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OET乳化技术

SOET乳化技术

SOET乳化技术
SOET乳化技术

SOET植物乳化技术

SOET植物乳化技术即超临界植物精油萃取乳化技术(S upercritical plant Emulsified Oil Extraction Technology)。是一种新型植物提取和分散技术,能充分提取天然植物精华,并保证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不被破坏。该技术由上海清喆环保科技历经15年开发,是一种新型植物精油(或其他有效物质)提取与乳化包埋分散技术。

该技术不但成功的将植物精油提取效率提高一个数量

级,同时保持植物的有效成分,真正提高植物的精华提

取质量和利用率,保护环境,安全健康。

简单点来说SOET就是一种由上海清喆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开发出来的将超临界萃取与乳化包埋结合起

来的一种新型提取制造技术。该技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保持植物提取物的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通过

乳化包埋技术保证提取物不被氧化变性或挥发丧失;

2、扩大精油或植物有效成分的应用范围,解决其

易挥发、易氧化、贮存、运输和加工等技术难题;

3、消除了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无残留

溶媒,同时也防止了提取过程对人体的毒害和对环境的

污染,100%的纯天然无污染;

SOET植物乳化技术将几个国际领先的技术与现有成熟技术有机结合,提升质量,保护环境,有着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

SOET植物乳化技术主要工艺原理如图所示:其主要由超临界萃取和乳化包裹两部分组成,天然植物首先通过超临界萃取完美的获得其有效活性成分物质,然后通过乳化釜进行乳化包埋,将植物有效成分(如植物精油)进行包埋乳化以保证其不被氧化分解丧失。经过这两道工艺便产生了所需的乳化包埋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物理萃取技术,简称SFE(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在较低温度下,不断增加气体的压力时,气体会转化成液体,当压力增高时,液体的体积增大,对于某一特定的物质而言总存在一个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后,物质不会成为液体或气体,这一点就是临界点。再临界点以上的范围内,物质状态处于气体和液体之间,这个范围之内的流体成为超临界流体(SF)。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气体的较强穿透力和类似于液体的较大密度和溶解度,具有良好的溶剂特性,可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单体。

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环境友好无污染,对有效成分破坏少和提取选择性高,利于对易氧化和热不稳定性物质的萃取,已成为一种理想的现代中药提取技术,主要应用于植物中挥发性成分,如植物精油,生物碱,木脂素,香豆素,醌类,黄酮类,皂苷类,甚至多糖类的提取。

超临界萃取可以在接近室温(35~40℃)及二氧化碳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取,有效地防止了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因此,在萃取物中保持着植物的有效成分,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性、易热解的物质在远低于其沸点温度下萃取出来;

而SOET植物乳化技术在继承了SFE的优点的同时用特有的乳化包埋技术获得纳米级的胶囊体,将植物有效成分层层包裹冻结,进而极大提高其存储性和使用的稳定性。是最干净的提取制造方法,由于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因此萃取物绝无残留的溶剂物质,从而防止了提取过程中对人体有害物的存在和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了100%的纯天然性。制备出来的东西更加的天然环保,由于没有损害植物提取物的分子结构,因而保证了其与原始材料融合性。如用于地板护理精油和木雕艺术品护理液,可使植物提取物更好的渗透融合与木材之中,回复木材天然状态,使木材更加坚固耐用。

SOET植物乳化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基本技术便是乳化。乳化是指是一种物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乳化是液-液界面现象,两种不相溶的物体,如油与水,在容器中分成两层,密度小的油在上层,密度大的水在下层。若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在强烈的搅拌下,油被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该过程叫乳化,当乳化的物质被成膜材料包裹时又被称为乳化包埋。国际领先的乳化包埋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的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成膜材料(囊材)把液体或者固体药物(囊心物)包嵌形成直径1-5000um(通常为5-250um)微小液滴胶囊的技术。乳化包埋技术应用优势:保护有效成分,抗氧化变质;防止储存期各种成分互相反应,提高保质期品质;指定时间和位置释放:有效成分通过扩散和渗透等形式在设定的位置以适当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释放出来,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乳化包埋技术的研究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大西洋海岸渔业公司(Atlan-tic Coast Fishers)提出了在液体石蜡中,以明胶为壁材制备鱼肝油-明胶微胶囊包埋体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乳化包埋技术开始取得重大成果,其中利用机械方法制备微胶囊包埋体的先驱者是美国的Wurster。美国NCR(国家现金出纳)公司的Green是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制备微胶囊包埋体的先行者,50年代初他发时了相分离复合凝聚法制备含油时胶微胶囊包埋体,取得了专利,并用于制备无碳复写纸,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成功,由此开始了以相分离为基础的物理化学制备微胶囊包埋体的新领域。50年代末到60年代,人们开始将聚合法应用于微胶囊包埋体的制备,发表了许多以高分子聚合反应为基础的化学方法制备微胶囊包埋体的专利,其中以界面聚合反应的成功最引人注目。70年代以来,乳化包埋制备技术日益成熟,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药物包覆和无碳复写纸扩展到食品、轻工、医药、石化、农业及生物技术等领域。90年代上海清喆环保科技开始着手开发这一技术,并逐渐开发改进出SOET植物乳化技术。将其应用于木质产品的提取与存储、护理等方面,目前这在国内属于首例,并

