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重点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重点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重点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重点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资料

南京林业大学徐立安教授

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有丝分裂的意义

每个染色体准确复制为二,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减数分裂的意义

1.染色体数目恒定,物种相对稳定性

2.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后期Ⅰ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精核(n)+卵细胞(n)胚(2n)

精核(n)+2极核(n)胚乳(3n)

直感现象

花粉直感:胚乳中的染色体数是3n,2n来自母体的极核,n来自父本的精核。3n胚乳性状的遗传规律不同于2n 的其他组织。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xenia)或花粉直感。

果实直感:种皮、果皮由母体发育而来

生物生活周期——遗传物质的变化。

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名词解释

半保留复制:是指双链DNA的复制方式,DNA复制时,两个子代DNA分别保留了一条亲代DNA链,各自与新合成的互补链形成双链分子。

冈崎片段:DNA复制合成随从链时首先合成的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在分子水平上的传递规律,主要是DNA→DNA,DNA→RNA→蛋白质,在病毒还可由RNA→DNA(反转录)及RNA→RNA(RNA复制或RNA转录)。

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核苷酸顺序,特定的氨基酸是由1个或1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间接证据

1、DNA为一切具有染色体的生物所共有,各自的含量稳定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紫外线诱发性状的最有效波长为260nm;

4、DNA含量在性细胞中为体细胞中的一半

直接证据

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

以上两者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是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RNA转录的不同点)

1、原核生物的RNA的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内

2、原核生物的一个mRNA分子通常含有多个基因;而除少数较低等真核生物外,真核生物一个mRNA分子一般只编码一个基因;

3、原核生物只有一种RNA聚合酶催化所有的RNA的合成;真核生物中则有RNA聚合酶Ⅰ、Ⅱ、Ⅲ分别催化不同种类RNA的合成;

4、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直接起始转录合成RNA;真核生物3中RNA聚合酶都必须在蛋白质转录因子的协助下才能进行RNA的转录。

四、遗传定律

基本概念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每一个具体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性状分离: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同时表现出来。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相引组:遗传学上,两个显性性状连锁在一起遗传,两个隐性性状连锁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组。相斥组:与相引组相反,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连锁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组。

连锁:指由于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一起遗传的倾向,用位点间的重组率表示。

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野生型:和突变也是相对来说的。在目前的研究中是把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个体,也就是非人工诱变的,作为野生型,那么它所携带的就是野生型的基因组。

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测交法: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三点检测:是指利用三对连锁基因杂合体,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同时确定3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符合系数: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分离规律——针对1个位点

实质: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应用:理论上——现象的普遍性、预测后代分离类型及其频率、F2分离与F1分离、利用花粉培育纯合二倍体独立分配规律——针对2个或2个以上位点

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这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的。

连锁遗传规律——针对2个或2个以上位点

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

1.在杂交育种时,为得到足够的理想类型,必须考虑有关性状的连锁强度,以便安排育种群体。

2.用性状的连锁关系,可提高选择效果。

3.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遗传效应:

1、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体一般是败育的,花粉尤其如此,缺失染色体主要是通过雌配子而遗传。

2、如果缺失的片段较小,可能会造成假显性的现象。

3、在人类中,第5染色体短暂短臂杂合缺失称猫叫综合症。

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遗传效应:

1、剂量效应: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现型效应就越显著。

2、数量及位置效应:基因数量及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表现型效应也不同。

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遗传效应:

1、形成新的连锁群,促进物种进化

2、降低倒位杂合体的连锁基因重组率交换的抑制因子。

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遗传效应:相互易位杂合体为半不育:玉米豌豆高粱花粉50%败育,乳囊50%败育,结实率只有50%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倍数变异

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地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指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单倍体: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非整倍体:超倍体、亚倍体

假显性、剂量效应、交换的抑制因子、染色体组

六、基因的概念、基因突变、表达与调控

基因是实现一定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

基因突变: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一般特征

重演性:同一突变可以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多次发生。

可逆性:基因突变是可逆的。

多方向性:?

有害性和有利性:大多数基因的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甚至导致死亡,这种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称为致死突变。

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往往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这种现象称为突变的平行性。基因调控——控制特定基因产物合成的机制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主要区别

七、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细胞质遗传

细菌的遗传分析

转化: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接合:在原核生物中,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性导: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转导: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这四种现象的相同之处是:都是细菌的遗传物质DNA在不同的细菌细胞之间传递,从而使受体细胞遗传物质发生重组。

不同之处是:转化是裸露的DNA直接与处于感受态的细胞之间的互作,进入受体细胞,发生重组;接合是由于F因子的整合产生Hfr菌株,在F因子进行转移时,供体菌遗传物质也被带入受体菌,实现重组;性导是Hfr菌株中F因子的错误环出,产生了携带有供体菌遗传物质的F'因子,接合时随F'因子的转移而使供体菌遗传物质导入到受体菌中;转导是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并通过感染而转移到另一个受体菌内。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①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

②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

③通过持续回交能将母本的核基因几乎全部替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

④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

母性影响

母性影响的表现与细胞质遗传很相似,但有本质的区别。这种遗传现象不是由于细胞质基因组所决定的,而是由于核基因的产物累计在卵细胞中所决定的。不属于细胞质遗传的范畴。例如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特征: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他的雄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三系法:必须具备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原理:首先把杂交母本转育成不育系,原来雄性正常的甲称为即成为甲不育系的同型保持系,父本乙必须是恢复系。

八、林木数量与群体遗传学

数量性状的特征、研究方法

近交的遗传效应

1、自交

2、回交

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上优越于双亲的现象。杂种优势所涉及的性状大都为数量性状。

哈迪—魏伯格定律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选择、迁移、突变等)的干扰,则各代等位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其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一代随机交配,这个群体就可达到平衡。

3、一个群体在平衡状态时,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D=P2A=2pq R=q2或P=D+1/2H q=R+1/2H

加性效应:A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的累加效应。

显性效益:D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的互作效应。

上位性效益及与环境的互作

主(效)基因:效应明显的基因。

广义遗传率:H2=U G/U P

狭义遗传率:h2=U A/U P= U A/ (U A+U D+Ue) h2=[2U F2-(U B1+U B2)]/V T2=1/2 U A/( 1/2U A+1/4U d+ Ue)

