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诗歌的道德价值

中国古代诗歌的道德价值

中国古代诗歌的道德价值
中国古代诗歌的道德价值

第18卷第1期济宁师专学报1997年3月Vol.18No.1Journal of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Mar·1997

中国古代诗歌的道德价值

李善奎 柴会金

摘 要 传统道德观念指导着诗歌创作,诗歌作品体现了传统道德价值。

“仁者爱人”是古代诗人最为高扬的主题。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居易的“唯歌生民病”,都是仁爱观念的生动体现。

“舍生取义”在古代诗歌中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民族斗争中的爱国心,扬善惩恶的社会正义感,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注重道德修养,以担荷政治责任,是诗人群体的共性。

向纲常名教中的封建毒素发起挑战,是对个性解放的张扬,对传统美德的维护,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

关键词 善善恶恶道德价值道德修养仁爱仁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二字最为人看重。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所谓“百行以德为首”,都把道德放在首要位置。这是因为,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比之任何动物都更为高贵和富有理性,为了社会的进步,理应负起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的责任;而要真正积极地参与社会,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就要敬德、修德、用德、德行一致。自然,道德便成为处理人伦关系、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当然,这种观念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过长期积淀,逐渐成为适于中国社会历久不衰的兼有指导性和实践性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仁爱、礼义、廉耻、孝悌、友信等等,是这一观念的具体范畴。它们又共同指向一个“善”字。所以说,善善恶恶,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基本价值内涵。善善恶恶的道德原则和文化精神,指导着人们如何处世,如何做人,当然,也指导着人们如何创造诗歌文化。反过来,从古代诗歌当中,也可以看出其凝聚着的传统道德价值。

仁者爱人

爱是人类最基本最有价值的道德原则。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其实不只儒家有这种认识,墨家主张“兼爱”,老子把“民之饥”归咎于“上食税之多”(见《老子·七十五章》),都为提出爱的道德作出了贡献。爱的观念,特别是儒家的“仁爱”,是中国古代人本思想的结晶。

仁爱的思想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诗歌文化领域,首先表现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同情。屈原在《离骚》中一再倾诉:“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里的“民”虽与今之“人民”的意义不尽相同,然其中所指“齐民”亦即百姓之意是明显的。他为民之多艰而哀叹,而涕泣,正是其民本思想的吐露,正是其爱的道德的体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

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的确,屈原高尚的追求,使围绕在他周围的那些贪婪、偏私、庸俗,以至邪恶的人群,显得是那样卑琐和渺小,而屈原的仁爱精神和道德品格,却可与日月争光。

继屈原之后,唐代白居易进一步提出“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诗歌创作主张。他虽然没有把“但伤民病痛”、“唯歌生民病”看作自己创作的唯一,但其170多首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讽谕诗,却最为他所看重。这其中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痛苦生活与悲惨遭遇的诗,可以说是白居易创作中最为精华的一部分,也是最能代表诗人道德追求的作品。例如《采地黄者》,写农民因春旱年荒衣食无着,只得到田间采地黄卖给“朱门家”的“白面郎”喂马:“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真是一幅悲惨的人瘦马肥图。诗人把高尚的道德品格和进步的政治思想结合起来,尖锐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种罪恶事实———穷人的性命不如富家的牛马。白居易还把自己的爱心扩大到对妇女命运的关切上。《井底引银瓶》为婚姻不得自由的女子鸣不平;《母别子》鞭挞上层社会的男子升官后喜新厌旧的丑行;《缭绫》同情被压迫的织造女工;《上阳白发人》表达了“怜幽闭”的主题,把最高统治者的荒淫享乐昭示给世人。在封建礼教钳制着人们思想的时代,白居易唱出人道主义之歌,从而使自己的道德追求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这里我们特别提一下柳永,人们常讥诮他暮宴朝欢,轻薄无行,道德品格不大好。其实,柳永也是一位血性男儿。他不但对世俗发起挑战,在词作中写了一向被人歧视的妓女们的生活、感情和命运,表示了自己最真挚的尊重和同情,而且还写了一首反映盐民生活的诗《煮海歌》,这是别人所没有写过的题材。诗中说:“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柳永悲愤地质问,又热切地呼喊,哪一天才能使煮海的盐民得到饱足的生活?我希望你皇帝把仁爱推广到海边盐民那里,使天下的百姓都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很显然,这不是皇帝的仁爱,而是柳永的仁爱。他对盐民能有这样的关怀,实在是他道德品格的闪光之处。

