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高考诗歌精读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高考诗歌精读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高考诗歌精读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高考诗歌精读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赏析

古诗鉴赏

1226 1210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

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恰逢农历冬至。晚上,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当我想到家里的人或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时,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

赏析: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这个佳节,将怎样过法呢?第二句,就写他在客店里过节。“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可以感觉到那种情感。【话外音】:

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正不必抑此扬彼。此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题解:

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评解:

白居易的五七言绝句,共七百六十五首,约占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十七。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 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上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的诗风,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首中的“风”诗和汉魏乐 府民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 作。如有名的“三吏”、“三别”、《兵车行》、《悲陈陶》、《哀江头》等。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实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白居易继承杜甫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 的。元稹则更欣赏杜诗通俗化的倾向。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籍、王建、元、白等人由于诗风相近,成为元白诗派的主要成员。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重要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 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作诗2800余首,有“诗王”之称。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 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前两类体现着他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 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 云人物。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白居易诗歌介绍 (一)白居易背景介绍 (二)白居易诗歌分类 二、白居易养生诗艺术特色 (一)白居易养生诗的体裁特色 白居易养生诗体裁包括五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古体、七言律诗。其中占比较高的是五言古体。白居易的《仲夏斋戒月》描述的是其通过吃素进行养生的一种生活状态,体裁为五言古体。白居易写诗讲究随性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格律,喜欢创新体裁,这也反映了白居易爱好自由,不受约束,闲适养生的生活状态。 (二)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特色 题材就是指诗歌作品在创作时所选取的材料。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大多都是平常会经常看到和接触到的东西,而不是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他更注重自身修养。 1.选材的日常化、生活化 白居易的养生诗所描述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描述自己对一些事情的喜怒哀乐的心情,所以其选材更贴近于日常生活。例如,他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大多选取田园间常见的小花小草、小鱼溪水,甚至是一些农作物或者家禽;在描写事物时,选取的都是日常吃穿用住的东西,包括书、蔬菜、围栏等。白居易养生诗的选材虽日常化、生活化,但其并不注重突出民生疾苦,是纯粹的对生活随时进行描述,安于养生。 有些读者会觉得白居易的诗歌选材过于简单,没有内涵,没有雄心抱负,更没有对世风世俗的描述及感慨。其实,这正是白居易的特点所在,虽然他不能从选材方面打动读者,却能以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吸引读者,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表现生活的诗意化 白居易注重生活细节,诗词歌赋以描述生活为主,所以他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美的眼睛,他看待事物常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养生生活诗意化。如《新沐浴》中描写到“先进酒一杯,次举粥一坂。半甜半饱时,四体春悠悠”,这是沐浴前吃饱喝足的写照,短短两句,尽显诗情画意,可见白居易的养生生活充实有诗意,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养生大家。 (三)白居易养生诗的语言特色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精选.)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白居易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开展,白居易先进的诗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他的《与元九书》,便是一篇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力的宣传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的宣言。 首先,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 他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所谓“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也就是他在《新乐府序》中说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针对当时的社会特征,他特别强调“为民”,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将诗歌和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 其次,白居易还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他指出要写作为政治服务的诗就必须关心政治,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泉源。《秦中吟序》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与元九书》也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便是这一理论的实践。 第三,他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他以果木成长过程为喻,形象地、系统地提出了诗的四要素。“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其中尤以“实义”为最重要。“义”即《诗经》的“六义”,主要是指那种“美刺”精神。“实义”即以义为果实,也就是要“经之以六义”,使诗具有美刺的内容。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才能感人至深,并感人为善,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效果。所以说“莫深乎义”。白居易强调诗歌应为政治服务,也正因有见于诗歌的巨大感染力。 第四,为了充分地发挥诗的功用,更好地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白居易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 他“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而力求做到语言的通俗平易,音节的和谐婉转。这对于“雕章镂句”的时代风尚以及“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传统诗教都是一个革新。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导语:诗词歌赋本是古代学者用来抒发自身感情、调节生活氛围所作。白居易作为唐代的著名诗人,对其诗歌艺术特色的研究分析,既有利于对唐朝文化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现代学者对其艺术特色的学习及参考。 一、白居易诗歌介绍 (一)白居易背景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之称。仕途上,其官至翰林学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其许多诗词歌赋被列入《唐诗三百首》,以供后人学习和背诵。 (二)白居易诗歌分类 白居易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受诗和杂律诗。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务牵於外,情性动於内,随感遇而形於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短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由于杂律诗中的艺术特色难以用言语来表述,讽喻诗过多涉及政治观点,所以本文将原有分类稍加修改,从养生诗、闲适诗、亲情诗三方面来讲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白居易养生诗艺术特色 (一)白居易养生诗的体裁特色 白居易养生诗体裁包括五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古体、七言律诗。其中占比较高的是五言古体。白居易的《仲夏斋戒月》描述的是其通过吃素进行养生的一种生活状态,体裁为五言古体。白居易写诗讲究随性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格律,喜欢创新体裁,这也反映了白居易爱好自由,不受约束,闲适养生的生活状态。 (二)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特色 题材就是指诗歌作品在创作时所选取的材料。白居易养生诗