孟德尔群体:各个体间有相互交配关系的集合体。最大的孟德尔群体可以是一个物种。

九、林木的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

林木种内不同层次的变异

地理(种源)>个体>林分

地理变异的一般模式——连续变异、生态型变异、随机变异

林木地理变异的一般趋势——北南或冷暖、旱地湿地、海拔高低

影响林木地理变异的因子——分布范围、环境的复杂性、分布区的不连续性、未知因素

种源实验

概念:种源指同一树种分布区内,一批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来源或原产地(种群)

目的:阐明地理变异模式、种源选择、种子划分

基本结论:绝大多数存在生长、物候、抗性和适应性、形态、生理特性变异;可遗传,变异于分布区大小及分布区内环境条件的差异程度有关;当地种源生产率不一定最高,需进行长期试验。

十、优树选择

选择是林木改良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性状变异度、选择差、遗传力、改良的性状数目

表型选择与遗传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以及配合选择,轮回选择与改良代选择

优树选择方法——对比树法、基准线法

对比树法——优势木对比法、综合评分法、小样地法

子代测定

十一、十二、母树林与种子园

概念:种子园是由人工选择的优树无性系或子代家系为材料建立起来的人工林(林木种子生产基地)

意义:种子园是林木改良的主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大量生产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优良的种子。体现在:

1、种子品质好;

2、结实早,产量稳定;

3、便于管理;

4、增加的造林成本不多

母树林的建立的一般步骤

无性系种子园:采用无性繁殖方法(嫁接或扦插)营建起来的种子园。

优点:亲本优良特性得到保持,能提早开花结实;植株矮化,便于管理及采种,遗传力较高,性状改良效果较好。

缺点:无性繁殖困难的树种,技术问题多,建园成本较高,遗传力较低的性状改良效果不大。

实生种子园:利用优树家系苗木营建起来的种子园。

优点:建园成本较低,对于早期选择效果明显,遗传力较低的性状改良效果较好,不存在无性繁殖技术问题,能与子代测定相结合进行。

缺点:受早期选择效果的限制,结实较晚。

种子园区划:

1、优树收集区:保存优树资源,是异地保存种质资源的一种形式,开展遗传改良的基础。为营建种子园提供接穗,同时兼作采穗圃。开展控制授粉,为种子园人工辅助授粉提供花粉。开展无性系花结实和形态特征研究。

2、子代测定区:是种子园建设的核心。为种子园去劣或重建提供依据。为下一个世代种子园的营建提供物质基础。研究遗传参数,为制定育种策略,改进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依据。

3、种子生产区:是林木种子园的主体部分。

4、良种示范区:是种子园产品的展示区。

小区内无性系或家系的配置

同一无性系的分株应保持最大间隔距离

避免无性系间的固定搭配

便于施工及今后的经营管理

经过疏伐后,各个无性系的分株数量应大体相等,并且分布均匀

无性系排列不受种子园大小和形状的限制

顺序错位排列(非随机)

完全随机排列和随机完全区组排列

计算机配置

种子园管理——花粉管理

辅助授粉:就是人为地将具生命力的花粉直接喷洒在未隔离的球花上

作用:增加种子产量、缩小种子园自交范围、克服少数无性系花粉量占统治地位的现象、扩大遗传系统,改良遗传品质。

十三、林木的杂交育种

概念

杂交:是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的交配,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称为有性杂交;体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称为体细胞杂交。

育种:以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种间、品种间、类型间等)进行交配或结合形成杂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过程。

影响种间杂交成败的因素

同分布区,同生态条件的两个种——通常不易杂交

分布区不完全相同,但很邻近——常易杂交

自然分布相距较远——通常不易杂交

一个分布区仅一个种的属——常易杂交

基因渐渗现象

渐渗是指一个种的遗传物质通过杂交与反复回交穿越种间障碍转入到另一个物种内的现象。

杂交亲本选配

原则:优缺点互补、地理相距远、生态习性差异大、性状的遗传力大、亲本配合力高。

花粉技术

花期调整——光敏、温敏;花粉收集——室内/室外;花粉储藏——低温干燥;生活力测定——目的方法

杂交技术

去雄——防止自交;套袋——防止花粉污染;授粉——掌握可授期;标记——避免混淆;摘袋——透气透水、光照;管理——水肥、病虫害、动物、人

杂种后代的培育与选择

通过杂交得到杂种种子,这是杂交育种的开端,而不是结束。

杂种种子必须进行一步培养,杂种苗木还要经过多次的选择淘汰,最后才能实现杂交育种的目的。

杂种F1在培育过程中必须进行选择。

十四、林木抗性育种、无性系育种

抗病育种

抗病基因中心: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病原物原产地的寄主种经过长期的适应过程,该地区的林木含有较丰富的抗病基因,故称之为抗病基因中心。

垂直抗病性:抗病性比较专一,抗病能力强,一般认为受单个或少数基因控制,对病害的适应性较窄。

水平抗病性:对病原物变异的适应范围广,抗病效果较弱,只能减轻程度。

无性系育种

意义:从林木群体中选出优良植株,或通过人工杂交产生优良组合,再从中选出优良的个体,进一步通过无性系繁殖形成无性系。通过扩大繁殖,区域试验,按一定育种目标和要求,对各无性系进行比较鉴定,评选出最优无性系,最后推广应用于生产。

采穗园?

十五、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引种

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

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基因的丰富程度和变异程度

品种——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林木良种——指通过审定的林木种子或种条,在一定区域内,其产量、适应性、抗性等明显优于当前主载材料的繁殖材料和种植材料。

引种

概念: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一个本地区或本国所没有的树种,并使其成为本地或本国的一个栽培树种。

意义:丰富当地树种资源;提高生产力;增加新的林产品,提高产品品质;满足特殊要求:适应不良环境,耐盐碱,干旱,保持水土,固沙,抗污染,抗病虫,美化环境;特殊优势:见效快,适于集约经营,大多为良种。

为什么能够引种成功?

现有的自然分布并不一定为最适宜分布

树种的自然分布与种的发生历史、适应能力、传播能力和条件有关。

一个地区乡土树种少,并不能说明不适宜生长更多的树种。

引种就是人为地克服树种传播的自然障碍,扩大树种的栽培范围。

怎样引种更易成功?

