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doc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doc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doc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doc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案本201-201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目

班级

教师

教案编写要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

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

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

学方法,因材施教。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

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

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

2008年 3月

课题传送系统安装

授课日期第 1.2.3 周课时10

理论知识目标:

1.能描述 YL-235A 装置功能和结构

教 2. 能描述机电一体化概况和发展史(选)学

技能目标:

1. 学会正确拆解皮带运输系统

2.学会安装和调试皮带运输系统

重物料传送和分拣机构的拆装

学安装和调试皮带运输系统

法讲授、实训

教学仪器:拆装工具

教学过程:

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 PLC一个输入信号。(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板书设计:

1.功能

2.结构

3.安装要求

作业:实训报告册

课后反思:

课题变频器操作

授课日期第 89周课时10

理论知识目标:

了解变频器原理

学技能目标:

掌握变频器操作

变频器操作

难变频器原理

法理实一体化

教学仪器:ly235光机电一体化装置

教学过程:

变频器操作面版说明

3.2.6参数设置方法

3.2.7 三菱变频器参数设置

板书设计:

作业:实训报告册课后反思:

课题传送系统综合调试授课日期课时理论知识目标:

能描述 PLC的结构和种类

技能目标:

教1. 会安装三菱 PLC编程软件 (GX Developer)

目2. 学会正确编辑和烧写程序。

3.会处理电脑和 PLC通信故障

4.掌握 10 个以上典型程序

5.掌握自锁、联锁等基本程序

法理实一体化

教学仪器:拆装工具ly235光机电一体化装置

教学过程:

一、 FX— 20P—E 型简易编程器的组成与面板布置

1、FX—20P—E 型简易编程器的组成

FX—20P—E 型简易编程器的硬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件:

(1)FX — 20P—E 型编程器;

(2)FX — 20P—CAB型电缆;

(3)FX — 20P—RWM型 ROM写入器模块;

(4)FX — 20P—ADP型电源适配器;

(5)FX — 20P—FKIT 型接口。

其中编程器与电缆是必须的,其他部分是选配件。编程器右侧面的上方有一个插座,将 FX—20P— CAB电缆的一端插入该插座内 ( 见图,电缆的另一端插到 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 RS-422 编程器插座内。

FX—20P—E型编程器的顶部有一个插座,可以连接FX-20P-RWM型 ROM写入器,编程器底部插有系统程序存储器卡盒,需要将编程器的系统程序更新时,只要更换系统程序存储器即可。

在 FX-20P-E 型编程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不相连的情况下( 脱机或离线方式 ) ,需要用该编程器编制用户程序时,可以使用FX-20P-ADP型电源适配器对编程器供电。

FX-20P-E型编程器内附有8K 步 RAM,脱机方式时用来保存用户程序。编程器内

附有高性能的电容器,通电一小时后,在该电容器的支持下,RAM内的信息可以保留三天。

2、 FX-20P-E 型编程器的面板布置

FX-20P-E 型编程器的面板布置如图所示。面板的上方是一个显示器。它的下面共有35 个键,最上面一行和最右边一列为24 个键为指令键和数字键。

16*4 个字符的液晶11 个功能键,其余的

3、 FX-20P-E 型编程器的功能键

11个功能键在编程时的功能简述如下:

RD/WR :读出 / 写入键; INS/DEL:插入 / 删除键; MNT/TEST:监视 / 测试键。 3 个键都是双功能键,以RD/WR键为例,按第一下选择读出方式:按第二下选择写入方式,按第三下又回到读出方式,编程器当时的工作状态显示在液晶显示屏的左上角。

GO键为执行键,用于对指令的确认和执行命令,在键入某指令后,再按 GO键,编程器就将该指令写入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用户程序存储器中,该键还用来选择工作方式。

CLEAR 键为清除键,在未按 GO键之前,按下 CLEAR键,刚刚键入的操作码或操作数被清除。另外,该键还用来清除屏幕上的错误内容或恢复原来的画面。

SP 键为空格键,输入多参数的指令时,用来指定操作数或常数。在监视工作方式

下,若要监视位编程元件,先按下 SP键,再送该编程元件的元件号。

STEP键为步序键,如果需要显示某步的指令,先按STEP键,再送步序号。

↑、↓键为光标键,使光标“?”上移或下移。

HELP键为帮助键,在编制用户程序时,如果对某条功能指令的编程代码不清楚,

按下 FNC键后按 HELP键,屏幕上会显示特殊功能指令的分类菜单,再按下相应的数

字键,就会显示出该类指令的全部编程代码。在监视方式下按 HELP键,可以使字编程

元件内的数据在十进制和十六进制数之间进行切换。

OTHER 键为“其他”键,无论什么时候按下,立即进入工作方式的选择。

4、指令键、元件符号键和数字键

它们都是双功能键,键的上面是指令助记符,下面是元件符号或数字,上、下档

功能自动切换,下面的元件符号 Z/V,K/H 和 P/I 交替起作用,反复按键时,相互切换。

5、液晶显示器

在编程时,液晶显示器显示屏的画面示意图如图R?100LD M 10

所示。101 OUT T 5 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屏可显示 4 行,每行 16 个字符,K 130

第一行第一列的字符代表编程器工作方式。其中R 为读104 LDI X 003 出用户程序; W为写入户程序; I 为将编制的程序插入光

标“ ?”所指的指令之前; D 为删除“ ?”所指的指令;

M表示编程器处于监视工作状态,可以监视位编程元件

的 ON/OFF状态、字编程元件内的数据,以及对基本逻辑指令的通断状态进行监

视。T 表示编程器处于测试工作状态,可以对位编程元件的状态以及定时器和计数器的线圈

状态强制接通或强制关断,也可以对字编程元件内的数据进行修改。

第 3 到 6 列为指令步序号,第 7 列为空格,第 8 列到 11 列为指令助记符,第 12 列为操作数或元件的类型,第 13 到 16 列为操作数或元件号。

二、编程器工作方式选择与用户程序存储器初始化

1、编程器的工作方式选择

FX-20P-E 型编程器具有在线 (ONLINE,联机 ) 编程和离线 (OFFLINE,脱机 ) 编程两种工作方式。联机编程时编程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直接相联,编程器直接对可编程序

控制器的用户程序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若可编程序控制器内装有 EEPROM卡盒,程序写入该卡盒,若没有 EEPROM卡盒,程序写入可编程序控制器内的 RAM中。在离线编

程时,编制的程序首先写入编程器内的 RAM中,以后再成批地传入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存储器。

FX-20P-E型编程器上电后,其液晶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如图所示。

其中闪烁的符号“▇”指明编程器目前所处的工作方式。用↑或↓键将“▇”移

动到选中的方式上,然后再按“ GO”键,就进入所选定的编程方式。

在联机方式下,用户可用编程器直接对可编程序控

PROGRAM MODE 制器的用户程序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在执行写操作

■ ONLINE (PC) 时,若可编程序控制器内没有安装EEPROM存储器卡

OFFLINE (HPP) 盒,程序写入可编程序控制器的RAM存储器内;反之图

则写入 EEPROM内,此时, EEPROM存储器的写保护ONLINE MODE FX 开关必须处于“ OFF”的位置。只有用 FX-20P-RWM型■ MODE

