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数学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青岛版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从问题到方程(1)

目的与要求 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教程 一、情境引入

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百僧分百馍”问题:100个和尚分食100个馒头,大和尚1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合吃1个馒头,100个和尚恰好分完100个馒头,问大和尚和小和尚各多少人? 二、新授

阅读课本P148-150试一试

像这样这含有一个末知数(元)且末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例1、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是( )

例2、下列各式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例3、已知

例4、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 (1)某数的2倍与3的和等于4 (2)用某数去除14得商2,余数为4 (3)某数增加4倍后得20

例5、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有一次有位数学家问他::“尊敬的毕达哥位斯,请告诉我,有多少学生在你的学校里听你讲课?”毕达哥拉斯回答说:“一共有这么多学生在听课:其中在学习数学,学习音乐,沉默无言,此外还有三名妇女。”(只列方程不必解答)

例6、

买5瓶饮料,4只面包。

共15.8元钱。

每瓶饮料2.2元,每只面包

三、课堂随练

课堂练习

四、课堂作业

作业纸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课后反馈

补充:请你编拟一道符合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使编拟的应用题所列出的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第2课时从问题到方程

教学目的同上

知识与技能同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强强今年12岁,他的爷爷72岁,想一想,几年后强强的年龄是他爷爷年龄的?

二、知识新授

什么是等式?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未知数在分母中时,他的次数不能看成是1次。(分式方程)

例1、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

速度从80km/h提高到100km/h,运行时间缩短了3h。甲,乙两城市间的

路程是多少?

例2、我国很多城市水资源缺乏,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

用水资源,很多城市制定了用水收费标准。A市规定了每户每月的标准

用水量,不超过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按每立方米1.2元收费,超过标准用水

量的部分按每立方米3元收费。该市张大爷5月份用水9立方米,需交费16.2元,A市规定的每户每月标准用水量是多少立方米?

(只列方程)

例3、某初中毕业班的每一个同学都将自己的相片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表示留念。全班共送出2550张相片,如果全班有x名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A.x(x+1)=2550

B.x(x-1)=2550

C.2x(x+1)=2550

D.x(x-1)=2550×2

例4、七年级8个班进行足球友谊赛,比赛采用单循赛制(参加比赛的队每两队之间只进行一场比赛),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某七(4)班积17分,并以不败战绩获得冠军,那么七(4)班共胜几场?

例5、一批树苗按下列方法依次由各班领取;第一班取100棵和余下的,第二班取200棵和

余下的,第三班取300棵和余下的,......最后树苗全部被取完,且各班的树苗数相等。求树苗总数(只列方程)

三、课堂练习

练习纸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作业本

六、课后反馈

补充:若方程(a-1)x b+2=1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b必须满足条件是______

2、有一些分别标有6,12,18,24,······的卡片,后一张卡片上的数字比前一张卡片上的数字大6,小王拿了相邻的3张卡片,且这些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342。

(1)猜猜小王拿了哪三张卡片?

(2)小王能否拿到相邻的3张卡片,使得这三张卡片上的数之和等于86?若能拿,试求出;若不能拿,说明理由。

第3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

目的与要求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灵活运用解方程的五大步骤 知识与技能 观察天平实验,思考归纳方程的变形,进而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转化思想,将复杂变简单,变未知为已知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的引入 填写下表

当x=__________时,方程2x+1=5成立

分别把0,1,2,3,4代入下列方程,哪一个值能使方程成立: (1)2x-1=5 (2)3x-2=4x-3 二、新授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solution of equation) 求方程的的过程叫做解方程(solving equation).