柳永在《煮海歌》中所写“安得母富子不贫”的“安得”句式,在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大都用于对愿望的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表现仁爱精神的独特用语。如杜甫,在其诗作中有十几处用了“安得”、“焉得”:“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等等。最为人称道者,当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自家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床湿屋漏、彻夜难眠之时,丝毫不考虑个人,而宁愿自己“冻死”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温暖。只有具备美好的思想道德的人,才会发出这样的宏愿。

《礼记·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祭义》说:“立爱自亲始。”一个人的爱心是从血缘亲情开始培养的。由父母兄弟推而及于朋友和他人尊长,更发展为效忠君王和爱国家天下。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由此形成一种社会道德的通则。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爱,就很难谈得上爱别人,爱集体,爱国家。“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孝”的观念是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里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在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当中,这一道德规范已经内化为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心习。他们在“哀民生之多艰”的同时,也写出了一些表达骨肉亲情、友朋真情、家国至情的诗作。其诗例实在不胜枚举。不过,“孝”的观念在理论上虽然与仁民爱物相统一,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其君臣、父子、夫妇的人伦关系,却每每发生私情大于公义、尊长压倒民主的弊端,特别是“孝”一旦与极具政治色彩的“忠”字联姻,就可能出现尊尊、忠君的情形。比如杜甫,对国家对人民怀着深深的爱,自不

待言;对周围的人,包括妻子、儿女、弟妹、朋友和邻居,也都充满真挚的爱;即便在写景咏物的诗篇中,也同样渗透着爱的感情。杜甫的行为是传统伦理观念中的一种广义的“孝”,其实质是“仁被万物”,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对世界充满爱心。在中国诗人中,还很少有人像杜甫这样把人类的善良、同情、怜悯、悲哀、离愁别绪等道德观念表现得如此深湛充沛。但杜甫一在诗中念及皇帝、朝廷,其忠君思想便清晰可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所说的“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就是证明。《孝经·士章》说:“以孝事君则忠”。杜甫的忠君就是一种这样的“孝”。这是伦理道德向政治道德的转移。当然,这种大醇小疵,丝毫不会损害杜甫诗歌的光焰。

舍生取义

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仁”和“义”二字常常并提。仁的意念是爱人,是处理人伦关系的最高原则。义指合理的社会道义,规定着人们所遵循的行为标准。董仲舒说:“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二者互为表里。

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杀害后,其妻收敛尸体时,发现了藏在衣带里的遗书,其中有一段赞词,说:“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感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人的,正是“仁义”二字。孔孟的这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不知陶冶了多少英雄豪杰,鼓舞了多少志士仁人。

在尖锐的民族斗争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文天祥唱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歌奔赴刑场,是一种舍生取义;苏武、洪皓出使敌国,身陷异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也是一种舍生取义。南宋洪皓使金,被拘15载,全节而归。当他回到国都临安,高宗召见他时,称赞说:“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在宋高宗眼里,浩皓不过是个不贰忠臣,而在人民心目中,洪皓不愧为爱国英雄。浩皓被羁留金国期间,时时刻刻盼望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故国,曾写词来寄托感情。《江梅引》云:

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还带余杭、春信到燕台。准拟

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

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断回肠,

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

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乱插繁

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此时的诗人已在金14年之久,他历尽苦难,却始终坚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节操,被逼降不屈。故国家园,亲人君王,日思梦萦,多么希望宋的使臣从南方北来的时候,带来家乡春天的信息,折几枝梅花慰问远人,然而这不过是一种空想。宋使不知何时能来,即使北来,也不会真的带来梅花。诗人思念之极,肝肠寸断,只好漫弹绿绮琴,奏出《梅花三弄》曲,聊以抒怀。出于对祖国真挚的爱,诗人始终相信,总有一天会返回故乡,头上插满梅花,独自在花下吟诵诗句。但毕竟又担心一夜春风吹过,梅花会在枝头凋零。诗人的心潮起伏荡漾,一波三折。坚持民族大义的浩然正气和对南宋朝廷冷落自己的怨愤,热切盼归的希冀和对国事、个人前途的担心,种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都借梅花的情事传达出来。我们读这首词,更加觉得舍生取义精神的可贵。这种精神决不是宋高宗所说“志不忘君”所能概括得了的。这是一种民族魂,一种爱国心。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岁月中,曾经遭遇过无数次的曲折磨难,甚至几临倾覆的厄运,然而却一次又一次地衰而复兴,蹶而又振,转危为安,巍然屹立,靠的就是这种民族魂,爱国心。

