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查清本底值,监测、预报和控制土壤环境质量。土壤污染的优先监测物应是对人群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影响的物质。如汞、镉、铅、砷、铜、铝、镍、锌、硒、铬、钒、锰、硫酸盐、硝酸盐、卤化物、碳酸盐等元素和无机污染物;石油、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三氯乙醛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由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引入的传染性细菌和病毒等。土壤污染组分的测定,属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加之土壤环境的特殊性,一般认为监测值相差10~20%是可以理解的。土壤污染监测结果对掌握土壤质量状况,实施土壤污染控制防治途径和质量管理有重要意义。

土壤污染监测的分类

土壤污染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查清本底值,监测、预报和控制土壤环境质量。根据监测目的,可将土壤污染监测分成下述几类: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判断土壤质量的依据,土壤质量监测就是要根据质量标准考察和确定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我国目前颁布的这类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GB/T 18407--2001)、《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等。根据监测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明确监测目的,如依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三级标准判定当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属于几类土壤;同时也可根据相关标准判断是否适于用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

这是对于污水灌溉、污泥土地利用及固体废弃物土地处理的土壤,进行长期的、常规性动态监测。其目的是摸清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含量水平以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以考察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危害,从而确定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防治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污染事故性监测

这是对废气、废水、废液、污泥以及农用化学品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事故进行应急性监测,以确定引起事故的污染物来源、种类、污染程度、扩散方向及危及范围,以便为行政主管部门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正确的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土壤背景值调查

通过分析测定不同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了解元素的丰缺和供应状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据;为环境保护、环境区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提供依据。

土壤污染监测的特点

由于土壤组成的复杂性和种类的多样性,以及人类对土壤认识的局限性等都给土壤污染监测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同时也使土壤与大气、水体污染监测相比更具有独自的特点。

空间变异性特征,增加了土壤监测的复杂性

土壤是物理状态上包括固、气、液三相组成的分散体系,在空间分布上呈不均匀性。当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其迁移、转化受到土壤性质的影响,将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所以,土壤监测中所采集的样品往往具有局限性。如当污染水流经农田时,污染物在其各点分布差异很大,即使多点采样,收集的样品往往代表性不够,其监测中采样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往往大于分析误差。因此,样品采集时必须要注意尽量反映其实际情况,使采样误差降低至最小。

土壤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变化慢,滞后时间长

《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一般土壤必测项目一年测定一次,其他项目可每隔3~5年进行一次。

自然界食物链循环的基础

因此土壤污染的监测不仅要考虑污染物的种类与总量,更重要的还要对与植物吸收量之间有密切关系的污染物的有效态进行分析监测,同时还要观察和检查农作物生长发育是否受到抑制,有无生态变异,以及对人体健康有无危害。只有这样综合考虑,才能全面评价土壤的污染。正因为土壤中污染物质的含量与农作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因果关系十分复杂,所以土壤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未定出类似与大气和水的污染判定标准。

土壤监测项目一般根据监测目的确定

背景值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水平,要求测定项目多。污染事故监测只测定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土壤质量监测测定那些影响自然生态和植物正常生长及危害人体健康的项目。

我国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分为3类:规定必测项目、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规定必测项目在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要求测定镉、汞、砷、铜、铅、铬、锌、镍、滴滴涕、六六六和pH共11项。选择必测项

目根据监测区域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具体由各地自行确定。选择项目指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和农业生态环境指标。如土壤有机质、质地、CEC、E h、全氮量、硝态氮、水溶性磷等,同时还应包括各种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所造成的土壤侵蚀活动等。

不论上述任何项目的测定,土壤样品必须要经过前处理,而且前处理过程比水和大气要复杂而且要求严格

监测项目及方法

土壤环境的监测项目可分为:

物理指标

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孔隙度、密度、温度、毛细作用等;

化学指标

酸碱性、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各种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有毒非金属(汞、镉、铬、镍、铅、砷和硒等)、氟化物、农药残留量(有机氯、有机磷等)、石油及其产品等;

生物指标

土壤动物如蚯蚓数量、微生物种群、土壤酶等。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与水、大气的监测方法基本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样品的制备和预处理。常用方法如重量法适用于测定土壤水分;容量法适用于浸出物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测定,如Ca2+、Mg2+、Cl-、SO42-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适用于重金属如Cu、Cd、Cr、Pb、Hg和Zn 等组分的测定;气相色谱适用于有机氮、有机磷及有机汞等农药的测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DOC)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试验室筛选技术规定

