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市物流业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上海市物流业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上海市物流业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上海市物流业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近几年物流行业迅速扩张,成为了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物流业的开展主要是依靠运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是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上海市是一线城市且位列高碳地区行列,物流业一定会呈现低碳化行径的趋势。上海市低碳化进程将会促进上海市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且带动整个东南沿海城市的物流行业向低碳化方向前进。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物流业碳排放的问题,概述了上海市物流业近年的基本情况,根据上海市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量测算了其物流业碳排放总量,探讨了经济变化与碳排放两者的相互联系。通过LMDI模型把2011年-2014年间对上海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效率三个因素。结果显示上海市物流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能源效率的变化,而上海市物流业的能源结构在这四年间仍然是以燃料油和煤油为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抑制了物流业的低碳发展。文章末尾对上海市发展低碳物流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能源效率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日益加剧,气候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需要对节能减排作出表率,因此承诺了我国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同比2005年下降百分之四十五左右。这使得节约能源,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任务更加紧迫。

上海市是我国第一大都市,是我国的经济、交易、金融、运输枢纽。其物流行业繁荣发展,运输网络发达。2010年-2014年物流行业增加值逐年增长,年平均上升186.75亿元,2014年达到2784亿元。年货物总运输量达到了9.0341亿吨,同比2013年减少了百分之一点三。这五年内上海市生产总值也不断攀升,年平均增长8.24%,人均GDP年增长率为6.36%。能源消费总量也呈现上升趋势,到了2014年消费总量为11084.63万吨标准煤且占我国总体消费量的2.6%,同年平均每人能源消耗量为0.47吨标准煤,高出全国年人均的35.47%。从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的能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得上海市位列高碳地区行列,且连续几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全国最高。

能源消耗是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物流行业主要靠运输来产生收益,其必然是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需要承担减少碳排放的重任。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已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而我国却占百分之二十以上,高额的成本问题使得物流企业不得不放弃走低碳化发展,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产生各种污染使得环境遭到毁坏,所以发展低碳物流是必然的趋势。

1.2研究意义

物流业迅速扩张,逐渐变成经济向前迈进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物流业是高耗能产业,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工业。从目前海内外学者对碳排放的探究成果来看,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停留于对低碳物流的理论层面,而国外的学者已经到达了实践层次,他们已经深入到对碳排放的测算中,这有助于加快低碳技术的前进步伐。而本文就是从计算上海市物流业的碳排放总量出发,对影响上海市物流业碳排放强度的因素进行分解,最后通

过分析对上海市物流行业的低碳发展提出改进措施。这积极响应了《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的实施。

上海市物流业的低碳发展能为上海市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低碳化发展的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而可以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低碳发展。对制定上海市物流业节能减排政策,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及实现低碳经济背景下上海市物流业的转型等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3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在目前的统计口径中不存在物流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因此本文选用交通运输业、邮政业和仓储业的能源消耗之和来取代物流业的消耗量。本文是定量研究,涉及大量的数据。其中有历年上海市物流业的各种能源消耗情况,通过燃料油、煤油、汽油、柴油等6种能源的消费情况来计算物流业碳排放总量。其数据主要来自历年《上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等。

论文通过建立LMDI模型对影响上海市物流业碳排放强度因素进行分解,其中包括能源效率、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这3种因素,以测量分析每种因素对物流业的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效应。由此提出对上海市节能减排的建议和措施。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关于碳排放的研究背景、本文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指出了研究这个课题的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上海市物流业基本发展情况,然后介绍了上海市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的能源消耗情况也就是介绍了物流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途径。

第三部分:通过排放系数法计算2010-2014年上海市物流业的碳排放总量,对二氧化碳总量的变化进行初步分析。

第四部分:利用LMDI模型对影响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解,得出能源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三者之间与上海市物流业碳排放强度的关系。

第五部分: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对上海市物流业的低碳发展提出有效建议和措施。

2 上海市物流业发展及其碳排放现状

2.1上海市物流业发展状况

上海市位于华东地区,是我国的交易、金融和运输枢纽。进入21世纪后,上海市物流业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腾飞也得到了质的飞跃,上海市地处长江口岸,濒临东海,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港口贸易繁荣,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且福建、河南、陕西、安徽等地以及南京市和整个长三角地区都是其港口的经济腹地。

从2005-2015年以来,在“十一五”规划时期上海市物流业以“搭好平台、培育主体、建立网络”为目标,运用该目标来提高城市物流规划能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在“十二五”期间,上海物流业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总体要求,加快转变成长模式,促进物流高端资源汇集和职能塑造。在此十年以来上海市物流业规模逐渐壮大,已经成为上海市经济支柱性行业。(2005年-2015年上海市物流业增加值见图1)

图12005年-2015年上海市物流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中国上海网上政务大厅,政府公开信息/ 市政府文件 / 沪府办发文件从图1的柱状图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2005年-2010年,上海市物流业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率为10%。由于2009年受宏观金融环境的影响,物流业增速有所减缓,扩张速率下降3.75%。由此可以看出,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两者的相关性。在我国“调结构、扩内需”制度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

