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药理10.22]抗帕金森病

[2.药理10.22]抗帕金森病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中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杜先华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一组因中枢神经元退行变性、脱失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细胞发生退行性病理学改变是其共同的特征 。

●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 PD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 )

●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 HD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 ALS )

第一节抗帕金森病药

概述

PD又称震颤麻痹,典型症状为静止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

概述

◆分类:

可分为原发性(即PD)和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两类

◆假说:

1、黑质-纹状体DA-Ach功能失衡

2、DA氧化-自由基学说

侧脑室第三脑室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

丘脑

尾核壳核

黑质苍白球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

经通路

oxidative stress

DA O

3-+H2O2

MAO Fe2+

羟自由基

氧化神经膜类脂破坏DA神经元膜功能破坏细胞DNA

神经元变性

complexⅠ↓谷胱甘肽消失

概述

病因:10%有家族史;脑动脉硬化、病毒性脑炎、药物中毒等。主要病变在黑质-纹状体多巴胺

能神经通路。

一、拟多巴胺类药

(一)多巴胺的前体药(二)左旋多巴的增效药(三)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四)促多巴胺释放药二、抗胆碱药1.ADCC抑制药

2.MAO-B抑制药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10139563.html,T抑制药

药物分类:

概述

多巴胺前体药(左旋多巴)

【体内过程】

吸收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约1%的左旋多巴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被AADC转化成DA

其余绝大多数的左旋多巴被肠黏膜等外周多巴脱羧酶脱羧,变为DA

多巴胺前体药(左旋多巴)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1.L-dopa是DA递质的前体物质

纹状体AADC

L-dopa 多巴胺

2.补充纹状体中多巴胺的不足

多巴胺前体药(左旋多巴)【临床应用】

1.抗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广泛应用于

各类帕金森病,但对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病无效。

多巴胺前体药(左旋多巴)

【临床应用】

1.抗帕金森病

特点:

(1) 起效慢:用药2~3周开始起效,1~6月获最大疗效。

(2) 对轻症及较年轻患者疗效较好,对重症及年老体弱者疗

效差。

(3) 对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疗效较好,对肌肉震颤疗效差。

【临床应用】

2、治疗肝昏迷

肝昏迷

苯乙胺酪胺

β-羟化酶

苯乙醇胺

羟苯乙胺(鱆胺)

L-dopa去甲肾上腺素竞争

【不良反应】

1.早期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心血管反应2.长期反应

(1)运动障碍

(2)症状波动

(3)精神障碍

(1)胃肠道反应 :80%

1.早期反应

D 2-R阻断药

多潘立酮(吗丁林)DA刺激胃肠道;

兴奋呕吐中枢D 2-R

【不良反应】

(2)心血管反应①直立性低血压:30%

②心律不齐DA作用神经末梢→抑制释放NE

(+)血管壁的DA-R→血管舒张

(+)心脏β-R

【不良反应】

2.长期反应DA-R过度兴奋→手足、躯体和舌的不自主运动←左旋千金藤啶碱

(1)运动障碍【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2)症状波动:40%~80%

“开-关现象”,两种现象交替出现

开:突然多动不安

关:随后又出现全身肌肉僵硬强制运动不能

机制:DA的贮存能力↓

加用溴隐亭、司来吉兰等调整用药方法

(3)精神障碍 10%~15%←氯氮平

【药物相互作用】

1.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基,可增强

左旋多巴的外周副作用。

2.抗精神病药能引起帕金森综合征,又能

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所以能对抗左旋多巴的作用。

抗帕金森类药综述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慢性进行性疾病。PD的主要病理表现是黑质内DA神经元变性,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DA)含量减少,而DA的耗竭程度与PD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同时还伴有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r—氨基丁酸和神经肽15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和平衡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肌肉震颤、僵直、姿势障碍、运动困难等。 经典的帕金森病要主要包括拟多巴胺类药和抗胆碱药两类。前者通过直接补充DA前体药或抑制DA降解而产生作用;后者通过拮抗相对过高的胆碱能神经功能而缓解症状,两药合用可增加疗效,其目标是恢复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的平衡状态。 一、你多巴胺类药 (一)多巴胺的前体药 左旋多巴(L—DOPA,levodopa) (二)多巴胺的增效药 1、氨基酸托羧酸(AADC)抑制药卡比多巴(Carbidopa)、苄丝肼(benserazide) 2、MAO—13抑制药司来吉兰(selegiline)、硝替卡朋(nitecapone)、托卡朋(tolcapone)、恩他卡朋

(entacapone)。 (三)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溴隐亭(bromocriptine)、利修来得(lisuride)、罗匹尼罗(ropinirole)、普拉克索(pramipexole)、阿扑吗啡(apomorphine) (四)促多巴胺释放药 金刚烷胺(amantadine) 二、抗胆碱药 苯海索(benzhexol)、苯扎托品(benzatropine) 前言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因英国人James.parkinson于1817年首先描述而得名。其典型症状为静止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共济失调。临床上按不同原因分为:原发性、动脉粥样硬化、脑炎后遗症和化学药物中毒(如Mn2+、CO、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等四类,它们均出现相同的主要症状,总称为帕金森综合症。 PD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清楚。1960年,奥地利医生Hornykiewicz首先发现原发性PD患者的黑质和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极度减少。其后研究又发现PD患者黑质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抗帕金森药和抗阿茨海默症药