气候相似性:越相似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纬度、海拔的差异

综合生态因子和主导的生态因子

树种的遗传特性和种内的遗传变异。

十六、遗传测定

一般配合力(GCA):指在一定交配群体中,某个亲本的若干交配组合子代平均值与全部供体子代总平均的离差。

一般配合力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引起的。

特殊配合力(SCA):指在一个交配群体中,某个特定交配组合子代平均值与全部供试子代总平均值及双亲一般配合力的离差。特殊配合力是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引起的。

育种值:为一般配合力的两倍。加倍的原因是亲本仅贡献了一半的基因给他的后代,另一半来自交配群体的其他成员。

(遗传)交配设计

不完全谱系——

自由授粉交配设计:直接从种子园的母树上采收自由授粉种子,按无性系或单株进行性状测定。

优点:最简单、最容易、最经济的获得子代群体的方法;能估算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加性遗传方差和遗传力;

可用于种子园的去劣疏伐。

缺点:由于非随机授粉导致育种值的估计值产生偏差;不能估算非遗传方差(因父本未知)和特殊配合力;谱系不清,不利于控制近交,因而不适合用于高世代育种。

多系混合授粉:用多个没有亲缘关系的父本花粉混合后对待测母本进行授粉交配的交配设计方法。

优点:可以估算加性遗传方差、遗传力、母本育种值。

缺点:不能估算非加性遗传方差和特殊配合力;由于可能的非随机授粉会导致育种值估计偏差,不适合用于高世代育种。

完全谱系——

单交:指在一个育种群体中,有一个亲本只与另一个亲本交配一次,或作母本,或作父本,不再参与第二次交配。

优点:可以通过最少的交配组合产生最多有亲缘关系的子代家系,最适用于创造高世代育种群体;能维持较大的有效群体大小;可粗略估算特殊配合力。

缺点:不能估算一般配合力,也不能估算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方差。

巢式设计:又称群状交配设计,每个母本只交配一次,而父本可以同若干个母本交配,或反之。

测交系设计:又称析因交配设计,是指将一组性别的亲本作为测交系,与另一个性别组的待测亲本交配。

双列杂交:又称互交,包括一组亲本间所有可能杂交组合的交配设计。

环境设计

试验设计3原则——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试验地和试验小区——代表性、一致性、少数小区

试验测定其他要求——材料有代表性、要有对照、设置保护行(株)、抚育管理措施一致

常用田间试验设计——完全随机区组、巢式、多点

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

细胞工程——细胞的全能性

基因工程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性酶)

载体

基因的分离与重组

c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核酸序列测定

分子标记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父本分析、亲本选配、性状辅助选择

东林林木育种学考试题02-04

2002-2003年度林木育种学试题(2003年7月17日)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1分,共10分) 1 林木育种学;2设施保存;3引种;4种源试验;5优树;6选择响应;7杂交;8 无性繁殖;9实生苗种子园;10遗传测定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林木育种主要包含,,遗传测定和等4项主要内容。 2 保存林木基因资源有设施保存,和三种方法。 3 树木引种成功的标准一是,二是。 4 影响地理变异的因素有分布区是否连续,,。 5 人工选择类型包括稳定性选择、和。 6 家系可以分成两种:和。 7 优树的综合评选方法包括连续选择法、,。 8 用亲本和子代资料的回归系数来估算遗传力时,如果遗传力h2=b=0.4,则所用的亲本是。 9 某30年生红松人工林林分有1000株红松,平均树高为11米,从该林分中选择5株优树,平均树高14.5米,则入选率为,选择差为。 10 杂交组合A×B称为,A×(B×C)称为。 11 嫁接形成的嫁接植株,具有根系的部分称为。 12 树木枝条扦插主要有和两种类型。 13 种子园管理的主要包括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等内容。 14 下列交配设计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亲本。则(1)A×B,C×D,E×F称为;(2)A×C,A×D,B×E,B×F称为; 15 试验设计的原则是、和。 三、简答下列各题(每题4分,共40分) 1林木育种的主要特点 2 树木遗传变异的层次 3为了使引种取得成功,在引种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 种源试验方法 5 用材树种优树选择方法 6 影响遗传增益的主要因素及如何影响 7 插条幼化的方法 8 种子园一般划分为几个区,各起什么作用? 9 树木遗传测定的作用 10 无性系造林的注意事项 四、详细说明杂交育种的主要过程及技术(包括杂交目的、亲本选择、花粉技术、杂交技术、 杂种的测定和选择。20分) 五、计算题(共15分) 1 某树种的种源试验,参加试验的种源有5个。造林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3个区组,各种源20年生树高调查结果见下表。试对此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用LSD法对种源进行多重比较,比较结果用字母标记法表示(10分)。 F0.05(4,8)=3.84;t0.05(8)=2.3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授课讲义 段安安许玉兰 绪论 Introduction 主要内容:1.遗伟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 2.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阐明遗传学是指导育种实践的基础理论; 3.林木遗传传育种的特点和途径; 4.林木遗传育种学的任务及趋势。 目的:让学生在系统学习该门课程之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弄清遗传、变异的概念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对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现状及趋势有所了解,从而引出一些关键性问题——林木为什么会产生遗传与变异?它们遵循什么规律?其物质基础是什么?人们如何利用这些理论服务于生产,选育或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林木新类型或新品种,为人类造福? 重点和难点:1、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概念及任务; 2、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趋势和展望。 具体内容如下: 遗传是生物的一种属性,是生命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科学(当然包括生命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揭示,或者说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认识。自然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永恒的;自然科学理论则是主观的、嬗变的。遗传学是认识与阐明遗传与变异这一自然现象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当然,它也有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概述 1、什么遗传学? 遗传学(Genetics)就是研究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界的性状遗传和变异。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早就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英文中有“Like begets like”;松树种子长成的苗子是松树;良种可获得丰产;杨树永远是杨树;一般不会出现种瓜得豆,育柳成杨,养子成龙,养女成凤。在我国古代流传“生麒麟,牛生象”的传说至今没有科学依据。所谓遗传(heredity,inheritance)是指子代与亲代相似(resemblance,likeness,similarity)的现象(有人认为遗传是亲代及祖先传递给后代相似性的现象;或亲代与子代相似性的传递过程)。遗传是伴以稳定性为基础的,没有遗传的稳定性,也就不成其为遗传。这是生物最普遍,最基本的特征。但是,俗语讲“一母生九子,十个不一样”;尽管同卵双胞胎虽然很相象,但他们细心的父母也能辨认出哥弟或姊妹来;同一

