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超重与失重》教案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超重失重现象的本质,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原因;

(2)掌握根据加速度方向,判断物体的超重与失重现象;

(3)知道完全失重状态的特征和条件。

(4)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过程,学习科学

探究的方法。

(2)经历观看实验、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观察并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完成物理知识的构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领略物理思维方法在探究、分析推理过程中的作用;

(2)养成尊重事实,严谨的实验态度。

(3)通过合作实验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养成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和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教学资源】

若干弹簧测力计和砝码,纸带,;

学生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想】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积极营造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情景。挖掘“超重和失重”知识载体所蕴藏的物理学思想和方法,为了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活动,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在课堂活动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感知现象,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探索获得超重和失重的知识。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电梯实验,从表格中分析得出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并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以此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过程

实验展示:

(1)称重实验:

●邀请两名同学上台。

●请其中一名同学站在体

重秤上,迅速下蹲、迅速站起。

●另一名同学观察体重秤

示数变化。

(2)提纸带实验:

纸带下挂一重物,迅速提起,纸带断裂。

提问: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

引导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强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的是拉力的大小。

提问:那么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呢?

引导:电梯上升的过程中,既有超重现象又有失重现象;下降的过程中也既有超重又有失重现象,猜想物体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播放人乘坐电梯上下楼的视频短片。

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

超重

F1-G=ma

失重

G-F1=ma

(2)实验验证

喷水失射现象:

用底部侧面开有小孔的塑

料瓶装满水的作为演示器材

(事先滴几滴红墨水于水瓶

中,便于学生观察)演示时用

手赌住小孔。

当装有水的水杯壁上有一

个孔时,在水压作用下,水会

从孔中流出来。

思考:如果让这个杯子自由

下落又是什么情况呢?

引导:太空中飞船中的人和

物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思考:经过实验发

现,做自由落体的水瓶

水柱消失。

当瓶子自由下落时,

瓶中的水处于完全失

重状态,小孔以上部分

的水对小孔处的水的

没有压力,小孔没有水

流出。

四、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提问:如何利用已学知识解

释课前的两个小实验。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超重

和失重的现象。

思考:利用超重和失

重的知识解释原因。

飞机起飞和降落,过山

车。

引导学生

“从生活走

向物理,从物

理走向社

会”。

五、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收获了什

么?

总结所学知识。

强调注意加速度方向及运

动情况。

与教师一起总结:

超重和失重的概念;产生超

重和失重的原因主要是看加

速度的方向:加速度向上----

产生超重现象,可能有两种运

动状态分别是加速上升和减

速下降;加速度向下----产生失

重现象,可能有两种运动状态

分别是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

完全失重的概念;生活中的超

重和失重现象。

学生整理

本节课的收

获,建构知识

体系。

【板书设计】

超重和失重

(一)概念:

超重:F(拉)/F(压)>G

失重:F(拉)/F(压)

(二)产生条件:

超重:a向上

失重:a向下

实指:在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物体实际重力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外界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

(三)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

超重:失重:

F-mg=ma mg-F=ma

F=mg+ma F=mg-ma

F>mg F

F(压)>mg F(压)

(四)完全失重:

如果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的加速度竖直下落,这时物体对支持物、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这种状态是完全失重状态。

提问:超重和失重是重力变化了吗?