抗帕金森药(PD) 概述 又称震颤麻痹,是锥体外系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由英国人James Parkinson在1817年首次描述。 症状为静止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受损,严重患者伴有记忆障碍和痴呆症状,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加重,晚期往往全身僵硬,不能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病因学说 PD患者:黑质病变,使中枢纹状体内DA含量降低,黑质-纹状体通路DA能神经功能下降,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上升,因而导致PD患者的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抗帕金森药分类 目前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治愈该病,但若正确使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药理作用机制,将抗PD药分为拟DA药和抗胆碱药两类,两类药物合用可增强疗效。两类药物的治疗作用目标都在于恢复DA能和ACh能神经系统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 一、中枢拟多巴胺类药物 (一)多巴胺前体药——左旋多巴 体内过程: 1. DA,不易进入中枢 2.分布 3.排泄:一部分通过突触前的摄取机制返回多巴胺能神经末梢,另一部分被单胺氧化酶(MAO)或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代谢,经肾脏排泄。 药理作用和应用 1.治疗帕金森病: (1)显效慢,2-3周起效,1-6个月获最大疗效 (2)改善肌强直和运动困难效果好,对肌肉震颤疗效差。 (3)轻症及年青患者较好 (4)氯丙嗪等所致帕金森综合症无效 2.治疗肝昏迷 在脑内可转化为NA,使肝昏迷患者脑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但不能根治。 不良反应: 一、早期反应 1.胃肠道反应:多见,如厌食、恶心和呕吐。是左旋多巴在中枢和外周脱羧呈DA分别刺激胃肠道和兴奋延髓催吐化学区D2受体的原因。 2.心血管反应:治疗初期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其原因可能是外周形成的DA一方面作用于交感N末梢,反馈性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A,另一方面作用于血管壁的DA受体,舒张血管。冠心病禁用 二、长期反应 1.运动过多症:口-舌-颊三联征 2.症状波动及“开关现象”——“开”时活动正常,“关”时突然出现严重的PD症状。

帕金森病中西医诊断标准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诊断标准。 病名诊断 统一病名为老年颤证,相当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 1)主症:头或肢体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颈背僵直。 2)兼症;表情呆板,头胸前倾,言语謇涩,上肢协调不能,皮脂外溢,口角流挺,智力减退或精神碍障,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3)发病年龄在5 5岁以上。 4)发病诱因:可有明显诱因,如感受外邪,中毒或脑部病变,也可无诱因。 5)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 具有主症两个以上,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结合年龄、诱因等特点可确诊为老年颤证。 2.西医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2006年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一)符合帕金森症的诊断 1.运动减少: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疾病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均降低。 2.至少存在下列1项特征:(1)肌肉僵直;(2)静止性震颤4一6 Hz;(3)姿势不稳(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小脑及本体感受功能障碍造成)。 (二)支持诊断帕金森病必须具备下列3项或3项以上的特征 1.单侧起病; 2.静止性震颤; 3.逐渐进展; 4.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性受累; 5.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良好(70%一100%)

6.左旋多巴导致的严重的异动症; 7.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或5年以上; 8.临床病程10年或10年以上。 (三)必须排除非帕金森病 下述症状和体征不支持帕金森病,可能为帕金森叠加症或继发帕金森综合征。 1.反复的脑卒中发作史,伴帕金森病特征的阶梯状进展; 2.反复的脑损伤史; 3.明确的脑炎史和(或)非药物所致动眼危象; 4.在症状出现时,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或)多巴胺耗竭药; 5.1个以上的亲属患病; 6. 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交通性脑积水; 7.接触已知的神经毒类; 8.病情持续缓解或发展迅速; 9.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障碍); 10.发病3年后,仍是严格的单侧受累; 11.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垂直凝视麻痹、共济失调,早期即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早期即有严重的痴呆,伴有记忆力、言语和执行功能障碍,锥体束征阳性等。 诊断:首先是症状诊断(运动或非运动),考虑是否符合帕金森症(Parkinso nism)及其可能的原因,然后考虑是否符合帕金森病及其严重度。

