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职业教育定点定向助推精准扶贫研究

职业教育定点定向助推精准扶贫研究

职业教育定点定向助推精准扶贫研究
职业教育定点定向助推精准扶贫研究

职业教育定点定向助推精准扶贫研究

目录

一、导论

(一)概念界定

1.职业教育

2.定点定向助推精准扶贫

(二)研究背景 1.政治背景 2.社会背景 3.教育背景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

(一)教育公平理论(二)人力资源理论(三)

三、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一)客观方面 1.科学规划缺失 2.政府职责缺位 3.培训能力缺乏 4.培训对象错位(二)主观方面 1.接受培训意愿不足 2.接受培训方法不佳

四、职业教育定点定向助推精准扶贫策略分析

(一)构建全面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二)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三)

一、导论

(一)概念界定

1.职业教育

支持就是针对农村弱势群体普遍存在的文化底子薄弱、也理障碍严重、职业技能欠缺、经济实力较弱等实现情况,开展唤醒农村弱势群体"自救"意识、提升。自救"能力、提高"自救"效能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帮扶活动。

2.定点定向助推精准扶贫

要对现有的扶贫政策体制进行改革,把传统的外界扶助变为内部的自我救助,通过改变救助的投入方式,把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作为重大问题来抓,大幅提高送一部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实现使他们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更好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致富的目标,这也将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徐君也认为,教育是挖掘农村弱势群体潜在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要好好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农村弱势群体自强意识,提升其对社会的满意度及融合度。关丽等认为教育对于改变弱势群体及其后代的弱势地位有根本性的作用,应当建立造血式的扶贫机制,培养其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此外,唐智彬等把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视为解决农村弱势问题的根本所在,认为我国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农村职教政策法规体制,构建起县-乡-镇一体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才能使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相关闷题落到实处。虽然唐智彬的研究已经提到农村弱势群体要依靠农村职业教育,但并不意味着本研究就失去了新观点的特性。因为在前人的部分研究中只单纯提到了要提高弱势群体的技术技能,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自我救助与职业教育支持的关联,而本研究有相关阐述,并且提到了要将技术技能教育与也理教育相结合,消除也理障碍才能更好得获得成果。

(二)研究背景

1.政治背景

贫困是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现象。在我国从农村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多种经济组织和经济形式契合,应该根据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和信息化的总体要求,综合运用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理念、观点和方法,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分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适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曰质量,通过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提升贫困人口的"可行性能力",避免(贫困)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的重演和穷者越来越穷的现象发生,助推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公平正义。

2.社会背景

3.教育背景

农村弱势群体是一个身处弱势、发展乏力的群体,更是一个自强、自立欲望强烈的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湖南省"四化两型"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当下,必须更加重视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更加需要农村弱势群体自身的不断努力。农村社会的发展经验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农村弱势群体救助必须标本兼治,政府救助、社会救助固然必不可少,自我救助更加重要。农村弱势群体的自我救助就是其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教育培训不断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农村弱势群体的自我救助关键在于唤醒弱者的自救意识,提高弱者的自救能力。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救助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逐步提升,又有赖于教育,特别是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支持。换言之,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救助是其自强、自立之本,更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之责。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助推湖南省"四化两型"社会建设和农村弱势群体标本兼治的根本途径

(三)研究意义

农村弱势群体是我国当代社会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经济贫困、情感脆弱、职业技能缺失的租会群体,它是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扶贫济弱的主要对象。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四化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农村弱势群体救助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突出表现在个方面:本文试图从我国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求助的现实需要出发,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视角,破解农"问题之中的难中难-…农村弱势群体的发展难题,这是促进农村社会阶层有序分化与农村和谐稳定,助推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确保我国粮食和含品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这对于仍有多达20个国家级贫困县,正在致力"四化两型"狂会建设的湖南而言,显得尤其重要。W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核也的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求助,更加强调农村弱势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核也要文,是社会分层理论、贫困与反贫困理论、教育公平理论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构建与时俱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攻坚理论体系…提升农村弱势群体自我发展能力为核也,政府求助、社会救助与自我救助相结合的理论体系,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有序地发展。根据农村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背景,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角度,探寻农村弱势群体的致弱原因,研究农村弱势群体救助与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和涉农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有效模式和方式,有利于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持续、稳定、协调、高效发展。

(四)研究方法

国内外弱势群体救助研究的方法较多。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浏览电子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中与农村弱势群体研究相关的学术期刊、学位论文和理论著作,广泛收集国内外农村弱势群体救助研究的最新资料,吸纳国内外弱势群体救助研究的成功经验,获取本项研究的背景知识。

2.实证研究法:国家连片扶贫开发区之一的武陵山区为重点,深入湖南省新邵忌寸石镇、小塘镇、新田铺镇、迎光乡等,W行政村为单位随机抽取调查样本,实地逐户走访桂花、严村等村的贫困家庭,详细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年齡等农村弱势群体(常年居家务农的农民)的家庭成员、教育背景、就业状况、经济收入、重要财产、主要 开支等,获取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救助研究的基础素材。

3.专题访谈法:重点约谈湖南省新邵甚民政局、扶贫办、农业局、教育局、畜牧局等和寸石镇、小糖镇、新田铺镇、迎光乡及所属行政村的负责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农村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产生背景、教育归因、职业教育救助等方面进行专题研讨。

