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吡柔比星鞘膜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吡柔比星鞘膜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吡柔比星鞘膜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吡柔比星鞘膜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吡柔比星鞘膜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朱晓瑜,赵和平*,魏谋达,刘勇,董潇,谢丽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口腔科,太原030001;*通讯作者:E-mail:tyzhp@yahoo.cn)

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吡柔比星行神经鞘膜内注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12 2009-12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口腔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64例,均采用手术显露神经支后行鞘膜内注射吡柔比星。并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分别由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4个时间VAS计分分别与术前VAS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鞘膜内注射吡柔比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明显。

关键词:鞘膜内注射;吡柔比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74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6611(2011)05-0428-03DOI:10.3969/J.ISSN.1007-6611.2011.05.020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rathecal pirarubici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ZHU Xiao-yu,ZHAO He-ping*,WEI Mou-da,LIU Yong,DONG Xiao,XIE Li-jun(Dept of Stomatology,264th Hospital of PLA,Taiyuan03000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tyzhp@yahoo.cn)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pirarubicin on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Meth-ods A total of164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fter trigeminal branches were exposed surgi-cally,pirarubicin was intrathecally injected in all patients.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was record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fore surgery and after surgery for one week,one month,six month and one year.Results VAS scor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surgery for one week,one month,six month and one year(P<0.05).Conclusion Intrathecal pirarubicin can achieve a significant clinical performance for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Key words:intrathecal injection;pirarubicin;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是指无明显致病因素而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然后自行缓解。疼痛可以由于口腔或颜面部的任何刺激引起,以中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性[1]。据文献报道该病的年发病率为4.3/10万人[2],又称“疼痛之王”,是常见的顽固性疼痛疾病之一。由于其病因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缺乏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轻症患者可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得到缓解,重症患者常采用局部注射、射频治疗以及手术撕脱等方法治疗,创伤大且复发率较高。阿霉素类药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一定疗效[3],这种方法创伤小、效果肯定、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吡柔比星是改良后的阿霉素类药物,目前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应用较少。我院2年内收治16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将给药方法由传统的皮下注射改为经手术直视下行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THP)鞘膜内注射,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7-12 2009-12共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166例,经询问病史及临床检查后,均行头面部X线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2例被确诊为占位性病变所致,转神经外科治疗。余下164例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94例,年龄48-81岁;其中眼支痛12例,上颌支痛51例,下颌支痛77例,混合支痛24例;病程2-17年。所有患者都具有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病史,表现为单侧颜面部或口腔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如电击样,洗脸、刷牙、进食、冷风等刺激可诱发疼痛发作,103例扳机点明确,73例发现相应的病变性骨腔。多数患者都经过药物、针灸、理疗治疗,效果不明显,要求进一步治疗。

1.2治疗方法麻醉: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根据血压情况酌情加入1/200000g/L的去甲肾上腺素,以减少出血、增强止痛效果。

神经干暴露:眶上神经经皮肤切口,眶下神经、下牙槽神经、颏神经采取口内切口,钝性剥离,显露骨面及神经束,分离出各分支。将吡喃阿霉素(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10mg/支,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用1ml注射用水溶解,制成1g/L溶液,在神经束的每束分支内行神经鞘膜内注射约0.1ml,使

神经干变粗大呈红色。

处理创口:用大量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严密分层缝合。存在病变性骨腔的患者,在相应的口腔前庭黏膜转折处切开黏骨膜,剥离开黏骨膜瓣后暴露病变区骨质,用骨凿、刮匙等清除灰暗色骨皮质及其深面的疏松骨质,以生理盐水冲洗骨腔,严密缝合。术区相应位置口外加压包扎24h。术后给予抗炎、止血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评价。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的数值分级测评法10度法记录数据[4],0为不痛,10为最痛,由患者本人进行疼痛评定,所得数值为最终结果。

1.4统计分析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分数与术前的VAS 分数分别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无不良反应,疼痛在术后1周明显缓解。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VAS 分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164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段VAS分数比较

Tab1VAS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时间VAS评分

术前9.14?0.71

术后1周1.78?0.78*

术后1个月1.56?0.61*

术后6个月1.34?0.53*

术后1年1.14?0.66*

与术前比较,*P<0.05

3讨论

吡柔比星,又叫吡喃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为新一代蒽环类药物,通过在阿霉素的化学结构上添加一个四氢吡喃基而降低了心脏损害。经研究发现[5],与阿霉素相比,吡柔比星的心脏毒性仅为阿霉素的1/7,半衰期也明显缩短。

目前认为,阿霉素可能通过两种不同途径造成组织细胞损伤:①产生有害羟自由基,造成膜脂质过氧化;②嵌入DNA碱基对之间,阻止转录过程,抑制RNA合成,阻止DNA复制,同时产生的自由基与细胞膜的磷脂结合,损害存在于膜上的酶,抑制细胞代谢,直到破坏细胞[6]。同时它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对周围感觉神经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破坏作用;二是具有逆行性轴浆运输作用。有研究者将阿霉素注射到鼠的颊部真皮内,术后在同侧的三叉神经节内发现阿霉素荧光体,节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变化而对侧却没有明显变化[7]。正是这两个特征能保证阿霉素从神经干给药后逆行到神经节,并对神经节选择性破坏,保证疗效而又不对其他组织造成破坏。