逐渐引起国内外同行的觊觎。

乳化包埋技术已历经定向楔理论,界面张力,界面膜,电效应等几代理论研究,逐渐成熟起来。通过乳化技术制备的蜡乳液能够赋予高光泽度,抛光性,实现薄而均匀的涂层,这是固体蜡很难达到的。还可以大大降低voc(易挥发的有机物质,装修污染的主要物质)值,使纳米级蜡小颗粒和乳化剂一起具有了良好的活动性能,可以方便的渗透进各种微小毛细空隙,更容易被吸收。

早在1999年清喆环保科技就在第一时间引进先进技术研究,结合强化混合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技术制备超细微粒技术和现有的乳化包埋技术,通过不懈努力,上万次正交实验终于开发出新型的SOET乳化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用来制备地板护理精油,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使用到这种新型产品,为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

乳化柴油

乳化柴油 乳化柴油(微乳化柴油)是水(或甲醇)和柴油通过乳化剂、助乳化剂在一定乳化设备经乳化而形成的油包水(W/O)型(透明)乳液。 一、性质 微乳化柴油是视觉透明的,乳化油则是不透明的; 乳化油的粒径约为0.1~10微米; 微乳的乳化剂用量远大于乳化的用量; 微乳化油的稳定性较乳化油的好。 二、应用特点 操作简单(只需机械搅拌); 原料充足(乳化剂为植物油厂下脚料活炼油厂副产物等) 能耗低(油燃烧释放热的减少低于水量的比重,即燃烧率提高); 污染少(乳化后其燃烧排放的颗粒物(PM10)、氮氧化物(NOx)明显减少); 提高燃油效率等优点(二次雾化的结果等); 税收优惠(产品为节能减排项目,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政府部门大力支持)。 三、研发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开源和节流成为人类应对能源危机的两大主要措施。柴油作为传统能源具有高热值、难挥发等特点,在人类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中国柴油消费量为10 962万t,缺口840万t,国内柴油供不应求。因此,柴油燃烧节能问题日益重要。燃油的乳化是指在乳化剂的存在下,通过机械搅拌、超声等手段形成油包水型乳液的过程。由于乳化柴油具有乳化过程简单、乳化油燃烧效率高、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少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乳化柴油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燃料节能减排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乳化柴油适用于各种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抽水机、发电机、燃油热风炉、烘干炉、柴油机轮船等。此种新型燃料与柴油性能相当,并且能大大提高燃烧效率,不污染环境,这种清洁柴油经权威机构检测,环保指标还优于柴油,价格比原柴油低1000元/吨以上,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新型燃料。 四、效益分析 环境效益: 有赖于其独特的燃烧特性,乳化柴油发挥的环境效益远超柴油。视乎发动机的类型、机龄和条件、服务历史、维护、占空比、驱动程序行为和水含量,广泛的测试证明了乳化柴油常见的减排幅度为: · 氮氧化物 --- 10% 至 30% · 一氧化碳 --- 10% 至 60% · 二氧化碳 --- 1% 至 3% · 颗粒物 --- 高达 60% · 烟 --- 基本上消除

微乳柴油实验报告

柴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的绘制及燃烧性能测定 1.实验背景 Schulman 在1959 年首次报道微乳液以来,微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1985年,Shah定义微乳液为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在表面活性剂界面膜的作用下生成的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的透明的分散体系。由于微乳液能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具有高稳定性、大增溶量、以及粒径小等特殊性质,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燃油掺水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课题。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使用掺水燃油。由于油、水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的W/O或O/W乳液在加热燃烧时水蒸气受热膨胀后能够产生微爆,使得燃油二次雾化燃烧更加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大大降低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含量。但是由于一般的乳状液稳定时间短,易分层,使得这一技术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微乳燃料的制备比较简单,只需要把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按 合适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就可以自发形成稳定的微乳燃料。微乳燃油可长期稳定,不分层,且制备简单, 并能使燃烧更完全,燃烧效率更高,其节油率可达5 %~15 % ,排气温度下降20 %~60 % ,烟度下降40 %~77 % ,NO x 和CO 的排放量降低25 %,在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上都有较为可观的效果,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热点。随着近年来对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微乳液理论在乳化燃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发透明、稳定、性能与原燃油差不多的微乳液燃料成为了研究热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增大,而石油资源有限,于是出现了石油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的趋势。2004全年我国进口原油12,272吨,2005年中国的石油日需求量比去年增11%;2006年石油消费量增长了%。我国进口原油的30%用于汽车消耗,据预测,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即使在采用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加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依靠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的条件下,2010年仍将短缺能源8%,石油进口依存度,预计2010年将上升为23%。现在我国年耗汽油和柴油总量约为亿吨,进口原油及成品油已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而且天然石油的储备是有限的,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在保护生存环境、节约宝贵资源和降低能耗的前提下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燃油燃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研究新型节油防污染技术,包括最为人们青睐并具有节能效率高,减少尾气污染的燃料乳化以及微乳化技术,己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2.微乳柴油与燃烧减排机理 乳化燃油与通常的乳状液一样,也分为油包水型(W/o)和水包油型(O/W), 在油包水型乳化燃料油中,水是以分散相均匀地悬浮在油中,被称为分散相或内 相,燃料油则包在水珠的外层,被称为连续相或外相。我们目前所见的大多数乳化燃料油都为油包水型乳化燃料。乳化燃料燃烧是个复杂的过程,对其节能降污机理较为成熟的解释是乳化燃料中存在的“微爆”现象和水煤气反应,也就是从燃料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来解释。一些燃烧机理包括: 物理作用—“微爆现象”