二、理论基础

(一)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农村弱势群体因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及个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缺乏必要的教育机会和自我良好发展的资源,从而导致文化水平、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低下,在社会生产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最终处于极度贫困和社会最底层。因此,农村弱势群体积贫积弱状态的改变,必须将教育公平摆在首位,帮助弱者不断提升其自我救助、自我发展的能力。我国现代社会赋予了每个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来,对学龄人口接受基础做出明确而强制性规定。近年来,我国逐步实现了基础教育免除学费、中等职业教育给予生活补助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社会底层民众及其子弟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所有送些,似乎说明实现了现代教育的公平公正。然而,现代教育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主要体现在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优质教育与弱者无缘!恃别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农村弱势群体是过去教育不公平的产物(好像与现行教育体制无关),但它又将衍生出新的不公。笔者一行十余人2013年6月在湖南省新邵县寸石镇、小塘镇、新田铺镇和迎光乡等地农村实地调研时深刻地感觉到:当代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国家政治体制、经济政策(±地政策和生产资料、农产品价格政策等)和农业产业特点(区域性、季节性等),受制于父母的人生态度及其教育于女的观念、方法,及家庭经济基础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农民自身的综合素质、内在动力和技术能力,农村弱势群体代际传递现象非常普遍。当地领导普遍认为:农村弱势群体救助的重点应当是新生代农民。

(二)人力资源理论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得到广泛的学术认同与实践认同,在西方还是在20世纪中期及其以后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中团开始重视人力资源,并开始从资源的角度看待参与社会活动中的人,随着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相关的理论在我国得到认同与重视,人力资源及其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得到凸现。

同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是指智力正常的人,狭义的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人力资源是由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构成的,劳动能力存在于劳动者的身体之中。劳动者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不同之处。正是劳动者的目的和动机,决定着劳动者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劳动的目的说明人力资源具有明显的能动性,即按照在劳动过程开始之前已确定的目标,能动地进行活动。同自然资源总是处于被利用、被改造过程之中因而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同,人力资源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一定的创造,因而能动性显著。二是人力资源的再生性。自然资源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人力资原则不同。人力资源在劳动过程中被消耗之后,还可以较迅速地再生出来。从劳动者个体而言,其劳动能力在劳动过程中消耗后,通过适当的休息和补充需要的营养物质.劳动能力又可以再生;从劳动者的总体来讲,随着

人类的不断繁衍,劳动者也会不断地再生产出来。因此,从这个涵义上讲,人力资源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三是人力资源的增值性。即人力资源的存量表现为一个不断增大的过程。从劳动者的数量来讲,随着人口的增加,劳动者人数也会不断增加,从而增大人力资源的总量。从劳动各个人来讲,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实践经验的积只,人的劳动能力会增强,从而增大人力资源的存量。一个国家实行的人口政策,会影响其人力资源的质与量。在中国,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现实任务。为此,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完善教育和职工培训体系,是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的必要途径。四是人力资源的时效性。人作为活的生命体,总是受到生命周期的制约。一股地,人在16岁之前,是其劳动力的形成过程,还不构成现实的劳动能力。在60岁以后,人的劳动能力会逐渐衰退。一旦死亡,依存于其上的劳动能力也就消亡了。因而,从总体上说,一个国家人力资源总是可以再生增值,但就劳动者个体而言,作为人力资源的劳动能力只存在于劳动个体的生命周期的一部分之中。人的生命周期与其劳动能力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时效性。当一个人的能力正在形成过程之中,社会要为其提供充分的基础教育和职业训练,使其具备较高的劳动能力,这可谓之“育当其时”;当一个具有人力资源能力进入社会,社会应当为其提供价值实现的机会,使每一个拥有人力资源能力的人都能才尽其用,过早过晚使用都可能降低人力资源能力的价值,这可谓之“用当其时”。五是人力资源的智力性。人是科学文化的传承者,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可以通过智力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扩大,人的智慧还可以传播积累,这种智力的继承和发展使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劳动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得以积累、延续和加强。六是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人的行为方式的价值具有社会性,组织中的人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也在组织的人际交往中获得社会需要的满足。社会性决定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还应当关注员工的态度、心理满足等方面的内容。在知识经济社会,人力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的人力资源,其质量通常具有不可替代性。人力资源质量体现为劳动者在其实践活动中表现的劳动能力的综合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组织的劳动着促成状况、知识和技能水平、价值与态度、行为能力等综合团聚的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对人力资源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股说来,人力资源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性较强,而数量对质量的替代作用较弱,有时甚至不可替代。教育是人为传授知识、经验的一种社会活动,是赋予人力资源质量的一种员重要、最直接的手段,人力资源智力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教育。

毕节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其资源的贫乏,而在于对这些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其他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在现代社会中因其高收益串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尤为明显。有没有知识,有什么样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需要怎样的条件下才能真正成为资本存量,是人力资本中一个员核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的造径就是通过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实现人力资源质量的增加与优化。毕节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而且各民族内部支系相对较为复杂,举世无双的自然——人文系统决定了毕节发展的双重性,即经济的落后与文化的丰富,特别是其人口基数大,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低,贫困人口数量多、分布广且程度深,地区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观念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时代的观念要求存在仲灾,有的难以自然碰入当今主流价值观,因而人力资本存量相对贫乏。