规划》的指挥下,上海市物流业战胜艰难、勇往直前,使物流业突破重重障碍。到了2010年,物流行业增加值已经到达2037亿元,对比基期2005年,增长量为862亿元,占了上海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2.1%,且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21%。

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上海市物流业依旧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其年平均增长速率为7.96%。到了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为304.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了7.1%,占上海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2.2%,占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较2010年有所下降,下降了3%。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快递业发展迅猛,近几年的的业务量达到年均50%以上的增速且业务收入也屡创新高,保持年均35%以上的增速。平均每年人均快递量较大,约为53件,是我国人均的5倍之高。

除2009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自2005年-2015年上海市的运输能力保持平稳增长,其货物运输总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65%。(上海市物流业运输总量见图2)

图2上海市物流业运输总量

资料来源:中国上海网上政务大厅,政府公开信息/ 市政府文件 / 沪府办发文件(1)港口货物运输方面

在2005年-2010年期间,集装箱吞吐量平均每年的上升幅度大约在10.6%左右。这使得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度超越新加坡,高达29070000标准箱,位居世界第一。货物吞吐量为65339万吨,也稳居全球首位。2011-2015

年,集装箱吞吐量以每年4.70%的速率在不断增加,货物吞吐量每年的上升速率为4.03%。到了2015年,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达7174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6537000标准箱,依然稳居全球首位。

(2)航空货邮运输方面

上海市“以浦东机场为主,虹桥机场为辅”分工合作模式,将浦东机场划分为国际中心机场,虹桥机场定位为地区性中心机场,从而形成了双航空运输体系。2015年,上海市航空货物邮件总吞吐量达到3709000吨,在此之中,浦东机场货物邮件的吞吐量3275000吨,占总体运输量的88.29%。“十一五”规划期间,航空货邮运输以每年11.3%的速率高速增加,到了“十二五”期间,进入缓慢增长,其增长速度仅0.11%。因此,上海市需要加强海关、边检等相关部门的通关效率,增添上海机场飞机的起降量。

总体而言,近几年上海市物流业成长迅速,这体现了政府对物流行业的高度重视。对物流资源进行调整,带动了小微企业转型,使得社会物流成本不断降低。同时减少了物流的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使得设施网络得到逐渐完善。空港货运物流设施加快布局,形成了“一市两场”、五个货运区的空港货运体系。物流市场呈现多元化,不仅吸引了大批量的国内物流企业也吸引了不少物流上下游外资企业。

2.2上海市物流业碳排放的基本情况分析

物流业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源于运输,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它污染力度最大,且能源消耗约占全球总能耗的四分之一。由于货物的流通都是靠物流活动来支撑的,在交通运输途中货物的迂回运输和运输工具的尾气的排放增加了碳排放量。且在货物的装卸、流通加工、搬运途中都会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攀升。物流业在所有行业中油品使用量排第二,仅低于制造业。

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上海市而言,其港口贸易发达,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平稳上升,是造成上海市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这是由于航运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油,也是航运运输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根源之一。

另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上海的城市生活对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加,餐饮业和大型连锁超市等行业需要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分散运输和二次加工,这增加了搬运、装卸和再装运等物流各种环节的操作,且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美化商品和便于搬运和装卸对商品进行包装,这都消耗了大量的能

源,从而也导致了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由于目前最新的上海统计年鉴为2015年,而其记录的是2014年上海市的主要情况。根据往年《上海市统计年鉴》,整理出2010-2014年上海市物流业主要消耗能源的情况,(见表1)。

表12010年-2014年上海市物流业主要消耗能源总量

资料来源:历年《上海统计年鉴》,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从表1可以看出其中燃料油的使用量在油品使用方面占50%,燃料油的消耗主要是在航运过程中,但是在2010-2014的五年中燃料油的消耗量逐年降低,年平均降低5.17%,尤其是2010年到2011年间,燃料油的消耗量降低了65万吨,在此期间上海市物流规划由“十一五”向“十二五”推进,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上海市物流成长环境得到了优化,其中发布执行了上海市区域法则《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制定实施了《城市配送物流车营运技术规范》和《冷藏保鲜车辆营运技术规范》,大大降低了冷链物流中油品类的消耗总量。

物流业主要业务是运输,运输需要依靠运输工具,例如火车、货车、轮船、飞机等,其主要消耗的是燃料油、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在此中原煤的使用量不大,通过表1可以看出原煤的使用量不到物流业能源消耗的1%,原煤的碳排放系数仅次于电力,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原煤的使用量不断减少,到2014年仅消耗了1.11万吨。

煤油、汽油的使用量依旧逐年增加,年平均年增长速度分别为3.33%、7.17%,2010年煤油和汽油分别占物流业所消耗能源的7.10%、29.48%。其中汽油每年的增长幅度除在2010年到2011年由“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期间变动幅度较大,在2011-2014年期间,每年平均增加幅度大约是50000