帕金森病常见药物

帕金森病常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在提高脑内多巴胺的含量及其作用以及降低乙酰胆碱的活力,多数患者的症状可因而得到缓解,但不能阻止病变的自然进展。现多主张当患者的症状已显著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表示脑内多巴胺活力已处于失代偿期时,才开始投药,早期尽量采取理疗,体疗等方法治疗为宜。 (一)抗胆碱能药:此类药物有抑制乙酰胆碱的活力,相应提高脑内多巴胺的效应和调整纹体内的递质平衡。适用于早期轻症患者的治疗和作为左旋多巴的辅助药物。常用药物有:安坦2~4mg,2~3次/d;苯甲托品(Benzatropine)1~3mg,2~3次/d;开马君2.5~5mg,3/d,有口干、眼花、恶心等付作用,有青光眼忌用。 (二)多巴胺能药:藉此类药物以补充脑内多巴胺的不足。外源性多巴胺不能进入脑内,但左旋多巴则可通过脑屏障,入脑后经多巴脱羧酶的脱羧转变成多巴胺,以补充纹状体内多巴胺的严重不足而发挥效用。复方左旋多巴则系左旋多巴与本身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的脑外脱羧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可减少左旋多巴的脑外脱羧,从而增加左旋多巴进入脑内的含量以减少左旋多巴的日剂量,减轻左旋多巴的周围性付作用。 1.左旋多巴:开始剂量125~250mg,3次/日,每隔3~5天增加250mg,通常日剂量为3g,一般不超过5g,分4~6次于饭后服,日用剂量大小以疗效较明显而付作用较小为度。有效率约80%,对肌强直和运动徐缓较震颤效果为好。一般在用药后的前3~5年内疗效较满意,以后越来越差以致失效。 2.美多巴:又称苄丝肼多巴,是左旋多巴和脑外脱羧酶抑制剂甲基多巴肼的混合剂。美多巴“125”含左旋多巴100mg和苄丝肼25mg,相当于左旋多巴500mg。第一周日服一片,以后每隔一周每日增加一片,一般日剂量8片,分次服用。 3.信尼麦(Sinemet):是左旋多巴和脑外脱羧酶抑制剂甲基多巴肼即卡比多巴的混合剂。两者分别以10:1或4:1的比例,有10/100,25/250,25/100三种片剂,分母为左旋多巴含量,分子为甲基多巴肼含量均以mg计。信尼麦以10/100半片,3次/d开始,以后每2-3天增加1片,一日剂量为6~8片。顽固难治病例可用25/100片剂,日剂量不超过4片。 左旋多巴和复方左旋多巴的副作用可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周围性副作用多发生在服药后近期,表现为中枢神经以外各系统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肤痛、心悸、心律不齐、位置性低血压、尿失禁或尿潴留、血尿素氮增高等,因周围各组织中多巴胺过多引起。复方左旋多巴对周围性副作用相对较轻。中枢性副作用可有失眠、不安、抑郁、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各种不随意运动,如舞蹈、手足徐动样动作以及运动症状波动现象等。后者可有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是指突然的不能活动和突然的行动自如,可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交替出现。以上的神经症状多在长期治疗中出现,有的患者严重副作用而不得不被迫停药。 应用左旋多巴或复方左旋多巴期间不宜与维生素B6、A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吩噻嗪类、萝芙木类以及利眠宁、安定等药合用。凡有严重肝、肾、心脏功能障碍、精神病患者、青光眼、溃疡病时忌用。 (三)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此类药物直接作用于纹状体上的多巴胺受体而起到治疗作用,

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综述

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综述 【摘要】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综合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研究多方面资料和最新观点,对其药物特点、药物合成、药物修饰、复方制剂等分别进行阐述、归纳和评价。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左旋多巴复方制剂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为其主要特征,还可能会伴随着一系列的非运动症状。该病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首次描述,之后逐渐被人们广泛研究,但直到目前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PD神经病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蓝斑神经元脱失致上述部位及其神经末梢处多巴胺(DA)减少,而黑质纹状体系统中与DA功能拮抗的乙酰胆碱(ACH)作用相对亢进,DA与ACH平衡失调。 随着对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在控制帕金森病症状方面卓有成效的药物被不断发现;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发现左旋多巴,直至目前,它仍是治疗帕金森病最主要的药物。 1.左旋多巴的药物特点 左旋多巴(L-DOPA)化学名为β-3,4-二羟苯基-α-丙氨酸(3,4-2dihydroxylphenylalanine)[图1(a)],又名3-羟基-L-酪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从L-酪氨酸到儿茶酚或黑色素的生化代谢途径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1],即多巴胺(dopamine)的前体。L-DOPA是治疗常见老年病-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的主要药物,于1970 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药物[2]。其作用机理为左旋多巴能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在脱羧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多巴胺[图2(b)],补充纹状体中的多巴胺,并使多巴胺与乙酰胆碱趋于平衡,进而发挥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作用[3]。但随着帕金森病的不断发展,左旋多巴胺的功效会越来越弱,患者的病症会越来越不受控制,同时还会出现运动症状波动、运动障碍、异动症、神经障碍等并发症[4]。 图1 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分子结构

药理学笔记:抗帕金森病药

药理学笔记:抗帕金森病药 掌握左旋多巴和苯海索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了解常用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纹状体有来自黑质起抑制作用大多巴胺(da)能神经,还有来自其它部位起兴奋作用大胆碱能神经。在生理情况下,这两种神经在功能上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运动机能,维持平衡状态。当黑质中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后,多巴胺神经能不足,而胆碱能神经相对占优势,从而出现震颤麻痹症状。 【分类】 1.原发性震颤麻痹(帕金森病) 2.继发性震颤麻痹(帕金森综合征) 【病因】1.da神经元变性,导致da不足,ach相对兴奋 2.ne神经元变性,导致ne不足 3.组胺和5-羟色胺之间的平衡被破坏 4.mao-b能氧化mptp、da等物质,使其变成神经毒 【治疗】1.补充da或激动da受体,抑制或阻断ach的作用 2.补充ne的前体物 3.应用抗组胺药,补充5-羟色胺的前体物 4.mao-b抑制剂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药物根据上述发病机制,抗震颤麻痹药有