(三)

三、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一)客观方面

1.科学规划缺失

农村弱势群体令人堪忧的职业教育现状,存在着农村弱势群体自身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外因就是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缺乏科学规划、系统管理。国家和地方政府缺乏农民职业培训的科学规划,目前是多头管理,投入分散,培训效果较差,民政、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信息、交通、教育等千余个部口都有培训项目,如农村科技带头人培训、阳光工程、移民培训、军转人员培训等,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各类社会培训机构都可承担农民培训工作。这种无序的农民职业培体系无法形成合为,有限的农民职业培训资源难发挥作用,极有可能导致培训内容的重复和培训资源的浪费,迫切需要提升职业能力的农村弱势群体难W得到及时的教育支持,出现农民职业培训不应有的"马太效应"。

笔者在湖南省新邵县实地走访农村弱势群体时了解到,有少部分农民不知道职业培训为何物,绝大部分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教育培训,极少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都觉得对自己没有用处。由于当前农业技术培训缺乏针对性,加之种植业和养殖业效益低下,农业高新技术物化率(技术产品率)逐年提高等多重原因,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有趣的是,在一次农民培训需求调研中,农民在众多培训项目选择了包点制作技术,原因是其它技术更加没用。送就说明,在加强职业培训需求研究的基拙上,制巧农村弱势群体职业培训规划,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救助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政府职责缺位

国家各级政府理应在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多的职责。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但这种弱势群体自我救助又依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不可否认,我国政府对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体十分关也,这在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明显规定,在各种惠民、富民政策(如免去农业税、发放种粮补助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各级民政部口己经成为了弱势群体的娘家。我们也必须承认,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弱势群体救助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还有待加强,政府基层部口扶贫济弱的责任必须落实到位…-落实到部口、落实到领导、落实到农户,必须从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出发,在精准扶贫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强化农民职业培训的公益性和制度化、规范化。只有这样,农村弱势群体救助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

3.培训能力缺乏

从理论上讲,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培训能力总体上应该是足够的。但是,现实上却存在着严重的培训经费、培训项目、培训师资和培训条件等方面的结构性不足。从培训经费看,我国目前农民培训经费投入主要是国家财政和省级财政,县级没有投入或者严重不足,而国家和省级培训经费在扶贫资金中所占比例很低,并且区域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偏差;从培训项目上看,主要W短期培训为主,传统技术为主,农业技术为主,农民亟需的特色项目、加工技术几乎没有,农村弱势群体亟需的身必健康培训、政策法制教育等更是一片空白;从培训师资看,大部分是本身就缺乏知识更新、职业培训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的专业深教师很少参与农民培训从培训条件看,农村弱势群体主要分布在经济贫困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社会经济欠发达,非农经济明显滞后,行业与企业一般不会在这些地区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只能依靠当地政府有限的财力兴办职业教育,由此导致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尤其是实训条件的落后。农村弱势群体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不足还体现在培训质量方面。培训理念过时,投入经费不足,培训师资不力,培训设备陈旧,根本没有办法培养出离质量、高水平的职业技能人才,无法在农村弱势群体的脱贫法弱发挥足够的效用。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调研对象中很少有人对当地的技术培训感兴趣,绝大多数农村弱势群体认为政府的财政扶植化技术培训更加实在,务工技术比务农技术更加重要。4.培训对象错位

在现实社会中,农村弱势群体实际上就是弱势家庭、贫困家庭。在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救助的教育支持中,必须有明确的支持目标。虽然学术界从不同的维度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了分类,

比如有二分法、H分法、四分法等,但在社会实践中,必须区分农村弱势群体致弱的主要原因和教育支持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送是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救助教育支持的基本前提。从总体上讲,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主要有两类人群,一是文化基拙较差、年龄较大,W务农为主的贫困家庭的户主;二是文化基础较好、年龄较小的新生代农民。从技术上讲,农业生产技术相对成熟、易于掌握,扶贫济弱的功能相对较弱,而现代工业技术口类众多、层出不穷,难W掌握,但扶贫效果要好得多。必须指出的是,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救助的教育支持只能建立在培训对象只能是具有劳动生产能力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救助教育支持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新生代农民,而非他们的父辈和祖辈。笔者从湖南省资兴市了解到,该市在农村弱势群体求助时实施"兰一工程",即一户一人一业:每个贫困户自主选派1人、选择1个专业,到职业学校免费接受教育培训,毕业后由学校和政府人社部口推荐就业,或者帮助自主创业,收到了职业教育和扶贫工作的双赢,值得借鉴和推广。尽管如此,在农村弱势群体求助的教育支持上,我们不能够、不应该忽视中老年农民的技术培训。特别要注意他们文化基础差等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示范户、种植和养殖专业户的带头作用,让他们跟着做、学着做。有条件的地方,让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与贫困家庭结成对子,定人、定点、定期帮扶,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这既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弱势群体摆脱贫困、自强自立的重要补充。(二)主观方面 1.接受培训意愿不足

