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萌仔萌萌宅什么时候播出 每周几更新时间-word范文 (1页)

【2018-2019】萌仔萌萌宅什么时候播出 每周几更新时间-word范文 (1页)

【2018-2019】萌仔萌萌宅什么时候播出 每周几更新时间-word范文 (1页)

【2018-2019】萌仔萌萌宅什么时候播出每周几更新时间-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萌仔萌萌宅什么时候播出每周几更新时间

《萌仔萌萌宅》作为国内首档明星夫妻育儿体验观察记,将接档《爸爸去

哪儿》第五季在芒果TV上线。那么每周几更新呢?有哪些明星参加?下面一起看看吧!

萌仔萌萌宅什么时候播出

12月14日起,每周四中午12:00国内首档明星夫妻育儿体验观察记《萌

仔萌萌宅》芒果TV全网独播,为你记录一家八口的温馨故事。

芒果TV微博最新发布的官方海报以“今天开始,爸爸妈妈”为主题,展现了一家八口其乐融融的全家福照片。袁弘张歆艺夫妇目前和适龄适孕的夫妻一样,面临着什么时候要孩子的困扰,在节目中两人通过共同的育儿过程,不仅

可以检验二人是否做好准备成为父母,也可以提前适应带娃生活。

“红心夫妇“袁弘张歆艺两人从德国古堡浪漫婚礼到微博各种互黑式发糖,袁弘堪称”宠妻狂魔“,恩爱模样羡煞众多粉丝、网友,如今合体明星育儿节目,也令网友直言难道两人要提前适应育儿,为备孕早做准备?

此前,二姐张歆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人已经在准备要孩子,“想要

好好生活,但是没有时间。努力工作就没有时间见老公,是不是很难平衡?我觉得如果就这样工作下去这辈子都没有生孩子的时间了,所以最近有计划要生宝

宝了。”

弘歆夫妇曾描述理想的生活状态为“有猫有狗有孩子,还有你”。此次袁弘、张歆艺夫妻合体加盟《萌仔萌萌宅》,不仅可以让聚少离多、奔忙于工作

的夫妻两人放慢节奏,回归田园,沟通感情,体验柴米油盐酱醋娃的平凡生活,二人综艺同框必将狂撒狗粮,恩爱带娃感情甜蜜升级,360度无死角为网友献

上教科书式的爱情宝典。

猜你喜欢:

1.十二道锋味第四季什么时候播出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书感悟体会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书感悟体会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书感悟一 这学期新的语文书发下来以后,没有几天我就把课文看得差不多了。书里面的每一篇课文我都很喜欢,但是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篇就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了。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去他儿子的学校,救自己儿子的事。 这位父亲以前对他的儿子说过:不管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后来地震来了,他相信儿子在倒塌的教室里等着他,于是他不怕危险,不听别人的劝阻,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困难地挖下去,直到第38个小时,才把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救了出来。实现了他始终和儿子在一起的诺言。让我非常感动。 过去人们都说母爱是伟大的,可是读完这篇课文后,我觉得读父爱也同母爱一样伟大,同母爱一样的比山高、比海深,是什么都不能替代的。我要告诉大家:我们要珍惜它,要像爱自己的母亲那样去爱自己的父亲。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书感悟二 跳过第五单元,第六单元正在展示魅力了。一、二、三、四单元在前头欢乐,将迎来了五、七、八单元和期中、期末考。其中,我对刚学的第六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十分感兴趣。 本文主要讲了一位父亲在地震的废墟里,不顾劝告,持之以恒地

