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学的综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朗读却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通过从教将近十年的观察分析,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只关注朗读技巧的训练,而忽视文本内涵的感悟。因此,朗读指导显得过于理性,课堂上经常能听到老师如此指导孩子:“这句话朗读时,语速应当快一点!”“某某词应当读得重一点!”“某某词语之前应当稍作停顿!”“这是个问句,句尾的那个词语音调应当往上扬!”……在老师如此“具体”地指导下,虽然孩子们也能读出教师期待的那种效果,但可悲的是,孩子们只能读“好”这一句、这一段或者这一篇,倘若换了读的内容,往往就不会读了。

问题二:一味注重文本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而轻视朗读技巧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往往显得感性。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教师不太着边际的指导:“你能读出春天的五彩缤纷吗?”“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现有了火之后人们的幸福生活。”“中朝人们情深似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体现吧!”“小珊迪太可怜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小珊迪的可怜吧!”……在老师云里雾里的指导中,孩子

们凭借着已有的经验“云里雾里”地朗读,有时也会“声声泪,字字血”,有时也会“声音高亢,群情激昂”,但是,这种朗读训练有增量吗?鬼才知道。

问题三:部分教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常常以析代读,以讲代读,既不作要求,也不作讲评,以致于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抑扬顿挫、激情飞扬的朗读声,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达不到真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这样朗读的韵味不仅无法体现,学生也只能肤浅理解作者的情思。

问题四:学生缺乏朗读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自控能力差,无法让学生自觉进行朗读。有的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句一句地硬读,存在为了朗读而朗读的现象。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也有这样一种情况,老师读的文章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味,导致学生没有了朗读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从细小处入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问题五:朗读的方式单一。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利用到教学中朗读的较少,大部分是利用早读时间集体朗读,或个人朗读。而有的学生齐读时漫不经心,不是假读,就是不读,集体朗读时还拖音明显,节奏性差,有时还不整齐。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不断地在教学中摸索、总结,我认为应采取以下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1、教师要重视朗读,加强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

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这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朗读水平,老师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老师也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2、采取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朗读的语气生硬,没有活力,学生自卑思想重。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只要读好了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朗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可采用以下方式:(1)听朗读。新教学大纲里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因为它是一种能训练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2)范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3)引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分清段中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4)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5)齐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此外,还有领读、散读、轻读、分组朗读等方式,只有恰当的应用朗读方式,学生才能读有所获。

4、加强训练,打好朗读基本功。要想让学生的朗读达到较高的

境界,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本。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

内容提要

感训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重。然而

分、目的不够明确、训练

面狭窄、方法单调、机械、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等等问题

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去

改变。本文将要阐述的就是笔者在多年的朗读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些许措施

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目标方法过程界中去。但是

者有一千个

哈姆雷特”。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

生自己练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

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

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

有造

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也可能产生“滥竽充数”和唱读的不良效果。

2223朗读的过程应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

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

本要求——

求一一顺畅朗读

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

美和谐→领会主旨。因为学生的理解过

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

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

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

反复地比较和揣摩

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

能技巧

演读。如在初读课文阶段

或者默读

学生需要且符合认知规律的。我在教《美

丽的小兴安岭》

章的感情基调有了感

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说说各自对文章的理解

进行鉴赏。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的主体角度来看

再到小组读

性、系统性、完整性。

223情境创设服务朗读

所谓情境创设件再现

或形成新表象(如审美感、理智感、道德感)

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以情动情

产生共鸣效应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如在《再见

教学总结时

深情的离别曲中战士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如泣如诉的情念

生耳听配乐朗读

离别的乐曲声中

生便在随读中真切地表达出了志愿军对朝

鲜亲人的由衷感激和依依不舍之情。此时

领悟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