农村弱势群体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层次中,社会资本歴乏,社会交往较少,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和新技术的几率很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认同感更低,从而不愿接受职业教育。而对职业教育的这种排斥则是由于其思想观念的落后导致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保守落后的思想认识,必然阻碍了行为有效性的发挥。农村,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和中老年农民,传统思想观念根基深厚。他们原本就思想保守,观念僵化,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小农意识盛行,追求或者满足于衣食无忧的生活,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笔者在湖南省新邵县寸石镇、小塘镇、新田铺镇和迎光乡等地与部分弱势群体的深入交谈中发现,他们当中至少有一半人的文化基础差,职业技能缺乏,缺少竞争意识与必须的危机意识,没有参与当今社会竞争的勇气和能力,长期处在积贫积弱的状态,嘴强但人不强,死要面子活受罪,甚至拒绝接受政府、社会、乡邻提供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教育;大约H分之一的人传统思想,甚至是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将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归结于命运不济,生病时烧香拜佛,乞求祖宗庇护,期盼老天保佑,指望不治而愈,他们信神不信医,结果是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不治之症,害了自己又连累了家人。还有10%左右的人受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等传统思想影响,严重早婚和超生,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恶性循环。他们只管生育不管教育,子女过多,教育不利,晩辈多数发展也不好,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都非常薄弱,他们也更难应对突发事件,逐渐演变成为弱势家族。更加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访谈的农村弱势群体和部分经济基础较好的群众中,至少有80%的贫困家庭认为读书没有多少作用。他们也目中的读书有用就是"做官"、"发财"。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较差,高考升学率不高,多数农家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了。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进城务工的经济收入较低。即使是相对富裕的家庭,家长是否愿意送子女读书,唯一的标准就是有无考上大学的希望。因此,只有根除农村弱势群体的落后思想,杜绝弱势文化滋生,加强农民尤其是新生代农民教育,培育农村弱势群体的上进意识,才能为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奠定思想基础。2.接受培训方法不佳

第3章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救助的职业教育缺失归因

的来之不易,强者嫌穷和弱者仇富的也理变得更加浓烈。在这种变态也理的支配下, 弱者眼中的强者变得"更坏"了,强者眼中的弱者变得"更蠢"了。农村弱势群体逐渐彼孤

立在人际交往圈的边缘地带,磨灭了他们社会交往的主动性,出现了不应有的自我封 闭现象。人际交往的缺失使农村弱者群体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诱发了弱者日趋严重 的自卑也理,他们总在感叹自己命不如人、技不如人,总认为没有希望和没有盼头了。 虽也有不甘,但除了逆来顺受,没有选择!结果是原本勤劳的农民逐步变得懒惰,丢 失了脱贫法弱的勇气,缺失了科教致富的信也,错失了脱贫致富的机会。

在湖南省新邵县农村弱势群体的调研中,当问及是否会认为将来的生活会越变越

好时,超过八成的被调査者持乐观的态度,问及是巧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生活会应得 更加美好时,被调查者多数给予了否定的回答。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非常有限,靠自 己的力量无法获得理想的回报,总是把自身弱势状况的改善寄希望于社会与政府的支 持。农村弱势群体自我否定的消极也理和"等、靠、要"的懒惰情崇,不利于自身能力 的提升,严重阻碍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问题送一历史重任的进程。 W

更加严重的是,绝大多数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似乎继承了他们长辈的"自卑"。送 就说明,农村弱势群体的自我救助必须高度重视其也理健康教育,唤醒他们自信、自

强、自立的意化否则,将无法提島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S.2.2.2文化基础薄弱

农村弱势群体文化基础薄弱,直接导致其在二次教育中接受职业教育的能力比较

差。由于现代化水平和职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任何职业和工作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

越来越島的要求。人们文化素质既是其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方面素质 提升的基本前提。可W说,个人的文化基础直接决定其发展的广度和高度。没有了这 个基拙,其他任何方面素质的提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总体上讲,我国农 村教育的历史欠账太多,基础条件太差,师资力量太弱,教育教学质量不高。20世纪 50-60年代出生的中老年农民,文化基础普遍偏低。 笔者在湖南省新邵县寸石镇、新田铺镇、小塘镇、迎光乡走访时发现:285户基本

生活贫困户的户主中,绝大部分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生活在农村的地道农民,年 龄多在45岁W上,因为学龄期家庭贫困和其它特殊的家庭或社会原因,接受学校教育

的机会少、时间短,平均仅1.13年,最多的也只有3年,文盲或者没有接受过学校教

育者高达18.31%。在与当地乡镇、村组干部和邻居的交谈中得知,农村弱势群体虽然

十分勤劳,年复一年地日出辛勤劳作,但他们因文化基础差,难W接受甚至无法接受 现代科学技术教育,几乎没有现代市场意识、成本意识和品牌意识,多数不知道应该 25

尽管农村弱势群体中很大部分的人排斥职业教育,但是有一部分成员必存通过职

业教育改变弱势,实现自救的愿望。然而,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却存在接受能力 比较差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自卑也理影响,导致受教育的质量不理想, W及文化基础薄弱,导致的在二次教育中难W接受教育的内容。 3.2.2.1自卑也理的阻碍

自卑也理是影响农村弱势群体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也理的自卑让其认

为自己低人一等,即使接受教育也难W改变现状。自卑也理为其接受职业教育的能力 大小划定了一条分界线。农村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W来,农民不再参加集体劳动, 彼此间联系明显减少了。随后,一批批青壮年农民陆续进城经商或务工,留在农村的 主要是巧女、儿童和老年人(号称386199部队)。达种畴形结构的社会中,农村人情