ROM写入器才能将用户程序写入EPROM。CHECK 按 OTHER键,进入工作方式选择的操作。此时,液TRANSFER

晶屏幕显示的内容如图所示。

闪烁的符号“▇”表示编程器所选的工作方式,按↑或↓键,“▇”上移或下移,移

到所需位置上,在接“ GO”键,就进入选定的工作方式。在联机编程方式下,可供选

择的工作方式共有 7 种,它们依次是:

(1)OFFLINE MODE(脱机方式 ) :进入脱机编程方式。

(2)PROGRAM CHECK:程序检查,若没有错误,显示“NO ERROR”( 没有错误 ) ;

若有错,显示出错指令的步序号及出错代码。

(3)DATA TRANSFER :数据传送,若可编程序控制器内安装有存储器卡盒,在可

编程序控制器的 RAM和外装的存储器之间进行程序和参数的传送。反之则显示“ NO MEM CASSETTE”( 没有存储器卡盒 ) ,不进行传送。

(4)PARAMETER: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进行设置,还可以对各

种具有断电保持功能的编程元件的范围以及文件寄存器的数量进行设置。

(5)XYM..NO.CONV.:修改X,Y,M的元件号。

(6)BUZZER LEVEL :蜂呜器的音量调节。

(7)LATCH CLEARi复位有断电保持功能的编程元件。

对文件寄存器的复位与它使用的存储器类别有关,只能对 RAM和写保护开关处于OFF位置的 EEPROM中的文件寄存器复位。

2.用户程序存储器初始化

在写入程序之前,一般需要将存储器中原有的内容全部清除,先按RD/WR键,使

编程器处于 W工作方式,接着按以下顺序按键:

NOP→A →GO→GO

三、指令的读出

1.根据步序号读出指令

STEP→1→0→0→GO

基本操作如图所示,先按 RD/WR键,使编程器处于 R 工作方式,如果要读出步序号为 100 的指令,按下列的顺序操作,该步的指令就显示在屏幕上。

RD → STEP →步序号GO ↑↓

读出功能执行

若还需要显示该指令之前或之后的其他指令,可以按↑、↓或 GO键。按↑、↓键可显示上一条或下一条指令:按 GO键可显示下四条指令。

2.根据指令读出

基本操作为:先按 RD/WR键,使编程器处于 R 工作方式,然后根据以下例题所示的操作步骤依次按相应的键,该指令就显示在屏幕上。

例 3-1 指定指令 LD X10 ,从可编程序控制器中读出并显示该指令。按

RD/WR键,使编程器处于 R工作方式,然后按以下的顺序按键:

LD→X →1→0→GO

例 3-2 读出数据传送指令 (D)MOV(P) D0 D4 。

MOV指令的功能指令代码为 12,先按 RD/WR键,使编程器处于 R 工作方式,然后按下列顺序按键:

FUN →D →1 →2 →P →GO

按 GO键后屏幕上显示出指定的指令和步序号。接着再按功能键 GO,屏幕上显示出下一条相同的指令及其步序号。如果用户程序中没有该指令,在屏幕的最后一行显示“NOT FOUND”( 未找到) 。按↑或↓键可读出上一条或下一条指令。按CLEAR键,屏幕显示原先的内容。

3.根据元件读出指令

基本操作步骤如下所示,在R工作方式下读出含有X0 的指令的操作步骤如下:SP→X →0→GO

这种方法只限于基本逻辑指令,不能用于功能指令。

4.根据指针查找其所在的步序号

基本操作如下所示,在R工作方式下读出10 号指针的操作步骤如下:

P→1→0→GO

屏幕上将显示指针P10 及其步序号。读出中断程序用的指针时,按了P 键后应按I键。

四、指令的写入

按 RD/WR键,使编程器处于 W工作方式,然后根据该指令所在的步序号,按 STEP 键后键入相应的步序号,接着按功能键 GO,使“ ?”移动到指定的步序号,这时,可

以开始写入指令。如果需要修改刚写入的指令,在未按 GO键之前,按下 CLEAR键,刚键入的操作码或操作数被清除。按了 GO键之后,可按↑键,回到刚写入的指令,再作修改。

1.写入基本逻辑指令

写入指令 LD X10 时,先使编程器处于W工作方式,将光标“ ?”移动到指定的步序号位置,然后按以下顺序按键:

LD→X →1→0→GO

2.写入功能指令

基本操作如下所示,按 RD/WR键,使编程器处于 W工作方式,将光标“ ?”移动到指定的步序号位置,然后按“ FNC”键,接着按该功能指令的指令代码对应的数字键,然后按 SP 键,再按相应的操作数键。如果操作数不止一个,每次键入操作数之

前,先按一下 SP键,键入所有操作数后,再按 GO键,该指令就被写入可编程序控制

器的存储器内。

如果操作数为双字,按“FNC”键后,再按D键;如果仅当其控制电路由“断开”到“闭合” ( 上升沿 ) 时才执行该功能指令的操作 ( 脉冲执行 ) ,在键入其编程代码的数字键后,接着再按 P 键。

例 3-3 写入数据传送指令 MOV D0 D4。

MOV指令的功能指令编号为12,写入的操作步骤如下:

FUN→1→2→SP→D→0→SP→D→4→GO

例 3-4 写入数据传送指令 (D)MOV(P) D0 D4 。

操作步骤如下:

FUN→D →1→2→P→SP→D→0→SP→D→4→GO

3.写入指针:写入指针的基本操作为:如写入中断用的指针,按了 P 键后按 I 键。

五、程序的修改

1.修改指定步序号的指令

例 3-5将100步原有的指令改写为OUT TO K15。

按步序号读出原指令后,按 RD/WR键,使编程器处于 W工作方式,然后按下列操作步骤按键:

OUT→T →0→SP→K→1→5→GO

如果要修改功能指令中的操作数,读出该指令后,将光标“ ?”移到欲修改的操作数所

在的行,然后修改该行的参数。

2.指令的插入

如果需要在某条指令之前插入一条指令,按照前述指令读出的方法,先将某条指令显示在屏幕上,此时,“?”指向该指令。然后按 INS/DEL 键,使编程器处于 I( 插

入 ) 工作方式,接着按照指令写入的方法,将该指令写入,按 GO键后写入的指令插在

原指令之前,后面的指令依次向后推移。

例如要在 200 步之前插入指令 AND X4,在 I 工作方式下首先读出 200 步的指令,然后按以下顺序按键:

INS→AND→X →4→GO

3.指令的删除

(1)单条指令或单个指针的删除

如果需要将某条指令或某个指针删除,按照指令读出的方法,先将该指令或指针显示在屏幕上,此时,“?”指向该指令。然后按INS/DEL 键,使编程器处于D(删除) 工作方式,接着按功能键 GO,该指令或指针就被删除。