强调:超重和失重实质上是测力计或体重秤的示数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了变化。

1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练习题

力与运动练习题 1同学们骑自行车上学,当停止用力蹬脚踏时,自行车仍然能向前运动,这是由于自行车具有 的缘故;但自行车运动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由于自行车受到了 的作用. 2一个重为50N 的物体沿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需加10N 的水平拉力,则它在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若将该物体用绳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为__________N ;若使物体竖直向下匀速运动,则向上的拉力应为_______N 。 3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200N 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速度为4m/s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 ,若速度为1m/s 时,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合力为_________N ,若将拉力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0N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 ,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N. 4空降兵在降落伞打开后的一段时间将匀速下落,它的体重为650N ,伞重200N ,若人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则伞对人的拉力为 N ,伞受到的阻力为 N 。 5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合力方向向东,大小为20N ,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60N ,方向向西,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N ,方向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有一大小为10N 的水平向左的拉力F 作 用在乙物体上后,甲、乙两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已知甲物体的质量为4kg ,乙物体的质量为6kg , 则物体甲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 ;如果当拉力F 增大到20N 时,物体甲和乙均以相同的速 度沿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甲物体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 。 二选择题 7下图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有( ) 8一个人用100N 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只重40N 的水桶,则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以及合力方向正确的是( ) A 合力大小为6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B 合力大小为6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C 合力大小为14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 合力大小为14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9下列物体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 刚开始发射的火箭; B 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 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 D 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 10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0.4N 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水平拉力增大为0.6N ,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 A 0.4N B 0.6N C 0N D 0.2N 11如图所示,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向左的拉力F1、向右的拉力F2 及摩擦力f 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F1=4N ,F2=10N ,则( ) A f =6N ,方向向左 B F1与f 合力的大小是4N ,方向向左 C F2与f 合力的大小是2N ,方向向左 D 在物体上叠放一个重100N 的物体,拉力不变,物体仍静止时,f 将增大 12物体A 只受到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与F2的作用,对于F1、F2的合力F 的大小以及物体A 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若F1与F2方向相反,F 一定为零,物体A 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若F1与F2方向相同,F 一定不为零,物体A 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 若F1与F2方向相反,F 一定为零,物体A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 若F1与F2方向相同,F 一定不为零,物体A 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13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 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0N B 3N C 6N D 12N

计算机-文字录入与编辑(第五课)

第二章文字录入与编辑(1)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新文档、保存文档、打开文档和关闭文档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的操作,才能更好地使用Word文档。 录入和编辑文本是Word 2010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在Word中可以录入文本、符号、编辑文本等操作,这是整个文档编辑过程的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文本录入与编辑 一、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2.1 创建文档 想在Word文档中进行输入或编辑等操作,首先要创建文档。在Word 2010中新建文档有很多种类型,比如新建空白文档、基于模板的文档、博客文章等。 1.新建空白文档 在启动Word 2010应用程序后,系统会自动新建一个名为“文档1”的空白文档。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新建空白文档。 方法1:在“快速访问工具栏”中单击“新建”按钮口,即可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如图所示。 方法2:单击“文件”选项卡,在打开的下拉菜单中执行“新建”命令,在“可用模板”中选择“空白文档”选项,然后单击“创建”按钮即可,如

图所示。 2.使用模板新建文档 模板决定了文档的基本结构和文档设置,使用模板可以统文档的风格,加快工作速度。使用模板新建文档时,文档中就自动带有模板中的所有设置内容和格式了。 操作步骤:单击“文件”选项卡,在打开的下拉菜单中执行“新建”命令,在“可用模板”的“样本模板”中选择计算机上的可用模板,然后单击“创建”按钮,即可打开一个应用了所选模板的新文档。 另外,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14563416.html,上的“模板”网站为多种类型的文档提供了模板,包括简历、求职信、企业计划、名片和APA样式文档等。在“可用模板”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14563416.html, 模板”中选择一个链接,依次选择所需模板,然后单击“下载”按钮,即可打开个应用了所选模板的新文档。 提示:要下载Ofice com下列出的模板,必须连接到Intermeto。 2.2 打开文档 打开文档是Word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如果要对保存的文档进行编辑,首先需要将其打开。要打开一个Word文档,通常是通过双击该文档的方式来打开,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打开文档,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选择打开方式。常用的操作方法如下: 方法1:打开文档所在的文件夹,双击文档的图标即可将其打开。如图所示