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中,“义”作为评价一个人行为的标准,包含着仁义、忠义、道义、情义、正义等多个方面。扬善惩恶,疾恶如仇,扶正祛邪,见义勇为,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古代诗歌对此亦每有反映。一些危及社会安定,危

害社会公德的恶势力,没能逃脱诗人们的挞伐。中唐诗人苏涣的《变律》诗,借一少年弹打毒蜂的故事,歌颂了向黑暗势力和丑恶现象作斗争的精神。这位少年发现,“高挂恶木枝”的毒蜂,时时袭击路人,“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于是,挟弹持丸,瞄准蜂窝,引满而发。不信邪,不怕恶,勇于斗争,让人由衷敬佩。但从少年最后的失败中,诗人告诫人们,由于恶势力的强大顽劣,根深蒂固,难以迅速摧毁,所以在斗争中,只是疾恶如仇和勇于献身还不行,还必须讲究斗争策略。“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

在义与利的关系上,重义轻利,也是传统思想美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战场上冲锋陷阵,可能是英雄;出使异域折冲樽俎,可能不辱使命;而在金钱面前,则难免当俘虏。金钱物欲对人的诱惑实在太大,所以我们古人特别警示:“大丈夫重义如泰山,轻利如鸿毛。”(傅云《傅子》)只有不屈服于任何环境,包括险恶环境,更包括有金钱诱惑的环境,才能做到为仁、为忠、为道、为理而勇于敢为,舍生取义。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这句振聋发聩的话一出,中国诗人的心更加清澈如水,洁白如雪,澄明如镜。在义与利的选择上,显得是那样自觉,那样光彩照人。

归隐后的陶渊明,晚年曾饥卧数日,江州刺史檀道济使人以酒肉馈之,渊明麾而去之。为此写了《咏贫士七首》自厉。第五首中有这样几句:“刍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在一个人心中,安贫与求富二者常常交战,但“君子忧道不忧贫”。安贫乐道,以道义战胜物欲,就能在藉马草以卧,采野菜而食的情况下,知足常乐,没有一点戚戚不欢之色。所以诗人所惧者,不在饥寒,而在道义,亦即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或一种理想的社会原则。诗人选择了道义,摒斥了不该得到的富贵,穷且益坚,绝无趋炎附势之态。这些“正身之士,舍贵而为贱,舍富而为贫,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用以善自律的正直人格同非道义抗争,尽管不一定能改变现实,但以贫贱孱弱之身维护着道德的尊严,人的尊严,着实令人欠敬和仰慕。

这层意思在宋朝青年诗人王令《寄洪与权》诗中,说得更为形象而明白。诗云: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

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

旧说王侯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

须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龊踪。

这种以道义实现有功于天下的大志,以道义限制不合理、不正当的私利的做法,终归于民有利,于国有利,确能显示出善与美的品格。

独好修以为常

《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一段数学推导公式式的话,在中国古代士人当中产生了极大反响。他们把它当作人生哲学和道德修养的格言,贯于心肝,填于骨髓,溶于血液。几乎没有人不看重个人的道德修养,都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注重个人的内心修养,以担荷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责任,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共性。诗人屈原可以说是具有此种性格特征的早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其长诗《离骚》中,曾多次出现这样的话:“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诗人对美的追求,不只在于先天的“内美”,更看重后天的“修能”。这种自觉的人格完善意识,是诗人手中最锐利的精神武器。他的目的是要朝夕充实、提高自己,献身君国,实现美政理想。当诗人的一片赤忠之心,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相反的,却因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而招来打击和迫害时,诗人感到苦闷、孤独、愤懑,以至强烈的失望,但是他又决不屈服。在诗中反复申说了对自己的理

想、信念和人格操守至死不悔的决心:“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诗人经过上下求索,终于未能找到献身于祖国事业的机会,各种出路都给堵住了,最后只好效法彭咸,用投水而死来殉自己的理想:“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把生命全部奉献给了一种道德追求。他那闪耀着道德修养光芒的诗篇,如日月丽天,光照后世,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