吨。而煤油的使用量从2010年-2012年增长幅度不大,基本趋于稳定而2012年后年使用量却达到每年15万吨左右的增长。2014年两者的占比达到9.45%、33.92%。根据上海统计年鉴得知上海市载货汽车总量在逐年递减,虽然运输工具数量在减少,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总体的需求量在增加,那么运输的频率就要同步增加,造成汽油和煤油的能源消耗量呈上升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物流行业逐渐增加电力的使用来替代传统高污染能源,例如混合动力叉车,电力货车的出现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上表可以看出,电力的消耗量和汽油消耗量的变化有所类似,“十一五”到“十二五”这段时间增加幅度大,在2011-2014年期间平稳上升,2010年其使用量为34.11亿千瓦时,截止2014年使用量为41.26亿千瓦时,其年平均增长率为4.87%。柴油的消耗量在2010年-2014年期间有所波动,2010年柴油消耗量占总体的12.46%,2010年到2012年不断上升,在2012年时达到197.87万吨,此时的占比达到14.89%,而后又开始回落,到2014年柴油的消耗量为188.26万吨,较2010年上升了12.87%。

根据图中各种能源的走势来看,其中原煤和燃料油呈下降趋势,汽油、煤油、柴油、电力呈上升趋势,但是总体波动的幅度不是很大。这说明近几年上海市对物流业不断重视起来,对其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所控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管控的力度不够,没有出现明显的效果,传统能源消耗量依旧居高不下,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31卷第2期2014年2月统计研究 Statistical Research Vol.31,No.2Feb.2014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孙欣 张可蒙 内容提要:本文考虑在对外开放与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结合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等三个途径研究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选择第二产业比重、人均GDP 、能源强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城镇化率等影响因素,根据协整理论分析认为1980-2011年我国碳强度与影响因素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并运用卡尔曼滤波对其估计分析,结果验证了前面的结论,并分别得到各因素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动态影响。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协整理论;状态空间模型;动态影响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565(2014)02-0061-07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China Sun Xin &Zhang Kemeng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background of external liberal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combine with of the scale effect ,technical effect and structural effect of three theoretical researches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China ,select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 industry ,per capita GDP ,energy intensity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and urbanization rate of five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ointegration theory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s carbon intensity of 1980-2011years and five variables.By constructing the state space model and analysis using Calman filter to estimate ,results prove the above conclusion ,and obtained the dynamic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strength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it puts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fluencing Factors ;Cointegration Theory ;State Space Model ;Dynamic Influence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节能减排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09CTJ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上,中国提出, 2020年我国单位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碳排放强度, 以下简称碳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40% 50%。这个约束性指标已纳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系统全面研究碳强度影响因 素,从而通过控制影响因素有效地降低碳强度,对实现碳强度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有众多学者对碳强度影响因素进行研 究, 取得一定的成果。国外相关研究常采用指数分解与计量模型方法。使用指数分解方法研究的有:Greening Lorna A 等(1999、2001、2004)以OECD 国家不同部门的碳强度为研究对象,采用AWD (自适 应权重对数指数)方法研究,发现发电燃料构成、能 源强度、 居民服务部门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碳强度下降的影响各不相同,其碳强度下降主要 原因是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下降 [1][2][3] ;Obas John Ebohon 等(2006)采用改进的Laspeyres 指数分解模 型,比较研究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产油工业国家和非产油工业国家的碳强度,认为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碳排放系数及经济结构是影响碳强度的主要因素 [4] ;Simone Gingrich 等(2011)通过Kaya 恒等式分解与对数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国家1830-2000年碳强度数据,认为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碳强度的重要因

我国碳排放量预测模型

我国碳排放量预测模型 摘要 本文主要我国碳排放预测问题,同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合理性建议。以人口总量,城镇化,人均GDP,第三产业GDP比例,能源强度吨标准煤,煤炭消费比例的数据,建立GM(1,1)预测模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借助Matlab软件逐个对碳排放量和影响因素数据进行模拟与预测,然后采用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两个参数对模型进行评价与对比,接着应用关联度分析法求得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最后结合重要性排序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 对于GM(1,1)预测模型,通过对1986至2010年原始单变量数据进行生成处理,寻找系统的变化规律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预测模型,代入相关单变量数据用Matlab编程得到各单变量在2011至2015年的预测值。 对于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确定线性预测变量和因变量,即影响因素和测度指标,将数据代入Matlab统计软件,求得多元线性方程,将1986至2010年所有数据代入该方程,同时结合GM(1,1)预测模型对2011至2015年各单变量预测结果,用Matlab编程得到对应年份的碳排放量模拟值和预测值。 对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首先根据碳排放量的排放趋势,确定输出层、中间隐层和输入层,然后把样本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两个部分,在以上基础,对样本数据进行归一化预处理,结合GM(1,1)预测模型对2011至2015年各单变量预测结果,采用Matlab软件中的神经网络计算功能,建立合理训练模型得到对应年份的旅游人数模拟值和预测值。 在模型求解过程中,将得到其对应的平均绝对误差值和相对误差值,通过比较知3个预测模型的精确度都合格。其中BP神经网络模型误差最小,预测效果最佳,三种模型2011-2015年预测数据如下表。 模型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GM(1,1)模型77.8641 83.4852 89.5121 95.9741 102.9026 线性回归模 85.073 90.4646 96.1978 102.2945 108.7775 型 Bp网络模型87.2029 95.4649 104.5097 114.4115 125.2514 对于影响因素重要性确定,本文应用关联度分析法建立因素排序模型,将数据代入关联系数公式得出影响因素数列对参考数列在每个年份的关联系数,关联度即各个关联系数之和的平均值,按关联度大小排序可得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人均GDP>人口>煤炭消费比例>城镇化>能源强度比例>第三产业GDP比例。 最后根据重要性排序,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减少碳排放量的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量预测GM(1,1)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关联度分析法碳排放Matlab软件