种植什么作物、养殖什么动物,更不知道如何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经济效益差,家

庭收入低。即使农业劳力富余,他们也没有勇气、没有机会进城打工或者经商,只能 继续在家务农。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基础教育普及(普九)和免费,我国农村新生代 的文化基础明显改善,综合素质迅速提高。 四、职业教育定点定向助推精准扶贫策略分析

农村弱势群体的"致弱"原因是多方面的,甚至是全方位的。经济地

关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定位、模式分析及推进策略探讨

关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定位、模式分析及推进策略探讨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做好准确定位,针对实际情况而定,同时要保持模式上的创新,不断吸纳新时代技术与环境优势,做好更为便捷性的教育工作开展。要充分的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各种激励制度与政策来调动企业的参与热情,提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性,优化最终的政策推进成效。 标签: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定位;模式;策略 职业教育可以有效的让贫困人群获得职业技能,从而提升其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这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改变传统扶贫中只给予物质支持的弊端。给予贫困人群谋生的能力是一种相对长效性的扶贫机制,有助于贫困地区与人群的远期发展。具体的处理上需要依照实际情况设计,保证定位精准,模式合理创新,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快速发展。 1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定位 首先,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定位方面,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市场人才需求、贫困人群本身情况以及地方环境状况。要考虑贫困人群自身的综合能力,开发其可利用的能力资源,针对其个人情况做好个人职业教育培养规划。尽可能的给予多样性的选择,让不同职业培养技能情况符合多样化的实际需求。贫困人群中有很多术语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以及疾病情况,因此,职业教育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好对应的设计,让其能够实现力所能及的职业发展规划。 其次,要做好地方市场人才需求了解定位,要充分的满足市场人才结构需求。尤其是关注市场上用工需求量,且劳动门槛相对较低的职业,避免因为高学历或者高智力要求导致贫困人群学习困难与进入职场的难度加大。一般情况下,可以多向服务人员、城市建设方面靠拢,这些方面的用工需求量大,同时进入门槛低,只要贫困人群有足够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可以更快的适应。同时这些岗位本身因为辛苦以及其他考验耐受力的因素而导致很多人群不愿意从事该劳动,正好给予贫困人群更好的生存空间。 其三,要做好地方环境的观察与定位。要做好地方经济发展状况考察,考虑地方经济主导状况。例如对于贫困山区,部分地区有旅游业,因此要注重培养地方旅游人才。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人员留在本地发展,减少外出务工带来的高成本,另一方面不离故土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地方的文化与社稳定,避免因为地方青壮年人群全部外出務工导致农村的空心化。 其四,要做好精准扶贫对象定位。要针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情况,做好一定居民收入情况的标准设定来作为贫困人群职业教育扶贫对象的标准。也可以参照扶贫对象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具体的标准需要有一定量化标准,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民众与基层干部了解执行标准,避免疏漏问题。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好调查,让基层人员及时上报标准条件,而后依据地方情况做好扶贫对象标准

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

教育资助政策 一、学前教育资助政策 学前教育省政府助学金。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资助标准为300元/生·年。 二、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免学杂费。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小学600元/生·年,初中800元/生·年,特殊教育6000元/生·年。 (二)免费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小学90元/生·年,初中180元/生·年。 (三)寄宿生生活补助。对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生1000元/生·年、特殊教育学生1250元/生·年、初中生1250元/生·年。 (四)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不含县城所在地学校的学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补助资金800元/生·年。 三、普通高中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国家助学金。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一等国家助学金资助。一等助学金2500元/生·年,二等助学金1500元/生·年。 (二)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

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三)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2500元/生·年的生活费补助。 四、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国家助学金。 资助对象为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和藏区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享受国家助学金范围。资助标准为2000元/生·年。 (二)免学费。对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资助标准为2000元/生·年。 (三)省政府奖学金。奖励中职学校中全日制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4000 元/生·年。 (四)雨露计划。资助对象:按受中等职业教育(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申请方式: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无论在何地就读,其家庭均在户籍所在地扶贫部门申请。资助标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6354710.html,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黄小娥袁良凤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22期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在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行业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对广西的高职服务精准扶贫的调查发现,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题。因此需要科学审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45-03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将教育扶贫上升至国家战略,扶贫也进入到了一个全 新的阶段,精准扶贫是继攻坚扶贫之后的新时期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另一个战略举措。职业教育面向服务三农,担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培训,发挥的作用在精准扶贫阶段中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在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行业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对广西的高职服务精准扶贫的调查发现,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题,如农户内生动力不足、职业教育积极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不够明确等。如何科学审视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将意义重大。 一、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优势 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通过精确瞄准贫困人口,采取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战略措施脱贫的一种扶贫开发机制。高职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方面具有用时短、见效快、针对性强等优势,又符合教育战略需求,将长期实践。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工作对于贫困人口素质提高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体现的优势将决定它是精准扶贫选择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主要体现为: 1.职业教育特征符合精准扶贫的需求。职业教育具有普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对培训对象文化水平要求较低,符合农村大众文化水平的现状;培训目的性强,职业教育根据市场的需求能提供更多针对职业岗位的精准培训,助力贫困人口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时间短,能在短时间内给贫困人口基本的技能训练,达到就业的要求,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优点,贫困人口更容易接纳这种培训方式。 2.以专业优势开辟新的扶贫路径。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在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行业扶贫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经过近3年的探索,尤其在行业扶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以专业优势带动行业扶贫,比如作为广西唯一的水利院校,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贫困山区倾斜,加快贫困山区的水利项目建设。水