寻找他的儿子,经过38小时,终于把儿子、儿子的同学救出废墟。这篇文章让我深深地感动,也了解到父爱是那么的伟大。 本周,爸爸要外出集训一星期,这回好让我尝了一下爸爸不在身边的感受了。 以前,爸爸是早早地起来催我起床,不要慢吞吞的。搞定后,还帮我提书包下去开车等我。下到楼下,坐上爸爸的车,边和爸爸聊天边系红领巾,唿唿两下就到学校门口了,还经常来得太早,先在车上小休一会儿呢。下午回家后,爸爸马上哐哐铛铛地把一桌可口的饭菜做出来,叫我快吃。晚上,客厅不时传来爸爸锻炼身体、聊天的声音。 而现在,却相反了:早上本来爸爸帮我提书包、水壶,变成我自己拿了,有一次我还忘带呢。早上本来是爸爸接送的,现在变成要早起床去坐公交车 幸亏,一个星期过去了,宝贵的回来了,我可要好好珍惜。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书感悟三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简短的一句话,却饱含着儿子的信赖和父亲的承诺,也是因为这句话,让他们成为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些天,我们班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故事中爸爸所流露出的浓浓父爱,把我震撼到了。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在一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决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含辛茹苦,经过38小时的发掘,拯救了他的儿子和14个孩子的生命,父亲的信守承诺,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中也赞扬了浓重的父子之情。

地震中的父与子设计技巧解答

地震中的父与子设计技 巧解答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plastic part’s structure service requirement, mounding quality and mould menu factoring cost. A corresponding injection mould of internal side core pulling was designed. By adopting the multi-direction and multi-combination core-pulling. A corresponding injection mould of internal side core pulling was designed,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mould was introduced 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优质课之一 执教: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周明玉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读得很清楚,声音还可以再响亮一点吗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生: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读)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再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黄丽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记录,1994年1月17日, 美国洛杉矶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着,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这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次地震中的一对感人的父与子,课题是——生说(教师板书课题)。 2、生读课题。教师:再深情一些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想象一下昔日里,孩子们在这片欢乐的土地上会做什么? 师生预设:玩游戏------—是啊,快乐地玩游戏 一起认真学习--是啊,依偎在一起学习 快乐地跳舞----是啊,就如文中所说----充满了欢声笑语 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一片废墟 师总结:还有?还有?还有?都没有了,一切都没了,只剩下一片废墟,只剩下一片荒凉的废墟;只剩下满目疮痍的废墟! 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如今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 4、过渡、感知内容 就是在这样一场大地震,这对父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 预设1: 评价:说得已经清楚明白了,厉害了,想要概括(简洁或者完整) 老师这里送你们一个小法宝,看!如果能够再加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就能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愿意来试一试。 预设2: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历经艰辛,经过()小时的挖掘,终于在()救出儿子和他同伴的故事。 师:父子俩终于又—— 生:父子俩终于又团聚了 师小结: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之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浏览:就是不动笔,用眼睛快速扫课文) 5、引出中心句 预设:你很了不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这个问题,恰恰文中也有这么一个句子,全班一起读! Ppt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边说边写: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了不起)。 6、小结刚刚大家有的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有的用文中的话来概括,这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完整版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阅读中,品位作者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几个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3、情感与态度: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父亲,能够在生活小事中感受父爱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PPT 课时计划:3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10 1、出示一组父子温馨照,请生谈一谈,从这组照片中感受了到什么?你能够想象他们平日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父子关系如何呢?(围绕幸福、温暖、父子关系和谐融洽即可) 2、再出示一组地震后断壁残垣的照片,并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主选择1——2个,结合图片说一说,你看了什么? (1)6个词语: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 (2)先读一读这6个词语,再结合这组地震的图片,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你会想起谁?为什么? 3、小结,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灾难人的感情是脆弱的,人的感情却又是坚强的。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去认识那里的一对感人至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概括全文