论白居易“感伤诗”特色

论白居易“感伤诗”特色 摘要 白居易作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他的感伤诗在其诗文创作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他是第一个提出“感伤诗”这一概念的诗人。白居易在有生之年,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整理,他将自己的诗作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纵观白居易的诗作,最感人心扉,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当属其感伤诗。感伤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故不少学者都对白居易感伤诗独特的时代意义及形象作了分析,从艺术成就的角度分析,感伤诗达到了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的高峰关键词:白居易感伤诗艺术价值情感价值高峰

目录一、白居易感伤诗的溯源 (一)自古以来的感伤渊源 (二)中唐忧患的时代背景; 二、白居易感伤诗的创作年代特征(一)少年时代多感慨颠沛流离之作(二入仕期间多哀伤宦海沉浮之作(三)晚年时期多悲叹物是人非之作; 三、白居易感伤诗主要特色 (一)景物抒情 (二)现实主义 (三)平实语言 (四)超越抒情模式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在诗歌创作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又一位杰出诗人,他用毕生精力创作了3000多首诗歌,也是唐代诗人中诗歌创作最多的一位,虽然在他本人认为自己作品中价值最高最认可的是讽喻诗,但是后人在千年之后对他诗歌的评价中,感伤诗脱颖而出,这其中既有历史变迁的缘故,也有审美情趣变化因素,本文通过对白居易创作感伤诗的时代背景,年代特色以及人生轨迹,来探寻白居易这位大诗人在感伤诗这类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一、白居易感伤诗的溯源 白居易作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他的感伤诗在其诗文创作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他是第一个提出感伤诗这一概念的诗人,感伤诗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要研究感伤诗就不得不从感伤诗的渊源说起,探寻诗人因何而感,因何而伤,只有了解了诗人创作感伤诗的一些时代和人文背景,才能更好的解读其感伤诗。 (一)自古以来的感伤渊源 感伤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情愫,也可以说是中国自古以来文人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每个时代都弥漫着感伤的情绪,屈原的《离骚》,东汉的《古诗19首》,曹丕的《悼夭赋》都是感伤情怀宣泄的佳作。通过对当时人们普遍心理的细腻描写,,把人类内在的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白居易的感伤诗也恰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这种固有的感伤情调,所以说,白居易的感伤诗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感伤文风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也可以说是白居易把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感伤情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中唐忧患的时代背景;