阿霉素的给药方式目前有静脉给药、皮下注射、神经鞘膜内给药及蛛网膜下隙给药。就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而言,杨宇[6]发现阿霉素皮下注射与静脉给药对周围感觉神经节的影响作用相似,而神经鞘膜内给药后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剂量显著低于静脉给药剂量,但其逆行性作用与浓度有关。李学伟等[8]与白念岳等[9]通过研究均认为1%的阿霉素为临床适用的最佳浓度。

本研究采用毒副作用小、半衰期短的新药吡柔比星替代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保持药物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取得显著疗效。同时又对给药方法进行了改良,由传统的三叉神经分支区域皮下注射改为手术显露神经分支后行鞘膜内注射,提高了给药精确性,减少了因药物注射至皮下而造成的各种不良后果。

经本方法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疼痛明显缓解。术后各时间段分别与术前VAS分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后效果明显,微创、经济、安全。尤其为一些反复发作、其他治疗方法不佳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后复发率高,本研究术后观察时间尚短,关于其复发率及复发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邱蔚六.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63-1076.

[2]Bowsher D.Trigeminal neuralgia:an anatomically oriented review [J].Clin Anat,1997,10:409-415.

[3]胡永升,张引成,裴秋梅,等.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又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3,28(5):281-

283.

[4]孙卫斌.牙周基础治疗技术[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7:143-146.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的研究展望

章鹏宇,朱琳,王景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38;*通讯作者,E-mail:jingjie@fm-mu.edu.cn)

关键词: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起搏

中图分类号:R3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6611(2011)05-0430-04DOI:10.3969/J.ISSN.1007-6611.2011.05.021

超极化激活和环核苷酸门控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s,HCN)是哺乳动物独一无二的离子通道,在1998年由San-toro等人命名[1]。HCN的研究最早起源于1976年,是Noma等对兔窦房结细胞研究时发现的一种特种离子流(funny current/queer current,If/Iq)[2]。其后,Di Francesco等对这种电流继续研究,并将其命名为超激化激活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ation current,Ih)[3],这种电流与当时已知的电压门控通道开放时呈现去极化明显不同,它的激活呈现显著的超极化。HCN通道具有内在的Ih活性,说明在生物细胞起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心脏起搏、神经系统活动所依赖。自从HCN家族被成功克隆后,对于HCN的研究不断深入。由于HCN为慢波起搏通道,胃肠道的起搏特点即为慢波起搏,那么HCN在胃肠道中是否存在,以及相应的作用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就HCN相关文献予以综述,并对HCN在消化道中的作用予以展望,旨在为HCN 在消化道动力起搏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1HCN通道家族的亚型及结构

在哺乳动物(如人、兔、鼠、马等)中,HCN通道均由4种基因(HCN1-4)所编码,在心脏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表达。其中HCN1起搏动力学速度最快,而HCN4激活动力学效应最慢[4]。目前4种HCN家族的4种亚单位都已被克隆,通过测定被归类于电压门控家族。各种HCN异构型在核心跨膜区域和环核苷酸结合结构域(cyclic nucleotide-bind-ing domain,CNBD)高度保守,同源性约80%,非同源性主要表现在氨基末端和羧基末端的胞质区域[5]。每种HCN亚型都由6个跨膜片段(S1-S6)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区组成,其中S4为带正电荷的电压感受器,位于S5和S6间的一段氨基酸序列称为P区,又称孔道区,含有大多数K+通道所特有的GYG标志序列,CNBD是位于C末端的一个120个氨基酸的区域,通过与环磷酸腺苷(cAMP)结合而调节If通道的电压依赖性,并且有研究表明,S4至S6跨膜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通道的电压动力学速率[6]。

2HCN相关的作用机制

HCN通道具有内在的Ih活性,Ih是一种超极化激活内向电流,是许多兴奋细胞的重要调节器,在4种亚型的HCN通道均可形成。Ih在周边神经系统感觉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产生自发性疼痛和触觉异常疼痛,是一种躯体感觉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重要调节器[7,8]。HCN不同于已知的电压门控通道,它是超极化激活状态,细胞膜电位-40

[5]Agata N,Hirano S,Hara Y,et al.A comparison of pirarubicin with other anthracyclines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J].Pharmaco-

metrics,1991,41(5):467-474.

[6]杨宇.阿霉素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进展[J].海南医学,2008,19(10):133-135.

[7]Bigotte L olsson Y.Degeneration of trigeminal ganglion neurons caused by retrograde axonal transport of doxorubicin[J].Neurolo-

gy,1987,37(6):985-986.[8]李家伟,胡永升,张引成,等.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浓度筛选实验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2):161.

