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Opensees进行IDA分析(桥墩模型命令流)

用Opensees进行IDA分析(桥墩模型命令流)

用Opensees进行IDA分析(桥墩模型命令流)
用Opensees进行IDA分析(桥墩模型命令流)

wipe

# Openseesdandun

#

#Units:kN, m, sec

# -----------------

# Start of model generation

# -----------------

# CreateModeBulider (with two-dimensions and 3 DOF/node) model basic -ndm 2 -ndf 3

# -----------------

# tag X Y

node 1 0.0 0.0

node 2 0.0 0.0

node 3 0.0 2.0

node 4 0.0 4.0

node 5 0.0 6.0

node 6 0.0 8.0

node 7 0.0 10.0

node 8 0.0 12.0

node 9 0.0 14.0

node 10 0.0 16.0

node 11 0.0 18.0

node 12 0.0 20.0

# -----------------

# Fix supports at base of columns

# tag DX DY RZ

fix 1 1 1 1

# ----------------

# Concrete tag fc ec0 fcuecu

# Core concrete (confined)

uniaxialMaterial Concrete01 1 -25600.0 -0.00219 -17780.0 -0.01 #Cover concrete (unconfined)

uniaxialMaterial Concrete01 2 -23400.0 -0.002 -0.0 -0.006

# STEEL

# Reinforcing steel

setfy 400000.0; #Yield stress

set E 200000000.0;# Young's modulus

# tag fy E0 b

uniaxialMaterial Steel02 3 $fy $E 0.01 18.5 0.925 0.15 uniaxialMaterial Elastic 11 29043600

uniaxialMaterial Elastic 12 12326600

uniaxialMaterial Elastic 13 587247596

#Define cross-section for nonlinear columns

# ---------------------

# set some parameters

setcolWidth 8.18

setcolDepth 4.28

set cover 0.05

set As 0.00049

# some variables derived from the parameters

set y1 [expr $colDepth/2.0]

set z1 [expr $colWidth/2.0]

section Fiber 1 {

# Create the concrete core fibers

patchrect 1 20 30 [expr $cover-$y1] [expr $cover-$z1] [expr $y1-$cover] [expr $z1-$cover]

# Create the concrete cover fibers (top, bottom, left, right)

patchrect 2 20 5 [expr -$y1] [expr $z1-$cover] $y1 $z1

patchrect 2 20 5 [expr -$y1] [expr -$z1] $y1 [expr $cover-$z1]

patchrect 2 5 10 [expr -$y1] [expr $cover-$z1] [expr $cover-$y1] [expr $z1-$cover]

patchrect 2 5 10 [expr $y1-$cover] [expr $cover-$z1] $y1 [expr $z1-$cover]

# Create the reinforcingfibers (left, middle, right)

layer straight 3 175 $As [expr $y1-$cover] [expr $z1-$cover] [expr $y1-$cover] [expr $cover-$z1] layer straight 3 175 $As [expr $cover-$y1] [expr $z1-$cover] [expr $cover-$y1] [expr $cover-$z1] layer straight 3 115 $As [expr $y1-$cover] [expr $z1-$cover] [expr $cover-$y1] [expr $z1-$cover] layer straight 3 115 $As [expr $y1-$cover] [expr $cover-$z1] [expr $cover-$y1] [expr $cover-$z1] }

# Define column elements

# ----------------------

# Geometry of column elements

# tag

geomTransf Linear 1

# Number of integration points along length of elements

set np 5

# Create the columns using Beam-column elements

# tag ndIndJsecIDtransfTag

elementnonlinearBeamColumn 2 2 3 $np 1 1

elementnonlinearBeamColumn 3 3 4 $np 1 1

elementnonlinearBeamColumn 4 4 5 $np 1 1

elementnonlinearBeamColumn 5 5 6 $np 1 1

elementnonlinearBeamColumn 6 6 7 $np 1 1

elementnonlinearBeamColumn 7 7 8 $np 1 1

elementnonlinearBeamColumn 8 8 9 $np 1 1

elementnonlinearBeamColumn 9 9 10 $np 1 1

elementnonlinearBeamColumn 10 10 11 $np 1 1

elementnonlinearBeamColumn 11 11 12 $np 1 1

equalDOF 1 2 1 2

elementzeroLength 111 1 2 -mat 13 -dir 3

set m [expr 3355.7]

set n [expr 175.1]

# tag MX MY RZ

mass 2 $n $n 1e-8

mass 3 $n $n 1e-8

mass 4 $n $n 1e-8

mass 5 $n $n 1e-8

mass 6 $n $n 1e-8

mass 7 $n $n 1e-8

mass 8 $n $n 1e-8

mass 9 $n $n 1e-8

mass 10 $n $n 1e-8

mass 11 $n $n 1e-8

mass 12 $m $m 1e-8

# Set a parameter for the axial load

set P 33557.0; # of axial capacity of columns

set Q 1715.5; # of axial capacity of columns

# Create a Plain load pattern with a Linear TimeSeries pattern Plain 1 "Constant" {

# Create nodal loads at nodes 9

# nd FX FY MZ

load 12 0.0 [expr -$P] 0.0

load 2 0.0 [expr -$Q] 0.0

load 3 0.0 [expr -$Q] 0.0

load 4 0.0 [expr -$Q] 0.0

load 5 0.0 [expr -$Q] 0.0

load 6 0.0 [expr -$Q] 0.0

load 7 0.0 [expr -$Q] 0.0

load 8 0.0 [expr -$Q] 0.0

load 9 0.0 [expr -$Q] 0.0

load 10 0.0 [expr -$Q] 0.0

load 11 0.0 [expr -$Q] 0.0

}

systemSparseGeneral -piv

# Create the constraint handler

constraints Transformation

# Create the time integration scheme

# Create the DOF numberer

numberer RCM

testNormDispIncr 1.0e-8 30 5

# Create the solution algorithm

algorithm Newton

# create the transient analysis integratorLoadControl 1

# -----------------

# End of analysis generation

# -------------------

analysis Static

initialize

analyze 1

# End of static analysis

# -------------------

# --建立文件

# 第1条波---15

setdataDir Dynamic-Output-15; # name of output folder

filemkdir $dataDir; # create output folder

# ------

# 定义峰值加速度(g)

foreachpga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

puts [format "The PGA is %3.2f g" $pga]

recorder Node -file [format "$dataDir/zhuanjiao%4.3f.out" $pga] -time -node 2 -dof 3 disp recorder Node -file [format "$dataDir/new%4.3f.out" $pga] -time -node 12 -dof 1 disp

recorder plot [format "$dataDir/new%4.3f.out" $pga] Node_Disp 650 0 710 390 -columns 1 2 recorder Element -file [format "$dataDir/Curvature-%4.3f.out" $pga] -time -ele 2 section 1 deformation

recorder Element -file [format "$dataDir/Force-%4.3f.out" $pga] -time -ele 2 section 1 force wipeAnalysis

setTime 0.0

set g [expr 6.289*9.81*$pga]

settabasFN "Path -filePath 15.txt -dt 0.01 -factor $g"