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总的看来,白居易的讽喻诗具有如下艺术特点: 一、语言浅显平易而又能警策动人。他的诗善叙事,但又善用一二警策句统摄全篇,达到言浅意深、平淡中见奇警的效果。如《轻肥》前十四句全是铺叙权贵的阔绰,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怵目惊心的对比了两种不同的生活。《买花》前十六句叙述长安豪贵纷纷攘攘、争相买花的情景,末尾以田舍翁的叹息作结:“一从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十分精警的揭示出豪贵的这种奢侈浪费的生活是建筑在剥削的基础上的。再如《重赋》的“剥我身上衣,买尔眼前恩”,《红线毯》的“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等等,都是十分警策的句子。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二、以叙事为主,又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白诗以善于叙事见长,但又将叙事抒情结合。其方式有三,一是寓感情于叙事中,诗中虽无抒情的句子,感情却洋溢于叙事中,如《卖炭翁》。二是以第一人称口吻代替人物抒情,如《上阳白发人》等。三是在叙事之后直接抒情,也即“卒章现其志”,如《红线毯》等。此外,白诗的叙事还有一个特点,即脉络分明,曲折生动,这以《卖炭翁》最出色。 三、白居易还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如《新丰折臂翁》、《卖炭翁》、《上阳白发人》等都善于刻画出人物相近的命运却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这是白居易对诗歌艺术的又一发展。如将杜甫的《兵车行》与白之《新丰折臂翁》对比,即可看出其特点。 但是白居易的诗也有一些缺点:一是理周辞繁,精炼不够,二是言辞激切,含蓄不够。务尽务详,使诗歌给读者想象的余地不足,加上议论过多,不免破坏了诗歌的形象性,这都削弱了其艺术力量。 不过,通俗的诗,容易得到流传,产生较大的影响。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流传之广,确是前所未有。他的诗,生前已经传至国外,当时新罗、日本都有传写者,对日本诗歌的影响尤大。 白居易的后期创作 下面我们再看看白居易的后期创作。白居易在后期诗歌创作中,闲适生活成了他主要的表现内容。他的这些闲适诗对后世士大夫影响很大。白居易很推崇陶渊明,他退居渭上时,写过《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在江州还专门去访问过陶渊明的故居。不过,虽然他的闲适诗也追求自然淡泊、悠远平和的风格,但并不像陶诗那么古朴,倒有些跳荡的明丽与亮色,也不像陶诗那么浑厚,倒有些悠长的理趣,语言也更显得浅切流畅。如《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在山寺看见迟开桃花的惊喜,还蕴含了人世间事所谓“别有一番天地”的理趣。