[9]白念岳,鄢建勤,程智刚,等.不同浓度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对比研究[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7,3(4):247-249.作者简介:朱晓瑜,男,1977-04生,硕士,主治医师,E-mail:coolpeas@sohu.com.

[收稿日期:2011-03-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0306)

治三叉神经痛秘方

治三叉神经痛秘方 8.1通络头风汤 【来源】李寿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川芎10~30克,当归10~20克,细辛5克,蜈蚣2条。 【用法】每日1~2剂。先将上药用冷水浸泡15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煮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早晚分服,或6小时服1次。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系《卫生宝鉴》芎归汤加细辛、蜈蚣组成。方中川芎为主药,辛温味薄气雄,功擅疏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擅理气活血,搜风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功专通经止痛。辅川芎增强止痛之效,抑川芎辛窜太过之弊;细辛祛寒止痛,蜈蚣搜风通络,二味虽为佐使之药,然不可缺,乃本方行军破敌之先行,为止痛之上品。二则量大而专,有的放矢。前人以为川芎辛温香窜不可过用,其实不然。顽症痼疾,不用足量,难以获效。余用川芎,最小剂量起于15克,以后递增其量,对头痛剧烈者,常用之30克以上,实践证明并无伤阴香窜之弊。当然与当归性柔而润防止副作用有关,此君臣佐使配伍之妙也。另外,细辛不过钱之说,亦不足信。余于细辛止痛,最少起步于3克,递增至9克,并无不良反应;蜈蚣有毒,人皆畏之,但治瘀血头痛,确有祛风镇痛、搜风通络、逐瘀止痛之效,一剂药用2条或3条,并无毒性反应,研末冲服其效更著。再者随证加减,伍以适当引经药,更能提高疗效。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等病。症见剧烈的偏正头痛,甚则泛恶呕吐,用止痛药或麻醉剂难以止痛,舌偏淡紫,舌下络脉多呈淡紫而长,脉弦或涩,妇女常在经期前发作。中医辨证属于风痰血瘀阻滞清窍络脉所致之偏正头痛顽症。 【加减】头部冷痛加白芷;头部热痛加甘菊、苍耳子;头痛如锥如刺如灼加僵蚕、生石膏、蜈蚣(研末冲服);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白芥子、白芷;妇女经期头痛则当归量应大于川芎;后头痛加羌活;前头痛加白芷;偏头痛加柴胡;巅顶痛加藁本。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

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 一、桑椹子15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二、茄子根15克,防风、桃仁各12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三、细辛3克,生石膏15-6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风寒阻络证 四、杞子、菊花、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神、泽泻、青桔叶、白芷各12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阴虚阳门证 五、黄芩10克,黄连、青桔叶、板蓝根、白芷各12克,大黄6-12克,夏枯草、连翘、大青叶各15克, 石膏45克,蜈蚣5条,全蝎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肝火化风证 六、葛根、白芷、地龙各12克,红花、玄胡各10克,当归30克,细辛、全蝎各6克,川芎、姜黄15克, 牛蒡子20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七、车前子、黄芩、泽泻、木通各9克,生地、当归各16克,栀子、甘草、龙胆草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八、白芍50克,炙甘草30克,酸枣仁20克,木瓜1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九、白芍、生牡蛎各30克,丹参、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川芎、僵蚕、防风各12克,白芷、地龙、菊花各15克,全蝎、羌活、天麻、甘草各10克,细辛3克,蜈蚣2条(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一、去子向日葵盘100-200克 用法:将其掰碎,分2次煎成500-600 克的汤液,加适量白糖。每天早、晚饭后1小时服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二、沙参30克,石斛、寸冬、白芍、钩藤各15克,葛根、菊花、知母各12克,生石膏20克,蔓荆子、全蝎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胃阴不足,风邪袭络证 十三、柴胡、枳壳、红花、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川牛膝各12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赤芍30克,川 芎15克,全蝎3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肝阳上亢去柴胡、桔梗,加石决明、菊花、钩藤;肝风盛加天麻、地龙;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四、制川乌、天南星各6克,白菊花15克,地龙20克,冰片0.5克,细辛3克用法:水煎服。寒重者,重用制川乌12 克;热重者,重用白菊花、地龙各30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五、犀角、羌活、黄芩、白附子、炙甘草各10克,升麻、防风、白芷各5克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轻症十六、白参、麦冬、炙甘草、浮小麦、阿胶各10克,白芍15克,煅

