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郑大远程-法理学答案

郑大远程-法理学答案

郑大远程-法理学答案
郑大远程-法理学答案

《法理学》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说:“国无常弱,无常强,奉法者

弱则国弱,奉法强者则国强。”韩非子所说的“法”,主要是

指哪一类?()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经济法

(2)下面哪一个人不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五大法学家?()

A.盖尤斯

B.保罗

C.乌尔比安

D.西塞罗

(3)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在对中世纪神学

法律观的批判过程中形成的法学流派是()

A.实证主义法学派

B. 古典自然法学派

C. 社会学法学派

D.经济分析法学派

(4)下面哪位法学家的《法理学的范围》的出版标志着法理

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而存在?()

A.哈特

B.罗尔斯

C.福勒

D.

约翰?奥斯丁

(5)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是在哪一

年载入我国的宪法的?()

A.1993年

B.1996年

C.1999年

D.2004年

(6)中国古代关于法学一词也称( )

A.刑名法术之学

B.法律的科学

C.法律的知识

D.先进的系统法律知识

2、多项选择题

(1)日本《万有百科大辞典》关于法学的分类中,其中的公

法包括()

A.行政法

B.宪法

C.刑法

D.国际法

(2)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思想主要

有()

A.民主立国论

B.民主法制关系论

C.依法治国理论

D.法律权威论

3、名词解释

(1)法学

(2)法理学

4、简答题

(1)简述法学的研究对象。

(2)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简述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4)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法学上的的贡献。

5、论述题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学习法学对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二编法的本体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古代,最早把“法”和“律”二字联在一起使用的

是哪位政治家?()

A.子产

B.管仲

C.韩非子

D.孟子

(2)关于法的阶级性,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哪项?()

A.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绝对不可能被规定于法律中

B.只有统治阶级才可以把本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C.对统治阶级的内部成员也可以追究法律责任

D.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3)法对人们的行为可以反复适用,这体现了法的什么特征

()

A.法的强制性

B.法的国家意志性

C.法的规范性

D.法的普遍性

(4)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将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

()

A.判例法

B.制定法

C.习惯法 D世俗法

(5)“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的必然关系。”是哪位法学家的

论断? ()

A.孟德斯鸠

B.卢梭

C.埃利希 D庞德

2、多项选择题

(1)“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

济关系的要求而已。”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表明。()

A.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B.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C.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

生活条件决的

D.法不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前提和基础

B.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

C.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发展和延伸

D.法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发展和延伸

3、名词解释

(1)法律

(2)规范性法律文件

4、简答题

(1)简述中西文化对法、法律词意的理解的共同性和差别性。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论述与非马克思主义法学

家关于法的定义相比,具有哪些科学性?

(3)简述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定义。

5、论述题

试论述法的特征。

第二章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作用的选项哪一项不能成立?()

A.法律原则是国家制定法律的依据

B.法律原则为人们提供具体的行为标准,并为司法机关提供审判案件的确定依据

C.理解法律原则有助于完整的把握法律整体,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更好地适用法律

D.公民理解法律原则也能更好地保障自身的权利,规范自己的行为

(2)民法中的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原则属于()

A.政策性原则

B.公理性原则

C.程序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3)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

A.法律原则

B.法律概念

C.法律规则

D.规范性法律文件

(4)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是典型的法律规则

B.该条文既是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的职权

D.该条文没有直接规定法律后果,但仍符合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5)按照所设定的行为模式的不同,法律规则可分为授权性规则和()

A.调整性规则

B.强制性规则

C.义务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2、多项选择题

(1)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可以成立的有?()

A.我国《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此规定为授权性规则

B.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

C.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禁止性规则

D.我国《公证法》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公证费。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公证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减免公证费。”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

3、名词解释

(1)权利规则

(2)任意性规则

(3)调整性规则

4、简答题

(1)简述法律概念的含义。

(2)简述法律概念的表达功能。

(3)简述法律原则额含义。

(4)简述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论述题

试论述法律规则的结构。

第三章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1)我国军事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防部

(2)下列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的是()

A、习惯

B、判例

C、政策

D、规章

(3)下列活动中具有立法性质的是()

A、法律汇编

B、法律统计

C、法律整理

D、法律编纂

2、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实体法的是()

A、刑法

B、公司法

C、诉讼法

D、经济法

(2)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的法律是()

A、国家赔偿法

B、民事诉讼法

C、专利法

D、婚姻法

3、名词解释

(1)法的正式渊源

(2)法律编纂

4、简答

(1)如何理解公平正义观念对法律实施活动的影响?

(2)如何认识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3)根本法在法制建设中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4)法的效力来自哪些方面?

5、论述

比较制定法和判例法优缺点。

第四章法律体系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

(1)诉讼法属于()

A、私法

B、公法

C、社会法

D、宪法

(2)《立法法》属于()

A、行政法

B、商法

C、社会法

D、宪法性法律

(3)《律师法》属于()

A、宪法

B、社会法

C、程序法

D、行政法

2、多项选择

(1)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构成的整体。()

A、全部现行法律

B、将要制定的法律

C、本国承认的国际法

D、尚未生效的法律

(2)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A、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B、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C、法律原则

D、主观判断

3、名词解释

(1)法律体系;

(2)法律部门;

(3)法学体系;

(4)立法体系;

(5)法系、

(6)法律制度

4、简答

(1)法律体系的概念与特点?

(2)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

(3)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的区别?

(4)法律体系与法制体系的区别?

(5)构成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主要法律部门?

第五章法的作用与价值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

(1)从实质上说,正义是一种()

A、客观真理

B、客观标准

C、意识的外化

D、

观念形态

(2)下列不能用法律手段调整的是()

A、离婚纠纷

B、亲戚间的财产关系

C、作恶的念头

D、家庭内部矛盾

(3)“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2、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法的规范作用的有()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强制作用

D、

消极作用

(2)体现法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作用的法律有()

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

B、有关推动科技发展的法律

C、有关解放生产力的法律

D、兴修水利、保护环境的法律

3、名词解释

(1)法的作用

(2)法的规范作用

4、简答

(1)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之间是什么关系?

(2)法的作用的局限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3)法律对秩序的形成有什么作用?

(4)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5)正义对法律有哪些作用?

5、论述

如何解决法的价值之间的冲突?

