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地理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高二地理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高二地理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1.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组成,大气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氮和氧;此外臭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二氧化碳的作用是对地面保温、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水汽和固体杂质是天气变化的主要角色。

2.大气垂直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个层次,其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且天气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利于飞行的是平流层;电离层处于高层大气。

3.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②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其中①又可分为吸收、反射、散射;参照教材34页图2.7写出大气受热过程:①太阳辐射被削弱后到达地面,使地面升温;②地面把热量通过长波辐射传递给大气,使大气升温;③大气把一部分热量通过逆辐射还给地面,对地面保温。

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梯度力,这样大气就从高压向低压水平运动,形成了风。一般来说,受热地区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冷却区则正好相反。

5.在右图中添出“三风四带”的名称;三圈环流

是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其中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是动力

作用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会随阳光直射点的位置而移

动,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此外,由于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会使气压带断开,形成大气活动中心;如冬

季影响我国的亚洲高压(气压中心)就是如此

形成的。

6.大气环流的作用是进行水、热交换,形成气候。

7.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称为冷锋,过境时常形成阴雨,刮风等天气,过境后天气的变化是天气转晴、气温降低,若形成降水,往往在锋后;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面称暖锋,降水一般在锋前,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升高。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如北方夏季的暴雨、寒潮和沙尘暴均是受其影响。

8.低压中心就其运动状况又可称为气旋,北半球逆时针向内运动,中心气流辐合上升,

因此受其影响形成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又叫反气旋,中心空气辐散下沉,北半球顺时针运动,受其影响形成晴朗少云天气。

9.形成气候的因素有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太阳辐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

10.为获得较好的日照,街道方向宜采取与子午线成30o--60o夹角方向;污染大气的工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方向,或者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11.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暴雨洪涝、寒潮和干旱。

12.地球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增多,其主要原因是①由于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森林的破坏,产生的后果是海平面上升和降水和干湿地区变化。

13.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由于氟氯烃的使用,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等不良后果。

14.酸雨的形成是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所致,一般来说,气候湿润、空气不易流通的自然条件下易形成酸雨;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东南地区酸雨较严重。

1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是①依据气温变化特点判断气候带,②依据降水特点辨别气候类型;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下垫面。

16完成气候因子

关联示意图(右图)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超实用)

南方地区学案 【考纲解读】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南方地区国土资源整治与开发 【学习目标】 1.利用南方地区图,掌握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南方地区为例,学会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3.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与北方地区的比较,正确认识我国区域的差异性。【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读本和地图册,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熟记基础知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主学习的收获做好标记 3.完成课后的读图训练。 【重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探究主题展示】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发展方向和措施 第一课时 【目标一】区域位置和范围:(结合教材图3-12-1) 【读图指导】 1、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 特点和范围。 2、找出主要经纬线:北 回归线、30°N,100°E、 110°E、120°E 归纳一、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主要包括地区、地区和地区。 2、地理位置: (1)相对位置:位于以南,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海和海。 位于东部季风区部。 邻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自西向东依次为:、、。(2)绝对位置:纬度范围:北纬度;重要纬线:北回归线、30°N (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东经度;重要经线:100°E、110°E、120°E 3、面积:约占全国。人口:占全国的%,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技巧点拨: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1、30°N和长江附近地理事物

2、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一)、地形:(请结合地图册210页南方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形特征: 地势: 地形: 2、主要地形区有——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山地: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6区域特征区域发展阶段与区域差异

