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风险评估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风险评估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风险评估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TE)风险评估表

患者_____,性别__,年龄__,住院号____,入院诊断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下列风险因素进行DVT及PTE风险评估:

1、外伤或骨折部位是__________。

2、骨科大手术(髋膝关节置换、髋部骨折固定)□、重度创伤□、脊髓损伤□。

3、是否需手术治疗,是□、否□;手术时间:半小时以内□、半小时以上□。

4、年龄,小于40岁□、40~60岁□、大于60岁□。

5、既往有无DVT或肺栓塞病史,是□、否□。

6、肢体是否需要制动,是□、否□。卧床,是□、否□。

7、既往有无恶性肿瘤病史,有□、否□。

8、既往有无血液系统疾病史,有□、否□。

9、术中应用止血带,是□、否□。

10、全麻,是□、否□。

11、肥胖,是□、否□。

12、既往有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史,有□、否□。

13、既往有无服用避孕药史,有□、否□。

14、既往有无糖尿病病史,有□、否□。

15、既往有无吸烟史,有□、否□。

16、既往有无肾病综合症,有□、否□。

根据上述危险分度,您的风险为:低度□中度□高度□极高度□

预防措施:

1、基本措施:多饮水、抬高患肢、踝关节活动、做深呼吸或吹气球及咳嗽动作。可能的情况下早期

肢体活动、下床活动。都能做到□部分能做到□不能做到□

2、物理措施: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使用□拒绝使用□。穿弹力袜,使用□拒绝使用□

3、药物措施: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利伐沙班口服□、华法林口服□

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风险评估表

市人民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TE)风险评估表 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诊断 根据下列风险因素进行DVT及PTE风险评估(请在相应项目“□”打“√”): 1、外伤或骨折部位是 2、骨科大手术:髋膝关节置换□、髋部骨折固定□、重度创伤□、脊髓损伤□、 其他□ 3、是否需手术治疗:是□、否□;手术时间:半小时以内□、半小时以上□ 4、年龄:小于40岁□、40~60岁□、大于60岁□ 5、既往有无DVT或肺栓塞病史:是□、否□ 6、肢体是否需要制动:是□、否□卧床:是□、否□ 7、既往有无恶性肿瘤病史:有□、否□ 8、既往有无血液系统疾病史:有□、否□ 9、术中应用止血带:是□、否□ 10、全麻:是□、否□ 11、肥胖:是□、否□ 12、既往有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史:有□、否□ 13、既往有无服用避孕药史:有□、否□ 14、既往有无糖尿病病史:有□、否□ 15、既往有无吸烟史:有□、否□ 16、既往有无肾病综合症:有□、否□ 手术患者危险分度: 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分度非手术患者危险分度预防措施危险度判断指标危险度判断指标 低度危险手术时间<45’< 40岁无危险因素低度危险<60岁无危险因素基本预防 中度危险手术时间<45’ 手术时间<45’ 手术时间>45’ 40~60岁 < 40岁 无危险因素 有危险因素 无危险因素 中度危险 >60岁 <60岁 无危险因素 有危险因素 基本预防 +物理预防 高度危险手术时间<45’ 手术时间>45’ >60岁 40~60岁 有危险因素 有危险因素 高度危险>60岁有多项危险因素 基本+物理 +药物 极高危手术时间>45’>40岁有多项危险因素极高危>60岁重度创伤、卧床、 有多项危险因素 基本+物理 +药物+… 根据上述危险分度,您的风险为:低度□中度□高度□极高度□ 预防措施: 1、基本措施:多饮水、抬高患肢、踝关节活动、做深呼吸或吹气球及咳嗽动作。可能的情况下早期肢体活动、下 床活动。都能做到□部分能做到□不能做到□ 2、物理措施: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使用□拒绝使用□。穿弹力袜,使用□拒绝使用□ 3、药物措施: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利伐沙班口服□、华法林口服□ 患者或家属关系医师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 一、概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T):是指血液静脉在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深静脉血栓塞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肺运动血栓栓塞症(P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肺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 二、DVT形成机制 (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如患者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而其可能是DVT的首要因素。 (二)静脉壁的损伤:1、化学性损伤 2、机械性损伤 3、感染性损伤 (三)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可引起高凝状态和血小板黏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二者的抑制剂水平均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而开放性创伤患者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止血,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下肢DVT的类型: 1、中央型: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张。

2、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3、混合型:血栓弥漫于整条深静脉系统,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可摸到其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 三、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防治结合 预防在先,加强评估,及时处理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 (一)预防DVT首先正确评估病人,评估对象:大手术后、各种卧床病人。 评估内容: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既往有无疾病、手术等诱因 2、评估测量双下肢大、小腿同一部位周径,了解患肢色泽、温度、感觉、脉搏强度,了解有无肺栓塞症状。 3、询问患者已卧床时间,如入院时已卧床一段时间,需经相关检查确诊是否发生DVT,无DVT者,采取预防措施,已形成深静脉血栓者,执行DVT护理措施。 (二)DVT的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 2、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 3、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 4、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 5、螺旋CT静脉造影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风险评估表 骨科大手术患者VET的危险分度