附件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 筛选技术规定 —6—

目录 1 前言 (9) 2 编制依据 (9) 3 术语与定义 (9) 3.1 检测实验室 (10) 3.2 质量控制实验室 (10) 4 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10) 4.1 总则 (10) 4.2 检测实验室 (11) 4.3 质量控制实验室 (15) 5 实验室筛选评审程序 (15) 5.1 筛选要求 (15) 5.2 筛选评审程序 (16) 5.3 筛选结果的发布和利用 (17) 附表1 (18) 附表2 (21) —7—

附1 (23) 附2 (25) 附3 (29) —8—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筛选技术规定 1 前言 为了确保参加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的实验室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加强详查样品分析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筛选详查实验室技术能力审核工作,特制订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提出了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技术要求及筛选评审程序,主要用于申请承担详查分析测试任务的实验室筛选工作。 2 编制依据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08)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2016〕33号)《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GB/T 27043-2012)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3 术语与定义 详查根据实验室职能、工作性质、范围等分为检测实验室和质量控制实验室。 —9—

3.1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负责依据详查有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开展详查样品(包括土壤、农产品和地下水)的制备、分析测试及内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保存留存样品,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统计报表、质控数据和质量评估报告等信息。 3.2 质量控制实验室 质量控制实验室全面负责本省(区、市)详查质量管理工作。负责按照详查有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组织开展本省(区、市)详查样品采集、制备、保存、流转、分析测试等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负责编写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参加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的详查工作质量管理监督检查。 4 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4.1 总则 4.1.1 实验室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对其出具的检测数据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验室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10—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为预防存在土壤污染隐患的污染物、设施设备和生产活动造成污染土壤,特制度本制度。 一、重点物质 (一)危险化学品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公司存在土壤污染隐患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盐酸、氢氧化钠等。 (二)固体废物 1、危险废物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公司存在土壤污染隐患的危险废物有:有机釜残、废盐、废旧包材、污泥、废活性炭、废机油、实验室废液。 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公司一般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二、重点设备设施 (一)散装液体储存设施设备 公司储罐区设有卸车区、储存区及内部输送管道。储存区为离地地上储罐区,内有2个盐酸罐、一个氢氧化钠罐等,经泵提升通过管道送至南工房使用;储存区采用混泥土浇筑而成,罐区表面采用玻璃钢防腐处理,形成了围堰,并设有收集池、阀门井、水封井和观察井,各罐体设置了接地保护。物料均由有资质的运输车辆和人员送货至公司,卸车区有防渗漏措施。 运输管道采用专用管连接并经过了密封性检测,输送区域为防渗漏地面。 土壤污染排查和预防措施:(1)对液位计、进料口、出料口、法兰、传输泵、运输管道、池内防腐完整情况等易发生渗漏的部位以及各储罐的接地保护,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2)定期检查罐体渗漏情况;定期维护罐体;(3)发生少量泄漏时由专业人员维护,发生大量泄漏时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应急救援队进行处理。 (二)散装液体的运输及内部转运设施设备 公司包装试剂分类储存在危化品仓库,危化品仓库为框架结构,满足防雨、防渗、防流失、防扬散要求。 危险化学品包装试剂均由有资质的运输车辆和人员送货至公司,人工卸货至危化品仓库,卸货区有防雨、防渗漏措施。 土壤污染排查和预防措施:(1)由危化品仓库管理员定期检查防雨、防渗设施和定期巡查;(2)发生破损和泄漏时由公司应急处置小组人员进行处理。(3)委托有资质的专业运输单位运输。 (三)生产加工装置 1、南工房、北工房的反应釜装置 反应釜为搪玻璃材质,不易破损,且反应釜为密闭反应釜。 公司所有操作间均满足防雨、防渗要求,且对反应釜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异常及时停用。 土壤污染排查和预防措施:(1)由使用负责人定期进行密闭性检查和维护。(2)发现破损和泄漏时由专业人员或应急处置小组进行处理。 (四)其它活动 1、污水处理站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1 国污状况调查全土壤染公报 (2014年4月17日) 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 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