1、听读课文录音,划出本课生字词。5 B 2、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两个问题15 在听读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收获了哪些关于地震的信息?收获了哪些关于这对父、子的信息?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预设一: (1)关于这次地震——有一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给很多人造成了伤害。 (2)关于父亲——在学校的一片废墟里,他不顾爆炸和余震的危险,坚持要把儿子挖出来。因为他和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最终,成功救出了儿子。 (3)关于儿子——在地震中,和同学一起被埋,但是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因为父亲和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在等待中鼓励同学坚持下去,最终他与同学都得救了。 (4)父与子的相通之处在于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引导学生,概括全文P 1)《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同学们的口中慢慢地被讲述出来了,谁能试着来填一填。课文讲述了在()的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的危险,心里想着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他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在()里救出()的故事。 2)课文讲述了在…… 一位父亲…… 儿子…… 最终…… 三、小结方法 1、生试着总结概括全文的方法 概括全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六要素法,再找出中心句,遵循着这样的顺序,一点点地把文章的脉络理出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与答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在(混乱慌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当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xūsū)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jiǎo jué),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juéjuē)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zhe zháo)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我会给文中空白处加标点。(3分) 2、我会用“√”选出正确的词语。(2分) 3、我会划出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4分) 4、我会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快步(疾步)坚决(坚定)确定(肯定) 5、缩句。(6分) (1)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教室楼变成废墟。 (2)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父亲安顿好妻子。

(3)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他想起话。 6、父亲得知了这样的消息有什么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4分) 答:父亲当初看到学校成了一片废墟后“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感到悲伤而绝望;想到对儿子说的话后,坚决寻子与决不放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坚韧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深爱儿子的父亲。 《地震中的父与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xuèxié)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tàtā)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zázā)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1、上课时先挂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教师深情诉说: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8万余人遇难。地震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啊!地震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同学们请起立!让我们向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向忙碌在灾后救援工作的人们致敬!好请坐! 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使人类不得不望而生畏,然而,有另一种力量却能感天动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现场,去感受一对父子在地震中演绎的动人故事。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2)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3)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试讲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9号考生,今天我为大家试讲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一提到父亲,老师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那现在,就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眼中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说 师:哦,你觉得父亲对你是慈爱,相比于严厉的母亲,他总是默默地陪在你身边,并及时给予你鼓励,果然是一位暖心的父亲。 师:看你跃跃欲试的样子,快来说说吧 师:哦,你的父亲非常的严厉,虽然从来夸奖过你,但是你知道你的父亲只是不善表达,其实他也有着一颗火热的心,你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师:今天呢,老师也要带领大家来学习一篇有关于父爱的文章,那么,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边读边完成两个任务。 任务一:画出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任务二: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师:好,看来大家已经读的差不多了,在刚刚的朗读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对文章做了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继续坚持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现在请同学合上课本,老师已经将本节课的生字词到了多媒体上,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呢? 师:你的坐的最端正,就你吧。 师:大家说她读得怎么样啊?嗯,声音洪亮,非常得有气势。 师:哦,你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那这个字应该读什么?非常好,四声,混乱。(板书:混) 师:攻克了字词关,现在谁再来给大家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师:你的眼睛最闪亮,就请你。 师:嗯,简洁明了,要是能再丰富一些就更好了。谁来补充补充 师:好,有请同桌来说说。 师:这次的确更棒了! 师:好,让我们看着PPT上的关键词一起尝试复述一遍,本文讲述了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听到了儿子声音,有了救出儿子的希望。 三、析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继续进行课前2分钟交流,谁来说说你所搜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好句子。 师:是啊,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大家又从中感悟出什么。 (学生齐读课题)9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 2、检查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学习课文。

1、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了不起) 师板书:了不起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屏幕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四人一组交流一下。 交流: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板书:父亲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3)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指导朗读) 生: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 (3)师: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引读:儿子在等着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 指生读。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3)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指生读) (4)师:同学们,36小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12小时是一个——生接:白天。再过12小时是一个——生接:黑夜。在过12小时又是1个——生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方法:闯关激励教学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同感受这种浓浓的爱。(板书课题,齐读) 2、请同学们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二)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闯关激励第一关:体会父亲的了不起过渡:在地震中,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内容,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在哪里。 1、请同学们细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XXXXX:(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他迫切想知道孩子的情况。)(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父亲的绝望。(指名读,评读,齐读。)(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1)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板书:坚定)2)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课件出示】