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量表Autar评分表

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量表(Autar评分表)姓名病区

备注:总分28分,低风险≤10分;中风险 11-14分;高风险≥15分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

贫血症包括镰状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 护理指引:高风险患者使用持续下肢静脉泵加抗血栓袜 中风险患者使用抗血栓袜,必要时使用持续下肢静脉泵 低风险者主要鼓励患者做踝泵运动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方法 干预方法:患者术后采用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用心电监护,术后2小时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具体活动措施:①用小枕垫高患者的脚后跟,使患者小腿悬空,与床面形成20-30度角为宜。②帮助患者进行双侧足踝运动,即踝关节的被动背伸、趾屈和内外翻的“环转”运动,频率15-20次|min,每个动作重复20次。③为患者按摩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等,按摩方向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每侧肢体按摩5min。④膝关节伸屈运动频率15-20次|min,重复活动20-30次。⑤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由护士帮助患者进行第一次翻身,此后间隔2h翻身一次。⑥清醒患者鼓励主动运动,包括进行深呼吸运动及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动,踝关节内翻和外翻运动,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指导患者先呼吸10次,然后由肢体远端向近端依次进行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动,踝关节主动内翻和外翻运动,频率15-20次|min,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次动作保持收缩状态5s,放松5s,所有动作各重复20-30次。术后2h开始进行第1-3项活动,术后2-4h内进

行第4-5项,术后当日执行两次。术后1-7d若患者意识朦胧或昏迷时,继续进行1-5项,但要求增加活动量;意识清醒者,鼓励进行第6项活动。以上训练每天4次,分别在晨起、上午、下午及睡前指导患者进行;患者活动均在接受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协助和指导下完成。 参考文献:《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中华护理杂志 2011月1月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简介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简介 发布时间: 2013-06-04 15:07:42 所属栏目 : 指南与共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陈启敏周海霞易群 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 DVT )和肺血栓栓塞 (PTE ),因“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健康医疗保 健问题;但同时,这一疾病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预防的一种致死性疾病”。 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是一个个体化的 VTE 风险评估量表,它根据一系列先天性 和 /或获得性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评分,据此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四 类,并 推荐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验证研究已表明该量表的有效性, 其在中国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该量表进行一个简要介绍。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肺血栓栓塞; 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量表; 预防 1.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1.1 概念 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 , 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 ,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两种类型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 表现形式。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约占 VTE 的三分之二,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 ,以下肢深 静脉为多 ,临床上常无症状。下肢近端 (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 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肺血栓栓塞症( PTE ) :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 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 ,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 10% 的院内死亡为 PTE 所致所有入院患者中有 1% 死于 PTE[1-3] 。 由于 PTE 与 DVT 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 也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 , 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 1.2 VTE 的流行病学 据统计,普通人群中 VTE 发病率为 1-3/1000[4, 5] ,在西方国家 PTE 被列为常见的 三种心血管疾病之一,因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的特点, 被称为“21世纪亟待解决的十大心肺疾病之一”。全球每年确诊的PTE 和 DVT 患者约数百万人,美国 VTE 的发生例数每年超过90 万,其中三分之一直接导致死 亡 [6]。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内科和手术住院患者中VTE 的发病率更 是高达 10% ~40% 。VTE 发生后,除了有很高的病死率之外,也可以导致存活 患者持续存在严重慢性并发症,如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慢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 可以高达 20% [7], 严重影响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目前尚缺乏准确的VTE