碳排放计算方式

碳排放计算方式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汽(H2O),水汽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大约占了26%,其他的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有5种气体: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一氧化二氮); 臭氧; 氯氟烃(CFC). 烃:烃是化学家发明的字,就是用“碳”的声母加上“氢”的韵母合成一个字,用“碳”和“氢”两个字的内部结构组成字型,烃类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可以说所有有机化合物都不过是用其他原子取代烃中某些原子的结果。碳氢化合物,只含有碳和氢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之一,它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的成员、脂环烃(如环状萜烯烃及甾族化合物)和芳香烃(如苯、萘、联苯),在许多情况中它们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和沥青(石油、天然气、煤、沥青等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中。 沥青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天然沥青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 氯氟烃的英文缩写为CFCs,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明并且开始使用的一种人造的含有氯、氟元素的碳氢化学物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途。在一般条件下,氯氟烃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很低的温度下会蒸发,因此是冰箱冷冻机的理想制冷剂。它还可以用来做罐装发胶、杀虫剂的气雾剂。另外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器产品的印刷线路板的清洗也离不开它们。氯氟烃的另一大用途是作塑料泡沫材料的发泡剂,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泡沫塑料,如冰箱的隔热层、家用电器减震包装材料等。 然而,氯氟烃有个特点:它在地球表面很稳定,可是,一蹿到距地球表面15~50千米的高空,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就会生成新的物质和氯离子,氯离子可产生一系列破坏多达上千到十万个臭氧分子的反应,而本身不受损害。这样,臭氧层中的臭氧被消耗得越来越多,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局部区域例如南极上空甚至出现臭氧层空洞。 甲烷(CH4):甲烷是在缺氧环境中由产甲烷细菌或生物体腐败产生的,沼泽地每年会产生150Tg (1T=1012)消耗50Tg,稻田产生100Tg消耗50Tg,牛羊等牲畜消化系统的发酵过程产生100-150Tg,生物体腐败产生10-100Tg,合计每年大气层中的甲烷含量会净增350Tg左右。它在大气中存在的平均寿命在8年左右,可以通过下面的化学反应:CH4 + OH --> CH3 + H2O 消耗掉,而用于此反应的氢氧根(OH)的重量每年就达到500Tg。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交易违规违约处理办法(试行)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交易 违规违约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碳排放市场管理,规范碳排放交易行为,保障碳排放交易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交易规则》(以下简称“交易规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违规行为是指会员、客户、结算银行等碳排放交易市场参与者违反交易规则及其他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三条交易所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罚,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规范、适用规范准确、处理决定适当。 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上海碳排放交易相关业务活动。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五条交易所依据交易规则、本办法及交易所其他有关规定,对碳排放交易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可以分为常规检查和专项调查。 第六条常规检查是指交易所根据其各项规章制度,对会员、客户、结算银行等碳排放交易市场其他参与者的业务活动进行的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 第七条交易所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一)监督、检查有关碳排放交易的法律法规、政策和交易规则的落实执行情况;

(二)监督、检查各会员及客户的交易行为及其内部管理情况; (三)监督、检查各会员及客户的财务、资信状况; (四)监督、检查结算银行与碳排放交易有关的业务活动; (五)调解、处理各种碳排放交易纠纷,调查、处理各种与碳排放交易有关的违规违约事件; (六)协助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执行公务; (七)对其他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制造市场风险的碳排放交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条交易所履行监管职责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查阅、复制与碳排放交易有关的信息、资料; (二)对会员、客户、结算银行等机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取证; (三)要求会员、客户、结算银行等被调查者申报、陈述、解释、说明有关情况; (四)查询会员的碳排放配额账户和专用资金账户; (五)检查会员的交易、结算等技术系统; (六)制止、纠正、处理违规违约行为; (七)交易所履行监管职责所必需的其他职权。 第九条会员、客户、结算银行及碳排放交易市场其他参与者应当自觉接受交易所的监督检查,配合交易所履行监管职责。 第十条交易所受理书面或者口头投诉、举报。受理口头投诉、举报应当制作笔录或者录音。投诉人、举报人应当身份真实、明确;除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外,交易所应当为投诉人、举报人保密。 第十一条交易所对常规检查工作中发现的、投诉举报的、市发展改革委和司法机关等单位移交的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线索进行审查,认为涉嫌违规的,应当予以专项调查。 第十二条对发现的违规行为,交易所应负责调查核实。调查人员在常规检查和专项调查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滥用职