《地震中的父与子》情景式教学案例与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情景式教学案例与分析 导读: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语文教学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识字,认词,读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然而,由于小学生还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若仅仅是通过课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来将课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告诉给学生的话,学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在行动中也是无所适从的。因此,为了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之道,针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结合现实,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多环节、多手段来创设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使学生“触景生情”,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人文精神,认同文章所传递的思想感情,从而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以下就以这次5·12大地震中的许多鲜活的实例来讲述《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阐释情景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梗概: 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多万人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漂亮的三层

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但是万分悲痛的他想到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正是凭借这一坚定信念,这位父亲孤身一人,不顾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14位同学。 情景教学案例: 片段一结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展示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3一4分钟时间再次熟悉文本,理清思路。然后进入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结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在5月12号我们祖国的四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的人不幸遇难,其中也有许多向我们这样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哀悼!(班长: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钟)以前我们上语文课,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今天,我也要提问题,但不多,就一个,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老师暂时不告诉你们,让你们来猜一猜。当然,猜不是乱猜,要有根据,要有所准备,怎么准备呢请听清楚第一,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会在哪里提问,如果在这里提问,我该怎么回答。第二,根据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可以放声朗读,你可以默读,你也可以边划边读。第三,读完后你还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听明白了就开始吧!(学生快速地读课文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授课者 李国玥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杉、矶、混、昔、墟、曼、爆、砾”8个生字;会写“杉、矶、混、昔、墟、曼、疾、爆、砾、砸、颤”11个生字。 (二)技能目标 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三)情感目标 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五、教学准备 生:查阅有关地震的资料,了解地震的危害性以及震后可能会出现的危险。 师:查阅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搜集相关的照片; 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师: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生:自读导语,交流体会。 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请大家在班级上进行展示。 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自由表述他们对地震及其危害的认识。 师:(教师展示地震的相关影响资料) 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大地震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认识生字和新词;并用波浪线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读自悟,寻找问题的答案。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们的看法。(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引导学生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生:根据自学进行全班交流,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思考:(课件出示思考题)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小组交流讨论。 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问题。 师:进行巡视,适时解决简单问题。 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请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说出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谈一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出你是从哪些句子中领悟到的。 (四)再读课文,读出感受 师:请你们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读课文。 (五)写生字。 指名学生板书难写的生字,师生互评。 (六)预留作业,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排一出话剧; 由学生小结收获。

部编版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读课题 1.教师边播放地震录像边描述1994年1月17日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的情景。 2.教师引读:谁来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响亮地告诉大家。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大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读完之后,问问自己:哪个地方最让我感动? 2.检查词语:洛杉矶阿曼达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

砾 学习词意:回想刚才的录像,你觉得从录像中可以读懂哪几个词语? 3.整体感悟:说说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研读文眼,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过渡: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同学们最有感触的是父亲用双手挖废墟的场面。(以诗句的形式出示第12自然段的前两句) 在老师看来,这两句话简直就是一首诗,每一句都可以读出很多的联想。同学们,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出什么来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主要抓住以下三点随机点拨。) 1.研读“时间长”。 (1)体会“时间长”:多长的时间呢?(36小时,2160分钟,两个白天一个黑夜。) (2)感受“父亲累”: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父亲在做什么? (3)感情朗读:机械单调、繁重危险、势单力薄、无休无止,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当我们体会到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句话?2.研读“没人再来阻挡他”。 (1)了解内容:哪些人曾经阻挡过他?人们为什么要阻挡他? (2)深究原因:后来为什么又没人再来阻挡他了呢? (3)体会情感:没人来帮助他,没人来阻挡他,更没人能理解他,这是怎样的一种孤独与苦闷呢?谁能读出来。 3.研读“可怕的样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12分)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 __,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 __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2015远程研修作业:《地震中的父与子》观课报告

