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水稻田间机插秧的优越性

浅析水稻田间机插秧的优越性

浅析水稻田间机插秧的优越性
浅析水稻田间机插秧的优越性

浅析水稻田间机插秧的优越性

吕晓刚

长寿区渡舟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摘要:水稻机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现在技术十分成熟,在全国已大面积推广。该技术改变了水稻生产过程中传统的手工栽插方式,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生产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认为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从塑盘育秧、机插技术、大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以改进,才能发挥水稻机插秧增产增收的优势,使之在生产中得以更广泛认可和运用。现提出促进水稻机插秧技术成果快速推广应用的对策,以供研究。

关键词: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思路与对策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突破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当前的农业生产效率,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水稻机插秧技术迅速推广成为我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突破口。

水稻是我街道种植业的大宗产品,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加速实施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工作,对推动我街道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解决水稻生产“瓶颈”制约问题,我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实施应用过程中,以示范推广为先导,做了大量宣传与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机插秧技术推广仍有较大空间。现将我街道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实施应用的优势、以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如下见解。

一、我街道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优势

1.1机插秧作业面广

一是水稻种植面积大。水稻是我街道种植业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逾2.4万亩,占全街道可耕地面积的60.7%,总产量为12523吨,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65.3%,搞好水稻机插秧的前景广阔;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多。

全街道常年有1.1万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在家的都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

1.2 机插秧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能省工节本

目前推广的小型插秧机与传统的手工栽植方式相比,机械化作业由于插秧机操作轻便简单,1-2人就可实现全部操作,可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具有明显省工节本优势。2007年我们作了调查,一般人工手栽插水稻1亩需1.5-2.5个工日,采用机插秧栽插每亩只需0.15-0.2个工日,提高功效10-12倍,极大地提高了秧苗的栽插速度,所需成本为40元/亩,较人工手栽成本降低70/亩,节本63%,2010年街道推广机插秧12000亩,为农民节省栽插成本84万元。同时还提高了秧苗的大田适应率,为水稻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

1.3 机插秧技术趋于成熟化,国家支持幅度大

目前,购置插秧机可享受80%的购机补贴。2010年,我区将插秧机补贴专项列出,专门用于推广水稻插秧机,切实做到插秧机补贴优先。因此,在享受80%财政购机补贴的情况下,每台插秧机当年可收回投资,还有较好的收益。如我街道三好村的一农户2010年购置1台井关2行式插秧机,除去购置补贴外,仅花了0.22万余元,当年在本组共栽插水稻面积逾260.5亩,共获近0.52万元纯利。随着近几年来区农委和我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努力,2011年街道共建立水稻机插秧推广示范片(点)15个,街道共有插秧机70台,全年实现机插秧面积超12000亩,机插秧比人工栽插水稻亩增产30-50kg,机插秧技术已逐步得到广大农机户及当地农民的认可,插秧机的性能改进也越来越高,适用于田间作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插秧育秧技术与传统技术有较大差异,农民需要重新学习。从营养土、软盘的准备,到苗床的整理,再到秧田的田间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相对于传统的育秧而言,其技术规范要求更严,不易被农户接受。二是土地流转难。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少,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已实行规模经营的,其随意性大,承包经营合同多是一年一定,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区级推广站承担,而区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资,市、区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造成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机插秧的育秧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地块和品种选择:选能排能灌且富含有机质,土壤肥力中等的水稻田。品种选高产优质,适应力强的水稻品种。

2.推广方法和机插秧技术:

2.1加强领导,建立建全组织管理机构:水稻机插秧得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采用街道驻村干部联系村,村干部联系组,街道农技干部负责核心示范片,较长时间驻在农民家,与农民朋友同甘苦,手把手教会农民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狠抓机插秧手的培训工作,把村组年轻干部和能人培训为职业技术能手等,掌握机插育秧、机插秧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技术和操作技能,进一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2 确定适宜的播期:适时早播、避灾夺丰收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沿江河谷地区,2月25日开始播种,2月28日前播完;平坝地区,2月28日后开始播种,3月5日前播完。低山区到平坝地区育客秧。

2.2.1 物资和苗床准备:每亩本田备足符合国家标准的杂交水稻1kg,播种前2-3天晒种。播种前30小时,将晾晒的种子,用清水泡种24小时,泡种后捞起,摊晾风干备用。机插秧专用塑料软盘14-16张,另用地膜3丈作盖膜。选择地势平整、干燥、水源、交通方便,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半沙半坭、不含石渣的菜园地或旱地作苗床,每亩大田备苗床5-6㎡。

2.2.2 苗床地制作:苗床按2m开厢作埂,厢面净宽1.4m,埂高0.15-0.2m,灌足底水,整平厢面。营养土的准备就地取土100公斤,欠细过筛晾干,取其中50-60公斤,加壮秧剂0.5公斤,和匀备用。未加壮秧剂的“白土”单独存放备用。。