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死亡率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及心肌梗死,但长期以来由于对该病的防治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基层医院经常漏诊、误诊。血流淤滞静脉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综合作用易引起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肺栓塞栓子的脱落常与血流突然改变有关如久病术后卧床者突然活动或用力排便肺栓塞的栓子多来源于下肢深静脉也可来自盆腔静脉或右心。临床出现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 病因:绝大数APE患者都有病诱因,如下肢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或不活动,慢性心肺疾病、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在询问病史时要特别注意。症状体征有无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发热症状。体检:注意有无胸部干、湿啰音、胸膜摩擦音、胸腔积液征及休克、发绀等表现。疾病病因注意有无长期卧床,房颤,长期心衰,细菌性心内膜炎,胸腔大手术,肾周围充气造影,人工气腹,胫、股骨及骨盆等骨折,癌肿,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糖尿病,白塞病等病吏及发病诱因。血流淤滞静脉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综合作用易引起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肺栓塞栓子的脱落常与血流突然改变有关如久病术后卧床者突然活动或用力排便肺栓塞的栓子多来源于下肢深静脉也可来自盆腔静脉或右心。 分类 :肺血管床有较大的储备能力,而且肺功能的作用之一具有血液的滤过功能,防止小血栓流入体循环。肺组织对血栓的自溶作用较强,对小血栓有溶解作用。所以临床上部分患者,当小血栓堵塞肺血管床时,由于肺组织的自身溶解作用,临床症状并不持续出现,也称为临床非显性肺栓塞,因此难以作出临床诊断。 1.按肺栓塞的临床可诊断范围分类 (1)临床隐匿性肺栓塞:临床不能诊断。 (2)伴有一过性某种临床症状的肺栓塞:临床难以诊断。 (3)临床显性肺栓塞:临床可以诊断,包括: ①急性广泛性肺栓塞:指血栓堵塞了两支以上肺叶动脉或同等肺血管床范围。 ②急性亚广泛性肺栓塞:指血栓堵塞了一支以上肺段或两支以下肺叶动脉或相同范围的肺血管床。 ③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慢性肺栓塞。 2.按血栓大小的分类 (1)大块血栓所致的肺栓塞:血栓堵塞了区域性肺动脉分之以上的动脉。 (2)微血栓所致的肺栓塞:指肌性动脉(外径为100μm~1000μm以下的小动脉)被弥漫性栓塞的疾病。 3.按发病时间分类 (1)急性肺栓塞:指发病时间较短,一般在14日以内,新鲜血栓堵塞肺动脉者。若发病时间超过14天,在3个月以内者,为亚急性肺栓塞。 (2)慢性肺栓塞:发病时间超过3个月,肺动脉血栓已被机化者。 4.肺梗死 (1)肺梗死型:急性肺栓塞合并肺组织的坏死称为肺梗死,病理学称为出血性坏死。血栓堵塞肺动脉末梢时,易引起肺梗死。 (2)非梗死型:直径粗大的肺动脉干堵塞后,不易发生肺梗死。 急性肺梗死的重症程度决定于堵塞肺动脉的范围,堵塞血管床的范围愈大,病情愈重。肺梗死的发生几率较低,有人认为合并肺梗死的肺栓塞患者约占肺栓塞患者总数10%~15%。

内科住院患者肺栓塞临床评分(完整版)

内科住院患者肺栓塞临床评分(完整版)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狭义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即为肺血栓栓塞症。PE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病情轻重差异很大,轻者基本无明显症状,重者可一经发现即为猝死。《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2018)》[1]推荐PE的诊断与处理采取疑诊、确诊、求因、危险分层的策略。由于PE具有高发生率及死亡率,因此早期识别PE高度可能的患者并确诊,再根据病因及危险分层实施不同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对PE相关评分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内科住院患者常用的PE评分方法综述如下。 1 PE流行病学概述 中国PE防治项目于1997—2008年对全国6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共16972182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其中18206例住院患者确诊为PE,其发生率为0.1%[2]。PE的30 d全因死亡率为9%~11%,3个月内全因死亡率为8.6%~17%,综合医院近75%死于PE的患者为因内科疾病住院的患者,占内科患者总死亡人数的10%[3]。内科患者如不采取预防血栓治疗,VTE发生率为4.96%~14.90%,约有5%可死于致死性PE。中国老年内科急症住院患者90 d内PE发生率为2.5%(15/607),与既往白种人中观察所得数据相近,其中致死性PE占13.3%(2/15)[4]。VTE是一

种具有潜在复发风险的高危疾病,其90 d复发率为0.6%~15%,5年复发率为13%~25%,10年复发率为30%以上[5]。 2 PE的相关评分 目前有多种基于VTE危险因素制定的PE相关评分,如临床可能性评分、严重程度评分、血栓形成风险评分、抗凝出血评分、预后评分和复发评分。 2.1 临床可能性评分 PE临床可能性评分主要包括Wells评分(表1)、Geneva评分(表2)及肺栓塞排除标准(pulmonary embolism rule-out criteria, PERC)评分[6-8]。Wells评分不足之处是“PE的可能性大于其他疾病”欠客观,不同评价者重复性存在差异。Geneva评分方法简单,基于临床变量且客观、标准。PERC评分是2015年美国医师协会建议用于对临床评估为低度可能性患者的排除评分,包括年龄≥50岁、初始心率≥100次/min、未吸氧初始血氧饱和度≤94%、单侧肢体肿胀、咯血、4周内手术或外伤史、VTE 病史、雌激素应用等,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得1分,0分者PE可能性<1%,用以指导对疑诊PE患者是否需进一步应用高敏D-二聚体检测除外PE。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及护理

