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传统产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积累了大量有形和无形资产,成为支撑中国国民经济的最重要部分。但随着当代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强烈冲击,许多传统产业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目前,传统产业仍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使中国传统产业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市场空间的重要条件。探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中国传统产业的若干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迅猛发展,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而成为国际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的主导力量,并逐渐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对于我们以传统产业占主体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将会改变传统产业的结构,使之趋向于高档次、高效率、多用途、多种类。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无外乎三点:一是直接使用,二是汰旧换新,三是持续改造。在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整合过程中,还应坚持以下五项原则:系统性原则。重点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产品导向性原则。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应注意的问题:加强基础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允许“合理的失败”。倡导和尊重首创创新,但更重要的是仿制创新和改制创新。

市场上,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传统产业在插上创新‘翅膀’后所迸发的新活力。”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努力推动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改造和提升。

当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后,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呢?将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改造创新相结合,依靠自主创新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对现有企业进行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不铺新摊子,可以用较少的增量激活较大的存量,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考虑到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资金、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根据各个产业自身不同的特点、不同历史时期产业的竞争状况、技术需求等选择采用不同的高新技术,特别对具有先进适用性、能产生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技术要加以重点运用。正确的技术选择无疑将会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和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重。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应当把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作为核心,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动力,把配套协作的大中小企业作为主体。掌握了这三把钥匙,就可以开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之门,就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推动企业研发中心在规模水平、质量水平、创新水平和效益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加强产学研合作,以技术加资本为纽带,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形式。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在占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实施重大专项工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

置和低成本扩张。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三是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不断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提高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把全面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质量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开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我市传统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低中档产品、粗加工产品、大路货产品多;

(2)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薄弱,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电子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率较低,具有八十、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装备只占全市总装备量的10%左右。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仅占全市工业企业的千分之五;

(3)资源型企业多,深加工不足,加工链条短,企业经济效益不高。

因此,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传统企业中广泛应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全面提升我市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传统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的步伐,对于激发企业活力,盘活资产,培植一批我市传统优势行业利税大户,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二、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

1.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手段,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规模化生产、增加销售收入、提高利税率为目标,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在我市传统行业中选择若干在全国、全省有优势的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带动整个传统产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逐步形成我市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2.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目标:通过5年努力,在我市传统产业中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形成4至6个在国内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在国外具有较大影响的优势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目前的15.7%提高到20%在传统产业中选择的若干个重点支持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技术装备、产品生产等方面都采用了高新技术,在企业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全面采用现代企业运营方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带动和促进我市6个行业的80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得到改造和提升,2005年实现税收50亿元。

关于机械行业。

关于纺织产业。

关于医药化工行业。

关于冶金建材产业。

关于食品行业。

关于农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四、具体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2.选点示范,整体推进。

3.在政策上支持重点企业的发展。

4、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5.实行人才技术集成。

6.扩大对外合作交流。

河南传统产业量大面广、门类齐全。资产总额和工业产值约占全省工业总量的80%以上。

河南作为传统产业大省,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市场建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动力机制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首先要观念市场化,实施市场战略。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应体现两方面的市场战略:一是高新技术使用市场战略,另一种是高新技术产品市场战略。高新技术使用市场战略是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基础,其关键是如何选择传统产业中的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关键产品作为应用、使用、改造提升的市场。根据河南传统产业高科技化的特点,应选择机械、纺织、建材、汽车、钢铁等重点行业进行高科技化,钢铁行业重点是推广应用先进轧制技术、高效节能新工艺和大力开发目前国内主要依靠进口的新型钢材,提高低合金钢比重。机械行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综合自动化技术、环保技术及其成套设备。汽车行业重点发展车身、动力组成和关键零部件。纺织行业重点发展高档服装面料、新型印染后整理设备及工艺技术和复合纤维工程技术。高新技术产品市场是传统产业高科技化获得效益最大化的前提,高新技术产品在市场营销中显示出与一般产品不同的市场特征,因此,需要根据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特征、市场环境、企业实力组合使用,在追求整体最优目标下作出全面的平衡、协调与选择。