方程2x+1=5可以变形如下

如图3x=3+2x 是怎样变形的。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例1、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

(1)若5x=4x+7,则5x_______=7 (2)若2a=15,则6a=_________ (3)若-3y=18,则y=_________

x 1

2 3 4 5 2x+1

(4)若a+8=b+8,则a=________

(5)若-5x=5y,则x=__________

例2、解方程

(1)x+5=2 (2)-2x=4(3)4x-15=9 (4)2x=5x-21

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moving terms) 例3、解下列方程

例4、解方程

(1)-3(x-1)=6

(2)3(2y-1)-2(1-y)=0

(3)2(x-2)-3(4x-1)=9(1-x)

三、课堂练习

练习纸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作业纸

六、课后反馈

第4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

目的与要求同上

知识与技能同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经过变形后都可以化为ax=b的形式,而ax=b这一形式的方程可能有唯一解,也可能有无数解,也可能无解。问a,b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ax=b有唯一解、有无数解、无解?

二、新授

例1、解下列方程

例2、解方程

例3、若方程的解相同,求m的值。

例4、解方程

思考题

若关于x的方程有无穷多个解,m应取何值

三、课堂练习

见练习纸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作业纸

六、课后反馈

1、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a-3)x=4

2、k为何值时,2是关于x的方程3|k|-2x=6x+4的解?

3、当a为何值时,方程

4、当a为何值时,方程(a-3)x|a|-2+b=7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第5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

目的与要求同上

知识与技能同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对于方程x+y=2来说,可以变形为y=2-x,也就是说,一旦x的值确定,y的值就随之确定,换句话说,方程x+y=2有无数多组解,如x=1,y=1;x=2,y=0;x=3,y=-1,......当然方程2x-y=3也有无数组解,如x=1,y=-1;x=2,y=1,......你能快速求出x+y=2与2x-y=3的一组完全相同的解吗?试试看。

二、新授

例1、解下列方程

例2、解方程

例3、解方程

例4、解方程

30%x+70%(200-x)=200×30%

例5、若x=1是方程的解

(1)问a,b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2)当b=2时,求a的值。

三、课堂练习

练习纸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见作业纸

六、课堂反馈

第6课时 用方程解问题

目的与要求:会根据具体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并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知识与技能:结合实践与探索,让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增强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教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一.比例与倍数问题

例1.一个扶贫小组共有成员45人,根据需要分成甲.乙,丙三组,这三组人数之比为2:3:4,求这三个小组的人数.

分析:相等关系,三个小组的人数和=45

解:没其中一份为x,则甲.乙.丙三组人数分别为2x.3x.4x

根据题意:2x+3x+4x=45 解这个方程得:x=5 ∴2x=10 3x=15 4x=20

答:甲乙丙三组人数分别为10人,15人,20人.

例 2.一张桌子有一张桌面和四条桌腿,做一张

桌面需要木材0.03m3,做一条桌腿需要木材0.002m3,现做一批这样的桌子,恰好用去木材3.8m3,共做多少张桌子?

分析:相等关系做桌面的木材+做桌腿的木材=3.8m 3解:设共做了x 张桌子

根据题意:0.03x+0.008x=3.8解这个方程得: x=100答:共做了100张桌子.

例3、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3,甲数与丙数的比是2:5,且甲数、乙数、丙数的三数和等于130,求这三个数。

分析:甲数+乙数+丙数=130

解:设甲数是x ,则乙数为3x,丙数为 x 。

25

根据题意:x+3x+ x=130

2

5

解之得:x=20

甲数为20,乙数为60,丙数为50

答:这三个数分别为甲数20,乙数60,丙数50。

例4.把内径为100mm的圆柱形长玻璃杯装满水,倒入一个长

方体铁盒内,这个长方体的内底面是边长为130mm的正方形,内高为80mm,问当铁盒装满水时,玻璃杯中的水的高度约下降了多少?(π取3.14,精确到1mm)

分析:相等关系玻璃杯中空闲部分的容积=铁盒的容积

解:设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了xmm

根据题意:3.14×502?x=1302×80

解这个方程得:x≈172(mm)

答:玻璃杯中水的高度约下降172mm

请大家完成课本第128页练一练

百分百第230页

二.课堂作业

作业纸

三.课堂反馈

第7课时 日历中的学问 课程目标:

1、认识万年历,会查阅万年历,了解中华民族特有计时法—天干地支计年法。

2、引导学生阅读、了解日历。发现日历中每个月的日期排列的基本规律,为进入中学系统研究方程奠定基础;