白居易讽喻诗特点

亲:当个睡前故事看吧!!!加油!! 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一、语言浅显平易而又能警策动人。他的诗善叙事,但又善用一二警策句统摄全篇,达到言浅意深、平淡中见奇警的效果。如《轻肥》前十四句全是铺叙权贵的阔绰,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怵目惊心的对比了两种不同的生活。《买花》前十六句叙述长安豪贵纷纷攘攘、争相买花的情景,末尾以田舍翁的叹息作结:“一从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十分精警的揭示出豪贵的这种奢侈浪费的生活是建筑在剥削的基础上的。再如《重赋》的“剥我身上衣,买尔眼前恩”,《红线毯》的“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等等,都是十分警策的句子。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二、以叙事为主,又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白诗以善于叙事见长,但又将叙事抒情结合。其方式有三,一是寓感情于叙事中,诗中虽无抒情的句子,感情却洋溢于叙事中,如《卖炭翁》。二是以第一人称口吻代替人物抒情,如《上阳白发人》等。三是在叙事之后直接抒情,也即“卒章现其志”,如《红线毯》等。此外,白诗的叙事还有一个特点,即脉络分明,曲折生动,这以《卖炭翁》最出色。 三、白居易还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如《新丰折臂翁》、《卖炭翁》、《上阳白发人》等都善于刻画出人物相近的命运却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这是白居易对诗歌艺术的又一发展。如将杜甫的《兵车行》与白之《新丰折臂翁》对比,即可看出其特点。 但是白居易的诗也有一些缺点:一是理周辞繁,精炼不够,二是言辞激切,含蓄不够。务尽务详,使诗歌给读者想象的余地不足,加上议论过多,不免破坏了诗歌的形象性,这都削弱了其艺术力量。 不过,通俗的诗,容易得到流传,产生较大的影响。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流传之广,确是前所未有。他的诗,生前已经传至国外,当时新罗、日本都有传写者,对日本诗歌的影响尤大。 白居易的后期创作 下面我们再看看白居易的后期创作。白居易在后期诗歌创作中,闲适生活成了他主要的表现内容。他的这些闲适诗对后世士大夫影响很大。白居易很推崇陶渊明,他退居渭上时,写过《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在江州还专门去访问过陶渊明的故居。不过,虽然他的闲适诗也追求自然淡泊、悠远平和的风格,但并不像陶诗那么古朴,倒有些跳荡的明丽与亮色,也不像陶诗那么浑厚,倒有些悠长的理趣,语言也更显得浅切流畅。如《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在山寺看见迟开桃花的惊喜,还蕴含了人世间事所谓“别有一番天地”的理趣。 1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精编版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上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的诗风,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首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如有名的“三吏”、“三别”、《兵车行》、《悲陈陶》、《哀江头》等。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实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白居易继承杜甫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元稹则更欣赏杜诗通俗化的倾向。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籍、王建、元、白等人由于诗风相近,成为元白诗派的主要成员。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重要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作诗2800余首,有“诗王”之称。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前两类体现着他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

论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

论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 白居易的大多数诗歌传递的思想一目了然,读者能够很快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主题。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没有一种固定的语言风格模式,在诗歌创作中允许作家对诗歌的语言形式有所创新。当然多样性的语言、饱满的内容都会为诗歌意蕴的形成增色添彩。白居易的诗抛开含蓄、选择直白、丢弃华丽、选择朴实,这是对传统诗歌语言的继承与发展。白居易诗歌的类型大部分是现实型的,现实型文学更适合用直白、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诗人选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来实现诗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语言艺术特征 1.高度的形象性白居易的语言风格不是在长期创作中不自觉地形成的,他有自己明确的诗歌创作主张,尤其在诗歌语言方面。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语言要做到“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把事物的特点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使读者明白易懂,在理解的基础上印象深刻。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描写“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带雨”;把杨玉环美丽动人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琵琶行》中的人物描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卖炭翁》中关于老人贫寒形象的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观刈麦》中关于劳动者在艰难的环境中辛勤工作的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些描写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有以上生活体验的读者更能产生共鸣。 2.高度的概括性白居易诗歌总是在有限的字数内传递最多的信息量,这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过程,需要作家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特别是在诗歌这种对字数和韵律要求很高的文学样式中。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经典爱情叙事诗,诗人仅用120句、840字完整地记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深闺待娶、受宠奢靡、惊变死别、睹物伤情的发展过程,很多场景饱含深情,以情写事,字字含情。这首诗有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很容易把它扩展成剧本或小说,清人的《长生殿》很多情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张。白居易另一首著名叙事诗《琵琶行》也具有高度概括性。他以612字详略精当地把一整件事描述出来,中间还不乏对个别情

6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

唐诗风格选讲(第五讲)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 教学要点:1、了解元白诗派的诗歌的风格及成因 2、背诵其代表性作品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上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的诗风,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首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如有名的“三吏”、“三别”、《兵车行》、《悲陈陶》、《哀江头》等。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实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白居易继承杜甫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元稹则更欣赏杜诗通俗化的倾向。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籍、王建、元、白等人由于诗风相近,成为元白诗派的主要成员。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重要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作诗2800余首,有“诗王”之称。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前两类体现着他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