建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动力机制,实现动力机制高效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是动力机制问题。机制理顺了,只需很少的投入就可以获取很大的成效,反之,机制不顺,投入再多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建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动力机制,首先要把企业塑造成技术创新的主体,改变企业在技术改造中的短期和短视行为。其次要建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的R&D联合体,联合体是官产学研四结合的产物,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稳定的“智力供应渠道”。三是政府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有关扶持政策。四是要建立和完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投融资体制。

以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保障

实施企业运作信息化。企业运作信息化是指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企业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增加企业效益的一个动态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在自动化和办公智能化以及管理上的应用。企业运作信息化必须重视企业数据平台的建设。所谓企业数据平台是指将企业的各类信息,如技术开发信息、经营信息、销售信息、客户信息等按一定规模和标准建成相应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以供企业内外按照不同的权限进行访问,企业各单位(部门)可以在这些数据库上工作,建立数据平台的目的在于将储存在企业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信息汇集到易控、易操作的电脑中来,成为企业的共享资源。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必须解决工艺技术装备的高新技术化。我国在传统产业上已是工业大国,但工艺落后,设备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像河

南省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省份。以纺织工业为例,代表先进纺织水平的无梭织机,河南2003年只占12%,而美国为78%,世界平均水平为27%。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高新技术化要正确处理好引进与提高国产化率的关系,在引进硬件的同时,应注重软件的引进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从引进走向自主创新,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捷径。

以管理现代化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保障机制

转变经营机制,增强活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是管理思想、体制、决策、方法、手段、人才等方面不断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主观条件,管理现代化首先要管理思想市场化,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利润最大化观念、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低成本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其次管理体制要公司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管理方法数字化。四是管理手段电子化。五是决策科学化。六是管理人才知识化,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七是管理基础设施现代化。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应实施重点突破

首先,提高机械工业竞争优势。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努力实现输变电和成套设备的升级换代,加快推进农机、电工电器、轴承三个优势行业的发展壮大,着力扶植汽车及其零部件和环保成套机械两个新兴行业的优先发展,从而带动一批优势特色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今后五年,河南省应以数控机床、重要基础件为重点,通过有计划地引进关键技术和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机械装备工业的设计、制造水平和成套能力,积极推进机电一体化和装备工业智能化进程。要依托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通过科技进步和资产重组,重点加强对大型输变电设备、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装备、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重大技术装备、轴承工业成套设备、纺织工业成套设备、环保成套设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成套设备等八大领域的技术改造,加快其升级换代,提高其竞争优势。

其次,做强优势食品工业。以小麦综合利用、肉禽及乳制品加工、果品深加工三大标志性食品工程为主体,以传统食品现代化、现代食品规模化、食品产业集团化、贸工农一体化为目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标志性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壮大畜禽肉制品、面及面制品、果汁加工和调味品等四大优势食品产业,着力开发乳制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四大现代食品产业。其中,小麦综合利用要通过采用在线质量监控、粉质调理、现代制粉等先进技术,重点开发适销、对路的工用、民用、餐饮用系列专用面粉、功能性面粉、营养性面粉及其制品,不断提高小麦的转化率和综合利用率。畜禽肉制品业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精细分割冷却肉、中西式低温肉以及低脂肉制品和食用方便的名肴肉食配菜系列产品,并用现代工艺技术加快开发传统名特的卤、烧、熏、炸、烤风味肉制品和低盐含量的腌腊肉制品。果品深加工要重点抓好果汁饮品、板栗粉、银杏鲜果制品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充分体现天然特色,创出国内知名品牌。调味品行业要加快生物技术工程的推广应用,强化调味品风味体系的研究。乳及乳制品业要以现有企业和省内名牌产品为主,引进和自主创新先进工艺技术装备,采用机

械化挤奶、高温瞬时灭菌、无菌包装、阻氧包装等先进技术,提高乳品加工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保健食品与休闲食品工业要积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新型膨化、焙烤、炒制技术。食品添加剂制造业要坚持“安全、天然、营养、高效、复合型、多功能”的发展方针,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重点开发乳化剂、甜味剂、增味剂、保鲜剂、品质改良剂、天然防腐剂、营养剂等市场前景较好的