(2)将用户程序中间的 NOP指令全部删除

按 INS/DEL 键,使编程器处于 D(删除 ) 工作方式,依次按 NOP和 GO键,执行完毕后,用户程序中间的 NOP指令被全部删除。

(3)删除指定范围内的程序

按 INS/DEL 键,使编程器处于 D(删除 ) 工作方式,接着按下列操作步骤依次按相

应的键,该范围内的程序就被删除:

STEP →起始步序号→SP →STEP →终止步序号→GO

(4)删除程序

若要对整个程序进行删除达到清除的目的,可进行如下操作:

按 RD/WR键,使编程器处于 W工作方式,然后按 NOP→ A → GO → GO 即可。3.1.6 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元件与基本逻辑运算指令通/断状态的监视

使用编程器可以对各个位编程元件的状态和各个字编程元件内的数据进行监视和

测试,监视功能可监视和确认联机方式下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元件的动作和控制状

态,包括对编程元件的监视和对基本逻辑运算指令通/断状态的监视。测试是指用编程器对位编程元件的强制置位与复位、对字操作元件内数据的修改 ( 如对 T,C,D,Z, V 当前值的修改和对 T,C设定值的修改 ) 和文件寄存器的写入等。

1.对位编程元件的监视

基本操作如下所示, FX2N有多个变址寄存器 Z,V,应送它们的元件号。以监视辅助继电器 M153的状态为例,先按 MET/TEST键,使编程器处于 M(测试 ) 工作方式,然后按下列的操作步骤按键:

SP→M→1→5→3→GO

屏幕上就会显示出 M153的状态。如果在编程元件的左侧有字符“■” ( 见图,表示该编程元件处于ON状态:如果没有,表示它处于OFF状态,最多可监视8 个元件。按↑或↓键,可以监视前面或后面元件的状态。

2.监视 16 位字编程元件 (D,Z,V)内的数据

以监视数据寄存器 D0内的数据为例,首先按 MNT/TEST键,使编程器处于 M工作方式,接着按下面的顺序按键:

M■M 153Y 10

S 1 ■ X 3 X 4 S 5

? X 6 X 7 SP→D →0→GO

屏幕上就会显示出数据寄存器 D0 内的数据。再按功能

键↓,依次显示 D1,D2,D3 内的数据。此时显示的

数据均以十进制数表示。若要以十六进制数表示,可

按功能键 HELP,重复按功能键 HELP,显示的数据

在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之间切换。

3. 监视 32 位字编程元件 (D , Z , V)内的数据

以监视由数据寄存器 D0和 D1组成的 32 位数据寄存器内的数据为例, 按 MNT/TEST 键,使编程器处于 M 工作方式,接着按下面的顺序按键:

SP →D →D →0 →GO

屏幕上就会显示出由数据寄存器 D0 和 D1 组成的 32 位数据寄存器内的数据 ( 见图。若要以十六进制数表示,可用功能键 HELP 来切换。 4. 对定时器和 16 位计数器的监视

以监视定时器 C99的运行情况为例,首先按 MNT/TEST 键,使编程器处于

M 工

方式,接着按下面的顺序按键: SP

→C → 9 → 9

→ GO

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如图所示。图中第三行末尾显示的数据 K20 是 C99的当前计数值,第四行末尾显示的数据 K100 是 C99 的设定值。第四行中的字母 P 表示 C99输出触点

的状态,当其右侧显示 “■”时,表示其常开触点闭合: 反之则表示其常开触点断开。第四行中的字母“ R ”表示 C99 复位电路的状态,当其右侧显示“■”时,表示其复

位电路闭合,其复位位为 ON 状态;反之则表示其复位电路断开,复位位为 OFF 状

态。 非积算定时器没有复位输入,图中 T100 的“ R ”未用。

MD1D0

MT100

K100 K 345732 P R K 250 ?D 121 D 120

?C 99

K 20

5. 对 32 位计数器的监视

以监视 32 位计数器 C200的运行情况为例,首先按

MNT/TEST 键,使编程器处于

M 工作方式,接着按下面的顺序按键:

SP →C →2→0→0 →GO

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如图所示。第一行显示的

P 和 R 的意义与

M?C 200 PRU ■ 图中的一样, U 表示该计数器是递增还是递减计数方式,当其 K

右侧显示“■”时 ( 见图,表示其计数方式递增 (UP) ,反之为1234568

减计数方式。第二行显示的数据为当前计数值,第三行和第四行

显示设定值,如果设定值为常数,直接显示在屏幕的第三行上; 图

如果设定值存放在某数据寄存器内, 第三行显示该数据寄存器的元件号, 第四行才显示其设定值。按功能键 HELP ,显示的数据在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之间切换。 6. 通/ 断检查 (Continuity check)

在监视状态下, 根据步序号或指令读出指令, 可监视指令中元件触点的通/断和线圈的状态,基本操作如图所示。按 GO 键后显示 4 条指令,第一行是指定的指令。若某一行的第 11 列 ( 即元件符号的左侧 ) 显示空格,表示该行指令对应的触点断开,对应的线圈“断电” ;若第 11 列显示“■”,表示该行指令对应的触点接通,对应的线圈“通电”。

设在 M工作方式下,按以下顺序按键:

STEP→1→2→6→GO

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如图所示。根据各行是否显示“■” ,就可以知道触点和线圈的状

态。但是对定时器和计数器来说,若 OUT T 或 OUT C 指令所在行显示“■” ,仅表示

定时器或计数器分别处于定时或计数工作状态 ( 其线圈“通电” ) ,并不表示其输出常开

触点接通。

7.活动状态的监视

用指令或编程元件的测试功能使 M8047(STL监视有效 ) 为 ON,先按 MNT/ TEST键,使编程器处于 M工作方式,再按 STL键和 GO键,可以监视最多 8 点为 ON的状态(S) ,它们按元件号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1.7对编程元件的测试

1.位编程元件强制 ON/OFF

先按 MNT/TEST键,使编程器处于 M工作方式,然后按照监视位编程元件的操作

步骤,显示出需要强制ON/OFF的那个位编程元件,接着再按MNT/ TEST键,使编程器处于 T 工作方式,确认“ ?”指向需要强制接通或断开的编程元件以后,按一下SET 键,即强制该位编程元件ON;按一下 RST键,即强制该编程元件OFF。

强制 ON/OFF的时间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运行方式有关,也与位编程元件的类型

有关。一般来说,当可编程序控制器处于STOP状态时,按一下SET键,除了输入继

电器 X 接通的时间仅一个扫描周期以外,其他位编程元件的ON状态一直持续到按下RST键为止 ( 注意,每次只能对“ ?”所指的那一个位编程元件执行强制ON/OFF)。但是,当可编程序控制器处于RUN状态时,除了输入继电器X 的执行情况与在STOP 状态时的一样以外,其他位编程元件的执行情况还与梯形图的逻辑运算结果有关。

例如,设扫描用户程序的结果使输出继电器Y0 为 ON,按 RST键只能使 Y0 为 OFF 的时间维持一个扫描周期;反之,设扫描用户程序的结果使输出继电器Y0 OFF,按SET键只能使 Y0 为 ON的时间维持一个扫描周期。