乳化柴油工艺配方大全

乳化柴油工艺配方大全 微乳化柴油 微乳化柴油,属于一种乳化油。微乳化柴油,是由柴油、油酸、水和乙醇胺配制成,其配料比按重量百分比计:柴油%、油酸3-15%、水5-30%、乙醇胺%。微乳化柴油与其它乳化油相比,具有透明,保存期长,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作为商品油大量推广应用等优点。 微乳化复合柴油添加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燃料所使用的添加剂,特别是制造微乳化复合柴油燃料。本发明的微乳化复合柴油添加剂组成为:按重量百分比,油酸60-80%、浓氨水15-20%、一乙醇胺1-5%、乙酸1-5%、烷基萘%、肼6-10%。本添加剂用于制造微乳化柴油复合燃料,配制时按重量百分比为,柴油∶水∶添加剂=58%∶30%∶12%。该燃料的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与柴油接近,具有成本低、外观透明、稳定性好、热值高、对发动机无副作用。同时,本发明的添加剂可起到改善柴油燃烧性能、节省能源、减少排气污染的效果。 含有柴油、醇和水的乳化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燃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有柴油、醇和水的乳化液新型液体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在非塑料容器中,以含有柴油、醇和水的乳化液的总重量百分比计,加入60%-90%的柴油和%-8%的高效复合乳化剂,然后将频率为18KHZ-26KHZ超声波探头放入液面之下,经超声波作用接近1分钟后,逐次加入2%-11%的醇和%-21%的水,再经超声波作用两到三分钟,在整个过程中,保证液体温度不超过80℃,即可形成稳定的含有柴油、醇和水的乳化液。该乳化液稳定性良好,保存一至三个月,作为燃油可以降低NOx、碳黑等的排放,其烟度下降值最大可达50%。 自控优化掺水率的乳化柴油在线合成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控优化掺水率的乳化柴油在线合成器。包括在蓄水箱出水口依次接有浮子室、由控制器控制的自动剂量阀和手控的电磁阀;油箱经柴油清滤器,装有流量传感器的油路与手控的电磁阀出口的水路连通后接输油泵,随车式油水乳化器安置在输油泵和喷油泵之间的油路中。本发明可以不需添加任何乳化剂,也不需附加其他动力驱动就能获得良好效果的乳化油,并能根据柴油机负荷对水在燃油中的比例进行自动优化,提高节油水平。安装于柴油机上,边乳化边使用,降低柴油机油耗、减少排气烟度,具有节能和环保效益。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自动旋转壁孔剪切式柴油乳化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旋转壁孔剪切式柴油乳化器。其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设置在同一根中心轴的两端中心孔,在轴的中间通过轴承配合安装了能自动产生高速旋转的乳化筒,乳化筒的下端盖底面上径向对称布置了两个喷口相反的喷嘴,乳化筒的外壁上均匀布置多个极微小的通孔。一定比例的油水,通过输油泵以一定压力进入乳化器

乳化柴油

乳化柴油 柴油乳化剂是基于多分子吸附膜理论,该理论是由乳化剂与分散相共同形成的强穿透性复合物构成,膜厚、强度大、难破乳、阻止聚结。乳化柴油特点如下: 1乳化柴油的主要结构 在乳化剂的作用下,使水在短时间内发生质的变化,经专业乳化机械的处理,水即形成微小颗粒,周边被油包围形成油包水的大分子结构,得到与柴油原色相近的新型燃料——乳化柴油。 二、乳化柴油的燃烧原理 乳化柴油是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油包水的结构,而水是不可燃烧的,但水又是由H和O组成这两个成分中H可燃烧,O又是助燃的,怎样能使水中的这两个成分各发挥其性能呢?乳化柴油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 1、微爆作用 因为乳化柴油是以油包水的状态存在的,由于水和柴油的沸点不同(水100℃、油200-350℃),当乳化柴油燃烧时,每一个包裹水珠的油珠在高温的燃烧室中,水先于柴油汽化,这一过程使包含水珠外面的油膜炸裂成无数的小片,这样的每一下片由于自身的表面张力,将重新形成小细珠。这种微爆现象的存在,使每一个小油珠进行了两次雾化,柴油与助燃空气的接触面也自然成比例增长,分散更好,混合更加均匀,燃烧更加充分,从而减少或消除了原有的不完全燃烧问题从而达到提高

燃烧效率的功效。 2、加速燃烧反应 油的燃烧过程主要是其中的C—C键和C—H与O2的反应,碳氢元素是否完全燃烧取决于燃烧接触面和O2、OH等活性物质的含量。在乳化柴油的燃烧过程中,水参与了燃烧,会发生一系列的附加化学反应,水是非能源物质,最后还是以水(水蒸气)的形式排出,并没有热量的放出,但是在高温反应中,水产生了H、O 和OH等原子或自由基。这些活性物质极大地活化了整个油料的燃烧过程,使生成的一氧化碳尽可能完全燃烧。此外还可加入水裂解催化剂促使H、O和OH等原子或自由基的生成,水煤气反应还加速了燃油裂解所形成的焦炭的进一步燃烧,从而抑制了烟尘的生成。使燃烧更充分、更完全,从而达到提高燃烧效率和热效率的目的,降低了油耗率。 NO x的生成主要是汽缸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两者在汽缸内混合,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高温下又被氧气氧化,从而生成各种氮氧化合物NO x。油掺水后燃烧改善了柴油与空气的混合比例,使氧气尽可能多的参与了与油的燃烧,达到充分燃烧的效果,减少了过剩空气系数。此外乳化柴油中水滴的汽化需吸收热量,防止燃烧火焰局部高温,从而达到了抑制了NO x 的生成,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大气环境。 三、乳化柴油的优点