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发表时间:2017-11-27T15:23:42.21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作者:易明琪 [导读] 探讨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 年2 月至2017 年2 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n=30)接受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为76.67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 评分为2.71±0.87 分,对照组为4.37±1.54 分,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17±2.71 d,对照组为15.27±3.48 d,P<0.05。结论单纯神经内镜下血管减压术可有效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原发性;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mple neural endoscopic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application effect.Collected in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our hospital of 60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30)received conservativ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n = 30)accept simple neural endoscopic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prognosi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93.33%,76.67%,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ain VAS score was 2.71± 0.87 points,4.37±1.54 points,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7.17± 2.71 d,15.27 ± 3.48 d,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 the simple neural endoscopic vascular decompress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therapy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to improve the patients' pain degree,improve the effect of prognosis has a positive effect,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 trigeminal neuralgia.Primary;Nerve endoscopy;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作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触电样、刀割样、针刺样或闪电样的剧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保守治疗法[1],其可暂时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有限。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血管减压术逐步应用于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对患者的康复可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我院分别使用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和传统药物保守治疗进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 年2 月至2017 年2 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 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30 例患者接受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4 例,女性16 例,年龄31~58 岁,平均年龄42.85±4.82 岁,单纯性三叉神经痛22 例,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8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年龄33~59 岁,平均年龄41.13±4.96 岁,单纯性三叉神经痛23 例,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7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脑部CT检查均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②观察患者均接受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且无手术禁忌症;③对照组患者对治疗药物无用药禁忌;④患者无其他基础性疾病、无严重肝肾疾病;⑤患者意识清晰,无认知障碍,可与医护人员自主交流;⑥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对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时给予临床干预和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即卡马西平,口服,首药剂量100 mg/次,bid,而后每日将剂量增加100 mg[2],直至疼痛控制或患者无法耐受为止,苯妥英钠,口服,0.1 ~0.2 g/次,bid或tid,每日最大给药剂量≤0.6 g,维生素B1、B6,口服,10 ~20 mg/次,tid,维生素B12,肌肉注射给药,100~200 μg/次,qd,山莨菪碱,口服,5 ~10 mg/次,tid,菸酰胺,口服,100 mg/次,tid,连续给药10 d。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即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患侧的肩部垫高,采用乙状窦后入路,于乳突后发迹做2.5 cm~3 cm直切口,骨窗范围控制在1.5 cm×1.5 cm,使患者乙状窦和横窦交界处暴露,将硬膜弧形剪开,铺薄层脑棉片将水平裂蛛网膜分离,使脑脊液释放,当患者脑压下降后,沿小脑的表面置入0°神经内镜[3],缓缓进入患者桥小脑角,将蛛网膜分离,进一步释放脑脊液,而后于面听神经上间隙将三叉神经周围的蛛网膜松解,自三叉神经上方和下方分别观察三叉神经出脑干部位和后根全程,确定责任血管后,将其锁定,将神经内镜的镜头保持在有利于手术操作的位置,将神经周围粘连的蛛网膜剪开,将责任血管游离,将Teflon棉片垫于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之间,确认无其他责任血管后,且无出血后,取出神经内镜,手术完毕。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作为评价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身体指标恢复正常,可正常进行工作、生活;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疼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可进行生活、工作,存在轻微并发症;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疼痛仍然明显,甚者较治疗前加重。预后情况考察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视觉模拟可视量表(VAS)进行评价,满分10 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明显。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VAS评分和住院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

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讲座

一、桑椹子15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 二、茄子根15克,防风、桃仁各12克 用法:水煎服。 三、细辛3克,生石膏15-6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风寒阻络证 四、杞子、菊花、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神、泽泻、青桔叶、白芷各12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阴虚阳门证 五、黄芩10克,黄连、青桔叶、板蓝根、白芷各12克,大黄6-12克,夏枯草、连翘、大青叶各15克, 石膏45克,蜈蚣5条,全蝎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肝火化风证 六、葛根、白芷、地龙各12克,红花、玄胡各10克,当归30克,细辛、全蝎各6克,川芎、姜黄15克, 牛蒡子20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七、车前子、黄芩、泽泻、木通各9克,生地、当归各16克,栀子、甘草、龙胆草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八、白芍50克,炙甘草30克,酸枣仁20克,木瓜1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九、白芍、生牡蛎各30克,丹参、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川芎、僵蚕、防风各12克,白芷、地龙、菊花各15克,全蝎、羌活、天麻、甘草各10克,细辛3克,蜈蚣2条(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一、去子向日葵盘100-200克 用法:将其掰碎,分2次煎成500-600 克的汤液,加适量白糖。每天早、晚饭后1小时服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二、沙参30克,石斛、寸冬、白芍、钩藤各15克,葛根、菊花、知母各12克,生石膏20克,蔓荆子、全蝎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胃阴不足,风邪袭络证 十三、柴胡、枳壳、红花、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川牛膝各12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赤芍30克,川 芎15克,全蝎3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肝阳上亢去柴胡、桔梗,加石决明、菊花、钩藤;肝风盛加天麻、地龙;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四、制川乌、天南星各6克,白菊花15克,地龙20克,冰片0.5克,细辛3克用法:水煎服。寒重者,重用制川乌12 克;热重者,重用白菊花、地龙各30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五、犀角、羌活、黄芩、白附子、炙甘草各10克,升麻、防风、白芷各5克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轻症十六、白参、麦冬、炙甘草、浮小麦、阿胶各10克,白芍15克,煅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一、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三叉神经痛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1.阵发性发作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 2.疼痛至少包含以下4种标准 (1)疼痛只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区 (2)疼痛为突发的、强烈的、尖锐的、皮肤表面的刺痛或烧灼痛 (3)疼痛程度严重 (4)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 (5)具有痉挛发作间歇期 3.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4.每次发作形式刻板; 5.排除其他引起面部疼痛的疾患。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1.药物治疗: (1)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已被公认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加巴喷丁,为新型抗癫痫药,对该病也具有 较好的治疗效果; (2)抗痉挛药物:脊舒和力奥来素,与抗癫痫药物合用效果佳; (3)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匹莫奇特,主要用于抗精神病治疗; (4)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6及B12,不仅有促进神经修复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2、神经阻滞治疗:如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下颌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患者,可行下颌神经阻滞术;上颌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患者,可行上颌神经阻滞术。对于三叉神经任何一支或多支疼痛者,均可行半月神经节药物或射频损毁术。 3、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现多采用的手术为微血管减压术。