#Define the excitation using the 960 ground motion records

# tag diraccel series args

patternUniformExcitation 2 1 -accel $tabasFN

# add some mass proportional damping

# define DAMPING

#---------------------------------------------------------------------

setxDamp 0.05; # 2% damping ratio

set lambda [eigen 1]; # eigenvalue mode 1

set omega [expr pow($lambda,0.5)];

setalphaM 0.; # M-prop. damping; D = alphaM*M

setbetaKcurr 0.; # K-proportional damping; +beatKcurr*KCurrent setbetaKcomm [expr 2.*$xDamp/($omega)]; # K-prop. damping parameter; +betaKcomm*KlastCommitt

setbetaKinit 0.; # initial-stiffness proportional damping +beatKinit*Kini

# define damping

rayleigh $alphaM $betaKcurr $betaKinit $betaKcomm; # RAYLEIGH damping #---------------------------------------------------------------------

# Create the convergence test

testEnergyIncr 1.0e-8 30 5

# Create the solution algorithm

algorithm Newton

# Create the system of equation storage and solver

systemSparseGeneral -piv

# Create the constraint handler

constraints Transformation

# Create the time integration scheme

integrator Newmark 0.5 0.25

# Create the DOF numberer

numberer RCM

# create the transient analysis

analysisVariableTransient

recorder Element -file [format "$dataDir/ele1Concrete-%4.3f.out" $pga] -time -ele 2 section 1 fiber -2.05 -4.0 1 stressStrain

recorder Element -file [format "$dataDir/ele1sec1StressStraingangjin%4.3f.out" $pga] -time -ele 2 section 1 fiber -2.05 -4.0 3 stressStrain

recorder plot [format "$dataDir/ele1sec1StressStraingangjin%4.3f.out" $pga] strain-stress 0 300 700 400 -columns 3 2

recorder Element -file [format "$dataDir/ele1-%4.3f.out" $pga] -time -ele 1 localForce

recorder Element -file [format "$dataDir/ele2-%4.3f.out" $pga] -time -ele 2 localForce

#Perform the analysis

# numStepsdt

analyze 4000 0.005 0.0000000001 0.005 30

# ------

set PI 3.1415926

set lambda [eigen 1]

set omega [expr pow($lambda,0.5)]

setTperiod [expr 2*$PI/$omega]

puts "T1: $Tperiod"

removeloadPattern 2

remove recorders;

reset;

}

注:同文目录下需要编号为15.txt的地震记录文件,时间间隔为0.01s,PGA为0.159g,如下:

-0.0124

-0.00268

0.0082

0.0198

0.0377 0.0378 0.0309 0.0201 0.00885 0.00074 -0.00136 0.0027 0.0105 0.0189

0.025 0.0274 0.0267

0.026 0.0282 0.0345 0.0436 0.0532 0.0595 0.0594 0.0521 0.0405 0.0278 0.0164 0.00667 -0.00233 -0.0117 -0.0221 -0.0331 -0.0444 -0.0552 -0.0628 -0.064 -0.0578 -0.0464 -0.0334 -0.0213 -0.0109 -0.00136 0.00811

0.0169

0.0234

0.0268

0.0265

0.0251

0.023

0.0186

0.0106 0.000209 -0.00818 -0.0109 -0.00759 -0.000752 0.00608 0.00956 0.00827

0.0033 -0.00281 -0.00686 -0.00659 -0.00208 0.00454

0.0101

0.0121

0.0107 0.00815 0.00744 0.00959

0.0131

0.0152

0.0145

0.0113 0.00779 0.00629 0.00706 0.00692 0.00174 -0.00993 -0.0262 -0.0439 -0.0605

-0.0741

-0.0814

-0.0803

-0.0724

-0.061

-0.0398 -0.0313 -0.023 -0.014 -0.004 0.00632 0.0141 0.0152 0.00802 -0.00407 -0.0126 -0.0104 0.00346

0.024 0.0453 0.0637

0.077 0.0804 0.0699 0.0468 0.0167 -0.0125 -0.0303 -0.029 -0.0101 0.0178 0.0438 0.0612 0.0698 0.0742 0.0769 0.0757 0.0676 0.0525

0.033 0.0124 -0.00684 -0.0214 -0.0272 -0.0233 -0.0125 0.000534

0.0125

0.0312 0.0397 0.0458

0.046 0.0391 0.0271 0.0134 0.00139 -0.00477 -0.00219 0.00819 0.0226 0.0361 0.0423 0.0376 0.0236 0.00522 -0.0128 -0.0283 -0.0418 -0.0549 -0.0678 -0.0777 -0.0823 -0.0818 -0.0784 -0.0748 -0.073 -0.0736 -0.0756 -0.0774 -0.0765 -0.071 -0.0611 -0.0485 -0.0357 -0.0238 -0.0131 -0.0026 0.00822

0.0196

0.0299

0.034

0.0124 -0.00687 -0.0218 -0.0274 -0.0247 -0.0182 -0.0124 -0.00987 -0.0116 -0.0177 -0.027 -0.0378 -0.0483 -0.0582 -0.0672 -0.0724 -0.0688 -0.0548 -0.0331 -0.00849

0.015 0.0362

0.056 0.0759

0.097

0.119

0.137

0.145

0.141

0.128

0.113 0.0983 0.0875 0.0817 0.0814 0.0858 0.0923 0.0985

0.1

0.0938

0.0797

0.061

0.0417

0.00794 -0.00748 -0.0235 -0.0406 -0.0584 -0.0764 -0.0935 -0.106

-0.11 -0.104 -0.0925 -0.0788 -0.0664 -0.0563 -0.0482 -0.0441 -0.0465 -0.0553 -0.068 -0.0814 -0.0915 -0.0939 -0.0873 -0.0743 -0.059 -0.0449 -0.0328 -0.0219 -0.0107 0.00151 0.0148 0.0284 0.0419 0.0548 0.0673 0.0787 0.0869 0.0906