林木遗传学答案

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各个体之间总存在差异的想象 二价体: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成为联会 姐妹染色单体:四合体中,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两根染色体,互称为姐妹染色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四合体中,由不同染色体复制而来的染色单体,互称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单位性状:生物体的每一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上的相对差异 基因型: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是决定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生物某一性状的外在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的成对染色体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成对基因 完全显性:F1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 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中间型的性状 共显性: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上出现 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其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会因基因重组而分开的现象,F2中只有两种亲本表现型 不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因基因重组而分开的现

象,F2中表现型,两种亲本类型多,两种组重组类型少 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所占的百分比 三联体:DNA上由三个连续基因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遗传密码:DNA上三联体的种类和顺序 简(兼)并:一种氨基酸受多个三联体决定的现象 转录:指DNA双链中以其中一条为模版,以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将链上的遗传密码复制到mRNA上的过程 移码突变:因碱基的缺失或插入引起三联体编码的移动,叫移码突变错义突变:因碱基替换导致肽链中氨基酸类型的替换而引起的突变同义突变:由于虽发生碱基替换,但未改变三联体决定的氨基酸类型回复突变:基因突变后有时能回到突变前的状态,出现遗传上的返祖现象 染色体组:能维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数目最低的一套染色体 单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即只有正常数一半的染色体 三联体密码:三联体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非整倍体: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不成完整倍数的个体 同源多倍体:个体或细胞由相同的多套染色体形成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具有不同物种染色体组的多倍体 单体:少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缺体:少一对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2 三体:多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四体:多一对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2

林木育种复习资料

绪论 一、基本概念 1.林木育种学:是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林木遗传改良:为达到提高和改良林木产量和品质之目的,采取控制林木遗传特性的技术措施。它与林木育种学的 涵义相近。 3.林木品种:指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 育的林木群体。重点在:产品要求、栽培范围、遗传相对一致的、人工选育、群体。 3.林木良种:多指通过人工选育、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而良种应是优于当地主栽品种的、新选的品种。 二、林木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引种:种及品种层面的选择,引进外来树种与品种。 2.选种:种内变异的利用,包括种源选择和优树选择等。 3.育种:新变异的创造与利用,包括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辐射育种以及基因工程等。 4.林木繁育:主要途径有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以及组织培养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等。 5.林木种质资源及其保护。 此外,针对特殊性状开展抗逆性育种、木材材性育种,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反映现代育种新技术。 三、林木育种的特点(注重理解) 1.多数树种达到性成熟和经济成熟需要时间长,即育种周期长,同时,树体大,占地多,试验设计难度大。 2.树木属多年生植物,持续开花结实周期长,选育材料可长期繁殖利用,因而可开展后向选择(backward selection), 提高选择效果。 3.多数树种分布地区广,变异丰富,自然界尚存在着大量未被发现和利用的优良基因型,引种、选种潜力大,见效快。 4.多数树种行异花授粉,自花授粉或近亲繁殖会引起衰退,要采用异花授粉植物的育种方式。 5.不少树种能无性繁殖,可进行无性系选育,有性与无性选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林木育种方式。 6.多数树种生活周期长,栽培环境复杂多样,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系列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题:从树木育种特点进行分析某个树种? 1、育种资源丰富。 2、育种周期长(1)早期预测根据树木幼年时期的某些标志,来判断成年时期某些性状表现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幼年――成年某些性状间的相关性来进行的(2)促进提早开花结实(3)采用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不断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逐步提高的繁殖材料。 3、木可供研究利用的时间长,可以在遗传测定后进行再选择 4、优良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得到保存和利用 5、多数为异花授粉树种,遗传基础广泛和稳定 6、在多数情况下,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 第一章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引种驯化 1、乡土树种:当一个树种它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为乡土树种。 2、外来树种:当一个树种栽种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时,称该树种为栽培的外来树种。 3、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有分布范围引入新的地区栽培称为引种。 4、驯化:外来树种通过改变其遗传性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或者将动植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栽培的过程称为 驯化。 5、遗传资源,也称为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对 于栽培植物又常称为种质资源。 6、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往往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调 查、收集的资源。 7、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 境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总称。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8、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由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及其生境的非生命因子(光、空气、水、土壤等) 所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9、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程度。 10、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所包含的基因总和。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和答案

网教林木育种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遗传资源 2、育种资源 3、生物多样性 4、引种 5、驯化 6、种源 7、种源试验 8、种源选择 9、种子区 10、种子区区划 11、优树 12、杂种优势 13、无性繁殖 14、无性系选育 15、采穗圃 16、种子园 17、实生种子园 18、遗传测定 19、一般配合力 20特殊配合力 二、填空题 1、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叫学。 2、目前,改良和丰富造林树种的主要途径和研究内容有、、 。 3、在自然界,适合于环境条件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这就是。 4、从一个混杂的群体中,按一定标准挑选出彼此相似的优良个体,然后混合采种、混合繁殖的方法是选择。 5、按严格标准,从群体中挑选优异单株,分别采种、分别保存、分别繁殖,并进行比较鉴定而获得良种的方法是选择。 6、当性状遗传力低时,使用选择效果较好。 7、当性状遗传力较高时,可使用选择。 8、混合选择适用于性状遗传力较时。 9、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多样性。 10、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作用,使物种或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的现象称为。 11、影响树种引种成败最重要的土壤因素是土壤的。 12、同一树种的南方种源一般较北方种源生长速度较,抗寒性较。