考点规范练26 区域特征、区域发展阶段与区域差异 考点规范练第52页 爪哇岛上的M地被誉为“世界雷都”,位于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一年约有322天打雷(雷电天气与地形、气象及所处纬度有关),200天下雨,生物资源丰富。下图为爪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M地比该岛其他地区打雷天气更多的原因是( ) A.地处低纬度 B.位于岛屿内部 C.空气湿度大 D.位于山间盆地 2.M地房屋建筑( ) A.多为矮层 B.多高低错落 C.多吊脚楼 D.多茅草屋 3.M地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土壤肥沃 D.雷雨天多 答案:1.D 2.A 3.B 解析:第1题,雷雨是空气对流运动形成的,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爪哇岛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空气对流强烈,易形成雷雨;M地是山间盆地,白天四周山坡升温快,但是中午过后,盆地内部水汽蒸发旺盛,对流强烈,对流雨多是午后出现。D项正确。第2题,M地多大风暴雨,房屋应具有防风、防雷雨功能。A项正确。第3题,M地纬度低,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种类丰富,也为动物资源提供丰富的食物。B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图示区域( )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5.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受纬度位置影响,1月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A处为分水岭,7月平均气温低于28 ℃;由图可知,A处位于山地,气温年较差小, B处为平原,气温年较差大。故选D项。第5题,区域内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植被垂直分异不太明显,无法欣赏“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岭地区,春季进入雨季,河流随之进入汛期。该地位于热带、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因此作物熟制由北部一年两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三熟;天然橡胶是热带的经济作物,图示地区热量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目前我国尚未脱贫的人口有7 000万,其中3 518万分布在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要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任务艰巨。读我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我国贫困地区绝大部分( ) A.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 B.地处非季风区,降水较少 C.耕地资源缺乏,质量不高 D.能源资源短缺,供应紧张 7.秦巴山区跨秦岭、大巴山,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其扶贫开发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③将部分贫困人口外迁④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事业⑤扩大粮食种植,建成商品粮基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贫困地区绝大部分分布于山区和内陆高原地区,由于地形以山地为主,易发生自然灾害,耕地资源缺乏,且质量不高,导致发展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落后,C项对。由图可知,贫困地区在内陆高原和东部低山丘陵地区也有分布,A项错;东部低山丘陵地区属于季风区,B项错;图示中西南等地区都是资源较丰富的地区,D项错。第7题,秦巴山区地形崎岖,基础设施落后,需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该地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可以将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一些贫困人口,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程度,提高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故①③④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是扶贫的具体措施;该地为山区,扩大粮食种植,建成商品粮基地不可取。

高中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知识点

南方地区知识点 1.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浊水溪。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和农田区的水稻土。 主导因素:东部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加,西部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4.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南方地区练习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南方地区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读图1,回答1-3题 1.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强该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B .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应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C .因地制宜在该地区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 .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主要为丘陵 B .该地区盐碱地分布广 C .土壤贫瘠 D .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3.该地区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壤酸化 B .土地盐碱化 C .水土流失 D .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丘陵山地、北方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的发生。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 ) A .生活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B .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 C .生态环境的破坏只影响低山丘陵地区不影响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D .这里的人地关系比较缓和 5.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正确叙述( ) A .由于依靠传统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农民收入低下,大量垦辟陡坡地、林地、草地造成尖锐的人地矛盾 B .目前,黄土高原还有许多宜农荒地,这些宜农荒地的垦殖,可以缓解这里的人地矛盾 C .今后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方向为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道路 D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垦殖这一原因造成的 读右图,回答6~8题。 6.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矿物能源储量丰富 B .主要灾害性天气与热带气旋的影响有关 C .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 .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7.该地区酸雨危害较严重,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 A .气候湿润 B .地形以盆地为主 C .有色冶金工业发达 D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8.造成该区域与青藏高原农业地域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因素 B .政策因素 C .人口因 素 D .自然因素 读右下图,回答9-11题。 9.河流N 是我国( ) 图1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教案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 极地地区 综合题

极地地区习题 1.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 龙”号极地科考船进行了第30次 科学考察。科考船从上海出发,经 过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与阿根 廷的乌斯怀亚两个港口,首次完成 环南极航行。读图和相关材料,回 答下列问题。 (1)写出“雪龙”号从上海到弗 里曼特尔所经过的气压带和风带 名称。 (2)指出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名 称,分析其共同的形成条件。 1985年2月20日,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上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2014年2月8日,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正式竣工。 (3)指出长城站和泰山站在位置上的主要差异。 南极地区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陆地绝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气候终年酷寒。 (4)分析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到南极地区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5)说出南极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1. (1)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可)(2)大牧场放牧业。形成条件:地势平坦广阔,气候适宜,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水平高;国家政策的支持等。(后3点答对其中任意2点即可) (3)主要差异:长城站的纬度位置比泰山站低;长城站建在南极大陆外缘的乔治王岛上,泰山站建于南极大陆的内部;长城站靠近与南极洲距离最近的南美大陆。(或泰山站距离中国较近;长城站位于西半球、泰山站位于东半球) (4)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之内,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地势高,气温低;被冰雪覆盖的陆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造成地表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低。 (5)南极地区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体验和观赏极昼、极光现象;饱览南极奇特的冰原景观;踏足南极点;近距离接触、观看南极野生动物(企鹅、鲸鱼等);参观南极科学考察站,缅怀人类南极探险史。(答对其中任意4点即可)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点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点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1 南极洲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 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洲。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大洲。(2)海陆位置:四周濒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3)交通位置: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战略地位重要。 2.面积: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 (二)地形: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高原” 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 东南极洲面积较大;西南极洲面积较小,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 (三)气候:“寒极”、“风极”“白色沙漠” 酷寒: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 更低;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干燥: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 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蒸发量少,