胶体化学翻译

生物聚合乳化剂对水包油型橘汁乳浊液的形成和稳定性的比较 摘要:本实验检验了不同类型的生物聚合乳化剂对橘汁乳浊液的形成和稳定性方面的影响。乳球蛋白(BLG),阿拉伯胶(GA)传统改性淀粉(MS-old)和新型改性淀粉(MS-new) 以及经过高压均质处理后的水包油型橘汁乳浊液(含油量5℅)。对于分别添加BLG,MS-old,MS-new以及GA的样品乳浊液来说,所测得的最小微滴颗粒直径分别是171nm,254nm,222nm和497nm,相应的,为获得小微滴所需的最小乳化剂与油的质量比分别是0.5:5, 1:5, 3:5和5:5。本实验还检验了ph(3-8),离子强度(0-500mM,NaCl, 0–50 mM CaCl2),热处理(30–90 _C)对乳浊液稳定性的影响。对BLG稳定体系的乳浊液来说,当溶液的PH处在其等电点(pH≈5)附近,或是在高盐浓度(≥300 mM NaCl, ≥10 mM CaCl2, pH7)下,或是高温处理(>70℃, 200 mM NaCl, pH 7)时,由于静电和疏水作用的相互变化,导致小微滴的大量凝聚。但是对于添加阿拉伯胶和改性淀粉的稳定的乳浊液来说,由于体系内具有很强的空间斥力(而不是静电作用),因此PH,离子强度,和温度的变化对乳浊液的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是新型改性淀粉。这种淀粉能够以较低的浓度形成具有小液滴的稳定乳浊液。 关键词:乳浊液,纳米乳浊液,橘油,风味油,乳清蛋白,阿拉伯胶,改性淀粉,乳化稳定性 前言 许多软饮料和果汁都是水包油型(即油滴分散于水相中)的乳浊

液,液滴中所包裹的油滴类型主要取决于饮料乳液是清淡型还是芳香型的。清淡型乳状液的液滴主要有非风味油组成(如蔬菜油和萜类油),芳香型乳状液的液滴主要有风味油(如柑橘油)或风味油和非风味油的混合物组成。在本研究中,利用水包油型橘汁乳液作为饮料乳液样品,橘油作为调味剂已经应用了数百年。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橘油中发现的植物素可能对提高人体健康有帮助,如抗癌和消炎作用。将乳化的橘油添加到不同的食品中可能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这样,消费者可以从其潜在的促进健康的效应中获益。 乳化剂是一种能够快速吸附于油滴表面的表面活性大分子物质,它能使饮料乳液在均质过程中形成的小微滴处于稳定状态。乳化剂在饮料乳液中具有两方面的主要作用。(1)促进乳状液的形成,(2)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均质过程中形成的微滴大小取决于乳化剂能以多快的速度吸附于微滴的表面,能多么有效的降低界面张力,以及阻止微滴在均值过程中发生凝聚的能力。要想得到长期稳定的乳浊液,则取决于乳浊液中的吸附乳化剂层在终产品的储藏,运输和应用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抑制微滴聚集的能力。 许多种类的乳化剂适用于食品和饮料工业中,这包括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磷脂质,蛋白质和多糖。先前的研究已经检验了不同类型及复合的人工合成表面活性剂对饮料乳液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但是,我们对生物聚合乳化剂的应用比对人工合成乳化剂更有兴趣,这是因为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标签友好型”的。目前,在饮料乳液中最常应用的生物聚合乳化剂是两亲性多糖,阿拉伯胶和改性淀粉。然而,

生物柴油工艺技术简介

年产2万吨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简介 一、总论 生物柴油概念: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生物质资源作为原料为基础加工而成的一种柴油(液体燃料),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肪酸甲酯。具体而言,动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棉籽油;以及动植物油下脚料酸化油,脂肪酸;动物油:猪油、鸡油、鸭油、动物骨头油等经一系列化学转化,精制而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是典型的“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生物柴油的主要特性 与常规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下述无法比拟的性能。 1、优良的环保特性。主要表现在由于生物柴油中硫含量低,使得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低,可减少约30%;生物柴油中不含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如苯等化合物,因而废气对人体损害低于石化柴油。检测表明,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降低90%的空气毒性,降低94%的患癌率;由于生物柴油含氧量高,使其燃烧时排烟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与柴油相比减少约10%(有催化剂时为95%);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高。 2、具有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无添加剂冷滤点达–20℃。 3、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使喷油泵、发动机缸体和连杆的磨损

率低,使用寿命长。运动粘度稍高,在不影响燃油雾化的情况下,更容易生气缸内壁形成一层油膜,从而提高运动机件的润滑性,保护发动机,降低机件磨损。 4、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由于闪点高,生物柴油不属于危险品。因此,在运输、储存、使用方面的安全性更高。 5、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十六烷值高,含氧量高,燃烧性优于石化柴油,燃烧残留物呈微酸性,发动机油的使用寿命加长。 6、具有可再生性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储量不同,其通过农业和生物科学家的努力,可供应量不会枯竭。 7、无需改动柴油机,可直接添加使用,同时无需另添设加油设备、储存设备及人员的特殊技术训练。 8、使用性广。可广泛用于各种载重汽车、火车、公交车、卡车、舰船、工程机械、地质矿业设备、农用机械、发电机组等柴油内燃机;更是非动力的工民用窑炉、锅炉及灶具上佳燃料。 三、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及意义 (一)国家立法、政策支持 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国家将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的优先领域,——依法保护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者的合法权益”。并指出“生物液体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的甲醇、乙醇和生物柴油”。 (二)资源十分广泛 一是可利用各种动、植物油脂的各种废料、副产物,例如加工植