13、造林用种的基本原则是。 14、用材树种要求优树树冠为型。 15、对遗传基础不同的种或品种、类型进行人工交配,获得杂种,从中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 育种。 16、单杂交有个亲本参与杂交。 17、双杂交有个亲本参与杂交。 18、能在杂种后代中加强亲本一方优良性状的杂交方式是。 19、对于两性花的树种,在杂交前必须。 20、为防止非父本花粉侵入,人工杂交前应进行。 21、多倍体是指细胞内染色体组为个以上的个体。 22、对植物染色体进行人工加倍,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23、用于植物染色体加倍的化学药剂只作用于细胞。 24、林业生产上常用的无性繁殖方法有、和。 25、以优树无性繁殖材料建立的、提供优良种条的生产场地是。 26、针叶树最常用的嫁接方法是。 27、采穗圃是生产的场地。 28、种子园建园材料源于无性系或子代家系。 29、从优树上取材,通过无性繁殖建立的种子园为。 30、利用优树种子育苗建立起来的种子园为。 31、用未经子代测定的初选优树子代建立的是种子园。 32、在子代测定的基础上,用亲缘关系清楚的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为材料建立起来的是 种子园。 33、根据子代测定结果,对初级种子园进行疏伐后形成种子园。 三、单项选择 1、林木育种的主要目标是 A生产造林用种 B培育造林苗木 C获得良种 D使用良种 2、最基本的林木育种措施是 A引种 B选择育种 C杂交育种 D诱变育种 3、优树选择利用的林木种内变异层次是 A地理种源变异 B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 C同一林分内不同个体变异 D个体内不同部位变异 4、采种林分选择利用的林木种内变异层次是 A地理种源变异 B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 C同一林分内不同个体变异 D个体内不同部位变异 5、对于比较集中的濒危树种、稀有树种的遗传资源采用的保存方式应该是 A本地保存 B异地保存 C大量种植 D设备保存 6、将种子、花粉、营养器官、组培苗等置于低温、低湿环境中加以保存的方法是 A本地保存 B异地保存 C大量种植 D设备保存 7、在树种引种中,原产地与引种地应 A生态环境相同 B生态环境相似 C日照、雨量相当 D温度、土壤一致8、最迅速、最廉价获得优良品种与类型的育种措施是 A引种 B选择育种 C杂交育种 D诱变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学讲义

林木遗传育种学讲义 (林学专业)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系 二00六年四月 目录 上篇:遗传学部分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 基因作用及其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五章 数量遗传学 第六章 遗传物质改变 第七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第八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下篇: 林木育种学 第九章 第九章 林木的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

第十章 林木改良中的选择原理与方法 第十一章 母树林与种子园 第十二章 无性系育种 第十三章 林木的杂交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 第十四章 林木抗性育种 第十五章 森林树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 第十六章 遗传力和遗传增益 第十七章 常用林木育种野外田间试验设计及统计方法 上篇:遗传学部分 绪论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生物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 1 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1.1 概念 远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发现亲代和子代的相似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生物遗传现象的简要概括。所有一切生物种都以有性生殖过程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在世代间保持连续,使物种在世代延续过程中得以保存和相对稳定。象这种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heredity)。 例: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及亲兄妹之间有明显的相似现象。 同时,子代与亲代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子代和亲代之间或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但绝不会完全相同。象这种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variation)。 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遗传和变异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质的两个方面,没有遗传就没有变异,相反,没有变异也就不存在遗传。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共同促进生物的向前发展。变异是生物进化必要因素,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源泉,遗传也就只能是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不能固定,变异就失去意义,生物就不存在物种。 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变异,遗传受变异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世代间或同代不同群体间或个体间保持相似性,但又不相同。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在遗传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变异,遗传和变异始终伴随着生物的进化过程。 遗传和变异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2)遗传是保守的,变异是变革的,发展的。(3)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4)遗传变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重点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资料 南京林业大学徐立安教授 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有丝分裂的意义 每个染色体准确复制为二,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减数分裂的意义 1.染色体数目恒定,物种相对稳定性 2.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后期Ⅰ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精核(n)+卵细胞(n)胚(2n) 精核(n)+2极核(n)胚乳(3n) 直感现象 花粉直感:胚乳中的染色体数是3n,2n来自母体的极核,n来自父本的精核。3n胚乳性状的遗传规律不同于2n 的其他组织。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xenia)或花粉直感。 果实直感:种皮、果皮由母体发育而来 生物生活周期——遗传物质的变化。 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名词解释 半保留复制:是指双链DNA的复制方式,DNA复制时,两个子代DNA分别保留了一条亲代DNA链,各自与新合成的互补链形成双链分子。 冈崎片段:DNA复制合成随从链时首先合成的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在分子水平上的传递规律,主要是DNA→DNA,DNA→RNA→蛋白质,在病毒还可由RNA→DNA(反转录)及RNA→RNA(RNA复制或RNA转录)。 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核苷酸顺序,特定的氨基酸是由1个或1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间接证据 1、DNA为一切具有染色体的生物所共有,各自的含量稳定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紫外线诱发性状的最有效波长为260nm; 4、DNA含量在性细胞中为体细胞中的一半 直接证据 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 以上两者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是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RNA转录的不同点) 1、原核生物的RNA的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内 2、原核生物的一个mRNA分子通常含有多个基因;而除少数较低等真核生物外,真核生物一个mRNA分子一般只编码一个基因; 3、原核生物只有一种RNA聚合酶催化所有的RNA的合成;真核生物中则有RNA聚合酶Ⅰ、Ⅱ、Ⅲ分别催化不同种类RNA的合成; 4、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直接起始转录合成RNA;真核生物3中RNA聚合酶都必须在蛋白质转录因子的协助下才能进行RNA的转录。 四、遗传定律 基本概念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每一个具体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性状分离: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同时表现出来。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相引组:遗传学上,两个显性性状连锁在一起遗传,两个隐性性状连锁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组。相斥组:与相引组相反,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连锁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组。 连锁:指由于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一起遗传的倾向,用位点间的重组率表示。 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野生型:和突变也是相对来说的。在目前的研究中是把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个体,也就是非人工诱变的,作为野生型,那么它所携带的就是野生型的基因组。 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测交法: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林木遗传与育种复习笔记Word版