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在诗风上,继承了《诗经》、乐府古诗和杜甫歌行的优良传统,又采用了当时民歌的自由句法,形成了自己带有创造性的风格。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 二、白居易诗歌的风格 (一)通俗 叙事直切,描绘真实,明白晓畅,平易浅显,叫做通俗。 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苏轼评之曰“白俗”,王安石评之“白俚”。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序》中美之为“务在分明”。清代的沈德潜称之为“浅易”、(《说诗晬语》)“平易近人”(《唐诗别裁评语》),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白居易的通俗,是经过修改加工的产物。白居易的好友、新乐府运动的参加者张籍的诗,也平易晓畅。王安石在《题张司业诗》中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则容易却艰辛。”这就表明,通俗是来之不易的。 在唐代诗人中,从理论到实践都提倡通俗的,是白居易和元稹。他俩是诗友,又是挚友,

白居易新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新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导语:乐府是汉代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府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搜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下面我们主要是来了解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的艺术特色。白居易是活跃在中唐时期我国诗坛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所创作的诗歌都具有淳朴自然、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其诗歌创作的通俗性和写实性两大特点,都集中表现在新乐府诗的创作之中,因此,新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即引起了古今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分析挖掘其创作的通俗性、写实性。 《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是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的主要作品,同时也是他现实主义诗论的实践。这些现实主义诗歌对中唐社会的政治弊端、社会黑暗、赋敛苛暴、宦官奢靡、民生疾苦等不良习俗都有所反映,体现了他“为时”、“为事”而创作的理论主张。 一、以叙为主、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白居易新乐府诗基本上都是叙事诗,显示出以叙为主,叙议结合的特点。一般叙述到最后,往往发出议论,对所写的事件作出明确的评价。这也和他所谓的“卒章显其志”有关。在他的著名篇目《红线毯》的诗下小序里,明确表明此诗题旨在为忧虑蚕桑耗费之巨而作。咏“红线毯”为何“忧蚕桑之费”呢?因为红线毯是高档丝织品,织毯以茧丝为原料。诗的第一部分即一至五句,就是记叙用茧线织成红线毯精工细作的过程。通篇的记叙后,那股“惟歌生民病”的激情促使他几乎是指着宣州太守的鼻子厉声喝问,表现了为民请命而“不惧权豪怒”(《寄唐生》)的精神:宣州太守知不知?这不是一般的询问口吻,乃是一种反诘语气,是责问,是有力的抨击。“千两丝”不是实指,虚写所耗费蚕丝之多。“一丈毯”就需“千两丝”,那么“披香殿广十丈余”,又该耗费多少蚕丝啊。诗人内心痛苦而愤慨,以致不能不喊出更为振聋发聩的最后两句:“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这是控诉,是怒斥,锋芒毕露,无所畏惧。地本不知寒,却为它铺满地毯;人需温暖却无衣裹体。诗人岂能不厉声喝止:“少夺人衣作地衣!”诗人是通过这种以叙为主,叙议结合的方法,这种“卒

白居易诗歌特点

白居易诗歌特点 每个诗人的写诗特点风格都不一样,对比其他诗人白居易的风格由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诗歌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1、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2、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 3、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又一特色. 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 4、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 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 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白居易诗歌语言的特色 白居易的诗明白如话,平易浅畅?这种平易浅切的诗歌语言,在当时整个诗坛变革中正起到了瓦解旧的诗歌语言范型与格套的作用. 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作为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前四句重在写草,是统写,后四句则转而写别?古道、荒城在耀眼的绿色中离别的滋味,芳草也就结缡得满是别离的的象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白居易诗歌分类 白居易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受诗和杂律诗。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务牵於外,情性动於内,随感遇而形於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短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由于杂律诗中的艺术特色难以用言语来表述,讽喻诗过多涉及政治观点,所以本文将原有分类稍加修改,从养生诗、闲适诗、亲情诗三方面来讲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养生诗艺术特色 (一)白居易养生诗的体裁特色 白居易养生诗体裁包括五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古体、七言律诗。