第六章权利与义务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

(1)法律意义上的权利概念最早发端于:()

A、印度法

B、中国古代法

C、英美法

D、罗马法

2、多项选择

(1)从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形态可划分为():

A、应有权利和义务

B、习惯权利和义务

C、法定权利和义务

D、现实权利和义务。

(2)根据权利和义务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社会关系)的重要程

度、亦即它们在权利义务体系中的地位、功能及社会价值,

可划分():

A、基本权利和义务

B、普通权利和义务

C、法定权利和义务

D、现实权利和义务

(3)根据权利主体依法实现其意志和利益的方式,权利与义务

可划分为():

A、行动权利和消极义务

B、接受权利和积极义务

C、第一性权利和义务

D、第二性权利和义务

(4)根据权利主体的不同,权利与义务可以划分为():

A、个体权利和义务

B、集体权利和义务

C、国家权利和义务

D、人类权利和义务

3、名词解释

(1)法律权利

(2)法律义务

(3)权利本位

4、简答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有哪些分类?

(2)权利和义务对于法律的意义?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5、论述

权利本位的特征

第三编法的运行

第七章立法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

(1)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单行条例

D.行政规章

(2)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

定的事项是()

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

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介绍

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

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

(3)下列活动中具有立法性质的是()

A、法律汇编

B、法律统计

C、法律整理

D、法律编

2、多项选择

(1)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法律规范的制定

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

D.

法律规范的认可

(2)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的法律是()

A、国家赔偿法

B、民事诉讼法

C、专利法

D、婚姻

3、名词解释

(1)立法体制

(2)立法技术

4、简答

(1)当代立法一般应遵循哪些基本程序?

(2)我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的特色是什么?

5、论述

思考严格的立法程序对于立法的意义。

第八章执法与司法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

(1)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

A.法的执行不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B.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法的执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

D.法的执行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是我国的一个()

A.法律编纂原则

B.法律制定原则

C.法律适用原则

D.法

律汇编原则

2、多项选择

(1)以实施法律的主休和法的内容为标准多法的实施方式可

以分为以下几种()?

A.法的遵守

B.法的执行

C.法的适用

D.法的监

督 E.法的制定

(2)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A.法的实施方式包括守法、行政和司法

B.守法就是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C.公正是司法的生命

D.所有的违法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3、名词解释

(1)执法

(2)司法

4、简答

(1)执法有哪些特点?

(2)依法被授权或委托的执法主体主要有哪些?

(3)什么是司法?它有哪些特征?

(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5、论述

为什么既要执法合法,又要执法合理,两者关系如何?

第九章守法与违法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

(1)凡是实行某种违法行为的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A、法律

B、行政

C、民事

D、刑事

(2)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A、违法性

B、社会危害性

C、主观过错性

D、主

体责任性

2、多项选择

(1)就违法行为的具体性质和危害程度,违法可以分为()。

A、犯罪

B、行政违法

C、民事违法

D、违宪

(2)行政违法包括()。

A.侵权行为

B.债的不履行

C.职务过错

D.行政过错

3、名词解释

(1)违宪责任

(2)违法

4、简答

(1)违法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2)简述违法的种类。

5、论述

当代社会守法的根据与理由有哪些?

第十章法律关系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

(1)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的能力称为()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权利能力

D、

行为能力

(2)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

A、物

B、不可抗力

C、客观条件

D、行为

(3)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

A、人

B、法人

C、人格

D、精神财富

2、多项选择

(1)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A、权利主体

B、权利能力

C、行为能力

D、权利客体

E、权利与义务

(2)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A、自然人;

B、法人;

C、集体主体;

D、国家

(3)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包括()。

A、法律规范;

B、权利主体;

C、权利客体;

D、法律事

(4)作为法律事实组成部分的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A、是人们外部表现出来的行为;

B、是有自觉意识或意

志的行为;

C、是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

D、是计划实行的行为。

3、名词解释

(1)法律事实

(2)法律关系

4、简答

(1)什么是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2)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是什么?

(3)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概念和特征;

5、论述

法律关系的种类包括哪些?

第十一章法律方法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

(1)在我国法律解释体制中,凡法律条文需要进一步明确规

定或作补充规定的,由()作出解释。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2)传统的法理学教科书认为的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是()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实

质推理

(3)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甚至放在整个法律

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彼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

称为()

A、文义解释

B、目的解释

C、体系解释 D历

史解释

2、多项选择

(1)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方法包括()

A、法律发现

B、法律推理

C、法律论证

D、

法律解释

(2)根据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下列属于司法解释的有()

A、审判解释 B目的解释 C、检察解释 D、学

理解释

3、名词解释

(1)法律发现

(2)历史解释

4、简答

(1)法律解释有那些特征?

(2)如何理解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3)法律论证有什么实践意义?

5、论述

试述法律推理的两种方式的关系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

(1)下列法律责任中,只能是过错责任的是()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公平责任

D、

经济责任

(2)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是()

A、公民

B、法人

C、公务员

D、社会团体

(3)根据我国法律,下列不属于法律责任免除情形的是()

A、自首、立功

B、民事方面的协议

C、超过诉讼时效

D、身体状况糟糕

2、多项选择

(1)依据制裁的性质,法律制裁分为()

A、刑事制裁

B、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

违宪制裁

(2)法律责任归结的基本原则有()

A、责任自负

B、责任法定

C、因果联系

D、

罚则相当

3、名称解释

(1)法律责任

(2)归责

4、简答

(1)法律责任的本质是?

(2)法律责任的构成有那些?

(3)法律责任的分类有那些?

(4)法律责任认定和归结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5、论述

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有哪些?

第四编法的历史

第十三章法的历史

1、单项选择

(1)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的历史类型是:

()

A、奴隶制法

B、封建制法

C、资本主义法

D、和社会主义法

E、原始社会的法

(2)财产私有权不可侵犯这一原则首次出现在():

A、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B、1215年英国《大宪章》

C、1804年法国民法典

D、1896年德国民法典

2、多项选择

(1)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出现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

依次有四种反映不同阶级意志的历史类型的法,即():

A、奴隶制法

B、封建制法

C、资本主义法

D、和社会主义法

E、原始社会的法

(2)大陆法系(Continental Family)也称():

A、罗马-日耳曼法系

B、民法法系

C、法典法系,

D、普通法系

(3)属于大陆法系的国家有():

A、加拿大的魁北克省

B、西班牙、葡萄牙、荷兰

C、日本、土耳其

D、英国的苏格兰、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

(4)英美法系又称( ):

A、英国法系

B、普通法系

C、判例法法系

D、民法法系

3、名词解释

(1)法的历史类型

(2)大陆法系

(3)英美法系

(4)法系

4、简答

(1)试述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2)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是什么?

(3)资本主义法的特征是什么?

(4)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什么?