培训时间培训地点ICU主讲张敏参加人员 培训题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及护理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定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被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左下肢多见,若未于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在急性阶段由于血栓脱落所引发的肺梗死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二.护理评估:是否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血栓静脉远端回流障碍的症状,具体如下。 1.患肢肿胀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急性期患肢组织张力,星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血栓部位不同,肿胀部位也有差异:①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者,整个患侧下肢肿胀明②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者,肿胀仅局限在小腿:③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者,双下肢出现肿胀。 2.疼痛.压痛和发热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②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或小腿处。小腿腓肠肌压痛又称Homans征阳性。急性期因局部炎症反应和血栓吸收可出现低热。 3.浅静脉曲张属于代偿性反应,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浅静脉代偿性曲张。 4.股青肿是下肢静脉血栓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患肢周围皮肤发亮,伴有水拖或血拖皮色呈青紫色,皮温冷足背动脉胚后动脉搏动不能打及。病人全身反应强烈,伴有高热神志淡漠,有时有体克表现。 四.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 1.休息与缓解疼痛急性期嘱病人10 -14日内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热敷、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om,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肢疼痛的时间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肤温度、色泽和感觉:每日测量、比较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注意固定测量部位,以便进行对比 3.饮食护理宜进食低脂高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二)术后护理 I.病情观察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教料有无出血、渗血;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色泽感觉和脉搏强度,以判断术后血管的通畅程度肿胀消退情况等 2.体位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cm,膝关节微屈,可行足背伸屈运动。恢复期病人

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

通山县人民医院VTE 风险评估量表(Caprini2010)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床号 住院号 诊断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风险因素总分: 风险等级:极低度□ 低度□ 中度□ 高度□ 极高度□ □VTE 预防禁忌症 患者或家属签名 _____ 关系____ 医师_____ 风险因素总分 风险等级 不采取预防措施DVT 发生率 推荐预防方案 0 极低度 0.5% 早期活动 1-2 低度 1.5%% 早期活动 3-4 中度 3.0% 药物预防或物理预防 5-8 高度 6.0% 药物预防和/或物理预防 >8 极高度 DVT 发生率11%,死亡率1-5% 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 以下每项风险因素记2分 □ 年龄61-74岁 □ 中心静脉置管 □ 关节镜手术 □ 肥胖(BMI 40-49) □ 恶性肿瘤(既往或现患) □ 腹腔镜手术(>45min ) □ 患者需要卧床(>72小时) □ 石膏固定(<1个月) □ 计划手术时间>1小时 小计: 以下每项风险因素记1分 □ 年龄为41-60岁 □ 急性心肌梗塞 □ 下肢水肿 异常妊娠 □ 静脉曲张 □ 卧床的内科患者 □ 肥胖(BMI 30-39) □ 炎症性肠病史 □ 计划手术时间<1h □ 大手术史(<1个月内) □ 败血症(1个月内) □ 肺功能异常(COPD) 严重肺部疾病、含肺炎(<1月) 口 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替代治疗 □ 妊娠期或产后(<1个月) □ 充血性心力衰竭(<1个月) □ 计划 小计: 以下每项风险因素记5分 □ 脑卒中(<1个月) □ 多发性创伤(<1个月) □ 下肢关节置换术 □ 蛋白C 缺乏症 □ 抗凝血酶缺乏症 □ 蛋白S 缺乏症 □ 急性脊髓损伤(瘫痪)(<1个月) □ 髋关节、骨盆或下肢骨折 小计: 以下每项风险记3分 □ 年龄 ≥75岁 □VTE 家族史 □ VTE 患病史 □活动性肿瘤 □ 因子VLeiden 阳性 □狼疮抗凝物阳性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HIT) □ β2-糖蛋白Ⅰ阳性 □ 其他先天或后天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 肥胖(BMI ≥50) 小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

贺州广济康复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TE)风险评估表 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诊断 根据下列风险因素进行DVT及PTE风险评估(是,请在相应项目前打√): 1 外伤或骨折部位是:8 脊髓损伤、瘫痪14 既往有无以下疾病史: 2 年龄:□<40岁、□40~60岁、□>60岁9 肢体需要制动①DVT或肺栓塞病史 3 骨科大手术(髋膝关节置换、髋部骨折固定)10 卧床②恶性肿瘤 4手术时间:□<45min、□>45min11 肥胖③下肢静脉系统疾病 5全麻12 吸烟史④有无服用避孕药史 6术中应用止血带13 血液高凝状态⑤糖尿病病史 7重度创伤⑥肾病综合症 ⑦血液系统疾病 DVT危险等级 (根据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及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抗栓溶栓治疗指南)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分度非手术患者危险分度 预防措施危险度判断指标危险度判断指标 低度危险手术时间 <45’ <40岁 无危险因 素 低度危险<60岁 无危险因 素 基本预防中度危险手术时间 <45’ 40~60 岁 无危险因 素 中度危险 >60岁 <60岁 无危险因 素 有危险因 素 基本预防 +物理预 防手术时间 <45’ 有危险因 素 手术时 间>45’ <40岁 无危险因 素 高度危险手术时间 <45’ >60岁 有危险因 素 高度危险>60岁 有多项危 险因素 基本+物 理+药物手术时间 >45’ 40~60 岁 有危险因 素 极高危手术时间 >45’ >40岁 有多项危 险因素 极高危>60岁 重度创伤、 卧床、有多 项危险因 素 基本+物 理+药物 +… 骨科大手术重度创伤脊髓损 伤 根据上述危险分度,您的风险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