3、能用相关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引导学生读日历的过程中,拓展视野,亲近中华文化,感受人文亲情。

课程理念:日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工具,具有一定的阅读日历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历中数的排列蕴涵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它是一块很好的数学研究基地,同时它也是一块很有价值的人文文化研究基地,因此对它

的研究太有必要了。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学生出题老师猜。(任意给出纵横相邻三个数的和)

2、揭示课题(板书:读日历)

把本月的日历写下来,老师一遍写,学生一边仔细观察。

适时提出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232221六五四三二一30

29

28

27

26

25

24

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日?月历中蕴含着一定的数学知识,

?(1)横排相邻各数之差为1?(2)竖排相邻各数之差为7

?(3)长方形方框框出任意2×2四个数,其对角线两数的和相等。

?(4)正方形方框框出任意3×3九个数,以中间数为中心对称的两个数之和相等且等于中间这个数的2倍,另外九数之和是中间这个数的9倍。

?(1)若同一竖列中有3个连续数的和为48,这3个数分

别是多少?同一竖列中能有3个连续数的和为62吗??(2)若同一竖列中有4个连续数的和为82,这4个数分别是多少?同一竖列中能有4个连续数的和为83吗??(3)能用长方形框框出2×2个数的和为96吗?如果有,这4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若用长方形框框出3×3个数,且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和为60,那么这9个数的和为多少?说出框出的9天中最后一天日期。

242322六五四三二一日31

30

29

28

27

26

25

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

例1.这是2006年1月的日历:

例2.2005年某月的日历上,星期六的日期全部加起来是75,问这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 分两类讨论:

(1)若有4个星期六,则设为x-7,x,x+7,x+14 根据题意:x-7+x+x+7+x+14=75, x= 不合题意。

(2)若有5个星期六,则设为:x-14,x-7,x,x+7,x+14

根据题意:x-14+x-7+x+x+7+x+14=75, x=15,即五个星期六有日期是1,8,15,22,29。故这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六。

例3.在日历中你是否发现一个4×4的16个数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如何求这16个数的和呢?

若将连续自然数1至2004按图中的方式排成一个长 方形阵列,用一个正方形框出16个数,它们的和能否 等于2000,2004?若不可能,试说明理由;若有可能, 请求出该正方形框出的16个数中的最小数和最大数。

例4.口答(课件出示)

A .六一班右几个在一月里连续三个周六都去敬老院做好事,第一个周六是8号,第二次去是几号?第三次呢?

B .上个月小勤连续5天都为妈妈洗脚。他只记得最后一天是19号(星期六)。那么这5天中第一天是星期几?这5天的日期和多少?

C .李校长外出开会一周,这一周各天的日期之和是63,这一周是哪几号?

D .今年的5月1号是周日,五月份还有哪几天号是周日。 思考题:

4、制作日历(开放性问题)。

这个月有31天,但有5个星期日,而且1号不是星期日。

三.课堂练习 练习纸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作业纸 六.课堂反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16 17 18 19 20 212223 24 25 26 27 282930 31 32 33 34 353637 38 39 40 41 42………………………………2003 2004

第8课时 用方程解问题 二、调配问题 情境的引入

小丽在水果店花18元买了苹果和橘子共6kg ,已知苹果每千克3.2元,橘子每千克2.6元。小丽买了苹果和橘子各多少? 新授

例1、为了合理利用电力能源,扬州市市区实行了分时计收电费制度,晚21:00-早8:00时,电费价格为0.30元/千瓦时,早8:00时-晚21:00时,电费价格为0.55元/千瓦时。某户居民十月份用电98千瓦时,共付电费42.65元,问该户居民白天(早8:00时-晚21:00时)用电多少千瓦时?

分析:相等关系:当月白天电费+当月夜间电费=42.65元 解:设该户居民白天用电量为x 千瓦时,则夜间用电量 为(98-x)千瓦时。 0.55x+0.3(98-x)=42.65

解之得:x=53

答:该户居民当月白天用电量为53千瓦时。

例2、交警一中队有42人,交警二中队有19人,能否从一中队调几名交警到二中队,使得一中队交警人数是二中队交警人数的2倍?