2.2.3 铺盘装营养土土:靠一头横铺机插秧专用塑盘2个一起,塑盘飞边重合靠紧铺平,周边用细土填平。然后装营养土,此时营养土只装盘3/4,每个盘摊平。

2.2.4 播种:每个秧盘播干谷重50-65克的种子,播种必须均匀。用没有拌过壮秧剂的过筛细土盖种,以不见种子为度。每60厘米插2.2米长竹片一块,盖上微膜,膜四周用泥土压严实。

2.2.5 秧田管理:出苗前重点检查保温与水份。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2叶后开始揭膜炼苗,炼苗结束后用1:3倍清粪水并每挑加100克尿素泼施作奶肥,再过5-6天,用1:2倍清粪水每挑加尿素200克提苗,以后根据苗情,再补施水、肥。移栽前3-4天追施“送嫁肥”。亩秧地施尿素6-8公斤,施肥后灌足水份。4叶左右即可移栽。秧田期主要病虫有立枯病、稻瘟病、地下害虫、螟虫等,秧苗在二叶期

后期应密切注意,及时用药防治;草害主要采取苗前除草剂,如旱秧灵除草剂。但注意不要超量使用,以免产生药害。栽前1~2天,用20%的三环唑500倍液喷苗,预防稻瘟病。

2.3 机插秧

2.3.1 大田准备:大田整地要求达到田面平整,一般提前2天整地,田地软硬适度,沉实无淤泥干旋水整,以减少整地造成的泥量。整好的田,一般要求排水沉实。

2.3.2 机插:因地制宜、适时早栽、合理密植,在卷秧、运秧时要细心,切忌用力拉扯,以免秧片变形破裂。上机时秧片平放在框内,重叠装秧的层次不宜过多,插秧机株距和秧爪取秧量要调整到适当要求,一般栽足基本苗,按照平坝浅丘区亩栽1-1.2万窝、深丘区1.2-1.5万窝、山区1.5-1.8万窝,每窝2苗左右进行移栽,保证缺窝率在5﹪以下,插秧机不能到的田边、田角和缺窝,缺窝用育的秧苗补齐。水稻是需水量很大的作物,虽然苗期抗旱性强,但旱育秧一旦栽下田,“生理需求”而抢先成活生长;其抽穗、扬花期是需水临界期,需大量供水才可起到控温控湿的作用。所以有“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有水孕穗、足水抽穗、干湿灌浆”的说法。因此有较好水源条件的田块在移栽后25—30天,茎蘖数达到设计有效穗(大穗型品种15-16万)时开始放水晒田,一般晒田20天左右,结束后关水抽穗防伏旱。

3. 加强田间管理

3.1水的管理:机插后应及时灌水护苗,防止日晒伤苗;既不能断水,也不能深水淹苗。机插秧苗分蘖起步迟,来势猛。因此,当总茎蘖数超过适宜穗数的1.1-1.2倍时,就要排水晒田,控制分蘖。晒田要先轻后重,分次进行,以确保中期稳长。其余时间均可采用浅水与湿润交替的间歇灌溉方法。后期要严防过早断水,以免影响粒重和产量。

3.2 施肥:秸杆还田,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以650-700公斤的亩产量指标,亩纯氮施用量在12-13公斤,N、P、K比例应为1:0.5:1,目前推广的40%“沃津”牌配方BB肥就比较适合机插秧施用,在栽前亩施20-30公斤配方肥的基础上搞好套餐追肥,栽秧后25天左右(分蘖期)亩用5-10公斤尿素施分蘖肥,并以P、K肥为主。应采用“攻前、保中、稳后”的施肥策略。底面肥和分蘖肥要重施,

3.3化学除草:机插水稻行距宽,苗体小,前期群体发展慢,有利于杂草生

长,因此特别需要做好化学除草工作。亩用10%苄嘧黄隆15克在移栽后7-10天内和追肥一起施用除草,并保持3-5厘米的水层,保证有水6-7天。

3.4 病虫害防治:播种前2-3天组织农户对农田实行统一灭鼠,苗床用敌克松防治立枯病,栽前1~2天,用20%的三环唑500倍液喷苗,预防稻瘟病。5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统一进行病虫统防统治、抓住关键时期防治一、二代螟虫、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四、对策

4.1 强化宣传,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加强示范推广力度,重点解决2个问题:一是建立推广多个示范片,有重点地选择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加入机插秧示范推广行列,解决人员和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农技部门要解决好育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在结合该地实际的基础上,选择推广适用的机型和适用的机插秧技术。

4.2 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建立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以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如以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引领,带动周边农民逐步加入合作组织,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着重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普及,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我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在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制定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同时,对采用水稻机插的农机户和种粮户进行专项补贴,以提高农民使用机插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农技服务体系的后劲。

4.3 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加快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进程

一是开展扎实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培训中实行四结合:理论培训与机械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田间育秧管理措施相结合;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相结合;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成本相结合。二是开展全过程指导服务。从秧地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等全程介入;从插秧机维修,到秧苗培育、机插及插后

管理等全面介入,有条件的地方对大田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可实行承包服务。通过服务,一方面提高农田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增加推广部门的经济收入,以此推动机械化插秧工作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机械化插秧一体化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增添后劲。

参考文献:

[1]《现代农业科技》〔J〕2009年第22期张军,徐明桃.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宣州区推广应用分析p76-77.