为了突出自己具有“内美”和“修能”的完美而高大的形象,屈原在其《离骚》中,发展了《诗经》以来的“比兴之义”,以香花美草作为抒情主人公情志节操的象征。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崇高圣洁的身影,闻到诗人思想美德的芳香。这种抓住香花美草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美学内蕴,来美化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的做法,在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诗人都来学习屈原,借用香花美草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道德情操,歌唱美好的憧憬和追求。陈子昂笔下“幽独空林色”的兰若,陆龟蒙笔下“素花多蒙别艳欺”的白莲,王安石诗中“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杏花,陆游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郑思肖所咏'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寒菊,郑板桥所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子等等,无一不是诗人人品性格的写照,鲜明地展现了诗人的道德美学观。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苏轼的道德修养最具特色。他把儒家积极用世的志意和道家超旷放达的精神结合得超妙而自然。前者可以说是他欲有所作为时用以立身之正途,后者则是不能有所作为时用以自慰之妙理。他能把儒道两家最美好的品格和修养融汇到自己的持守之中,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己以安百姓”,是非常可贵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一首在政治理想落空之后,把悲哀藏于雄豪之中的作品。“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岁月掷人,华发早生,魂兮归来,情有所钟,不能不发出会心的嘲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读者不难从中体会到词人那胸中块磊和不甘沉沦的风流,引发对于人生道路和道德价值的理性思索。苏轼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也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他的修养已达到“一天地古今,齐进退得丧”的境地,所以在政治失意之后,他既不像屈原那样投江殉国,也不像陶潜那样悠然采菊,更不作李白式的狂热呼喊,甚至不以杜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为可贵。直到晚年被贬到遥远荒僻的海南岛,苏轼依然唱道:“海南万里真吾乡”。(《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在我国古代诗坛上,似乎真的如苏轼自己所说:“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八声甘州·寄岑寥子》)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完全忘却得失荣辱的机心。这是苏轼的美德,也是他的弱点,在培养这种道德的过程中,早已埋下了悲剧的基因。

礼岂为我设邪

由于人们对于道德之善的看重,所以古代有不少有识之士向纲常名教中的封建毒素发起冲击和批判,尽力维护着善善恶恶传统美德的尊严,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

西晋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喊出“礼岂为我设邪”的响亮口号,公然宣布了他不守封建礼法的声明。他对礼俗之士翻白眼,对通达之士施青眼,前往吊唁素不相识的刚刚死去的兵户人家的少女,为自己回娘家的嫂嫂送行,都是他正直善良、光明磊落品德的表现,也是他对所谓礼法之士伪善行径的讽刺。他著名的82首《咏怀诗》中,有一首是专意批判封建礼法的。诗中塑造了一个所谓礼法之士“洪生”的

形象。这位洪生,总是标榜自己的行为无不遵礼合制,“放口”无不是仁义道德,实际上,这却是一副里外言行不一、语言真假不一的诡谲多变的伪善面孔。“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委屈周旋仪,姿态愁我肠。”洪生的一切言行,无不是在矫饰作伪,给人的是一种“委屈周旋”的假象。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指出,礼法之士个个都是“假廉而成贪,内险而外仁”,其目的是“坐制礼法,束缚下民”。所以诗人念此,只好“愁我肠”了。

