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

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

越来越稠密。(人口迁移)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

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

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概念: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

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最重要)→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特点和优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而且节省人力、财力。

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全球定位系统(GPS):

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

功能: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应用: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

地理信息系统(GIS):

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 空间分析→ 表达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应用领域: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城市管理。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三者关系:

补充内容:

(1)五大地形: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

丘陵:海拔在200-500米之间。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表面相对平坦,边缘陡峭。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平。(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三大阶梯: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间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

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其间分布着广阔的平原,以及丘陵、低地。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上、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纬度约北纬34°附近。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我国西北地区: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

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内蒙古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天山

山脉,祁连山山脉,阿尔泰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

的景观特色。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温带草原,以西为荒漠草原、荒漠地带。该地区降水量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量递减。

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

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

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渡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⑤工矿

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