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 烈风: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 力小形成狂风。 1.原因: ①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西风环流——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造成酷寒 ④冰雪反射——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巨厚冰盖、大陆冰川,反射阳光,加剧酷寒 ⑤气压高——酷寒形成极地冷高压,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强大的极地东风 2.暖季:11月~次年3月(南极科考时间),出现极昼 (四)资源 1.淡水资源: 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周围海洋上多冰山。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70米。被称为“固体水库” 2.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此外还有石油、锰等 3.生物资源:动物种类极少,但数量较多。如磷虾、鲸、海豹、企鹅 (五)考察 1.原因:南极洲地区资源丰富,资源的经济价值高。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2019-2020学年高二区域地理同步学案:第21讲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Word版含答案

第21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考点展示素养目标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北方地区的交通、城市与主要工业区等人文地理特征。 知识:结合地理位置,对比识记南、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特征。

北方地区 [读图思考] (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2)找出太行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析两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黄河山东段易发生凌汛的原因。

[读图思考] (1)北方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主要发展的工业部门。 (2)北方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3)京津唐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1.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大致位于a 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b 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地势?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地势整体西高东低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典型,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水文特征: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含沙量较大。 2.自然环境与农业 (1)东北地区——“黑土地” ①农业特点: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大豆、甜菜等经济作物,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发展林牧业的条件优越,盛产温带水果。 ②面临的问题:黑土保护、沼泽地改良。 (2)华北地区——“黄土地” ①农业特点:种植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盛产温带水果。 ②面临的问题:盐碱地改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3.铁路交通线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 南方地区同步测试题

南方地区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图1,回答1~3题: 1.有关图中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较周边高 B.甲地有可能是山间小盆地 C.气温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D.气温的影响因素是地形 2.乙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A.流量小 B.含沙量大 C.汛期长 D.结冰期较短 3.图中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气候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C.土壤肥沃,为紫色土 D.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图1 图2 读图2,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4~14题。 4.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A.100米 B.239米 C.250米 D.300米 5.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6.若该地区发展旅游业,最能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可能是() A.梯田景观 B.瀑布景观 C.橡胶林景观 D.丘陵景观 7.该区域需要改良的土壤为() A.黑土 B.黑钙土 C.红壤 D.黄土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综合分析后,完成8~10题。 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B.图中海拔高度G处100m,H处为400m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D.该地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9.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A.199<h<200 B.289<h<290 C.299<h<300 D.300<h<301 10.图中地区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为() A.棉花 B.苹果 C.甘蔗 D.甜菜 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1~13题。 11.有关台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 B.多火山、地震,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C.森林树种丰富,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D.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1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台湾年太阳辐射量(单位:4185J/cm2)和某月气温(单位:℃) 图的分别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台湾山脉森林丰富,有从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森林类型的变化,主要由于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 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 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 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着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高二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综合练习题讲解

