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三上) (4)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三上) (4)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三上) (4)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三上) (4)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三上) (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电路中任一部分的电阻都_________;这是由于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_________;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一支路的电阻都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1=30Ω,R2=20Ω,电流表的示数为0.2A,那么

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_________Ω,电原电

压的_________V,R 1两端分得的电压为_________V。

3.如下图,电源电压恒定,R1=10Ω,当S

断开时,○A示数为0.6A;当合上时,○A示数为0.9A,

那么电源电压为________V,R2的阻值为______Ω,S

合上时,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____Ω。

4.R1=5Ω与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25Ω,那么R2为________Ω,当R1与R2并联,总电阻为________Ω。

5.如下图,电源电压恒定,R2=4Ω,当S1、

S2均合上时,○A示数为1.5A;当S1合上时,S2断

开时,○A示数为0.6A,那么电源电压为________V,

R1的阻值为______Ω;当S1、S2均合上时,R1两

端的电压为________V。

6.在相距20km的甲、乙两地之间有两条输电线,输电线每米长的电阻为0.01Ω,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短路,为确定短路的位置,检修员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下图的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表为1.5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30mA,那么可确定出短路的地点离甲地________km。

7.如下图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

面高度的装置,R2为滑动变阻器,它的金

属滑片连在杠杆的一端,(1)假设油量表是由

电流表改装而成,现将它串在图方位置,

那么当油面升高时,油量表的示数将________。(2)油量表是电压表改装而成的,现将它与R1并联,那么当油面升高时,油量表的示数将______。

8.如下图,电源电压恒定。先将S接入时,读出○A示数为I;再将S接b,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当电阻箱接入

电路的阻值为50Ω时,○A示数也为I。那么未知电阻

R X=__________Ω,这种测未知电阻的方法叫______

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9.安全用电常识之一确实是不要靠近高压电,防止触电。然而,两爪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却可不能发生触电事故,这是因为〔〕

A、鸟爪上的角质层不易导电

B、鸟爪专门干燥

C 、电线上有绝缘层

D 、鸟爪间的电压专门低

10.以下图中甲、乙是用伏安法分不测定两个不同

电阻R 甲、R 乙所得出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线,

请判定两电阻的大小 〔 〕

A 、R 甲>R 乙

B 、R 甲

C 、R 甲=R 乙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1.如下图,R 1:R 2=2:1,当开关S 闭合后,R 1、

R 2两端分得的电压分不为U 1、U 2,那么U 1:U 2=〔 〕

A 、1:2

B 、2:1

C 、1:3

D 、3:1

12.如下图,R 1:R 2=2:3,当开关S 闭合后,

A 1、○A 2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 〔 〕 A 、2:3

B 、3:2

C 、2:5

D 、3:5

13.如下图,电源电压恒定,当合上开关S 后,向右移动变阻器R 2的滑片的过程中,○

A 、○

V 示数的变化情形是 〔 〕 A 、○

A 示数变小、○V 示数变大

B 、○

A 示数变小、○V 示数不变 C 、○

A 示数变大、○V 示数不变 D 、○

A 示数变大、○V 示数变大 14.如下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 1=7Ω,R 2=8Ω,S 闭合,电压表的示数

为4V ,那么电源电压为 〔 〕

A 、2.5V

B 、7.5V

C 、14V

D 、3.5V

15.超导体一旦应用于实际,以下用电器仍可使用的是 〔 〕

A 、电饭锅

B 、电炉

C 、电风扇

D 、电热毯

16.如图示,AB 、BC 的材料相同,长度相同,但S AB

A 、I A

B =I B

C ,U AB >U BC

B 、I AB =I B

C ,U AB

C 、I AB

D 、I AB >I BC ,U AB >U BC

三、实验题〔16分〕

17.物理课上王老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测出未知电阻R X 的电路,各组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下面是其中两组同学的实验方案:

甲组:张晴小组设计方案

①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变阻器、开关、

电源〔电压未知〕、未知电阻R X 、导线。

②电路图:

设:电压表读数是U ,电流表读数是I ,

乙组:赵亮小组设计方案

①器材:电阻R 0、电流表、开关、电源〔电压未知〕、未知电阻R X 、导线。

②电路图:

设:电流表读数:S 断开为I 1;S 闭合为I 2,

A .请你写出未知电阻R X 的表达式:

甲组:R X=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R X=___________________

B.请你对以上两组电路设计作出简要评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甲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器材,其中电池组电压为6V,R X的阻值约10Ω左右。

(1)老师提醒同学们,电压表选用3V的量程。那么,电流表应选用____ _______ 的量程。如此做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以免实验时刻过长,因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阻碍阻值。

(2)将图中器材连接成测定R X阻值的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最左端时,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3)小明同学已将前两次实验的数据记入了表中,第3次实验的电表指示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入表中,并完成表中的有关运算。

(4)从记录表中看出,三次实验运算所得的电阻值不完全相同,其缘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运算题:〔30分〕

19.如下图的电路,R0=4Ω,电源电压为6V,当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S3时,○A示数为0.5A,假设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S3时,求:①R X的阻值。②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S3时,○A的示数。

20.如图示,电源电压恒定,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0,合上开关S,当滑片位于A点时,○A示数为I A;当滑片位于B点时,○A示数为I B。请你写出运算R X的表达式〔用R0,I A、I B表示〕

21.如下图,电源电压为6V,R1=12Ω,R2为0-20Ω的滑动变阻器,○A的量程为3A,合上S。求:①○A最小示数?②为保证○A的安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畴?

五、科学探究题〔10分〕

22.现有各种规格的不锈钢丝和铜丝。请你设计实验研究方案,比较不锈钢和铜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

①实验研究中对不锈钢丝和铜丝的选取有何要求?

②你用什么方法显示材料的导电性能?〔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加以讲明〕

欧姆定律拓展测试题

1.大长度;小,横截面积

2. 50,10,6

3. 6,20,20/3

4. 20,4

5. 6,6,0

6. 2.5

7.变大变大

8. 50,等效法

9.D10.A11.B12.D13.A14.B15.C16A 17.U/I,I1/I1-I2R0,两种方法均可行,但第1种方法可减小误差。

18.0.6,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温度;略;2.8,0.28,10,10.1Ω;测量的误差 19. 8

Ω;2.25A

20. R X=I B/I A-I B R0 21. 0.8A;2.4Ω-20Ω 22.略

苏科版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

t s v = 2012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 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分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靠近焦点)像远像变大。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 G —重力(N) m ——质量 (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4、密度公式: V m = ρ 变形公式:m=ρV V =m/ρ 5、浮力公式: ① F 浮=G – F (称重法)

S F ② F 浮=G 排=m 排g (阿基米德原理法) F 浮=ρ水gV 排 V 排=V 浸 V 露=V 物---V 浸 ③ F 浮=G (平衡法) ④ F 浮= F 下-F 上 (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压力差法) 6、固体压强公式: p = 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 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F 1——动力(N )L 1——动力臂 (m ) F 2——阻力(N ) L 2——阻力臂 (m ) 力臂的画法: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做垂线段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初中化学总复习优生培养练习三120303

初中化学总复习优生培养练习三120303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B)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C)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4. 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结晶(B)检查气密性(C)滴管用后不洗涤(D)塞紧橡皮塞 直接插回原瓶 7.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问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9.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做法中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B)用过量添加剂增白面粉 (C)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试题及答案

海陵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办初中期中考试(11-13) 九年级物理试题(卷面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07.11得分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国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这是为了( ).A.省力B.省距离C.改变施力方向D.省功 2.汽车驶上陡坡时,驾驶员通常要进行调换档位操作,以减小汽车的行驶速度.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省油B.安全C.增大摩擦D.增大爬坡的牵引力 3.三只小灯炮L1、L2、L3串联在电路中,灯L1最亮,灯L3最暗,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是I1、I2、I3则( ). A .I1最大B.I2最大C.I3最大D.一样大 4.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5.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 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温度为0℃的物体,内能一定为零 6.如下左所示的电路中,要想测出L2两端的电压,连接正确的是( ). 7.如上右图所示,小妍把铁球拉到一定高度松开手后,铁球由a点沿弧线abc运动到c点,然后从c点往回摆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A.铁球位于c点时动能最大B.铁球位于b点时势能最大 C.铁球由b到c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机械能减小 D.铁球由a到b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 8.如右图所示,先用导线把电源、灯泡连接起来,再依次把铅笔芯、 塑料线、玻璃棒、瓷棒等接到M、N之间,其中能使灯泡发光的 是( ). A.铅笔芯B.塑料线C.玻璃棒D.瓷棒 9.关于生活中的一些电路连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节日的夜晚,装扮用的小彩灯是并联的 B.道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 C.我们家的各个用电器是并联的,但和邻居家的是串联的 D.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10.我国的登月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中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是这一工程的第一个阶段,现已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升空.关于“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一段加