[2] 《江苏农机化》〔J〕2008年第6期王小莉,陈光明.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p13-14.

[3] 《2008年重庆市长寿农业技术推广站机插秧技术要点》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一、前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然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实现宽行、浅栽、定穴、定苗栽插)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省早在70就开始不断探索机械化插秧,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推广。2004年以后在我们建阳和省内一些地方开始进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尝试和示范,此时,国家也制定出台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农业机械促进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市乃至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各地呈现出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一派大好的形势,有许多田块实现全程机械化。 截止2014年8底,建阳市共推广各类插秧机近850台(高速插秧机65台),年机插面积为8.4万亩,机插率达16.8%,平均每年机插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同时,各地也总结出不少好的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推广经验。不言而喻,推广水稻插秧机具有降低劳动强度、省工、省秧田、省成本、增产和增收等优点(一是定苗、定穴,既保证秧苗个体壮实,又保证水稻群体的质量;二是保证基本苗的情况下,实施宽行栽插,以利于透光,减少病虫害;三是浅栽,以利于秧苗生根及水稻低节位分蘖,缩短返青期,增加有效分蘖),还能更好地解决“第三个弯腰”问题。据调查,每亩秧地可供给大田用秧80——90亩,通常比手插秧用地可节省约3/4以上;机插每亩可节省成本为36元以上(扣除增加亩用种平均0.6公斤,计30元);机插每亩可增产稻谷平均在36公斤以上,最终节本增收可达95元之上(增幅10%之上);回收期短,当年就完全可以回收购买手扶步进式插秧机成本。如今,有农机手说“插秧机就是印钞机”。 二、农艺部分 水稻机插秧技术体系包括耕整地技术、育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插秧技术等四大部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体现着人、机、苗、田、水的作用(如下图),尤其是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特点(优点) 1、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粮食产量。

小度写范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机械化模板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机械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具有省工高效、节本省田、增产增收等优点,对水稻产业化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全程机械化操作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推广潜力巨大。一、机械化育插秧的优点1增产机插秧统一规格,利于保证基本苗,实行宽行窄窝,通风透光,个体和群体均衡生长良好,小苗早栽,利于早发早控,形成大穗。成都市近3年推广机插秧面积近8万亩,经测产验收亩产均在600kg左右,比一般大田增产3%~8%,验收最高亩产达到765kg。 2 省工节本机插秧育秧秧本比为1:80~100,可节省秧母田80%;每亩机插秧成本50元。比手工插秧节省3个工,节省开支100元。机插秧每天步行式可插15亩,乘座式可插50~60亩。3有利于社会化服务的推进机插秧育秧可集中统一,插秧统一,病虫害防治也可实行机防统一,由社会服务组织或个人(机手)来承担。既减轻了种植农户的劳动强度,又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二、机插秧的特点1生育期延长机插秧因缓苗期长,同期播种一般成熟期要比?秧推迟3~7天。2秧龄弹性小机插秧育秧播种密度大,一般亩播种量在100~150kg。秧苗生长拥挤,基本不分?,个体生长弱,播种后45天左右基本停止生长,随秧龄延长,秧苗素质就越差,因此适宜高产栽期的秧龄弹性就小。3本田分蘖集中,高峰期来得猛秧田密度大,秧苗素质差,移栽主茎多,且杂交稻具有很强的分?能力,高峰期来得猛。栽培上要注意控制无效分?,才能夺取高产。三、当前机插秧存在的主要问题1中大苗育插秧技术难题未解决制约了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运用。2插秧技术熟练程度不够插秧后缺穴,断垄比较严重,伤秧率、勾秧率较高,插秧过深,秧苗成活返青较慢。3茬口和用水的矛盾成都平原属三季不足、两季有余的地区,前作多是油菜和小麦,若前作收获期略推迟,用水矛盾就更大,这就严重影响了机插秧的推广。4几乎和农户对机插秧新技术还不适应部分田块技术和管理未跟上,影响了机插秧的产量和推广速度。四、育秧技术机插秧的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硬盘育秧、双膜育秧等。在成都平原适宜推广的是软盘旱育秧。1苗床地准备(1)苗床选择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pH值在5~6.5的蔬菜地或旱地作苗床地。切忌选择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板结、碱性和杂草多的土壤做苗床。秧本比1:80~100。(2)做秧厢苗床地亩用过磷酸钙50kg、尿素20~30kg作底肥,翻耕或免耕均可。按1.9~2.0m开沟做厢,厢宽1.4m、沟宽0.5~0.6m,沟深10~15cm,整平厢面,灌透底水,用沙板或泥掌抹实、抹平,做平厢面,使秧盘能完全平铺接触厢面。2配制营养土提前7~10天在苗床地取表上,用1~1.5cm钢筛过筛,每亩大田准备细土70~80kg,其中50~60kg细上加敌克松50g、壮秧剂(峨眉山市牡丹牌)1.0kg、过磷酸钙1.0kg混合均匀作为营养土(底上),营养土pH值要调整到5.5~6.5,水分达到手捏成团、掷地即散为准,再成堆盖膜堆沤5~7天,使营养土充分熟化。盖种上为过筛的素细土。3平铺软盘和底土每亩大田用软盘20~25张。待厢面刚收水,立即牵线平铺软盘,并用手或沙板轻压秧盘,让盘底充分接触厢面,并做到做盘与盘之间紧密衔接好。紧接着平铺底土1.8~2cm(每个秧盘用营养上 2.5kg左右达到厚薄均匀),整平土面。4播种(1)品种选择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杂交水稻主推品种。在成都平原选择品种依播期和栽插期的不同而定:①3月20日至3月31日播种,5月10日前栽插的,可选用生育期155天左右的中迟熟品种和150天左右的中熟品种。如川香9838、Ⅱ优498、Ⅱ优906、冈优188等。②4月1日至4月5日播种,5月15日前栽插的,可选用生育期150天左右的中熟品种。如宜香1577、冈优725、冈优906、金优188、冈优94~11、富优21、蓉稻8号、蓉稻415等。③4月6日至4月20日播种,5月25日前栽插的,可选用生育期145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最新范文