产品。油脂加工业要围绕油脂精加工、副产品深加工和植物蛋白开发利用等重点,大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设备,向规模化、自动化、系列化方向发展。酿酒制造业要注重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积极推广应用新原料、新菌种、新包装,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减少污染,增加效益。

第三,提升传统纺织工业。以棉纺织和化纤为重点,以面料为突破口,重点解决五大技术问题。一是纤维生产技术。加大新型纤维开发力度,加快多功能复合纤维、功能化纤维等差别化纤维的开发和生产;二是纺纱技术。发展气流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增加先进的清梳纺、细络纺、自动络筒机、精梳机的使用比例,力争35%的棉纺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织造技术。重点发展新型织造技术。电子提花技术,积极采用新型织机,大力提高无梭织机比重;四是染整技术。采用电脑花型设计、电子分色、电子制作、电子调整和电子控制系统,开发和使用新型的染化料和助剂,大力推进新型环保技术,力争25%的染整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是设计与开发创新技术。采用电脑辅助设计、制造和管理技术,主要抓好织物组织设计和花型图案设计。棉纺织产品要通过自主创新及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增加喷气纺纱、气流纺纱、精梳纱、无结头纱、高支纱、针织用纱以及无梭织物比重,着手提高各种混纺交织品高支高密织物比重。化纤产品要重点发展粘胶长丝、产业用丝、无纺布、植物蛋白丝及高强、高模、低缩帘子布,提高差别化纤维比重。

第四,拉长煤炭工业产品链条。开展科技创新,提升煤炭行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以质量标准化和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为基础,稳定产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煤炭精深加工和其他相关产品,拉长产品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其中,在煤炭综采方面,要大力推广“三软”不稳定煤层放顶煤开采、中小型矿井10KV直接下井供电等成熟技术和长壁采煤工艺,利用综合掘进机组等先进装备,不断提高综合采煤机械化程度和原煤全员生产率。在煤炭的精深加工方面,重点抓好煤炭气化、液化、洁净煤等技术改造项目,力争在煤焦油、甲醇、煤炭间接液化、煤变油、矿井制气等煤炭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生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积极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加快发展煤电一体化和煤矸石发电。

第五,扩大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规模。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整体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为着力点,优先发展氧化铝,积极发展电解铝,加快发展铝精深加工,合理发展钼及其他有色金属工业。氧化铝生产要针对河南省铝矿的特性,积极采用选矿——拜尔法、混联法全高铝配矿新工艺和强化烧结、间接加热强化溶出、氧化铝沸腾焙烧等新技术,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装备水平,实现自动控制,降低综合能耗。电解铝生产要积极采用l60KA以上大型预焙槽技术,完善提高280KA大型预焙槽工艺,推广应用现代大型预焙槽智能模糊控制和干式防渗料、原料供给超浓相输送、烟气净化等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电解铝产业的技术经济指标。铝精深加工要按照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技术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的原则,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大型铝加工项目和高精度、高性能铝板、铝带、铝箔及汽车、摩托车轮毂、PS板基、合金板等产品的开发生产。其他有色金属工业要充分发挥河南省现有技术优势和生产潜力,依托重点企业,选准突破口,积极开发生产市场急需的新型有色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和衍生产品。

一、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1、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2、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促进工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3、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二、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产业组织规模偏小,生产集中度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化比重偏低。

2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工艺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

(五)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影响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使传统产业发生质的变化,起到降低传统产业的生产成本,改善传统产业产品的品质,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的良好效果。引导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投入传统产业的改造,特别是特色产业的技术升级,拉长和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支柱、特色产业的科技化,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加快。

"十五"期间,通过运用先进制造、生物、信息等一批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效提高了产业竞争力。目前,全省有580家传统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许继集团、宇通客车、中信重机等优势企业着力自主创新,形成了较强的市场扩张能力。已有27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双五亿"行列,占全省的31%;37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省定百户重点企业。目前,我省钢铁连铸比达到100%,吨铝综合电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0千瓦时,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达到43%。新产品产值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6.5%和67.5%,比"九五"末提高了160%和30%。

1郑州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继续实施战略性调整,推动工业结构转型。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注重技术进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努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400亿元,年均递增13%.