解:设从一中队调x 人到二中队,则一中队人数是 (42-x)人,二中队人数是(19+x)人。 42-x=2(19+x) 解之得:x=

因为人数不能为分数,即x= 不符合题意 答:不可能从一中队调若干交警到二中队,使一中 队的人数是二中队人数的2倍。

例3.某镇粮食仓库中,1号仓库存粮200t ,2号仓库存粮70t,现在1号仓库每天运出15t,2号仓库每天运进25t 粮,问几天后,2号仓库的存粮是1号仓库存粮的两倍? 相等关系:2号仓库存粮=2×1号仓库存粮 解答:设x 天后两个仓库的存粮符合要求

2号仓库

1号仓库

分析:

原粮仓存粮t

20070每天运粮t 运出15运进25X 天后存粮t

200-15x

70+25X

3

4

34

根据题意:70+25x=2(200-15x)

解这个方程得:x=6

答:6天后,2号仓库的存粮是1号仓库的两倍.

例4、甲车队有50辆汽车,乙车队有41辆汽车,如果要使乙车队的汽车辆数比甲车队的辆数的2倍还多1辆,应从甲车队调多少辆车到乙车队

解:设应从甲队调x辆车到乙车队,这时乙车辆数是甲车辆数的2倍还多1辆。

41+x=2(50-x)+1

x=20

答:应从甲车队调20辆车到乙车队。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练习纸

五、课堂作业

作业纸

六、课堂反馈

第9课时用方程解决问题

三.盈余与不足问题

情境引入

问题3、某小组计划做一批“中国结”,如果每人做5个,那么比计划多了9个;如果每人做4个,那么比计划少做了15个。小组成员共多少名?他们计划做多少个“中国结”?

解:设小组成员共有x名

5x-9=4x+15

x=24

5x-9=111

答:小组成员共有24名,他们计划做111个“中国结”。

新授

例1、汽车若干辆装运货物一批,每辆装3.5t,这批货物就有2t不能运走;每辆装4t,那么这批货物装完后,还可以装其他货物1t,问汽车有多少辆?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相等关系:两种装法的货物总重量不变。

解:设:汽车有x辆

3.5x+2=4x-1

x=6

4x-1=23

答:汽车有6辆,这批货物有23吨。

例2、一个邮递员骑自行车在规定时间内把特快专递送到某单位,他每小时行15千米,可以早到24分钟,如果每小时行12千米,就要迟到15分钟。原定时间是多少?他去的单位有多远?

解:设原定的时间为x小时,

答:原定的时间是3小时,他行的路程是39千米。

例3、某中学组织初一学生进行春游,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车,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已知45座客车每日租金为每辆220元,60座客车每日租金为每辆300元。试问(1)初一年级人数是多少?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多少辆?(2)若租用同一种车,要使每位同学都有座位,怎样租更合算?(3)若不考虑车的型号,你还有更好的租法吗?

解:无论租用哪种车,学生人数不变

45x+15=60(x-1)

解之得:x=5

45x+15=240(人)

答:初一年级学生人数是240人,计划租用45座客车为5辆

2)租用6辆45座客车的租金为6×220=1320(元)

租用4辆60座客车的租金为4×300=1200(元)

答:租用60座的客车较为合算。

3)4×45+1×60=240(人)4×220+1×300=1180(元)

例4、某人购买一部手机想入网,当地的移动公司有两种收费标准,A标准是:月租费20元,本地电话每分钟0.4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B标准是:免月租费,本地电话每分钟0.6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假设他打的是本地电话,问通话时间是多长时,两种标准话费相等?他应如何根据通话时间长短选择A标准和B标准?