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03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引进韩国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

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所插株数来决定的。不同的水稻品种则有不同的指标。而PF455S手扶式插秧机行距固定不变,株距有3档可调,再加上取苗量可通过纵横送秧调节机构进行30种量化调节,完全能满足不同品种的基本苗要求,因而易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这种机器的量化调节作业是人工手插作业无法相比的。 (二)标准的插秧深度,符合现代水稻浅栽理论 现代水稻栽培提倡浅栽,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优势而获得高产。浅栽是早发的必要前提条件,浅栽的技术指标是表土以下2~3厘米,并非越浅越好,大于3厘米,小于2厘米,对水稻的高产都是不利的,仅仅1厘米左右的深浅变化,人工插秧不易掌握,而PF445S 型手扶式插秧机的标准插秧深度就为2.6厘米左右,就能很好地满足浅栽这个技术要求。同时,该机还设计有液压仿形和插深控制系统,保证总体插秧深度的一致性,这也是人工手插难以办到的事情。 (三)宽行、窄株距栽培规格设计,符合我国水稻栽培最佳配置方式 在基本苗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栽培行、株距的配置方式不同,则水稻产量就有所不同。因为行、株距规格不同,则形成的生态小环境则有所不同,如植株间的光照、通风条件和湿度等。目前,我国移栽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newmaker 我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显特色。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应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少本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群体质量栽培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得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应用。与此同时,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第一节新一轮机插秧技术的基本特点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

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这与我国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一是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水 稻机插秧的核心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率先研制开发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的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伤秧率高,作业性能极不稳定,不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技术要求。新型高性 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适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采用了曲柄连杆插秧机构、液压仿形系统,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二是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历史上曾经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植伤严重,始终未能摆脱拔秧洗根、手工栽插的技术模式。近年来示范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采取软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

水稻插秧机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水稻插秧机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水稻插秧机设计要求 水稻插秧机是用于栽植水稻秧苗的机具。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寿命长。它主要包括送秧机构、传动机构、分插机构、机架和船体等组成。本设计主要完成分插机构和送秧机构的设计。 设计要求: 1)水稻插秧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 2)插秧频率120次/min。 3)插秧深度10~25mm之间。 4)发动机功率2.42kw,转速2600r/min,传动机构始末传动比i=26。 5)对移箱机构(送秧机构)的设计要求: a.每次移箱距离应与秧爪每次取秧宽度相配合,要求保证取 秧准确、均匀。 b.移箱的时间应与秧爪的运动相配合。 c.传动平稳,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必须使用可靠、耐久。 2. 工作原理及其动作分解 分插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主要工作部件,由取秧器(栽植臂和秧爪),驱动机构和轨迹控制机构组成。取秧器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和轨迹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轨迹从秧箱中分取一定数量的秧苗并将其插入土中,然后返回原始位

置,开始下一次循环动作。 秧爪在栽植臂的带动下完成取秧和插秧工作,图1中虚线给出秧爪的静轨迹图,h为插秧深度。 图1 送秧机构的作用是按时、定量地把秧苗送到秧门处,使秧爪每次获得需要的秧苗。按照送秧方向的不同,送秧机构分为纵向送秧机构和横向送秧机构。横向送秧机构,其送秧方向同机器行进方向垂直,采用的是移动秧箱法。因此,又称移箱机构。本设计采用横向送秧箱机构。 工艺动作分解: 1)秧爪按照特定静轨迹(如图1 所示)做往复运动。 2)秧箱做横向直线往复运动。(在秧爪取秧过程中,秧箱

