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律常识判断练习110题附答案

法律常识判断练习110题附答案

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

1.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

A.相互渗透

B.相辅相成

C.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2.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的总称,在法学上,称为()。

A.法律体系

B.法的历史类型

C.法系

D.法律制度

3.委任状、逮捕证、营业执照都属于()。A.规范性法律文件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C.司法机关公文D.证据

4.法系的分类标准是()。A.法的历史类型B.法的历史传统C.法律体系D.法律部门

5.以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有()。A.罗马法系B.社会主义法系C.罗马法系和普通法系D.普通法系

6.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

D.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7.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是()。A.自然法B.习惯性C.不成文法D.习惯

8.大陆法系在法的形式主要采用()。A.判例法B.习惯法C.法典D.不成文法

9.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D.纪律检查委员会

1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1.司法解释是指()。

A.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法所作的解释

B.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C.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对法律的解释

D.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12.划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标准为()。

A.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

B.法律关系的主体的不同

C.法律规定的内容的不同

D.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

13.违法客体是指法律所保护的而为违法行为所侵害的()。A.人和物B.违法对象C.社会关系D.社会秩序

14.法律事实包括:一法律事件,二()。A.法律后果B.法律制裁C.法律行为D.法律责任

15.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是()。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最初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

16.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A.调整范围相同B.规范内容相同C.要求相同D.历史使命相同

17.法典编纂是指()。。A.是对原有全部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B.是在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文件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加工C.是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加工,编制成新的系统化的法律文件因而是一种立法活动

D.不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根据法律效力的强弱程度,可将法律规范分为()。

A.确定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B.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19.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属于()。

A.法律解释

B.法律事件

C.法律行为

D.法律部门

20.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之一的国际条约是指()。

A.国际宣言

B.国际公约

C.国际协定

D.我国同外国缔结或我国加入并生效的国际规范性法律文件

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属于()。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审判解释

D.行政解释

22.社会主义法同一切剥削阶级法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法体现了()。

A.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C.阶级性与强制性的统一

D.阶级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23.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A.权利能力

B.行为能力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24.在我国,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应视为()。

A.限制行为能力人

B.无行为能力人

C.完全行为能力人

D.部分限制行为能力人

25.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A.是否适用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

B.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需要

D.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

26.最高人民法院对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

A.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B.没有普遍约束力

C.对下级法院没有约束力

D.有普遍的约束力

27.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A.客观标准B.唯一标准C.唯一的客观标准D。首要标准

28.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适用法律时()。

A.不应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B.应该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C.有时也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D.法律应无条件地服从党的政策

29.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时,其生效时间应是()。

A.法律通过之日

B.法律公布之日

C.法律批准之日

D.法律签署之日

30.允许法律关系参加者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具体内容的规范,属于()。

A.任意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委任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31.监察机关有权对下列哪种对象实施监察活动?()

A.国家司法机关。

B.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D.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32.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开,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这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原则中的哪一项?()A.处罚法定原则。B.处罚公正公开原则。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保障相对人权利。

33.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决定前,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几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前几日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对此,依次两个日期都正确的选项是哪项?()

A.5日,10日。

B.7 日,15 日。

C.3日,7 日。

D.5日,7 日。

34.部委规章可以创设行政处罚的范围是下列哪个选项?()

A.警告与罚金。

B.警告与一定数额的罚款

C.警告、罚款与没收财产。

D.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35.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A.只能由法律设定

B.只能由行政法规设定

C.可以由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设定

D.可以由地方性法规设定

36.下列关于行政裁决特征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行政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刑事纠纷

B.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授权的特定行政机关

C.行政裁决在形式上具有准司法性

D.行政裁决在效果上具有强制性

37.下列有关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公务员就是我国行政机关的一切工作人员

B.国家公务员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报中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C.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

D.国家公务员分为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公务员和一般公务员

38.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依其行政责任所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行政制裁不包括()。

A:行政处罚B.行政处理C.行政处分D。劳动教养

39.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法律案审议的结果不可能是()。

A.签署公布

B.终止审议

C.进一步审议

D.提请表决

40.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

A.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

B.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原被告均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

D.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4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1954年宪法…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C。1957年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2.欧洲大陆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91年法国宪法

C.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D.1919年法国《魏玛宪法》

43.新中国成立后,从()起宪法以根本法形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1954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82年

44.将宪法划分为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这种分类的科学性,是因为它()。

A.指出了宪法的内容

B.总结了宪法形式上的特点

C.揭示了宪法的本质属性

D.指出了国家的不同类型

45.1954年宪法所确认的基本原则是()。

A.政治协商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本国经验和外国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D.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

46.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1791年法国宪法

47.我国现行的宪法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部宪法。A.2 B.3 C.4D.5

48.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宪法实施的保障,其根本原因是()。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宪法确认、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C.宪法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D.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9.《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当时的()。

A.最高国家政务机关

B.最高国家管理机关

C.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D.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50.《宪法》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1.《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全国人大法工委

52.把宪法划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依据是()。

A.是否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B.是否有最高法律效力

C.是否容易修改

D.是否是书面形式

5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A.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B.爱国统一战线