(5)试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5、论述

资本主义两大法系的区别

第十四章法律发展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

(1)法律移植的最高形式():

A、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法律移植

B、落后国家移植先进发达国家的法律

C、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统一运动

D、发展中国家移植发展中国家的法律

2、多项选择

(1)法律继承的原因():

A、社会经济发展

B、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连续性

C、法律的相对独立性

D、统治者的选择

(2)法的现代化体现在法律领域各个方面:包括()

A、法律制度

B、法律运行

C、法律观念

D、法律物质设施

(3)法治生成的基础():

A、市场经济

B、民主政治

C、理性文化

D、政府推进

3、名称解释

(1)法律发展;

(2)法律继承;

(3)法律移植;

(4)内发型法制现代化

4、简答

(1)试述法律发展的基本规律?

(2)法律移植的形式?

(3)法的现代化的含义和模式?

(4)当代中国法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第五编法与社会

第十五章法与社会

【章节练习】

1、单项选择

(1)法的本质和特征归根结底取决于()

A、国家结构

B、意识形态

C、经济基础

D、

文化传统

(2)在我国,法和共产党的政策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说明

二者()

A、体现的阶级意志相同

B、建立的经济基础相同

C、适用的范围相同

D、思想理论基础相同

(3)法所反映的道德,不可能是()

A、全社会的道德

B、具体的道德

C、历史的道德

D、统治阶级的道德

2、多项选择

(1)衡量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否具有进步性,主要是看()

A、法所保护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是否具有进步性

B、法律是否吸收了科学领域的发展成果

C、法律制度是否健全

D、法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如何

(2)我国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有()

A、政策高于法,法必须服从政策

B、法高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

C、政策与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D、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二者相辅相成

3、简答

(1)发展市场经济对建设法治有哪些重要意义?

(2)法律与道德在调整社会关系上怎样分工和协作?

(3)宗教对法律有哪些影响?

(4)如何理解法律文化的概念?

4、论述

法律与执政党的政策之间有哪些联系?

【参考答案】

导论

1、单项选择

(1)C (2)D (3)B (4)D (5)C (6)A

2、多项选择

(1)ABD (2)ABCD

3、名词解释

(1)法学: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理学: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4、简答

(1)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

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①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③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④法律的创制和实现。⑤法律的价值。

(2)①阶级分析法。就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

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②价值分析法。就是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或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③实证分析法。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来建立和检验各种理论命题。

(3)①学习法理学是学习法学其他学科的需要。②是培养法律思维

方式的需要。③是培养理论素质的需要。④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

(4)两位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单生的标志。

本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法和法的关系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二发展等客观规律,揭示了法与阶级、国家的联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之后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资本论》、《法学家的社会主义》等著作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法学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法学原理既划清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其他法学的原则性界限,也构成了新法学的基础,使法学从此在科学的基点上前进。

5、论述

作为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法学教育的目标和功能归结起来,可以说有两项:(1)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优秀公民,(2)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法律工作者。

法治是指在某一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需是法律或法规许可的,而这些法律或法规本身是经过某一特定程序产生的。即,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或组织机构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法治社会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高素质的法律人的贡献。因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的基本素质包含:基本素质和法律素质。基本素质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法律素质是法律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其要素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

要建构法治社会,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法治,怎样实行法治。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法律人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步的得到实现。因此,法学的学习是法治社会的基础,是法治社会得以发展、维护、繁荣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第一章

1、单项选择

(1)C (2)A (3)C (4)D (5)A 2、多项选择

(1)BC (2)AC

3、名词解释

(1)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指定和修改

的,规定和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某一方面带根本性的社会关系或基本问题的一种法,是中国法的形式体系的主导。(2)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以成文法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法的形式的总

称。

4、简答

(1)中国古代的法有刑罚、规范、公平和“明断曲直”之意。常常与

“律”通用。现代汉语“法律”分广义和狭义。广义指法律的整体。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西方的“法”和中国相似的地方有:有公平的意思。不同的是他们还有权利、正义的意思。他们通常分为客观法和主管法。

客观法只抽象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和行为而客观存在的法规范;主观法指属于主体的并需要通过主体的活动而实现的合法权利。他们认为“法”指的是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到的公理,而法律则只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体行为规则。

(2)①揭示了法与统治阶级的被在关系。②揭示了法与国家的必然联

系。③解释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因果关系。④揭示了法的主要目的、价值和作用。⑤揭示法的主题内容和调整机制。

(3)法是有国家制定、认可并有国家保证实施的,反应由特定物质生

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5、论述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3)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4)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第二章

1、单项选择

(1)B (2)B (3)C (4)B (5)C

2、多项选择

(1)CD

3、名词解释

(1)是指示人们可以作为、不作为或要求别人作为、不作为的规则。

(2)指行为人可自己决定是否按规则指定的行为行事,规则只具有指

导意义而不具有强行性的规则。

(3)是对已有行为方式进行调整的规则。

4、简答

(1)法律概念是有法律意义的概念,是认识法律与表达法律的认识之

网上的纽结,即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

(2)法律概念及概念间的连接使法律得以表达,无概念的法律是难以

想象的;同时,法律概念也是表达司法判决的重要工具。

(3)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

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

(4)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

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法律条文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和修改的,规定和调整

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某一方面带根本性的社会关系或基本问题的法律的具体的条文。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以成文法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法的形式的总称。法律规则体现在法律条文中,全部的饿法律条文构成规范性法律文件。

5、论述

对法理学研究与实务意义较大的分类有一下四种:

(1)从法律规则内容上看,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

(2)从法律规则形式特征上看,可将它分为规范性规则和标准型规则。

(3)从法律规则的功能上看,可将法律规则分为调整型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4)从法律规则的强制性程度上来看,可将它分为强行性规则和指导性规则。

第三章

1、单项选择

(1)B (2)D (3)D

2、多项选择

(1)ABD (2)AC

3、名词解释

(1)法的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可以从体现于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

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中得到的渊源。

(2)法律编纂即对属于某一部门法或某类法律的全部规范性文件加

以整理补充、修改,甚至在此基础上制定一新的系统化法律,是一种立法活动。

4、简答

(1)公平正义是法律的主要价值形态,更是法律实施活动的重要价

值基础,是法律实施活动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也是法律调整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各种利益、处理各种矛盾的根本尺度。

没有公平正义观念,法律便会失去灵魂的支撑,失去自身质的规定性;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没有公平正义,法律实施活动就会失去动力。

(2)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有四种情形:同一部门法中特别法与一

般法的关系,同一立法主体制定的不同部门法的特别法与一般法关系,下位法执行上位法时的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下位法变通上位法时的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

(4)大概有以下几种来源:是害怕一旦违反了法律将会受到制裁;

认同了法律的规定;认识到只有遵守了法律才可能更好的维护个人之利益;因为大家都这么做,而且我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法律代表了人们的理想追求,体现的是社会普遍之正义。