说课反思对说课的一些感想

说课反思——对说课的一些感想 高一A组郑斌很荣幸参加了这次龙岗区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从事教师职业已经第三年,但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说课比赛,对于说课的流程及要点,都不是十分了解。为了准备这次说课,我查阅大量资料,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终于对说课这种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后来的说课比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六节的“超重和失重”。它是高一物理教材中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内容,也是后面圆周运动章节中有关卫星运动时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的应用规律分析现象的典型实例。学生学好这一节课意义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学习的方法,增强自信心,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开一个好头。 高一学生在前几章的学习中知道了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本章又初步掌握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也学习了常见的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他们好奇心胜,求知欲强,学习物理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有利条件。但是学生毕竟学习物理时间不长,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现有知识的运用不熟练,尤其就本节而言:日常生活中对“重”的理解与超重和失重中的“重”的理解发生混淆。这是他们学习本节课的不利因素。 针对学生的上述特点,在说课时强调了这节课时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活动相结合,观察演示实验与分析过程并举的方法,这样使得教材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原理等有所了解和体验,从而逐步发展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作用。 十分钟的说课时间显的如此的短暂,但由于准备还算充分,最后完成了所有准备内容的讲解。 经过这次的说课比赛,对于我的教学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让我对说课这种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有领悟到一些经验,也总结到一些教训,对于我以后的成长道路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这次说课中我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1、说课的处理还是要根据说课的步骤做,这样的话讲起来不乱,听起来也容易接受。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经典易错题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经典 易错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力和运动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2.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受到重力的作用 C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一辆汽车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A.一样大; B.速度为4米/秒时大; C.速度为6米/秒时大; D.无法比较 4.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 A.1个 B.2 个 C.3个 D.4个 5.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6.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 一定是平衡力 B 一定不是平衡力 C 可能是平衡力 D 无法判断 7.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8. 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9.一个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F1和 F2的作用,它 们的合力为F,则( )。 A、如果F1≠ F2,那么F的方向总是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B、如果F1= F2,那么F=0 C、如果F1> F2,那么F= F1- F2 D、F总大于F1和 F2的任意一个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 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2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

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力的合成 1.合力、分力 用一个力F来等效代替几个力时,被代替的几个力叫F的分力,用来代替的F叫这几个分力的合力。 2.共点力 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力的合成 求几个已知分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4.二力合成: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优秀说课稿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优秀说课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中国()为了帮助在校高中生,特别整理了“《超重和失重》优秀说课稿”一文,详情如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一节课。是人教版02年审查通过的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七节。是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超重与失重又是生活中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本节课不论从“学以致用”上还是从纠正生活中错误观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教学大刚中指出,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广泛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探索自然现象具有普遍意义。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际问题

中的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再结合学校提出的“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依据教学目的和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我制定了本节课将要完成的教育目标: ①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超重与失重;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超重与失重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以往的教学经验使我体会到: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普遍感到不难,但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容易从物理名词的表面结合语文分析字词的方法错误理解。为此,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理解超重与失重的实质以及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超重与失重的实质作为本节重点。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现状及对策: 高一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自主意识增强的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注重从实况录象入手,抓新奇促兴趣;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练习题详解

(一)力与运动练习题 1同学们骑自行车上学,当停止用力蹬脚踏时,自行车仍然能向前运动,这是由于自行车具有_________的缘故;但自行车运动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由于自行车受到了_________的作用. 2一个重为50N的物体沿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需加10N的水平拉力,则它在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将该物体用绳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为__________N;若使物体竖直向下匀速运动,则向上的拉力应为_______N。 3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20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速度为4m/s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若速度为1m/s时,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合力为_________N,若将拉力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0N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N. 4空降兵在降落伞打开后的一段时间力将匀速下落,它的体重为650N,伞重200N,若人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则伞对人的拉力为_________N,伞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N。 5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合力方向向东,大小为20N,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60N,方向向西,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有一大小为10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 用在乙物体上后,甲、乙两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已知甲物体的质量为4kg,乙物体的质量为6kg, 则物体甲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_________N;如果当拉力F增大到20N时,物体甲和乙均以相同 的速度沿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甲物体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_________N。 二选择题 7下图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有() 8一个人用100N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只重40N的水桶,则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以及合力方向正确的是() A合力大小为60N,合力方向竖直向上B合力大小为60N,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C合力大小为140N,合力方向竖直向上D合力大小为140N,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9下列物体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刚开始发射的火箭;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D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 10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0.4N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水平拉力增大为0.6N,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A 0.4N B 0.6N C 0N D 0.2N 11如图所示,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向左的拉力F1、向右的拉力F2及摩擦力f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F1=4N,F2=10N,则() A f=6N,方向向左 B F1与f合力的大小是4N,方向向左 C F2与f合力的大小是2N,方向向左 D 在物体上叠放一个重100N的物体,拉力不变,物体仍静止时,f将增大 12物体A只受到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与F2的作用,对于F1、F2的合力F的大小以及物体A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若F1与F2方向相反,F一定为零,物体A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若F1与F2方向相同,F一定不为零,物体A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 若F1与F2方向相反,F一定为零,物体A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 若F1与F2方向相同,F一定不为零,物体A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13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 0N B 3N C 6N D 12N 14判断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是() A大小均为10N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始终为零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D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15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使它分别在水平桌面上 和并排在桌面上的几根圆木棍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 别为3N和1N.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这组实验可以比较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B用这组实验研究摩擦力时要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 C由这组实验可以得出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的结论 D由这组实验可以得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3N和1N