2020年最新职业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职业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职业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欢迎参考~ 职业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碧桂园集团近几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扶贫工作,并创办了一所纯慈善的职业学院。我们真切体会到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民营企业参与教育扶贫在社会认同、国家政策的支持等方面日益完善,但民营企业在办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还面临了一些问题。 一、具体问题 一是社会整体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职业教育出口好与入口差,虽然职业教育就业率高,但是报名者却不够踊跃。工作人员还要做长期的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扶贫的效率。二是贫困人口接受培训档案不够详细,还需进一步核实和甄别,以实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某些贫困人口甚至没有户口,还要重新建立档案。三是贫困人口难于集中接受培训教育,因为交通或地域的原因,一些有意愿参与培训的贫困人口未能及时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四是企业办校仍存在诸多障碍,民办职校与公办职校存在不平等的教育资源配置等。 二、具体建议 一是精准宣传,提升贫困人口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贫困人口集中居住地,政府协调宣传资源,实行精准宣传,除了加强对贫困人口进行思想教育,杜绝“等靠要”的思想,也要加深贫困人口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好处,看到职业教育的前景,从而愿意接受职业教育,选择职业教育。同时,要求粗放型生产的企业也要进行相关职业教育宣传,让素质偏低的体力劳动者也能接受职业教育观念,并给他们提供明确的接受职业教育的指引。 二是建档立卡,对贫困人口接受职业教育进行精准分类。由政府主导,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全方位了解困难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情况及主要经济负担,家庭适龄劳动力情况,家庭居住条件,处于困难状况的主要原因等具体情况,形成一户一档的档案资料。 因为贫困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职业教育扶贫切忌“一刀切”。政府要制定相关职业教育扶贫的政策,并指导编辑相关教材,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以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健康状况等分层次、分类别,制定一户一策或一人一策的职业教育帮扶措施,进行有针对性职业教育培训,对症下药,并跟踪到脱贫为止。 三是鼓励企业办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认真总结我国历史上行业(企业)办教育的历史经验,对那些确实需要行业更多支持的类型的教育,应鼓励行业去办,尤其

职业教育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扶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面对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目前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大任务。因此,有必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研究部署教育工作,推动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探索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之策。 标签: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策 一是各级政府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强化舆论宣传,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通过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改变家庭贫困状况。三是要从思想观念上逐步扭转和消除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歧视职业教育的观点,使人们愿意接受和选择职业教育。 2.科学统筹,健全职业教育扶贫运行机制 一是通过设立职业教育扶贫统一管理机构,统筹实施职业教育扶贫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和统筹规划。二是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有规划、有规模地实施。三是完善贫困地区政府区域内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整合机制。四是建立教育扶贫工程实施考核机制,对工程实施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考核。五是围绕区内不同地域的优势产业,积极构建与当地扶贫开发目标相适应、与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产教深度融合、结构规模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加大投入,完善职业教育扶贫资助体系 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统筹,确保职业教育扶贫工程资金的保障力度。二是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重大项目投入机制,从而减轻学校的资金负担。三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資助体系,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学得起技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扶贫功能。四是建立职业教育系统规范的实习实践基地。 4.建档立卡,精准分类贫困人口接受职业教育情况 主要是通过扎实细致的摸底调查工作,建立一户一档的档案资料。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制定一户一策或一人一策的职业教育帮扶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政府帮扶政策的作用。 5.整合优化,聚集职业教育扶贫社会资源 一是政府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为职业教育扶贫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二是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简化职业教育办学的审批流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三是要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在农村大力发展侧重于技能培训的职业教育。四是要盘发达地区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存量,将现有的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开放。五是依托国家中西部职业教育合作等项目,加强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全方位合作。 6.因材施教,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一是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扶贫开发需求合理设置职业教育专业,更好地满

2020年学校精准扶贫个人工作计划

2020年学校精准扶贫个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 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 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 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我镇贫困地区和 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具体工作 1.切实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 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 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 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同时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为贫困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 辅资料的行为。 2.切实做好贫困救助工作。学校政教处要积极争取引导社会各界 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 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要认真遴选贫困户贫困 学生受助对象,积极和公益部门联系落实救助政策。 3.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学习教导 处要积极落实政策。狠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要把控辍 保学工作上升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教育强县的建设,提 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大 计上面来,要通过定期家访及召开家校联谊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规劝辍学学生重新返校,使我校的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

4.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要抢抓国家、省上全面改善义务教育 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政策机遇,根据《xx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 弱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x-201x年)》,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扶持资金,该善我校基础设施条件。年内为个教学班配齐多媒体教学设施,力争实现班班通。总务处要开源节流,制定购物计划,定期修缮办公 及教学设施,年内添置200套课桌凳,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5.切实保证惠农资金落实到位。对于县财政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 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总 务处要会同膳食委员会定期检查学生营养餐落实情况,政教处要教育 学生不要购买三无食品,要把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用着购买健康放心 食品上,财务室要对各班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情况定期教学 督查审核。 6.切实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档案台账。教导处及政教处要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 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 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 步实施。 三、组织保障 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 职工要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因此我校成立了上良中学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此项工作: 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 四、工作要求