一、名词解释 1.遗传: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子之间,子代各个体之间,总是存在这种或那种差异,绝不会完全相同,这种有差异的现象就叫变异。 3.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4.联会:减数分裂中,两条同源染色体纵向间的配对。 5.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染色体复制而来的两条染色单体。 6.非姐妹染色单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各自产生的染色单体之间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 7.单位性状: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8.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上的相对差异。 9.基因型: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是决定生物性状表现必需的内在因素。 10.表现型:指生物某一性状的外在表现,简称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1.同源染色体: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12.非同源染色体:不属于同一对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不能互补配对。 13.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成对基因。 14.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点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15.完全显性:F1只表现出亲本之一的性状。 16.不完全显性:F1表现性状为双亲的中间型。 17.共显性: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 18.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19.完全连锁:若F2只有亲本表现型。 20.不完全连锁:若F2四种表现型中两种亲本类型多,两种重组类型少。 21.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数所占分数比,又称重组率。 22.三联体:DNA上由三个连锁碱基构成一个功能单位,决定一种氨基酸,这三个碱基就叫三联体。23.遗传密码:核苷酸序列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编码20种氨基酸和多肽链起始及终止的一套64个三联体密码子。 24.简(兼)并:两种或多种氨基酸三联体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25.转录:DNA的遗传信息被拷贝成RNA的遗传信息的过程。 26.移码突变:基因编码内缺失或增加的核苷酸数目不足是3的倍数而造成读框的移动。 27.错义突变:突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 28.同义突变:编码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的核苷酸改变但不改变编码的氨基酸,既不改变基因产物的突变。29.染色体组:能维持胚子正常功能的,树木最低的一套染色体。 30.单倍体:具有和该种配子染色体数相同的细胞或个体。 31.非整倍体:染色体组中缺少或额外增加一条或若干条完整的染色体的细胞或二倍体生物。 32.同源多倍体: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所组成的多倍体。 33.异源多倍体:由种间杂种染色体加倍而来。有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杂交形成的多倍体或远缘杂交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34.单体:少1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35.缺体:少一对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2. 36.三体:多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37.四体:多一对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2. 38.基因频率:某基因占该位点基因总数的比率。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 1.什么叫林木良种? 2.在林业生产上为什么要选用良种? 3.林木育种有哪些特点? 4.林木育种的方针是什么? 5.林木育种的任务是什么? 6.什么叫林木育种学? 7.林木育种学包括哪些? 8.什么叫遗传? 9.什么叫变异? 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1.“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2.什么叫染色体? 13.什么叫染色体组? 14.什么叫遗传密码? 15.解释基因工程的概念。 16.解释中心法则的概念。 17.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什么条件? 18.扼要说明基因的概念。 19.遗传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20.染色体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21.细胞分裂有哪三种方式? 22.有丝分裂在遗传学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23.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24.DNA与RNA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25.DNA是如何复制的? 26.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 27.什么叫性状? 28.什么叫显性? 29.什么叫隐性? 30.解释性状分离。 31.什么叫纯合体? 32.什么叫杂合体? 33.什么是基因型? 34.什么是表现型? 35.什么叫细胞质遗传? 36.什么叫性别决定? 37.什么叫伴性遗传? 38.用两个不同性状的纯合体杂交,为什么F1性状表现一致,F2不一致? 39.什么是分离规律? 40.分离规律在育种实践中有何意义? 41.什么是独立分配规律? 42.独立分配规律在育种实践中有何意义?

43.什么是连锁遗传? 44.为什么会出现不完全连锁现象? 45.已知某一树种的果形圆对长是显性,那么表现型是圆果,如何鉴定它是纯种或杂种? 46.一种植物的花色紫对白是显性,现在一株紫花植株与另一株紫花植株杂交,出现了白花 植株,这是什么原因?它们的基因型各是什么? 47.简述核、质基因的相互作用。 48.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什么? 49.什么叫母系遗传? 50.什么是单倍体? 51.什么是多倍体? 52.染色体变异分哪两类? 53.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可分为哪两类? 54.什么叫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55.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分为哪几类? 56.染色体结构变异中重复和易位两种类型有何不同? 57.什么叫基因突变? 58.基因突变的特征是怎样的? 59.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在性状表现中有哪些不同/ 60.什么是人工诱变? 61.人工诱变和育种有什么关系? 62.什么是数量性状? 63.数量性状的特征是什么? 64.多基因假说是如何解释数量性状遗传的? 65.什么是超亲遗传? 66.为什么会出现超亲遗传? 67.什么是杂种优势? 68.如何利用树木的杂种优势? 69.什么是遗传力? 70.什么是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 71.林木育种上如何应用遗传力? 72.什么是孟德尔群体? 73.简述群体与个体的区别。 74.什么是基因型频率? 75.什么是基因频率? 76.遗传平衡定律的概念是什么? 77.遗传平衡定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8.遗传平衡定律对林木育种工作有何启示? 79.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遗传平衡? 80.物种的概念是什么? 81.物种是如何形成的? 82.什么叫自然选择? 83.什么叫人工选择? 84.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有何区别物种是? 85.生物进化的含义是什么?

(完整版)林木遗传育种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缺体——比正常的二倍体少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物种; 2.基因——DNA分子上能够被转录为RNA或翻译成多肽连的特定区段。 3.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mRNA---> 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D--->DNA 的复制过程,叫中心法则 4.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叫做细胞质遗传。 5.驯化——只有采取人工措施改变引种植物的遗传特性,才能使它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情况下的引种,称为驯化。 二、填空: 1.着丝点 2.一,四 3.3`—TGCTAA—5` 4.否 5.母 6.低温、干燥、黑暗 7.花药或花粉粒 三、简答题: 1.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有毒IIIS型,一种无毒IIR型。将有毒型单独注入小鼠体内,可使小鼠死亡,将无毒型单独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有毒型加热杀死,单独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当将加热杀死的有毒型与无毒型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则小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有毒型肺炎双球菌只是外壳蛋白质失活,内部DNA仍具有活性,有毒型的DNA可利用无毒型提供的酶类或其它物质,合成新的有毒型肺炎双球菌。 2.答:基因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突变的平行性。 3.答: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如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干扰时,则等位基因(p、q)频率及3种基因型(AA=p2、Aa=2pq、aa=q2)频率始终保持一定,各代不变。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有:基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 4.答:(1)、重视拟引进花木品种在原产地的经济表现和观赏价值(2)、比较植物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3)、分析限制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生态因子(4)、研究植物的生态历史(5)、考虑引种植物的生态类型 5.答:组合育种的目的在于通过杂交,使不同亲本的基因重组,产生新的类型,再通过选择,培育出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优势育种的目的则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的个体中,形成在该形状上具有杂种优势的新类型。对于异花授粉的植物,组合育种需要经过几代的选择,使杂种后代的有利基因组合纯化,才能成为定型的品种。而在优势育种中,要想使杂种一代个体间表现一致;就必须使杂合亲本纯合化。简言之,组合育种是“先杂后纯”,优势育种是“先纯后杂”。在用于生产时,组合育种是同质结合的类型,可以继续留种繁殖;而优势育种是利用杂合类,不能继续留种繁殖。 四、分析与计算( 答: TtRr ×ttrr | | 亲本表现型厚壳紫色薄壳红色 | | ▼▼ 配子种类TR Tr tR tr tr F1的基因型种类TtRr Ttrr ttRr ttrr 比例 1 : 1 : 1 : 1 F1表现型种类厚壳紫色厚壳红色薄壳紫色薄壳红色 比例 1 : 1 : 1 : 1