0.0905

0.0887

0.0865

0.0828

0.0746

0.0421

0.0218

0.0021 -0.0163 -0.0335

-0.048 -0.0566 -0.0575 -0.0524 -0.0447 -0.0375

-0.032 -0.0275 -0.0231

-0.018 -0.0119 -0.0056 -0.000207 0.00316 0.00446

0.0051

0.0077

0.014

0.0236

0.0348

0.0447

0.0491

0.0452

0.0344

0.0208

0.0105 0.00822

0.0139

0.0234

0.0302

0.0297

0.0221

0.011 0.000109 -0.00847

-0.0148

-0.0192

-0.0214

-0.0209 -0.0198 -0.0197 -0.021 -0.0219

-0.02 -0.0144 -0.00597 0.00335 0.0104 0.0116 0.00573 -0.00525 -0.017 -0.0233 -0.0201 -0.00854 0.00724 0.0228

0.036 0.0472

0.058 0.0691 0.0764 0.0728 0.0553 0.0271 -0.00512 -0.0359 -0.0613 -0.0772 -0.0822 -0.0791 -0.0727 -0.0671 -0.0635 -0.0613 -0.0589 -0.0546 -0.0467

-0.035 -0.0208 -0.00583

0.0221

0.0353

0.0485

0.0623

0.0761

0.0857

0.083

0.0639

0.0319 -0.00216 -0.0243 -0.0275 -0.0151 0.00342

0.0197

0.0294

0.0302

0.0226 0.00974 -0.00459 -0.0179 -0.0298 -0.0411

-0.053

-0.066 -0.0788 -0.0873 -0.0872 -0.0782 -0.0637 -0.0482 -0.0344 -0.0227 -0.0119 -0.000533

0.012

0.0252

0.0369

0.0442

0.0462

0.0447

0.0447

0.0508

0.0767

0.0804

0.0696

0.0471

0.0198 -0.00578 -0.0257

-0.036 -0.0351 -0.0257 -0.0128 -0.000396 0.00988

0.0188

0.0277

0.0369

0.0419

0.0378

0.0236 0.00283 -0.0197 -0.0398 -0.0524 -0.0532 -0.0422 -0.0241 -0.00461

0.0129

0.0279

0.0413

0.0513

0.0545

0.0501

0.043

0.0411

0.0491

0.0656

0.0832

0.0904

0.0796

0.0533

0.0232

0.00148

-0.0075 -0.00916 -0.0192 -0.0384 -0.0623 -0.0858

-0.106

-0.124

-0.14

-0.154

-0.159

-0.15

-0.129

-0.102

-0.074 -0.0493 -0.0272 -0.00574

0.0168

0.0394

0.0558

0.0597

0.0508

0.0342

0.0163 0.000908 -0.0111 -0.0193 -0.0222 -0.0195 -0.0128 -0.00493 0.0000243 -0.00136 -0.00938 -0.0214

CAD常用命令汇总及详解

CAD中有哪些命令?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一类是绘图类,二类是编辑类,三类是设置类,四类是其它类,包括标注、视图等。我们依次分析。 第一类,绘图类。常用的命令有: Line 直线 Xline 构造线 mline 双线 pline 多义线 rectang 矩形 arc 圆弧 circle 圆 hatch 填充 boundary 边界 block 定义块 insert 插入快 第二类,编辑类。常用的命令有: Matchprop 特性匹配 Hatchedit 填充图案编辑 Pedit 多义线编辑 Erase 擦除 Copy 拷贝 Mirror 镜像 Offset 平移 Array 阵列 Move 移动 Rotate 旋转 Scale 缩放 Stretch 拉伸 Lengthen 拉长 Trim 裁减 Extend 延伸 Break 打断 Fillet 倒圆角 Explode 炸裂 Align 对齐 Properties 属性

绘图工具栏: 直线(L):全称(line) 在屏幕上指定两点可画出一条直线。也可用相对坐标 或者在正交模式打开的情况下,直接给实际距离鼠标拖动来控制方向 构造线(XL):全称(xline) H为水平V为垂直O为偏移A为角度B为等分一个角度。 多段线(PL):全称(pline) 首先在屏幕上指定一点,然后有相应提示: 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可根据需要来设置。 其中“圆弧”指定宽度可画任意角度圆弧;“半宽”指多段线的一半宽度,即如要高线宽为10,则5;“长度”给相应的值,则画出相应长度的多段线;“放弃”指放弃一次操作;“宽度”指多段线的宽度 多边形(pol):全称(polygon) 所绘制多边形为正多边形,边数可以自己设 E:根据边绘制多边形也可根据圆的半径利用外切和内接来画正多边形 矩形(REC):全称(rectang) 点击矩形工具后出现下列提示: 指定第一个角点或[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 其中“倒角”是将90度直角的两条边割去一点。变成一个斜角。“标高”是空间上的意义可以在三视图当中展现出来,标高是相对的;“圆角”:即是将四个直角边倒成半径为X的圆角;“厚度”:空间上的意义,可在Z轴上表现出来“宽度”:平面空间的概念,指矩形四边的宽度。 圆弧(ARC或A):默认为3点画圆弧,成弧方向为逆时针,画优弧半径给负值。绘图菜单中有如下选项: 起点、圆心、端点; 起点、圆心、角度; 起点、圆心、长度; 起点、端点、角度; 起点、端点、方向; 起点、端点、半径; 圆心、起点、端点; 圆心、起点、角度; 圆心、起点、长度;