第一节高新技术产业

一、电子信息产业

二、新材料产业

三、生物工程及制药产业

第二节优势产业

一、汽车工业

二、装备制造业

三、铝工业

四、食品工业

五、能源工业

第三节传统产业

纺织服装工业。建材工业。耐火材料工业。

第四节产业集聚

优化产业布局。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推进产业融合,培育块状经济。到2010年,力争形成铝业、阀门、建筑机械、耐火材料、食品加工、生物医药、造纸、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等一批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带、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着力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依托重点企业,强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突出抓好一批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项目,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推动骨干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实施名牌战略,加强企业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协作,促其向专、特、精、新方向发展。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发展,提高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第三章加快发展服务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快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加强政策引导,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增强服务业吸纳城乡就业的能力。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350亿元,年均递增13.9%.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产业经济学讲义1

第一阶段课程主要完成了产业组织理论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的介绍,应掌握以下主要内容: 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不同市场结构及其福利分析 3、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方法 4、OLS 回归分析方法及结果分析 基本概念: 1、 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与垄断的冲突 2、 单一产品厂商的规模经济 (1) MCAC ?规模不经济 MC=AC ?不变规模报酬 构造判定系数FC (function coefficient )来描述企业的规模经济特征。判定系数被定义为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比,即FC=AC/MC 。 (2) 最小有效规模MES (minimum efficient scale )是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逐渐减少至 最低点时所对应的企业最小规模,其含义是企业在选择生产能力规模或进行投资时,至少要大于这一产量水平——Q 1点。 MC AC MC AC 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 Q 1(MES ) Q 2 AC/MC Q

(3)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规模经济表现为成本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学习曲线表现为在产量不变的情形下,成本曲线向下平移。 3、 多产品厂商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 总成本:C(q 1,q 2)——厂商生产q 1单位的产品1和q 2单位的产品2时的成本,由 于可能存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C(q 1,q 2)不一定等于Cq 1+ Cq 2 (2) 边际成本:1 211) ,(q q q C MC ??= ,2 212) ,(q q q C MC ??= (3) 平均成本——基于定义多产品厂商总成本的同样原因,引入射线平均成本概念 (RAC )表示多产品厂商的平均成本 用λ1和λ2表示产品1和产品2的生产比例,q 表示总产出,则q 1=λ1q ,q 2=λ2q , 有:q q q C RAC q ),(21λλ= (4) 规模经济:用s 表示规模经济的衡量尺度(不同版本教材分子分母可能会颠倒,但 不影响分析) )(2 211q C q q C q Cq s ??+??= 有: s>1,RAC 随着q 的增加而下降,即存在规模经济;依次类推出规模不经济和规模报酬不变 (5) 特定产品规模经济 产品1产量不变,产品2从0增加到q 2所增加的成本记为IC 2,则:IC 2=C(q 1,q 2)- C(q 1,0);所增加的平均成本记为AIC 2,则:AIC 2=[C(q 1,q 2)- C(q 1,0)]/ q 2 特定产品的规模经济:当其他产出不变时,特定产品i 的规模经济衡量指标记为PS i ,则PS i =AIC i /MC i (6) 范围经济

产业经济学习题汇总精选

《产业经济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 产业2产业布局 3.产业分类 4.主导产业 5.基础产业 6.瓶颈产业7支柱产业8先导产业9.产业生命周期 10.产业发展战略11产业调整12产业结构优化 13产业结构合理化14产业结构高级化15产业结构 16区域产业结构17区位熵18高技术19高技术产业 20传统产业21技术进步22经济增长23投入产出法 24.产业关联25.产业波及26.影响力系数27感应度系数 28直接消耗系数29完全消耗系数30列昂惕夫逆矩阵 31.产业组织32有效竞争33市场结构34市场绩效 35沉没成本36马歇尔冲突37完全竞争市场 38完全垄断市场39垄断竞争市场40寡头垄断市场 41.集中度42产品差别化43市场行为44产业集群 45企业兼并46产业融合47.市场协调行为48产业结构政策 49战略产业 50产业组织政策 51产业规制 52.规模经济 53.范围经济 54.绝对集中度指数 55.赫芬达尔指数 56.勒纳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产业经济学就学科性质而言属于:(C )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 应用经济学 D.理论经济学 3..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是(B ) A.霍夫曼 B.克拉克 C. 费希尔 D.库兹涅茨 4.产业的雁行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 B ) A.泰勒尔 B.赤松要 C.贝恩 D.梅森 5..根据霍夫曼定律,当霍夫曼比例小于1时,意味着:(D) A国家已实现工业化; B. 国家还远未实现工业化 C.国家处于工业化中期 D.国家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 6.霍夫曼比例是指(A) A.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B.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C 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与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D资本品工业净产值. 7.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中第一部类是指(B)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题型 一:单选 10*1.5’ 二:名词解释5*4’ 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 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 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 P1 产业的概念 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张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P17 规模经济定义 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 AC FC =<>= P19 范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科学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反垄断法 政府管制 市场绩效