高中物理_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超重与失重》是一节应用牛顿三个定律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应用课。我深入研读了教材和新课程理念,最终确立了本课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而是先利用一个午休时间带领全体学生亲自到电梯中去体验超重与失重。在体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各小组整理和记录数据,课上展示记录结果。 课堂以展示各小组观察记录的数据引入,带领学生回忆电梯现场,并观察和总结当时的困惑。教师及时评价。 在数据及回忆的基础上总结学生的困惑,教师加以精练,提出四个问题: 1、读数有时大有时小,难道我的体重在变化吗? 2、如果我的体重没变化,那么体重秤直接测量的还是我受的重力吗? 3、体重秤直接测量的如果不是我受的重力,那么它直接测量的是什么力呢? 4、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体重秤读数的变化呢? 本节课就以这四个问题为主线,在对四个问题的解决中展开教学,利用类比、反证、定性分析、定量推理等多种方式,得出超重、失重概念;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得出新知识;总结新规律。再利用新规律解释新现象,利用体验、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影音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一次:“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到科技,到社会”的探究过程。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和科学素养培养。 《超重和失重》学情分析 1、学生学完牛顿三定律的理论知识,但尚缺乏实际的应用,对 定律的理解上还比较粗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利于学生的理解消化。 2、我校学生在济南市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初中基础相对薄弱, 自主探究的方式对我校学生来说稍显困难,教师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做好方法指导。

免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13号选手,本次说课的题目是:《免疫》,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展开我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五章,第三节新课程标准中十个一级主体的最后一个就是“健康的生活”,一个人要健康的生活就必须懂得一些免疫知识,尤其学生在学习完“传染病”和“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后,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不利于健康的因素,而且健康真的对我们很重要。学习本节课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又为下一章《珍爱生命》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为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传染病和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有关知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免疫问题的知识基础;同时青春期的孩子开始逐渐关注自我,对关于自身的一切知识都比较感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的疑惑:一是因为学生对免疫知识比较生疏; 二是因为这节内容基本概念多,有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订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描述免疫的功能; (2)举例说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2、(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2)锻炼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及处理能力。 3、(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健康的生活,更加珍爱生命。 (2)、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策略: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专有名词多,而且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化抽象为具体,通过探究实验、组织观看flash动画、卡通图片等,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结合一系列具体的资料分析,探究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从而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抗体、抗原、特异性免疫等较为抽象的概念更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通过查阅资料和设计调查问卷,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学习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精神。在板书的设计上,应简洁明了,以重点突出概念性词语为主。 教学过程由6个教学环节组成: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实验探究、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解析 一、运动和力 1.盐城市区支付宝共享单车几乎遍布了每个小区,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自行车上为了减小摩擦的地方是 A.自行车把手为橡胶材质B.自行车轮胎上刻有凹凸的花纹 C.在自行车轮轴处加润滑油D.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自行车的车把为橡胶材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这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自行车的轴承中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可以减小摩擦,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刹车时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2.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 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再将N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对小明同学的实验讨论正确的是() A.两次M所受滑动摩擦力f甲<f乙 B.小明实验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乙情况弹簧秤的示数等于f乙 D.小明实验时控制相同的量是接触面积大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甲在水平面上移动,乙在斜面上运动,则甲的压力大于乙的压力,所以甲中受到的摩擦力大于乙中受到的摩擦力.所以A错误;