解:设通话时间是x分钟时,两种标准话费相等

20+0.4x=0.6x x=100

答:当通话时间是100分钟时,两种标准话费相等。若通话超过100分钟,应选择A种标准,若不足100分钟,应选择B种标准。

思考题:

一只箱子中装若干蜘蛛与蟋蟀,每只蜘蛛8条腿,每只蜘蛛6条腿。已知箱内的蜘蛛与蟋蟀共有46条腿,问其中蜘蛛和蟋蟀各有多少只?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练习纸

五、课堂作业

作业纸

六、课堂反馈

第10课时用方程解决问题

四、行程问题

情境引入

运动场跑道周长400m,小红跑步的速度是爷爷的倍,他们从同一起点沿跑道的同一方向同时出发,5min后小红第一次追上了爷爷。你知道他的跑步速度吗?

相等关系:小红跑的路程-爷爷跑的路程=400m

解:设爷爷跑步的速度为x m/min,则小红跑步的速度为x m/min。

答:爷爷跑步的速度为120m/min,小红跑步的速度为200m/min

议一议:若小红追上爷爷后立即转身沿相反方向跑,几分钟后小红再次与爷爷相遇?

相等关系:相遇后,小红跑的路程+爷爷跑的路程=400m

设:y分钟后,小红与爷爷再次相遇。

120y+200y=400 320y=400 y=1.25

答:1.25min后小红再次与爷爷相遇。

新授

例1、甲骑车从A到B,乙骑车从B到A,甲每小时比乙多走2千米。两人在上午8点同时出发,到上午10点两人还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点两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解:相等关系:A、B两地的距离不变。

设:乙的行走速度是x千米/时,则甲的行走速度是(x+2)千米/时

2(x+2)+2x+36=4(x+2)+4x-36

x=17 2(x+2)+2x+36=108

答:A、B两地相距108千米。

例2、旅游者游览某水路风景区,乘坐摩托艇顺水而下,然后返回登艇处,水流速度是2千米/时。摩托艇在静水中的速度是18千米/时,为了使游览时间不超过3小时,旅游者驶出多远就应回头?

相等关系:来回时间的和=3

解:设:摩托艇最远驶出x千米就应回头

答:旅游者最远驶出千米就应回头。

例3、客车和货车分别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客车长150米,货车长250米。客车比货车每秒多行4米。(1)问两车相向行驶,从相遇到全部错开(即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离开),需10秒钟,求两车的速度。(2)若同向行驶,客车从后面追上货车,从客车车头追上货车车尾到客车车尾离开货车车头,问共需多少秒?

分析:相等关系:(1)客车行程+货车行程=两车长度之和

(2)客车行程-货车行程=两车长度之和

解(1)设货车每秒行x米,则客车每秒行(x+4)米

10(x+4)+10x=250+150

x=18 x+4=22

答:客车与货车的速度分别是22米/秒,18米/秒

(2)设货车每秒行y米,则客车每秒行(y+4)米。共需时间t秒

(y+4)t-yt=250+150

4t=400

t=100

答:同向行驶,客车从开始追上到车尾离开货车车头共需100秒。

思考题:

七年级(4)班某同学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km,摩托车的速度是45km/h,运货汽车的速度是35km/h,?”

(涂黑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你将这道题补充完整,并列方程解答。

补充1:若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解:设经过xh后,两车相遇

45x+35x=40 x=0.5

答:经过半个小时后两车相遇

补充2: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同向出发,问经过几个小时,摩托车可以追上货车?

解:设经过x小时,可以追上货车

45x-35x=40 x=4

答:经过4小时后,摩托车可以追上货车。

补充3:若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出发几小时后两车相距4km?