C.民族统一战线

D.广泛的统一战线

5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C.平等原则

D.集体行使职权

5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原则。A.首长负责制B.少数服从多数C.民主集中制D.议行合一

56.全国人大开展工作的基本形式是()。

A.组成代表团视察工作

B.组成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C.召开全国人大会议

D.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

57.全国人大代表按照()组成代表团。A.民族B.选举单位C.地域D.职业

58.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由()处理。A.专门委员会B.委员会C.委员长会议D.秘书长

59.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A.少数民族代表

B.妇女代表

C.华侨代表

D.军队代表

60.()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A.设区的市B.县级C.自治州D.省级

6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负责。

A.上级人民法院

B.本级人民法院

C.本级人民代表团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62.我国现行《选举法》规定,选区划分的原则()。

A.可以按地区人口划分

B.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

C.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或工作单位划分

D.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或工作单位划分

63.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

A.一切公民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选举

B.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C.所有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D.全国人民都有选举权

6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有病

B.年老

C.丧失劳动能力

D.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

65.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召集。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大主席团C.委员长D.委员长会议

66.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A.收容审查。B.劳动教养。C.行政拘留。D.逮捕犯罪嫌疑人。

67.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下列哪个人民法院管辖?()

A.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

B.复议机关所在地。

C.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复议机关所在地。

D.c选项中人民法院共同的上一级法院指定的。

68.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攻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由下列哪个法院受理执行?( )

A.申请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B.被执行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C.一审人民法院。

D.终审人民法院。69.《行政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

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下列哪项内容属该条规定的例外情况?()

A.人民法院以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为由判决撤销的。

B.人民法院以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为由判决撤销的。

C.人民法院以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判决撤销的。

D.人民法院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为由判决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的。

70.土管局批准了陈某建房申请,陈某房子建好后,某县水利局因其为违章建筑责令拆除。陈某以县水利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受理后应按下列哪种方式办理7.()

A.应追加县土管局为被告,并通知其参加诉讼。

B.应通知县土管局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

C.应通知县土管局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D.应通知县土管局以证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71.在行政诉讼的执行措施中,不可以对行政机关采取()。A.划拨B.查封C.扣押D.司法建议

72.行政诉讼法规定,因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引起的行政诉讼,由原告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里的原告所在地不包括()。 A.临时居住地B.经常居住地C.被限制人身自由所在地

D.户籍所在地

73.行政诉讼强制的主体是()。A.行政主体B.有权国家机关C.人民检察院D.人民法院

74.在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下列哪类案件,不可以根据原告申请,依法书面裁定先予执行?()

A.起诉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B.起诉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社会保险金的。

C.起诉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最低生活保障费的。

D.起诉行政机关没有就其违法行政行为给予赔偿的。

75.行政机关对于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时,在证据可能灭失的情况下,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选行封存证据。

B.经行政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可以先行扣押证据。

C.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证据。

D.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

76.下列哪个选项所列人员可以成为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主体?()

A.乡政府办公室秘书。

B.大学校长。

C.电视台主持人。

D.国有公司经理。

77.某机场的机械师陆某对机场领导人员心怀不满,在某次为等待执行任务的一架波音747客机进行机械检修时,故意对飞机的发动机装置进行了破坏。但恰好这架飞机此次没有投入运营。在第二天运营前机械师陈某在对飞机进行检修时发现了故障及时进行了排除。对陆某的行为如何认定?()

A.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未遂。

B.破坏交通工具罪未遂。

C.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既遂。

D.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

78.以下犯罪行为的主体哪一种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A.玩忽职守罪。

B.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C.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79.行为人以谋利为目的,意欲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但由于交通工具简陋不具备必要的安全条件,导致被运送人多人重伤、死亡的后果,对该行为应如何认定?( )

A.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严重情节。

B.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界与过失致人死亡、过失致人重伤罪并罚。

C.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择一重罪处罚。

D.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并罚。

80.行为人高某在盗掘古墓葬的过程中,造成大量的珍贵文物严重毁损,对高某的行为如何认定?()

A.盗掘古墓葬罪的严重情节。

B.故意损毁珍贵文物罪。

C.盗掘古墓葬罪与故意损毁珍贵文物罪并罚。

D.资掘古墓葬罪与故意损毁珍贵文物罪择一重罪处罚。

81.行为人在实施抢劫行为后,出于灭口的目的而将被害人杀害,对行为人的行为如何认定?()

A.抢劫罪的加重情节。

B.抢劫罪。

C.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

D.故意杀人罪。

82.某市黄某开办的个体小煤窑只开了采煤通道即开始采煤,主管部门检查后发现该煤窑只有送风口,没有排风口,即书面通知其停业整顿,黄某拖延不改继续采矿,终于因瓦斯浓度太高,发生爆炸致9名矿工死亡。黄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A.重大责任事故罪。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C.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D.过失爆炸罪。

83.因暴力干涉婚姻自由不成而将被干涉者杀害的行为构成下列哪种罪?()