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贯彻落实《xx省教育扶贫规划(xx2020年)》、《20xxxx县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切实摸清我校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提高我校教育扶贫的功能,提高我校办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育扶贫xx职中领导小组 组长:xxx 常务副组长:xxx 副组长:xxxx 成员:全体行政、全体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xx 办公室成员:xxxxxxxx 二、工作目标 1、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宣传全覆盖。通过会议、墙报、网站、微信、子贵校园平台大力宣传国家、地方教育扶贫相关政策法规,宣传职业教育扶贫相关精神,做到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人人知晓,做到政策层层落实。 2、教育扶贫数据统计零差错。发动所有力量对全校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建档立卡、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学生四类

扶贫对象情况一个不漏,分类统计,分类上报。 3、教育扶贫对象资助全覆盖。四类教育扶贫对象的资助做到一个不漏,百分之百享受国家资助。 4、四类贫困学生实现零辍学。"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职业教育要确保所有学生人人掌握一技之长,人人做到一专多能,人人做到优质就业,人人做到适应岗位。学校要千方百计抓教育教学质量,全体教工要不辞千辛万苦做好学生、学生家长的劝学工作,基本实现贫困学生零辍学。 三、活动安排 1、召开会议,传达精神: (1)召开行政会议,传达上级教育扶贫相关精神,研究学校教育扶贫工作部署; (2)召开班主任会议,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及《20xxxx县教育扶贫补助明白卡》,班主任上好主题班会,大力宣传教育扶贫有关政策; (3)召开党员主体活动会议,贯彻教育扶贫精神,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教育扶贫系列活动; (4)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启动"千师访万户",做到全面宣传,人人知晓,数据统计不出差错,贫困对象情况一清二楚,资助对象一个不漏,坚决做到贫困对象零辍学。 2、宣传工作安排 (1)、学校党支部、工会、办公室、团委利用学校墙报、网站、子

中等职业教育扶贫规划

中等职业教育扶贫规划 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为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基础性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教育,培养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将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 相当。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很具特色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要发展特色是关键,没有特色就不会长久、长足发展。同时,职业教育要发展还要有水平,水平高于特色之上,在形成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要注重水平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只有自身发展上台阶、上水平、有特色,才能具备教育扶贫的能力。因此,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将从以下方面发展提高自身建设水平,增强职业教育扶贫能力。 (一)中等职业教育总体发展: 到2020年,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在承接北京中职学校外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创建适合县域特点的职业教育集团,届时我县职业教育学校占地面积达到200多亩,总建筑面积达到80000多平方米,教职工240多人,在校生4000人以上,成为服务本地,辐射京津的县级职业教育典范和教育扶贫主战场。 (二)加大实用型专业建设力度

中等职业教育扶贫要得是技术、靠得是技能、盼得是就业、图得是致富。为此,我县计划到2018年新开设一到二个适应产业发展的新兴专业,拓宽学生升学和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和就业方向,把“读书、就业、创业”有机结合,把职业教育与扶贫项目有机结合,把扶贫项目与特定人群有机结合,做到精准扶贫。 (三)外引内联开展多形式联合办学 中等职业教育既要走出去引进来,同时,还要立足于本地实际。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农民脱贫致富是县域扶贫的重点,也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在联合办学中,我县将立足于本县实际,计划到2018年建成至少引进3个高效现代农业企业参与办学,引进先进的现代农艺技术,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养一批留得住,用的上的现代职业农民,使农民不用背井离乡也能有班上、有钱赚、能致富。 在大力开展涉农联合办学的同时,我县还将积极稳妥地与高等院校开展中高职3+4联合办学,与外地以及本地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实施半工半读制度,使每年初中、高中毕业后学生能够实现边学习、边就业。到2020年至少与一个高等院校开展中高职3+4合作办学模式,与至少20个县内外企业达成合作办学意向,为学生升学、就业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职业教育扶贫现状及问题研究