乳化柴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乳化柴油喷入气缸后,由于乳化油液滴中的水分先达到沸点,气化而发生“微爆”现象,可使得油滴进一步微粒化,雾滴的“2次雾化”大大改进了燃油的燃烧过程,更加快了燃烧速率,使油分子燃烧趋近完全,达到节油的目的。 一般柴油机中产生碳氢化合物的主要原因是混合不均匀,以及在燃烧过程后期低速离开喷油器的燃油混合及燃烧不良所致;一氧化碳是一种不完全燃烧产物;柴油机碳烟的生成机理,概括地说是由烃类燃料在高温缺氧条件下裂解生成的。与纯柴油相比,乳化柴油能发生“2次雾化”,其雾化质量是任何柴油机喷嘴都难以达到的,它使柴油分子与高温空气的混合更均匀,使油分子的燃烧更加完全,避免了柴油在瞬时间由于雾化不好,油滴直径过大,表面积小,不能与氧充分接触,而生成较多的碳烟、CO和碳氢化合物造成油耗高及环境污染。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乳化柴油的燃烧环境能显著减少烟尘排放。 NO X是柴油机的主要污染物,其生成过程为:在温度大于1600℃的条件下, O2→2O N2+O→N+NO N+O2→N+NO 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2。可见温度、氧浓度在NO X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认为,当温度高于1600℃时,NO X的生成才比较明显,并且温度越高越容易生成。乳化柴油中水的存在降低了燃烧温度和烟气温度,不利于NO X的生成,从而使NO X排放显著下降;另外,与纯柴油相比,乳化柴油能更充分的燃烧,使得烟气中未反应的氧大大降低,也减少了NO X的生成机会。 柴油乳化技术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50年代末由于环境保护及石油危机等原因受到重视,70年代末达到实用性发展阶段,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柴油掺水技术已达到广泛应用[4]并已有多项专利发表。我国柴油掺水乳化技术起步较晚,八十年代初才有突破性进展,最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并有初步应用与少量乳化柴油专利申请。由于对乳化柴油在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现象缺乏研究以及乳化技术的不完善使得内燃机锈蚀、节油效果不明显。同时由于乳化柴油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存储时间短、易破乳分层,导致内燃机运行不正常。而微乳化柴油水微滴直径小于0.1微米,为热力学稳定体系,色质透明,非常适合内燃机使用,但微乳所需乳化剂量较大,价格偏贵,推广应用仍有困难。乳化液的形成与稳定理论仍不完整,其研究与应用尚少[2]。 我国每年柴油消耗量约为2000万吨左右,如果能够全部采用柴油掺水乳化技术,按节油率10%计,每年可以节省大约200万吨。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国内柴油的紧张的状况,带来上亿元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大大减少由于柴油燃烧不完全成的环境污染。

乳化柴油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1 学会柴油微乳体系拟三元相图的绘制与研究方法,并根据相图,选择合适的柴油微乳液进行燃烧性能测定。 1.2 通过氧弹卡计进行燃烧性能的测定,比较柴油、微乳柴油燃烧时其燃烧效率的不同,对微乳柴油的经济与环保价值进行评价。 1.3通过对乳化柴油的燃烧热的测定,掌握燃烧热的定义,学会测定物质燃烧热的方法,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 1.4 了解氧弹卡计的主要部件的作用,掌握氧弹卡计的量热技术;熟悉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的方法。 2、实验原理 2.1实验背景知识 Schulman 在1959 年首次报道微乳液以来,微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1985 年,Shah 定义微乳液为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在表面活性剂界面膜的作用下生成的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的透明的分散体系[1]。由于微乳液能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具有高稳定性、大增溶量、以及粒径小等特殊性质,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2]。 燃料中掺水, 能提高油料的燃烧效率, 降低燃烧废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3]。燃油掺水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课题。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使用掺水燃油。由于油、水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的W/O或O/W乳液在加热燃烧时水蒸气受热膨胀后能够产生微爆,使得燃油二次雾化燃烧更加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大大降低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含量。但是由于一般的乳状液稳定时间短,易分层,使得这一技术的应川受到了很大的限制[4]。 微乳燃料的制备比较简单,只需要把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按合适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就可以自发形成稳定的微乳燃料。微乳燃油可长期稳定,