科室: 护理级别: 大同县人民医院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护理措施表2016.7.10护理部第一次制定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 入院日期:诊断: 项目 年龄(岁) 体重指数体重( kg) / 活动 创伤风险(术前评分 高危疾病 外科手术(只选择一个合适的手术)特殊风险口服避孕药 : 患者情况 10-30 岁 31- 40 41- 50 51- 60 61- 70 70以上 低体重<18.5 平均体重18.5- 22.9 超重23.0- 24.9 肥胖25.0- 29.9 过度肥胖≥30 自由活动 自行使用助行工具 需要他人协助 使用轮椅 绝对卧床 头部受伤 胸部受伤 脊柱受伤 骨盆受伤 下肢受伤 溃疡性结肠炎 红细胞增多症 静脉曲张 慢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肿瘤 脑血管疾病 静脉栓塞病史 小手术< 30min 择期大手术 急诊大手术 胸部手术 腹部手术 泌尿系手术 神经系统手术 妇科手术 骨科(腰部以下)手术 20-35 岁 35岁以上 激素治疗 怀孕 / 产褥期 分值评估时间 1 2 3 4 5 1 2 3 4 1 2 3 4 1 1 2 3 4 1 2 3 3 4 5 6 7 1 2 3 3 3 3 3 3 4 1 2 2 3 总分

护士签名 护士长复评得分 / 护士长签字 抬高患肢、踝关节活动、股四头肌收缩 指导做深呼吸或吹气球及咳嗽动作、 使用弹力袜 护每 2h 翻身,主动屈伸下肢 理可能的情况下早期肢体活动、下床活动 措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 施戒烟戒酒、 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药物 其它 护士签名: 患者 / 家属签字 备注:1、每累计分值中,危险等级≤ 10低风险,10-14中风险,≥ 15高风险。 2、低风险及以上的患者(≧ 10分)均须建立《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及护理措施表》,并根 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预防措施。 3、高风险人群入院24h 内、手术后患者即时完成;≥15 分者根据活动内容的改变及时评估,(至少 每三天一次)﹤ 14 分者每周评估一次。 4、首次评分后报告护士长,护士长进行复评并签名,指导护士加强病人管理,定期巡视病人,了解 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5、≥15 分高风险患者护士应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并及时上报。 6、患者转科时,重新建立评估表,出院后由病区统一保管。

肺栓塞评分

1 修正的Geneva量表评分标准 ①年龄> 65(1分); ②以前有DVT/PE(3分); ③1月内手术(全麻)骨折(下肢)(2分); ④恶性肿瘤(实体或血液,目前活动或者1年内治愈)(2分); ⑤单侧下肢疼痛(3分); ⑥咯血(2分); ⑦心率75 ~94(3分); ⑧心率> 95(5分); ⑨下肢深静脉触痛及单侧水肿(4分)。 临床解释:肺栓塞可能性,低度0 ~3分,中度4 ~10分,高度≥11分[12]。较原有的评分标准[13]进行重要修正:危险因素中新增恶性肿瘤;症状体征增加单侧下肢痛、咯血和下肢深静脉触痛和单侧水肿;取消原有的血气分析结果和胸片结果。 2 Wells量表评分标准 ①癌症活动(1分); ②卧床不起或4周内有过大手术(1.5分); ③咯血(1分); ④既往DVT/PE病史(1.5分); ⑤心率> 100次/min(1.5分); ⑥除肺栓塞外其它诊断可能性小(3分); ⑦临床有DVT的症状和体征(3分)。 临床解释:肺栓塞的危险度< 2分为低度;2 ~6分为中度; > 6分为高度[14]。 Geneva评分: (1)年龄:60~79岁(1.0分)、≥80岁(2.0分); (2)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或肺栓塞病史(2.O分); (3)4周内外科手术史(3.O分); (4)心率>100次/min(1.0分); (5)PaC02<35 mm Hg(2.0分,1 ITlm Hg=0.133 kPa)、35~39 mm Hg(1.O分); (6)Pa02<49 mm Hg(4.0分)、49—59 mm Hg (3.0分)、60—71 mm Hg(2.0分)、72~82 mmHg (1.0分) (7)x线胸片表现:盘状肺不张(1.0分)、单侧膈肌抬高(1.0分)。 临床解释:肺栓塞的危险度< 4分为低度;5 ~8分为中度; > 9分为高度[14]。