A.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B.故意杀人罪。

C.属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加重罪状。

D.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与故意杀人罪。

84.某国家机关的机要人员林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其所知悉、掌握的大量国家机密,绝密提供给境外的反动组织,对该行为如何认定?()

A.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B.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D.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拱国家秘密、情报罪。

85.季某的父母对其与村民小张之间恋爱极为不满,极力进行破坏,以致发生下列哪种行为公安机关不可以主动立案侦查?()

A.当众殴打季某后将其禁闭,季某自杀的。

B.将季某捆绑过紧致其身亡的。

C.殴打季某,将季某打成重伤,由于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

D.先将季某吊起来毒打,后又私自将季某许配他人的。

86.公司犯下下列哪些罪时,实行双罚,即单位处罚金,同时要求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 A.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B.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C.挪用公款罪。D.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87.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业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不服管理,违章作业,造成下列哪些损失,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A.1人死亡的。B.3人重伤的。C.直接经济损失达4.5万元。D.直接经济损失达30万元,车间停产10天的。

88.下列各种行为哪项实行数罪并罚?()

A.实施了非法制造枪支、非法运输弹药、非法储存爆炸物及非法邮寄弹药行为的。

B.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致人重伤、死亡的。

C.为追索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并使用暴力使他人重伤、死亡的。

D.强奸妇女后,又实行杀人行为以图灭口的。

89.公安局预审员王某在审理卷烟厂女工陈某盗窃案时,对陈某犯盗窃甲级香烟209条(价值1600余元)的罪行,不追查,不取证,还将罪证材料销毁,掩护陈某逃避惩罚。陈某在王某的掩护下获得释放后,王某以此要挟,将陈某多次奸污。对王某的行为下列哪项表述正确?()

A.包庇罪和强奸罪。

B.徇私枉法罪和强奸罪。

C.伪证罪和强奸罪。

D.玩忽职守罪与强奸罪。

90.行为人王某生产了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后,又销售这种商品的,对王某行为的认定与处罚哪项是正确的?()

A.假冒注册商标罪。

B.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C.假冒注册商标罪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并罚。

D.假冒注册商标罪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择一重罪处罚。

91.某纳税单位足额缴纳税款后,又采取假报出口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全部所缴纳的税款,数额巨大,对本案的表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构成偷税罪。

B.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

C.按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实行数罪并罚。

D.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择一重罪处罚。

92.被告人的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构成重伤害行为的有哪些?()

A.伤者当场因失血过多而休克,但及时抢救恢复正常。

B.伤者当时表面伤情较轻,但实际伤在脑内,后来因脑组织破裂压迫脑神经死亡。

c.伤者当时伤情较轻,及时送往医院,但由于医生治疗错误而导致其死亡。

D.伤者当时伤情较重,但事后没有后遗症,身体恢复正常。

93.姜某使用伪造、变造的金融票据,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并骗得其财物,数额较大。下述关于对姜某的行为认定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A.金融票据诈骗罪。

B.合同诈骗罪。

C.金融票据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实行数罪并罚。

D.金融票据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择一重罪处罚。

94.一货轮在海上航行,突起大风,并收到强台风警报,当时靠岸避风已不可能。而气象台预报,台风中正要经过货轮航行的海域,为使货轮和船员的生命免遭损害,船长下令抛去部分货物(价

值3万元),以减轻货轮的负载。但当台风刚刚接近该轮航线海域时,突改方向,并未殃及货轮安全,对船长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紧急避险。

B.假想避险。_

C.事中避险。

D.事前避险。

)5.刁某花5000元从人贩子手中买来一名受骗的四川姑娘作妻子,姑娘知道真相后欲逃跑,刁某将其手脚捆住,强行与其同房,发生性关系,事后为防止其逃跑将其锁在屋内,一个月后女方哥哥领公安人员前来解救,刁某持械堵住屋门不许公安人员进入,相持一个多小时,致使全村的许多人前来围观,后公安人员制服刁某使该四川姑娘得救,两名公安人员在与刁某搏斗时受轻伤。本案刁某的行为构不成下列哪些犯罪?()

A.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

B.强奸罪。

C.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D.非法拘禁罪、妨害公务罪。

96.合伙合同存续期间,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要求人伙,关于法律是否允许的问题下列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A.依合伙合同的约定决定是否允许。

B.不允许。因为合伙合同是基于合伙人间的信任关系而存在。

C.合伙合同有约定的,依合同处理,无约定的,须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D.合同有约定的依约定处理,无约定的,须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

97.下列行为中,哪项属于默示的民事法律行为?()

A.租期届满后,承租人继续交付租金,出租人继续收取租金。

B.代理期限届满后,委托人没有继续委托,而代理人仍然进行代理行为。

C.甲向乙提出书面要约,双方在此之前未有联系。甲在要约中明确提出,若乙不在1个月内提出反对意见,视为同意,.1个月后,乙沉默。

D.甲向其妻子乙提出离婚,乙沉默,后甲以乙的此行为要求法院判决离婚。

98.下列情形中,哪一项的诉讼时效为1年?()