需保持连续不断的匀速运动;在移至两端极限位置后,秧 箱自动换向。) 3.分插机构,送秧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及确定 1) 分插机构的设计方案 方案甲: 评价:采用曲柄摇杆机构,主动件为曲柄,使秧爪按照特定轨迹运动。此机构设计简单,传动准确,快速。 方案乙: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 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 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 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 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 %,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需要注意的是,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培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把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2?秧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被风向阳、排灌运输方便、便于 管理且当季没有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做秧田。常规稻秧田、大田比例 宜为1: 100。秧田选定后,首先对田块进行翻旋耕作业,翻耕深度为18?20厘米,旋耕深度为12?15厘米,旋耕后达到土壤细碎均匀,地表

水稻机插秧技术操作规程

间要根据插秧时间倒推15天左右。双季晚稻播种期尽量不要超过7月15日,插秧时间尽量不要超过8月5日,在播种时间和秧龄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在20~25天秧龄范围内要尽量争取早播。双季晚稻要根据不同插秧时期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种。7月20~24日能够插秧的情况下,选择双季晚稻杂交品种;在7月25~31日能够插秧的,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常规品种如浙粳22;在8月初才能插秧的情况下,要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常规品种如宁88或早稻常规品种翻秋。 4、浸种消毒、床土浇水、播种 常规稻品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小时~1天,提高发芽率,用1支使百克2毫升加水6~7千克,浸5公斤种子,浸种时间1~2天,催芽催到破胸露白即可。每个秧盘装4公斤准备好的床土、泥弄平。播种前床土浇透水,因为这次加的水要提供种子出苗前整个阶段用,如果喷水不足会造成出苗不整齐。常规品种播种量选择每盘播干谷100~120克较好,最好是每盘100克左右;杂交稻的播种量选择每盘播75克干谷较好,如果估计秧苗不能及时栽插的要适当稀播种,选择每盘播种量65克。播种好后盖一层薄泥。 5、秧田选择、秧田管理、及时插秧 选择地势平坦、路渠配套、排灌分系、背风向阳、地下水位高、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100。苗床宽1.4~1.5米,沟20~30厘米,沟深15厘米。早稻、单季晚稻秧田管理最重要的是增温保湿,连作晚稻最重要的是增湿保湿。早稻和单季晚稻育秧最好选择在旱地里,用旱育的方式培育机插秧。就是将播种好的机插秧盘子放在整平的地里,如果土壤缺水,灌一次平沟水,土壤吸饱后排干,下次等土壤缺水的时候再灌一次水,吸饱水后立即放干,使土壤一直保持较强的通气性,促进秧苗矮壮、根系发达。温度的管理,播种到出苗为棚膜密封阶段,播后3~5天秧苗现青后

水稻机插秧合同协议书范本

编号:_____________水稻机插秧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达成如下劳务协议: 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甲方:自备相关设备,根据农艺要求和约定的品种、面积按时育苗,及时栽插。待栽插结束,按合同约定收取材料费、劳务费等相关费用。 乙方: 1、在甲方进田栽插-天前,自行整好田块。耕作质量应符合机插秧要求:田面平整,田间水深为-cm左右,无大量暴露的上茬秸秆。 2、本着有利作业的原则,栽插作业期间,乙方应提前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跟机作业,随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无偿帮助,积极配合甲方栽插。随时监督栽插工作。遇到问题随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当天不提意见,视为默认栽插合格。 3、签订合同时预付材料费、劳务费等相关费用的%(以甲方收据为准)作为预付款,待甲方栽插完毕3日内结清全部费用。 二、特别约定 1、栽插时间:月日至日。栽插质量(缺穴率≤%,伤苗率≤%)。 (1)因甲方自身原因,造成乙方无秧苗栽插的,甲方应及时购进秧苗补插到位,否则贻误农时,由甲方承担乙方实际损失。 (2)如因乙方取水不及时或者水量过大、田间土地不平整、上茬秸秆暴露田面、田间陷车等不符合机插秧作业要求等因素造成栽插延误或栽插质量差,责任由乙方承担。 (3)如遇因不利的天气等不可抗力或者其它意外事件使得甲方所育秧苗损失造成无法按时栽插的,甲乙双方应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由甲方及时重新育秧或购进其他品种秧苗继续栽插。由此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浅谈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水稻是海城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单产在650千克以上。虽然我地区的水稻生产水平较高,但长期以来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还是处在落后的地位,尤其在育插秧和收获两大环节上更为薄弱。而江苏、黑龙江等地在这些项目上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2009年海城市被辽宁省列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机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增加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补贴、组织技术培训、召开现场会、树立并宣传学习典型等多种推广措施,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有了迅速发展,薄弱环节亦有所突破,各项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已在海城市有了相当程度的应用,插秧和收获两大薄弱环节得以突破,具备了继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客观需求条件。实践证明,应用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每亩可增加效益达百元以上,大部分机械化生产技术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欢迎,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购机资金补贴等政策上的扶持。当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开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政府重视、市场急需。因此,我们要抓住契机,积极采取推广措施,加大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力度。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涵盖了从耕整地、育秧、