解:设x小时后,两车相距4km.讨论(1)相遇前相距4km,45x+35x=40-4 x=0.45即27min

(2)相遇后各自继续行走后相距4km,45x+35x=40+4 x=0.55 即33min

三、课堂小结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为了打造特色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青岛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部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2—10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较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口算;商是两位数笔算;商中间有0除法;商末尾有0除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问题: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重视引导对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3.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借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手动操作中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算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数学学具等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1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走进果蔬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预习提纲: 1.看一看:仔细默读课本2-3页的内容。 2.读一读:朗读课本2-3页的内容。 3.做一做:利用方格图,动手分一分你所提出的问题。 4.算一算:试着算一算你所提出的问题及自主练习的第1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同学们,烟台一年一度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品种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 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情景图,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有重点地板书问题。 二、学习新知: (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整理一下,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全班交流。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索 (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第一幅图) 1.解决红点问题“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1)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算法、列出算式,交流。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96÷3 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得好。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① 96÷3=32(个) 90÷3=30 6÷3=2 30+2=32

青岛版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青岛版三上数学三富饶的大海 ——三位数乘一位数 信息窗1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第1 课时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乘法,p23页和自主练习部分题目。教学目标: 1、能口算几百数乘一位数。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6×8 60×8 2×5 2×50 30×3 40×4 60×3 20个十是()个百 12个十是()百()十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23页信息窗1中有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出示。 师:看来呀,我们三(2)班的孩子可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形成算法。 (一)探究学习红点一的计算方法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生:算式:400×2=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鼓励自主写出答案,想一想:怎样算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汇报。后,教师小结。 (二)尝试练习,自主完成,交流订正。 P24页自主练习第1题。 (三)探究学习第二个红点 1、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312×3 2、合作计算,后探讨算法 3、小结:与两位数乘法一样,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4、尝试练习:p25页自主练习第4题。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信息窗1中的其他问题。 2、p24页自主练习的第2、3题。 3、合作订正。 五、质疑反思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计算时,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或建议同学的吗?或计算时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吗? 孩子们,同学们友好的提醒你们记住了吗?(记住了) 希望同学们能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复习 1、口算: 13×3= 20×4= 50×6= 300×2= 210×4= 160×1= 2、32×3读作(),还可以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还表示() 4、9乘6写成()×(),26乘以1写成()×()。 2、笔算(指名板演)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详细教案全册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总目标要求一、数与代数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二、空间与图形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三、统计与概率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四、实践活动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新五四制青岛版三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课时安排:11课时 1、信息窗1-------2课时 2、信息窗2-------3课时 3、信息窗3-------2课时 4、信息窗4-------3课时 5、我学会了吗-----1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风筝厂见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教学重点难点: 1、在竖式计算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商的书写位置”的教学。 2、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学会并且记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问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教学重点难点: 1、在竖式计算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商的书写位置”的教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脚,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间的换算,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把高级单位的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各数。

青岛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1

课型:新授时间:2014.9.22 总第12课时本单元第5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3:海产品加工-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信息窗3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和一些游客一起去采购青岛的特产——海产品,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吧! 观察讨论:根据信息窗3的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 二、合作探究,解决以上问题(红点1、2)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海产品?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解决红点一问题: (1)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②独立尝试列出竖式,尝试计算 1 0 2 × 4 4.小结:中间有零的数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学习解决红点2问题,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1)、提出问题,合作试做, (2)、汇报,班演 (3)、指导,小结:

8 2 0 8 2 0 × 2 × 2 (4)、尝试练习: 1 8 0 3 7 0 × 6 × 4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2、自主练习第2题 3.自主练习第3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小组内说说对不对,错在哪儿?计算这样的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4、自主练习第四题 自己列式,全班交流 四、形成性测试 P31页5、6、7题 完成后,合作订正,教师加以指导。 四、小结: 教学札记: 末尾有0或中间有0 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容易出错,所以在教学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漏写乘数后面的0。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练习,使学生做到熟能生巧。 课型:新授时间:2014.9.23 总第13课时本单元第6课时 教学目标:巩固掌握末尾有0或中间有0 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学习掌握相关的估算方法,学会估算积;进一步熟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并能解决形影的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信息窗3第3个红点,自主练习8-11题。复习巩固: 1、口算:p33页综合练习第1题。 2、计算(部分学生班演) 206×7 = 5×780= 306×6= 5×78= 二、看信息窗3,出示红点3问题,解决问题。 1、思考,试做。 2、引导估算 3、做一做,你估得准吗? 4、教师指导,学习估算积的方法。 三、形成性练习 1、 P32页第8题(先估算,在计算)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单元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 1.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商中间、末尾有 0的除法。 3.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细心、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1.素材的选取。大家都知道,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各市地都要组织一定的果蔬交易会。本素材是以烟台每年10月份举办的“国际果蔬博览会”为背景,以学生采访的形式展开对知识的学习,拉进了素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情境串。本单元共有3个信息窗,依次是走进果蔬会——采访果品加工厂——采访果品包装车间。 教材的基础与地位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中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均是三位数。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单元后记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对称轴。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 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对称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学生对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选取的视角新颖现实,我国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素材呈现的是同学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语节庆祝活动上拍的各种照片的情景,照片内容丰富,既包括民间建筑,又包括荷包、风筝、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新颖而现实的素材有得于吸引学生学习。提倡观察志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本单元的编写突出了观察与操作的学习方式,教材着力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积极交流,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认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三单元教案详解