二、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二)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三叉神经痛; 2.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三)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 天(指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常规化验:血(尿便)常规、ABO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肿瘤标记物等; 2.胸片、心电图、头颅MRI; 3 患者及家属签署以下同意书:检查及治疗知情同意书,神经阻滞同意书,介入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 (四)根据患者病情及V AS评分,给予药物调整镇痛。 (五)药物控制疼痛不佳者,如其入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可给予神经阻滞、微创治疗或者外科手术。 (六)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V AS评分小于3分,或者疼痛不影响夜间睡眠;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神经肽的相关研究进展

(CAPPIE )[J ].Lancet ,1996,348:1329?1339. 〔7〕 CURE.Clopidogrel in unstable angina to prevent recurrent events trial investigators.Effects of clopidogrel in addtion to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without ST ?segment elevation [J ].N Engl J Med ,2001,345:494?502.〔8〕 Mehta S R ,Yusuf S ,Peoers R J ,et al.Clopidogrel in unstable angina to prevent recurrent events trial investigators.Effects of pretreatment with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followed by long?term therap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the PCI ?CURE study [J ].Lancet ,2010,358:527?533. 〔9〕 Agnieszka Pelc ?nowicka ,Leszek Bryniarski ,Ewa Mirek ?Bryni ?arska , et al.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does everyday medical practice reflect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A pilot study [J ].Kardiologia poiska ,2009,67: 12?18. 〔10〕 Peter Alagona.Unresolved issues associated with early initiation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J Invasive Cardiol ,2010,22:40?44. 〔11〕 Von Beckerath N ,Taubert D ,Pogatsa ?Murray G ,et al.Absorption , metabolization ,and antiplatelet effects of 300?,600?,and 900?mg loading doses of clopidogrel :results of the ISAR ?CHOICE (Intracoronary stenting and antithrombotic regimen :choose between 3high oral doses for immediate clopidogrel effect )trial [J ] .Circulation ,2005,112:2946?2950. 〔12〕 Patti G ,Colonna G ,Paseceri V ,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high loading dose of clopidogrel for reduction of 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results from the ARMYDA ? 2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reduction of myocardial damage during angioplasty )study [J ].Circulation ,2005,111:2099?2106. 〔13〕 Alex R Hobson ,Graham Petley ,Geraint Mortion ,et al.Point ?of ? care platelet function assays demonstrate reduced responsiveness to clopidogrel.but not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drug ?eluting stent thrombosis whilst o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J ].Thrombosis Journal ,2008,6:11?16. 〔14〕 Marc S Sabatine.Novel antiplatelet strategie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76:8?15. 〔15〕 Victor L ,Serebruany.The TRITON versus PLATO trials :beyond platelet imhibition [J ].Thromb Haemost ,2010,103:259?261.(收稿日期:2010?04?01 修回日期:2010?04?0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神经肽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泸州医学院08级口腔系研究生 (王 晋);成都军区总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李晨军) 王 晋,李晨军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神经肽中图分类号 R 7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188(2010)08?0912?03 doi :10.3969/j.issn.1004?0188.2010.08.054 随着对神经肽、神经递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与原发性 三叉神经痛有关的疼痛性疾病研究中,均发现有多种神经肽 参与其中,与疼痛有关的包括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rotein ,CGRP )、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P 物质(substance P ,SP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 )、β?内啡肽(β?endorphin ,β?EP )等,它们都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关系密切。笔者对神经肽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做一综述。1 CGRP 1.1 CGRP 的生物学作用 CGRP 在三叉神经节神经元的胞体合成后,以快速轴浆运输的形式,分别运输至外周端及中枢端,在此发挥作用。根据神经生物学研究显示,CGRP 在口腔颌面部的作用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导痛觉等伤害性信息:CGRP 是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递质,顺行向中枢传导痛觉等伤害性信息,而逆行释放于局部组织中可引起痛觉过敏;(2)有研究显示,咬合创伤可引起 牙髓及牙周组织中CGRP 阳性纤维增多〔1?2〕 。由于CGRP 作为伤害性刺激的递质或调质存在于感觉神经元中,因此, 在有关疼痛的研究中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2 CGRP 的致痛机制 CGRP 介导的机械性伤害刺激传递是借助促进脊髓背角释放SP 以促进痛觉的传递实现的,CGRP 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背根节和三叉神经节内,具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并能加强速激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浆蛋白渗出的作用。CGRP 可与多种神经递质共存,甚至共存于一个分泌颗粒内。脊髓珠网膜下腔注射CGRP 可使痛域降低,注射CGRP 抗体可提高痛域。CGRP 和SP 共存, 提示CGRP 可促使SP 的释放而利于痛信号的传递〔3〕 。Goadsby 等〔4〕用电刺激5只猫的三叉神经节后,产生类似的 三叉神经痛,发现颈外静脉血中SP 、CGRP 含量显著升高。通过实验证实,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时,颈外静脉的SP 、CGRP 含量确实高于术后缓解期,痛支神经纤维中CGRP 免疫反应阳性颗粒的数量、面积等显著多于非痛支神经。认为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痛支神经过度合成和释放CGRP ,促进 SP 的大量产生,导致阵发性剧痛〔5?7〕。随着SP 的耗竭,疼 痛消失。陈志峰等〔8〕通过对大鼠的研究表明,用铬线疏松结 扎大鼠右侧眶下神经,大鼠于术后9d 起持续出现机械性痛觉过敏,是由于CGRP 等神经肽类的突触前、后效应,提高延髓内兴奋性氨基酸作用,通过NMDA 受体上的作用,引起神经元兴奋性增强,这种兴奋性增加可受CGRP 等神经肽的释放而易化,其结果是感受野的扩大,并导致程度更强、时间更 长的疼痛〔9〕。进一步证实了CGRP 在三叉神经痛发作中的 万方数据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松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王瑜马长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掌握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可提高口腔科及神经内外科专业医生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 前言: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