如果说阮籍对封建礼法的批判,还只是针对当时司马氏的弑主篡权、造成国家丧乱而发的话,那么,李白的蔑弃礼法,追求自由,则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有着更为普遍的社会意义。在京城,他干了一些让权贵们大为恼火的事:“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游江夏,他不无嘲弄地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壮志未酬,希图过“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的放诞率真的生活,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他还公然地向封建等级制度发起挑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尽管他最后的结局是“一生傲岸苦不谐,思疏媒劳志多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政治上是失败了,但他那敢说敢做的态度,“不干人,不屈己”的性格,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精神,在后世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元代后期诗坛,出现了两位能够突破封建礼法束缚,而大胆抒写个人性情的诗人。一位是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一位是开创了“铁崖体”的杨维桢。萨都剌有一首《杨妃病齿图》,竟然对杨贵妃和安禄山的爱情表示同情,抒写了他们爱情不得实现的痛苦。诗中说:“妾身日侍君王侧,别有闲愁许谁测!断肠塞上锦衤朋儿(指安禄山),万恨千愁言不得。”萨都剌把杨贵妃和安禄山当作个体的人来写,尊重他们应有的寻求幸福和享乐的权利,无疑是对封建礼教的嘲弄。杨维桢的《城西美人歌》、《花游曲》等,也属于这类讴歌个人权利的诗作。这是一种很值得注意的诗歌文化现象。它对明代李贽倡导“童心说”、袁宏道倡导“性灵说”,显然有直接的启迪;与“五四”运动开始的文学新思潮,也显然有相通之处。可是,当时王彝却站在纲常名教卫道者的立场上,指斥杨维祯为“文妖”,说他“以淫词谲语裂仁义,反名实,浊乱先圣之道”(《文妖篇》)。王彝当然不会懂得这样的道理: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人类生存中最基本的个人权利,如果连这也不能写入诗中,那专为人而设的仁义道德还有什么意义?劝善惩恶的道德价值不应该限定在对不合理的纲常名教的维护上,而应该重视人的个性的解放和自我意识的张扬,亦即对自由、平等、民主、友爱的追求。正是这后一点,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

中国古代诗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对传统的伦理道德分别作出了各自的价值判断。总的看,传统道德观念的确有着两重性。就它的缺陷或是糟粕而言,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它要求人们严格遵守等级秩序,克制,忍让,安分守己,不能有任何越位过分的念头和举动,一句话,不能影响和危及统治阶级的统治。这就造成了人们的保守、内向、克制、无个性的心理性格,缺少进取和创造。而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传统的道德观念也有其合理成分,甚至有许多是优秀的东西。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它提倡友爱、谦和;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上,它提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它养成了中国人善良、忠厚、温和的品质,有着浓厚的集体意识和民族意识,有着不断追求人格完善的自觉性。在祖国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爱集体、爱人民、爱祖国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美德的结晶,即使在今天,以至将来,都值得继续发扬。

(责任编辑 周永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 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命题人:侯小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袅 ..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B.目眇眇兮愁予 ..(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 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 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 ..(纵目远望)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 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

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 / 黄河之水 / 天上 / 来,奔流到海 / 不复 / 回。 B.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C.与 / 君歌 / 一曲,请 / 君为我 / 倾耳 / 听。 D.家住 / 吴门,久作 / 长安旅。五月 / 渔郎 / 相忆否 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20秋福建师范《中国古代诗词专题》在线作业一参考资料

20秋福建师范《中国古代诗词专题》在线作业一-参考资料 请仔细阅读下面说明再下载: 预览的题目和您自己的作业顺序必须完全相同再下载百!!!! 第1题(单选题)传说臂砂是男子用来检验女子对他的什么行为的?() A、忠贞 B、爱恋 C、仇恨 D、思念 参考答案:A 第2题(单选题)“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王维的() A、《山中送别》 B、《鹿柴》 C、《鸟鸣涧》 D、《山居秋暝》 参考答案:B 第3题(单选题)王国维提到的三种境界是()自身的体会 A、王国维 B、词人 C、词作 D、大词人 参考答案:A 第4题(单选题)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A、李白 B、岑参 C、孟郊 D、王维 参考答案:D 第5题(单选题)陶渊明《饮酒》中的“鸟”是: A、咏物 B、明喻 C、举隅 D、自比 参考答案:D 第6题(单选题)《花间集》收录了18位作者的词,其中温庭筠的词被认为很出色是因为给人以深层次的联想,他用到的传统文化因素有: A、蛾眉 B、簪花 C、照镜 D、以上都有 参考答案:D 第7题(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四书?() A、《孟子》 B、《中庸》 C、《大学》

D、《礼记》 参考答案:D 第8题(单选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翁是谁:() A、陆游 B、陆游的父亲 C、杜甫 D、杜甫的父亲 参考答案:A 第9题(单选题)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以下哪个历史人物:() 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D、司马懿 参考答案:B 第10题(单选题)《红盐词》的序言作者是? A、李之仪 B、吴思道 C、周济 D、朱彝尊 参考答案:D 第11题(多选题)下列作家属盛唐边塞诗人的是() A、孟浩然 B、高适 C、岑参 D、王之涣 E、陶翰 参考答案:BCDE 第12题(多选题)下列作品属岑参的有()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C、《燕歌行》(汉家烟尘) D、《逢人京便》 E、《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参考答案:ABDE 第13题(多选题)下列作家属“建安七子”的有() A、王粲 B、刘桢 C、徐干 D、曹植 E、陈琳 参考答案:ABCE 第14题(多选题)下列作家属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是() A、王维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篇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旅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都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人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 西门豹冶邺/褚少孙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语文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流派及风格特点