OpenSEES重点笔记

1、利用零长单元模拟阻尼, uniaxialMaterial Elastic 1 6.8098e6; uniaxialMaterial Viscous 2 3.24e5 1; uniaxialMaterial Parallel 3 3 5; element zeroLength 1 $iNode $jNode -mat 3 -dir 1; 通常有两种方式: (1)truss element and viscous material.(桁架单元和阻尼材料) (2)force-based beam-column element and Maxwell material(基于力的梁柱单元和Maxwell 材料)。 -、如何运行OpenSEES 有三种方法可以执行OpenSees/Tcl命令: 1、interactive交互式 直接将命令输入Prompt。 2、执行文件输入 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以source inputfile.tcl方式执行已写好的外部命令文件。 3、Batch模式 即以Opensees inputFile.tcl方式在MS-DOS/Unix promt中运行。 二、定义单位和常数 在编写一个较大的Opensees命令时。最好先定义好单位及常数。在Opensees中,编译器不能自行转换单位。所以一开始就要先定义好。 单位定义包括两部分:首先定义基本单位;再定义合成单位。其中基本单位要相互独立。同时,在定义单位时,既可以按国际公制单位,也可以按私制单位。因些在单位定义文件中可能是混合的。我个人建议,还是采用国际公制单位较好。像国外常用英制单位。很不习惯。对于一些常数,如 和g等常数要事先定义好。 在定义这些单位时所用的命令是“set”。

工作流流程动态仿真技术的研究

2009,45(13)工作流控制模型(Petri 网) 抽象化 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定义语言 工作流元语言 工作流概念模型 表示形式化 基于 基于 图1三层模型间的关系 1引言随着软件在信息社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软件 的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可信性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过程中保证软件具有可信性质也成为软件理论和技术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自从20世纪90年代,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它在改进和优化业务过程,提高业务工作效率,实现更好的业务过程控制,提高顾客服务质量,提高业务过程的柔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两个核心组件分别是流程定义组件与流程执行组件。而现有的工作流系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缺憾:(1)模型描述能力有限;(2)难以快速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3)定义的流程和实际系统之间的正确性差异。为保证流程设计的正确与可靠,应该对所设计的流程分别进行静态的分析验证和动态的仿真测试。 通过研究与分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模型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元模型层、模型层和控制模型层。其中元模型层给出了流程定义的主要成分及其语言描述。扩展的信牌驱动模型属于模型 层,它对经典Petri 网进行了改进与扩充,基本解决了经典Petri 网描述业务过程的局限性。只保留了控制机制的Petri 网模型 是对工作流流程定义语言的更高级别的抽象,因此属于控制模型层。三层模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因此关于流程的分析验证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基于元模型层次上的语法验证、基于模型层次上的语义验证(仿真) 和基于控制模型层次上形式化分析。又可以将它们分为静态检查与动态仿真,其中静态检查主要针对的是流程的静态定义,包括基于元模型层次上的语法验证和基于控制模型层次上的形式化分析;而动态仿真主要针对流程的动态执行过程即基于 工作流流程动态仿真技术的研究 付丽娜,郝克刚FU Li-na ,HAO Ke-gang 西北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西安710069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 Northwest University ,Xi ’an 710069,China E-mail :fulina_97@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6134775.html, FU Li-na ,HAO Ke-gang.Research on dynamic simulation of workflo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6134775.html,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 2009,45(13):29-33.Abstract :The mode to capability analysis and correctness verification of workflow process is divided in static inspection and dy - namic simulation.Especially the paper studies several key problems in process simulation ,setting up simulation enviroment ,the al -gorithm for arranging events in a queue based on path coverage rule ,analyzing simulation results.It adopts interactive and non-interactive means , employs white-box and black-box methods to test workflow process based on high coverage rate.And at last it gives expression to type ,distribution and trend of process defects. Key words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WFMS );token-driven workflow computation model ;process ;simulation engine ;event ;verification 摘要:对于工作流流程的能力分析以及正确性验证,其方式上可分为静态分析与动态仿真。论文侧重研究通过动态仿真手段对 流程进行测试与分析,验证流程在合适的时间,由合适的资源做合适的事。针对仿真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设置仿真环境、基于路径覆盖准则的事件排队算法及仿真结果的统计分析做了较深入研究。仿真采用了交互式与非交互式两种手段,利用白盒与黑盒两种测试方法对被测流程进行高覆盖度仿真,并通过仿真结果反映缺陷的类型、分布与走势。关键词:工作流管理系统;信牌驱动模型;流程;仿真引擎;事件;验证 DOI :10.3778/j.issn.1002-8331.2009.13.009文章编号:1002-8331(2009)13-0029-05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1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the 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2007AA010305)。作者简介:付丽娜(1979-),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软件理论、工作流相关技术等;郝克刚(1936-),男,博士生导师,目前研究方向为工作流技 术、分布式计算和软件理论等。 收稿日期:2009-01-21 修回日期:2009-02-25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9

ORACLE SQLPLUS 常用命令及解释

Oracle SQLPlus常用命令及解释 1.@ 执行位于指定脚本中的SQLPlus语句。可以从本地文件系统或Web服务器中调用脚本。可以为脚本中的变量传递值。在iSQL*Plus中只能从Web服务器中调用脚本。 2.@@ 执行位于指定脚本中的SQL*Plus语句。这个命令和@(“at”符号)命令功能差不多。在执行嵌套的命令文件时它很有用,因为它会在与调用它的命令文件相同的路径或url中查找指定的命令文件。在iSQL*Plus中只支持url形式。 3./ 执行保存在SQL缓冲区中的最近执行的SQL命令或PL/SQL块。在SQL*Plus命令行中,可在命令提示符或行号提示符使用斜线(/)。也可在iSQL*Plus的输入区中使用斜线(/)。斜线不会列出要执行的命令。 4.ACCEPT 可以修改既有变量,也可定义一个新变量并等待用户输入初始值,读取一行输入并保存到给出的用户变量中。ACCEPT在iSQL*Plus中不可用。 5.APPEND 把指定文本添加到SQL缓冲区中当前行的后面。如果text的最前面包含一个空格可在APPEND和text间输入两个空格。如果text的最后是一个分号,可在命令结尾输入两个分号(SQL*Plus会把单个的分号解释为一个命令结束符)。APPEND 在iSQL*Plus中不可用。 6.ARCHIVE LOG 查看和管理归档信息。启动或停止自动归档联机重做日志,手工(显示地)归档指定的重做日志,或者显示重做日志文件的信息。 7.ATTRIBUTE 为对象类型列的给定属性指定其显示特性,或者列出单个属性或所有属性的当前显示特性。 8.BREAK 分开重复列。指定报表中格式发生更改的位置和要执行的格式化动作(例如,在列值每次发生变化时跳过一行)。只输入BREAK而不包含任何子句可列出当前的BREAK定义。 9.BTITLE 在每个报表页的底部放置一个标题并对其格式化,或者列出当前BTITLE定义。