2020年宾川县事业单位考试《林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20年宾川县事业单位考试《林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当年造林成活率85%以上,或保存率80%但尚未郁闭的林地,在统计时应列入何种类型。() A、有林地 B、未成林造林地 C、疏林地 D、宜林地 【答案】B 2、林业主管部门履行种子监督检查职责时,无权采取的措施是()。 A、进入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 B、对种子进行取样测试、试验或者检验 C、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生产经营档案及其他有关资料 D、查封、扣押涉嫌违法但尚未找到证据证明违法生产经营的种子 【答案】D 3、昆虫的完全变态,是指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四个不同虫态。 A、卵蛹幼虫成虫 B、卵成虫幼虫蛹 C、幼虫卵成虫蛹 D、卵幼虫蛹成虫 【答案】D 4、有林地是指附着的森林植被,郁闭度大于或等于()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 A、0.1 B、0.2 C、0.3 D、0.4 【答案】B

5、除国有森林资源和集体森林资源其他所有制的森林资源流转是否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由()决定。 A、其权属主体自主 B、村两委 C、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 D、村民代表会议 【答案】A 6、判定地位级的方法是()。 A、分析土壤肥力 B、比较林木粗度 C、比较蓄积量 D、比较林木高度 【答案】D 7、一旦収生森枃火灲,()丌可以迚入火场。 A、干部、孥生、军人 B、老人、妇奙、儿童 C、病人、老人、警察 D、妇奙、老师、学子 【答案】B 8、一般来说,造林密度最大的林种是()。 A、用材林 B、防护林 C、经济林 D、薪炭林 【答案】D 9、树种选择应遵循经济学和()项兼顾的原则。 A、景观生态 B、林木育种学 C、社会学 D、生态学 【答案】D 10、马尾松造林时间一般不应超过()。 A、2月上旬

林木遗传育种学习题集

林木遗传育种学习题集 绪论 名词解释 1.变异 2.遗传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回答问题 1.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 2.假如观察到1000个处于分裂事情的洋葱根尖细胞,其中有690个处于分裂前期,101个处于中期,34个是后期,175个末期。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指出洋葱有丝分裂各分裂时期的相对持续时间的长短吗? 3.姊妹染色单体间能否发生交换?细胞学上能否鉴定出来? 4.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 5.在细胞分裂周期中,什么时期最容易鉴别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6.试区别染色单体和染色体? 7.姊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周期中的哪一时期形成?从哪一时期起形态可见? 8.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 a.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 b.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c.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数 d.减数分裂末期II染色体数 9.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 a.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b 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单体部分开,则产生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c.用N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么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 10.通过杂交产生基因重组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 11.你在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实验中,常采用哪种固定液?如何配制?说明固定的作用是什么? 12.一种低等植物,有绿色和蓝色之分。在它们的生活史中,二倍体阶段和单倍体阶段只有一个阶段是肉眼可看见的,用绿色和蓝色杂交,后代中绿色和蓝色个体数目相等。这个肉眼可见的阶段是二倍体阶段还是单倍体阶段?

林木遗传育种(课件)

林木遗传育种学 一、林木育种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概念 林木育种(forest tree breeding)是以遗传进化. 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1、优良品种的选育 选种:利用种内存在的丰富变异,在种的范围内进行选择。种源选择(群体选择) 林分选择(群体选择) 优树选择(个体选择) 引种: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本地没有的树种。 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培育新品种。 多倍体育种:毛白杨三倍体、刺槐四倍体、欧洲白桦三倍体等诱变育种:(辐射育种、突变体筛选等); 生物技术育种:(花药(花粉)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基因工程等)。 原生质体融合 植物基因工程育种 2、优良品种的繁育 种子园:是由优树无性系或家系营建的,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 采穗圃:是由优树无性系营建的,用以生产优质种条(插穗和接穗)的繁殖圃。 3. 遗传测定 (二)林木育种工作的特点 1. 育种资源丰富 2、育种周期长 (1) 早期预测 早――晚期生长相关分析 形态――生长的早期鉴定 生理――生长的早期鉴定法 (2) 促进提早开花结实 (3) 采用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不断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逐步提 高的繁殖材料。 3、树木可供研究利用的时间长,可以在遗传测定后进行再选择。 4、优良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得到保存和利用 5、多数为异花授粉树种,遗传基础广泛和稳定 6、在多数情况下,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林木品种或使用 混合品种是适宜的。 二、林木遗传育种的回顾 林木引种可追溯到2000年前,大规模的引种工作是从19世纪 50年代由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南半球国家引种松树开始的。杨树、桉树、云杉、花旗松及落叶松等树种都已远远超越了各自的自然分布区,已成为国际性的重要造林树种。 种源试验是开展最早的林木遗传育种活动。 法国学者De V ilmorin于1823~1882年首先进行了欧洲赤松种源试验,随后法国、俄国、奥地利、瑞士等林学家对落叶松、云杉、松、橡等树种作了种源试验,证实了种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开展了许多树种的种源试验。经几十年努力,国外主要造林树种都已开展了种源试验。 种源试验虽由来己久,但迄今仍是树种改良的基本方法。 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工作活跃的中心。 德国植物学教授Klotzch 于1845年最早进行了欧洲赤松和欧洲黑松间的杂交。 20世纪30年代后,掀起过杂交育种高潮,美国、意大利、德国、丹麦、日本等对杨树、落叶松、松树、板栗榆树等作了大量杂交。取得成效最大的是杨属树种,其中意大利的成就尤为显著。 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林业近几十年来得到了林业界的重视。 除杨、柳、桉等阔叶树种外,近20年来营养繁殖在辐射松、柳杉、欧洲云杉等针叶树种中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达到了规模化扦插苗造林的要求。 种子园:20世纪30年代,丹麦林学家C. Larsen把选择出来的落叶松、欧洲白蜡等优树通过嫁接生产种子。随后,瑞典、美国等一些林学家完善并发展了这一技术,成为今天的种子园。 到50年代种子园逐步为世界各国认可,并普遍采用。 约50个国家建立了种子园,建园树种约有90个,多为针叶树种。美国、瑞典、芬兰、日本等国家主要树种的造林用中已全部或部分由种子园提供。 已由初级种子园、去劣疏伐种子园、1.5代和第2代种子园,现在已有第三代种子园的报道。 育种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方面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赋予了林木遗传育种新的内容。对生物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的保护,适应性状的研究加强。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于1963年成立植物资源考察专家小组,组织并制定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交换条例。 1968年成立森林遗传资源专家小组。 生物技术育种从70年代发展起来的,进展很快。 组织和器官培养于80年代取得的成绩大,几乎所有树种都能获得完整植株。但迄今通过组织培养能达到实用目的的树种仍仅局限于桉、杨等少数树种。 花旗松胚种生产过程 冷冻保存 ~有胚种子~ 胚培养 ~扩大繁殖 ~播胚种~苗木生产 ~胚苗造林

