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古诗四首赏析

七年级古诗四首赏析

七年级古诗四首赏析
七年级古诗四首赏析

(一)、古诗阅读与赏析4分。初中只要求从手法、修辞、炼字、思想情感、内容等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赏析,而高中则是全面的赏析。具体赏析复习资料另附。

1、整首诗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某句诗句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或者某部分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解题原则:虚实原则:实+虚(内容概括+思想感情)

2、名句赏析。解题原则:根据题目的要求或者是题目规定的角度进行赏析,公式:点+内容概括+思想感情(对象+作者),要符合虚实原则。若是没有规定角度,可从炼字、修辞、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按虚实原则进行就行。近年来还常考画面描述,其实就是内容概括,只不过是语言表达较为丰富一些罢了。

【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1、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这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

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以上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

以上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是千古名句。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考点全析:

【1】一、二: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以“观”字统领全篇,体现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三-----八句:实写,描写海水和山岛,表现了沧海神奇壮观的景象,动静结合,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联想伏笔。

【3】九---十四句: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欲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主旨:此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思想感情:这首诗刻画了大海高山的壮阔,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寓情于景,“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借用这两种意象点名特定时节是暮春,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把自己对友人的担忧托付给了明月,借景抒情,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炼字“愁”: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忱的关怀。】

译文:

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经典试题展现:

(1)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离别之际的深情,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要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近。

鉴赏

诗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诗人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卑湿荒远的所在。

考点全析:

【1】1-2句:以“杨花”“子规”两个意象,用杨花飘飞给人以飘零流落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暗含悲痛之情。同时用“五溪”极言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辛,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重重忧虑。

【2】3—4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明月”化身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它将带着“愁心”给

远行的朋友,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关切牵挂与同情之情。

思想感情:这首送别诗借月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同情和牵挂、思念之情。【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再借景抒情,借明月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3、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经典试题展现:

(1)《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于生活哲理,说明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包含此相同哲理的诗句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浓浓的乡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也表达了这种感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王湾《次北固山下》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鉴赏

写作特色: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主题归纳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

考点全析:

【1】1—2句首联:对偶点题,写诗人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情怀。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2】3—4句颔联:展现出了一幅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画面描述:傍晚,江水上涌,江面顿时开阔起来,连两岸都望不到了;晚风顺江吹来,不徐不疾,船帆直悬,舟行平稳而快速。)

【3】5—6句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无意说理却蕴含自然理趣。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揭示了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生”和“入”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春”和“日”人格化,赋予了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哲理。

【4】7—8句尾联:设问,自问自答,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情绪,表达了漂泊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思想感情:本诗描写了诗人在冬末春初时乘舟来到了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悠长的思乡之情。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经典问题展现: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 字, 写了十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试品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妙在何处?

[答]“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

(4)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小令描绘了一副满目凄凉的景象: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的萧瑟的深秋景象。

(5)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羁旅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

(6)画面描述: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jǔ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1】1句:自然景物描写。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2】2句:这一句环境描写。推出一幅优雅恬静的画面,与前一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3】3句:这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4】4—5句:最后两句,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思想感情: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了天涯游子的孤寂愁楚之情。

5、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鉴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