《地震中的父与子》观课报告《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文章的内容虽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少有体验。但兰老师借助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择取文章精华,删繁就简,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生坚定信念。我认为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我从教师教学维度进行了观课,她在环节、呈示、对话、指导等视角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抓住文眼,聚焦形象。 这篇文章较长,时间又有限,兰老师细细分析,巧妙整合,紧抓题目中的“父”与“子”。 兰老师让学生汇报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如众人劝父亲离开的语句,让学生寻找都有哪些人劝告父亲,父亲又是怎样回答的,体会心情和语气,然后通过带着感情试读、教师引读等方式,通过体会“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来判断心情的变化。又体会人物描写的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通过创设情景(38小时=2天一夜=57节课)对比阅读(父亲挖了36小时,到处都是血迹)和感情朗读使学生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另外又让学生想象描述父亲的外貌,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真爱。 紧接着话题一转,让学生寻找儿子了不起的语句,并且通过分析,指导学生在写文章时,可以通过动作、语言、外貌来表现人物,最后

通过小练笔来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二、视觉冲击,拉近距离。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教学一开始,兰老师就利用课件播放地震中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震震撼人心的悲惨场面,带着对地震中生离死别的初步认识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这样做有效地调动了孩子已有的情感,激发了孩子内心的情感,让孩子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获得了情感的飞跃。这样的导课奠定了课堂的情感氛围,为接下来的整堂课做好了情感铺垫。 三、读中感悟,情感升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兰老师在本文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进入文中情景。也让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好方法。 四、注重识字与写字指导。 为扫清阅读障碍,教师先让学生齐读“洛杉矶、废墟、危险、瓦砾、颤抖、爆炸”等词,又开火车进行朗读,学生掌握程度非常好,紧接着重点指导“爆”字,指导学生利用熟字相加的方式记忆,然后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笔顺,注意左窄右宽,提醒学生长点短点的区

17地震中的父与子123公开课教案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精神获得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知识获得为主要目标。没有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语文课将苍白无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设计力图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通过多种形式品读,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父子深情,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牢牢地把握一个“爱”字,用文中父子之爱燃起学生心中之爱,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学生能利用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方法,从字里行间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思想品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从课文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在品词析句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课件(包括展现地震场景的视频) 学生:1.充分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读熟课文,把自己受感动的句子划下来,并简单写一写体会。 3.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搜集并阅读颂扬亲情的故事或实例。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奠定情感基调 (一)同学们:一九九四年一月十七日,在美国洛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着,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倒塌,几万人被埋,三十万人不同程度受到了伤害,灾难给人们带来了痛苦。灾难,是无情的;亲情,更是无价的。就在这一片废墟中,同样演绎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揭示课题,深情读题,生读课题。 【创设情境,奠定情感基调,把学生的兴趣引到读课文上来】 二、初读感悟,整体感知,叩响情感和弦 (一)请大家小声快读这个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让你感动的地方标出来多读几遍。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二)老师检查字词 出示:洛杉矶阿曼达混乱昔日废墟爆炸 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 (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根据学生回答,相继板写:父子了不起) 【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同时,检查了预习,摸清学情,以学定教】 三、细读品味,掀起情感波澜 这对劫后余生的父子是多么了不起啊!现在就让我们把画面定格在这一片废墟上,聚焦到一个镜头,出现在你眼前、震撼着你的心灵的是谁?是什么情景?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想: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哪些语言行动,感动了你。并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那了不起的儿子感动你的语句。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只要认真读,仔细体会,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悟! (学生默读课文,边思考边圈画,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二)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分享收获的快乐。(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继出示课文的有关句子及相应画面。) 父亲:1.我们把镜头聚焦到父亲的身上,那如山的父爱,你感受到了吗?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的爱。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解析

第六组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词语盘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2课时。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