本刊编辑出版,表示感谢。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动荡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

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2、美国“重返”亚太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 一?世界石油的储量?产量和消费量 1.世界石油储量 2005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200千万桶?其中,美洲为24%,西欧1%,中东58%,非洲8%,亚太地区3%,东欧及前苏联地区为6%?图1为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前12位的国家? 2.世界石油产量 2005年,全世界合计生产原油35.90亿吨?其中,美洲为23%,西欧7%,中东32%,非洲12%,亚太地区10%,东欧及前苏联地区为16%?图2为2005年世界各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 3.世界石油消费量 2005年,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达38.368亿吨,表3为2005年世界前12个国家石油消费量? 从图1—图3①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石油储量?产量在世界上的排位较低,尤其是储量?相反的,我国的石油消费量近年来增加很快,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二?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现状 1.中国的石油储量相当有限,对外依存越来越严重 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优质能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尽管石油勘探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探明石油储量却在逐年下降? 2.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尽管中国的石油产量达到340万桶/天,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但还是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自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中

国是世界上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现有主要油田的产量都在经历着下滑?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达4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6%,成为我国一大贸易逆差和外汇支出项目,已对我国的贸易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比例将高达84%?这种供需之间矛盾的日益显著,必将给中国的石油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中国的原油自给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目前,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4∶8,已开发油区的储采比只有10∶9?在这样的储采比配置下,中国原油稳产已处于临界状态,目前年产油在1.8亿吨,到2020年至多也就能达到2.0亿吨?据此保守估计,201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量大致为1.3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2亿~2.5亿吨?油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将维持在7%以上,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9%,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将越来越脆弱?一旦世界风云突变,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石油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进而成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 3.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随着中国对WTO有关条款的逐步兑现和中国进口石油数量的持续增加,世界石油价格的涨跌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就已经造成了国家外汇支出的增加?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增加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和波及?农业?动力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增加,产生了“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外交上的主动权?有关专家对我国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下降0.01个百分点?表3和图4分别为2000年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价格变动的影响测度表和2000—2004年国内价格总水平和石油价格上涨率的对比图? 同时,石油价格上涨也给国民的带来了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面临着下降的危险,一是使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的产品,因为生产成本的上升而导致产

谈谈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谈谈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概况与趋势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是指我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我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 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形式的国际、国内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但是,对一国的安全形式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周边安全的复杂程度,也决定了它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其影响具有长久性。我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有15个国家与我国领土接壤;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邻居",那就是美国,由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它目前所处的"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使它和我国处在一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状态,它的触角伸到了我们的周边。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邻居多了,自然好邻居坏邻居也都有。在周边的这些邻国中,有些国家和我们的关系很好,有些国家和我们关系很不好,有些国家也好也不好;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邻国,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在国际竞争中,邻国越多,特别是接壤邻国越多越不利。如此看来,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从来就是复杂的。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世界上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中国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多是军事强国,几乎都在我们旁边,或把手伸到了我们周围。历史上这些国家中,俄罗斯、印度、

越南、韩国、日本与我国发生过军事冲突,它们现在仍然是潜在的军事对手。 中国与8个海上邻国均有海洋争端,尤其复杂的是我们的海洋国土,按照国际海洋法,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区面积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然而,在这些海洋领土中却有近150万平方公里是有争端的。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冷战结束,为中国进一步稳定周边的和平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这个时期,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冲击。在此情况下,中国一方面打破西方大国的制裁,另一方面争取和尚未建交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和一些关系尚未正常化的国家恢复正常关系。在此期间中国不失时机地解决了一些同周边国家的边界问题。中国陆地安全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安全环境则由于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发展和美国加大对华遏制力度、日美加强军事同盟等因素而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具体表现在:第一,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海洋权益争端进一步突出。在陆地方向,目前只剩下中印边界问题尚未解决。反观海洋方向,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岛屿主权、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等海洋权益争端大都未获解决,有的更趋严重。中国与日本存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之争,中日之间还存在着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南海问题;中国与朝、韩之间在海域划界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和争端。第二,海洋方向面临的安全隐患和安全威胁重于陆地方向。从安全隐患来看,陆地方向主要存在印巴冲突

影响中国石油能源安全的五大问题

影响中国石油能源安全的五大问题 2012-11-05 第04版:市场经济 作者:高伟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532 石油不仅仅是能源,还是工业的“血液”,没有石油就没有现代工业,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基辛格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全世界。”石油、粮食、货币关系国家命脉,也是国际经济领域的核心问题。很多国际问题看起来很复杂,扑朔迷离,但只要你能抓住核心,就不会被表象迷惑。 中东动荡历来是影响石油安全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1951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过18次国际石油供应中断,其中由中东引发的就多达15次,只有3次不是中东引发的,即2000年欧佩克限产提价,2002年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在15次由中东引起的供应中断中,有两次与石油运输航路有关,一次是第二次中东战争,一次是两伊战争。 中东动乱之所以能影响石油安全,根本原因是世界石油市场错位。主要石油产区不是主要石油消费区,主要石油消费区不能够生产足够的石油。 据BP统计,2010年,就消费国而言,美国消费全球 21.1%的石油,而只能生产全球8.7%的石油;中国消费全球10.6%的

石油,但只能生产全球5.2%的石油;日本消费全球5%的石油,自己却不能生产石油。 就生产国而言,中东生产全球30.3%的石油,但只消费全球 8.9%的石油;非洲生产全球12.2%的石油,但仅消费全球3.9%的石油。 只有欧洲的石油供求总体上是平衡的,生产占全球21.8%,消费占全球22.9%。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生产的原油很多,一年大约是5亿吨,并且主要出口欧洲。所以说,伊朗停止对欧洲供油,欧洲并不害怕。比如法国,核电很发达,目前法国75%的电力是核电。 由于中东地区的输出量最大,因此它对国际石油供应安全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国际石油市场板块化突显我国石油进口风险。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实施石油供应来源多样化战略,实质是减少对中东的依赖。整个中东在国际石油供应中的地位,从那时的7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1/3左右。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大致形成3个供求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美洲板块,美国是主要消费国。据统计,2010年美国石油进口第一大来源是美洲,占44%;第二大来源是非洲,占20%;而中东已经下降为第三大来源,只占15%左右。 第二个板块是欧洲板块,欧盟国家是主要消费国。在欧盟国家2010年石油进口中,俄罗斯中亚为第一大来源,占50%,非洲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 一是因为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因为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