2.修改 T,C,D,Z,V 的当前值

基本操作如下所示,在 M工作方式下,按照监视字编程元件的操作步骤,显示出需

要修改的那个字编程元件,再按 MNT/TEST键,使编程器处于 T 工作方式,将定时器

T5 的当前值修改为 K20 的操作如下:

监视 T5 →TEST→SP → K →2 → 0→ GO

常数 K 为十进制数设定, H为十六进制数设定,若要输入十六进制数,按了K 键后还应按 H 键。

3. 修改定时器和计数器的设定值

基本操作如下所示。先按 MNT/TEST键,使编程器处于 M工作方式,然后按照前述

监视定时器和计数器的操作步骤,显示出待监视的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后,再按TEST

键,使编程器处于 T 工作方式,将定时器 T2 的设定值修改为 K414 的操作为:

监视 T2 →TEST →SP →SP → K →4 → 1 →4 → GO

第一次按 SP后,提示符“ ?”出现在当前值前面,这时可以修改其当前值:第二次按SP键后,提示符“?”出现在设定值前面,这时可以修改其设定值;键入新的设定值

后按 GO键,设定值修改完毕。

将 T7 存放设定值的数据寄存器的元件号修改为 D125的键操作如下:监

视T7→TEST →SP →SP →D →1 →2 →5 →GO

另外一种修改方法是先对 OUT T7(以修改 T7 的设定值为例 ) 指令作通/断检查,然后按功能键使“ ?”指向设定值所在行,接着再按 MNT/ TEST键,使编程器处于 T 工作方式,键入新的设定值,最后按 GO键,便完成了设定值的修改。

将 100 步的 OUT T7 指令的设定值修改为 K225的键操作如下:

监视 100 步的指令→↓→ TEST → K → 2 →2 →5 →GO

3.1.8脱机(OFFLINE)编程方式

1.概述

脱机方式编制的程序存放在简易编程器内部的 RAM中,联机方式键入的程序存放在可编程序控制器内的 RAM中,编程器内部 RAM中的程序不变。编程器内部 RAM中写入的程序可成批地传送到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内部 RAM,也可成批地传送到装在可编程序控制器上的存储器卡盒。往 ROM写入器的传送,在脱机方式下进行。

简易编程器内RAM的程序用超级电容器作断电保护,充电1h( 小时) ,可保持3d( 天) 以上。因此,可将在实验室里脱机生成的装在编程器 RAM内的程序,传送给安装在现场的可编程序控制器。

2.进入脱机编程方式的方法

有两种方法可以进入脱机(OFFLINE)编程方式

(1)FX-20P-E 型编程器上电后,按“↓”键,将闪烁的符号“■”移动到

OFFLINE(HPP) 位置上 (HPP是手持式编程器的英文缩写 ) ,然后再按 GO键,就进入脱机 (OFFLINE)编程方式。

(2)FX-20P-E 型编程器处于联机 (ONLINE)编程方式时,按功能键 OTHER,进入工作方式选择,此时,闪烁的符号“■”处于 OFFLINE MODE位置上,接着按 GO键,就进入脱机 (OFFLINE)编程方式。

3.工作方式

FX-20P-E 型编程器处于脱机编程方式时,所编制的用户程序存入编程器内的 RAM 中,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内的用户程序存储器以及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运行方式都没有关

系。除了联机编程方式中的 M和 T 两种工作方式不能使用以外,其余的工作方式 (R,W,I 和 D)及操作步骤均适用于脱机编程。按 OTHER键后,即进入工作方式选择的操

作。此时,液晶屏幕显示的内容如图所示。

在脱机编程方式下,可供选择的工作方式共有7 种,它们依次是:

(1)ONLINE MODE;

<—> FX

OFFLINE MODE FX

(2)PROGRAM CHECK;

MODE ■ HPP→ FX

(3)HPP<—>FX;

CHECK HPP ← FX

(4)PARAMETER:HPP ∶ FX

(5)XYM.. NO.CONV.

(6)BUZZER LEVEL;图

(7)MODULE。图

选择 ONLINE MODE时,编程器进入联机编程方式。 PROGRAM CHECK,PARAMETER,XYM..NO. CONV.和 BUZZER LEVEL的操作与联机编程方式下的相同。

4.程序传送

选择 HPP<— > FX 时,若可编程序控制器内没有安装存储器卡盒,屏幕显示的内

容如图所示。按功能键↑或↓将“■”移到需要的位置上,再按功能键GO,就执行相应的操作。其中“→”表示将编程器的RAM中的用户程序传送到可编程序控制器内

的用户程序存储器中去,这时,可编程序控制器必须处于STOP状态。“←”表示将可编程序控制器内存储器中的用户程序读入编程器内的RAM中,“:”表示将编程器内RAM中的用户程序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存储器中的用户程序进行比较,可编程序控制

器处于 STOP或 RUN状态都可以进行后两种操作。

若可编程序控制器内安装了 RAM,EEPROM或 EPROM扩展存储器卡盒,屏幕显示的

内容类似图,但图中的 RAM分别为 CSRAM,EEPROM和 EPROM,且不能将编程器内 RAM 中的用户程序传送到可编程序控制器内的EPROM中去。

功能

MODULE功能用于 EEPROM和 EPROM的写入,先将 FX-20P-RWM型 ROM写入器插在编程器上,开机后进入OFFLINE(脱机) 方式,选中MODULE功能,按功能键GO后进入。

在 MODULE方式下,共有四种工作方式可供选择:

(1)HPP →ROM

将编程器内RAM中的用户程序写入插在ROM写入器上的EPROM或EEPROM 内。写操作之前必须先将EPROM中的内容全部擦除或先将EEPROM的写保护开关置于OFF位置。

(2)HPP←ROM

将 EPROM或 EEPROM中的用户程序读入编程器内的 RAM。

(3)HPP∶ ROM

将编程器内 RAM中的用户程序与插在 ROM写入器上的 EPROM或 EEPROM内的

用户程序进行比较。

(4)ERASE CHECK

用来确认存储器卡盒中的EPROM是否已被擦除干净。如果 EPROM中还有数据,将显示

“ERASH ERROR” ( 擦除错误) 。如果存储器卡盒中是 EEPROM,将显示“ROM MISCONNECTED”(ROM连接错误 ) 。

板书设计:

作业:实训报告册

课后反思:

课题传感技术

授课日期课时

理论知识目标:

1.熟悉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2.掌握传感器基本特性。

教 3.了解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及发展。

技能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分类及特性、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以及测量误差的概念,

掌握测

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熟悉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学掌握传感器基本特性。

法理实一体化

教学仪器:拆装工具ly235光机电一体化装置

教学过程:

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传感器 ( 狭义 ): 能感应被测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其他物理量变化的器件.

传感器 ( 广义 ): 是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的总称.

组成 : 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信号调理电路组成.

传感器的分类

按测量的性质划分 : 位移传感器 , 压力传感器 , 温度传感器等 .

按工作的原理划分 : 电阻应变式 , 电感式 , 电容式 , 压电式 , 磁电式传感器等 .