①拟多巴胺类药和 ②中枢性抗胆碱药 一、拟多巴胺类药左旋多巴 [作用与用途] 抗震颤麻痹少量(1%左右)进入脑内当左旋多巴,经多巴脱羧酶脱羧转变为多巴胺而发挥作用,余下大部分在脑外生成多巴胺引起不良反应。 [作用特点] 1、对多数患者有效,对轻症,较年轻患者疗效较好。 2、改善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效果较好,对肌震颤效果差。 3、对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引起对锥体外系反应无效。 4、显效慢,1~6个月显示疗效。 [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最常见,消化性溃疡慎用。 2、心血管反应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3、精神障碍不安、焦虑、失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不自主的异常运动和”开关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 1、 vitb6可增强多巴胺脱羧酶活性,故左旋多巴与vitb6合用其外周不良反应增强。 2、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α-甲基多巴肼或苄丝肼合用可增加疗效。 3、抗精神病药(如吩噻嗪类、丁酰苯类)禁与左旋多巴合用,

抗帕金森病药

抗帕金森病药 (Antiparkinsonian Agents) 一、单项选择题 1. Levodopa 产生外周副作用主要是因为 A . Levodopa 发挥作用的部位在中枢 B . Levodopa 绝大部分在外周被外周脱羧酶脱羧失活 C . Levodopa 是Dopamine 的前药 D . Levodopa 是多巴胺替代剂 2. Dopamine 碱性较强,在体内以质子化形式存在,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 因此不能直接用作抗帕金森病药物。Amantadine Hydrochloride ,碱性比Dopamine 强,但可直接供药用,原因可能是: A .生理条件下Amantadine 虽然大部分为质子化形式,但其笼式结构增加了亲脂性并阻止了氧化酶对其氨基的代谢,因而使较多的药物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 B . Amantadine 使纹状体中残存的完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释放多巴胺而发挥作用 C . Amantadine 本身具有抗病毒作用 D . Amantadine 没有芳香性基团 3. Levodopa 的化学结构为 A . B . H 2HCl H 2O S N NH 2H 3C C . D . NH 2OH HO COOH NH 2 OH CH 3O 4. 对Ropinirole 来讲,不正确的是 A . 化学名为4-[2-(二丙氨基)乙基]-1,3-二氢-2H -吲哚-2-酮 B . 是一种强效的选择性、非麦角碱类Dopamine D 2-受体激动剂 C . 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达85% D . 主要通过N -脱丙基化和氧化代谢失活 5. 对下列结构的药物,不正确的描述是 N OH HCl

帕金森病的特点及诊断标准——杨治权

帕金森病的特点及诊断标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杨治权 一、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1.由一侧肢体开始逐渐扩展至四肢的静止性震颤,震颤的幅度中等以上,持续存在可有间断; 2.肌肉僵硬,表现于肢体、躯干、颈部等肌肉,手的轮替运动缓慢笨拙,走小步; 3.运动迟缓,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精细动作障碍(如写字,扣衣扣、系鞋带困难),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穿衣、洗漱时间长或难于完成。 这是最基本的三大症状,其它尚有面部表情呆板、张口、流涎、语言不清等。 二、早期帕金森病的表现 1.至少有一个上肢存在轻度的静止性震颤; 2.至少有一个肢体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直,双手轮替运动减慢; 3.运动迟缓。日常生活能力降低。 以上三项主要症状中至少有两项症状或体征比较明显,可考虑为原发性帕金森病。 三、帕金森病晚期并发症主要有哪些? 1、损伤。损伤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路上的障碍物,冬天结冰及雨天湿滑的路面,厕所及浴室潮湿光滑的瓷砖地板,容易跌跤,轻则软组织损伤,重则骨折甚至重要器官损伤。 2、心理障碍和智力减退,多见于晚期病人。帕金森病表现的肢体震颤、僵直、动作笨拙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现的面具脸,兼之说话含混不清,语调单一,音量降低,流口水等,使病人感到有失大雅,心理上常有自卑感,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不去公共场所,疏于人际交往。在治疗中及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见到失眠、焦虑、抑郁、痴呆等。 3、消化系统并发症,主要由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①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主要是咽部肌肉协调障碍导致吞咽困难、饮食及饮水减少有关。②食管扩张,假憩室形成,食管括约肌功能不良,胸骨后有烧灼感。③胃排空延迟,有人统计约占55%,表现为餐后饱胀、恶心、呕吐。④小肠运动功能不良,由此产生腹胀感。⑤结肠功能不良,主要表现为便秘,其高发生率(50%~67%)和顽固性给病人带来痛苦。 4、尿频也常成为帕金森病人求医的原因,尤其夜间尿频给病人带来不少麻烦。男性病人常合并前列腺肥大,可导致排尿困难。女性病人因护理不周,尿便浸渍等,可造成泌尿系统反复感染直至肾功能损害。 5、感染感染是帕金森病晚期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发热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感冒经常发生,并经常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等,晚期卧床的病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起坐,甚则不能自行翻身,兼之营养不良,皮肤受压,常致褥疮。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心功能衰竭是晚期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以导致死亡。感染、败血症是导致本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6、肢体挛缩、畸形、关节僵硬等主要见于本病的晚期。故对早、中期病人应鼓励其多运动,为晚期病人多做被动活动,以延缓肢体并发症。 有资料统计,帕金森病晚期死亡的病人中,死于褥疮、败血症者占50%,心力衰竭者28%,肺炎者14%,泌尿系感染者8%。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要点 1.由一侧肢体开始逐渐扩展至四肢的静止性震颤,震颤的幅度中等以上,持续存在可有