A.某甲买了1台电热水器,使用中因电热水器漏电而受伤。

B.某甲与某乙签订了一承包经营合同,后某乙违约。

C.某甲借给某乙1万元,某乙到期不还欠款。

D.某甲在某乙处定作一套西服,到期后某甲未及时领取西服,30天后某乙将西服卖掉。

99.对宣告死亡与宣告失踪的区别,表述正确的是哪些?()

A.宣告死亡的效果在于终止下落不明人以其原住所地为中心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宣告失踪仅在于为完全行为能力失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

B.宣告死亡的法定下落不明期间一般为2年,特殊情况下为1年;宣告失踪的法定失踪期间一律为2年。

C.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2年,而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3个月。

D.宣告失踪被撤销,发生返还财产,恢复婚姻关系等效果;宣告死亡撤销则没有这种效果。100.下列哪项不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A.甲乙两公司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如果3个月后甲公司有空闲的建筑施工设备,则租给乙公司两台,租期4个月。

B.甲立下遗嘱:如果自己的儿子在2年之内犯罪,则将自己的遗产遗赠给朋友乙。

C.丙立下遗嘱:如果自己的儿子不故意杀害自己,就将遗产留给他。

D.A矿场与B公司的约定如果矿山开采不发生重大事故,则矿石买卖合同生效。

101.期待权不包括下列哪项权利?()

A.已具备全部要件,从而被当事人实际享有的权利。

B.以附停止条件和附始期法律行为所设定的权利。

C.由既存债权产生的将来债权。

D.继承开始前的继承权。

102.在下列情形中哪项构成承诺?()

A.甲向乙发出要约,丙得知后表示接受甲的条件。

B.丙向乙发出要约,丁考虑后向戊表示同意甲的要约。

C.何某向刘某发出要约,要求10天内给予答复,过期视承诺,刘某未能如期答复。

D.袁某根据广告上刊登的价格,给某体育用品厂汇款购买某型号的体育用品。

103.下列选项中哪项应认定为有效的民事行为?()

A.某甲与某县政府商定,某甲赠给某县政府一台轿车,但实际上此台轿车归某乙所有。

B.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确能证明的发病期间实施的民事行为。

C.某甲把一幅古画真品错当成复制品卖给某乙。

D.11岁的某丙接受了从英国来的叔叔送给他的一台电脑,价值1.5万元。

104.甲、乙双方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由甲方向乙方提供货物。后经甲方同意,乙方将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转给丙。这样,法律关系的()就发生了变更。A.主体、客体B.内容 C.客体D.主体

105.牛明村未成年人甲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重伤,丧失监护能力,现甲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就甲的监护人问题发生争议,可由谁指定监护人?()

A.甲的经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

B.甲的父母的所在单位。

C.甲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住所地的村民委员会。

D.以上都不对。

106.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A.个人所有财产B.依法规定享有的财产C.个人合法财产D.公民收入和储蓄

107.某甲17周岁,已参加工作,有固定收入,某日因某甲在街上寻衅滋事,将某乙打伤,某乙要求赔偿医药费,对此下列表述哪些不正确?()

A.某甲的父母必须承担赔偿医药费的义务。

B.某甲的父母无须承担赔偿医药费的义务。

C.某甲的父母可以选择是否替某甲赔偿医药费。

D.某甲的父母如赔偿了医药费,则对某甲有追偿权。

108.肖强下落不明已达3年,下列哪些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肖强为失踪人?()

A.肖强的好友。

B.肖强之妻。

C.与肖强有权利义务关系的雇主。

D.上述三个选项都对。

109.下列合同中,属于可撤销的合同()。

A.甲、乙签订质押合同,约定甲不能如期履行合同义务,则乙取得质物的所有权

B.甲、乙两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合同

C.甲为逃避法院的强制执行,将其财产赠与乙

D.甲因治病急需钱,乙提出以低于市场接近5倍的价格购买甲的珍贵油画,甲无奈之下与乙签订了合同

110.杜某和钟某1997年合伙开饭店,因经营有方,饭店生意兴隆,1998年5月,钟某的妻弟李某要求入伙,以下哪项表述不正确的?()

A.设杜某不同意李某入伙而钟某同意,则李某不能人伙。

B.设杜某和钟某都同意李某入伙,但在入伙协议中约定李某不执行合伙事务并不能自营饭店。

C.设李某人伙后,饭店经营不善致合伙散伙,对于1998年5月以前合伙债务李某不负偿还之责。

D.设李某人伙后,饭店经营不善致合伙散伙,对入伙之前债务李某与杜某、钟某负连带责任,但有权就其承担数额向杜某、钟某追偿。

法律常识习题答案

1.C

2.C

3.B

4.B

5.D6;D 7.D8.C9.B10.B11.B12;B 13.C14.C15.A1

6.D1

7.C18;C 19.B20.D21.A22.B23.B24-C25.C26.A27.D2

8.B

29-B30;A 31.D32.B33.C34.B35.A36;A 37.D38.B39.A40.A41.A42;B 43.A44.C45.D46.C47.C48;B49.D50.D51.B52.A53.B

54;A 55.C56.C57.B58.C59.A60-B 61.C62.D63.B64.D65.A66;D 67.C68.A69.C70.C71.B72;A 73.D74.D75、C76.A77.D78;D

79.A80.A81.C82.C83.B84-B 85.D86.B87.C88.D89.B90;A 91.A92.C93.B94.D95.A96;C 97.A98.A99.A100.C101.A102;D

103.D104.D105.B106.C107.A108;B 109.D 110. C

1、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到2020年比2000年翻()番。将GDP‘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