OPENSEES

OPENSEES opensees中的单元问题 梁柱单元 1. Nonlinear BeamColumn 基于有限单元柔度法理论。允许刚度沿杆长变化,通过确定单元控制截面各自的截面抗力和截面刚度矩阵,按照Gauss-Lobatto积分方法沿杆长积分计算出整个单元的抗力与切线刚度矩阵。NonlinearBeamColumn单元对于截面软化行为,构件反应由单元积分点数控制,为保证不同积分点数下构件反应的一致性,可以通过修正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来实现,但同时会造成截面层次反应的不一致,因此需要在截面层次进行二次修正。一根构件不需要单元划分,使用1个单元即可,建议单元内使用4个截面积分点,截面上使用6*6的纤维积分点。 [5] 2. Displacement – Based BeamColumn 基于有限单元刚度法理论。允许刚度沿杆长变化,按照Gauss -Legendre积分方法沿杆长积分计算出整个单元的抗力与切线刚度矩阵。 Displacement - BasedBeam- Column单元对于截面软化行为,构件反应由遭受软化行为的单元长度控制,为保证计算结果的精确性,一般需要将构件离散为更多的单元,而截面层次的反应与构件的单元离散数无关,可以较为准确地反应截面的软化行为。 建议一根构件划分为5个单元,单元内使用4个截面积分点,截面上使用6*6的纤维积分点。[5] 3. Beam With Hinges 基于有限单元柔度法理论。假定单元的非弹性变形集中在构件的两端,在杆件端部设置2个积分控制截面,并设定恰当的塑性铰长度,按照Gauss - Radau积分方法沿塑性铰长度积分来模拟构件和整体结构的非线性反应特点,而杆件中部的区段仍保持弹性。

工作流参考模型英文(doc 36页)

SECTION 1 SCM TEMPLATE WORKFLOW ?2000 i2 Technologies, Inc. -2-

SCM Template Workflow Release 4.2.1 Copyright 2000 i2 Technologies, Inc. This notice is intended as a precaution against inadvertent publication and does not imply any waiver of confidentiality. Information in this document is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including photocopying, recording, or information storage or retrieval systems, for any purpose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i2 Technologies, Inc. The software and/or database described in this document are furnished under a license agreement or nondisclosure agreement. It is against the law to copy the software on any medium except as specifically allowed in the license or nondisclosure agreement. If software or documentation is to be us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applicable:In accordance with FAR 52.227-19 Commercial Computer Software —Restricted Rights, the following applies: This software is Unpublished—rights reserved under the copyright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text and drawings set forth in this document are the exclusive property of i2 Technologies, Inc. Unless otherwise noted, all names of companies, products, street addresses, and persons contained in the scenarios are designed solely to document the use of i2 Technologies, Inc. products. The brand names and product names used in this manual are the trademarks, registered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or trade names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i2 Technologies, Inc.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product or vendor mentioned in this publication unless otherwise noted. The following trademarks and service marks are the property of i2 Technologies, Inc.: EDGE OF INSTABILITY; i2 TECHNOLOGIES; ORB NETWORK; PLANET; and RESULTS DRIVEN METHODOLOGY. The following registered trademarks are the property of i2 Technologies, Inc.: 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2; i2 TECHNOLOGIES and design; TRADEMATRIX; TRADEMATRIX and design; and RhythmLink. February, 2000 ?2000 i2 Technologies, Inc. -3-

DOS常用命令宝典全面+详细

](一)MD——建立子目录 1.功能:创建新的子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M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盘符”:指定要建立子目录的磁盘驱动器字母,若省略,则为当前驱动器;(2)“路径名”:要建立的子目录的上级目录名,若缺省则建在当前目录下。例:(1)在C盘的根目录下创建名为FOX的子目录;(2)在FOX子目录下再创建USER子目录。 C:、>MD FOX (在当前驱动器C盘下创建子目录FOX) C:、>MD FOX 、USER (在FOX 子目录下再创建USER子目录) (二)CD——改变当前目录 1.功能:显示当前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C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如果省略路径和子目录名则显示当前目录; (2)如采用“CD、”格式,则退回到根目录; (3)如采用“CD.。”格式则退回到上一级目录。 例:(1)进入到USER子目录;(2)从USER子目录退回到子目录;(3)返回到根目录。 C:、>CD FOX 、USER(进入FOX子目录下的USER子目录) C:、FOX、USER>CD.。(退回上一级根目录) C:、FOX>CD、 (返回到根目录) C:、> (三)RD——删除子目录命令 1.功能:从指定的磁盘删除了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R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子目录在删除前必须是空的,也就是说需要先进入该子目录,使用DEL(删除文件的命令)将其子目录下的文件删空,然后再退回到上一级目录,用RD命令删除该了目录本身; (2)不能删除根目录和当前目录。 例:要求把C盘FOX子目录下的USER子目录删除,操作如下: 第一步:先将USER子目录下的文件删空; C、>DEL C:、FOX、USER、*。* 第二步,删除USER子目录。 C、>RD C:、FOX、USER

用Opensees进行IDA分析(桥墩模型命令流)

wipe # Openseesdandun # #Units:kN, m, sec # ----------------- # Start of model generation # ----------------- # CreateModeBulider (with two-dimensions and 3 DOF/node) model basic -ndm 2 -ndf 3 # ----------------- # tag X Y node 1 0.0 0.0 node 2 0.0 0.0 node 3 0.0 2.0 node 4 0.0 4.0 node 5 0.0 6.0 node 6 0.0 8.0 node 7 0.0 10.0 node 8 0.0 12.0 node 9 0.0 14.0 node 10 0.0 16.0 node 11 0.0 18.0 node 12 0.0 20.0 # ----------------- # Fix supports at base of columns # tag DX DY RZ fix 1 1 1 1 # ---------------- # Concrete tag fc ec0 fcuecu # Core concrete (confined) uniaxialMaterial Concrete01 1 -25600.0 -0.00219 -17780.0 -0.01 #Cover concrete (unconfined) uniaxialMaterial Concrete01 2 -23400.0 -0.002 -0.0 -0.006 # STEEL # Reinforcing steel setfy 400000.0; #Yield stress set E 200000000.0;# Young's modulus # tag fy E0 b uniaxialMaterial Steel02 3 $fy $E 0.01 18.5 0.925 0.15 uniaxialMaterial Elastic 11 29043600 uniaxialMaterial Elastic 12 12326600 uniaxialMaterial Elastic 13 587247596 #Define cross-section for nonlinear columns # ---------------------

