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完整定义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完整定义

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是闹的沸沸扬扬,但是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一

路坎坷,很不乐观,2008年4月24日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组的筹备大会。陶宏开教授作为特邀顾问。陶宏开教授的素质教育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和建议。但是在会上,83岁高龄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老先生的几句话,道破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和在社会、历史、人类方面的紧迫性。他说,人类现在正在毁灭自然,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现象,急需提高全人类的素质;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小孩子,各位教职工作者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比如说,顺手带走没有喝完的水,这就是一种素质。 从现场来看,确实职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至少没有第二个人带走自己的水瓶,甚至地上随处可见。可悲可笑可气!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何区别?
刘义忠

我从上世纪80年代接触到素质教育这个概念,一直都很关注。当年的教育部副部长柳斌同志说,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但是,人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依然缺乏清晰明确的认识,在实践中落实不好也就不足为奇了。正确认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关系,必须首先搞清他们的概念。
教育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活动,其社会职能是传递人类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而促进个体发展,推动社会前进。那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形成最佳的素质结构为目标,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而“应试教育”则是以升学为目的的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
其次,素质教育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而应试教育以考试的分数为出发点,考考考,分分分,只看分数,忽视其他;
再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认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能、才能和闪光点;而应试教育只顾少数所谓“尖子”“精英”“升学对象”,主张严格筛选淘汰,提高升学率;

四,素质教育认为学习是一种艰苦而愉快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治、自立、自信、自强的能力,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自觉地排除心理压力,激发内驱力,生动活泼的学习;而应试教育忽视学生兴趣、才能、个性的发挥,强调大量作业,频繁考试,以标准答案为准绳,反复训练,学生学得被动,感到枯燥、单调、乏味、压抑,以致厌学;
第五、素质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有些是线性的,而大量是非线的,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地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而应试教育则认为教学过程只是线性的,填鸭式、灌输式,即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反复模仿、改错、校对,以获取高分,靠加班加点,复习补课、不断重复,猜题押题,甚至碰运气,不惜舞弊;
第六,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只要他们通过自身的心理调节和控制,就能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而应试教育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或加工的对象,按照考试的标准答案进行雕塑,通过外部压力与诱因迫使他们就范;
第七,素质教育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即理想、信念、动机、意志、毅力、耐心、专注等心理素质和品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而应试教育一味地读死书,死读书,除了读书就是考试、做作业,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八,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能力,学以致用,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服务,为学生今后做人成才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全面提高素质的前提下,提高应试能力;而应试教育单纯为了考试,分数万岁,忽视做人和成才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忽视全面素质。
当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不能用这种教育模式去套哪所学校和哪位教师,硬说某校是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硬说某老师是在搞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而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耐心引导,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态度和做法。也不能借素质教育反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其实,我国教育有许多传统的好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加科学化。


应试教育就是为了考试而开展的教育。这个概念,是与为了学生发展而开展的素质教育相对立的。只要是教育,只要是学校,都必然会有考试。中国绝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中国的考试制度深恶痛绝,是因为这种特定的考试制度不是以学生为本,不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改进学生素质上的缺陷,而是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毁坏了学生的身体、破坏了学生的自尊

和自信。这种考试不是帮学生的,而是整学生的。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成为社会共识,为人们所普遍痛恨,但是应试教育为什么不仅没有丝毫改善反而变本加厉了呢?窃以为,应试教育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观念认识上的问题,因为上至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谁都知道应试教育害苦了孩子,对应试教育的反感不存在什么观念上的阻碍。应试教育之所以长期不改,根本原因还是在权力和利益结构上,是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代表的教育垄断特权分利集团需要应试教育,惟有这种一统天下的应试教育模式,最符合他们控制的方便,最符合他们的权力和利益诉求,是他们的私利在不断强化着应试教育的神经。惟有通过应试教育来吸食成万上亿的孩子的青春少年之血,才能很便利地把他们养得愈来愈肥。 考什么和如何考,决定了教什么和如何教,考试制度决定着教学制度,教学制度则决定着学生受教育的命运。没有人性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就没有人性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没有人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学生就会受到非人性的对待。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受制于教师和校长,教师和校长受制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僚,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僚们是教育领域的主宰,他们利用他们控制的统一的高考、中考、会考和种种测试的指挥捧,将全中国的学生、教师和校长指挥得团团转,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巨大的教育特权给教育官僚们带来巨大利益,巨大利益又使他们不愿改变教育险恶的现状,就这样形成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核心的权力与利益的相互滋养和相互强化。 搞素质教育,就是搞适应学生个性特点、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从课程选择和设定上来说,就必须权力下放,应当以教师、家长、学生和专家为核心,共同来选择和设计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但如果这样做,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教材和教辅卖给谁呢?他们的垄断利益如何实现呢?全国中小学的课本定价总额,每年在200亿元左右。全国中小学的教辅定价总额,每年在600亿左右。如果再加上试卷等有关费用,要突破1000亿元。教材和教辅的回扣费用约在3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约有300亿左右的回扣流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手中,这就是统一教材教辅和考试的好处。所以,面对全社会要求素质教育的呼声,教育行政部门也于近年在全国推广称之为素质教育和个性的新教材。也就是说,搞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也必须是全国统一模式,只准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一种模式的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这不是素质教育的笑话吗?其实这不是笑