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 学说。 二、临床表现: 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1-07-06T15:33:57.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高文彤 [导读] 肌松药替扎尼啶可以被很好地耐受但疗效弱于卡马西平,目前仅可作为次选药物或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 高文彤(黑龙江双鸭山煤炭总院 155100)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182-02 【摘要】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主要可用抗癫痫、神经阻滞等治疗,无效或失效时考虑其他疗法,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诊断治疗 临床资料:收集三叉神经痛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35-76岁,70%以上为40岁以上,病程最短2年最长30年。发作每天可有一次或多次。疼痛从口角附近放射到同侧面部、耳、眼和头部。无预兆,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轻触即可诱发,间歇期可完全正常。 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是一种濒死样撕裂样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到1分钟左右,几乎总是在一侧(仅5%以下为双侧性发生),其通常由触摸受累区、冷风、吃饭、刷牙,有时甚至谈话可引发。本症中年后期开始,更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40岁以上的患者可达70%~80%,女性较男性略多。 【诊断精要】 1.临床特征与体征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每天可有一次或多次。三叉神经的上颌支最常受累(约占60%),下颌支次之(约占30%),但在三叉神经眼支发作者罕见。通常疼痛从口角附近放射到同侧面部、耳、眼和头部。在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如上、下唇,鼻翼,口角,牙齿,颊,舌等)有板击点或称触发点。三叉神经痛以一阵阵地发作,持续数天或数周,可以在发作期间有持续的灼样或疼痛的背景。无症状的期间可以数月或数年。 本病原因不明。患者可没有神经病学体征或提示任何相关器质性损害的其他特征。仔细询问神经病史(如曾有的神经性疾病例如视神经炎)和检查(如面部麻木、角膜反射消失),头颅X片或下列疾病的某些阶段。 2.鉴别诊断 (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其中主要为颅底部肿瘤,陈曼娥等报告12例以颜面痛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颅底部肿瘤,其中前颅底肿瘤3例,中颅底肿瘤5例,后颅窝肿瘤4例。颜面痛表现为典型的三叉神经痛7例,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5例。这提示颜面疼痛是颅底部肿瘤的重要信号,在临床诊治中应予足够的重视,应避免延误诊断而延误治疗。 (2)多发性硬化:这比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更常见于双侧三叉神经痛。 (3)桥脑小脑角肿瘤。 (4)三叉神经纤维瘤。 (5)基底动脉扩张。 (6)牙痛:为持续性,多局限于齿龈部,不因外来因素加剧或诱发,必要时可作X线检查以鉴别。 (7)三叉神经炎:呈持续性,压迫神经分支所在处疼痛加剧。检查时有三叉神经感觉减退或过敏,有时可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其前有炎症、病毒感染及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可以鉴别。 (8)舌咽神经痛。 (9)蝶腭神经痛。 【治疗精要】 三叉神经痛治疗主要可用抗癫痫、神经阻滞等治疗。 【处方选择】 1.卡马西平:开始可给100mg,2/d,口服,如果对副作用能耐受,则随后可很快地加到600mg,3/d,以控制疼痛。 2.苯妥英钠:这是第二个可选择药物,可给予100mg,2/d,口服,每日可达600mg。 3.硝西泮0.5~2.0mg/d,口服。或必要时口服氯苯氨丁酸5mg,3/d,逐渐加到30mg,3/d,用1~2周。 4.神经阻滞治疗 5.如以上治疗无效,或虽有效但不能耐受副作用,则可考虑给予手术治疗。但手术的患者要准备接受术后有可能留有面部麻木,有时甚至可出现面部感觉障碍及保护眼角膜的感觉缺失。手术可有以下几种: (1)酒精注射,暂时阻断面部的三叉神经相应分支,使疼痛暂时缓解。 (2)经皮用苯酚、甘油或酒精注射入三叉神经感觉根神经节。 (3)经皮用热凝或电凝三叉神经感觉根神经节,有报道称首次热凝有效率为90%,2次热凝有效率100%,术后均停止发作,未见有严重并发症。一年内复发率为16%,经再次治疗后又获痊愈。 (4)经颅切开术行神经根切除(因手术的危险性原因已基本废弃不用)。 (5)感觉根减压术,通常从经过三叉神经的一个小动脉减压,不引起面部感觉丧失,但需要经后颅凹手术。 【经验指导】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首选抗癫痫药,临床已经证实了抗癫痫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卡马西平常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但在撤药时则应每1周或2周缓慢地进行,使停药时不是落在本病的自发缓解期。苯妥英钠则是第二个可选择药物,非抗癫痫药物也常用于临床,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巴氯芬是常用的次选药物之一。抗抑郁药氯丙咪嗪效果优于阿米替林,第二代抗抑郁药安非拉酮有效而且副作用较小。麻醉药及抗心率失常药利多卡因,妥卡尼临床实验证明有效,但妥卡尼血液方面的副作用限制了它的应用,而美西律及丙美卡因局部眼麻醉方法未获得肯定疗效。谷氨酸盐受体拮抗剂右美沙芬临床实验证明无效,而氯胺酮用药初期有效,长期效果不理想。肌松药替扎尼啶可以被很好地耐受但疗效弱于卡马西平,目前仅可作为次选药物或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养华,牛朝诗,凌士营,计颖,蒋辰,程传东.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36例临床分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