2、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

3、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4、十七大报告,提出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一条伟大道路是指走“()”,五条具体道路是指“()”“()”“()”“()”“()”。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5、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6、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这是“()”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7、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这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8、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增长”注重的是速度的提高、总量的扩张,而“发展”更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突出了“好”字当头的总要求。

9、中共十七大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大会一致同意将()写入党章,在党章中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

10、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的说法,意思就是“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财富。”

11、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一、中共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 二、中共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 三、十七大报告首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四、中共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五、()首次出现在了报告中。

参考答案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

2、生态文明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5、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

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9、科学发展观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财产性收入

11、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

公共基础分项训练题---邓小平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

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 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历史关头,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 ( )

A. 《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

B. 《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

C. 《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D.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 在(),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失误,我党提出两个阶段、两条道路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

A. 党的八大上

B. 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

C.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

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4. 在()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A. 毛泽东

B. 薄一波

C. 邓小平

D. 陈云

5. 新中国建立之初,()提出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战略构想。

A. 邓小平

B. 周恩来

C. 毛泽东

D. 刘少奇

6.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 发展生产力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 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 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8. 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高纲领是()。

A. 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救助

D. 社会优抚

9. 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实现国家统一

C. 加强民族团结

D. 增强民族凝聚力

10.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

A.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C.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D. 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

二、多项选择题

1.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

A. 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B.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C. 它是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 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

2. 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

A.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 没有固定的模式

D. 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成果

3. 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和实践中,历史上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了以“左”为特征的错误,其基本经验教训是 ( )

A. 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

B. 对本国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认识不足

C. 实行了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路线和政策

D. 坚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

4. 为了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我党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战略政策,主要有()。

A. 确立战略重点,以重点带动全局

B. 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C. 部分先富带动共同富裕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5. 2010年的主要目标是()

A. 建成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B.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C.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6. 关于经济纠纷,正确的说法是()

A. 经济纠纷是不可以通过行政命令、决定、调控等经济手段解决的

B. 有些经济纠纷可以由司法机关来调解和裁决

C. 对于那些经济纠纷违反计划、撕毁合同和破坏经济秩序的,要给予法律制裁

D. 经济纠纷常常发生于国家机关和经济组织机关、经济组织与经济组织机关、经济组织与公民个人之间

7. 关于货币政策,正确的说法是()

A. 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调整货币的需求量,使货币的需求量和供应量相适应,从而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B. 货币政策的总目标是保持经济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C. 现实中存在着均衡的货币政策、比较“松”的货币政策和比较“紧”的货币政策三种不同的货币政策

D. 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社会总需求不足,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A. 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 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 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 所指的“量”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9. 当代世界的主题是()

A. 和平

B. 发展

C. 稳定

D. 裁军10.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是()

A. 对外贸易

B. 利用外资

C. 全盘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取代民族经济

D. 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三、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是什么?

5.试析政府的保障职能。

6.市场经济有哪些局限性?

7.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8.简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

四、论述题

论述十六大关于“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新思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B

4. C

5. C

6. C

7. B

8. B

9. A 10. D

二、多项选择题

1. BCD

2. ABCD

3. ABC

4. ABC

5. BC

6. BCD

7. BC

8. ABCD

9. AB 10. ABD

三、简答题

1. 答:从总体上看,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的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发展并形成轮廓的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

2.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①我国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

②我国尚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③作为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是一个上百年的较长历史阶段。

3. 答:(1)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我们必须牢记历史上一度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严重教训。今后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 答: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在继续坚持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能源和交通通讯的优先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这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带动全局的战略重点。

5. 答:保障职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职能,这一职能的根本作用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具体来说:第一,政府对外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努力维护一个有利于国内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对内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建设,保障国内治安。第二,政府通过经济立法和执法来规范各种经济行为,反对各种不正常市场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第三,政府努力保护环境和各种资源。

6.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局限。具体来说,①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市场反映的是社会的短期需求,而不能反映社会的长期需求,因而容易出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②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③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市场只能向企业表明社会需求的方向,而不能指明每个企业在满足社会需求总量中应承担的份额,因而容易造成需求的虚假性和产业盲目性。④市场调节的局部利益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⑤市场调节对有些经济领域和经济活动无效,即所谓“市场失灵区”,如兴办公共事业、非盈利性设施等。⑥市场调节会造成两极分化,而社会主义则要求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市场调节具有上述种种局限性,因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基础方式的市场经济具有局限性。