5、论述

(1)判例法优点:判例法可以更好的适应形势变化,可以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以弥补成文法的局限性,可以提高诉讼的效率。判例法缺点:诉讼操作复杂,专业性太强,判例卷案浩繁增加诉讼成本。

(2)制定法优点:制定法稳定性较强,具有体系化,逻辑严密、前后一致。制定法缺点:相对于社会的滞后性,不能避免出现法律漏洞,立法技术导致的内部矛盾不可避免,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高度抽象和概括性要求很高的法律解释学水平。

第四章

1、单项选择

(1)B (2)D (3)D

2、多项选择

(1)AC (2)AB

3、名词解释

(1)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

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又称部门法,是指运用特殊调整方法调整一定种类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和。

(3)是由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4)立法体系以立法体制为基础,由各级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各类法律

规范性文件而形成一个协调的统一整体。

(5)是具有共同法律传统的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它是一种超越若

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现象的总称。

(6)法律制度是指具有共同调整对象从而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若干

法律规则的总和。

4、简答

(1)法律体系的特征:第一,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构成

的整体。第二,法律体系是一个由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第三,法律体系的理想化有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第四,法律体系是客观法则和主观属性的有机统一。

(2)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有: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

的调整方法。法律部门划分原则:整体性原则、均衡原则、以现行法律为主,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

(3)这是两个不同的但却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首先,法学体系是指

一个国家的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有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属性;而法律体系则是指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体系,属于社会规范体系范畴,是社会及个人的行为准则,有实际的法律效力,并产生实际的法律后果。一个属思想范畴,一个属规范体系,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4)法制体系,有时也称法制系统,它同法律体系虽一字之差,但含

义不同。法制体系是指法制运转机制和运转环节的全系统,法制体系包括立法体系、执法体系、司法体系、守法体系、法律监督体系等,由这些体系组成的一个纵向的法制运转体系。法律体系着重说明的是呈静态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而法制体系则既包括静态的法律规范,更着重说明的是呈动态状的法制运转机制系统。

(5)当代中国法律体系是在宪法的统领下,由三个结构要素(公法、

私法和社会法)构成。划分为若干个法律部门,主要包括政治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亲属法、经济法、社会保障法、环境与资源法等。当然,法律部门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所列。

第五章

1、单项选择

(1)D (2)C (3)B

2、多项选择

(1)ABC (2)ABCD

3、名词解释

(1)法的作用,又称法的功能,泛指法对个人以及社会发生的影响,

可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2)法的规范作用源于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按

照行为主体的不同,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

4、简答

(1)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但不

是并列的。法的规范作用是手段,法的社会作用是目的,通过法的规范作用达到法的社会作用的目的。

(2)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法作用的范围不是无限的;

法的作用不可能涵盖整个生活;法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员条件、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的作用是不能启动的。

(3)法律建立和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维护权力运行秩序;建立和维

持社会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其资源

配置、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同样,一个公正的社会,其资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

(5)正义对法律的作用:对法律有积极的评价和推动作用。对法律

进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表现在:法律精神,法律地位,法律内部结构,法律的实效。

5、论述

法的价值是一个多元、多维、多层次的体系。其中包含自由、正义、平等、秩序、利益、效率等各种法的价值,不同法的价值的相互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价值之间的相互抵触,就是法的价值冲突例如,要保证社会正义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就必须以牺牲效率作为代价;同样,在平等和自由之间、正义与自由之间也都会出现矛盾,甚至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舍一择一”局面。解决法的价值冲突必须遵循下列几个原则:(1)价值位阶原则:这是指在不同位阶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①一般而言,自由代表了人的最本质的人性需要,它是法的价值的顶端;②正义是自由的价值外化,它成为自由之下制约其他价值的法律标准;③而秩序则表现为实现自由、正义的社会状态,必须接受自由、正义标准的约束。(2)个案平衡原则:这是指在处于同一位阶的法的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以使得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3)比例原则:即使某种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其他价值的损害为代价,也应当使被损害的价值减低到最小限度。

第六章

1、单项选择

(1)D

2、多项选择

(1)ABCD (2)AB (3)AB (4)ABCD

3、名词解释

(1)法律权利,是一个和法律义务相对应的概念,是指法律关系主

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2)法律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

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

的一种约束手段。

4、简答

(1)法律权利,是一个和法律义务相对应的概念,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2)法律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

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3)指在国家权力与人民权利的关系中,人民权利是决定性的,根本

的;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权利是决定性的,起主导作用的。

(4)根据存在形态可划分为应有权利和义务、习惯权利和义务、法定

权利和义务、现实权利和义务;根据重要程度和社会地位可分为基本权利和义务、普通权利和义务;根据对人们的效力范围可分为一般权利和义务、特殊权利和义务;根据因果关系可分为第一性权利和义务、第二行权利和义务;根据主题不同可分为个人权利和义务、集体权利和义务、国家权力和义务、人类权利和义务。

5、论述

(1)社会成员皆为权利主体。没有人因为性别、种族、语言、宗教信仰等特殊情况而被剥夺权利主体的资格,或在基本权利的分配上受歧视。

(2)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中,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法律设定义务的目的在于保障权利的实现;权利是第一性的因素,义务是第二性的因素,权利是义务存在的依据和意义。

(3)权利主体在行使权利时,只受法律所规定的限制,这种限制的唯一目的在于保证对他人的权利给予应有的承认、尊重和保护。

(4)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或强制的情况下,可以(应当)作出权利推定,即推定公民有权利去作为或不作为。

第七章

1、单项选择

(1)D (2)B (3)D

2、多项选择

(1)AD (2)AC

3、名词解释

(1)立法体制是指有关法的创制的权限划分所形成的制度和结构,既

包括中央和地方关于法的创制权限的划分制度和结构,也包括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以及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各级国家之间关于法的创制权限的划分制度和结构。

(2)是指立法活动过程中所应体现和遵循的有关法律的制定、修改、

废止和补充的技能、技巧规则的总称。

4、简答

(1)现代立法一般要经过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公

布法四个程序。

(2)中国现行立法体制是特色甚浓的立法体制。从立法权限划分的角

度看:它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统一领导,国务院行使相当大的权力,地方行使一定权力,是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突出的特征。

5、论述

(1)可以减少和防止立法的主观随意性,杜绝草率立法,保证立法活动的严肃性。

(2)有利于防止和减少法律体系内部混乱和冲突,保持法律体系的协调一致,以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3)提高法律的质量,加强法律的功能,更好的发挥法律的作用。

(4)有助于在法律研究和法制实践中把立法活动同其他活动区分开来,掌握立法活动的专门规律,促进立法活动的科学性。

第八章

1、单项选择

(1)B (2)C

2、多项选择

(1)ABC (2)AC

3、名词解释

(1)执法亦称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2)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简答