话,而是权力和与此相联系的垄断利益。2001年初新课程出台,教育部开始全面推广,就有专家批评“课程改革领导者”的三重身份:以行政官员的角色在制订新课程,以学者的身份在宣讲新课程,以商人的身份从新课程中获取利益。 从考试内容来看,与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和教育部门规定的教辅环环相扣,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知识点就是考试的重点。为什么考试的出题不能活一些呢?为什么考试的出题不能给学生的想象力和素质发挥以更大的空间呢?原因还是在控制。如果出题过于宽泛灵活,那么考试与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在联系就会松散,这种联系一松散,统一教学大纲、教材和教辅就失去了权威和价值,各学校就会自已选择教材和创新各种教学方法,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权力和垄断利益就会大打折扣。垄断利益需要僵死的统一大纲和教材,因此考试出题和考试办法就得随之而动,这是根本原因所在。1983年,教育部就下了死规定:从1984年起,高考按基本教材命题。利益指挥权力,有这样的特权利益在控制,所以教育部门一切关于素质教育的宏论都流于形式。在1997年1月16日前后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领导人就提出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强调的理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目标,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它的危害,一是教育对象主要面对少数学生;二是教育内容偏重智商,轻视德、体、美、劳诸方面,忽视实践和动手能力,影响青少年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三是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而素质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以培养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生活、健体、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这话讲得多好,体现了多少优秀秘书的心血。但是,到1999年,高考新一轮改革的命题原则仍然是“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这样一个模模糊糊的东西,学校和教师们都明白,模糊中有不模糊的核心,谁敢不遵循统一教学大纲教学呢?显然,教育行政部门早就知道应试教育的弊端了,但是为什么近年来应试教育反而愈演愈烈呢?不知者不为罪,如果教育行政部门不知道应试教育之害而推进应试教育,这还不算邪恶。知道应试教育之害而强化应试教育,是不是在故意坑人害人呢? 真的希望有人能勇敢站出来更改现行的教育制度。

利:促使学生勤奋学习,积累知识。对社会发展和公民

总体素质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弊: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高分低能;使学生从小接受过大的精神压力,当然,有压力也有一定的好处,但负面的影响更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向前迈进,自从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狠抓教育质量,改革开放至今,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到大专院校,确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他们担起了建设祖国的重任,活跃在建设祖国的每一个岗位上。

应试教育有利也有弊,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通过考试,促使学生勤奋学习,积累知识,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知识扎实了;但是这样一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想尽办法,狠抓教育质量,年终评比以考试成绩优劣,来衡量学校和老师的功与过,这样使得各级学校,在开设课程方面,想尽办法,不统考的课程没有人重视,有的甚至砍掉不上,这样看起来学生语、数、外的成绩上升了,但是其他知识一无所知,在抓素质教育的同时,素质教育变味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加贫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高分低能,使学生从小接受过重的精神压力,当然,有压力并不是坏事,但负面影响更大。我个人认为: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求各级学校全面开设课程,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都这样认为: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孩子的基础知识要扎实得多,只是缺乏创新能力,这就证明了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确实存在弊端。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被父母宠着,自私自利,心中只有自己,唯我独尊,不懂得尊敬他人,没有集体荣誉感,对劳动不感兴趣;学校里,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孩子回家家长的一句话。这也反映了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它需要全社会来关注,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模式不可忽视。让孩子融入社会,把自己当作社会的一份子,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这样,孩子长大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

我们每个人,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社会应试教育的利与弊,看清当前国内、外的教育形式,切莫夜郎自大,自欺欺人,在抓教育质量的同时,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应试教育导致了人们对升学率的

片面追求,这样极大地加剧了基础教育阶段本不应该有的激烈竞争。为提高考试难度,不断加深学科知识的难度,致使我国中小学生教材难度偏深。这一做法加大了学生的压力,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应试教育讲求机械训练、题海战术,这样对培养人才使很不利的,会出现“高分低能”的怪异现象。高考制度下的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但是在这种教育体系下,高考逐渐成了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和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下,老师在正常的教学范围外,不断地给学生增加辅导资料、开辅导班。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学习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而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如果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们所做的题,学到的那些要考的知识有实际用途的话,或许我还能想通。但更多的时候我会觉得我的努力除了在考试上有用以外其它都是一场空。就拿英语来说,我们平时花了那么多功夫,但如果真的要用英语来与人交流,可能很多人都变成了哑巴,但语言不正是交流的工具吗?有时候我在想,如果现在让我独自去谋生的话,我肯定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我不懂什么技能,而满肚子的知识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应试教育不仅让学生受苦,还让家长受苦。家长整天为了孩子的升学而焦虑着。在家把孩子当神仙供着,不让孩子做家务,只要天天做作业,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就行。更可笑的是作业已经成为一个挡箭牌,有什麽事情不愿去做,只要说一句“我还有作业没做”就万事大吉了。
说了应试教育的这么多缺点,难道它就没有优点了吗?中国人口太多,想要从年轻人中间选择人才,现在看来,除了高考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并且应试教育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公平,不然那些山区的学生就没有办法了。而且应试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努力就会有回报(至少是在考试上),一方面还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后踏入社会遇到了困难,想一想自己以前高考的时候,对自己说一句:高考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大不了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