初三化学培优计划

初三化学培优计划 根据我校九(4)班学情,结合中考目标,现将本学期对于化学课程培优计划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做好优生思想工作,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应多与其谈心,多关爱他们,从多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来鼓励、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培优计划的落实,重在从培养其能力入手,训练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从而使其形成较为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制定目标 1.全面提高优等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让优等生从心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心理,多锻炼其“处事不惊”的心理素质,以免其在中考中因紧张而出现“大考失常”现象的发生。 3.让优等生在“互帮、互追、互超”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进步。 三、培优对象 九(4)班:滑紫尧、荣甲、张伟宽、豆萌、于旭鹏 四、培优内容

目前阶段,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深化探究能力的应用。就答题技巧来说,重点还应放在基础知识点的巩固记忆上,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用语,严格要求使用化学术语来答题,以免因言语不严谨而失分,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反复记忆、提问不容忽视;而对于探究能力的培养,重在锁定中考出现的探究性考题来说,首先多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指导学生从给出材料中思考、假设、验证得出最佳答案,中考中探究性问题并不难,主要在于认真审题过程中找到与所学相关联的指示点,再加以整合、反复练习应用。究其根本,我认为,无论是优生还是潜力生,对于化学学习,基础知识点必须反复巩固记忆并会举一反三才能提高化学总体成绩。 五、主要措施 除课上多加关注外,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对优等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堂上多创造机会引导其用自己思维大胆展示,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此不再赘述; 2.为强化基础知识,严格要求“三本”必须到位,即:练习本、笔记本和纠错本,必须严格要求其跟上进度,每天督查; 3.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时间听写提问当天知识点,避免优生

苏科版初中物理新版教材解析文档

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2011年版) 特色与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苏科版)在实验区使用已10年,它在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顺应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修订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对该套教教科书进行了全面修订。目前,八年级教科书已通过教育部审查,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使用。 为了帮助老师们研究、分析、处理和使用好这套教材,我想谈一谈修订后教材的特色和教学建议。 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和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 2.保持并强化教材特色,着力改善教材的薄弱环节。 3.关注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提高教材的适宜性。 修订教材主要特色如下: 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编写教材中,我们不遗余力地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学生喜欢物理,热爱科学。无论是在序言、各章节,还是在课外作业中,我们都极力关注让学生有兴奋感和充实感。 1.关注利用随手取材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堵住耳孔能听到敲击金属衣 架发出的声音吗?透过玻璃水杯 能看到什么现象?从不同角度观 察水杯中的小鱼,能看到什么现 象?等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 到意外、惊奇,从而产生探究的欲 望。 图1. 修订方案P4图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积极思维。教材利用卡通人物的对话,或引入探究的问题,或陈述不同的观点,或暴露学生常见的错误认识,以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探究的动机。如图所示的卡通画,用小华唱《青藏高原》歌曲的情景,自然引入探究音调的课题;以一幅人落水的漫画引入折射现象的课题。 图2,“音调”的引入 3.初中学生常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内容过于抽象,为此,对于教材中一些重、难点,我们关注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例如,先“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再“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先“初识透镜”,再“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再学习“速度”;先“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再“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等。由此较好化解了学习的难点,使学生树立信心。