白居易诗歌特点是怎么样的

白居易诗歌特点是怎么样的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白居易诗歌特点是怎么样的》的内容,具体内容:白居易的一首《与元九书》,体现出白居易诗歌特点。白居易的诗歌保持着为时为事的创作原则,把诗歌与人民生活、政治相结合,在内容上要求讽喻美刺,反应百姓生活的疾苦,在功能上强调诗歌教化作用。下... 白居易的一首《与元九书》,体现出白居易诗歌特点。白居易的诗歌保持着为时为事的创作原则,把诗歌与人民生活、政治相结合,在内容上要求讽喻美刺,反应百姓生活的疾苦,在功能上强调诗歌教化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白居易诗歌特点是怎么样的,望大家喜欢。 白居易诗歌特点是怎么样的 白诗中又以主题集中突出为特色的讽喻诗为主。诗人追求诗歌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会选取最典型的一件事,围绕一个主题来写。白诗大多数是叙述诗歌。诗人巧妙地结合叙述和议论于一体。 白居易诗歌特点还表现在叙述上,在叙述时,白居易常常发表议论来评价自己叙述的事情,借此表达自己的志气。在刻画人物方面,诗人善于捕捉人物特征,运用白描的写作方法,刻画出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生动的故事。讽喻诗的艺术特点还在于诗歌中的对比强烈,用词质朴,语言浅显,通俗易懂,生动自然。 诗中常常可以看见民间俗语、口语,很少出现古典和古奥的词句。其次白诗中的感伤诗歌也有其不同的艺术特点。诗人通过感伤的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兼用写实和抒情。

诗歌的节奏变化很快。白居易运用通过视觉听觉从色彩和声音等方面勾勒出一幅画面,借用景物来烘托氛围。白诗诗风晓畅通俗,用词精炼准确。诗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写出新颖的比喻。 白居易养孩真辛苦的故事 盛唐诗人白居易一生仕途不顺,爱情之路也很坎坷,在与初恋湘灵分离后,一心抗婚的白居易最终被母亲以死相逼娶了同事的妹妹为妻,那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大龄青年的白居易养孩真辛苦。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龄青年白居易好不容易娶妻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养育儿女,命途多舛的诗人在儿女这一关上也不顺利,结婚一年之后妻子生了一个女儿,人到中年的白居易见到女儿很是高兴,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十分宠爱这个孩子,不幸的是大女儿三岁时夭折了,这对于白居易夫妇来说打击十分大,悲伤的诗人还特别作诗《念金銮子二首》表达悲痛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他渴望后继有人的愿望。古人的观念很是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贯穿了几千年,白居易也是这样,经过漫长的六年后,迎来了第二个孩子阿罗,二女儿的到来暂时抚平了丧女之痛,白居易养育孩子的艰辛在之后又体现出来,小心翼翼的养育阿罗,但年事已高,怕等到孩子长大时自己已经白发苍苍。谁想到十几年后五十八岁的白居易和妻子生下了第三个孩子,男孩阿崔的到来给了白居易很大惊喜,但命运又一次和他开了玩笑,阿崔也早夭离去,绝望的白居易悲痛万分,好友刘禹锡还写信安慰他。 命运的安排给了白居易多次打击,白居易养孩真辛苦的感慨在他的诗作中也有体现,不管在什么年代,什么家庭,孩子的养育都是不容易的。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白居易感伤诗特点