高二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综合练习题 1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黄海之滨 B.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南方地区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是花生 D.江南丘陵红壤分布广泛,红壤呈酸性,肥力差,改良的方法是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3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正确叙述是()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共同影响 C、不受冬季风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春旱、梅雨 4下列与我国西南地区相关的正确说法是() A.西双版纳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冬无寒潮,夏无台风 B.垂直地域分异明显,自然带谱自西向东复杂程度增大 C.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沙漠化较严重 D.位于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地形起伏大,平原丘陵规模大 5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但是,2000年来浙江省已成为我国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下降 C.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下降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 2012年,广东省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偏少了14%,部分地区陆续出现旱情或旱象,尤其是今年国庆节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仅为12.8毫米,比多年同期减少68.4%。根据材料回答第6题 6.关于本次旱情叙述错误的是 A.从下游调水、补水及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B.珠三角地区的澳门、珠海、广州、中山等地将受咸潮袭击 C.水域污染,是广东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D.实行阶梯水价,以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7读右图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 A.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 B. 河流流程短,落差小 C. 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 D. 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 8、能够体现下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暑期一日一练)2020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2 区域发展阶段(2)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并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与我国东北工业基地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学时难点 难点:再生阶段的理解 教学活动 【讲授】活动一 【活动1】(教材第9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水陆交通便利。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讲授】活动一 【活动1】(教材第9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水陆交通便利。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讲授】活动二 【活动2】(教材第11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都位于五大湖工业区,水陆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广阔平坦,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空间结构的变化是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成长阶段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和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多导致就业困难,区域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由于区域内资源短缺需要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加重交通运输压力。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 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农业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河流与农业生产、 四、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讨论法、引导法、比较法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平台 五、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显示) 欣赏诗词《沁园春?雪》,并配合北方风光图片。 一、北方地区范围、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图】媒体逐一显示本区的地形区、河流、山脉、海域等 【学生活动】 1.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东部秦岭—淮河以北) 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各省级行政区。 3.说说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及民族组成。 二、旅游资源 【提问】①本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因此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请说说看本区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 (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②请说说有哪些自然旅游资源? (泰山、长白山天池、恒山、华山等等) 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 【读图】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 【出示问题,学生讨论】 ①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400—800毫米之间) ②在这种情况下其耕地类型是什么?(旱地) ③北方地区属哪个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④这样的温度带中各自的作物种类一样吗?作物熟制是如何? 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高粱、 大豆、马铃薯、甜菜 长城 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

高中地理 1-2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的引言部分,找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的指标) 课件展示板书内容 预习课本内容,填写表格(课件展示表格)

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看课件:青岛2004年的经济增长情况 读图思考:(课件) 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分布情况 探究活动: 1、在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的地理位 置特点。 2、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美国东北部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5、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这个案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 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思考:请你设计一下中国区域发展的模式? 读课本图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图。验证了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经历了初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实际来分析如何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写出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议与意见。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 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2、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 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在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 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请就此展开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 拓展思考: 区域开发规划是区域科学发展的基础。假如你现在负责青岛某郊区开发规划的初稿,你将如何开展工作?(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然后课件展示) 课堂小结(课件展示) 课堂练习:

高二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导学案

《北方地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综合分析、解释地理问题。 课堂 预习案 【预习目标——北方知识梳理】(友情提示:预习时请先仔细阅读地图册184-185页内容) 中国北方地区范围:西至 ,南至 1、 绘图: 经纬线:110°E,120°E, 35°N,40°N 2、地形:分为____ _、____ 、 三大地形区 3、 4、河流:华北河流流量_____ ,含沙量______, 水位季节变化______。结冰期_______。 5、土壤:东北平原:____土;华北平原:盐碱地较___;黄土高原:肥力___,但______严重。 6、资源 : _____、_____、_____等矿产丰富,_____资源短缺。 1、人口与城市:城市化速度______,城市密度较西部_____。东北地区人口密度较 2、农业:(1)东北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_______________ (2)各地形区发展农业的自然限制条件比较 3、工业:从矿产状况分析,______工业 ______工业占重要地位。 一 、自 然地 理 气候类型__________ 气温年较差____ 降水 空间:____多____少 时间:变率____ 总量:______和_____ 二、 人文地理 三 人地协调

课堂探究案 梳理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探究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途径 采用小组合学方式,以精选试题为依据,教师指导总结知识体系及答题方法。下图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回答: (1)气温年较差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6分) (2)①地近年土地利用从耕地向经济林(优质苹果)转化,试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①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意义。(3分) ③①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练习

专题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热点考向预测] 考向一区域产业结构 (2015 ?成都二诊)下面是环渤海三省二市2010年产业结构表(下表)。据表回答1?2题。 1.导致北京与其他四省(市)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职能 B.交通运输条件 C.劳动力素质 D.矿产资源条件 解析:选A。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第三产业必然发达,故城市职能决定其产业结构不同于其他省市。 2 ?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其主导因素是() A. 水陆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D.技术力量雄厚 解析:选B。环渤海区域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丰富,所以第二产业主要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 考向二区域发展阶段 (2015 ?山西考前质测)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3?4题。

3 ?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政策 C.人才 D.市场 解析:选C。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4 .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A. 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 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 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 工业产值占GDP勺比重不断攀升 解析:选B。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 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 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 5. (2015 ?山东德州二模)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 么? (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 解析:(1)结合图例可看出,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都沿长江分布。(2)两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大的河流 流 经而水源丰富、水运便利;两地都是人口稠密地区而市场广阔。 答案:(1)沿(长)江分布;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