2018年初三化学综合提优测试卷四

初三化学综合提优测试卷四 1、夏天到了,衣服上常会留下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现在市场上出售一种“污渍爆炸盐”,宣称“含天然活性氧,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 【相关资料】“污渍爆炸盐”主要有效成份为过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4,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主要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确认污渍爆炸盐的化学成分 某同学的实验设计如下图所示,请你运用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A中,木条复燃,写出产生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操作Ⅰ、Ⅱ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C溶液中加入的A可以是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初步结论】“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中的A﹣G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其中A为黑色 固体,E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G为是家庭中重要的调味品 之一.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 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根据所给信 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F与H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物质B只能是CO2 B.物质D与H反应的现象可能出现黄色溶液 C.图中的反应涉及到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D.八种物质类别涉及到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3、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2NaHCO3Na2CO3+H2O+CO2↑;NH4HCO3 NH3↑+H2O+CO2↑. 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图1图示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

苏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11.1杠杆 一.有关杠杆概念 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特征:①硬棒②有力的作用③绕固定点转动 3.杠杆五要素:⑴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0”表示。 ⑵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⑶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⑸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说明:①杠杆不一定是直的,可以是弯的。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③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④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也可在杠杆外。 ⑤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⑥杠杆的支点不一定在杠杆的中间,可以在杠杆的两侧 4.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 ; 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 标力臂(大括号)。 画力臂时,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找出支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即为力臂。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2.探究实验:①实验前调节 (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 F 1 F 2

位置平衡:其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②实验过程中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钩码和弹簧测力计,调节力的大小或作用点位置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 置平衡(目的是减小杠杆自重的影响并方便沿着杠杆测量力臂)。 ③改变力或力臂的大小多测量几组数据,目的是便于找出规律的普遍性,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 3.实验注意点:①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②实验时(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③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获得普遍规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①文字: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②字母: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5.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 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6.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 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三.杠杆的应用

最新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二)测容器--量筒 (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 O

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单位:J )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为达到目的实际做的功W 总= W 有+W 额。(有用功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小于百分之一百) F 1 F 2 l 2 l 1 O F 1 F 2 O l1 l2

初三科学提优试卷答案

初三科学提优试卷 选择题(2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自行车下坡时,即使停止蹬车,车速也会越来越快,这是因为人和自行车 A .机械能越来越大 B .惯性越来越大 C .重力越来越大 D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 下列哪幅图能正确表示血液通过组织细胞时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 A 3. 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反射的是 A .捕蝇草捕捉昆虫并消化获取营养 B .受伤流血后,血液凝固 C .苍蝇飞近你的眼睛时,马上闭上眼睛 D .草履虫逃避浓盐水的刺激 4.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B .臭氧层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 C .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之一 D .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5. “天狗食月”(月食)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下列哪个传统节日 A .春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D .中秋节 6. 如图所示,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金属钠很快熔成一个 白色小球,并浮在水面上急速游动,直至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 +2H 2O=2NaOH +H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 B .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 C .反应后向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D .反应后向烧杯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7. 菜农以塑料大棚作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有时在大棚内燃烧木炭以提高二 氧化碳含量,其主要目的是 A .使害虫窒息死亡 B .促进光合作用 C .促进呼吸作用 D .促进蒸腾作用 8.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后,a 、b 、c 、d 四处的电流 体动脉 组织细胞 体静脉 氧气 含体动脉 组织细胞 体静脉 氧气 含 体动脉 组织细胞 体静脉 氧气 含 体动脉 组织细胞 体静脉 氧气 含 A B C D

(完整版)初三化学难题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废烧碱(含少量Na2CO3、NaCl、MgCl2、CaCl2等)制Na2CO3·10H2O。【制取流程】 【相关资料】①Na2CO3+H2O+CO2=2NaHCO3 ②2NaHCO3Na2CO3+H2O+CO2↑ ③在NaH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 2NaHCO3+BaCl2=BaCO3↓+2NaCl+ H2O+CO2↑ ④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晶体如下图所示: 【问题讨论】 (1)滤渣主要成分为Mg(OH)2和,产生Mg(OH)2的化学方程式。 (2)操作Ⅰ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3)取少量溶液B,加入BaCl2溶液,充分混合,若观察到(填现象),则溶液B中含NaHCO3。 (4)结晶后,过滤时的温度须低于℃。 (5)“母液”不能沿流程中虚线路径循环使用,原因是(选填序号)。 ①“母液”不含Na2CO3②“母液”多次循环后,NaCl含量增加 【组成确定】 (6)取少量的粗产品,加水溶解,加足量(选取数字序号,下同),充分搅拌,再加少量,无沉淀,证明其中不含NaCl。