2 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 (一)无机污染物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 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表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不同程度污染点位比例(%) 污染物类型 点位超标率(%) 轻微 轻度 中度 重度 镉 7.0 5.2 0.8 0.5 0.5 汞 1.6 1.2 0.2 0.1 0.1 砷 2.7 2.0 0.4 0.2 0.1 铜 2.1 1.6 0.3 0.15 0.05 铅 1.5 1.1 0.2 0.1 0.1 铬 1.1 0.9 0.15 0.04 0.01 锌 0.9 0.75 0.08 0.05 0.02 镍 4.8 3.9 0.5 0.3 0.1 (二)有机污染物 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 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 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 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 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 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 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 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 反。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

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 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 N=t2s2/D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 D 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2)由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N=t2s2/D2 可变为:N=t2CV2/m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CV 为变异系数(%),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资料中估计; m 为可接受的相对偏差(%),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限定为20%~30% 。 没有历史资料的地区、土壤变异程度不太大的地区,一般CV 可用10%~30%粗略估计,有效磷和有效钾变异系数CV 可取50%。 3.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 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 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原因

中国土壤污染现状 摘要: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本文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通过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 关键词:土壤污染类型;有机;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污染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类型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按污染物的性质一般可分为 4 类,即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 1.1.1 有机污染 土壤的有机污染作为影响土壤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到一定时问或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即所谓的“化学定时炸弹”【1】。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如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防治血吸虫病.其中的杂质二噁英已造成区域性二噁英类污染.洞庭湖、潘阳湖底泥中的二噁英含量很高。有机氯农药已禁用了近20年,土壤中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检出率仍很高。广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检出率为99%,滴滴涕检出率为100%。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检出率仍达100%,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 1.1.2 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从目前开展重金属污染调查情况来看,我国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

附件2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 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场地土壤污染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研发与典型示范,形成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系统解决技术方案与产业化模式,在典型区域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本专项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2020年拟安排6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不超过2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对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得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 —1—

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开展。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本专项2020年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场地土壤污染调查监测与风险监管技术与设备 1.1生态环境保护与风险防控国家重大环境标准研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以重大标准引领绿色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为目标,研究我国流域水生态标准制定技术并在长江、黄河流域应用。研究污水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标准并在重点地区试用。研究区域臭氧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修订及其重要前体物排放标准并在重点区域应用。研究体现区域污染特征及不同用途需求的土壤污染修复标准。研究构建涵盖陆域生态状况、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和生物安全等要素的区域生态调查、保护与监管标准体系。研究提出重点行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以及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风险防控标准体系。 考核指标:构建我国重点流域/区域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编制流域水生态评价技术指南,提出长江、黄河流域水生态评价标准草案,形成流域分区差异化排放管控技术指南草案;编制排水综—2—

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

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 土壤是一个开放的缓冲动力学系统,承载着环境中50%~90%的污染负荷[1-2]。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加工企业等规模的扩大以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饲料等用量的增加和不合理的使用,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逐年累积,明显高于其背景值,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对农业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重金属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难降解,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进入到农牧产品中[3],从而影响产出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潜在威胁人体健康[4]。本文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概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简单介绍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 1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随着矿山开采、冶炼、电镀以及制革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些企业盲目追逐经济利益,轻视环境保护,再加上农药、化肥、地膜、饲料添加剂等的大量使用,我国土壤中Pb、Cd、Zn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污染面积逐年扩大,危害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据报道,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100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其中Pb、Cd、As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据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总状况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据农业部对我国24个省市、320个重点污染区约548 万hm2土壤调查结果显示,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万hm2,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论述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0234142 学号:023414228 姓名:王震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重金属有机物 地域分布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 (一)无机污染物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表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不同程度污染点位比例(%)污染物类型点位超标率(%) 轻微轻度中度重度镉7.0 5.2 0.8 0.5 0.5 汞 1.6 1.2 0.2 0.1 0.1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附件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 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是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详查样品的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结果报告等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 术语与定义 2.1 密码平行样品 利用在详查平行样品采集点位采集的土壤或农产品样品制成的外部质量控制样品,用于评价实验室分析测试的精密度以控制随机误差。 采用干样分析测试的检测项目,如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该样品由制样人员在制样单位将加工完成的详查样品混匀后以四分法制备而成;采用鲜样分析测试的检测项目,如土壤中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该样品由采样人员将同一采样点位采集的所有样品在采样现场剔除异物、混匀后以四分法制备而成。 2.2 统一监控样品 一种理化性质和组成足够均匀稳定的外部质量控制样品,用于评价实验室分析测试的准确度以控制系统误差。 该样品由专业机构根据详查需要专门制备,其指定值主要依据标