按测量的转换特征划分 : 结构型传感器和物性型传感器.

按能量传递的方式划分 : 能量控制型传感器和能量转换型传感器.

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a.线性度:指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 , 又叫非线性误差 .

b.灵敏度: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增量与引起输出量增量的输入量的比值.

c.迟滞:指传感器在正向行程和反向行程期间 , 输出 - 输入曲线不重合的现象 .

d.重复性: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多次测试时 , 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性的程度 .

f .分辨率:指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g.稳定性:指传感器在室温条件下 , 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间隔 , 传感器的输出与起始标定时的输出之间的差异 .

h.漂移:指传感器在外界的干扰下 , 输出量发生与输入量无关的变化 , 包括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等 .

3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及其发展

a.生产过程的测量与控制

b.安全报警与环境保护

c.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

d.交通运输和资源探测

e.医疗卫生和家用电器

f .微型传感器 (Micro sensor)

g.智能传感器 (Smart sensor)

h.多功能传感器 (Multifunction sensor)

4传感器的正确选用

a.与测量条件有关的因素

b.与使用条件有关的因素

c.与传感器有关的技术指标

此外 , 还要考虑购买和维修等因素.

5光电效应:

在光线作用下,物体吸收光能量二产生相应电效应的一种物理现象。

分为内光电效应:光电管

外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光电池。

机电一体化教学系统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的技术,它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 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飞速,机电一 体化产品更新日新月异。 机电一体化教学系统是一套完整、灵活、模块化易扩展的教学实训系统,根据教学和生产需要研发并制造,从简单到复杂,从零部件到整机。利用多种机械传动方式模拟完成现代化装配过程的柔性生产系统,系统展现了实际生产中的典型部分,如:电气控制系统,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和现代生产中的组态控制、工业总线控制等[1]。学生可以借助该系统,学习机械传动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工业现场总线、PLC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及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1)实训所能涵盖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机床电气与PLC、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课程[2]。实训装置特点,体现以自动化的物料传输和加工装置为对象,体现常用的控制方法,机械传动原理的应用,驱动装置的选择、各个模块的调试和系统统调及利用PLC软件进行编程、在线监控、故障的诊断与维修等。 电一体化(Mechatronics) 一词,最早起源于日本,是由机械学“mechanics”与电子学“electronics”结合而成的拼缀词,意思为机械电子学,在我国则称之为机电一体化。自提出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 这一概念以来,机电一体化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其内涵随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不断丰富[3]。特别是人类进入21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输出柔性、工作性能及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相关学科,如A I 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系统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微电子、信息、新材料及集成技术的发展, 使产品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信息、传感等技术与传统机械产品的融合,传统机械产品正向着智能化、网络化、模块化、柔性化、微型化、自动化等机电一体化新阶段迈进[4]。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技术,它涉及到机械制造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接口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5]。技术的更新,带动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上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技术在21 世纪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其产品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载体和体现者,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来实现和反映当今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师,不但要掌握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而且更重要地是掌握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充分展现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新成果。机电一体化系统所具有的学科交叉性、多技术性、集成性、融合性、复杂性给产品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

机电一体化公开课教案

项目九物料分拣机构 知识目标: 1.掌握分拣机构的工作原理 2.编写控制程序并调试分拣机构的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重点及难点: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器材准备:电源模块、FX2N-48MR型PLC、指示灯、编程电缆、导线、分拣机构 任务一:复习分拣机构(实物观察,让学生回顾各分拣机构的组成部分)教师问:我们这个装置有哪些组成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由光电传感器、输送带、电感传感器、2个光纤传感器、3个物料槽、3个单杆气缸、1台三相异步电动机、6个磁性传感器及电磁阀组成)。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元件的功能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主要完成通过传感器检测实现物料的分拣任务) (1)光电传感器:当有物料到放入时,给PLC一个输入信号。 (2)输送带: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输送物料。 (3)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2~5mm (4)光纤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的白色、黑色物料,检测距离为3~8mm。 (5)料槽:对物料进行分拣时,用于放置物料。 (6)单杆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单向电控气阀控制。 (7)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8)磁性传感器:用于气缸的位置检测。 (9)电磁阀: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

注:双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进气和出气,从而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单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单向运动,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与双向电控阀区别在双向电控阀初始位置是任意的可以控制两个位置,而单控初始位置是固定的只能控制一个方向。 引入:教师演示分拣机构运行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兴趣。任务二:物料分拣机构的程序设计 控制要求:从入料口放入物料,落料处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放入后,变频器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传送带运行;当物料被输送至金属传感器检测位置时,推料一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一;若为白色物料,待传送到白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二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二;若为黑色物料,待传送到黑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三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三。 教师问:程序设计一般分为那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1)列I/O分配表(2) 编写梯形图(3)将梯形图传入PLC (4)画外部接线图(5)运行 程序设计: 1.列I/O分配表(师生合作)。

《机电一体化概论》期末模拟试题

《机电一体化概论》期末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机电一体化”与英文单词( C )一致。 A. Mechanics B. Electronics C. Mechatronics D. Electric-Machine 2.下列哪个不是传感器的动特性( D ) A.临界速度 B.临界频率 C.稳定时间 D.分辨率 3.感应同步器定尺绕组中感应的总电动势是滑尺上正弦绕组和余弦绕组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 C ) A.代数和 B.代数差 C.矢量和 D.矢量差 4.光栅莫尔条纹宽度的计算公式是(B 表示莫尔条纹的宽度,W 表示栅距,θ表示两光栅线纹夹角) ( A ) A.W B θ = B. cos W B θ = C. sin W B θ= D. tan W B θ = 5.直流测速发电机输出的是与转速( C ) A.成正比的交流电压 B.成反比的交流电压 C.成正比的直流电压 D.成反比的直流电压 6.下列哪项不是齿轮传动的优点( D ) A.传动效率高 B.传动比准确 C.结构紧凑 D.制造成本低 7.右图称( B ) A.直流伺服电动机调节特性 B.直流伺服电动机机械特性 C.直流伺服电动机动态特性 D.直流伺服电动机调速特性 8. 不变)属于( C )调速 A.恒功率 B.变功率 C.恒转矩 D. 变转矩 9.步进电机一般用于( A )控制系统中。 A.开环 B.闭环 C.半闭环 D.前馈 10.计算步进电动机步距角的公式为( A ) A. 360KmZ ? B. 180cos sm T Km ? C. 60f KmZ D. 360180Km ? ?- 11.步进电动机三相六拍通电方式为( B ) A.A-B-C-A B.A-AB-B-BC-C-CA-A C.AB-BC-CA-AB D.AC-CB-BA-AC 12.对于交流感应电动机,其转差率s 的范围为( B ) A.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和教学体系完整性的统一,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元部件的选择、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能力。 2.课程任务:任务是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涉及的相关技术,重点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构建、设计,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的一般知识。机电一体化的组成,各部分的性能、特点。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交流逆变技术,位置检测技术,plc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常用电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机械部件与气液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能设计电气电路图(就是控制电机启停、正反转,星三角这样的),并能完成配线。二、能进行PLC编程,能设计PLC控制电路。三、能用AUTOCAD画机械零件图,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三、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看懂设备的说明书等。