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

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 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入院日期诊断身高体重 评估项目/分值评估日期评估项目0分1分2分3分4分5分6分7分 年龄(周岁)10-30 31-40 41-50 51-60 61-70 >70 体重指数(BMI)体重不足 <18.5 体重适中 18.5~22.9 超重 23.0~24.9 肥胖 25.0~29.9 过度肥胖 >30 活动能力能走动运动受限(需 要辅助工具) 运动严重受限 (需他人协助) 轮椅完全卧床 特殊风险种类口服避孕药20-35岁>35岁/激素 替代治疗 怀孕及产褥期易栓症 创伤风险种类头部创伤/胸 部创伤 脊柱损伤盆腔损伤下肢损伤 外科干预:仅对一项合适的外科 干预小手术<30分 钟 择期大型手术急诊大手术/胸部手术 /腹部手术/妇科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神经 外科手术 骨科手术 (腰部以 下) 现有的高风险疾 病溃疡性肠炎红血球增多症静脉曲张/慢性心脏手 术 急性心肌梗 死 恶性肿瘤 (活性) 脑血管 意外 DVT 病史 总分 1、评估对象:具有合并症中任一项:DVT病史、高血压、肥胖及糖尿病;年龄>40岁;卧床大于3天;恶性肿瘤;输注刺激性药物;偏瘫;下肢骨折;妊娠晚期的孕妇和产妇;制动;手术时间≥30min患者,以上情况符合4项及以上者需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并记录。

2、评估时间:①入院时、手术后及病情变化时;②评分≥15分每周至少评估1次,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评估。 3、Autar评分:≤10分为低危,基础预防;11-14分为中危,基础预防+物理预防;≥15分为高危,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

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

XXX 医院VTE 风险评估表(Caprini 模型) □妊娠期或产后(<1个月) □不明原因死产,习惯性流产( 绍次),早产伴有新生儿 毒血症或发育受限 □其他风险因素 小计: _______________ 小计: ____________ 风险因素总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险等级:低度□ 中度□ 高度□ 极高度□ □ VTE 预防禁忌症 _ 患者或家属 _________ 关系 __________ 医师 _____________ 风险因素总分 风险等级 DVT 发生率 推存预防方案 0-1 低危 <10%% 早期活动 2 中危 10-20% 药物预防或物理预防 3-4 高危 20-40% 药物预防和/或物理预防 5-7 极高危 DVT 发生率40-80%,死亡率1-5% 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 精选范本 以下每项风险因素记1分 □年龄为41-46岁 □急性心肌梗塞 □下肢水肿(现患) □静脉曲张 □肥胖(BMI 淳5) □计划小手术 □败血症 □严重肺部疾病、含肺炎( □充血性心力衰竭(<1个月) □卧床内科患者 □炎症性肠病史 □大手术史(<1个月) □肺功能异常(COPO ) <1月) 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替代治疗 以下每项风险因素记2分 □年龄60-64岁 口中心静脉置管 □关节镜手术 □大手术 (45min ) □恶性肿瘤(既往或现患) □腹腔镜手术(>45min ) □患者需要卧床(>72小时) □石膏固定(<1个月) 小计: 以下每项风险记3分 □年龄 勿5岁 □血栓家族史 以下每项风险因素记5分 □脑卒中(<1个月) 口多发性创伤(<1个月) □ DVT/PE 患病史 □因子VLeiden 阳性 □凝血酶原20120A 阳性 □狼疮抗凝物阳性 □选择性下肢关节置换术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髋关节、骨盆或下肢骨折、 □急性脊髓损伤(瘫痪)(<1个月)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HIT ) (不可使用肝素或者任何低分子肝 素) □抗性磷脂抗体升高 小计: 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先天或后天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修订版).doc

下肢深静脉血栓 概念: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下肢DVT分类: A中央型: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张。 B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征(+),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C混合型:血栓弥漫于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可扪及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 高危因素 本病在年龄和性别上无特异性。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1.2%,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4.3%,两者共占75.5%;上腔静脉血栓形成20.4%,上肢静脉血栓形成4.1%。其中并发肺栓塞2%。 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1.血流缓慢-----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如患者长期卧床休息或制动,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而其可能是DVT的首要因素 2.静脉壁的损伤(特别是内膜损伤)---- a化学性损伤:经静脉输注液体及药物b机械性损伤:手术创伤c感染性损伤 3.血液凝固性增高----是引起静脉血栓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可引起高凝状和血小板黏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二者的抑制剂水平均升高,

急性肺栓塞的评估、诊断及管理要点一览

急性肺栓塞的评估、诊断及管理要点一览! 自2016年上一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和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指南更新以来,肺栓塞的风险评估、诊断和管理取得了一些进展。在过去16年间,肺栓塞的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管病死率下降,但由于亚段肺栓塞的诊断使发病率增加。那么,肺栓塞该如何进行诊断和管理呢?近日,Salvatore Savona博士等汇总了《2019 ESC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的要点,对此给出了解答。 风险评估 1.验前概率评分 验前概率评分包括Geneva评分和Wells评分。基于验前概率评分,在低、中、高风险的患者中,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分别为10%、30%及65%。肺栓塞排除标准(PERC)评分适用于验前概率评分较低的急诊科患者,这些患者可不必进行诊断试验。PERC评分包括8个与肺栓塞显著相关的参数:年龄<50岁、脉搏<100次/分、血氧饱和度>94%、无下肢水肿、无咯血、无近期外伤或手术史、既往无静脉血栓栓塞(VTE)史、未口服激素。 2.D-二聚体 a.由于D-二聚体床旁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 POCT)的敏感性(88%)较标准实验室分析(95%)低,因此应仅适用于验前概率低的患者。