语文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流派及风格 特点 诗 先秦诗歌 先秦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诗人创作的漫长过程。 原始歌谣 中国古典诗歌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吴越春秋》中记载了一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指鸟兽之类猎物)。"这可能是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这是诗、乐、舞的结合。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诗经》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标志是公元前6世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诗经》,先秦称为“诗”“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 至今。 《诗经》汇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土风、民歌,包括了“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经》的篇章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 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文学的影响极其 深远。 楚辞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极具楚文化特色的新诗体——楚辞。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开创的这种诗体,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屈原是楚辞的代表诗人,创作了《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天问》、《九歌》、 《九章》等不朽篇章。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富变化,多用“兮”字。楚辞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追求诗情的内在美和语言外在美的统一。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 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 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楚辞体诗歌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以后, 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和《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座标,在文学 史上并称“风骚”,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测试题(新人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祥.瑞xiáng 馥.郁fù窈.窕yǎo 螭.宫折桂chán B.聪颖.yǐn g 仰慕.mò芳謦.xīn 龙驹凤雏.chú C.幽婉.wǎn 荣膺.yīn g 醇.美shún 岁稔.年丰rěn D.涟漪.yī 富庶.shù 澄.澈chéng 万擎.争流hu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根除滚瓜烂熟攻城掠地心力交瘁 B.构陷轻歌曼舞莫衷一是弥天大谎 C.规矩花团紧簇凿凿有据洗耳恭听 D.澹泊一塌糊涂屈指可数墨守陈规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大学生们为了对付各种考试,更为了备战职场,从大学—年级就开始磨刀霍霍向英语。 B.—些像“WTO”、“T细胞”这样西文、中外合文式构成的词语都堂而皇之地涌入了《现代汉语》词典。 C.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有过争吵,有过不同意见,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心照不宣的好朋友。 D.民族艺术在改革创新中焕发活力:郭德纲的横空出世,让久违的相声艺术再度变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他从1990年开始“赋闲”(仍担任商务印书馆顾问),时间多了,除了讲学,便是写作。 B.不过,他表示,“除非国家急需,否则就算探明也不会开采这些矿藏。对可可西里的保护绝对重于开发”。 C.怎样进行国学研究?怎样振兴国学?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为此,《新华文摘》200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参考:①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②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要正确把握一首诗歌的主旨,就得从正确解读诗歌文辞入手。) (幻灯显示)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3、历来评者认为此诗“诗中有画”,那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图景让诗人如此向往归隐生活呢?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文辞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幻灯显示)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教师进一步引导: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诗歌当中,使诗歌获得一种恒久的生命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的诗句还生发出新的旨趣。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结归纳: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种理论的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幻灯显示)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三、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刚才,我们重点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诗歌欣赏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从作者层面——知人论世来欣赏诗歌。 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③请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运用“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论推断此词的主旨。(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幻灯显示,同时播放此词的歌曲)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们在初中学过她的另一首优美的词《如梦令》(幻灯显示)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讨论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讨论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绵绵思念。 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幻灯显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影响诗歌情感和诗歌风格的因素吗? 学生思考发言。其他学生及时纠错和补充。 明确:另外,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在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 (幻灯显示)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总结归纳: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是欣赏方法。(幻灯显示)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第二课时 一、自主鉴赏 下面,请大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本单元的一首杜甫诗歌《蜀相》(打开课本P14) ①朗诵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如何? 明确:感伤的、叹惋的。 ②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专题 一、诗歌常识 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如《诗经》、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诗歌鼎盛于唐代,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三、中国古代诗人作品 (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二)两汉 3.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2019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一、白居易《长恨歌》 1.《长恨歌》中“,。,。”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 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二、屈原《湘夫人》 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两句诗。 3.“,。”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 。 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