B.两次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因此B正确; C.在乙中,拉力不仅要克服摩擦力的大小,还要克服重力,所以拉力大小大于摩擦力.所以C错误; D.这两次实验中,控制的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D错误. 3.在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某段时间内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A.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B.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 C.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D.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大小不变,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作用; 乙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此乙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故D正确. 4.如图所示,单摆中的小球在ABC间不停地往复运动,如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小球在A、C处的势能最大 B.小球在B处只受重力作用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沪科版必修一一、说教材 《超重与失重》是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五节的内容,这节课是本章前四节所学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根据新课标、教育新理念及学生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知道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 3.可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重与失重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物理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 【教学难点】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重与失重的现象 二、说学情 本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但仍存在“超重、失重就是超过重力、失去重力”的错误认识,从而本节课要从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类比,达到纠正错误、指导学法、主动参与的效果。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将以讨论法、实验法为主引导学生科学探究,体现了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新课标精神。 在学法上,综合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环节 通过“神五”升空和体会超重和失重小实验引出课题,增强学生对超重、失重的感性认识。 本环节通过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环节二:新课讲授 学生分组观察不同情况下测力计示数变化的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实质。 本环节根据情景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了新课程基础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曲线运动》一章中的第八节,也是该章最后一节。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以后的一节应用课,通过研究圆周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运动规律,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活体验,加深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二)教材处理教材中的“火车转弯”与“汽车过拱桥”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顺序作了对调,并把最后一部分“离心运动”放到下一节课处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3)了解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分析圆周运动方法,会分析拱形桥、弯道等实际的例子,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3)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2)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四)重点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依据:学生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课本中明确指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并且对向心力的来源分析地比较仔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 (五)难点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尤其是在火车转弯问题中。突破办法:组织学生多讨论,多做练习,对学生不太熟悉的火车车轮结构等问题借助演示图片加以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 二、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法,推理法和分析归纳法。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及图片,并辅以视频。 多媒体使用说明: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空洞的语言描述得以形象地展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学法分析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讨论,并归纳总结出结论。过程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当课堂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与运动专题试卷(有答案)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专题卷(有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20分钟收取答题卡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 ( 2分)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 2. ( 2分) 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C.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 D.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3. ( 2分) (2015?济宁)小夏推箱子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最终箱子被推出去后又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对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因为箱子没动,所以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的作用 B. 图乙:因为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所以小夏没推动箱子 C. 图乙:因为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所以小夏对箱子做了功 D. 图丙: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的乘积 4. ( 2分) 以下物体中,物重约为20牛的是() A. 一头牛 B. 一个鸡蛋 C. 一只鸭 D. 一本物理课本 5. ( 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t棉花和1t铁块相比,铁块受到的重力较大 B. 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C. 物体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因此物体的质量与它的重力是一回事 D. 通常情况下,1kg=9.8N 6. ( 2分) (2011?成都)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会慢慢停下来 B.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 司机开车时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D. 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利用惯性提高成绩

《超重和失重》教学反思与思考

《超重和失重》教学反思与思考 超重和失重既是一个物理现象,同时也是一个物理概念。 通过教学,学生一方面要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能认识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另一方面,学生要能解释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成因,并能准确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这是本节教学的重难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演示实验与例题示范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当时能接受,但时间一长,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现象很严重,知识没有得到迁移和升华。 今年,我校采用的是新教材,这也促使我在教学上要有所改革。 本文,我就结合《超重和失重》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在物理教学上的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 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讲课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鼓励和指导他给们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

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在《超重和失重》的教学中,我改变了原来以我讲授为主的做法,变讲授为启发与引导,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学习超重时,我重在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启发学生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总结实验结论,鼓励学生自己将实验结论抽象为概念,我只在最后做些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在此基础上,学习失重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组织他们相互探讨研究,让他们自己学习并归纳知识。 二重视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课的教学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学生们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解开。 物理学家正是从这些物理现象入手,去研究探究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逐步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从而去解释这些物理现象。 因此,物理现象的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搞好物理现象的教学,可以增加学生们的一些感性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 应该使学生认清概念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的含义。 概念的教学要思路要清楚,使学生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完整)初中物理力与运动_教案.doc

一、课题力与运动 二、课时 上节课已经将力与运动相关的前几个知识点学习完成,学生的理解与接收还可三、学情分析以,本节课在复习前一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最后一个知识点,并将本章 内容做一个整体的复习。 1.知道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2.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4.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五、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状态的改变难点 讲解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六、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 知识点一:二力平衡 1、什么是平衡状态? 2、什么是二力平衡? 知识点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牛顿的定律 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如何理解? 知识点四:惯性定律 什么是惯性定律?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的实例?