疾病概要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缺铁性贫血:人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细胞生成所需要而引发的贫血 2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的疼痛 3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4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5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所引起的炎症6贝尔麻痹:是原因不明的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7肺气肿:指在小气道阻塞的基础上,终末细支气管远端过度充气、膨胀、肺组织弹性回缩力降低、肺容积增大的病理状态。 8慢性支气管炎:指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二、选择题 1、哮喘发作时不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 )C A、胸廓胀满呈吸气状不易叩出 B、颈静脉恕张 C、肺部叩诊呈浊音 D、心浊音界 2、持续谈中带血丝,首先考虑的疾病是: ( )A A,发性支气管癌症B、支气管哮喘 C、慢性支气管炎 D、肺气肿 3、对过敏型支气管哮喘,下述描述不正确的是: ( )B

A 常有家族及个人过敏病史 C 缓解期肺哮鸣音消失 B 发作期间一秒用力呼气量增加 D 痰常为白粘痰 4、主要用于预防哮喘发作的是: ( )D A 异丙基肾上腺素 B 氯喘 C 氨茶缄 D 色甘酸纳 5、下列不属于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的是()C A、上行感染 B、血行感染 C、肾衰竭 D、淋巴道感染 6、下列情况不会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是()C A、在车站吸入二手烟 B、花传粉季节外出 C、饮食不规律 D、与宠物玩耍 7 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A 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B.冠状动脉炎症 C.先天性畸形 D.痉挛 8 下列不属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是()B A.血尿 B.管型尿 C.高血压 D.水肿 9 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的表现不正确的是()B A.贫血 B.呕血 C.出血 D.发热 10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式下列错误的是()D A.病因治疗 B.补铁治疗 C.输血治疗 D.输液治疗 11 下列属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是()C A.摄入不足和吸收障碍 B.铁的需求量增加 C.叶酸缺乏病症 D.与抗生素有关 12 有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说法正确的是()A A.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发病有关 B.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C.在其