抗帕金森药物的市场概览

抗帕金森药物的市场概览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或路易体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纹状体多巴胺减少为特征,临床特征有休息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以及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1]。随着病程进展,患者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疾病中后期会出现平衡障碍、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等症状,使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全球范围内,PD全人群患病率约为0.3%[2]。在中国,PD患病率在几十年中从76/10万增加到180/10万,而发病率从9/10万增加到20/10万,并且随着年龄增长,PD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成倍增加[3]。根据GlobalHealth Data 2017年的数据,我国约有250万PD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预计到2030年,我国约有500万PD患者。 准确的临床诊断是PD治疗的基石。由于尚未开发出诊断性检查在活体区分PD与其他形式的帕金森综合征(如路易体痴呆、皮质基底节变性、多系统萎缩、进行性上核麻痹等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所以PD的临床诊断需要医生能在疾病早期识别其特征性体征和相关症状。一般而言,其他形式的帕金森综合征往往对抗PD药物的反应不佳。 PD的基本特征是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强直,第四个特征姿势平衡障碍也常被提及,但是这种症状通常直到病程较晚期才会出现。一些研究者认为,对某些临床上已界定的PD亚组或亚型,PD的病情进展速度各异。PD的主要亚型如下: 震颤为主型 70%~80%的PD患者主诉症状有震颤。震颤通常起于一侧手,然后在症状开始后数年扩展至对侧。在整个病程中,最先起病的一侧往往受累更严重。在PD病程某一时间点,有震颤的患者所占百分比较高,范围在79%~100%。 运动不能-强直型

2016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2016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 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

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査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值得注意的是, 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 1.运动迟缓: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该项可通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3.4)、手部运动(3.5)、旋前-旋后运动(3.6)、脚趾敲击(3.7)和足部拍打(3.8)来评定。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2.肌强直:即当患者处于放松体位时,四肢及颈部主要关节的被动运动缓慢。强直特指“铅管样”抵抗,不伴有“铅管样”抵抗而单独出现的“齿轮样”强直是不满足强直的最低判定标准的。 3.静止性震颤:即肢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出现4~6Hz震颤(运动起始后被抑制)。可在问诊和体检中以MDS-UPDRS中3.17和3.18为标准判断。单独的运动性和姿势性震颤(MDS-UPDRS中3.15和 3.16)不满足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三、帕金森病的诊断

6类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6类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帕金森是一种突发的缓慢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 病其特征是动作的缓慢与缺失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 不稳。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以下几类:1、抗胆碱能药物:此类药物有抑制乙酰胆碱的活力,相应提高脑内多巴胺的效应和调整纹体内的递质平衡。适用于早期轻症患者和作为左旋多巴的辅助药物。常用药物有:安坦2~4mg,2~3次/d;开马君2.5~5mg,3/d。具有明显的中枢性不良反应,包括记忆障碍、精神错乱、幻觉、镇静、焦虑、口干、眼花、恶心等付作用,有青光眼者禁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杨君祥2、多巴胺替代疗法:此类药物以直接补充脑内多巴胺的不足,是目前所有抗帕金森药中疗效挺好且耐受良好的治疗药物。有左旋多巴和脑外多巴脱羧酶抑制剂:苄丝肼和卡比多巴。美多巴和息宁是目前最常用的合剂,前者为左旋多巴与苄丝肼合剂,起效快,效果强,持续时间短;息宁为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合剂,效果较美多巴弱,但作用时间长。3、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此类药物直接作用于纹状体上的多巴胺受体而起到治疗作用,可与左旋多巴合用或在左旋多巴失效时应用,它能够推迟左旋多巴的应用和可能存在的神经保护作用,现多倾向用于早期病人的治疗,尤其是对40岁以前发病的年轻患者。有溴隐亭、协良行、泰舒达、普

拉克索(森福罗)、罗匹尼罗、卡麦角林、罗替戈汀等。4、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是一种在人体内广泛存在的酶,在脑内与单胺氧化 酶一起共同作用,将多巴胺分解代谢,如果抑制了该酶的活性,就可以减少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在体内的降解,使左旋多巴更多地进入脑内转化为多巴胺,同时也延长多巴胺在脑内的时间。有托卡朋(答是美)、恩托卡朋(珂丹)等。5、神经保护剂:维生素E和辅酶Q10等。6、金刚烷胺。能加强突触前合成和释放多巴胺,减少多巴胺的重吸收,尚有抗胆碱能作用。可与抗胆碱能药或左旋多巴合用。如有健康疑问,可到全球医院网公众号(webQQYY)咨询。(责任编辑:金忠)