①AgNO3溶液②稀盐酸③稀硝酸 (7)兴趣小组同学取32.8g干燥粗产品,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1:Na2CO3?10H2O加热至32℃,开始分解失水,充分加热可以完全失水;NaHCO350℃时开始分解,270℃完全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 查阅资料2:Ba(OH)2溶液能吸收CO2,Ba(OH)2+CO2=BaCO3↓+H2O ①实验前先要,再装入粗产品,装置A的作用是。 ②粗产品加热至270℃,据(填装置编号及现象),可知粗产品中含。 试题分析:(1)由废烧碱的成分可知滤渣主要成分为Mg(OH)2和CaCO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2)过滤法得到滤渣和溶液,故操作Ⅰ过滤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3)依据题给的相关资料可知碳酸氢钠与氯化钡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钠不能,故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B中含NaHCO3;(4)结晶得到Na2CO3·10H2O,依据题给的资料可知,高于32℃晶体会分解,故过滤时的温度须低于32℃;(5)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钠均可溶于水,结晶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碳酸钠是目标成分,氯化钠是杂质,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浓度大时蒸发会结晶析出,使得到的晶体不纯,故选②;(6)证明碳酸钠中是否含氯化钠,应先加入过量稀硝酸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没有氯化钠;(7)①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使称得的数据准确;实验中要称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故碱石灰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使实验数据准确;②因为碳酸钠受热不分解、Na2CO3·10H2O分解产生水蒸气、碳酸氢钠分解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装置中,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E装置变浑浊证明粗产品中含碳酸氢钠;C.D增重的m1是两个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E增重的m2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9:22,故m1:m2>9:22;由m2=1.1g。依据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为4.2g;③依据题给资料4和可知,此时36℃得到的是Na2CO3·nH2O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再依据减少的质量是晶体生成的水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解得.具体步骤如下: Na2CO3·10H2O△Na2CO3·nH2O+(10-n)H2O 286 18(10-n) 32.8g-4.2g=28.6g 32.8g-27.4g=5.4g 解得n=7 故该剩余固体是Na2CO3·7H2O和NaHCO3的混合物.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 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

九年级化学提优练习.docx

九年级化学提优练习 ( 1 ) . 1.以下化学名词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潮解B.催化C.吸附D.挥发2.以下不会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物质是 A.甲醛B.乙酸铅 3.以下是某同学对化学实验现象观察的记录,其中C.硫酸铵 错误的是 D.浓硝酸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硝酸,微热后,出现黄色不溶物 C.化纤布料灼烧,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 D.灼烧 PE(聚乙烯),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4.有铜铝合金8.1g 放入 3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中,可能产生氢气的质量是A. 0.32g B.0.65g C. 0.84g D.0.90g 5.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 H4P2O7或 H5P3O10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 2SO4) 脱水后形成的是 H3PO4可形成 A. H2S2O7B.H2S2O8C. H2S3O10D.H2 S4O13 6.以下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酸→碱B.有机物→无机物 C.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D.盐→氧化物 7.选择恰当的试剂或方法除去括号内的杂质。 ⑴ CuCl 2( HCl);⑵ N2(CO2);⑶ KOH(K2CO3)。 8.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 图像叫价类图。下图为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 填写: ⑴ A 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B 点表示化合物的颜色为。 ⑵某化合物化学式为(NH4) 2Fe(SO4) 2,它代表的点是 (选填 A、 B、 C、 D、E、 F、 G)。 ⑶写出由 F 点表示的化合物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 应生成 C 的化学方程式。 9.稀薄燃烧发动机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和普通汽车发动机对比如下: 发动机类型发动机混合气中汽发动机运尾气中尾气中油与空气的质量比转时温度CO的含量NOx的含量 普通发动机1:15较高较高较高稀薄燃烧发动机1:40较低较低较低⑴ 根据上表的数据可知“稀薄”的含义是。 A.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B.发动机混合气中的空气含量低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XX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XX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