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 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 ,(),()(件可用下式表示: ,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C 0Q TC Q ,Q TC Y Q X Q Q Q TC +<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 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 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 总量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度。 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接近于小的部分;相反的,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意味着最大的接近于数之和。额、资产额、或职工人位企业的生产额、销售 表示前;买方的数目)(计量买方集中度时指为市场上卖方企业数目职工人数;额、资产额 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列的第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前表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式中,1n 0n N n 111n n n i i i n N i i n i i n CR CR X i X CR X X CR ∑∑∑==== P38赫希曼指数知道概念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 HHI ,也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代表该产业内的企业数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第代表企业的规模;代表代表市场总规模;式中,n i /i X )(HHI n 1 221X X S X S X X i i i i i n i i ===∑∑== 洛伦茨曲线表示的是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因为它研究的既不 是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 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例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 1.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 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 (1)关联方式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 ②原料关联分类法 ③用途关联分类法 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 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 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 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3)生产要素分类法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 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 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 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四次产业分类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 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经济学

C 1.策略性行为: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2.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现状,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的政策。 3.产业集群:指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5.创造性毁灭: 潜在进入者创新对原有企业造成的致命性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原有的市场。 F 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2.富有的窘境: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均衡过多的问题。 G 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2.管制:指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H 1.混合并购: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J 1.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L 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S 1.市场结构:指市场中各种要素(者、需求者、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 2.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3.市场势力:也称市场权力。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T 梯度发展理论: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生命阶段的产业有不同的最优区位。 W 1.网络外部性: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2.完全消耗系数:两个产业间的产品直接消耗关系。但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消耗不仅

产业经济学书籍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资料总目录 一、国外着作中译本 1.[美]谢佩德,1980:《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商务印书馆。 2.[日]植草益,1988:《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4.[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1989:《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上海三联书店。 5.[英]劳杰·克拉克,1990:《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 6.[日]植草益,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7.[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1995:《现代日本企业制度》,陈晋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8.[法]泰勒尔,1997:《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1997:《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0.[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1999:《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1.[英]卡布尔,2000:《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12.[美]卡布罗,2001:《产业组织导论》,胡汉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国内专着与教材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邓伟根,1990:《产业经济:结构与组织》,暨南大学出版社。5.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经济出版社。6.卢东斌,1991:《中国产业组织分析》,延边大学出版社。7.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8.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郑林,1992:《产业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0.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C 1.策略性行为: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2.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现状,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的政策。 3.产业集群:指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5.创造性毁灭: 潜在进入者创新对原有企业造成的致命性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原有的市场。 F 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2.富有的窘境: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均衡过多的问题。 G 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2.管制:指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H 1.混合并购: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J 1.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L 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S 1.市场结构:指市场中各种要素(者、需求者、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 2.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3.市场势力:也称市场权力。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T

《产业经济学》选择题库完整

产业经济学》题库 二、单选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 B ) A 、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 、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A ) A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B .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 .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 .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 、费歇尔 B 、瓦尔拉斯 C 、马歇尔 D 、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 、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 、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 、同一产业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A) A 、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 、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 、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 、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 、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 、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 、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 、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 、SCP理论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D、退出壁垒 12 、HHI 指数的优势在于(C) A 、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苏东水)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1)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2)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3)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6.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1.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管理文化与产业运行的同步性;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动力性;管理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性。 2.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作用的方式: 从广义上看,管理文化一般通过价值观念、技术形态、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物化等几个方