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内容。 一、机械化整地技术 使用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机械对水田进行耕整。机耕要求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晒垡2~3天,水整后地面高差不过3cm,土壤柔软无僵垡。 现在水田耕整地作业,以一年耕翻、两年旋耕的轮耕方式为主。耕翻一般以秋季为主,也可在春季解冻后进行,耕翻要达到18—20厘米,耕垡彻底、均匀的要求;旋耕整地要尽量坚持旱旋耕,旱整平、旱打捻的三旱作业原则,旋耕深度达10—15厘米,土壤细碎均匀一致,地表平整,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泡田后达到花打水状态,这种作业方式可节省春季用水30%以上,给农民降低作业成本每亩10元左右,是目前我们地区水田耕整地的主要形式。良好的机械化作业质量,给机插秧作业创造了适合的土壤条件。 在水田改造的耕作过程中,对于田面差过大的可采用先进的激光平地技术进行土壤整平,激光平地机组主要由激光发射器、接收器、控制器、液压机构、平地铲和拖拉机组成,机组在持续回行作业中,按照激光测定的标高数据信号,通过控制器和液压自由控制平地铲的升降取土和卸土,刮平田块达到平整田块的作用,采用这项技术可根据土地的平整情况分3年到5年进行一次平整作业,可以使300米范围内平整度保持在3厘米左右,可以平掉原来水田的大部分田埂,相应扩大田块面积,提高土壤和灌溉利用率,同时也利于积水排放。各地经验表明,每年亩可节约灌溉用水100立方米,增加农民收入40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培训资料大家中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谈谈机插秧育苗技术问题。 在介绍育秧技术之前,我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机插秧技术就是用插秧机械代替人工栽插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机插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国也是世界上研究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插秧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通过引进韩国等国外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高性能插秧机,也就是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机型,这种机型设计和制造技术先进,同时通过农机与农业部门紧密合作,研究形成了与插秧机械相配套的小苗育秧技术和大田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我国稻作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程很快,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湖南省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了820万亩,全省已有2个省辖市、9个县(市、区)、187个乡镇和3000多个村基本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 一、机插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它有那些优点呢? 机插秧技术有四个方面的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根据我镇2012-2014年五年机插水稻的平均产量统计,机插稻比直播稻平均增产144斤。我认为机插稻能够实现高产稳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技术优势:首先是机插稻播种期比直播提前10-15天,不仅可以应用产量潜力高的迟熟中粳品种,而且能够保证水稻的生育进程与我市的温光资源同步,有利于高产稳产;其次是插秧机的设计符合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插秧机在保证大行的同时,对株距、栽插深度、秧棵大小可以人为的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水稻生产用工矛盾十分突出,各地农民群众都热切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十年”原始的水稻生产方式。机插秧是用插秧机高效插秧代替原始手插的高产栽培技术,彻底解除了繁重的人工插秧。机插作为水稻高效栽培发展方向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韩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规划明确指出在我国水稻优势产区进行以育插秧机械化着力点,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省政府已经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列为2012年主要推广技术重点推广。一、我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现状 我省自2004年开始在各地广泛开展机械插秧示范,尤其是2006年承担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任务以来,通过引进外地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已形成盘育、双膜和棚育等比较有特色的育秧办法,使机械化插秧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全省今年新增插秧机3550台,全省插秧机保有量达6700台,完成机插秧面积311万亩,同比增长53.2%。因此,农业部对我省育插秧机械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被农业部推选作了典型发言。但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是有差距的,到2011年底我省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仅5%,与全国25%(黑龙江省为75%,江苏省50%)差距甚远,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综合经验与教训,制约我省机械化插秧水平的瓶颈主要一是规范育秧技术尚未过关,难育出壮秧,二是机具配置相对湖南欠合理,难实行“增密”栽培,三是机手操作欠熟练,常有插得太深僵苗,或浮苗、缺蔸断行等,这也难免使广大农民的使用机械插秧在热切中慢慢失望。因此,我们必须与农技、科研和厂方合作研究培育机插秧壮秧技术、适宜机型应用于生产,还强化培训机手,提高操作水平,进行规范化标准操作,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迅速向全省推广普及。 二、机械化插秧机具特点与技术优势 (一)新一代插秧机特点 1、能规范栽培可对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机手可根据所插基本苗对每亩所插蔸数及每蔸株数进行调节。根据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厘米,也有个别机型是24厘米。株距有多档或无级调整,达到每亩1~2万蔸的密度,充分满足农艺技术要求。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修订稿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03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引进韩国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

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所插株数来决定的。不同的水稻品种则有不同的指标。而PF455S手扶式插秧机行距固定不变,株距有3档可调,再加上取苗量可通过纵横送秧调节机构进行30种量化调节,完全能满足不同品种的基本苗要求,因而易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这种机器的量化调节作业是人工手插作业无法相比的。 (二)标准的插秧深度,符合现代水稻浅栽理论 现代水稻栽培提倡浅栽,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优势而获得高产。浅栽是早发的必要前提条件,浅栽的技术指标是表土以下2~3厘米,并非越浅越好,大于3厘米,小于2厘米,对水稻的高产都是不利的,仅仅1厘米左右的深浅变化,人工插秧不易掌握,