(1)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

内容广泛;单方面性;主动性;效率性。

(2)仲裁组织和裁决组织;部分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部分企事业

组织;基层民众自治组织;技术检验、鉴定机构;民间治安保卫组织。

(3)职权的法定性;程序的法定性;裁决的权威性。

(4)国家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

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利;要求司法大机关行使司法权只服从法律,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要求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办事,准确适用法律。

5、论述

第一,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是执法的两项基本原则,两者不可偏废。执法必须既合法又合理,任何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均是不许可的。第二,合法性原则是主要原则,合理性原则是补充原则。合理性原则必须以合法性原则为前提。合理是合法范围内的合理,任何违法的所谓“合理性”概不允许。第三,合理性原则只适用自由裁量权限范围内的执法行为,但自由裁量权并不全是合理性问题。

第九章

1、单项选择

(1)A (2)A

2、多项选择

(1)ABC (2)CD

3、名词解释

(1)违宪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责任,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各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言论或行为违背宪法的原则、精神和具体内容因而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

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4、简答

(1)违法的构成要素包括:①违法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②违法

必须有被侵犯的客体。③行为人有主观方面的过错的行为。④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和依法设置的法人。

(2)违法按其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和

行政违法等。刑事违法即犯罪,它是指触犯刑事法规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对社会危害较大,因此它是违法中最严重的一种。民事违法是指违反民事法规(包括民法、劳动法等部门法规)的行为。行政违法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5、论述

(1)守法是法的要求,体现了它法律的权威性

(2)守法的原因是来自社会的压力

(3)守法是因为服从的习惯

(4)守法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

(5)守法是因为惧怕法律的制裁

(6)守法是道德的要求

第十章

1、单项选择

(1)D (2)D (3)D

2、多项选择

(1)ADE (2)ABD (3)AD (4)AC

3、名词解释

(1)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2)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4、简答

(1)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

只能的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

(2)法律关系处在不断的生成、变更和消灭的运动过程。它的形成、

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有二:一是法律规范;二是法律实施。

(3)法律关系客体是一个历史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其

范围和形式、类型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总体来看,由于权利和义务类型的不断丰富,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和种类有不断扩大和增多的趋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5、论述

(1)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只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2)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

(3)按照法律主体的多少及其权利义务是否一致为根据,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

(4)按照相关的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

第十一章

1、单项选择

(1)D (2)C (3)C

2、多项选择

(1)ABCD (2)AC

3、名词解释

(1)法律发现是欧美法学家的常用术语,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制度内用

来发现与解决具体问题或在具体问题上确定与案件相关的法律原则、规则的意义而使用的方法,所以法律发现有时也被人们称

之为法律方法。

(2)从法律制定的历史背景上对法律所的解释。

4、简答

(1)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法律解释与具体

案件密切相关;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2)法律解释是将抽象的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的法律事实的必要途

径;法律解释是寻求对法律规范的统一、准确和权威的理解和说明的需要;法律解释是弥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手段;法律解释是调节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之关系的媒介。

(3)法律论证理论可以为法官判决提供积极促进和消极保障两方面

作用。积极方面,很多时候法官可以根据经验判断应当保护哪一方的权益,但苦于没有掌握相关法律方法,难以对判决作充分的说理,法律论证可以为判决提供正当化理由并表现为实践中的为判决说理。消极方面,法律论证在理论上防止解释者主观任意解释的意义,可以转化为在实践中约束法官任意判决的技术要求,从而避免法官的专断,对于防止司法腐败的蔓延有重要现实意义。

5、论述

两种法律推理的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联系:二者追求的最终目的相同,二者使用的步骤相同,二者的使用主体大致相同,二者在适用过程中都要进行价值判断。

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区别:二者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不同,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二者所采用的推理方法不同,价值判断在两种推理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第十二章

1、单项选择

(1)A (2)C (3)D

2、多项选择

(1)ABCD (2)ABCD

3、名词解释

(1)法律责任: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

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2)归责:指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根据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

序判断、认定、归结和执行法律责任的活动。

4、简答

(1)首先,法律是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运用法律标准对

行为给与的否定性评价。其次,是自由意志支配下的行为所引起的合乎逻辑的不利法律后果。最后,是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条件而强制性的分配给某些社会成员的一种负担。

(2)①责任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②违法行为

或违约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③损害结果,包括实际损害、丧失所得利益及预期可得利益。④因果关系,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⑤主观过错。

(3)①民事法律责任。②行政法律责任。③刑事法律责任。④违宪

责任。

(4)①责任法定原则。②因果联系原则。③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

④责任自负原则。

5、论述

(1)惩罚。①民事制裁。②行政制裁。③刑事制裁。④违宪制裁。

(2)补偿。通过国家强制力或当事人要求责任主体以作为或不作为形式弥补或赔偿所造成损失的责任方式。包括国家赔偿和民事补偿两类。

(3)强制。通过强制力迫使不履行义务的责任主体履行义务的责任方式。包括对人身的强制和财产的强制。

第十三章

1、单项选择

(1)A (2)A

2、多项选择

(1)ABCD (2)ABC (3)ABCD (4)ABC

3、名词解释

(1)法的历史类型:是与社会形态相关联的概念,是依据法所赖以存

在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国家意志的性质的不同而对各种社会的法律制度所做的分类。

(2)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罗马日耳曼法

系,是承袭古罗马法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

(3)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

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

(4)法系是在对各国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历史渊源进行比较研究的过

程中形成的概念凡具有相同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具有相同的或相近的存在样式和运作方式的法律制度,便被视为属于同一个法律家族,即法系。

4、简答

(1)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法的起源经历了从氏

族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法的起源过程受到宗教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深刻影响。

(2)二者产生的方式不同;二者体现的意志不同;二者调整的内容不

同;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二者适用的范围不同;二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3)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一个总的特征就是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

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国家,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下述原则之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自由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从阶级属性的层面上看,在于它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

民意志的体现;从产生方式和存在方式的层面上看,在于它是民主立法程序中形成并存在于各种法律渊源之中的国家意志;从生产方式的层面上看,在于它的根本使命是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为最终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共同实现共同富裕服务;从社会作用的层面上看,在于它是引导和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权威性行为准则。

(5)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国家意志与客观规律的统一;权利确认

与权利保障的统一;强制实施与自觉遵守的统一;一国与两制的统一;国情与公理的统一。

5、论述

法系是在对各国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历史渊源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凡具有相同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具有相同的或相近的存在样式和运作方式的法律制度,便被视为属于同一个法律家族,即法系。按照法学界的通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区别如下:法律渊源不同;法律结构不同;法官的权限不同;诉讼程序不同。此外,两大法系在法律分类、法律