基于时序逻辑的工作流建模与分析方

基于时序逻辑的工作流建模与分析方法1 王远,范玉顺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 100084)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时序逻辑(TLA)的工作流建模与模型分析的形式化方法。该方法将模型及模型的性质都表示为一个TLA公式,对工作流模型性质的分析可以等价为对TLA中两个公式之间是否存在蕴涵关系的检验,从而建立了一个工作流模型各层次分析统一框架。一个工作流建模和分析的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在建模、模型分析以及指导模型设计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工作流,活动时序逻辑,工作流模型分析 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274046) 0 引言 工作流管理是实现企业过程集成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柔性的一种全面的支撑技术。该技术在办公自动化(OA)、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经营过程重组(BPR)等几个领域中的应用证明,工作流模型的合理性验证与分析是成功实施工作流管理的关键[1]。工作流模型分析可以分为逻辑、时间和性能三个层次。逻辑层次关心的是工作流模型中事件点与事件点之间的关系,时间层次的分析是在逻辑层次的基础上研究模型中时间段与时间段之间的关系,而性能层次分析一般是指(考虑资源信息) 通过仿真或严格的理论分析,获得与系统性能相关的量化指标,来评估建立的工作模型是否满足目标需求。 工作流模型的验证与分析的方法与建模方法密切相关。工作流建模方法可以分为非形式化方法与形式化方法[2]。非形式化方法主要包括活动网络图法、ECA(Event-Condition-Action)规则方法、面向系统交互的工作流建模语言等,这些非形式化的建模方法普遍缺乏对模型验证与分析的支持。工作流建模的形式化方法以基于Petri网的建模方法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工作流模型验证与分析的方法,然而这些基于Petri网的方法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没有统一的方法框架,无法满足工作流模型多种性质的验证需要,而是针对一种性质,提出一种特殊的高级Petri网建模方法,找到该性质在Petri网中的表达方式,并针对这种表达方式提出一种验证算法,比如,用户需要验证模型中两个活动之间的时间距离约束,现有的方法无法验证,就只能依靠研究人员的创造力,提出一种特殊的Petri网,并发展一种专门的验证方法;二是在指导工作流模型的设计和工作流模型的综合方面无法满足需要,比如要设计一个满足给定性质的工作流模型,现有的模型验证方法就无法提供有力的支持。针对上述工作流模型分析验证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用时序逻辑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逻辑的工作流建模与分析方法,为工作流模型各个层次的验证与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1 TLA基本概念 时序逻辑作为一种表示各种动态系统行为和性质的逻辑语言,近年来在反应系统、实时系统的表示与验证、网络协议的分析、多媒体通信同步以及自然语言理解、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5]。在本文提出的基于时序逻辑的工作流建模分析方法中,一个工作流过程模型被描述为一个时序逻辑系统中的公式,同时该模型需要被验证的和分析的性质也表示为一个时序逻辑公式,该方法对所验证的性质并没有特殊的限定。要分析工作流模型是否满足该性质,只需在相应的逻辑系统中利用逻辑推理和模型检查等技术检验这两个公式之间是否存在蕴涵关系。这就使得对工作流模型各层次的验证可以统一到一个方法框架中来。同时,由于在时序逻辑中并不区分公式表示的是模型还是模型的性质,这使得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指导工作流模型的设计和工作流模型的综合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使用的时序逻辑系统是活动时序逻辑

Linux常用命令详解(配合示例说明,清晰易懂)

Linux常用命令详解 (常用、详细) BISTU 自动化学院 刷碗小工(frisen.imtm) 2010年11月 开源社区,造福大家,版权所有,翻录不究(初次接触Linux命令可能对以下说明有不少疑问,可待看完一遍后再回头细看) (配合Ctrl + F可快速查找你想了解的命令)

索引:(待完善) 文件说明:Linux命令很多,但最常用的80个左右 文档内容充实,用示例说明命令如何使用笔者力求语言简洁,清晰易懂 由于忙于其他事情,改进排版的工作只能搁置了 最后,望此文档能为大家Linux学习之路献微薄之力 一、路径: 执行命令前必须要考虑的一步是命令的路径,若是路径错误或是没有正确的指定,可能导致错误的执行或是找不到该命令。要知道设置的路径,可执行以下命令: 一般而言,本书的命令位于/bin、usr/bin、/sbin、/usr/sbin之中。若读者执行了命令却出现“command not find”或是“命令不存在”的字样,就必须要确定该命令的位置是否在命令的路径中,或是系统上根本没有安装该套件。 二、命令顺序: 若在shell内置的命令/bin以及/usr/bin之下都出现了命令pwd,那当我们执行该命令时,会执行哪一个?答案是第一优先执行shell内置的命令,再执行路径中的设置;因此若有相同名称的命令时,必须要注意顺序设置,或是直接输入完整路径。 三、参数(或称选项)顺序: 一般除了特殊情况,参数是没有顺序的。举例而言,输入“–a –v”与输入“–v –a”以及“–av”的执行效果是相同的。但若该参数后指定了要接的文件或特殊对象,如“–a cmd1 –v cmd2”,则不能任意改变选项顺序。 四、常用参数: 下面所列的是常见的参数(选项)意义: --help,-h 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V 显示版本信息 -v 繁琐模式(显示命令完整的执行过程) -i 交谈模式(指定界面) -l 长列表输出格式 -q,-s 安静模式(不显示任何输出或错误信息) -R 递归模式(连同目录下所有文件和子目录一起处理) -z 压缩 五、命令的结合与定向: 命令中除了一般命令外,还有管道(或称途径)(|)与定向(>或>>)。 管道(途径)的用法: “命令一[选项]”| “命令二[选项]”,也就是将“命令一[选项]”的输出结果传到“命令二[选项]”,通过命令二的处理之后才输出到标准输出(屏幕)上。比如“ls /etc”会列出etc下的所有文件,若加上“| less”,也就是“ls /etc | less”,则会将“ls /etc”的结果通过less分页输出。 定向的用法: 将结果定向到命令的输出设备,一般不加文件名意为将结果输出到屏幕,若是在定向后加上文件名,则会将命令的执行结果输出到定向的文件,例如“ls > temp.txt”,就会将ls 的结果输出到文件temp.txt中。“>”与“>>”的差异在于前者是覆盖,而后者是附加。 六、命令中的命令: 许多命令在执行后,会进入该命令的操作模式,如fdisk、pine、top等,进入后我们必须要使用该命令中的命令,才能正确执行;而一般要退出该命令,可以输入exit、q、quit或是按【Ctrl+C】组合