7. 答: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防止社会保障成为经济发展的包袱和障碍。第二,社会保障与生产关系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应当有利于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竞争机制引入,促进国家、企业、个体的共同繁荣发展,为所有社会成员直接解决后顾之忧。第三,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合理分担,社会保障社会化的原则。第四,坚持标准有别、循序渐进的原则,承认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因经济条件不同形成的保障程度的差异,不搞“一刀切”和“平均主义”。第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8. 答:在新的国际条件下,我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具体说来:①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⑤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我国外交为之奋斗的目标;⑥邓小平提出了要立足国内,善于自处,永不当头,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这一系列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因而也是正确的。

四、论述题

答: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行这一方针,严格按照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的工作,广泛团结港澳各界人士,共同维护和促进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同台湾同胞一道,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坚决反对台湾分裂势力。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意愿日益增强。台湾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不得人心。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坚决反对。台湾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开展对话,进行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我们愿与台湾各党派和各界人士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交换意见。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我们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两岸应该扩大交流交往,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完全应该采取实际步骤积极推进,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

题。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八项主张,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国际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公共基础分项训练题--法律

一、单项选择题

1. 法的共同本质()

A.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B. 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C. 法是领导者个人意志的表现

D. 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2. 法律渊源实质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法进行的分类,根据法律渊源的含义,我们可以把法律分为()

A. 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B.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C. 宪法、民法、刑法、商法等

D. 宪法、法律、行政法、条例等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事的原则是()

A. 民主集中制

B. 下级服从上级

C. 民主协商

D. 言论负责.

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A.爱国统一战线 B. 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民族统一战线 D. 广泛的统一战线

5.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决定的。

A.行政法关系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行政管理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C.行政法律规范的数量众多

D.行政法是基本部门法

6. 下列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有()。

A.人民法院

B.国务院及各部委员会

C.各社会团体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 王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刑罚执行2年后,因确有悔改表现,某县人民法院审核裁定缩短为5年有期徒刑,这是对王某()。

A. 从轻处罚

B. 减轻处罚

C. 减刑

D. 改判

8. 某甲与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构成()。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9.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可以作为特殊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

A. 国家

B. 公民、法人

C. 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D. 外国人、无国籍人

10. 《著作权法》规定,演绎权属于()。

A. 修改权

B. 发表权

C. 保护作品完整权

D. 著作财产权

二、多项选择题

1. 法的渊源有()。

A. 程序法

B. 宪法

C. 地方性法规

D. 本国参加的国际条约

2.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

A. 物,即各种物质资料

B. 非物质财富,或称智力成果、精神财富

C. 行为

D. 法律事件

3.我国国家主席()。

A. 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范畴

B.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C.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D. 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对外代表国家

4. 下列是国家机关的有()。

A.最高人民法院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 国务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有()。

A. 审理对象不同

B. 期限不同。

C. 审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

D. 提起理由不同

6. 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有()。

A. 行政行为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

B. 行政主体不明确

C. 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D. 行政行为不适当

7. 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A. 它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

B.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C. 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8.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A. 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 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C.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 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9. 《民法通则》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 依法成立

B. 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C.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D.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0. 民法上保护人身权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A. 停止侵害

B. 赔礼道歉

C. 消除、恢复名誉

D. 赔偿损失

三、简答题

1. 当代中国立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 简述法律关系的涵义与基本特征。

3. 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是什么?

4.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主要有哪些?

5. 行政征收与行政没收的区别有哪些?

6. 行政违法的特征有哪些?

7. 我国刑法上的犯罪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法律特征?

8. 债权与物权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四、论述题

试述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3. C

4. A

5.B

6. B

7. C

8. C

9. A 10. D

二、多项选择题

1. BCD

2. ABC

3. ABCD

4. ABCD

5. ABCD

6. CD

7. ABC

8. ABCD

9.ABCD10.ABCD

三、简答题

1. 答:当代中国立法应该遵循下列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即不能违宪;(2)立法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

(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2. 答: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人们根据法律规定而形成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有以下基本特征:(1)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4)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人们之间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

3. 答: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有信仰宗教与否的自由,有信仰不同教种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不同教派的自由。但是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4. 答: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主要有:①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如果上级决议、命令、法律、法规不适合本地情况,经批准可变通或停止执行;②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③管理地区财政;④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⑤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⑥依照宪法规定,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⑦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5. 答:行政征收与行政没收存在以下区别:①行政征收是以相对方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为前提条件;而行政没收只能以相对方违反行政法的有关规定为前提条件。②两者法律性质不同。征收属于一种独立的行政行为;而没收则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一种。③两者在行为的连续性不同。征收只要据以征收的事实依据存在,征收行为就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往往具有连续性;而对没收来说,对某一违法行为只能给予一次性没收处罚。

6. 答:行政违法的主要特征有:①行政违法行为人必须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②它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法律保护的行政法关系的行为;③它是一种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④其法律后果是承担行政责任。

7. 答: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社会,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我国《刑法》中犯罪的基本特征是: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处罚性。

8. 答:物权和债权都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民法调整的结果。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①从反映的社会关系上看,债反映的是动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由甲主体转移给乙主体的关系。物权反映的是静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的归属、支配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物权是财产流转的前提和结果,债是财产流转的法律表现。②从法律关系的主体看,物权为对世权,其权利主体总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人,债权为对人权,其义务主体为特定的人。③物权为绝对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债权为相对权,其权利、义务具有对