职业教育扶贫现状及问题研究 摘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职业教育扶贫是整个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扶贫的现状分析,找 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新形式下的职业 教育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扶贫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赋 予了新的目标和内涵。“职业教育要面向民众、服务社会,是助民、惠民、富民的重要基石,要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抓增收,促进 职业教育就是促发展、促稳定、促和谐的理念,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笔者认为,现代职业教育究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实施职业教育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 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 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规划要求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 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这就为职业教育扶贫指明了方向。所以,当前分析和把握我国职业教育扶贫的现实状况,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 决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业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扶贫工作的重心。 二、职业教育扶贫的现状 1.对职业教育扶贫的认识 教育是实现农村反贫战略的根本之策。舒尔茨认为,要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就必须向农民进行教育及文化投资,而促进农民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根本途径 是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培训。他说:“农民学会如何最好地使用现代要素,这既需要新知识又要新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在本质上是向农民的一种投资。仅仅从 经验中学习不仅缓慢,而且在许多方面比其它学习方法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在 教育能承担起提供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之前,在职培训起着很大作用,特别是 对这一代人更是如此。”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素质较低、观念落后导致的发展能力差。因此,扶贫开发工作在解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的同时,必须注重解决人的观念和素质问题。实践证明,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职 业教育,特别是通过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改变其生活观念,进而使他们转 移到二、三产业,是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 政治和经济意义。 2.职业教育扶贫的相关行动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扶贫工作高度重视,颁布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 纲要(2011—2020年)》已将贫困地区教育作为帮扶的一项重要内容,分别在专 项扶贫和行业扶贫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对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补贴”,“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继续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要通过帮扶贫困家庭子女就读高中或职业学校,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获得 较高的经济收入,最终带动家庭脱贫,从根本上消除家庭贫困,从源头上解决贫 困问题。 以贵州省为例,根据《贵州省教育扶贫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贫困生职业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精准扶贫班中职招生简章三宝乡鲁荣乡修订稿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精准扶贫班中职招 生简章三宝乡鲁荣乡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教育精准扶贫班(中职)招生简章 一、学院简介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贵州省教育厅。是一所以举办高职教育为主体,同时举办职前职后培训,集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工艺美术、经济管理、旅游服务等为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公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贵州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贵州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优秀学校、贵州省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院地处花溪大学城,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现设有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机电工程系、轻工化工系、人文社科系、建筑工程系及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中职教学部等七系三部。有42个高职招生专业,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0725人。有专兼职教师640余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专任教师比例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还有一支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占等兼职教师队伍,为学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为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进入花溪大学城的高职院校,学院将与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阳中医学院等省直高校共享大学城优质教学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学院将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聚焦内涵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深耕轻工,融入贵安,服务贵州,开放发展”的办学定位,按照“轻工特色与产业服务并举,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并重,开放办学与内涵发展并进”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把学院全面建成“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二、学院荣誉 贵州省示范校高等职业院校 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贵州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工作评估优秀单位

职业学校教育扶贫总结

职业学校教育扶贫总结 “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XX年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碧桂园集团近几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扶贫工作,并创办了一所纯慈善的职业学院。我们真切体会到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民营企业参与教育扶贫在社会认同、国家政策的支持等方面日益完善,但民营企业在办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还面临了一些问题。 一、具体问题 一是社会整体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职业教育出口好与入口差,虽然职业教育就业率高,但是报名者却不够踊跃。工作人员还要做长期的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扶贫的效率。二是贫困人口接受培训档案不够详细,还需进一步核实和甄别,以实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某些贫困人口甚至没有户口,还要重新建立档案。三是贫困人口难于集中接受培训教育,因为交通或地域的原因,一些有意愿参与培训的贫困人口未能及时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四是企业办校仍存在诸多障碍,民办职校与公办职校存在不平等的教育资源配置等。 二、具体建议

一是精准宣传,提升贫困人口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贫困人口集中居住地,政府协调宣传资源,实行精准宣传,除了加强对贫困人口进行思想教育,杜绝“等靠要”的思想,也要加深贫困人口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好处,看到职业教育的前景,从而愿意接受职业教育,选择职业教育。同时,要求粗放型生产的企业也要进行相关职业教育宣传,让素质偏低的体力劳动者也能接受职业教育观念,并给他们提供明确的接受职业教育的指引。 二是建档立卡,对贫困人口接受职业教育进行精准分类。由政府主导,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全方位了解困难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情况及主要经济负担,家庭适龄劳动力情况,家庭居住条件,处于困难状况的主要原因等具体情况,形成一户一档的档案资料。 因为贫困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职业教育扶贫切忌“一刀切”。政府要制定相关职业教育扶贫的政策,并指导编辑相关教材,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以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健康状况等分层次、分类别,制定一户一策或一人一策的职业教育帮扶措施,进行有针对性职业教育培训,对症下药,并跟踪到脱贫为止。 三是鼓励企业办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认真总结我国历史上行业(企业)办教育的历史经验,对那些确实需要行业更多支持的类型的教育,应鼓励行业去

职业教育助推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

职业教育助推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6〕15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发〔2016〕18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7〕25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7〕28号),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助推精准脱贫,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助力脱贫富民战略实施,以扶贫开发重点县职业教育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为主要对象,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为延伸,以提高劳动者技术技能为抓手,引导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提素质、学技能,稳就业、增收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职教强民、资助惠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 二、基本原则 (一)技能为本,脱贫为要。突出职业教育扶贫的“造血”功

能,使职业教育成为贫困学子就学、实用技术培训、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主渠道,实现“职教培养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一户”。 (二)就业导向,突出特色。贴近贫困家庭,贴近主导产业,贴近市场,由短期培训为主向长、中、短期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相结合转变,以就业、创业、增收效果为标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提高职业教育助推精准脱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全面覆盖,精准施策。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坚持自治区、市、县(区)、乡(镇)、职业学校五级联动,构建到学校、到教师、到学生的职业教育助推精准脱贫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政策和项目的整合力度,因地制宜、因校谋划、因生施策,确保扶持到校、资助到生。 三、工作目标 (一)“两后生”全部入学。积极引导贫困地区未升入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创新“奖、助、贷、免、补”等资助办法,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确保贫困人口中的“两后生”全部接受中、高职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 (二)薄弱学校全面达标。按照“保基本、兜住底、补短板、促公平”的原则,加强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实习实训水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