支持企业流程再造的工作流仿真平台研究

支持企业流程再造的工作流仿真平台研究 摘要:工作流仿真是支持企业实现业务流程再造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基于活动网路图的建模方法提出了一个多视图的工作流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包括多个工具的工作流仿真平台,最后给出了使用该平台实现工作流仿真的流程。 关键词:企业流程再造;多视图;工作流仿真 引言 工作流的概念起源于生产和自动化领域。工作流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对过程的有效组织管理和对流程的优化,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业务流程再造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与再设计,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工作流管理技术能够较好的支持BPR中的过程分析、过程优化、过程管理与控制等环节。 因此,工作流管理技术在实施 BPR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工作流仿真通过对工作流模型进行仿真,模拟业务流程的运转,根据仿真结果对流程进行分析评估。工作流仿真具有高效、低成本、不影响实际业务系统运行等优点,是支持 BPR 的一种经济可行的工作流技术手段。现有的工作流仿真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工作流仿真性能指标和工作流仿真体系结构的研究。目前工作流仿真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般工作流仿真以集中式为主,缺乏可扩展性,工作流仿真体系不健全,没有提供覆盖建模、仿真、评估的工具。 针对当前工作流仿真研究的不足,本文首先以基于活动网络图的建模方法为基础,提出一个多视图的工作流仿真模型;然后以该模型为核心构建一个工作流仿真平台,包含了建模、仿真、评估、管理等工具;最后给出了工作流仿真平台的使用模式。 1 工作流仿真模型 基于活动网络图的建模方法具有流程描述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和掌握,易于仿真实现的特点。因此本文提出的工作流仿真模型以活动网络图为基本的建模方法。基于活动网络图建立工作流模型,一般根据面向流程研究的需要从组织、资源、业务流程和信息等四个角度建立其组织模型、资源模型、过程模型和信息模型来完整描述组织(或机构)的经营或运行过程。工作流仿真模型是在工作流模型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补充得到的。在进行工作流仿真建模时需要将实际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实体虚拟化加入到模型中,同时设置相应的参数信息。为了便于进行建模、仿真和评估,在工作流模型的四个模型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多视图的工作流仿真模型,由组织结构视图、活动流视图、信息流视图和相关数据组成。 (1)组织结构视图。组织结构视图描述是企业的机构组成和设置形式,是对企业各组成单元的组织结构关系的体现。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其内部机构的组成及其所能担负的功能任务。企业的职能任务则决定着其内部各组成单元所能开展的业务活动以及需要或产生何种类型的信息。企业的资源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可以划分到企业的每个组成单元。因此可以在组织结构视图中为每个组成单元分配资源。 (2)活动流视图。活动流视图用来定义业务流程的逻辑,包括了组成业务

Cad常用命令及使用方法

Cad常用命令及使用方法 一、绘图命令 直线:L 用法:输入命令L/回车/鼠标指定第一点/输入数值(也就是指定第二点)/回车(这时直线就画出来了)/回车(结束命令) 射线:RAY 用法:输入命令RAY/回车/鼠标指定射线起点/指定通过点/回车(结束命令) 构造线:XL 用法:输入命令XL/回车/鼠标指定构造线起点/指定通过点/回车(结束命令) 多段线:PL 用法1:同直线命令 用法2:输入命令PL/回车/指定起点/输入W(绘制带有宽度的线)/回车/指定线起点宽度/回车/指定线结束点宽度/回车/输入数值(线的长度值)/回车(结束命令) 正多边形:POL 用法:输入命令POL/回车/指定边数/回车/鼠标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输入选项(C外切于圆;I内接于圆)/回车/输入半径/回车(结束命令) 矩形:REC 用法1:输入命令REC/回车/鼠标指定第一角点/指定第二角点 用法2:输入命令REC/回车/输入C(绘制带有倒角的矩形)/回车/输入第一倒角值/回车/输入第二倒角值/回车/鼠标指定第一角点/指定第二角点 用法3:输入命令REC/回车/输入F(绘制带有圆角的矩形)/回车/输入圆角半径/回车/指定第一角点/指定第二角点 圆弧:A 用法:输入命令A/回车/指定圆弧起点/指定圆弧中点/指定圆弧结束点 (绘制圆弧的方法有11种,可参考绘图菜单---圆弧选项) 圆:C 用法:输入命令C/回车/鼠标指定圆心/输入半径值/回车(命令结束) (绘制圆的方法有6种,可参考绘图菜单---圆选项) 样条曲线:SPL 用法:输入命令SPL/回车/鼠标指定要绘制的范围即可/需要三下回车结束命令 椭圆:EL