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文章分析了水稻机插育秧的特点,而且关键的讲述了其插秧科技,目的是为了确保该项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 标签:水稻;机械化插秧;软盘育秧 1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 对于水稻种植活动来讲,机插育秧是提升栽培科技的重要步骤,和一般的育秧措施比对来看,它有着非常多的优势,比如种植的密度很高,而且标准化规定严苛。要切实的开展好五项内容。第一是配置营养土。第二是精细耕作。第三,选取种苗。第四,精细种植。第五管控好水肥。要了解三项理念。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该项活动要合乎两项规定,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在选取育秧措施的时候要切实的结合所在区域的水源状态来设置,在水源充足的时候,可以使用软盘湿润措施,它不仅简便,而且耗时少,费用少,品质能够维护好,适合大规模的开展。 1.1 软盘育秧 1.1.1 前期准备活动。田地要选取那些风力小,而且朝阳的,要保证土质肥沃,做好排水活动,而且交通要便利,方便管控的区域。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准备宽2m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菜园土)1500kg/hm2。结合实际状态选取适合所在区域的优秀的,产量高的种类。要将种苗细致的挑选,以此来确保能生芽。而且要使用药水来对其浸泡处理,在判定种子是不是有充足的水的时候,主要是看它的壳是不是透亮的,能不能够看到露白以及胚芽。在催芽的时候,要保证人工种植的长度低于2mm,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1.1.2 细致种植。结合种植的形式一般分成手工的以及机械化的。对于手工的来讲,它非常的便利。手工播种的作业流程: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盖土→封膜→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1.1.3 管控好苗期。第一,从种植到出苗的时候,关键是确保其温度以及湿度合理,而且能够快速的出芽,确保苗木生长齐顺.膜中的气温要控制在30~32℃,假如太高的话,要将两边掀开,对其降温,以此来避免高温对其影响。假如是连阴天的话,要间隔两三天的时候,在中午的时候掀开薄膜的两边对其进行一次通风,要保证水分足够,假如床土色泽发白的话,就要对其尽快的补充水分,

水稻机插秧长秧龄大壮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长秧龄大壮苗技术 一、水稻机插秧是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 水稻机插秧具有省工节本、省时省力、高产高效等诸多优势,是水稻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政府部门对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十分重视,在财政上投入大量资金给予扶持。 机插水稻与人工栽插水稻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解放劳动力。人工栽插水稻费时费力,面朝黄土背朝天,工作十分辛苦。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插秧劳动力短缺的矛盾逐年加剧,而机插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使外出务工人员无后顾之忧。 2、省工节本。机插水稻秧田占用面积很少,一般可由机手统一育秧,农户不必自留秧田。与传统手栽秧相比,按一亩水稻大田计算,农户减少育秧冬闲田0.6-1分地,用于种植小麦,可增加的收入30-40元,节省的育秧所用人工与种子、肥料、农药等成本支出40-50元,合计增收节本可达80元左右。 3、增产增收。机插秧栽插秧苗均匀,入土浅,秧苗根系发达,蘖多穗大,产量比传统的人工栽插水稻增产5-10%。 二、机插水稻与直播水稻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粮食安全。直播水稻比机插秧播种期晚15-20天,抽穗开花期也明显推迟,在淮北地区,如果九至十月份气温过低,直播稻不能保证安全齐穗和正常灌浆结实,导致空瘪粒高和千粒重低而严重减产,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患。而机插秧高产稳产,不存在这方面问题。 2、高产稳产,节本增收。据各地调查,机插秧比直播稻平均产量要高50-100公斤。而且,机插秧的育苗和移栽均由专业服务组织或插秧机手负责,机插秧农户比搞直播稻的农户更为省事。直播稻存在很多风险,如一播全苗问题,草害问题,自生稻问题,安全齐穗和灌浆结实的问题,后茬小麦适期播种问题等。虽然直播稻早期投入较少,但综合起来,正常年景,直播稻比机插秧每亩平均减少收入50-100元。遇上灾害年份,则减产更为严重。 三、现行水稻机插秧存在的问题 要充分发挥水稻机插秧优势,农艺和农机必须配套。本地水稻机插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适栽秧龄短、前作滕茬迟、水稻生育季节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实施方案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插秧的生产方法,通过严格的温湿度控制,既缩短了育秧周期,提高了秧苗的抗逆性,又直接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推广运用,是实现水稻生产种子良种化、育秧标准化、供秧商品化、插秧机械化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水稻机械化育秧省田、省水、省肥、省工,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且能有效克服“倒春寒”的影响,确保不烂种、不烂秧;机械化插秧作业不仅省工节本,提高了栽插时效,而且秧苗群体密度易于调控,其带土小苗移栽、缓苗期短,分蘖早、节位低,宽行窄株、通风性好,易获稳产高产,直接提高了农民收入,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指导思想 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拉动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突出重点和全面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全面提高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水平,为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x年,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为粮食产量提升年重要示范工程之一,积极引进并扩大示范。