上海市2017年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

附件: 上海市2017年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 根据《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沪府10号令)有关规定,为科学合理确定2017年本市碳排放交易纳入配额管理单位(下称“纳管企业”,详见《上海市碳排放交易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名单(2017版)》)碳排放配额,规范有序开展配额分配和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配额总量 根据本市2017年及“十三五”碳排放控制目标和要求,在坚持实行碳排放配额总量控制、促进用能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优化、平稳衔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原则下,按照纳管企业碳排放控制不低于全市总体要求,确定本市2017年度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总量为1.56亿吨(含直接发放配额和储备配额)。 二、分配方法 本市采取行业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和历史排放法确定纳管企业2017年度基础配额。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行业基准线法和历史强度法等基于排放效率的分配方法。 (一)行业基准线法 对本市发电、电网和供热等电力热力行业企业,采用行业基准线法。 1、发电企业(纯发电及热电比小于100%) 根据不同类型发电机组的单位综合供电量碳排放基准、年度综合供电量以及综合修正系数,确定企业年度基础配额。计算公式为: - 1 -

2、电网企业 根据单位供电量线损率基准、年度供电量以及电力排放因子,确定企业年度基础配额。计算公式为: 3、供热企业(纯供热及热电比大于100%(含)) 根据不同类型供热设备单位综合供热量碳排放基准和年度综合供热量,确定企业年度基础配额。计算公式为: 发电、电网及供热企业各参数选取方法详见附件1。 (二)历史强度法 对主要产品可以归为3类(及以下)、产品产量与碳排放量相关性高且计量完善的工业企业,以及航空、港口、水运、自来水生产行业企业,采用历史强度法。 1、工业企业 根据企业各类产品的历史碳排放强度基数和年度产品产量确定企业年度基础配额。计算公式为: n为产品类别。 历史强度基数,一般取企业各类产品2014年至2016年碳排放强度(单位产量碳排放)的加权平均值。当三年内碳排放强度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且累计变化超过30%,取2016年碳排放强度数据; - 2 -

碳排放介绍及相关计算方法

碳排放介绍及相关计算方法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 典型的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SO2(二氧化硫)0.0165 NOX(氮氧化合物)0.0156 烟尘0.0096 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推荐值:0.67(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参考值:0.68(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0.69(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 SO2(二氧化硫)8.03 NOX(氮氧化合物)6.90 烟尘3.35 如何计算减排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44/12=3.67)。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因此要分清楚作者对减排量的具体含义,它们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液碳或固碳)就相当于减排3.67吨二氧化碳。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发电厂按使用能源划分有几种类型:一是火力发电厂,利用燃烧燃料(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所得到的热能发电;二是水力发电厂,是将高处的河水通过导流引到下游形成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三是核能发电厂,利用原子反应堆中核燃料慢慢裂变所放出的热能产生蒸汽(代替了火力发电厂中的锅炉)驱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四是风力发电场,利用风力吹动建造在塔顶上的大型桨叶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称为风力发电,由数座、十数座甚至数十座风力发电机组成的发电场地称为风力发电场。 以上几种方式的发电厂中,只有火力发电厂是燃烧化石能源的,才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我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国家(据统计,2006年全国发电总量2.83万亿kWh,其中火电占83.2%,水电占14.7%),同时,火力发电厂所使用的燃料基本上都是煤炭(有小部分的天然气和石油),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9%用于发电。 因此,我们以燃烧煤炭的火力发电为参考,计算节电的减排效益。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CO2)、0.03千克二氧化硫(SO2)、0.015千克氮氧化物(NOX)。 为此可以推算出以下公式计算: 节约1度电=减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272千克“碳” 节约1千克标准煤=减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68千克“碳” 节约1千克原煤=减排1.781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486千克“碳” (说明:以上电的折标煤按等价值,即系数为1度电=0.4千克标准煤,而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标准煤) 根据相关资料报道,CO2(二氧化碳)的碳(C)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中,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推荐值为0.67、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参考值为0.68、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参考值为0.69,与以上的推算值(0.68)基本相当。应该说,该系数与火电厂的发电煤耗息息相关,发电煤耗降低、排放系数自然也有所降低。 用同样方法,也可以推算出节能所减排的碳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系数。

碳排放计算公式

碳排放计算公式(部分)【自己算一算】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量×0.785 开私家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2.7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200公里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家用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天然气使用度数×0.19 家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自来水使用度数×0.91 走楼梯上下一层楼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开空调一小时减少0.621千克碳排放,少用一吨水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之后,“低碳”概念开始高频率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现在,杭州开始建设低碳城市,大家对碳排放量的多少非常关心,但又知道得很模糊,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算的。 事实上,碳排放和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至于碳排放量有多少,有关专家给出碳排放的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油耗公升数×0.785; 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中途旅行:200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火车旅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04 此外,还有人发布了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公斤数×1.24。 这些计算公式是如何得出的? 据了解,碳足迹计算国际上有很多通用公式,这些公式是由联合国及一些环保组织共同制作的。在这些公式的基础上使用中国本土的统计数据和转换因子,使计算更符合中国国情,也更准确地反映你的实际碳足迹。