4.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占30%左右,期末占70%左右。 三、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第一章绪论 内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意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作的组织;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产品的范围及分类;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交流逆变技术 内容:熟悉电力电子器件,掌握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PWM逆变原理。 重点: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PWM逆变原理。 3.第三章位置检测技术 内容:熟悉包括行程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检测开关原理及功能。 重点:在了解各种开关原理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设计。 难点:传感器接口技术,以及各传感器和plc输入模块连接。 4.第四章PLC控制系统 内容:PLC控制系统,系统组成与PLC结构,PLC的工作原理,PLC的规格与型号,PLC连接技术 重点:PLC连接技术,程序编制。 难点:PLC的应用与实践。 5.第五章伺服传动技术 内容: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分类,直流伺服系统结构和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直流伺服系统的动态校正,交流伺服系统的分类及应用。异步型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及特性,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环形分配器;功率驱动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重点: 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组成的基本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变频调速装置的基本原理。 难点: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 6.第六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机电一体化导论

第1章绪论 1.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 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开始…… 控制技术发展:20世纪3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以军工技术为载体…… 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载体…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自从控制技术快速发展,就…… 20世纪70年代,60年代提出,70开始快速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各个学科综合结果,尤其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日本:机械制造领域:为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生产、生产过程信息化控制; 美国:主动将自动化技术(正像乔布什说的“人们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需要你来告诉他们”)、信息化技术推广到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 英国学者:各个领域发展过程中的自然渗透,涉及大量学科。 中国:国家9.5开始大力支持;各个高校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 1.2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图1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图2 机电一体化技术体系 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系统总成技术

1.2.1 传感器技 传感器:能检测各种物理量,将测得的各种参量转换为电信号,并输送到信息处理部分的功能器件。 完成对各种信息的检测、收集,这些信息包括: 位移、位置、速度、加速度、力; 压力、流量、温度; 电压、电流 因此传感器首先需要有敏感元件部分。 输出量通常为 模拟电流、电压、数字量,因此传感器通常配有专用的信号处理电路。 1.2.2 信息处理技术 完成对信息的输入、输出、计算、分析、存储。通常为专用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单片机、A/D、D/A 完成上位机的信息交换功能。 1.2.3 自动控制技术 各种控制单元,以自动化过程为控制目的的各种逻辑控制;以某些参数值为控制目的的各种参数控制;以某些综合指标为控制目标的最优化控制。等等。 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示教再现、检索等技术。 各种控制理论、特殊控制策略、专用算法 1.2.4 伺服传动技术 电机拖动技术 液压传动及伺服控制技术 气压传动技术 1.2.5 精密机械技术 为更好地与控制技术结合,精密机械技术较一般的同类机械精度要求更高,要有更好的可靠性及维护性,同时要有更新颖的结构。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

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梁杰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及学分48学时3学分 授课班级机械07 机电方向 使用教材姜培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003年9月第一版 系(院、部) 工程机械系教研室(实验室) 机械电子技术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 1 一、课题:1 绪论 1.1 概述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1.3 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通过该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定义、研究内容、产生与发展历程;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日常生活、机械制造、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应用情况;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四、重点、难点:本次课的重点是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本次课的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尽量多的应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的普及程度及掌握该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加深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 六、参考资料: 1、张建民等编著《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梁景凯、盖玉先主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二版。 七、作业:1-1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通过大量的应用实例,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复习 2、导入课题: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现代工程机械等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普及程度,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 3、教学内容: 课程说明,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1.1 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起源、研究内容,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意义。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1、20世纪60年代前为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2、70年代到80年代为第二阶段,“蓬勃发展阶段” 3、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智能化阶段” 1.3 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 家电、机械制造、机器人、汽车、工程机械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1、机械本体 2、动力源 3、检测传感装置 4、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 5、执行机构 6、驱动单元 7、接口 4、课堂总结:进一步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特别是涉及到电子或计算机硬件部分较多,需要在时间上多投入和多查阅一些参考书;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系统由七大部分组成。 5、布置作业: 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有哪些?功能各是什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张建民版 第四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2、英文名称:Mechatronics System Design 二、学时 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72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 学分:4学分 三、开课学期 第7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 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五、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利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通过机电有机结合构造最佳的机电系统。 课程性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必修课。 六、适用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 先行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技术; 后续课:无。 七、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机电产品的一体化设计思想,把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解各项技术之间的接口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分析或设计,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运

行、管理、维护和改造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结构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初步建立机电产品的系统化设计思想。 2)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传动机构、动力驱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种类和特点。 3)熟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方法和工程路线,能够针对具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确定产品开发技术路线。 4)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感检测、动力、控制等基本结构要素的技术特点,掌握典型装置的技术原理和使用方法。 5)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特点和设计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3、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概述(6学时) 1.基本要求: 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特点和设计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机电一体化的功能构成和组成要素;机电一体化的共性关键技术。 3.教学内容: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特点和设计方法。 第2章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系统部件的选择与设计(18 学时)1.基本要求: (1)了解机械系统部件的设计要求; (2)掌握机械系统传动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3)掌握机械系统导向支承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4)掌握机械系统旋转支承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5)掌握机械系统轴系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6)掌握机械系统机座或机架设计;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教案本 201 -201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编写要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 标和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 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 2008年3月

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PLC —个输入信号。(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

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 “-”、黑色接输出) 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黑色接输出) 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板书设计: 1.功能 2.结构 3.安装要求 作业:实训报告册 课后反思:

机电一体化概论4000字

机器人学的进步与应用是二十世纪自动控制最有说服力的成就,是当代最高意义的自动化,尤其在当今的工业制造中,机器人学已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功[1]。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已经愈来愈亲身地感受到机器人深入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坚实步伐。一方面随着各个国家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更多的老人需要照顾,社会保障和服务的需求也更加紧迫,老龄化的家庭结构必然使更多的年青家庭压力增大,而且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的压力,也使得年轻人没有更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随之酝酿而生的将是广大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另一方面服务机器人将更加广泛地代替人从事各种生产作业, 使人类从繁重的、重复单调的、有害健康和危险的生产作业中解放出来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不同国家对服务机器人的认识不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经过几年的搜集整理,给了服务机器人一个初步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3],即除了手术机器人、诊断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医用机器人外,也包括各种家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体育机器人、玩具机器人、导游机器人、保安机器人、排险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秘书机器人、建筑机器人、邮拾和送信机器人以及加油机器人等。随着开发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价格的大幅度下降,服务机器人将广泛进入医院、家庭、工地、办公室和体育娱乐场馆,直接与人类共处,为人类排忧解难 中国机器人专家、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教授说:“只要10年时间,机器人将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预计将比现在的汽车市场还要大。”②韩国科学家预测:到2015年至2020年,每个韩国家庭将拥有一个机器人。③日本专家估计:到2020年日本将有25%的人口年龄超过65岁,护理型机器人将供不应求。④德国科学家预计: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间,家庭生活中将出现的最大变化就是机器人的普及,家庭服务机器人将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越来越多的工作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机器人已从工厂的结构化环境进入人的日常生活环境—医院、办公室、家庭和其它杂乱及不可控环境,成为不仅能自主完成工作,而且能与人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或在人的指导下完成任务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特别是最近几年,对会清洁地面、割草或充当导游、保姆和警卫等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上的进步,大家都有目共睹日本将机器人作为一个战略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而且日本根据目前机器人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机器人研究和推动机器人产业化的具体措施,日本机器人工业之所以领先世界,一方面和他们的机器人文化也有关,在日本,有一种“让机器人成为人”的氛围,在日本,由于人口不多,而且老龄化趋势严重,他们需要机器人来承担劳力的工作,因此培养起浓厚的机器人文化;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希望机器人研发成为本国的支柱产业,所以投入大量资金,为了攻克更关键的服务机器人技术,日本在2006 年至2010 年间,每年投入1000 万美元用于研发服务机器人。 韩国将服务机器人技术列为未来国家发展的10大“发动机”产业,他们已经把服务型机器人作为国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着重发展,对机器人技术给予了重点扶持,通过不断地努力,韩国近几年来也逐渐跻身研究机器人的世界潮流。韩国信息通信部官员表示,虽然韩国的机器人技术起步比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竞争者要晚,但是有望在未来5~10年内迎头赶上 美国是机器人的发源地,尽管美国在机器人发展史上走过一条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应用开发研究的曲折道路,但是美国的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全面、先进,适应性也很强。例如:专治中风的机器人医生将在密歇根州圣约瑟夫默西奥克兰医院率先上岗,这种机器人头部是一个显示屏,能显示网络另一端医生的形象和声音,显示屏上方安装了一个摄像头,可以把医院现场的图像和声音传回给医生,有了这种机器人,医生在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doc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案本201-201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目 班级 教师

教案编写要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 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 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 学方法,因材施教。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 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 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 2008年 3月

课题传送系统安装 授课日期第 1.2.3 周课时10 理论知识目标: 1.能描述 YL-235A 装置功能和结构 教 2. 能描述机电一体化概况和发展史(选)学 技能目标: 目 1. 学会正确拆解皮带运输系统 标 2.学会安装和调试皮带运输系统 教 学 重物料传送和分拣机构的拆装 点 教 学安装和调试皮带运输系统 难 点 教 法讲授、实训 教学仪器:拆装工具 教学过程:

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 PLC一个输入信号。(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板书设计: 1.功能 2.结构 3.安装要求 作业:实训报告册 课后反思: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概述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 学生姓名 学号 20130429 指导教师张进年 院系西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 年级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杨健 日期:2015年10月12 日

目录 摘要.............................................................................................I 目录.............................................................................................II 1 绪论 (1) 1.1 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 (1) 1.1.1现实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2 机电一体化概述 (2) 2.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2) 2.2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优越性 (3) 2.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4)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5) 3.1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状况: (5) 3.1.1国外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5) 3.1.2国内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7) 3.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8) 3.2.1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8) 3.2.2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9) 3.2.3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9) 3.2.4在煤矿中的应用 (10) 3.3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 (12) 3.3.1缺乏核心技术是我国机电一体化产品出口的软肋 (12) 3.3.2技术壁垒是我国机电一体化产品出口的新拦路虎 (13) 3.4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5)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机电一体化名词解释讲课教案

机电一体化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测量:是人们借助于专门的设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被测对象收集信息,取得数据概念的过程。 2 灵敏度:指在稳态下,输出的变化量ΔY与输入的变化量ΔX的比值。即为传感器灵敏度。 S=dy/dx=ΔY/ΔX 3.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的方向对它施加力而使它产生变形时,内部就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表面上将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压电效应。 4.动态误差:动态误差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中进行测量时所产生的附加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5.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6.线性度:所谓传感器的线性度就是其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又称为非线性误差。7.伺服控制系统:一种能够跟踪输入的指令信号进行动作,从而获得精确的位置、速度及动力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 8、三相六拍通电方式:如果步进电动机通电循环的各拍中交替出现单、双相通电状态,这种通电方式称为单双相轮流通电方式。如A→AB→B→BC→C→CA→…

9.系统精度:指输出量复现输入信号要求的精确程度。 10.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以实现整个系统最佳化的一门新科学技术。 11.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由控制装置自动进行操作的控制。 12.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无反馈的控制系统。 13.逆变器:逆变器—把固定的直流电变成固定或可调的交流电的 DC/AC变流器。 14. PWM:PWM—通过调节脉冲的宽度改变负载电压平均值的脉宽调制斩波器。 15、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加工中心或数控机床组成,并在加工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 16、静态设计:是指依据系统的功能要求,通过研究制定出机械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 17、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由计算机的制造厂商提供的,用来管理计算机本身的资源和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软件。 18、感应同步器: 感应同步器是一种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元件,有直线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机电一体化教案616K

机电一体化教案(讲稿)第六章 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6.1步进电动机 1.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脉冲数量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由于步进电动机成本较低,易于采用计算机控制,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开环控制的伺服系统中。步进电动机比直流电动机或交流电动机组成的开环控制系统精度高,适用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机电一体化伺服传动系统。目前,一般数控机械和普通机床的微机改造中大多数均采用开环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 步进电动机按其工作原理分: 主要有磁电式和反应式两大类 步进电机按励磁相数分: 有三、四、五、六相等几种,因为相数越多,步距角越小,而且还采用多相 通电,提高步进电机的输出转矩。 步进电机按输出力矩大小分: 功率步进电机, 伺服(快速)步进电机 反应是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如图5-12所示,其中步进电动机的定子上有6个齿,其上分别缠有W A 、W B 、W C 三相绕组,构成三对磁极,转子上则均匀分布着4个齿。步进电动机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当W A 、W B 、W C 三相绕组轮流通电时,通过电磁力吸引步进电动机转子一步一步地旋转。 图 5-13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 图 5-12 步进电动机运动原理图 首先假设U 相绕组通电,则转子上下两齿被磁吸住,转子就停留在U 相通电的位置上。然后U 相断电,V 相通电,则磁极U 的磁场消失,磁极V 产生了磁场,磁极V 的磁场把离它最近的另外两齿吸引过去, 停止在V 相通电的位置上,这时转子逆时针转了300 。随后V 相断电,W 相通电,根据同样的道理,转子 又逆时针转了300,停止在W 相通电的位置上。若再U 相通电,W 相断电,那么转子再逆转300 。定子各相轮流通电一次,转子转一个齿。 步进电机绕组按U W V U W V U →→→→→→…依次轮流通电,步进电动机转子就一步步地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反之,如果步进电动机按倒序依次使绕组通电,即: U V W U V W U →→→→→→…,则步进电动机将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步进电机绕组每次通断电使转子转过的角度称之为步距角。上述分析中的步进电机步距角为300 。 对于一个真实的步进电动机,为了减少每通电一次的转角,在转子和定子上开有很多定分的小齿.其中定子的三相绕组铁心间有一定角度的齿差,当U 相定子小齿与转子小齿对正时,V 相和W 相定子上的齿则处于错开状态,如图5-13所示。工作原理与上同,只是步距角是小齿距夹角的1/3。 2、步进电动机的通电方式 如果步进电动机绕组的每一次通断电操作称为一拍,每拍中只有一相绕组通电,其余断电,这种通电方式称为单相通电方式。三相步进电动机的单相通电方式称为三相单三拍通电方式。如: Λ→→→→A C B A 。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 概述