b.在低-中度临床概率的肺栓塞患者中,D-二聚体应作为初始检查。如果为阴性,则不需要治疗。如果为阳性,应行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 c.对于年龄>50岁的患者,应考虑使用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年龄x 10 mcg/L)来确定低风险患者(IIa级)。 3.明确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定义: a.心脏骤停; b.阻塞性休克(收缩压<90 mmHg,或使用加压素时血压≥90 mmHg 和终末期器官灌注不足); c.持续性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或收缩压下降至≥40 mmHg,持续时间>15min,且不是由于其他可识别原因引起的。 4.肺栓塞临床高概率的患者,应首先进行CTPA检查。 影像学检查 1.对于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而言,若超声显示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则应接受VTE和肺栓塞的诊断。 2.仅凭超声心动图不能除外肺栓塞。超声心动图适用于疑似高危肺栓塞患者,若患者无右心室超负荷或功能障碍的迹象,可基本除外肺栓塞为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原因。 3.多种影像学检查可用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

急性肺栓塞抢救考核评分表.doc

急性肺栓塞抢救考核评分表(100 分) 姓名:得分: 项目总分考核内容标分缺陷内容及扣分突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胸痛、咯血、晕厥或者休克 A:有无气道阻塞 B: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评估 B:有无体表可见大量出血 (15 分) C: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S:神志是否清楚 (1)气道阻塞、呼吸异常→ 1、清除气道异物,保 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2、气管切开或者插管 紧急处理 (10 分) (2)呼之无反应、大动脉搏动消失,无心跳→心肺 复苏 无上述情况或经过处理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 诊断评估: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有条件行确诊断评估 认性检测: D- 二聚体、肺CTPA 、床边超声波,肌钙 (10分) 蛋白、 BNP 次紧急评估:评估栓塞面积 次紧急评 ●呼吸困难 估( 10 分) ●休克、低血压15 10 10 10

●心电图 ●右心衰表现(包括心彩超、BNP 、肌钙蛋白) ●晕厥 /紫绀 ●胸骨左侧抬举样冲动 ● 三尖瓣杂音 大面积栓塞 ●绝对卧床休息,侧卧位,患侧向下避免误吸和窒 息,严格限制探视 10 大面积栓●大流量吸氧,力争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塞 ●建立静脉通道 治疗 ●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 (10 分) ●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一般不镇咳 血流动力学支持(30 分) 血流动力学支持 ●多巴酚丁胺 ●多巴胺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镇静、镇痛 ●地西泮5~10mg 或者吗啡3~10mg 肌肉或静脉注 射,必要时重复 20 ●吗啡 3~10mg 肌肉或静脉注射,必要时15 分钟后 重复 ●非甾体类解热止痛药

补液 ●是否有益有争议,适量补液,总量不宜﹥500ml/ 天 纠正右心衰 ●利尿剂:呋塞米 ●扩血管剂:硝酸甘油/ 硝普纳/ 酚妥拉明 紧急溶栓治疗 ●阿替普酶、链激酶,尿激酶 有溶栓禁忌症 治疗 ●介入或手术治疗 (15 分) 必要时行辅助检查 ●胸部 CTPA 、MRI 及核素扫描、肺动脉造影 非大面积面积栓塞 ●卧床休息、观察 非大面积 ●抗凝治疗 面积栓塞 · 肝素 治疗 ·低分子肝素 (10 分) ●可酌情考虑溶栓治疗15 10 考评专家签名:年月日