三、主要目标 以示范点建设和整村推进示范村为抓手,建设8个区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和19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实现全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面积15万亩。 四、实施内容 (一)建设八个区级示范点。巩固扩大已有的4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规模,新增4个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每个示范点一次育秧面积达10-35亩,可确保大田机插面积1000-3500亩。每季育秧2-3次,实现机械化育插秧示范面积达5万亩。 1、建设地点。扩建已有的4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分别是XX镇XX村、XX乡XX村、XX镇XX集村和XX店镇XX村。x 年新增XX镇XX寨村、XX村、XX镇XX岗村和XX镇XX堰村4个示范点。 2、建设单位及内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机械化育插秧实施主体,扩建示范点规模分别如下: (1)XX镇东方红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原有育秧大棚26个,今年新增16个大棚,示范点规模达30亩,每季育秧2-3次,供机插秧面积9500亩以上。 (2)XX乡XX岗村再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原有育秧大棚5个,今年新增15个大棚,示范点规模达12亩,每季育秧2-3次,供机插秧面积6000亩以上。

水稻机插秧应把握的技术要点

水稻机插秧应把握的技术要点 作者:徐昌才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6期 【摘要】随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购买插秧机进行机插秧的越来越多,机插秧基础理论研究已比较充分,大田亩产与手插秧基本持平,实际应用中也不乏高产范例。现就机插秧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要点作一简要总结。机插秧的一般性要求:首先是秧田的选择:尽可能靠近移栽大田,同时道路通畅搬运方便。其次是确定好秧田与大田比例。确定好育秧时间。抓好田间管理。注意机插秧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育足量壮秧;二是足苗、及时、高质量机插 【关键词】水稻;机插;育秧;技术要点 随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购买插秧机进行机插秧的越来越多,机插秧基础理论研究已比较充分,大田亩产与手插秧基本持平,实际应用中也不乏高产范例。现就机插秧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要点作一简要总结: 机插秧的一般性要求 首先是秧田的选择。尽可能靠近移栽大田,同时道路通畅搬运方便。实践表明,当移栽期遇阴雨或道路泥泞时运秧难度和成本显著增加,若长距离运秧不仅难度和成本更大而且秧盘易散不便机插。较大面积集中育秧尤其要注意避免两头道路不通畅的远距离运秧。选水源有保证、灌溉方便、肥力中上的地块做秧田。 其次是确定好秧田与大田比例,理论上1:80-100,但实际栽插受气候、秧田利用率、秧苗素质、散盘损耗、栽插不匀、断秧以及补秧等影响很难实现,一般情况下以1:80为宜,在成穗数长期偏少的低产地方更要适量多育预备秧。 确定好育秧时间。以预计大田来水移栽时间倒推20天为育秧期,秧龄一般不超过24天,在不能如期栽插时提前适当控水控肥和化控能延长秧龄。 抓好田间管理:在栽前旋耕整地时可以施底肥;栽时如发现断行缺苗,可及时采用机插秧苗手工找齐,剩余秧尽量人工补插下田,宁多勿少;栽后选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如“抛栽宁”等,于栽后6天左右拌土或拌肥撒施,追施分蘖肥一般不少于两次,若遇持续高温则用量酌减或时间推迟;秧苗移栽后新根发生少,生长缓慢或出现僵苗时要排水搁田,其他管理基本同手插秧。 注意机插秧两个关键环节

《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沿黄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提高规模种植及机械化水平,达到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节本增效、节省水资源,特制定沿黄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用以指导、规范该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工作。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根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19〕309号文)要求,项目编号:20193110136,制定《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为开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站、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 本标准制定基本原则为:符合国家的政策,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标准的适用性;保持标准的先进性;注意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注意标准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结合我国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等。 本标准制订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 三、编制过程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开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站、河

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主要起草人在一起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的采集论证,并与农机、农业领域有关专家经过多次研讨,确定了该规范的初稿。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我省沿黄地区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目前该技术已比较成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水稻产区的必推技术,目前可以进入大面积应用推广阶段。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我省沿黄地区各个地市在推广使用该项技术时,各自采用不同的技术要点进行作业,没有形成统一高效的技术操作模式和标准,不利于该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增加了各地使用难度,阻碍了水稻机械化的高效发展。为此,开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站有关技术人员在连续开展省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项目多年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会同有关农机、农艺方面的技术专家,征求农机生产厂家意见,经过连续几年的试验、完善,形成了《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 四、主要内容 (一)主要制订内容条款说明及依据 本标准制订重点包括育秧准备、育苗播种、育苗期管理、机械化插秧技术、播种机及插秧机保养等。本规范适用于水稻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生产。 技术依据: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制订。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水稻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