广东省碳排放权配额管理细则

省碳排放权配额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根据《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案》和《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办法》关于建立碳排放权配额(以下简称配额)管理制度要求,加强配额分配与管理,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基本原则】配额管理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促进减排、保障发展。以控制碳排放为总体目标,同时为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适度预留发展空间。 (二)控制存量,保障增量。促进现有控排企业逐步降低碳排放,提高新建项目碳排放准入门槛。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综合考虑行业基准水平和企业历史碳排放量分配碳排放权配额,保护先进,淘汰落后。 (四)有偿发放,分步实施。建立碳排放权有偿发放制度,配额以免费发放为主,有偿发放为辅,逐步扩大有偿发放的比例。 第三条【适用围】纳入配额管理的对象为控排企业(单位)、新建项目业主。 第四条【系统建立与管理】建立省碳排放权配额注册登

记系统,对配额的发放、持有、变更、清缴、注销等实行统一登记和管理。 第五条【管理架构】碳排放权管理主管部门、省直其他相关部门、碳排放权管理机构和各地级以上市政府按照职责承担以下职责: (一)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专责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年度配额分配案,研究决定碳排放权管理重要事项,应对碳排放权管理中出现的重大情况,必要时报省政府审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配额分配评审委员会对年度配额分配案进行评审,提出纳入碳排放管理行业、领域的标准、企业围,配额有偿发放比例及底价,服务性收费标准等案,提交领导小组审议。 (二)省发展改革委是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碳排放权管理工作,监督企业配额上缴核销,指导省碳排放权管理机构业务等职责。 (三)省碳排放权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管理机构)负责组织配额登记、发放、核销等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省碳排放权配额注册登记信息系统运营管理,以及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事项。 (四)各地级以上市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并督促本市企业上缴配额等相关工作。

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4904390.html, 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贺红兵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5期 摘要:中国的碳排放处于快速上涨时期,通过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可以区分不同因素对碳排放起到的作用,还可以找到碳减排在哪些方面还有潜力可挖,为政府制定目标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碳排放;因素分解;能源强度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24-02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进程中,二氧化碳排放保持快速增长态 势,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形势十分严峻。到底是什么原因促进了中国碳排放持续快速增长,值得探讨。只有找到这些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我们才可能对症下药,做出相应的对策来减缓碳排放日趋严重的趋势。因此,深入分析能源消耗碳排放的相关因素尤为重要。研究中国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变化特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量化其贡献率,有助于提高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分解方法 Et表示t期总的能源消费、Pt表示t期总产出、Eit表示i部门t期的能源消费、Pit表示i 部门t期的产出,从上面的定义可以得出: Et=Eit (1) Pit=Pit (2) 这里m表示部门数量。考虑到不同种类的单位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不一样,可以把碳排放 分解为: Ct=Etef j S jt (3) Cit=Eitef j S j it (4) 这里,Ct表示t期总的碳排放量、ef j表示第j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sjt表示t期第j种能源在总的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Cit表示t期第i部门碳排放量、sjit表示t期第j中能源在第i部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F表示化石能源的种类、第i部门t期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强度和 单位产出碳排放强度可以表示为:

【VIP专享】碳排放量计算(蒸汽)

蒸汽碳排放量 关于热力的统计 1、什么是热力? 【热力】是指可提供热源的热水、蒸汽。在统计上要求外供热量作为产量统计,外购热力作为消费 统计。自产自用热力不统计。 2、热力的计算 热力的计算:蒸汽和热水的热力计算,与锅炉出口蒸汽、热水的温度和压力有关,计算方法: 第一步:确定锅炉出口蒸汽和热水的温度和压力,根据温度和压力值,在焓熵图(表)(详见本网站“热焓表(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查出对应的每千克蒸汽、热水的热焓; 第二步:确定锅炉给水(或回水)的温度和压力,根据温度和压力值,在焓熵图(表)查出对应的每千克 给水(或回水)的热焓; 第三步:求第一步和第二步查出的热焓之差,再乘以蒸汽或热水的数量(按流量表读数计算),所得 值即为热力的量。 如果企业不具备上述计算热力的条件,可参考下列方法估算: 第一步:确定锅炉蒸汽或热水的产量。产量=锅炉的给水量-排污等损失量; 第二步:确定蒸汽或热水的热焓。热焓的确定分以下几种情况: (1)热水:假定出口温度为90℃,回水温度为20℃的情况下,闭路循环系统每千克热水的热焓按20 千卡计算,开路供热系统每千克热水的热焓按70 千卡计算。 (2)饱和蒸汽: 压力1—2.5 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27℃以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20 千卡计算; 压力3—7 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35—165℃,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30 千卡计算; 压力8 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70℃以上,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40 千卡计算。 (3)过热蒸汽:压力150 千克/平方厘米