肺栓塞评分

1.3 修正的Geneva量表评分标准 ①年龄> 65(1分);②以前有DVT/PE(3分);③1月内手术(全麻)骨折(下肢)(2分);④恶性肿瘤(实体或血液,目前活动或者1年内治愈)(2分);⑤单侧下肢疼痛(3分);⑥咯血(2分);⑦心率75 ~94(3分);⑧心率> 95(5分);⑨下肢深静脉触痛及单侧水肿(4分)。临床解释:肺栓塞可能性,低度0 ~3分,中度4 ~10分,高度≥11分[12]。较原有的评分标准[13]进行重要修正:危险因素中新增恶性肿瘤;症状体征增加单侧下肢痛、咯血和下肢深静脉触痛和单侧水肿;取消原有的血气分析结果和胸片结果。 1.4 Wells量表评分标准 ①癌症活动(1分);②卧床不起或4周内有过大手术(1.5分);③咯血(1分);④既往 DVT/PE病史(1.5分);⑤心率> 100次/min(1.5分);⑥除肺栓塞外其它诊断可能性小(3分);⑦临床有DVT的症状和体征(3分)。临床解释:肺栓塞的危险度< 2分为低度;2 ~6分为中度; > 6分为高度[14]。 Wells评分< 2分肺栓塞可能性33.3%(8/24),2 ~6分87.2%(34/39),6分以上100%(2/2),评分增加肺栓塞可能性增大(P = 0.000);Geneva评分:0 ~3分肺栓塞可能性22.2%(4/18);4 ~10分82.1%(32/39);≥11分100%(8/8)。肺栓塞可能性与Geneva评分高低有关(P = 0.000)。Wells评分预测肺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85 ± 0.060(P = 0.000),最佳分界值2分,以≥2分预测肺栓塞,其敏感性81.8%,特异性76.2%;Geneva 评分ROC的AUC为0.900 ± 0.038(P = 0.000),最佳分界值6.5分,以≥6.5分预测的敏感性为72.7%,特异性100%;两条曲线所对应AU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Wells评分和Geneva评分对肺栓塞的预测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Geneva评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总体上优于Wells评分。 2.1 Wells量表评分对肺栓塞可能性的影响 65例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中,分别通过肺动脉造影、CTPA、肺通气灌注扫描或灌注扫描提示高度可能而获得临床诊断,最终排除可疑肺栓塞患者21例,按照Wells评分对肺栓塞危险度的临床界值标准,Wells评分< 2分肺栓塞可能性33.3%(8/24),2 ~6分 87.2%(34/39),6分以上100%(2/2),评分增加肺栓塞可能性增大(P = 0.000;表1)。 2.2 修正的Geneva评分对肺栓塞可能性的影响 根据修正的Geneva评分判断肺栓塞危险度的标准:低危0 ~3分22.2%(4/18);中危4 ~10分82.1%(32/39);高危≥11分100%(8/8)。肺栓塞可能性大小与Geneva评分高低有关(?字2 = 24.512,P = 0.000;表2)。

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及护理

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及护理 内容:一、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流行病学的研究 三、骨科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四、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 五、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概述: 血栓形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血液有形成分在血管或心脏内膜局部形成栓子的过程,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凝血机制被病理过程不恰当激活,形成血栓,被人们称之为血栓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肺血栓栓塞症(PTE) VTE=DVT+PTE 发病机理: 1、静脉血流淤滞 下肢静脉的向心回流依赖政党的静脉瓣功能,骨骼肌收缩的唧筒作用和胸腔内的负压吸引作用。正常的静脉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释和清除作用。当下肢血流缓慢或淤滞时,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下降易导致局部血栓形成。近年来研究表明,乘坐汽车,火车,飞机等旅行持续在5小时以上者,可以使静脉血栓性疼痛增加5倍左右。 2、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组成成分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手术应激可使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增强,手术造成的失血脱水可导致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对增多。另一方面与患者的自身因素及合并的疼痛状态有关,高龄、肥胖、吸烟,既往血栓形成史,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先天性抗凝血酶缺乏症等,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 3、静脉搏内膜损伤 正常血管内膜是血小板凝集的生理屏障,当血管内膜损伤后血小板便发生凝集,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和附着,促进血栓形成。如外科整形手术后引起的静脉扩张,创伤导致的静脉壁的微创,全身麻醉患者由于血管张力改变而导致的内膜破裂,均可引起PVT。 最近的研究发现静脉注射是慢性静脉疼痛及至静脉血栓中重要的潜在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非特异性疾病病情程度评价和预后预测系统 APACH EⅡ(软件) 是目前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的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也可用于混合病种。临床应用:非特异性疾病病情程度评价和预后预测方法。适用于ICU、急诊。 数据采集应为病人入ICU或抢救开始后24小时内最差值.;评估前,需要检查生命体征,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肾功检查。如果暂时缺如,也可以以正常值替代,以得出分值,先行评估。事后修正。 APACHE Ⅱ、Ⅲ评分,分3部分: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临床意义: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动态分值反应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 预测死亡率准确性:APACHE Ⅲ>Ⅱ>Ⅰ 局限性:急诊获取相关参数比较困难 注明:PaO2、FiO2(mmHg)填入时以小数为准,比如PaO2为75%,填0.75;FiO2为40%,则填0.40。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EWS和MEWS 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的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30 >130 收缩压(mmHg)<70 70-80 81-100 101-199 ≥20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1-36.5 36.6-37.4 >37.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 用途:(EWS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 收缩压(mmHg)≤70 71-80 81-100 101-199 ≥20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0-38.4 ≥38.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 ﹡为潜在危险评分方法,可用于普通病员风险评估(也可使用SAPS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软件) EWS >3分:提醒医生或ICU人员进行评估,调整处理方案 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评分<5分,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 评分≥5分, 病情变化危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住专科病房甚至ICU的危险增大。 评分>9分, 死亡危险明显增加,需住ICU接受治疗。 SAPS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软件) 潜在危重病评分系统 ?RAPS -评价院前或住院病人转运风险 ?REMS -预测急诊病人的病死危险性 ?EWS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 ?MEWS-对急诊病人去向的分拣和类选治疗 ?SIRS -急危重症初筛方法,早期预测发生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 ?SCS -预测急诊病人近期,特别是30天内死亡危险性 ?MEES -动态评价院前急救和急诊复苏的效果和质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