2019主管药师 专业知识 药理学—第十四节 抗帕金森病药和老年痴呆药

药理学——第十四节抗帕金森病药和老年痴呆药考情分析 一、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退变疾病。 典型的症状为: ◆静止震颤、 ◆肌强直、 ◆运动迟缓、 ◆姿势步态异常, ◆严重者伴有记忆障碍和痴呆等症状

【病变部位及发病机制】 ◆病变部位:基底节黑质-纹状体 ◆发病机制: ——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坏死,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减弱——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

【抗帕金森病药的作用机制】 ◇重新调整两类递质的平衡,药物分为: 一、拟多巴胺药 二、胆碱受体阻断药 (一)拟多巴胺类药 目的: 增加脑内多巴胺含量,增强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的作用。 药物分类: 1.多巴胺前体物质:左旋多巴; 2.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 3.促进多巴胺合成和释放,抑制其再摄取:金刚烷胺; 4.左旋多巴的增效剂:卡比多巴;苄丝肼 1.左旋多巴 ▲作用:补充多巴胺 ▲机制:左旋多巴是合成多巴胺的前体物质。 【药动学】 ◇口服迅速吸收,胃排空减慢、胃液pH偏低和抗胆碱药等均可降低生物利用度。◇99%被脱羧酶脱羧,并有首关消除,仅1%的原形药物可到达脑内; ◇在外周生成的多巴胺不能穿过血脑屏障,不仅无药理作用,而且引起不良反应;

◇外周脱羧酶抑制药——卡比多巴,可显著增加原形药物透过血脑屏障 【药理作用及应用】 1.抗帕金森病作用: 进人中枢的L-dopa,在中枢多巴脱羧酶的作用下,脱羧转变为DA,补充纹状体中DA的不足。 2.治疗肝昏迷(肝性脑病): L-dopa进入脑内,可转变成NA,对抗脑内胺类假递质,恢复中枢神经功能,使肝性脑病患者清醒,但不能改善肝功能。 ※抗帕金森病作用特点是: ①疗效与黑质纹状体病损程度相关,对轻症和年轻患者疗效较好,重症和年老体弱者疗效较差; ②对肌肉僵直和运动困难疗效好,对肌肉震颤疗效差; ③显效慢,一般在用药2~3周才出现疗效,1~6个月以上方可获得最大疗效; ④疗效与疗程有关:疗程超过3个月,50%的患者获得较好疗效;疗程1年以上,疗效达75%; ⑤对抗精神病药如吩噻嗪类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 【药物相互作用】 1)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辅基,能加速左旋多巴在肝中转化成多巴胺,降低其疗效。 2)利血平——可耗竭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降低左旋多巴疗效。 3)氯丙嗪——能阻断多巴胺受体,故除降低左旋多巴疗效外,还可引起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80%出现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与DA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D2受体有关。还可引起腹气胀、腹痛、腹泻等。 (2)心血管反应:治疗初期约30%患者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原因不清。另外,可引起心动过速、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 (3)精神障碍:表现为失眠、焦虑、噩梦、狂躁等兴奋症状,尤其是高龄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可能与DA作用于大脑边缘叶有关,需减量或更换药物。 (4)神经系统反应: 1.不自主的异常运动:为长期用药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多见于面部肌群,如口-舌-颊抽搐、张口、伸舌、皱眉等。 2.“开-关”现象:即患者突然多动不安(开),而后又出现全身性或肌强直性运动不能(关),两种现象可交替出现。 ——大多数发生于持续服药1年以上,一旦发生应减量或停用。 2.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增效剂 【药理作用和机制】 1.外周脱羧酶抑制剂。 2.与左旋多巴按1:10的剂量合用——既提高疗效,又减少副作用。 3.单用无效

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综述

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综述

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综述 【摘要】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综合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研究多方面资料和最新观点,对其药物特点、药物合成、药物修饰、复方制剂等分别进行阐述、归纳和评价。【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左旋多巴复方制剂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为其主要特征,还可能会伴随着一系列的非运动症状。该病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首次描述,之后逐渐被人们广泛研究,但直到目前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PD神经病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蓝斑神经元脱失致上述部位及其神经末梢处多巴胺(DA)减少,而黑质纹状体系统中与DA 功能拮抗的乙酰胆碱(ACH)作用相对亢进,DA 与ACH平衡失调。 随着对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在控制帕

金森病症状方面卓有成效的药物被不断发现;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发现左旋多巴,直至目前,它仍是治疗帕金森病最主要的药物。 1.左旋多巴的药物特点 左旋多巴(L-DOPA)化学名为β-3,4-二羟苯基-α-丙氨酸(3,4-2dihydroxylphenylalanine)[图1(a)],又名3-羟基-L-酪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从L-酪氨酸到儿茶酚或黑色素的生化代谢途径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1],即多巴胺(dopamine)的前体。L-DOPA是治疗常见老年病-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的主要药物,于1970 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药物[2]。其作用机理为左旋多巴能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在脱羧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多巴胺[图2(b)],补充纹状体中的多巴胺,并使多巴胺与乙酰胆碱趋于平衡,进而发挥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作用[3]。但随着帕金森病的不断发展,左旋多巴胺的功效会越来越弱,患者的病症会越来越不受控制,同时还会出现运动症状波动、运动障碍、异动症、神经障碍等并发症[4]。