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四、杜甫《蜀相》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6.杜甫《蜀相》中的“,。”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7.《蜀相》结尾两句“,。”,作者对诸葛亮的思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8.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陆游《书愤》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2.《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4.《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 5.《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一、诗歌常识 (一)古诗的分类 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和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周兴陆)第一讲、诗以言志

第一节、诗以言志 如果要比较中国古代诗歌与西洋诗歌的基本差异的话,那么最概括地说,中国古代诗歌没有西方发达的史诗和叙事诗,而是以抒情诗为主,抒情诗在中国古代占绝对优势,即使是叙事诗也染上大量抒情成分。从文化分工上说,古代史官文化很发达,在春秋时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外界自然变异、社会人事、政治生活都由史官作详细的记载;而诗歌,从传说中尧时的《击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起,就表现出咏叹人生、讴歌生命情怀的取向。这种主体性指向,在最早的诗学命题“诗言志”中就已鲜明昭揭了。《今文尚书·尧典》曰: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言志的“志”,即思想怀抱,指主体的内心世界。“诗言志”,过去被称为“千古诗教之源”(刘毓崧《杜观察古谣谚序》),朱自清《诗言志辨》称之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在宇宙的道、外界的事、内在的志三者中,“诗言志”指向人类主体内在的情志,它指引着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不断地向人类心灵深处开掘,探索和表现人类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 到了西晋,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更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和审美特征。“缘情”说把汉人附加在“情”上的种种限制撇在一边,肯定诗歌的抒情性特征,甚至侧重于抒写悲怨之情、个人的切己之情,扩大了诗歌表现人心、人性的广度、深度,是有意义的。若联系先秦整个诗歌活动来来看,“诗言志”的“志”,还是偏向于社会性的情感,即个人关乎社会的情感。即使是纯粹的私情,也是合乎理性,与当时的社会礼法并不相违背的。唐代孔颖达视情志为一,清代纪昀则尚“言志”而斥“缘情”,各有所偏。 鉴于后文“咏物诗”、“山水诗”、“爱情诗”等专讲所论,都是情志不分的,甚至偏于“缘情”的,这一讲还是依从宋明以降关于“诗言志”的理解,着重谈表现思想抱负、人生志向的诗歌。 《左传·鲁定公四年》载,吴伐楚,逐楚王于草莽中,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请求兵援,立于庭墙痛哭不绝,绝食七天,终于感动了秦哀公,“秦哀公为之赋《无衣》,(申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①。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②。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从古代诗词看酒与中国文人

一、古代诗词中的“酒诗词”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首诗中,写到酒的就有44首之多,首开了我国诗酒联的先河,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酒在宴飨、祝寿等场合成为必不可少的角色。此后的历朝各代中,酒都是文人诗词题材里的宠儿。据近人逯钦立先生的统计数字,“陶渊明现存诗文142篇,凡说到饮酒的有56篇,占其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四十,其中年代可考的有40余篇”。方勺提到:“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饮酒者有八百首。”郭沫若亦直言:“李白诗现存1005首,涉及酒的有170首,约占总数的18%;杜甫诗现存1400首,涉及酒的有300首,约占总数的21%。”而在《唐诗三百首》选本中,明确提到酒的诗篇有46首,占了总数的15%。可以说“酒诗词”是我国古代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的《短歌行》)其中名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脍炙人口。这是一首较早期的“酒诗”,诗人感慨人生苦短,时光如“朝露”转瞬即逝,心中烦忧;但又借酒解忧进而渴望尽早建功立业。整首诗意境雄浑豪迈,以酒为媒介探索生命的价值所在。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曹丕的思考细腻而富于理性,在这首《善哉行》中执着探求人生真谛的思想理路,不安于物质享乐。酒所引发

