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造血干细胞捐赠相关知识介绍

造血干细胞捐赠相关知识介绍

造血干细胞捐赠相关知识介绍
造血干细胞捐赠相关知识介绍

造血干细胞捐赠相关知识介绍

一. 骨髓

1. 什么是骨髓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骺和扁平骨(如髂骨)的骨髓腔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填充了所有的长骨的骨髓腔(呈淡黄色,称黄骨髓),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和长骨骨骺中才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要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骨髓的造血能力可显著提高。骨髓的造血功能极强,骨髓最高的造血能力可达到正常造血情况的9倍,如果只保留骨髓的1/10,就能完成正常的造血功能,所以少量骨髓捐献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2. 骨髓的作用

正常人体的血细胞维持数量和功能的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即衰老、死亡的细胞经常不断地被新生的细胞所取代。例如人类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血小板寿命约7-10天。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衰老死亡,同样也有相同数量的红细胞新生。

成年人的造血器官主要局限在骨髓、脾脏以及淋巴结中。但脾脏和全身淋巴结在出生后主要作用是促使淋巴细胞的第二次增殖,即淋巴细胞在接触抗原后繁殖的免疫反应。所以骨髓造血功能显得尤其重要。出生后,骨髓在正常情况下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骨髓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 什么是造血干细胞

近三十年来,血细胞生成的研究发展很快,现已证明人类骨髓中存在造血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且能分化为各血细胞系统的祖细胞(如淋巴系干细胞、粒系干细胞),再大量分化、增殖为各种原始和成熟血细胞,最后这些成熟的血细胞通过骨髓进入血液中,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人体造血干细胞的一半存在于干细胞池,是人体造血细胞的储备库,以适应和满足各种状态下造血的需要;另一半存在于增殖池,这些造血干细胞不断增殖、自我复制,以弥补因细胞衰老或丢失所致的血细胞不足,维持人体血细胞的平衡。

人体的造血组织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当抽取部分骨髓后,造血干细胞会很快增殖,一般健康者在十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的骨髓量。因此,捐献者不仅不会影响自身的造血功能,反而使自身的造血系统得到了锻炼,更具备了生命的活力。

二. 骨髓移植

1. 骨髓移植是一种治疗方法

骨髓移植是指将他人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的体内,使其生长繁殖,重建免疫系统和造血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骨髓移植分为自身骨髓移植与异体骨髓移植,异体骨髓移植又分为同基因骨髓移植(同卵双胞胎之间)和异基因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又可分为:有血缘关系(即: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骨髓移植与非血缘关系(志愿捐髓者)的骨髓移植。自身骨髓移植容易复发,在临床中较少采用。目前骨髓移植主要还是异基因骨髓移植。

2. 骨髓移植的过程

常规的骨髓移植前,只需HLA—A、B、DR三个座位六个基因相同即可。由于HLA—A、B 的多样性最明显,所以上海骨髓库原先是对志愿者先做HLA—A、B分型,待检索后供、受者HLA—A、B相配后,再对供者作HLA—DR分型检测,看是否相配。现在已采用基因检测法,不分一、二类了。如果供、受者HLA完全相配,同时供者健康检查合格,就可以着手准备移植手术。先用化学药物和放射治疗摧毁患者身上癌细胞,这时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也会被杀死,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必须在无菌病房(层流室)中接受移植。移植方法

如同输血,植入的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繁殖,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患者逐渐恢复健康。骨髓移植对白血病的有效治愈率可达到70%左右。

移植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因为,免疫系统对外来异物能分辨出“异己”,并对它进行攻击,将它排挤出去,这个过程就称之为“排斥反应”。如供、受者是亲属关系,排斥反应会弱一些;如是非亲属关系,则反应会重一些。另一种排斥反应,是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简称GVHR),即供者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对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组织抗原对供者免疫细胞来说也是异己物质,逐渐生长起来的供者免疫细胞对受者的“攻击”越来越重,并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GVHD的症状包括:发热、肝炎、严重腹泻、骨髓抑制和感染,严重时可并发致死性反应。在双胞胎中GVHD发生率为1—5%,亲属中为36%,非血缘关系为50—70%。不过GVHD虽对患者有威胁,但它具有抵抗白血病的作用,可减少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在治疗中可采用适当的免疫抑制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3. 骨髓移植的方式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原理与骨髓移植完全相同,只是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式不同。造血干细胞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髓中,骨髓移植是需要通过骨髓穿刺从骨髓腔中抽取造血干细胞,然后输入患者的体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则是采用促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腔释放到外周血中,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施行骨髓采集时,捐献者需要上局部或全身麻醉,并在髂骨上多点位钻洞抽取骨髓混合液800-1000毫升;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只需从捐献者的静脉采血,通过机器富集,并将非造血干细胞血液回输给捐献者,捐献者大约只需献出50-100毫升的富含造血干细胞的血浆,就可以救活一个患者。由于进、出的血液总容量趋于平衡,所以捐献者在采集造血干细胞后不会产生循环系统紊乱,对人体很安全。目前由中华(上海)骨髓库提供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都是采用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自1996年至今已有89名志愿者无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包括有36例造血干细胞用飞机送往外地医院、1例送境外作移植,),目前人们还习惯使用“骨髓移植”、“骨髓捐献”与“骨髓库”的称呼。