产业经济相关理论

产业经济相关理论 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问题等。通过研究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制定的产业政策提供经济理论依据。 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产业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理论研究领域有不尽相同的含义。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是研究产业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产业的含义 ⑴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时代,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公社

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奴隶社会初期,商业逐渐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这一时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逐渐形成,商业开始独立出来。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18世纪60年代,爆发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的各主要工业部门先后出现了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的趋势。从此,机器生产的大工业逐渐取代了农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接着在20世纪初又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表现在铁路、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社会分工也进一步向深度发展,表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⑵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在石器时代之前,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直接取自自然的天然工具,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还没有社会分工。在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经过加工和制作的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部门。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制成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金属冶炼、工具制作成了新的产业部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业部门又独立出来,形成了又一新的产业部门。同时,手工业部门也出现了分工不断深化的现象,制盐、制酒、丝绸、棉纺等手工

产业经济学(1)

一、名词解释 : 1.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 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3.产业分类:产业分类是吧具有不同特点的产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产 业,以便进行产业研究和产业管理 4.单个产业状况:单个产业状况是指从经济上看的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单个产业总体而言的 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5.企业:企业是指通过投资监理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 6.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各方面制度安排的总称 7.个人业主制:个人业主制是由个人投资建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 合伙制:合伙制是由多个合伙人投资建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 公司制:公司制是通过发行股票由众多投资者入股建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 8.委托代理风险:是指代理人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使代理成本大于代理收益、企业经 营亏损和破产的危险性 9.规模经济:是指经济体随着规模的扩大而经营成本下降且收益递增的现象 外部规模经济:经济体随着外部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收益递增 内部规模经济:经济体随着内部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收益递增 范围经济:是指经济体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而经营成本下降且收益递增的现象 10.产业素质:是指单个产业的性质和质量,是决定单个产业状况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11.产业竞争力:产业在生产经营的资源、资本、技术、设备等方面拥有的优势或能力 12.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最初投入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的全过程 13.产业链:是指产业按特定顺序依次进行的生产经营环节而构成的具有连续性、关联性的 链条或系统 产业价值链:是从价值上看的产业链,反映的是产业各生产经营环节的价值增值即附加值的情况及其变动 14.微笑曲线:产业价值链特别是制造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附加值一定的变动趋势 对企业和产业的价值: (1)企业之产品与服务要有持续性的附加价值(盈余),才能够生存下去。 (2)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方向与服务,才能有高获利的潜力,方能确保企业的永续经营。 (3)经验曲线是一种静态表示,透过微笑曲线,可以表现动态的一面,并能突破经验瓶颈,迅速化内隐知识为外显知识。 (4)如何将研发、生产、营销结合,一直是企业谈论的主题。透过微笑曲线的认知,可以很快达到需求的知识。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尽量让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位置。操作方式如下: A、产品升级或产品下移,产品升级指的是产品从原来低档往中档、中档往高档走的办 法,而产品下移,追求的不是提高附加价值,而是创造不同的市场,让营销固定成本往下降,创造规模经济的概念 B、垂直整合,包括向上游的整和和向下游的整和; C、缩短销售渠道,建立直接供销关系,渠道缩得越短,附加价值就越高; D、水平延伸,一种是产品的水平延伸,一种是产品线的水平延伸; E、多元事业,一种是相关产业的多元化,一种是非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对于后者,风 险较高,在实施时要具备充足的资金和现金流量,要做好亏几年的心理准备;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doc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 今天,我讲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为什么要研究产业经济学、怎样研究产业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让我们对产业经济学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研究产业经济首先要理解和把握产业的含义。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产业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理论研究领域有不尽相同的含义。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是研究产业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的含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时代,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公社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奴隶社会初期,商业逐渐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这一时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逐渐形成,商业开始独立出来。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18世纪60年代,爆发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的各主要工业部门先后出现了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的趋势。从此,机器生产的大工业逐渐取代了农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接着在20世纪初又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表现在铁路、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社会分工也进一步向深度发展,表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二)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在石器时代之前,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直接取自自然的天然工具,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还没有社会分工。在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经过加工和制作的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部门。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制成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大大促进了生