术语、法学教育、司法人员录用和司法体制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第十四章

1、单项选择

(1)C

2、多项选择

(1)ABC (2)ABCD (3)ABC

3、名词解释

(1)法律发展:指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全面发展相适应、

相协调的,包括了法律制度的变迁、法律精神的转换、法律体系的重构等在内的法律进步过程与趋势。

(2)法律继承:就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相继、

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律制度对新法律制度的影响和新法律制度对就法律制度的承接和继受。

(3)法律移植:是现成的可用来表征同时代的国家相互引进和吸收

法律这种实践的术语。

(4)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指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经历

漫长过程的法律变革道路,是因内部条件的成熟而从传统法制走向现代法制的转型发展过程。

4、简答

(1)当代中国的法律发展,既有内源性因素,又有外源性因素;既

有自然的社会进化因素,又有认为的理性建构因素;既有本土资源成分,又有国际化因素。应当在开发有限的本土资源的同时,加大借鉴、吸收和移植各国成功的反映现代社会经济通过规律的法律概念、规则、原则、技术和制度以及比较好的立法经验、判例、学说的力度,坚定的以政府为主导在法律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中走理性建构之路。同时,在法律发展的具体途径方面,以法律继承、法律移植和法制改革为重点渐进展开。

(2)①经济、文化和政治处于相同或基本相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

的国家相互吸收对方的法律,以至其法律相互融合和趋同。②落后国家或后发展国家直接采纳先进国家或发达国家的法律。

③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统一运动,这事法律移植

的最高形式。

(3)①从历史角度看,法的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成长与跃进过程。

②从基本性质看,法的现代化是一个从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

会的转型过程,是人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从法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的变革过程。③从内涵看,法的现代化是一个包含了人类法律思想、行为及其时间各个领域的多方面进程,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④模式:以法制现代化最初的动力来源为尺度,通常把法制现代化模式划分为内发型、外发型和混合型这三种。

(4)①从发展阶段看,要经历从初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

过程。②从动力机制看,主要动力来自于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的现代化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所形成的强大合力。③从政治架构看,法的现代化过程离不开一定的政治架构的启动。

第十五章

1、单项选择

(1)C (2)D (3)A

2、多项选择

(1)AD (2)ABC

3、简答

(1)市场经济是法律存在与发展的土壤,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法治建

设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越发展,法律的体系就越完善,其作用就越来越广泛;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平等等现代理念是建设法治的基本理念。

(2)法律与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共同的基本原则和一致的

主要内容,但是两者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存在着分工与协作。

(3)宗教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

反应。宗教的规范作用使得其与法律有内在的联系,在历史的特定时期,法律往往成为表达一种宗教观念和宗教要求的重要形式;在一些国家,宗教教义本身就具有法律的效力,成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宗教精神影响不同法系的形成,影响法律传统的变革和发展,对法律理念和法律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4)所谓法律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作用下,掌握国家政权

的统治阶级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里、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符合有机体。法律文化有其独特的内在结构。这一结构有两个层面所构成,其一是物质性的法律文化,诸如法律制度、法律规范等,亦曰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其二是精神性的法律文化,诸如法律学说、法律心理、法律习惯等等,这可称为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

4、论述

政党的政策是政党在政治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做出的政治决策。政策和法律在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社会目标等根本方面是高度一致的。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和差别。

第一,党的政策是党的意志的体现,表现为党的文件,这些文件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内部的”;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表现为有立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指定的规则,它们必须是公开的。

第二,政策可以主要由或完全由原则性的规定组成,可以只规定行动的方向而不规定行为的具体规则;法律则是以规则为主,不能仅限于原则性规定。

第三,政策主要靠宣传教育和党纪保证实施,而党纪只能适用于党内;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可以对任何违反者实施制裁,具有普遍适用性。

第四,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往往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否则就不能发挥及时的指导作用;而法律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法律一般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否则就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法理学论述题及其答案

一、论法理学在法学中的地位 (一)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1、一般法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法:(1)指法的整个领域,即包括宪法、民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领域,以及现行法从制定到实施的全部过程;2)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法理学应是对古今中外一切类型的法律制度及其各个发展阶段情况的综合研究。 2、法理学与部门法学 法理学概括出各个部门法及其运行的共同规律、共同特征、共同范畴,从而为部门法学提供指南,为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服务。法理学可能回答的不是法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比如案件如何审理,程序如何进行,引用何种法律,适用何种制裁等等,它所关心的是法律的原理性问题。而对这些原理性问题的分析说明,则必然是理论性的和思维性的。 (二)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法理学研究的是一般法中的普遍问题和根本问题。法理学的论题是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法是什么?法是怎样产生发展的?法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同时,法理学还要概括和阐述法学的基本范畴如法、权利义务等,是各个部门法学共同适用的。 (三)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关于方法的理论和学说。法理学特别注重对法学方法的研究,其所研究的一些方法也运用于各部门法学的研究。 二、论法学的研究方法亦可见教材P24-29 1、价值分析方法 法律是调整利益关系的标准,只有研究法律的价值问题,才能对法律的正当性、法律的目的、作用和社会意义等问题做出理论说明。包括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价。 2、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 法律体系是一种有序的逻辑结构,并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如果排除对法律形式问题的研究,人们就无法理解、运用和执行法律。形式逻辑(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比较分类)和辩证逻辑(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以及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 3、社会实证研究方法 法律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运行是一种社会过程,只有把法律和相关的社会事实联系起来,对法律的研究才是全面的,法律也才是真正的法律。 三、论三大法学派的法律观念 在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中,各学派各有自己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比较而言: (1)、自然法学派的主要内容是: 其一,关于法的本质。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从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其二,法来源于永恒不变的本性、自然性、社会性、理性。真正的法律应当与之相符合,特别是与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为基础,它永恒不变,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实现公意和正义。 其四,?法律及其观念应当与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类寻求正义之绝对标准的结果。 归纳而言,自然法学派特别重视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标,即人性、理性、正义、

2017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

2017 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 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 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 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 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 罪 D. 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 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喝他**** 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 .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 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 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答案】ABC 【解 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 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 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 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 。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 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 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 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 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 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 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A.法律事件 B. 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答案】B 【解析】法律事实就是 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意志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的表现。题中魏明与桂敏登记结婚的行为引起婚姻关系的产生,是一种法律行为。 6[单选题]“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 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段话是由谁阐述的?A.马克思B.恩格斯C. 列宁 D. 亚里士多德