应性;④物权的客体只限于特定独立物,不包括行为和精神财富,债权的客体则不受此限。

⑤物权属于一种支配权,主体通过直接对物的管领和支配而实现其权利,无需请求他人实施积极的协助行为,债权为请求权,权利主体需通过请求义务人履行积极的义务才能实现其权利。⑥从法律关系发生的事实上看,产生债的法律事实,既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不合法行为,而物权的取得只能是合法行为。

四、论述题

答: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独立民事主体,因而它必须具备法定条件,这些条件是根据法人从事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客观要求,包括物质上的要求和组织上的要求以及保护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需要而规定的。法人条件:①依法成立,包括成立不得违反法律和成立必须符合法定程序。②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是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其履行义务、承担民事责任的物质保证。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的名称是表示法人性质或特点并与其他法人相互区别的标志,同时法人要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也必须有自己的名称。法人的组织机构包括法人的管理机构和业务活动机构,这是法人必须具备的组织条件。法人的场所是法人进行业务活动的所在地,它是法人进行业务活动的空间条件。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包括三重含义,一是法人必须承担民事责任,二是法人的债务只能由它自己承担,三是法人必须有能力承担民事责任。具备以上四个条件法人才算合法。

公共基础分项训练题----公文写作与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公文作用的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

A. 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B. 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C. 规范性公文、领导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陈述呈请性公文、商洽性公文、证明性公文

D. 收文、发文

2. 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

A. 内部使用文件

B. 秘密文件

C. 机密文件

D. 绝密文件3. 下面公文写作中不恰当的是()。

A. 我们一定要严厉打击少数腐败分子,把反腐败进行到底

B. 以上意见如无不当,着即批转各有关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C. 我们必须排除种种不利因素,争取在第一季度建成东方贸易商厦

D. 玻璃制品厂原党委书记张某一伙,几年来大量贪污盗窃、行贿送礼,其中仅行贿一项即达85000元

4. 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公文中安排语序时,当一组概念表现由若干连续的动作、行为构成的活动过程时,一般应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

B.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抄送机关答复

C. 有些公文的主题,可以根据领导人授意而直接表述,有些公文的主题,则需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随着对客观实际情况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而逐步提炼与明确

D. 公文中的疑问语气一般较少使用语气词“啊”、“呢”、“吧”等,“吗”也尽可能不用或少用

5. 用于行政管理的“命令(令)”,其发布权限属于()。

A.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 党、政、军各类机关

C. 国务院及其各部门

D. 国家大型企业、事业单位

6. 撰写交流信息的通知,要求做到:()。

A. 说明制发的意义

B. 侧重叙事,在叙事基础上阐明道理

C. 不必予以评论,也无需阐发意义和目的

D. 必须有明确的政策依据

7. 《关于查禁赌博的通告》显然应具备:()。

A. 较强的时效性

B. 教育性,以引起人们警觉和注意

C. 知照性,用于公布需要人们周知的事项

D. 被动性

8. 以下有关公文的说法错误的有:()。

A. 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

B. 通用公文,又称行政公文,指各类机关普遍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函等

C. 通知的作者广泛,不受机关性质与级别层次的限制

D. 函为不相隶属机关间相互往来的正式公文,对受文者的行为没有强制性影响

9. 公文处理程序具有很强的确定性与不可逆性,以下各阶段的先后排序应为:()。

A. 会商→核稿→注发→发出

B. 核稿→用印→缮印→发出

C. 核稿→会商→用印→缮印

D. 拟稿→注发→签发→发出

10. 以下所列不属于核稿要求注意的事项的是:()。

A. 要求格式规范,文体正确,结构完整

B . 行文方向是否正确,有无多头主送、滥抄滥报、违制越级行为现象

C. 实践中拟稿与核稿是不可逆的过程

D. 公文是否经一定会议讨论通过,是否需上报并已获批准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公文的结构就是指公文的组织构造

B. 公文形成的具体时间,通常以会议通过的时间或印发时间为准

C. 发文就是指本机关制成发往外部的文件

D. 公文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

2. 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这种特殊性表现在()。

A. 采用白话文形式

B. 具有真实性、合法性

C. 具有规范性、相对确定性

D. 用议论、说明、叙述多种方式表达

3. 可用来签批和书写公文的字迹材料有()。

A. 墨汁

B. 碳素墨水

C. 蓝黑墨水

D. 纯蓝墨水

4. 公文词语特点主要是()。

A. 公文词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多音节词的使用频率高

B. 介宾词组、联合词组的使用频率较高

C. 排斥使用一般的口语词、方言词和土俗俚语

D. 词语一般不使用谚语、歇后语,也不能使用简称语

5. 下面哪种情况可以联合行文?()。

A. 同级政府之间

B. 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党委之间

C. 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之间

D. 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之间

6. 撰写通报要求做到:()。

A. 内容具有典型性,事例有代表性

B. 通报材料必须经深入调查和反复核实

C. 应使用说明与叙述的表达方式

D. 必须具有明确的政策依据与法规依据

7. 以下不属于通知的特点有:()。

A. 具体法定权威性与执行性

B. 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

C. 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D. 内容单纯,行文简便

8. 以下关于简报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在末页下端用两条平行线可作简报报尾的标志