产业经济学

产业和产业经济学: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或是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产业关联: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有效竞争: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霍夫曼定理: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马歇尔冲突: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产业布局: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瓶颈产业和朝阳产业: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处在这一发展时期的产业称为朝阳产业。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X非效率: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 市场集中度:指市场上的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进入壁垒是指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退出壁垒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后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勒纳指数度量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其计算公式为L=(P-MC)/P,此处P是厂商的价格,MC是边际成本。贝恩指数代表的是行业的超额利润率。B=/V其中是经济利润,V为投资总额。 影响力和感应度: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影响力;把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感应度。 政府规制:是政府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为督促经济主体行为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产业集聚: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中小企业政策和直接规则政策:中小企业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国有关产业发展的特点,对各产业中的中小企业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措施和规定。直接规制是指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直接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政府依法直接介入市场主体的决策

王俊豪 产业经济学(第一版)所有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是如何界定的? 答:(1)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2)通常将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答: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产业组织研究向完全竞争模型中加入现实世界的磨擦系数,如不完全信息、进入壁垒、交易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政府行为等,以便深入地分析市场中的企业如何组织以及它们如何在现实中进行竞争。研究产业结构是为了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3.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答:国际学术界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的分歧。在国内,一般认为产业经济学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研究。其中,产业组织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而产业结构研究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产业演化规律、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产业区域布局等。 4.简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答: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两大部分具有不同的理论渊源,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产业组织理论可追溯到亚当·斯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夫人等。梅森及弟子贝恩等人完整地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在哈佛学派名满天下的同时,芝加哥大学的一群学者形成了有别于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二十世纪70年代后,引入博弈论逐渐形成了旨在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产业结构理论可追溯到威廉·配第,逐渐形成了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 5.产业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 答:产业经济学涉及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等多项内容。总体而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方法的集合。最基本研究方法乃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两种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博弈论分析、计量经济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在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区别在于,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AADCB6—10:CAABD 11—15:ACDBB 16—20:ACAAD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配第-克拉克定律: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会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且转移的幅度会越来越大。 3、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4、投入产出法: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5、次优理论:一个在某个或更多市场已包含垄断等不完全性、且对此已无能为力的现存市场中,如何得到最佳结果的理论。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1)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2分) (2)具有以下特点:①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②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③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④许多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⑤衰退产业可能会“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共6分)?2、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1)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即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再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分)(2)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2分)(3)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2分)(4)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2分) 3、什么是主导产业?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答: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2分) 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前向效应,后向效应,旁侧效应。(共6分) 4、什么是市场进入障碍,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进入障碍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2分) 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规模经济障碍;绝对费用障碍;产品差别化障碍;政策和法规障碍。(共6分) 五:论述题: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共18分) 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 (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7分)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5分)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产业经济学试题库——试题1

产业经济学总结

Chapter 1 产业经济学概述 1.产业 在产业组织层面上讲,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者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从产业结构层面上讲,产业是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集合 2.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组织特征,特别是那些对市场的竞争性质和价格行为产生战略影响的特征 3.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了在市场上获取更大利润和更高的市场份额而采取的策略 性活动,包括价格活动和广告、宣传、研究、开发等非价格活动 4.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在特定的市场结构,通过一定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成本、利润、产量、产品质量、品种和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最终的经济成果,实际是反映了特定市场结构和行为下市场运行的效率 Chapter 2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1.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 经销成本时产生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是指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边际效益逐渐下降的经济; 2.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 产品而产生的经济。(例子:羊毛和羊肉的混合生产) 3.最小最佳规模和最大最佳规模 指在不考虑技术因素的平均成本曲线中,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到某一点B为止,在BC之间处于低水平,C点以上则上升,那么B点称为“最小最佳规模”,C点称为“最大最佳规模” 4.最小经济规模 在考虑技术因素的平均成本曲线中,最小有效规模(MES)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 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5.多元化(混合一体化) 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行经营。

产业经济学-考试概念

战略性新兴产业 概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构成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依据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基本原则 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创新和转变消费模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同时,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要切实完善体制机制,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联合攻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相关知识产权。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指导力度,造就并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作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要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发展时序,促进协调发展。同时,要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坚持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要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同时,要立足当前,推进对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具有重大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