法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法理学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依靠( D ) A.自觉遵守 B.领导威信 C.社会舆论 D.国家强制力保证 2.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B ) A.法律规范 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 D.法律技术性规定 3.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和利益的关系是( A ) A.一致的 B.对立的 C.矛盾的 D.对等的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 C ) A.无法可依 B.法律滞后 C.不依法办事 D.违法不纠 5.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 B ) A.一般人的行为 B.人们相互的行为 C.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D.违法者的行为 6.法的消亡是如何实现的( B ) A.国家领导人废除 B.自行消亡 C.由国家公布法律予以废除D.全民公决废除

7.社会主义的法是怎样产生的?( A )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8.美国法属于哪一法系?( D ) A.大陆法系 B.法典法系 C.罗马一日耳曼法系 D.普通法系 9.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是( A ) A.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B.维护资产阶级专政 C.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D.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10.下列哪项不是法治所蕴涵的法律精神? ( A ) A.依法办事 B.法律至上 C.权力制约 D.权利本位 11.在中国古代,下列哪一项是儒家的主张( B ) A.依靠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B.由掌权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国家 C.贤人政治 D.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12.下列对法律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就越多 B.法律保证商品生产和流通 C.商品经济越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法律作为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增强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2008年12月20日谢祥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在我国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是() A ?民主党派的监督 C.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2 ?关于违法的正确表述是( ) A ?首先是指思想违法 C ?一般不需要行为人的故意 系 3 ?在法律解释中,从传统的角度, A ?严格解释 C ?历史解释 4 ?在法律适用中,当出现“合法” A ?实质推理 C. 归纳推理 B?人民群众的监督 D .法学家的监督 B. 必须是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D .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 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向于() B. 自由解释 D .逻辑解释 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 ) B. 演绎推理 D .形式推理 5. 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 A .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 C. 文义解释 D .逻辑解释 6. 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观点被称为() A .法律解释的主观说B.法律解释的客观说

C. 法律解释的主、客观兼容说 D .解释学循环理论 7. 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 A .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 C ?法律规范 D ?规范性法律文件 8.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 A ?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 C ?法律规范 D ?法律制度 9.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国家强制力和它的() A ?执法机关B.司法机关 C ?合法程序 D ?合法权力 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 A ?物质社会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 C. 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 D ?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的是() A ?法律效果B.法律实效 C ?法的制定 D ?法的实施 12.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 A ?法的执行不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B. 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 ?法的执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 D. 法的执行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 A ?具有普遍法律效力B?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C ?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参考 D ?是中国的判例法

2020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 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 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 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 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 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 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 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 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法理学练习题100道(含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本法的实施条例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该规范属于( A )。 A. 委任性规范 B. 准用性规范 C. 确定性规范 D. 间接性确定性规范 2、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 A )。 A. 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B. 从旧兼从轻原则 C. 前法优于后法原则 D. 从旧兼从重原则 3、下列( A )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法的渊源。 A.经济特区法规 B.法律学说 C.党的政策 D.司法解释 4、一国现行法总是分为不同部门而又成为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在法理学上称为( B )。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法系 D.法学体系 5、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C.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 D.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 6、在我国,( B )有权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地方性规章。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各部委 7、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C )。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8、法律即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往往相似,可以相互借鉴的是( A )。 A.维护阶级统治的那部分法律 B.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那部分法律 C.所有的法律 D.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9、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C )。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10、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 B )。 A.法规汇编 B.法规清理 C.法典编纂 D.法条竟合 1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B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2017司法考试 法理学真题

2017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喝他****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B.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答案】B 【解析】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意志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的表现。题中魏明与桂敏登记结婚的行为引起婚姻关系的产生,是一种法律行为。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事实分为()。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A.契约B.判决书 C.裁定书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法律规范的制定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定D.制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 2.法律制裁 3.法律寂的权利 4.法系 5.法的创制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 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五、论述题 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法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 1、“法律现象”是法学研究的________。 A 认识对象 B 认识主体 C 认识内容 D认识逻辑 2、 法理学与整个法学的关系是______。 A包含关系 B交叉关系 C 反对关系 D矛盾关系 3、 _______是研究法理学的根本方法。 A唯物辩证法 B辩证逻辑 C形式逻辑 D语义分析 4、________作为法理学研究、构建法理学体系的起点和归宿。 A 国家 B 权利与义务 C方法论 D唯物主义 5、仅限于对法律规则本身的内容进行解释的方法是________。 A理论分析方法 B 实证分析方法 C规范分析方法 D 经验分析方法 二、多选 1、我国当前对法学体系的分科主要有_________。 A“六分法” B“九分法” C“二分法” D “五分法” 答案:AB 2、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 A根本方法 B基本方法 C具体方法 D 规范方法 3、法理学的内容具有_________。 A基础性 B一般性 C根本性 D普遍性 4、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________。 A 理论方法 B 实践方法 C 具体方法 D 抽象方法 5、理论方法是思维自身的逻辑方法,包括__________ A思维方法 B思维工具和 C思维手段 D 思维对象 二、简答: 怎样理解法律学的学科地位? 三、论述: 试述法学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1.试述法学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2.简述法学的概念。 3.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怎样理解法理学的学科地位? 第一章 一、单选 1、法律的定义揭示了法律_______。 A“为什么” B“是什么” C 功能 D 形式 2、古代最终以_______解释法的定义 A神性 B悟性 C人性 D德性 3、马克思主义定义法律的基本依据是: A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 C经验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012篇)

2019年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人们总是要求法律决定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同时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对于特定时期特定国家的法律人而言,法律的可预测性具有初始的优先性 B、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 C、法的可预测性意在实现法律的安定性、确定性 D、法的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存在紧张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法适用的目标 【答案】:B 【解析】: 考查法律适用的目标。B选项错误,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 2.关于法律责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被告人张某在刑事审理过程中突发心脏病死亡,对于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B、主债权因清偿、提存、抵销、免除、混同等原因而消灭,保证之债赖以存在的基础消失,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也自然归于消灭 C、李某持刀故意伤害王某,并致其重伤。王某如果以公开方式声称同意免除其责任的,李某的法律责任得以免除 D、徐某为军队高官,被控贪污罪、受贿罪等重大罪名。在审判开始前,徐某患病去世。此时,徐某的法律责任自然消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8节>规则与免责 【答案】:C 【解析】: 考查法律责任的消灭。王某可以免除李某的故意赔偿责任,但是司法机关依然需要追究其故意伤害的法律责任。因此,C项错误。 3.李某在某餐馆就餐时,被邻桌互殴的陌生人误伤。李某认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第1款中“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的规定,餐馆应负赔偿责任,据此起诉。法官结合该法第7条第2款中“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规定来解释第7条第1款,