二、进入新课 力与运动的关系 1、力的作用效果 l .通过生活经验,我们已经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 . 2.请你认真观察教材中图,并配合阅读图下面的三行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图 (a)中,力使火箭由 ________变为 ________,而且使它的速度越来越 ________.图 (b)中,力使列车由 ________到 ________,由 ________变 _________. 图 (c)中,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 ________. 3.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内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由慢到快,由快到慢,或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都称为运动状 态的改变. 4.通过上面的观察、阅读和分析,请你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P69 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________状态或 ________状态,即平衡力________(改变/不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________,它们的作用相互________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它将保持________运动状态. 2.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即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________.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________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 ________速行驶;如果受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汽车的运动方向将发生 ________.例 l(多选题)下列实例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有()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C.正在进站的火车D.运动员投出的标枪在空中前进 例2 如图所示的运动情景中,最明显地反映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 例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 B.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一定不平衡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文字的输入与保存》教学设计

《文字的输入与保存》教学设计 临城实验小学王姗 【教材】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课题】文字的输入与保存 【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在word 2000中输入文字,保存和打开word文件的知识,知道可以用word 对指定内容进行字数统计。 技能目标: 掌握文字的输入方法,掌握保存打开文件的方法,学会字数统计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初步建立分类管理文档的意识,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成功的愉悦,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文字的输入以及保存的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古代保存文字的一些方法和典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上课前老师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喜欢) 那么想必你们对动画片主题曲一定很熟悉吧。不知道同学们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老师放的歌曲。谁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那么谁能把歌词一字不落的背下来? 再听一遍,同学们可以跟着哼唱一起熟悉下歌词。 那么现在又有多少人能背出来呢? 有句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讲的是个什么道理呢?(再好的记性都会有忘记的

时候,我们不如动动手记录下来) 今天科技发达了,我们有了电脑,有了word这位能干的小助手,我们可以轻松的在电脑上记录,编辑,保存文字了。 (展示教师输入的歌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孩子最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导入新课,让孩子意识到即使是身边最最常见的东西,也有忘记的时候,明白记录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同学们能不能向老师一样把文字输入到电脑中呢?现在把这首歌的歌词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八个字输入到电脑中吧。 师:谁给老师总结一下如何选择输入法的,步骤是什么? 步骤:1.单击任务栏上的图标,弹出输入法选择菜单 2.单击输入法列表中的搜狗拼音输入法 师:同学们还要注意一点,老师刚才拼出一个汉字后,要想让这个汉字出现在插入点光标处,我敲的键盘上的哪个键?空格键 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请同学们再把“儿子的头大手儿小,爸爸的头小手儿很大。”输入到点电脑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师:刚才一位同学把标题和文章输在一起了,应该怎么办?方法:输入完标题后,敲一下回车键,插入点光标会移动到下一行,重新开始一个新段落,当文字移动到行尾时会自动换行。输入快的同学可以教一下旁边的小朋友。你有什么秘诀。教师展示自己的输入方法,让学生找不同。(老师是一个词一个词的输入,孩子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老师的方法更快一些。) 导语:文字输入完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一定很高兴吧?想不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吗?谁来告诉老师你输入了几个字?(学生会自己动手数。)再出示一篇较长的文章,问学生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自己在课本上找答案。word2003有一个非常好的小工具,能帮我们轻松完成字数统计!找同学演示。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导语:文字输入完了,为了方便以后查阅、编辑和修改,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怎样把它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吧。 学生查阅课本演示,再操作电脑,借助提示自主练习操作。上台展演。、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超重与失重,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又是日常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它还是当今宇宙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教材中安排这一节,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又能使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物理知识与现代技术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与热情。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超重与失重定义及现象; B、了解产生超重与失重的条件; C、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产生超重与失重的原因; D、利用所学,能解释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现象。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B、通过对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实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看杨利伟在神州五号上的视频材料激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理解超重与失重的本质;超重、失重中的物体的受力情况与加速度的定性、定量关系的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理解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该节课和学生的特点,本人将以探究启发式教学为主线,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手段,通过创设情境、由问题引入思考,使学生从态度、情感上体验合作探究、自主交流思想理念,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的物理现象。所以本节课将用到问题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推理分析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 2、学法 教学过程中把问题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推理分析法,实验法,小组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出对“超重与失重”的感性认识; 观看杨利伟在神州五号上和嫦娥一号的视频材料 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超重与失重”的现象及感觉,从而导入新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