200℃以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50 千卡计算; 220—260℃,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80 千卡计算; 280—320℃,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700 千卡计算; 350—500℃,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750 千卡计算。 第三步:根据确定的热焓,乘以产量,所得值即为热力的量。 对于中小企业,若以上条件均不具备,如果锅炉的功率在0.7 兆瓦左右,1 吨/小时的热水或蒸汽按 相当于60 万千卡的热力计算。 3、热力的折标系数0.03412吨/百万千焦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29307千焦(kJ)的燃料,称为1千克标准煤(1 kgce)。1百万千焦(1000000kJ)折合为标准煤为34.12千克标准煤(即0.03412吨标准煤)。 因此,热力折算为标准煤是按照其实际热量的多少折算的(当量值计算),一般企业都能将热力按其流量、温度、压力的多少(通过计量表)换算成热值,再折算成标准煤。具体可查询本网站“热焓表(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或“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新疆)”一文。 如果没有安装热量计的热力外购单位,吨蒸汽可按折标系数0.0948折标准煤计算(蒸汽热焓按2780kJ/kg计,即664千卡热值/kg蒸汽)。即每吨蒸汽折0.0948吨标准煤。 反应釜夹套使用循环冷冻盐水降温,已知冷冻盐水进水温度-15℃,回水温度-12℃,管道 内盐水流速选择为1米/秒,管道直径DN50,则流量为: Q=3600×V×管道的截面积 Q---单位为立方米/小时 V---单位为米/秒 管道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0.785×D2 D=管道的直径---单位为米 Q=3600×V×管道的截面积=3600×1×0.785×0.052=7.065立方米/小时 二、7.065立方米/小时冷冻盐水提供的能量 Q=cm(T1-T2)=4.18KJ/Kg.℃×7065×Kg×3℃=88595 KJ=88595 KJ ÷4.18=21195Kcal=2万大卡 已知: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简介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简介 一、中国“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要求及目标 国务院于2011年12月1日,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该方案中确立了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绿色,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综合运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手段,开展低碳实验试点,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目标。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控制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和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基本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形成。通过低碳试验试点,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低碳省区和城

市,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推广一批具有良好减排效果的低碳技术和产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其中该方案关于“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有以下描述:①建立自愿减排交易体制。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确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基本管理框架、交易流程和监管办法,建立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开展自愿减排交易活动。②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根据形势发展并结合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制定相应法规和管理办法,研究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方案,逐步形成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③加强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建设。制定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总体方案。研究制定减排量核算方法,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和认证准则。加强碳排放交易机构和第三方核查认证机构资质审核,严格审批条件和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和能力建设。在试点地区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交易平台和监管核证制度。充实管理机构,培养专业人才。逐步建立统一的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系统。 二、中国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简介 基于以上要求,中国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10月29日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家发改委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通知中要求各试点地区抓紧组织编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总体思路、工作目标、主要

我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

我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进程中,二氧化碳排放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形势十分严峻。是什么因素影响中国的碳排放量,值得探讨。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减缓碳排放日趋严重的趋势。 关键词:碳排放,GDP,能源 1.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基本现状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二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继续发展,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温室气体排放世界第一大国。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第二,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率大;第三,二氧化碳的能源排放系数大;第四,相对OECD国家,GDP能耗强度较高。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消费,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温室气体排放的上述特点:第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很快,2007年我国的GDP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达到3010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经济发展需耗费大量能源,产生温室气体,因而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非常巨大;第二,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70%左右,煤炭是主要的能源。据预测,我国需要消耗31亿吨标准煤左右的能源,包括约23亿吨煤炭,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第三,我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工业是最大的能源消费产业,其中,钢铁、化学、水泥、电力、造纸和玻璃等支柱行业都属于能源密集型产业,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基地。 1992年,中国正式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于维护全球气候正常有一定的义务;2002年8月中国又批准了京都议定书,从此合法具备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的资格。虽然在第一承诺期我国没有减排目标,但是我国已经面临着很强的国际减排压力,在第二承诺期(2012年以后)可能被分派一定的减排任务。而减排任务的承担必然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小的影响。我国人口众多,社会发展形态还很初级。环境问题常常伴随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困扰着我国。为尽早摆脱贫困,中国似乎不惜以无限制地开发自己的环境资源为代价,使得能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异常突出突出。对此,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才能以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日益复杂的环境和经济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出现越来越多的以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认识解决社会问题的研究。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运用经济学手段寻找导致环境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制度方法和机制。 2.影响碳排放量因素分析 2.1 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理论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结构、人口结构、能源结构等通过决定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根据Ehrlich和Holden (1971)等提出的“I=PAT”方程,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分解为四个部分:环境影响、人口数量、人均财富以及环境修复技术水平。

碳排放计算方法

碳排放计算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 典型的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SO2(二氧化硫)0.0165 NOX(氮氧化合物)0.0156 烟尘0.0096 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推荐值:0.67(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参考值:0.68(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0.69(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 SO2(二氧化硫)8.03 NOX(氮氧化合物)6.90 烟尘 3.35 如何计算减排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

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的两个关键。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 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 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 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 44/12=3.67)。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 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因此要分清楚作者对减排量的具体 含义,它们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液碳或固碳)就相当于减排3.67吨二氧化碳。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新常态下我国碳排放达峰形势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碳排放达峰形势分析 随着2016年10月4日欧洲议会全会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欧盟批准《巴黎协定》的决议,《巴黎协定》已经具备正式生效的必要条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0月5日宣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将于今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并呼吁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全面执行《巴黎协定》,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巴黎协定》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2度温控目标政治共识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努力实现1.5度的目标,并建立了以国家自主贡献为核心的新的责任分担模式。但是,从相关研究看,综合各国国家自主贡献得到的全球排放路径仍难以满足全球2度温控目标的要求,因此,推动各方进一步提高减排力度将成为新形势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而我国作为全球第一排放大国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全球2度温控目标下我国的碳排放路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能源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形势和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推动碳排放达峰的工作建议。 一、全球温升控制目标对我国的碳减排路径的要求