最新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任务:选育和大量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其最高目标是选育林木优良品种。 良种:林业生产实践中,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的统称。林木品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征和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出 来的林木群体。 主要途径:引种、选种、育种。 第二章基础知识 一、物种与生物进化 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同一物种有明显的、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个体间能自由交配。生物进化:拉马克提出,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生物存在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向,生物对环境有巨大适应能力,环境 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 种内多层次变异:(1)种源变异。(2)同一种源不同林分变异。(3)同一林分不同个体变异。(4)个体内不同部分的变异。

二、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1.突变:是指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物质不是由于遗传分离和重组产生的 改变,可以是体细胞突变,也可以是生殖细胞突变。 2.选择: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繁殖力不同使群体的基因频率变化。 3.迁移:指群体间基因流动,包括个体迁入和迁出。 4.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偶然因素而产生的基因频率变化,即 某些等位基因没有被后代遗传而消失。如果小群体的后代因环 境改变而大量繁殖,原来被保留的个体称奠基者,奠基者产生 的新群体不能完整代表其原来群体(的基因型),称奠基者效 应。 5.交配系统:(1)理想群体与有效群体大小。(2)瓶颈作用。(3)近 亲交配。近交系数,自交为1/2,全同胞交配为1/4,半同胞交 配为1/8,同祖后代间交配为1/16。 三、遗传参数及估算 1.遗传力:反应遗传变量占表型变量的比率。 P=G+E(表型值=基因型值+环境值) V P=V G+V E(表型变异=基因型变量+环境变量) V P= V A +V NA +V E(V A加性变量,V NA非加性变量) H2= V G /V P(广义遗传力) h2= V A/V P(狭义遗传力) 2.配合力: (1)一般配合力(GCA)=亲本子代组合平均值-子代总平均值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1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1 一、培养目标 林木遗传育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林木遗传育种专业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林木遗传育种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1.思想品德要求 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精神和为科学研究无私奉献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 掌握系统而坚实的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了解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最新科技成就;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能在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创新和探索;能熟练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独立从事和组织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综合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健康要求 具有健康的体魄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符合本专业对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本学科设立林业生物技术、林木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森林遗传学3个研究方向。 1.林业生物技术 研究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林木、观赏植物及特色经济树种进行遗传改良或对其良种进行高效繁育。 2.林木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 研究林木、观赏植物及特色经济树种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描述、评价、保存、利用以及林木新种质的创造和利用;研究其遗传改良策略和程序,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包括产量、品质、抗性和适应性育种等)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林木、观赏植物及特色经济树种良种繁育的途径和方法。

林木育种课程习题复习课程

林木育种课程习题

《林木育种学》习题 1.林木育种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为什么当前林业生产重视林木育种工作,它的意义和作用何在? 2.与农作物育种相比,林木育种工作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请逐点分析,并考虑如何全面认识和利用这些特点? 3.试述林木育种当前首先应抓常规育种的理由。 4.当前林木育种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为什么? 5.试述林木育种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6.简述生物进化的因素和趋势 7.种内是如何细分的,种内存在哪些层次的变异,如何利用这些变异? 8.影响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9.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区别和联系? 10.遗传力的意义,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的区别,如何应用? 11.影响遗传增益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增益? 12.选择方法是如何分类的,各种选择方法的适用条件? 13.育种方法为什么与树种的繁殖方法有关,阐明其理由? 14.遗传资源、育种资源在概念上有何区别? 15.从自然保护和育种需要出发,阐明遗传资源和育种资源的重要性。

16.林木育种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与作物资源相比,在资源保存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其理由是什么? 17.试述育种资源的遗传变异层次和选择利用方式间的关系。 18.怎样搜集、保存遗传(育种)资源,如何妥善处理适应性状和经济性状,如何对待边缘产地和中心产地? 19.如何正确评价和利用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 20.为什么说正确选择树种是遗传改良的第一步,引种与其他选育措施如何结合。 21.在选择外来树种时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22.从生态因素考虑,南树北移,北树南移会产生哪些问题,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23.为什么引种工作必须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原则? 24.试述种源试验的意义和对生产的作用。 25.简述地理变异的一般趋势,并结合从遗传与进化有关理论加以解释。 26.种子区区划的意义是什么?应如何开展这项工作? 27.简述地理变异模式,影响因素和利用形式。 28.根据一个树种的种源试验数据,如何判断该树种的地理变异模式以及影响地理变异的主要生态因子? 29.简述适宜选优林分的条件。 30.试述材积评定的三种方法和适用的情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