三、富饶的大海 ---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 课时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乘法,p23页信息窗1和自主练习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 1、能口算几百数乘一位数。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6×8 60×8 2×5 2×50 30×3 40×4 60×3 20个十是()个百12个十是()百()十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23页信息窗1中有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出示。

师:看来呀,我们三(2)班的孩子可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形成算法。 (一)探究学习红点一的计算方法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生:算式:400×2=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鼓励自主写出答案,想一想:怎样算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汇报。后,教师小结。 (二)尝试练习,自主完成,交流订正。 P24页自主练习第1题。 (三)探究学习第二个红点 1、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312×3 2、合作计算,后探讨算法 3、小结:与两位数乘法一样,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4、尝试练习:p25页自主练习第4题。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信息窗1中的其他问题。 2、p24页自主练习的第2、3题。 3、合作订正。

五、质疑反思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计算时,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或建议同学的吗?或计算时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吗? 孩子们,同学们友好的提醒你们记住了吗?(记住了) 希望同学们能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复习 1、口算: 13×3= 20×4= 50×6= 300×2= 210×4= 160×1= 2、32×3读作(),还可以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还表示() 4、9乘6写成()×(),26乘以1写成()×()。 2、笔算(指名板演)

【完整打印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总复习 一、知识回顾及知识链接: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与末尾有零的笔算。 连除、加除(除加)应用题。 链接: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风筝厂见闻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验算。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计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运用。 第二单元:体操中的美——对称图形 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 链接: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现象。 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 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次进位),用连乘、乘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及用乘除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用倍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链接: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富饶的大海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连乘、乘加及有括号的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四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与面积单位;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解决问题; 地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 链接: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化校园 ——图形的周长 周长的意义。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第五单元: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二十四时计时法; 年月日知识的学习。 第六单元: 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大小比较。 学习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 链接: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习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七单元:小教练——统计 学习怎样求平均数。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通过信息窗导入课题,让学生读取信息,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根据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让学习自己解决问题或者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交流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用估算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估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寿光每年都要进行什么活动吗?(每年都要举行蔬菜博览会),你们去过吗?(去过),今天我们就跟随两名小记者到国际果蔬博览会去看一看。出示信息窗1。http://wenku、baiduZZZ/view/4bcba517a28ff、html 二、探究新知: 1、读取信息:(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读取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读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3)平均每天签定多少吨的销

售合同?(4)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5)李叔叔行驶的速度是多少?(6)能装多少箱大枣?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1)、解决问题(1):让学生先独立解决,小组交流,班内汇报 (一个小组汇报 完,其它小组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最高位上的1比除数8小,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除以8,商是两个,在位上商2,2乘8等于16,18减16等于2,再把个位上的4落下来,24除以8商3,3写在个位上,等于23。教师小结:用竖式计算时,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这一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被除数,就可以在本位上面写商,如果这一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2)、解决问题(2)、(3)、(4)学生独立解决,集体纠正。(3)解决问题(5)学生先独立解决,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速度=路程时间 三、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估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本第4页自主练习18题。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主题图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主题图读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