尽管全球已就2度温控目标达成政治共识并在《巴黎协定》中进一步强化,但相关研究显示,按照当前全球碳减排努力水平测算,实现“2度温控目标”面临很大挑战。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结论,要实现“2度温控目标”,全球累积碳排放空间已不足1万亿吨CO2,若按照当前的年排放水平这一排放空间将在约30年内耗尽;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到2030年应在2010年水平上下降0~40%,到本世纪中叶应在2010 年水平上下降40%~70%,到本世纪末应减至近零排放,而1.5度目标的减排要求则更加严苛。目前,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会议要求,绝大多数国家提交了包含其未来10-15年碳排放控制目标的“国家自主贡献”。按照公约秘书处的初步测算,即使各国均能实现自主贡献目标,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也将达到567亿吨CO2当量,较实现“2度温控目标”成本最优路径下的排放限值高出约87亿吨CO2当量(即高出约19%)。 根据笔者对我国碳排放空间的测算分析,如果各国共同分担弥合与“2度温控目标”的差距,即使按照“人年均二氧化碳排放均等”这种较为有利于我国的分配方案,我国碳排放也须于2020-2030年间达峰,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以下简称“碳强度”)相对于2005年需下降68%~78%,2050年碳排放需回到1990-2005年间排放水平。这一减排路径要求我国在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的2030年左右达峰的基础上,加快推动经济、能源等领域的深度低碳转型并尽早实现碳排放达峰。

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家庭碳减排

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家庭碳减排 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魏帅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总体上是负面的,应对气候变化实际上就是 要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效率。在全球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碳排放 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重 要因素之一。家庭能耗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一个组成部分,分析它的各种影响因 素对于控制它对局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浙江省常山 县滨江花园小区为例,通过居民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来初步分析探讨家庭碳排放的 影响因素和家庭碳减排措施。 关键词:碳排放;家庭直接能耗;影响因素:碳减排 1 普通城市家庭碳排放总体情况—以常山县滨江小区为例1.1 家庭碳排放计算器与调查问卷设计: 1.1.1 家庭碳排放计算器 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激起了中国民众对碳排放的责任感,计算自家碳排放的公式流行于互联网上。家庭的“碳排放”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用电量、用水量、用气量、耗油量。方便的计算公式是,将用量与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系数相乘。由于各国的能效不同,强度系数也不同。在中国,家庭碳排放的计算公式和强度系数如下: 用电的碳排放:度数 X 0.785(公斤) 用水的碳排放:吨数 X 0.91 (公斤) 用气的碳排放:立方数 X 0.19 (公斤) 耗油的碳排放:公升数 X 2.7 (公斤)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本次调查所使用的碳排放计算器来自BP(中国)[1]提供的家庭二氧化碳计算器。该计算器依据来自英国及美国,关于家庭能源消耗的研究数据制定的。他根据家庭的住房结构、个人的能源消耗量,环保习惯以及个人交通吸怪,对于控制家庭二氧化碳提供指导。计算结果代表一年中家庭能源消耗、交通和废物处理过程中排放到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可通过访问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4904390.html,/carbon进行在线计算。 1.1.2 调查活动数据 (1)家庭概况:一般家庭都有数个成员,在进行家庭消费的统计时是以家庭整

上海碳排放交易试点实践经验及启示

上海碳排放交易试点实践经验及启示 上海作为全国最早启动碳交易试点的地区之一,于2013年11月26日正式启动了上海碳市场交易。目前,上海碳交易试点已稳定运行6年,初步形成了具有碳排放管理特点的交易制度,也逐步发展起了服务于碳排放管理的交易市场,同时在碳金融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及创新。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和交易市场建设,同时明确上海将负责牵头承担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建设和运维任务。我国碳排放交易从地方试点逐步向全国统一市场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总体工作进一步加速。本文以上海试点实践经验为例,探讨提出对全国碳交易统一市场的相关建议和考虑。 一、上海碳交易试点制度及体系建设经验 制度及体系建设上,强调制度先行,建立制度的同时,规范和明确碳交易市场各核心要素。 01交易制度建设 上海在推进碳交易试点工作中坚持制度先行,碳交易正式启动前,已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整套以市政府、主管部门和交易所为3 个制定层级的管理制度。 通过市政府制定出台的《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沪府10号令),明确建立起了总量与配额分配制度、企业监测报告与第三方核查制度、碳排放配额交易制度、履约管理制度等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核心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通过市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制定出台的《配额分配方案》《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及《核查工作规则》等文件,明确了碳交易市场中配额分配、碳排放核算、第三方核查等制度的具体技术方法和执行规则。 通过交易所制定发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交易规则》和会员管理、风险防范、信息发布等配套细则,明确了交易开展的具体规则和要求。 02要素和体系建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