三基三严考试内科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三基三严考试内科试题及答案 医生姓名: 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33 分) A型题 1、 28 岁男性,急起发热,胸痛气促 6 天,叩诊心界明显扩大,吸气时脉搏变弱。一 小时前呼吸困难急剧加重,心率124 次 / 分,心音低远,血压为60/45mmHg,颈静脉怒张。 最有效的抢救措施为() A. 静脉注射西地兰 B. 肌内注射度冷丁 C. 静脉滴注多巴胺 D. 持续高浓度吸 氧 E. 心包穿刺减压 2、诊断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一般不宜用() A. 硫氮卓酮 B. 心得安 C. 异搏定 D. 地高辛 E. 安定 3、某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宜选用以下哪种药物治疗() A. 奎尼丁 B. 心律平 C. 胺碘酮 D. 利多卡因 E. 吡二丙胺 4、以下哪种情况不宜用β 阻滞剂() A. 二尖瓣脱垂 B. 肥厚型心肌病 C. 急性心肌梗死 D. 变异型心绞痛 E. 室性早搏 5、肺炎球菌肺炎,炎症消散后,常见的是() A. 肺部遗留纤维化 B. 肺泡受损产生局部肺气肿或肺大泡 C. 肺组织完全恢复正 常 D. 造成胸膜粘连肥厚 E. 以上都不是 6、严重的Ⅱ型呼衰,不能吸入高浓度氧,主要是因为() A. 缺氧不是主要因素 B. 可引起氧中毒 C. 兴奋呼吸中枢,促使 CO2排出过快,诱发呼碱 D. 诱发代谢性碱中毒 E. 以上都不是 7、肺心病患者,测血气: PH , PaO2 KPa(40mmHg), PaCO29KPa,HCO2— 19mmol/L,BE - – 6mmol/L, 应诊断为() A. 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8、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最主要的措施是() A 输碱性溶液,使 PH值恢复正常 B. 纠正电解质紊乱 C. 改善通气 D. 使用脱水剂减轻脑 水肿 E. 以上都不是 9、 20 岁男性患者,近来感乏力 . 食欲不振 . 夜有盗汗,以往无慢性咳嗽史,X 线胸片发现右上肺一肋间有片状模糊阴影,内有小透亮区,痰涂片发现抗酸杆菌,应诊断为()

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探讨

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3-06-21T10:18:27.5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黄晓敏 [导读] 多虑平抗焦虑、镇痛解痉的功效非常显著,能够快速松弛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安全性也比较好 黄晓敏(内蒙古赤峰市宁城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 024200) 【中图分类号】R74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170-02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对治疗的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的24例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较单一卡马西平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多虑平疗效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 inal neu-ra1gia,PTN) 简称为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常见内科疾病,以女性居多,临床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都存在疼痛缓解时间短、复发率高的问题[1]。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急骤发作、阵发性、电击样或火烙样剧烈疼痛,间歇期完全不痛。早期的三叉神经痛,疼痛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一般仅在白天发病,随着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缩短,疼痛程度逐渐加剧,夜间也可发作,影响睡眠。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其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女16例,男8例,年龄25~75岁,平均46.3±4.5岁。病程3个月~30年。右侧14例,左侧10例. 并与同期单纯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的24例患者作对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口腔病学》制定。①疼痛为突发性痛、电击样痛、剧痛。②疼痛持续时间很短,数秒钟。③有板击点。④突然发作,随疼痛的消失有间歇性缓解期。⑤疼痛部位明显,局限于三叉神经一个或几个分支的分布区。具备上述部分或全部症状,在排除偏头痛、副鼻窦炎、牙源性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三叉神经疱疹、吞咽神经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后即可作出诊断。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具体方法:第1天卡马西平100 mg,口服。之后每天增加100 mg,直至增加至800 mg为止,2次/d,口服,连续使用1个月。第1天多虑平25 mg/次,3次/d,口服。如病情严重可酌情增加,但是不超过250 mg。两种药物均给予1个月治疗[2]。对照组采用单一卡马西平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1.4疗效判定治疗后随访6个月~1年,制定疗效标准[3],共分为4级: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之和为总有效。治愈:疼痛消失,停药2个月后症状不复发。显效:疼痛明显减轻,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停药2个月后临床症状无加重现象。有效:疼痛有所减轻,对日常工作与生活有一定影响,停药后症状加重,需进行维持性药物治疗。无效:疼痛症状加重或无变化. 2 结果 治疗组24例中治愈13例,占54.17%,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24例中治愈9例,占37.5%,总有效率79.17%,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下表。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疼痛性疾病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突然出现的、阵发性、短暂性、闪电样剧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发作逐渐频繁,疼痛也逐日剧增。病人难以忍受,表情十分痛苦,病程漫长,数年甚至数十年。目前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存在许多学说,如癫痫发作学说、微血管压迫学说、神经变性学说、骨性压迫学说等。治疗方法虽很多,但效果不算满意,现在临床上治疗仍以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作为首选。 卡马西平(carbarm azepine),为二苯并氮杂草类化合物,结构与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类似,具有抗癫痫、镇痛、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效果较好,用药后24小时起效,约80%患者有效。疗程应控制在2-3个月内. 多虑平抗焦虑、镇痛解痉的功效非常显著,能够快速松弛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安全性也比较好。本组研究表明,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延秀,田玉科,关善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I(31):23-25. [2] 陈小平,李小刚.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特发性三叉神经痛[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9):1071. [3]安波,张山,张志强.神经妥乐平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5(4):65-6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