准物质定值程序赋值,或根据各检测实验室的分析测试结果采用稳健统计方法确定。 3 总则 3.1 各省(区、市)质量控制实验室应按照本省(区、市)详查实施方案和本规定制定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方案。 3.2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依据详查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其主要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应接受国家或省级详查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技术培训,掌握详查相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 3.3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按照本技术规定,制定和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从严落实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并自觉接受国家和省级详查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质量监督检查(以下简称质量检查)。 3.4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在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时提交工作质量自评价报告,各省(区、市)质量控制实验室应负责编制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报告。 3.5 各级详查质量检查人员应客观、公正地开展详查质量检查工作,如实记录检查工作情况。对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被检查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控制措施。 4 样品采集 4.1 应严格按照《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和《农产品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开展土壤和农产品样

土壤污染检测手段分析论文(共2篇)

土壤污染检测手段分析论文(共2篇) 摘要:土壤污染检测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它同时也是国际性的问题,环境污染检测涉及的面较广。环境污染检测不仅包括水质检测、大气污染物检测、物理污染检测等,现代环境检测还涉及到土壤污染检测,土壤污染检测包括农药、 1 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很多固定废物,由于处理不当导致很多有害物质随着雨水进入土壤,再加上农业化水平提高,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导致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影响到土壤正常性能发挥致使农作物产量下降都是土壤污染。 1.2土壤污染有哪些危害 土壤在受到病原体的感染以后就能够传播各种疾病,这些病原体一般是通过带

有病原体的人的粪便或者他们洗涤衣物的污水对土壤造成污染,当植物被种植在被污染土壤上会传染各种疾病;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土壤以后,间接的对人们造成影响,主要是通过农作物、地表水以及地下水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2土壤污染的特点有哪些 2.1隐藏性和潜伏性 380 年。 完成降解工作的[3]。有的时候还需要采取换土的方式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土壤治理问题是一项耗时又费钱的工作,所以说土壤改善技术并未在我国广泛的推广。土壤污染危害程度较深,因为土壤污染潜伏性和污染周期性较长。例如,日本发生的铬中毒事件,从1963年共有130人患病,而且很多人食用含镉稻米而中毒,含镉稻米就是土壤污染的表现形式之一。据专家统计被镉污染的土壤要经过10到30年土壤

才能被完全改善。 3土壤污染检测手段分析 3.1冲洗法完成检测工作 冲洗法的色谱分离技术是气相色谱法技术,它和分离化工成品较相符,其工作原理是色谱中气相和固定液之间不同成分拥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成分在气化条件 AFS检测方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原子荧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其他技术相比综合了原子吸收以及原子发射光谱的优点,是一项较为优秀的痕量分析技术,它的优点就是仪器结构较为简单,灵敏度较高、对气相干扰很少、分析多元素速度较快,所以说AFS检测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土壤污染检测中。AFS检测方法缺点,某些元素对酸度要求较为苛刻、鉴定元素相对较少以及应用范围较为狭隘等方面,所以说要

土地污染现状

土地污染现状

新视野:基于kchk生态新材料的土壤修复 插棒技术 插棒工装及技术解决了污染物脱离土壤。 kchk材料改土 kchk增加土壤缓冲能力,进一步吸附有害元素和钝化重金属,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功能。 微生物技术 微生物在大比表面积、高吸附能力kchk材料上实现迅速繁殖和扩散,使kchk材料具有健康化生物功能。 肥化熟化技术 以kchk材料制作的有机肥,使土壤保墒、透气性和营养元素提高,大幅提升土壤肥力,实现土壤肥化和熟化。