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原发性帕金森病(PD)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隐袭起病,进展缓慢,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导致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减少。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和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目前尚无确诊的特异检查。本文对《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涉及到P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估、治疗及转诊流程进行简要总结。 PD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辅以治疗初期患者对多巴胺能药物反应。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具体如下: 1. 临床表现 包括特征性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 (1)运动症状 ①运动迟缓: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主要是动作速度缓慢和幅度减小。手指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字迹弯弯曲曲,越写越小呈"写字过小征";系鞋带、解纽扣、持筷夹物等精细动作不能顺利进行;面肌强直、运动减少致表情

缺乏,眼球凝视,眼球运动不协调,眨眼少,呈"面具脸"。由于口、舌、腭及咽部肌肉运动障碍,自动的吞咽唾液动作消失,使唾液难以咽下,可致大量流涎,而患者的唾液分泌并无增加。病情严重时可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含糊不清、音量降低、语言单调、平坦而无韵律,有时有加速倾向,呈暴发性语言。 ②静止性震颤:早期表现为静止性震额,多从一侧上肢的远端(手指)开始,常为规律性的手指屈曲和拇指对掌动作,呈"搓丸样动作",逐渐发展到同侧下肢与对侧上、下肢体,呈N字形进展。震颤频率为4~6 Hz,随意运动时减弱或消失,疲劳、紧张及情绪激动时震颤加剧,睡眠时停止。努力控制可暂时抑制震颤,但持续时间较短,过后震颤反而加重。到晚期随意运动时震颤也不减弱或消失,而演变为经常性震颤,影响日常生活。少数患者可不出现震颤,部分患者可合并轻度姿势性震颤。 ③肌强直:由于协同肌与拮抗肌的肌张力均增高,出现伸、屈肌张力都增高,受累肢体运动缓慢,在关节做被动运动时,有均匀的阻力,呈"铅管样强直"。若合并有震颤时,被动伸屈关节时在均匀阻力上出现断续停顿的"齿轮样强直"。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肌肉均可受累。肌强直严重者可引起肢体的疼痛,称为痛性痉挛。 ④姿势平衡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常出现特殊姿势:全身呈前倾屈曲体态,头颈部前倾,躯干俯屈、肘关节屈曲前臂内收,髋及膝关节略为弯曲。行

帕金森病市场分析

帕金森病市场产品分析 1、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为震颤性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进行性、多发性和起病隐匿等特点,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不稳。 PD 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在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死亡,黑质纹状体通路退化。此外,在残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浆内存在路易小体。脑内产生多巴胺的细胞逐渐丧失了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使患者控制肌肉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限制。 目前 PD 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特征的观察,确定诊断需要解剖学依据。下列主要症状至少出现 2个即可基本确诊:肢端静止时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不稳。辅助 PD 诊断的其他特征有摆臂减少、坐起困难、驼背、拖脚或冻结步态、动作协调困难、说话障碍、嗅觉损害和写字过小症。 目前认为,一旦诊断为帕金森病,应该尽早开始药物治疗,对今后的整个帕金森病治疗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帕金森病的晚期患者吃药后出现严重的运动障碍并发症,不吃药动不了,吃药又加重异动,形成恶性循环。脑起搏器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尤其是有运动并发症的患者带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打断了上述的恶性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脑起搏器是继上世纪左旋多巴发明后,帕金森病治疗的最大进展。 药物和手术相结合是现代帕金森病治疗原则,也不是所有时期都适合手术治疗。 若作为西北的销售,要想成为成为真正和专业的帕金森患者的朋友及支持者,需要做好以下的事情: 1)了解并掌握PD的基本医学知识,并对不同时期的病况都有了解,不同病情时期的治疗方案。 2)市场分析:公司产品与竞品的优势和不同之处是什么?产品对患者、医院、病情的治疗的不同之处,市场定位。 3)患者服务:公司能给患者提供什么服务,能否借助公司的平台或其他资源为患者治疗后提供一些无忧的服务,如治疗的专家团队、治疗后的日常护理资询服务等,能够真正做到服务PD患者。

帕金森病市场分析

帕金森病市场产品分析 1、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为震颤性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进行性、多发性和起病隐匿等特点,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不稳。PD 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在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死亡,黑质纹状体通路退化。此外,在残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浆内存在路易小体。脑内产生多巴胺的细胞逐渐丧失了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使患者控制肌肉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限制。 目前PD 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特征的观察,确定诊断需要解剖学依据。下列主要症状至少出现2个即可基本确诊:肢端静止时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不稳。辅助PD 诊断的其他特征有摆臂减少、坐起困难、驼背、拖脚或冻结步态、动作协调困难、说话障碍、嗅觉损害和写字过小症。 目前认为,一旦诊断为帕金森病,应该尽早开始药物治疗,对今后的整个帕金森病治疗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帕金森病的晚期患者吃药后出现严重的运动障碍并发症,不吃药动不了,吃药又加重异动,形成恶性循环。脑起搏器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尤其是有运动并发症的患者带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打断了上述的恶性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脑起搏器是继上世纪左旋多巴发明后,帕金森病治疗的最大进展。 药物和手术相结合是现代帕金森病治疗原则,也不是所有时期都适合手术治疗。 若作为西北的销售,要想成为成为真正和专业的帕金森患者的朋友及支持者,需要做好以下的事情: 1)了解并掌握PD的基本医学知识,并对不同时期的病况都有了解,不同病情时期的治疗方案。 2)市场分析:公司产品与竞品的优势和不同之处是什么?产品对患者、医院、病情的治疗的不同之处,市场定位。 3)患者服务:公司能给患者提供什么服务,能否借助公司的平台或其他资源为患者治疗后提供一些无忧的服务,如治疗的专家团队、治疗后的日常护理资询服务等,能够真正做到服务PD患者。