法理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专科)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法 2.法律义务 3.法律关系 4.法律行为 5.归纳推理 6.法律效力 7.立法 8.立法技术 9.司法 10.部门法 11.法律事实 12.准用性规则 13.法律权利 14.法的实施 15.法的渊源 16.法的移植 17.法律意识 18.国家赔偿责任 二、简答题 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及其种类。 2.为什么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简述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4.简述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5.简述司法解释的作用。 6.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7.简述法律规范的特征。 8.简述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 9.试述法律解释的概念和特点。 10.什么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如何贯彻这项原则? 11.什么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有几种方法?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2.简述法的继承的依据。 13.简述法律责任的免除。 14.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15.法律责任的功能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 2.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一致性和主要区别。 3.在我国立法工作中,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立法原则? 参考答案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生活关系和生活秩序。 2.法律义务: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义务主体或承担义务人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 3.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 5.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在法律适用中运用该推理之典型是判例法制度。法官审案时,将案件事实与以前类似案件的事实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一个比较抽象的法律原则或法律规则。 6.法律效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效力,是指所有法律文件的效力,无论是规范性法律文件还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具有法律效力;狭义的法律效力,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法理学课上题目(含答案)

法理学课上题目 ?下列关于法学体系、法律体系、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 法学体系是法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 ? B 在一个国家中,法学体系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律体系会有数个 ? C 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的范围广泛 ? D 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的基础 ? ?下列有关法理学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C ?A、法理学是一门理论法学,因而没有实践性 ?B、汉语中“法理学”一词来自于日语,与法哲学没有任何关系。 ?C、法理这既是沟通法学诸学科的桥梁,也是法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纽带。 ?D、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因而部门法学对法理学的研究没有影响。 ? ?关于法理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 A.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 B.法理学是法学中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 C.法学和法理学是同一个概念,没有区别 ? D.法理学属于法学知识体系的最高层次 ?马克思曾经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之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这句话精辟地说明了BCD ?A.法是由国家制订或者认可的 ?B.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 ?C.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D.法仅仅调整和约束人的外在行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法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前提和基础 ?B.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 ?C.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发展和延深 ?D.法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发展和延深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 A.从体现国家意志的角度讲,法总是一元的 ? B.法由国家制订或认可意味着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 C.国家意志并不必然表现为法 ?D国家的存在是法存在的前提条件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律对统治阶级内部成员的违法犯罪行为也要追究法律责任,给予法律制裁,这说明:ACD ? A.阶级对立社会中的法律不是统治阶级全体成员意志总和的反映 ? B.阶级对立社会中的法律不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反映 ? C.阶级对立社会中,统治阶级内部的个别意志与其整体意志相抵触 ? D.阶级对立社会中,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整体意志会舍弃个别意志 ?何某和孙某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纠纷,何某向律师许某咨询,许某认为根据合同法,孙某的行为构成违约,如提起诉讼,有较大胜诉把握。 许某的分析体现了法的AD ?A、评价作用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以下是整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 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 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 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 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 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 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 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 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公基题库-《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专项特训题库:法的概念 (1)[多选题]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二者调整范围不同,法律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 B.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重义务的一面性 C.法律具有确定的表现形式,而道德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 D.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而道德仅存在于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中 【参考答案】BCD。法与道德调整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一般地说,凡法律调整的关系,大多也由道德调整。A项表述有误,B、C、D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CD。(2)[单选题]法律按照不同的标准或角度有着不同分类,按照制定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A.—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成文法和习惯法 【参考答案】D。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按照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故本题答案选D。 (3)[多选题]关于法的国家强制性,表述正确的是()。 A.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介入 B.在法自觉得到遵守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 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 D.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参考答案】BD。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只是最终保障手段。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法制观念、伦理道德等多种手段来保证。故本题答案选BD。 (4)[多选题]法的基本特征包括()。 A.调整人们思想和行为关系的规范 B.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C.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201610自考法理学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法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律全球化对一国法制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其中不包括()。 A.推动法律观念的转换 B.影响法律人的职业化进程 C.促进法治理念的转变 D.实现各国法律制度一体化 【答案】D 【解析】根据各国的国情不同,所以不可能实现各国法律制度的一体化。 2.关于“可持续发展法”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法就是环境法 B.可持续发展法即是经济法的子部门 C.可持续发展法不是法律,仅是理念 D.可持续发展法是个综合性法学概念 【答案】D 【解析】可持续发展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部门,所以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学概念。

3.从法系上来看,目前中国的法属于()。 A.大陆法系 B.英美法系 C.中华法系 D.亚太法系 【答案】B 【解析】英美法系的围,除英国(不包括格兰)、美国外,主要是曾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缅甸、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中国地区也属于英美法系。 4.下列现象中,科技对法律发生影响的是()。 A.公共汽车上的摄像头有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B.很多国家立法,禁止用克隆技术造人 C.某科学家将自己的发明卖给某工厂而获利100万 D.王某因酒瓶爆炸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生产厂家赔偿损失 【答案】D 【解析】ABC都不是科技对法律的影响。 5.原始社会规的形式不包括()。 A.习惯 B.规

C.道德规 D.法律规 【答案】D 【解析】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为原始社会没有国家,所以谈不上有法律规形态。 6.下列关于法与正义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没有正义与不正义之分 B.正义与法律正义是一回事 C.法律有时候和正义相抵触 D.不体现正义的法不是法 【答案】C 【解析】正义是法律的精神与理论依据。法律不能违背正义的精神,背离正义的法不配成为法律。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应符合正义的精神。正义作为法律的核心思想起着指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作用。法律是保障和实现正义的一种方式和工具。 7.法律规定“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关于该规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规则是义务规则 B.该规则是确定性规则 C.该规则是强行性规则

《法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A) A.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B.是否合法 C.法律是否予以调整 D.是否具有社会性 2.根据法律效力强弱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B)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3.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称为(B) A.法的拘束力 B.法的溯及力 C.法的继承性 D.法的统一性 4.《刑法》第109第2款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这一条规则属于(D) A.授权性规则 B.任意性规则 C.委任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一国的法在其主权实际管辖的那部分陆地有效 B.一国民事、经济等法的效力,一般也及于在本国领域外的本国公民 C.一国的法律只在国内有效 D.只有刑事法律才可能在本国领域外生效 6.现代各国一般均确认(B)为法有无溯及力的原则。 A.从新兼从轻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轻原则 7.根据相对应的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分为(C) A.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B.公权利和私权利 C.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 D.人权和公民权 8.《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对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而言,该条法律规定显示了法的(B) A.确定的指引作用 B.有选择的指引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9.王某夫妇雇用了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500元。关于王某夫妇与保姆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A.孩子 B.孩子的安全、健康 C.保姆 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500元报酬

00Ywba《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试题及答案2010-01-1721:14:03阅读2588评论1字号:大中小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事实分为()。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 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A.契约B.判决书 C.裁定书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