PAL材料介绍 PAL材料是一种采用含有众多生命元素的纳米级多孔道镁质非金属矿为原料,具有给养、保肥节肥、保墒节水、增产增收、提高农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等功能的土壤增肥保肥保水剂。该项目的实施将减少化肥的用量,减轻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采用当前无法利用的矿物资源中的生命元素用于生物工程,一方面,为植物提供了营养,另一方面通过生命活动将生命元素转换到植物的机体中为人类造福。本产品与化肥混用。具有多功能多元的特点,符合肥料要向多元化发展和增钾补微的决策。依据不同农作物对氮磷钾的要求,配置多功能多元素专用肥料,能产生更好的效益。此外,用本产品生产的农产品,除提高粗蛋白外,尚含众多生命必需的化学元素,其中特别是碘和硒,对防治克山病有积极的作用。经过了多年在玉米、小麦、西瓜、西红柿、茄子和林业种植等的大田效果实验证明,既能大量减少化肥用量,又能增产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PAL材料研发工艺和特质 PAL材料(Attapulgite)是坡缕石经过提纯、活化、改性获得的新型材料,是一种含有众多微量元素的珍稀纳米级多孔道非金属矿物质。属于特殊棒状孔径结构,吸附性能好,粘结力强、离子交换量大、比表面积突出,是非金属矿产同类中粘性最强、性能最稳定的多用途矿产资源。 PAL材料主体功能 这种特殊的纳米多孔晶体结构进入土壤后,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特别是增加土壤对水分和空气的通透性能,有利于保水透气,对沙质土壤可增加其保水性,对粘重板结土壤可增加其透水性;PAL材料还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和内部比表面积,可以控制和固定土壤中的养分(如固氮),防止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和贫瘠化。 PAL材料还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作用,可以提高土壤盐基交换能力,并且可以和多种重金属离子进行置换,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和盐碱化土壤的修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研究我国土壤污染情况的报告

研究我国土壤污染情况的报告 摘要: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以为改良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给予理论支持。 关键词:土壤污染危害现状治理措施 1.土壤污染的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2.1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土地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地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地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地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地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土地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地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由土地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2我国土壤污染的危害 在我国,土地污染直接间接地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果。土地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统计,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公顷,有机污染物污染农田达3 600万公顷,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公顷。每年因土地污染减产粮食超过1 000万吨,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约200亿元。土地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地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土地污染导致生物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因农田施用化肥,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砷、铬、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每年转化成为污染物而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 000万吨,农产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严重。农膜污染土地面积超过780万公顷,残存的农膜对土地毛细管水起阻流作用,恶化土地物理性状,影响土地通气透水,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土地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地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3.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原因 3.1来自工矿业废水的灌溉