opensees总结

1、定义梁柱单元局部坐标轴的命令流为: geomTransf Linear $transfTag $vecxzX $vecxzY $vecxzZ 其中,$transfTag 代表局部坐标轴矢量的编号,$vecxzX $vecxzY $vecxzZ 表示局部坐标轴的方向矢量值。 2、OPENSEES 的刚性隔板假定命令流格式为: rigidDiaphragm $perpDirn $masterNodeTag $slaveNodeTag1 $slaveNodeTag2 ... 其中,$perpDirn 表示刚性隔板的方法,如实例中楼板的刚性隔板的平移方向为U1(X 方向)与U2(Y 方向),即1-2 平面,该值应为3。$masterNodeTag 为主结点,$slaveNodeTag1 为从结点。主结点一般为刚性隔板刚心。 实例中:rigidDiaphragm 3 35 2,表示刚性隔板平动方向为1-2 平面,刚心主节点为35 点,2号结点为从结点。 3、弹性梁柱单元的命令流: element elasticBeamColumn $eleTag $iNode $jNode $A $E $G $J $Iy $Iz $transfTag 需要提供截面的截面积A、截面Y 轴惯性矩Iy,截面Z 轴惯性矩Iz,截面扭转矩,截面材料的弹性模量E 及剪切模量G。其中:$transfTag 与$eleTag 是一致的,表示一个单元有自已特定的坐标轴向量,为了编程的方便。 陈:例题三 4、非线性材料模型的定义 (1)uniaxialMaterial Steel01 1 335 200000 0.00001 表示,钢筋的屈服强度为335MPa,弹性模量为200000MPa,硬化系数为0.00001,即屈服平台基本上为水平段。 将混凝土材料本构C40 改为非线性混凝土本构【Concrete01】,命令流如下: (2)uniaxialMaterial Concrete01 2 -26.8 -0.002 -10 -0.0033材料参数意见参 考图所示。 注意:混凝土本构Concrete01 是最简单的混凝土本构,注意数值是负数, 即表示受压段。该本构没有受拉段,即受拉强度为0,表示结构一分析即进 入弹塑性。 5、采用纤维单元,需要定义纤维截面,纤维截面的定义如下面代码所示: section Fiber 1 { fiber -1.125E+002 -2.700E+002 4.500E+003 2 ……… fiber 1.150E+002 -2.650E+002 4.900E+002 1 } 以上命令流表示,纤维截面编号为1,{}内部为子命令流,表示每一个纤维的信息,每一个纤维的定义格式如下: fiber $Y $Z $Area $Mat 命令中,$Y 表示每个纤维的截面Y 坐标(截面中心为原点0);$Z 表示每个纤维的截面Z 坐标(截面中心为原点0);$Area 表示每个纤维的贡献面积;$ Mat 表示每个纤维使用的非线性材料本构的编号。 注意:纤维的坐标与材料切线模量可以组装成截面的刚度,而纤维的坐标与材料的应力可以组装成截面的内力(抗力),那么每个纤维的应变可以通过截面的变形与坐标求出。采用纤维截面的单元,即为基于平截面假定。截面变形求解应变是基于平截面假定的。 6、采用的单元为非线性梁柱单元,即基于柔度法的纤维单元(Nonlinear BeamColumn Element or Force Beam Column Element),需要输入命令流如下: element nonlinearBeamColumn $eleTag $iNode $jNode $numIntgrPts $secTag $transfTag 其中,$eleTag 为单元编号;$iNode 为开始结点;$jNode 为结束结点;$numIntgrPts 为积分点数量;$secTag 为纤维截面编号,$transfTag 为局部坐标轴编号。积分点数量,也就纤维单元的计算截面数量,纤维单元的刚度与抗力是由截面刚度与抗力沿杆件长度积分所得,显然,不能将全部截面积分,只能采用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_工作流

目录 摘要 (2) 前言 (4) 1、绪论 (4)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4) 1.2课题研究现状 (5) 1.3主要研究工作 (6) 1.4本文的组织安排 (6) 2、工作流技术概述 (7) 2.1工作流的相关概念 (7) 2.2工作流技术的发展与产品 (8) 2.3工作流管理系统 (9) 2.3.1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 (9) 2.3.2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10) 2.4工作流参考模型 (14) 2.5小结 (15) 3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 3.1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概念 (15) 3.1.1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 (15) 3.1.2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 (15) 3.2系统概述 (15) 3.2.1 匿名用户角色 (16) 3.2.2职员角色部分 (16) 3.2.3管理员角色功能部分 (16) 3.3系统预览 (16) 3.4系统特点 (18) 3.5系统需求分析 (18) 3.5.1可登陆用户的基本功能 (18) 3.5.2公司职员具有的功能 (18) 3.5.3系统管理员具有的功能 (19) 3.6系统基本框架 (19) 3.6.1功能上划分 (19) 3.6.2角色上划分 (19) 3.6数据库的设计 (22) 3.6.1数据库需求分析 (22) 3.6.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22) 3.6.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27) 3.7模型(Model)层的设计(部分) (28) 3.7.1用户模型类(T_User.cs) (28)

3.7.2工作流模型类(T_workflow.cs) (31) 3.8业务逻辑层设计(部分类) (32) 3.8.1数据库帮助类(SQLHelper.cs)(部分) (32) 3.8.2用户操作类(T_User.cs) (40) 3.9界面层的设计(部分) (44) 3.9.1配置web.config文件 (44) 3.9.2用户登陆 (45) 3.9.3工作流管理 (48) 4、结束语 (49) 致 (50) 参考文献 (50)

CISCO 常用命令解释

视图模式介绍: 普通视图 router> 特权视图 router# /在普通模式下输入enable 全局视图 router(config)# /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 t 接口视图 router(config-if)# /在全局模式下输入int 接口名称例如int s0或int e0 路由协议视图 router(config-route)# /在全局模式下输入router 动态路由协议名称 1、基本配置: 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conf t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 hostname xxx /设置设备名称就好像给我们的计算机起个名字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设置特权口令 router(config)#no ip domain lookup /不允许路由器缺省使用DNS解析命令 router(config)# Service password-encrypt /对所有在路由器上输入的口令进行暗文加密router(config)#line vty 0 4 /进入设置telnet服务模式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xxx /设置telnet的密码 router(config-line)#login /使能可以登陆 router(config)#line con 0 /进入控制口的服务模式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xxx /要设置console的密码 router(config-line)#login /使能可以登陆 2、接口配置: router(config)#int s0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serial 0 端口配置(如果是模块化的路由器前面加上槽位编号,例如serial0/0 代表这个路由器的0槽位上的第一个接口) router(config-if)#ip add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添加ip 地址和掩码router(config-if)#enca hdlc/ppp 捆绑链路协议 hdlc 或者 ppp 思科缺省串口封装的链路层协议是HDLC所以在show run配置的时候接口上的配置没有,如果要封装为别的链路层协议例如PPP/FR/X25就是看到接口下的enca ppp或者enca fr router(config)#int loopback /建立环回口(逻辑接口)模拟不同的本机网段 router(config-if)#ip add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添加ip 地址和掩码给环回口 在物理接口上配置了ip地址后用no shut启用这个物理接口反之可以用shutdown管理性的关闭接口 3、路由配置: (1)静态路由 router(config)#ip route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下一条或自己的接口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s 0 添加缺省路由 (2)动态路由 rip协议 router(config)#router rip /启动rip协议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xxx.xxx.xxx.xxx /宣告自己的网段 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 转换为rip 2版本 route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关闭自动汇总功能,rip V2才有作用 router(config-router)# passive-int 接口名 /启动本路由器的那个接口为被动接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