B. 不应将正式公文以简报的形式发表

C. 简报印有报头,位于第一页上方,约占全页1/3或1/4左右

D. 简报是机关用以撰写重要公文的基础材料之一

9. 以下公文属批办工作对象的有:()。

A. 确无规定处置方案的业务性公文

B.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通知》

C. 《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

D. 非常规公文

10. 用印时应加以注意的事项有:()。

A. 原则上以谁的名义制发公文,就用谁的印章

B. 印章应盖在成文日期上方,并注意上不压正文,下不压日期

C. 代章时应标明“代章”字样

D. 印前须经批准的,不经规定领导者签发的公文一律不予用印

三、简答题

1. 简述公文的特点。

2. 公文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简述它们各自有何作用?

3. 简述公文写作的程序。

4. 公文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5. 批转类通知和转发类通知的区别是什么?

6. 工作报告与总结报告的区别有哪些?

7. 简述对外发出公文的方式。

8. 简述收文处理的一般程序。

四、论述题

论述公文处理的重要地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A

4. B

5. C

6. C

7. C

8. D

9. A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 BC

2. AD

3. ABC

4. BC

5. ABCD

6. ABC

7. AC

8. ABCD

9. AD 10. ACD

三、简答题

1. 答:公文是国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件。其特点如下: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对受文者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行为将产生为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不同程度的强制性影响;③具有规范的文体、结构和格式;④需要履行法定的程序,否则无效。

2. 答: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一切公文所必不可少,各自作用如下:①标题:用来区别本公文与其他公文不同的名称,概括了公文正文部分内容,有利于检索、查找与管理;②正文:是公文的主体部分,系统表达为受文者关注及对特定事物获得明确认识所需要的信息;③作者:制发公文的机关,表明公文的责任者和法定权威性;④日期:公文形成的具体时间,具有表明公文有效性的作用;⑤印章或签署:两者在公文中不可或缺,是证明公文真实、合法及有效性的象征和标志;⑥主题词:是对公文内容的进一步揭示和概括,便于归档整理和进行检索。

3. 答:公文写作的程序一般分为:准备、撰拟、审核修改三个阶段。 公文写作前的准备包括:明确行文目的;确定主题;选择文种;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选择表达方式。

撰拟文稿包括安排结构,首先确定公文的组成,正文的表述次序,安排层次、段落间的衔接,与转换,写好开头结尾;拟写提纲;书写文稿。

审核修改:撰稿者自己先要反复推敲修改;重要文稿要组织讨论;最后由主管领导人和综合办公部门核稿。

4. 答:公文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要遵行一般的写作通则之外,还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要求:①合“法”,即要符合国家和党的大致方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②求实,即要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讲求实效。③要做到公文写作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④用语要注意庄重严谨、简明通顺、平实得体。

5. 答:各机关需要将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或其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用通知向所属下级机关或部门转发。这类通知可用简要文字说明所转发公文的制发机关、标题与执行要求,也可对受文单位提出贯彻执行的指示性意见。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报来的公文认为具有广泛印发的必要时,即由上级机关加上批语,以通知的形式向下转发。这种通知反映了批转机关的意志与权威,对受文单位有领导与指导作用。

6. 答:工作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与建议的文种。重点在于叙述事实,需要对工作的全局、概貌作简要的叙述,同时要点面结合,列举典型事例,典型经验,来说明工作深度。

总结报告是提炼经验的报告,在工作完成之后,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或教训。它的侧重点是提炼成功的经验,探讨失败的教训,以提高认识。

7. 答:公文除直接传送外,多通过以下间接通道传送,主要包括:

(1)普通邮寄,用于无保密要求的公开性、普发性公文。(2)机要通信,适用于秘密级,机密级公文。(3)机要交通:主要为党政高级领导机关服务。(4)公文交换:适于平件、秘密件、机密件传递。(5)电信:长于快捷,短于保密。

8. 答:(1)公文的收受和分流,包括签收、外收文登记、启封、内收文登记、分办、摘编。(2)办理收文活动,包括拟办、批办、承办、注办。(3)组织传阅与催办、查办,包括组织传阅、催办、查办。(4)处置办毕公文,包括立卷归档、消退、暂存、销毁等。

四、论述题

公文处理是使公文得以形成并产生实际效用的全部活动,具有重要地位。①公文处理是机关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文作为办理公务的基本手段,贯穿于机关各项职能活动的始终,为公务活动的各领域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而公文的形成与发挥作用须依赖于公文处理。因此,公文处理便成为机关实现管理职能的必要条件,是沟通机关之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沟通机关与广大群众之间联系的有效形式。公文处理的质量与效率对于机关行政管理乃至国家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②公文处理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档案的重要部分来源于各机关形成的公文。公文的内容、格式、字迹材料以及处理程序是否规范、准确,归档公文是否齐全完整,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与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公文处理工作,才能促进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