药理学 第十四节 抗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药

打印本页[题目答案分离版]字体:大中小 一、A1 1、用左旋多巴治疗震颤麻痹疗效不佳时宜采用 A、卡比多巴 B、苯海索 C、金刚烷胺 D、苄丝肼 E、溴隐亭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抗帕金森病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600,点击提问】 2、属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是 A、卡比多巴 B、溴隐亭 C、苯海索(安坦) D、左旋多巴 E、东莨菪碱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溴隐亭是一种半合成的麦角生物碱。为选择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外周多巴胺受体作用弱。【该题针对“抗帕金森病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603,点击提问】 3、抗帕金森病无效的药是

A、左旋多巴 B、多巴胺 C、苯海索 D、溴隐亭 E、金刚烷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抗帕金森病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604,点击提问】 4、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 A、在脑内转变为DA,补充纹状体内DA的不足 B、提高纹状体中乙酰胆碱的含量 C、提高纹状体中5-HT的含量 D、降低黑质中乙酰胆碱的含量 E、阻断黑质中胆碱受体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抗帕金森病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605,点击提问】 5、左旋多巴治疗肝昏迷的机制是 A、进入脑组织,直接发挥作用 B、在肝脏脱羧生成多巴胺发挥作用 C、在脑内脱羧生成多巴胺发挥作用 D、在脑内转变成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 E、通过增加脑内苯乙醇胺和羟苯乙胺的含量发挥作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抗帕金森病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607,点击提问】 6、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初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躁狂、妄想、幻觉等 B、心血管反应 C、胃肠道反应 D、异常不随意运动 E、精神障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抗帕金森病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608,点击提问】 7、与左旋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病,可增强疗效的是 A、卡比多巴 B、维生素B6 C、氯丙嗪 D、山莨菪碱 E、利血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抗帕金森病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610,点击提问】 8、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组成复方制剂心宁美,可以使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

帕金森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孙斌 以多动为主要表现者易于早期诊断。有关神经介质、神经肽类、神经内分泌等,均不能作为临床确诊依据。脑CT 、MRI 检查无特殊改变。 1.帕金森病血生化检查是否处于正常水平? A.异常水平 B.正常水平 帕金森病(PD)由英国学者James 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又称为震颤麻痹(Shaking palsy)。临床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障碍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1、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清楚

1.1 流行病学: 该病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 50岁以上的发病率约为500/10万, >60岁为1 000/10万。约2/3的PD发生在50-60岁,30岁以下发病约1%。我国既往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偏低,但新近的调查发病率结果与国外相近。患病率:白种人每10万人为60-180,黑人为85.7,日本人为34.3-55.0。早期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40%左右。20世纪末,美国约有100万PD患者;目前估计我国老年PD患者可能超过130万。 1.2 病因: 尚未清楚,目前受人关注的有三大因素。 (1)进展性老化因素:PD发病与年龄有关,40岁以下仅占10%,40-50岁为20%,50岁以上为70%,中老年常见。正常人随着年龄增长黑质中DA神经元不断有变性、丢失,当DA神经元丢失80%以上、纹状体DA含量减少超过80%时,才出现PD症状。随着老化而神经细胞内MAO含量却居高不下,可能为促发因素。而80岁以上患病率仅约1%,故年龄绝非PD发病的唯一因素。 (2)遗传因素:约10%-15% PD有阳性家族史,年轻发病者多有近亲同病发病史。有人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低,或多基因遗传;新近的研究认为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工业污染)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有研究通过对5 000名PD患者调查,发现发病率与使用杀虫剂或化学制品有关。 80年代初在洛杉机由吸毒者发现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经MAO-B催化形成N-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 ),它对黑质DA神经元具有高亲和力、选择性毒害作用。推测其毒害机制为,对线粒体呼吸链中复合体Ⅰ的毒性而导致: (1)ATP合成抑制; (2)NADH(还原辅酶Ⅰ)及乳酸堆积; (3)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急剧变化; (4)谷胱甘肽合成减少,氧自由基生成过多,最终神经元死亡。 1.3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自由基生成、氧化反应增强、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以及线粒体功能异常、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物等因素,导致黑质DA神经元细胞变性,其中线粒体功能异常起主导作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有关的酶和基因片段的研究亦支持这种看法。研究发现黑质组织线粒体复合物Ⅰ基因缺陷、遗传异常,会导致易患性,在毒物等因素的作用下,黑质复合物Ⅰ活性受到影响,而导致神经元细胞变性、死亡。因此, 大多数学者认为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在PD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