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提优测试卷一、选择题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医疗急救时,需要纯氧 C.氮气可用来保存粮食、水果 D.燃放烟花爆竹不会污染空气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后的剩余物 B.澄清的石灰水 C.锰酸钾 D.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剩余物 5.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该装置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B.b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的输气管 C.使用该装置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6.化学反应有多种类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b处表示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现有反应:乙醇+氧气? ?→ ?点燃水+二氧化碳,则此反应应该填充到( ) A.a处B.b处C.c处D.d处 7.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的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O?迅速消耗造成的 C.c点时反应刚好停止 D.b、c、d三点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与氧气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气焊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收集氧气 D.燃放烟花 9.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B.红磷的用量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C.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可能是装置漏气 D.燃烧匙的红磷可用木炭代替 10. 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和b,a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的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及简答题 11.A、B、C三支试管中各盛有等质量的氯酸钾,向A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向B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然后将三支试管加热至反应完全,则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试管,产生氧气质量最多的是_________试管。A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12.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填字母)。 (3)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填字母)。 13.下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要将铁丝拧成螺旋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气瓶底铺上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__,放出热量,生成__________。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既属于__________ 反应,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物理

九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2.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手去拉触电的人 B .在输电线上晾衣服 C .发现有人触电应及时切断电源 D .用湿布擦正亮着的台灯灯泡 3.下列物体不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是 A .铝棒 B .地球 C .指南针 D .通电导体 4.LED 灯是一种高效的节能光源,其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 A .绝缘体 B .导体 C .半导体 D .超导体 5.下列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 .举着杠铃不动 B .将弹簧拉力器拉长 C .将实心球抛向空中 D .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 6.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使用同一小球进行如图所示的 两次实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的过程中动能一直减小 B .两次实验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C .两次实验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D .两次实验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7.教室中一只开关能同时控制二盏日光灯,根据生活经验和 所学物理知识可知这二盏日光灯间的连接方式是 A .一定是串联的 B .一定是并联的 C .可能是串联的 D .无法确定 8.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 .教室中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2A B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2V C .家中挂壁式空调的正常工作时电功率约为1100W D .志贤同学从教学楼一楼爬上四楼做功约为450J 9.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A .筷子 B .船桨 C .鱼竿 D .扳手 第6题图

初三化学提优训练

初级中学初三化学第11周提优训练 命题人: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12 家长留言: 一.选择题 1.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日照香炉生紫烟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 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会结块 D.用电热壶烧水 3.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 ...是()A.真金不怕火炼B.百炼方能成钢C.纸里包不住火D.玉不琢不成器 4.下列反应后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热氯酸钾到完全分解 B 加热高锰酸钾到完全分解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到完全分解 D 加热氯酸钾没完全分解 5.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时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③①④⑤⑥B.③②①④⑤⑥ C.②③①④⑥⑤D.③②①④⑥⑤ 6.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变质.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 A①或② B ①或③ C ②或③ D ①②③均可 7.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 8.氢气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新能源,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 )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措施

一、培优补差指导思想 在化学教学中,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后进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后进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辅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补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40%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辅优转后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跟班主任交流的交流,与学生沟通思想,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多跟班主任交流,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5、采用一优生带一后进生的一帮一行动。 6、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后进生加以学习。 7、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后进生。 8、对后进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 9、采用激励机制,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0、充分了解后进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后进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四、主要措施 1、围绕提高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优和辅差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注重过程,注重效率,注重效果。争取做到“顾两头,抓中间”。具体分析每一个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稳定优生人数,狠抓中间段。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集体培优。把优生集中在一起定时定点进行。让优生有动力同时也有竞争的感觉。争取把优生比例扩大。对本班基础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挖掘潜力,查找弱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差工作。争取缩小后进生范围。 2、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化学。 3、督促学生做到学习一点,巩固一点,掌握一点: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三步。并积极检查.把当天的功课在当天解决。周周有总结。在测试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再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 4、利用下午课外辅导时间,加强巩固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 总之,通过本人和同学们的努力及班主任教师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培优转差,我相信一定会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后进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让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