不分层,且制备简单, 并能使燃烧更完全,燃烧效率高,节油率达5 %~15 % ,排气温度下降20 %~60 % ,烟度下降40 %~77 % ,NO x和CO 排放量降低25 %,在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上都有较为可观的效果,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热点。随着近年来对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微乳液理论在乳化燃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发透明、稳定、性能与原燃油差不多的微乳液燃料成为了研究热点。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的急剧增长, 80% ~90%的空气污染来自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柴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治大气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未来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进口量呈逐步增大的趋势,而且天然石油的储备是有限的,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因此,如何提高燃油燃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研究新型节油防污染技术,包括最为人们青睐并具有节能效率高,减少尾气污染的燃料乳化以及微乳化技术,己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本着节能和环保两个根本宗旨,各国都在加紧对微乳燃油性能的研究。微乳柴油的性能决定着它的应用,研究微乳柴油的性能就显得十分重要[5]。 2.2微乳柴油与燃烧减排机理 乳化燃油与通常的乳状液一样,也分为油包水型(W/o)和水包油型(O/W), 在油包水型乳化燃料油中,水是以分散相均匀地悬浮在油中,被称为分散相或内 相,燃料油则包在水珠的外层,被称为连续相或外相。我们目前所见的大多数乳化燃料油都为油包水型乳化燃料。乳化燃料燃烧是个复杂的过程,对其节能降污机理较为成熟的解释是乳化燃料中存在的“微爆”现象和水煤气反应,也就是从燃料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来解释。一些燃烧机理介绍如下: 2.2.1物理作用—“微爆现象”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前苏联科学家伊万诺夫等人发现了乳化燃料的“微爆”现象,从而为乳化燃料的节能、降污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油包水型分子基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剂学及食品工业中应用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剂学及食品工业中应用 摘要:纳米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形成粒径为10 ~100 nm,具低黏度、各向同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透明的或半透明体系。粒径100 ~ 1000 nm 的为亚微乳。有人将二者统称为微乳。本文综述了纳米乳的各组分组成、制备工艺、及在药剂学领域和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关键词: 纳米乳;制备工艺;稳定性;应用;药剂学;食品工业 Progress in applications of nanocarriers and apply in Pharmaceutics and Food industry [Abstract]Nanoemulsion is organized with the oil phase, surfactant and co-surfactant which is formed by an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water, particle size 10 ~ 100 nm, with a low viscosity, isotropic and thermodynamically or kinetically stable and transparent Translucent system. Particle size of 100 ~ 1000 nm is submicroemulsion. From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watch, the nanoemulsion is a transitional thing micelles and emulsion between both micelles and emulsion properties, they have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From a structural perspective, the nanoemul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oil-in-water (O / W), water-in-oil (W / O) and bi-continuous type. 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is simple, safe,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can increase the solubility of poorly soluble drugs,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drug easily hydrolyzed,.Its slow release, targeting can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drug. Cyclosporine.Preparation, evaluation system, stability and in the field of pharmacy applications and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 and its progress in the text summarizes the nanoemulsion. Pointed out that the use of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solubiliz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food is a very promising development, increase in food applications of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Keywords]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process; stability; application; Pharmaceutics; food industry 纳米乳( nanoemulsion) 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形成粒径为10 ~100 nm,具低黏度、各向同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透明

微乳化柴油技术简介

Biodisel and the microemulsion additives 生物柴油及微乳化剂简介 生物柴油(biodisel)是指以一部分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代替不可再生柴油,通过特殊的工艺和技术生产的一种燃烧高效的环保柴油。本公司推出的生物柴油是利用微乳化剂,将9%-12%的水和80%-84%的柴油这两种完全不相溶的液体在特定的条件下经过物理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透明、稳定的微乳化生物柴油。本产品不同于现有市场上通过乳化剂和乳化设备加工而成的白色乳浊状柴油,而是通过巧妙的物理化学工艺生成的燃烧值更高,物化性质更为稳定的微乳化生物柴油(以下简称微乳化柴油)。 微乳化柴油的特点: 1、透明、清澈,经过充分乳化后,外观与常规柴油外观相同,完全不同于目前市场上 的白色乳浊状乳化柴油。 2、状态稳定。在-20℃到80℃的恶劣工况下无油水分离现象。 3、燃烧值高。微乳化柴油的燃烧值>9800Cal/kg,完全达到或超过国家0#柴油的标准。 4、环保清洁。有害气体量下降30%以上,PM达到欧Ⅱ标准,能清洁常用设备的油路。 5、使用范围广。该乳化柴油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柴油发动机和其他内、外燃机使用。 6、微乳化范围广。可以针对市场上常用的柴油和重油进行微乳化调配。 微乳化柴油的工作原理: 柴油分子链较长,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20%-30%的柴油都是在没有经过充分燃烧的情况就排放掉,这样理论净燃烧值就大打折扣。微乳化柴油则是通过掺入一定比例的水,通过微乳化剂的作用,在柴油体系中形成稳定的纳米粒径(<50nm)的油包水(w/o)稳定结构。这样,柴油在燃烧的过程燃烧不充分形成的C和CO经过水分子的参与下以微爆的形式得以充分燃烧,最终以CO2的形式排出,从而提高柴油的燃烧效率。其作用化学反应原理如下所示: CO + H2O ==CO2 + H2+E(能量) 2H2 + O2 ==H2O + E(能量) 微乳化柴油的工作示意图: 柴油液滴 微乳化柴油液滴水珠

用光学显微镜对轧制乳化液的观察与分析

用光学显微镜对轧制乳化液的观察与分析 摘要:乳化液是一种亚稳定的油水两相平衡系统,其分散相的形貌、大小与分布对乳化液的性质和应用效果有本质的影响,但却一直缺乏对这种微观结构直观的观察与研究。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轧制乳化液显的微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发现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化液的油滴粒径减小,乳化液的稳定性提高。与其他分析方法比较,这种方法具有直观和快速准确的优点。 关键词:O/W乳化液;油滴;显微观察;粒度;乳化剂;稳定性 ABSTRACT: Emulsion is a kind of metastable oil-water equilibrium system. The morphology,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dispersed phase are essential to the property and application of emulsions. However the method of the direct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icrostructure hasn’t been proposed so far. In our work we have built up a method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microstructure of emulsions directly by the optical microscope and we have found that as the surfactant increased in emulsions, the average size of oil drops in emulsions decreased and the stability of emulsions increased. Comparing to other analytical methods, this method is more direct and precise. KEY WOREDS: oil-water emulsion; oil drops; microscopic