浅谈土壤环境监测现状及发展

浅谈土壤环境监测现状及发展 发表时间:2019-12-02T10:14:04.27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1期作者:余祖全[导读] 城市土壤环境监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监测,随着工业化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摘要:城市土壤环境监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监测,随着工业化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车辆不断增多、市政施工越加拼盘,城市土壤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城市土壤污染的分布呈现区域化、碎片化等特点,传统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的发展,必须加强对点位布设的规划,使得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的有效性不断提升。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 验,主要就土壤环境监测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现状;发展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作为人类生活生产的生活环境。它不仅能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安危也直接涉及到我们人类生存生活的直接安全,甚至间接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及时检测土壤质量,掌握土壤信息,了解我国土壤目前的情况是保证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1、土壤环境监测的概念 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土壤资源是继水资源之后又一丰富自然资源,它也是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土壤环境还制约着农业产品、饮用水的安全,甚至还能影响到人类和生物界的生存和健康。随着环境的污染程度急剧上升,土壤环境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是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和预防的有效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也引入了信息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监测的效果。信息技术下的土壤环境监测是从土壤信息数据的捕获,到信息数据的传递、分析,最后进行整合的过程。从科学和环境方面分析,土壤环境的监测工作就是为了能给后期分析工作提供科学的信息数据,而这些信息和数据是建立在定点监测的基础之上的。定点监测能借助环境和土壤调查的手段,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再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出量,对土壤的环境进行动态的监测。从环境监督的角度考虑,科学、权威性的土壤监测方法是对土壤的环境质量和环境变化的趋势监测的有效途径,也能全过程记录保存土壤的各种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周期性的监测,才能判断出土壤污染的程度。土壤的环境监测工作内容主要有:生态系统的监测、微量元素的种类监测、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对土壤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土壤化学物质的监测、土壤中化学物质含量变化对土壤和生态系统影响的监测等。 2、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 2.1“3S”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实现意义 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中,有很多技术都被我国监测人员广泛应用,其中涉及到很多的系统和技术。其中,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合理根据地理位置规划出环境状况,土壤质量,进行地理信息方面的调查和统计。其次,在土壤环境监测中,还运用到全国定位系统,监测人员可以在监测当地土壤环境质量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定位系统对位置进行锁定,从而从整体角度分析和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最后还有遥感技术,而遥感技术就是对最后监测出的土壤环境进行最后一步的分析统一。这三者结合相互促进构成了监测土壤环境的一个总技术就是“3S”技术。而“3S”技术就针对于我国的土壤环境,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应用进而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 2.2化学技术在土壤监测环境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化学化学和物理技术也在迅速的发展着。特别是我国的化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带动着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根据化学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可以将土壤中的有害污染物检测出来。并且根据土壤样品可以准确的检测出土壤有害元素的量以及做出危害程度的预估。从而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从根源上减少污染物,合理控制污染源给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 2.3生物技术对土壤环境监测的作用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社会性科学,综合应用广泛。我国农业和生态的发展都离不开生物学技术的培育和支持。生物技术在治理我国生态环境下迅速发展,并且在土壤监测环境中也被广泛的应用。因为土壤中除了一些化学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之外还有很多生物结构分部其中,要想彻底做到对土壤质量做出准确的监测和评估就必须利用生物技术来达到监测土壤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利用生物技术从源头上治理优化土壤质量改善土壤环境。 3、环境监测发展对策 3.1创新环境监测技术 科学技术日渐成熟,广泛应用到环境监测工作并且促使各级监测部门展开具体监测工作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方式。其中,设备创新作为监测技术的主要内容,现阶段国内所运用的设备相对老旧,主要是中小型生产企业的中低档监测仪器。借助于技术创新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针对大中型设备实施开放性共享制度,在增强设备使用效率的同时控制和减少制造费用,从而实现使用性能和监测效果的提高。监测技术的方式创新则包括:实现动态性监测,及时掌握和整理各类污染物变化趋势与动态。将遥感环境和地面环境监测有机融合,增强预警应急等监测能力。 3.2监测设备进行不断地完善 如果说技术性的缺失能够依靠卓越的智商去解决,那么硬性的设备则必须要求过硬的设备来解决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设备已国外相比差距明显,设备的落后势必会对环境监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影响整个工作流程,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研究部门应当大力研究关于环境监测设备。每一项出色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大量金钱堆积出来的,因此,对于研究部门的经费一定要增加,除此之外,还理当定期派遣相关研究人员出国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通过多方面的条件制造出最好的环境监测设备,通过这些,来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质量问题。 3.3建立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 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必须包括监测信息网络(数据传输、数据报告、在线监测等)、环境管理监测网络(县、市、省、全国四级的监测网络)、环境要素监测业务网络(固体废弃物、地下水、空气、土壤、地表水等)。通过构建监测网络,促使环境监测工作朝向制度化、精确化、全面化发展,全面负担其环境要素的经常性评价监测、测试技术的研究以及污染事件调查等,实时监测和了解环境实际质量情况,制定指导、协调、监督为一体的工作规划,更加全面的发现问题和隐患,为污染治理、保障质量情况提供数据指导。 3.4对环境监测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有效地培养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今天,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却让我们对赖以生存的地球担忧起来:我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物超标率为19.4%,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多环芳烃成为罪魁祸首。作为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耕地土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甚至威胁到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粮食这些“舌尖上的安全”。或许这些污染并不像烟囱中冒的黑烟、河流里淌的污水那么直观,但它们的确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的土壤现状 上周,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 11.2%、2.3%、1.5%和1.