1 .概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正面临着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其目标是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信息技术有三大支柱,即测量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特别是新兴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引入传统的机械技术之中,已使传统的机械类产品在功能上、性能上以及制造技术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创造出许多不曾有过的新产品与新设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设计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或产品,改变机械产品与机械工业的面貌,满足社会和生活的物质需要,已成为工程设计人员的历史使命。本章将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要素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任务。 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念 1.1.1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这个名词,使用非常广泛。在不同的词典、手册和专著中系统的定义都是: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一定规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集合性”,系统是许多元素的集合。 “关联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互相制约的。 “目的性”,系统总是具有特定的功能,特别是人所创造或改选的系统,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 “环境适应性”,系统总是存在并活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环境。 对于系统工程还很难给出一个人们所公认的定义,这里列举一个较典型的解释。 “系统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目标,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理等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技术”(1967年日本工业标准JIS)。 由于系统是研究系统共性的跨学科的方法性技术,那么它研究和处理任何问题时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机电一体化教案4

淮南联合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 授课教师:陈其祥 授课班级:05机电1、2班 选用教材:赵先中.《机电一体化系统》.高教版

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第四章控制系统 4.1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控制系统的组成(5部分) (1)数字控制装置 作用:程序译码执行;状态信号输入采集处理,产生输出控制信号和状态显示信息 (2)输入装置 作用:接受现场状态信息和操作命令,(专为可识别的信息格式)

(3)输出装置(输出设备) 作用:接受来自数字控制装置的控制命令,转化并执行相应命令信息, 产生调解、改变系统工作状态的操作和动作 (4)输入输出接口 作用:连接数字控制装置和输入输出设备的信息桥梁,完成I/O信号的电平转换,隔离,信号方式转换,滤波,锁存和缓冲等功能(5)功率放大电路 作用:将输出接口的输出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足够的功率驱动输出执行设备(输出装置),完成系统的运行 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1: 板书设计:

开关量控制系统的组成 机电业一体化系统控制电路组成 其他:①相关标题,主要内容要点等按常规进行书写 ②要求板书清晰整洁美观,图面大小适度规范,无错字别字和不规范文 字符号 作业: 1.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构成 2.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 课后教学小结: 1.讲清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讲授 2.讲清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部件的功能,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讲授 3.通过课件图片和录相资料片的播放,加深对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感性理解 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学生的习题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存在错误 其余无明显作业问题 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机电一体化导论》期末测试题

《机电一体化导论》期中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关键技术有机械设计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执行与驱动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总体设计技术。 2、机电系统的支撑部件包括导向支撑部件轴系支撑部件旋转支撑部件和机座机架。 3、传感器是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4、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见的接口有输入/输出芯片、RS-232串行口和RS-485串行口等。 5、机械设计是机械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6、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式有幅值控制、相位控制幅相控制双相控制 7、计算机网络按覆盖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8、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方法有机电互补法机电结合法和组合法。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实现整个机械系统最优化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2、闭环系统 闭环系统:当一个系统以所需要的方框图表示而存在反馈回路时,称为闭环系统。 3、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多自由度的操作机,是搬运物料、工件或操作工具及完成其他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设备。 4、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是一种能够跟踪输入的指令信号进行动作,从而获得精确的位置、速度或力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及驱动系统,也叫随动系统。 5、接口 接口:为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各要素与系统之间能够顺利地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的传输和转换,必须在它们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条件,这些联系条件称为接口。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机电一体化’的英文单词是Mechanics。() 2、真空吸附手是工业机器人的一种末端执行器。(√ )

机电一体化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生产加工电路的基本控制线路。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各种生产机械的工作性质和加工工艺不同,使得它们对电动机的控制要求不同,需要的电器类型和数量不同,构成的控制线路也就不同,有的比较简单,有的相当复杂。但任何复杂的控制线路也是由一些基本控制线路有机地组合而成的。由此可见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重要性。 本项目包括3个学习任务,其中有了解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正确接线、并会根据接线图完成点动电路的控制安装、试车排故。通过“理实一体”相结合的目的,更好的完成实训学习任务。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机电一体化专业2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机电专业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掌握了简单的基础接线实训等学习任务。 该班学生上课学习积极性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技能掌握水平有待强化,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能够正确认识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并根据接线图对其安装、检测。 2.能熟练掌握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能识读并绘制电路图、布置图和接线图。 4.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安装和调试点动控制线路。 5.能通过调试排除故障。 四、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 1.重点 正确认识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并会根据接线图安装完成接线。 2.化解方法 小组合作,结合理论知识,教师巡回指导,现场示范等。 五、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1.难点 完成点动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检修。

2.化解方法 小组展示,小组互评,教师总结归纳等。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实一体教学法(设定任务,引导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将理论内化为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细节的理论知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手实训积极性)分层教学法(职中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有效的分层教学可以让所有同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习成绩及动手能力较强的为A,较一般的B,强迫学习的为C)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其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机电一体化概论》word版

机电一体化概论 一、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初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指采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和完善机械产品中的一部分,以提高产品的性能;而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产品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使产品性能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产品中的机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并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总称。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在不断地扩大和完善。目前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开发主要包括计算机数控系统、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特点是产品和系统功能的实现是机构中所有部分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与传统机电设备中机械与电子系统相对独立,可以分别工作具有本质的区别。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有逐步取代传统机电产品的趋势,这完全取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存在的优越性和潜在的应用性能。与传统的机电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下述优越性。 (1)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和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机电一体化产品由于采用电子元器件,减少了机械产品中的可动构件和磨损部件,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产品的故障率低,寿命得到了提高。 (2)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同时,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工作的自动化,使得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例如,数控机床对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普通机床提高5 ~6 倍,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设备利用率可提高1 .5 ~3.5 倍,机床数量可减少约50 %,节省操作人员数量约50 %,缩短生产周期40 %,使加工成本降低50 %左右。 (3)使用性能改善。机电一体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操作按钮和手柄数量显著减少,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作过程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实现,系统可重复实现全部动作。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最优化操作。 (4)具有复合功能并且适用面广。机电一体化产品跳出了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例如,电子式空气断路器具有保护特性可调、选择性脱扣、正常通过电流与脱扣时电流的测量、显示和故障自动诊断等功能,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扩大。 (5)调整和维护方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安装调试时,可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实现工作方式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用户对象的需要以及现场参数变化的需要。这些控制程序可通过多种手段输入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控制系统中,而不需要改变产品中的任何部件或零件。对于具有存储功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事先存入若干套不同的执行程序,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只需给定一个代码信号输入,即可按指定的预定程序进行自动工作。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视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采取措施,使工作恢复正常。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领域,因此,机电一体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