缸内直喷技术简介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 摘要:柴油发动机在近10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性能已接近汽油机, 又以良好的经济性和耐用性著称,而汽油发动机主要是在进气系统做些文章而没有重大突破,看来今天也只有背水一战了,把汽油喷嘴从进气歧管调到了前线——燃烧室,纵身火海,真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悲怆。 在1954年,第一辆匹配4 冲程汽油喷射发动机的轿车诞生了,它就是奔驰300SL,雾状燃油直接喷入进气歧管,比化油器发动机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和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可算是迈了一大步。自从单点和多点喷射技术在80年代普遍应用以来,技术上的改进一直在进气系统做文章,2、3、4、5气门、可变进气、可变气门升程及正时等,而没有实现根本的基因突变。我们今天的需求是既要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又要有出色的动力表现。那么我们来看看汽油缸内直喷技术是否是汽油喷射发动机的基因突变。 汽油机缸内直喷作为新技术有着美好的前景 缸内直喷所宣扬的是通过均匀燃烧和分层燃烧,实现了高负荷、尤其是低负荷下的燃油削耗降低,动力还有很大提升。在部分负荷时具有的巨大节油作用体现在市内走走停停的交通状况下是多么诱人。今天,各大公司已经把目光锁定在了直喷,如博世公司开发了Motronic MED7汽油直喷系统,奥迪公司开发了FSI 系统,奔驰开发了CGI系统,菲亚特则开发了JTS系统,虽然名字不同,但它们都代表了汽油缸内直喷。 直喷发动机潜力的证明是在2001年7月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获胜的奥迪R8,它匹配着带双增压的V8 FSI直喷发动机。出色的表现使它领先一圈,良好的燃油经济性使它延长了加油的间隔,有力证明了直喷不仅有出色的动力表现,燃油还要节省8%。不仅是这些,R8车手认为发动机动力反映敏捷且非常到位。 奥迪第一款作为量产车匹配直喷发动机的车型是2002年3月在日内瓦车展展出的A2 1.6FSI。接下来是奥迪A4,匹配了110kW 2.0L FSI发动机,有别于96kW 的A4,使用了单柱塞高压油泵,4气门替代了5气门,显然是为了在燃烧室安装汽油喷嘴节省地方。A4 2.0 FSI最大扭矩200Nm出现在3250~4250rpm,0到100km/h的加速时间是9.6秒,最高时速218km/h。百公里综合油耗7.1L。 在2002年底,奔驰也上市了配有1.8L CGI汽油缸内直喷发动机的C级轿车,即C200 CGI。峰值功率是125kW,扭矩比上一代增加了15%,当发动机转速只有1500rpm时即可输出扭矩的75%,在3000rpm时输出最高扭矩250Nm,并持续到4500rpm。与相同排量C级车相比节油超过19%,综合油耗是7.8L/100km。排放达到欧Ⅳ。0到100km/h的加速时间是9.0秒,最高时速222km/h。与C200 CGI有着相同排量的 C 180 KOMPRESSOR峰值功率是105kW,最高扭矩220Nm/2500rpm,0到100km/h的加速时间是9.7秒,最高时速222km/h,综合油耗8.2L/100km。从以上数值就可以看出这2款发动机的差距了。

液氮冷却技术在切削加工中的应用

液氮冷却技术在切削加工中的应用 丹东天茂气体有限公司转载自网络 研制长寿命切削液,研究延长切削液使用寿命的方法,从而减少切削液废液排放量;研究更有效和更经济的废液处理方法,减少有害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积累,是国内外切削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在有关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切削液使用和处理费用日益升高的情况下,液氮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切削液的替代品。 切削液技术的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切削液具有润滑、冷却、清洗及防锈等作用,对提高切削加工质量和效率、减少刀具磨损等均有显著效果。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切削液技术发展很快,切削液新品种不断出现,性能也不断改进和完善,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生产的水基合成切削液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半合成切削液(微乳化切削液)在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为机械加工向节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方向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归纳起来,切削液技术主要有以下特点: 最小润滑技术 干式切削加工是不采用任何切削液的加工,它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湿式加工易污染环境的弊端,是切削技术的一场深刻革命。由于干式切削符合当今发展绿色制造技术的要求,因而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切削新技术。但干式切削具有温度高、切削力大等特点,又出现了一系列湿式加工中没有的问题。目前,干式切削技术还很不成熟,其应用范围也很有限。而传统的湿式切削又有诸多不足。因此有人提出

了准干式切削加工技术。准干式切削是一种介于湿式切削和纯粹干式切削之间的切削方式,又称为最小润滑技术。准干式切削采用喷雾冷却方式,它用极少的切削液而起到较好的冷却和润滑作用。 集中冷却润滑系统 集中冷却润滑系统是把多台机械加工设备各自独立的冷却润滑装置合并为一个冷却润滑系统。这种系统的主要优点是:(1)延长切削液的使用寿命;(2)易于实现对切削液性能指标的自动控制,确保切削液质量;(3)废液量较少且便于集中处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4)便于维护、保养和管理;(5)便于切屑运输和进行集中处理等等。 实现切削液质量管理自动化 保证切削液长期稳定地满足各种质量要求和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关键在于严格而科学的日常管理。随着机械加工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无人化工厂(车间)的出现,在冷却润滑系统中实现对切削液的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已势在必行。这种检测和控制系统可自动检测和控制切削液的工作温度、使用浓度、PH值、微生物数量和气味等,并可对切削液的失效进行预报。 高性能、长寿命、低污染切削液及其废液处理技术 随着机械工业整体技术的发展,机床切削速度更快,切削负荷更大,切削温度更高,同时不断有新工艺出现来适应新材料的加工,这都需要新型的高性能切削液满足加工要求;同时根据劳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切削液中应尽量不含有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物质。近年来我国进口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越来越多,其