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1.6%、2.7%、2.1%、1.5%、1.1%、0.9%、4.8%;六六六(六氯环己烷)、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据了解,这是首次进行的全国性土壤污染普查,环保部自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开展了历时8年的调查。 以下几组数据特别值得关注: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调查的工业废弃地中超标点位占34.9%,工业园区中超标点位占29.4%。 在调查的188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中,超标点位占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 调查的采油区中超标点位占23.6%,矿区中超标点位占33.4%,55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个存在土壤污染,267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5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 此外,重金属镉污染加重,全国土地镉含量增幅最多超过50%。据调查结果显示,镉、汞、砷、铜、铅、铬、锌、镍这8种重金属为主的无机物的超标点位,占了全部超标点位的82.8%,其中又以镉污染占大头,达到7%。镉的含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张超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张超 发表时间:2018-07-19T11:21:10.1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张超 [导读] 摘要:新时代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监测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天津市和平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天津 300070 摘要:新时代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监测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峻,而且环境也很多变,我国将生物监测技术应用到环境污染状况的评测中,这样既能够得到准确的监测数据,同时也不会危害环境。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生物监测进行开展,阐述生物监测的概念含义并分析它的基本特性,然后将生物监测技术和环境监测结合起来进行充分性的讨论,这也是我国现阶段很多环境学者和生物专业人士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监测;应用 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变得严峻起来,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就是国家所重视的一大棘手问题。随着生物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将该监测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从而可以得到可靠准确的监测数据,然后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依据。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然后更好的治理我国的环境污染。 一、生物监测概念及其基本特性。 1.1.生物监测技术的概念 生物监测技术,实际上就是将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利用,从而去测定环境污染程度一种监测技术。生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感知非常灵敏,当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时,生物的生活状态,生活习性,和各种身体的生理指标都会随之而改变。生物监测技术正是通过分析这种生物改变来确切地掌握环境的目前状况。 1.2.生物监测技术的基本特性 在环境监测中使用的生物监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基本特性。事实上,生物监测对整个生态系统和生物自身有着一定的破坏性,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生物自身掉落的物质或者自身产生的物质来进行环境的监测。然后整个生物监测技术还具有一定的持久性,他可以长时间的监测说考察环境范围内的各种质量变化,收集动态信息,避免对环境状况的模糊性掌握。最后,生物监测技术的灵敏性非常高,这就可以强于一般的物理化学监测技术,从而可以精准的找到环境的污染物,一般采用的方式都是监测生物的分布,或者放大生物以及生物的一些累积效应来查找。另外,生物监测技术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技术资金,而且也免除了很多不必要的设备成本资金,同时,该技术自身还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的生物监测技术有很多种,大多数都是根据生物的生活习性,生物自身的层次等方面进行监测。在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多的生物监测方法也在不断的涌出,那么,就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多的监测方法。 二、将生物监测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 2.1.生物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状况越来越严峻,所以要对大气污染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测。那么现在我们经常用生物监测技术对大气的污染程度进行监测。由于植物自身对大气的感知非常的灵敏,所以我们经常采用植物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测。我国对大气的监测通常是二氧化硫,含氟气体等物质进行监测,对于二氧化硫物质的监测经常使用苔藓,梅树等植物,当环境中的二氧化硫物质超标时,这些植物表面会出现黄棕色和土黄色的斑点,同时,这些斑点大多都是块状,分布在植物的叶子周边;对于含氟气体,通常使用大蒜,郁金香等植物进行监测,当大气中的含氟物质超标时,这些植物就会在表面上出现褐色的斑伤,而且这时候植物的叶子一般是尖形的;对于二氧化碳监测植物一般是西红柿植株,向日葵等,他的壮壮同样是出现斑伤,班上的形状大多数点状的,同时还偶尔出现不定形状的斑伤,颜色大多数都是白色或者是一些褐色的深色。 2.2.生物监测技术在土壤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土壤是我国农业的基础,是支撑我国居民生活的重要物质,但现在我国的土壤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地方的土壤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那么就应该对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精准的监测,从而更好的制定策略来缓解土壤污染。事实上,土壤一般都是通过其他的物质而被污染的,那么,在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时,就要通过其他的物质,比如从农作物自身,地下水的质量,当地居民的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监测。若将生物监测技术应用到土壤污染监测中,那么就可以直接对土壤所含的微生物和土壤所培育的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通过这些生物的生活状态来分析该土壤的污染程度。在使用动物监测法时,蚯蚓是一种首选的监测生物,蚯蚓自身对土壤当中所含的各种物质含量非常敏感,同时,蚯蚓体内还含有镉物质,那么就可以根据土壤和蚯蚓自身的联系性,去监测土壤当中该物质的含量。在使用植物检测法时,可以直接观察植物外表的变化,同时也可以分析植物新陈代谢方面的变化,比如对植物本身的物质构成,经过光合作用以后植物的物质变化,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监测。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布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监测,通过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包括其生物结构和生物数量,可以对土壤中各种菌类等污染物含量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该土壤的污染程度。 三、小结。 目前,随着人类步伐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就急需世界各国对于环境进行改善,那么首要的就是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这些年来,对环境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但所得到的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精确性,还不足以满足进一步改善环境污染的需要。上文中,主要介绍了各种生物监测方法在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中的应用,相比于传统使用物理和化学的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技术所需要的成本较低,而且更加容易操作,进而大大的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和监测的全面性。我国必须要将生物监测技术更加充分地应用到环境监测中,也要进一步的提高生物监测技术的水平,同时还要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让生物监测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述伟,孔祥峰,姜源庆,吕婧,吴宁,张婧,马然,邹妍.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及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5(05) [2]吴荣泉,陈春江,刘宝英,刘晓东,朱丹丹,张辰子.福州港新开放码头媒介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3(0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