的依旧是建功立业的豪情。 陶渊明则在《读山海经》其一中“欢然酌春酒”,抒写辞官后,远离宦海浮沉,享受隐居后的田园之乐。 “盛唐之音”:“今日一樽酒,欢畅何恰恰。乐天从中来,他人安可知……不叹乡园远,不嫌官职低。但愿我与你,终老不相离。”(白居易的《对酒示行简》)诗人与弟弟白简之久别重逢,欣喜若狂,别人不知道他心中的欢畅之情,至于乡园路远官位高低更无须理会。只有相聚和相聚时的乐饮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陶潜喜,白乐天乐,身为婉约派代表的李清照却是悲:“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生活在国势衰微的南宋,国已破家难存,对故国的怀念及亡国的苦痛使李清照伤离悲乱,借酒言愁。 人们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皆可以酒为媒,凭酒入诗。“无数诗人作家,或直赋酒之醇美,歌颂酒德酒功;或借酒发抒议论,咏叹情怀;或借酒交友怡情,或借酒辞世抒愤。”诗酒风流,渊源已久。 二、诗酒结缘的原因 宋人朱肱在《酒经》里说:“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乡射之饮,鹿鸣之歌,宾主百拜,左右秩之,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无一可以缺此。”我们都认为文人与酒似乎有着某种天生的联系。但是在先秦到两汉期间,酒还仅仅是世俗和实用之物,其实用性只要体现在庶民用来取乐,而为政者用以行礼。行礼包括了推行教化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本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90分钟10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瓮报牖,仇爽.垲也爽:舒服。 B.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字:教……写字。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方法。 D.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殆:大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累:堆积。 B.迩.年狱讼,情稍重迩:远。 C.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俾:使。 D.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了:了解,明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料得清贫 ..辍飧饔以劳吏者..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C.吾小人 B.奸民久于狱,与胥卒为表里 .. ..D.大块假我以文章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次.岁月,异年谱也C.甚善。名.我固当 B.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D.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6.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B.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C.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C.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B.早缫而绪,早织而缕D.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8.下面是对不同年龄的代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立②花甲③耄耋④始龀⑤弱冠⑥古稀⑦知命⑧不惑 A.④①⑤⑦⑧②③⑥C.④⑦⑤②⑧①⑥③ B.④⑦①⑧②⑤③⑥D.④⑤①⑧⑦②⑥③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对人的称谓时常先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如“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B.古代自称时则常用谦词,帝王则自称“孤”“寡人”,如“寡人之于国也”;而一般人则自称“愚”“仆”等,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 C.古代若对他人不敬时常用贱称,如“小子”“竖子”等,如“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D.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逝者的尊称,如“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在称谓前加“从”则表示叔伯关系,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0.补充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使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夫天地者,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借书满架,偃仰啸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2014-05-12 希望石阅 25623 转 325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一、古代诗歌体裁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

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参考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参考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尔雅古典诗词鉴赏答案

1.1 《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出自()时代的作品。 A、 夏代 B、 商代 C、 战国 D、 西汉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 分 2 【多选题】下列关于《诗经》的介绍,描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主要产生于今长江流域地区 C、是儒家的经典之作 D、是中国文化的元典 我的答案:ACD 得分: 33.3 分 3 【判断题】汉代儒生对《诗经》的解释是既有赞美的部分,又有批评的部分。()我的答案:√得分: 33.4 分 1.2 中国文化传统的形成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多选题】周代时期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典籍,包括()。 A、《诗经》 B、《周易》 C、《尚书》 D、《仪礼》 我的答案:ABCD 得分: 33.3 分 2 【判断题】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我的答案:×得分: 33.3 分 3 【判断题】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以确认的朝代。() 我的答案:√得分: 33.4 分 1.3 《诗经》的用途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中“迩”的意思是()。 A、 浅 B、

C、 亲 D、 疏 我的答案:B 得分: 33.3 分 2 【多选题】以下属于《诗经》中《雅》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祭祀乐歌 B、重要政治场合使用的乐歌 C、地域性的歌谣 D、贵族对时政的批评 我的答案:ABD 得分: 33.3 分 3 【判断题】《诗经》形成早期,被看作是古代贵族的教科书。() 我的答案:√得分: 33.4 分 1.4 郑风·萚兮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 《郑风·箨兮》一诗叙述的背景时间是()。 A、 初春 B、 冬日 C、 秋日 D、 夏末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 分 2 【判断题】 中国文化是一种宗教影响力相对薄弱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 33.3 分 3 【判断题】 《郑风·箨兮》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整首诗看起来很有活力。()我的答案:√得分: 33.4 分 1.4 郑风·萚兮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 《郑风·箨兮》一诗叙述的背景时间是()。 A、 初春 B、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及参考标准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及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 1.2《湘夫人》 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 _______,______”两句诗。 3、“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________,________”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1.3《拟行路难》 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 3、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1.4《蜀相》 1、《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4、《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的句子 是:,。 2.1《春江花月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