自乳化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处方设计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摘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对自乳化系统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计算机模拟是研究自乳化系 统结构和特性的方法,并对它的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望。利用Material Studio 4.2中的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对可用于自乳化药物在水中的聚集体形态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比例对表面活性 剂聚集体影响较大。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聚集体由球形向棒状转变; 关键词:耗散粒子动力学(DPD);表面活性剂;比例;形态;模拟 前言 自乳化技术被广泛用于农药和杀虫剂工业已有多年。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EDDS)是由油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固体或液体制剂,其基本特征是可在胃肠道内或环境温度适宜(通常指体温37摄氏度)及温和搅拌的情况下,自发乳化形成的。而当亲水性表面活性剂(HLB>12)含量较高或同时使用助乳化剂时,在轻微搅动下可制得更精细的乳剂(粒径<100 am),则被称为自微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目前已有先进的实验方法用于分析自微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如静态和动态的光散射,小角X光散射,小角中子散射等散射技术及傅里叶变换红外,紫外,核核磁共振等光谱技术。除X射线可得到直接结构信息外,其它实验方法不能提供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微观结构和动态性质。因此人们用计算机模拟研究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力求提供微观结构和性质。研究自乳化过程模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表面活性剂各种作用的微观机理为其应用提供理论指导。Material Studio 4.2中的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块是Accelrys公司的一个计算机模拟程序。这种方法可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介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一些性质,可以通过DPD方法模拟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介观相[5-8]。DPD模块通过理论模拟,从介观水平上为实验提供参照,有利于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研制和开发,从而可节约成本,缩短研发时间。 1.模拟与方法 1.1模拟原理 表面活性剂分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水尾链、亲水头基和一个连接基团,因此DPD模型中定义疏水尾链、亲水头基两种粒子。粒子与粒子之间彼此采用简单的谐振动弹簧连接,每个粒子代表表面

柴油微乳化技术中乳化剂的选择及配方的研究

ChemicalIntermediate2006年第9期科技与开发 1前言 柴油乳化和微乳化技术的研究自上世纪至今已有几十年的时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末微乳化柴油已进入使用阶段[1],为此欧洲国家已在排放标准上达到了欧Ⅲ标准,但我国至今仍没能将这项技术推广使用,重要的一点就是微乳化剂的选配不合适,导致微乳化柴油稳定性差,不能长期贮存,无法进入销售使用。因此,选配优质稳定的柴油微乳化剂是目前我国柴油微乳化技术的关键[2]。 乳化液的形成理论包括定向楔理论、界面张力理论、界面膜理论、相似相溶原理和电效应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出发点为:在油-水非连续体系中加入复合乳化剂,乳化剂在油-水界面作定向吸附,不仅可以降低界面张力,而且可以形成致密的界面复合膜,对液 柴油微乳化技术中乳化剂的选择及配方的研究 黄艳娥,徐伟,沈春红 (唐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讨论了柴油微乳化研究中的应用理论,应用相似相溶原理和HLB值初选柴油乳化剂并对乳化剂进一步筛选和复配,同时确定助表面活性剂为正戊醇。利用HLB值的计算对复配得到的微乳化剂进行验证,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80、AEO-3、TX-4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08/1021或D12/1421复配作乳化剂时HLB值在6-15.9范围内均可制得柴油微乳液;对不同复配乳化剂制得微乳化柴油稳定性验证表明:微乳化剂的组成以AEO-3、TX-4与D08/1021三种乳化剂复配,复配比为0.6:1.4:8时掺水量达14%,且稳定性高。 关键词:乳化剂;柴油;微乳化;表面活性剂 中图分类号:TQ02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53x(2006)09-020-6 StudyoftheSelectionandPrescriptionofEmulsifier inDieselOilMicro-emulsification HUANGYan-e,XUWei,SHENChun-hong (Departmentofchemical,TangshanNormalCollege,Tangshan063000,HebeiChina) Abstract:Orientedwedgetheory,Interfacialtensiontheory,Interfacialfilmtheory,Similitudedissolvetheory,HLBvalueandsoonwerediscussed.Throughapplicationofthesetheories,thedirectionofemulsifierselectedoriginallywasdeterminedandemulsifierswerethoroughlyscreenedoutandcom-pounded.Inthemeanwhile,co-surfactantwasconfirmedtoben-pentanol.Thecompoundedmicro-emulsifierswereverifiedbycalculationofHLBvalue.Itshowedthatmicro-emulsionswereformedwhennonionicsurfactantsuchasSpan80,AEO-3,TX-4andcationicsurfactantsuchas(D08/1021orD12/1421)wereusedasemulsifiers,aswellasHLBvalueiswiderthanthatinthedatas,anddieselmicro-emulsionsareallformedfrom6to15.9.Thesituationandstabilityofmicro-emulsifieddieseloilintheconditionofdifferentformulaswereexplored.TheresultsshowedthatAEO-3,TX-4andD08/1021wereoptimal,andtheweightratioofAEO-3/TX-4/D(08/1021)is0.6/1.4/8. Keywords:emulsifier;dieseloil;micro-emulsified;surfactant 收稿日期:2006-6-25 ?2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