亲;再来一个睡前故事!!!加油!!!! 白居易“感伤诗”特色 白居易作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他的感伤诗在其诗文创作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他是第一个提出“感伤诗”这一概念的诗人。白居易在有生之年,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整理,他将自己的诗作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纵观白居易的诗作,最感人心扉,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当属其感伤诗。感伤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故不少学者都对白居易感伤诗独特的时代意义及形象作了分析,从艺术成就的角度分析,感伤诗达到了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的高峰 一、白居易感伤诗的溯源 (一)自古以来的感伤渊源 (二)中唐忧患的时代背景; 二、白居易感伤诗的创作年代特征 (一)少年时代多感慨颠沛流离之作 (二入仕期间多哀伤宦海沉浮之作 (三)晚年时期多悲叹物是人非之作; 三、白居易感伤诗主要特色 (一)景物抒情 (二)现实主义 (三)平实语言 (四)超越抒情模式 (二)中唐忧患的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白居易出生于中唐大历年间,一个动荡不安,腐朽昏庸的时代,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中唐政权已难以再现昔日的辉煌,藩镇割据和藩镇叛乱此起彼伏,,朋党之间的明争暗斗,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形同虚设,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状况一蹶不振。(1)面对满目疮痍,风雨飘摇的景象,这一时期的文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出现了深刻的转变,他们一方面失去了原先那种浪漫,进取的激情,另一方面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感知,这时候的文人们清醒认识到这种江河日下的社会状态,纷纷把目光从建功立业,报效朝廷转向日常的心境情感和精神思绪,多情和感伤成了中唐文人的思想主流,而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压迫则加速了这种风气的滋长和蔓延,此时整个中唐社会都弥漫着一种感伤和忧愁,生活于这个败落时代的白居易自然逃不过这种情

白居易诗歌艺术风格

白居易及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 及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上了一条及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的诗风,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首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如有名的“三吏”、“三别"、《兵车行》、《悲陈陶》、《哀江头》等。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实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白居易继承杜甫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元稹则更欣赏杜诗通俗化的倾向。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籍、王建、元、白等人由于诗风相近,成为元白诗派的主要成员。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重要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作诗2800余首,有“诗王”之称.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前两类体现着他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及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

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的内容,具体内容: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每一个不同的诗人身上都有不一样的体现,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一)白居易养生诗的语言特色1.喜用口语白居易的养... 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每一个不同的诗人身上都有不一样的体现,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 白居易养生诗的语言特色 1.喜用口语 白居易的养生诗大多浅显易懂,喜欢用一些口语化的词,使诗词明白晓畅。在白居易的养生诗中处处可见像"渐觉""不如""不必""可以""只有"等口语化的词,例如在《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中"应是烦恼多,心焦血不足""只有解脱门,能度衰苦厄",就用到了"应是"和"只有"两个口语化的词。因为白居易作词大多都是即兴有感而发,所以诗句更像是一种口语描述,意思通俗易懂。 像这种通俗化的诗句往往不被一些诗词大家所采用,更多的是流传于一些下层百姓口中。白居易的口语化式诗词歌赋更能贴近人们的生活,更能发挥其娱乐大众更娱乐自己的作用。白居易的这种独辟蹊径的创作手法,体现出了他为人率真、不争不抢,以养生为最高境界的生活状态。 2.语近思深

白居易的养生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修饰,有的只是平淡的描述,却包含着无限的韵味。养生注重自我修养,不被世俗所染,白居易通过描述清风明月,彰显自己豁达平静高雅的情怀,用诗词来描述自己的人生,真正做到诗意人生。与华丽的诗词歌赋相比,白居易的养生诗更具吸引力。 白居易养生诗艺术特色 白居易养生诗的体裁特色 白居易养生诗体裁包括五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古体、七言律诗。其中占比较高的是五言古体。白居易的《仲夏斋戒月》描述的是其通过吃素进行养生的一种生活状态,体裁为五言古体。白居易写诗讲究随性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格律,喜欢创新体裁,这也反映了白居易爱好自由,不受约束,闲适养生的生活状态。 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特色 题材就是指诗歌作品在创作时所选取的材料。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大多都是平常会经常看到和接触到的东西,而不是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他更注重自身修养。 (三) 白居易闲适诗艺术特色 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养生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同点,所以本文关于白居易闲适诗艺术特色的描述着重于与养生诗的不同点,主要是遣词用句及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