4. 骨髓移植的发展与现状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托马斯博士潜心研究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血液病,1970年终获成功,托马斯因此荣获1990年诺贝尔医学奖。然而,异基因骨髓移植必须是捐髓者及受髓者双方HLA相符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以致许多患者丧失了此惟一机会。1982年前后,医学界又证实,在非血亲间也可能找到相同的HLA。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始于1945年,最初主要应用于治疗放射性疾病,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最近30年的事。目前,全世界已有10多万人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愈了白血病。在我国,20年来实施这一手术的约1000余例,而在欧洲,仅1997年一年就有6000余名患者接受了手术。数字悬殊如此之大,究其原因,与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不完善有很大关系。据了解,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骨髓库中的库存资料有几百万例,因此很容易找到相同配型的骨髓实施手术。

三. 骨髓库

1. 什么是骨髓库

因为无血缘关系的人,有相同HLA的机会非常小,因此医学界提出,如果收集足够多的爱心人士的HLA资料,供患者寻找配对,将能挽救更多珍贵的生命。1986年至1987年间,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都先后成立了骨髓捐赠者资料中心, 将有心捐赠骨髓者的HLA资料集中起来,存入电脑,一旦有需做骨髓移植的患者,就能通过此资料中心寻找相同的HLA供者,进行骨髓移植。

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资料检索库—骨髓库

2. 什么是HLA配型

骨髓移植成败的关键之一是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问题,如果骨髓供者捐献者与患者(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HLA分型要比ABO 血型复杂得多,每个人不是从父母处分别得到一个基因,而是分别得到一串基因(HLA单型,好比一串“冰糖葫芦”)。每人遗传到二串“冰糖葫芦”,“冰糖葫芦”上的“红果”(基因)以A、C、B、D、DR、DQ和DP为序。如A有28种“红果”(分别记为A1、A2、A3、A9...),B有61种(记为B5、B7、B8、B12...),DR有24种(记为DR1、DR2、DR3、DR4...)等。七彩红果共有171种编号,如不同遗传排列的红果随机组合,按理论推算,“冰糖葫芦”有5亿多种变化,能组合33亿多种HLA血型。理论推算的HLA血型数量巨大,但对一个具体的民族来说并非如此。如黄种人的某些HLA抗原,白人和黑人是没有的;白人、黑人所独有的HLA抗原,中国人也没有。同时HLA各遗传座位的基因,也并非随机搭配,而是有一定规律。由于上述原因,实际上的HLA血型数量就大大减少了。

3. 世界各地的骨髓库

1986—1987年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最先设立骨髓库;

1992年中华骨髓库成立;

1994年台湾设立骨髓库;

另外日本,香港等地也先后设立骨髓库;

中国造血干细胞(骨髓)库不负众望,截止今年已招募了50多万名骨髓捐赠志愿者,但与美国的500万名、欧洲的400万名相比,差距甚大。台湾1994年建库,现有约27万的供者资料。

4. 上海造血干细胞(骨髓)库

(1). 起源

中华骨髓库成立于1992年3月,上海市红十字会是全国首批开展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征募工作的五个城市之一。当时,许多的血液病患者急需进行骨髓移植来挽救他们的生命,但苦于寻求不到合适的骨髓捐献者,中华骨髓库就是顺应了这部分患者的需要而建立的。上海的首批志愿者是在无偿献血金杯奖中产生的,1994年,上海航空公司,千鹤宾馆又有一批员工加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使志愿者人数增加到400人。

(2). 创立

1995年,上海一位白血病患儿的求助呼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当时有1000多人报名加入骨髓库,在此基础上,1996年上海成功施行了全国首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手术,1997年成立了中华上海骨髓库,志愿者征募的速度大大加快,在社会各界与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募集了二百多万元血检经费,1999年骨髓捐献志愿者突破一万人,为6位白血病患者找到相配的捐献者。

(3). 发展

2001年,共青团上海市委与上海市红十字会联合开展了“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上海青年骨髓志愿者行动”的活动,共征募了8000位志愿者,骨髓库人数迅速达到2万人,为2位患者顺利进行了移植手术。之后每年均开展此项活动,至今已顺利进行了89例移植手术,目前骨髓库的人数已超过65,000人,病人检索的相符率约达12%,上海造血干细胞(骨髓)库已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地方库。

(4). 目标

当骨髓库足够大时,大多数患者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供者。那么中华骨髓库应该多大呢?根据中国人的HLA基因频率计算,中国人大约有30万种HLA血型,考虑到东南西北中不同民族的分布,全国需要在东南西北中不同的地方建立骨髓分库,来满足各民族患者的需要。每个骨髓分库招募5-10万名志愿者的话,估计中华骨髓库的总容量需要有50-100万人。

上海骨髓库的目标是,到2010年达到10万名志愿者的规模。

5. 骨髓库的两大要素

(1). 志愿者

骨髓库成立的第一要素就是志愿者,而且必须是达到一定的数量。上海骨髓库经历了14年的发展才刚刚达到6万多名的规模,距离10万的目标还差很大一段距离,这里主要的问题还在于观念、认识。

(2). 经费

骨髓库成立的第二要素就是经费。每一位骨髓捐赠志愿者的入库,必须抽6cc的血做血液检测。目前上海骨髓库每做一例血检需人民币500元,此项费用由骨髓库支付,而骨髓库的资金原来几乎全部靠募集而来,现在虽然总库有一定的拨款,但对于全年总的血检数来说还有一定的缺口。

四. 血液病

血液病包括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地中海贫血、淋巴瘤、骨髓瘤、重症遗传性免疫缺陷症、重症放射病。

白血病的发病率为3-4/10万左右,全国每年新增4-5万个白血病患者。白血病分为:急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慢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两大类。自然病程短的只能活3个月,是非常险恶的一种血液肿瘤。引起白血病有关的因素有:病毒、放射与电磁辐射、化学因素和基因异常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