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温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低温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低温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低温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低温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综述了低温对玉米苗期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

八仝.弋匚

术参考。

关键词:低温;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影响;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

10.14025/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4530947.html,ki.jlny.2016.10.057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3 以上玉米是一种短日照、喜温的C4 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对温度要求比较高。但由于近年极端天气的影响及水资源的匮乏,玉米在其生育期内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而引发温度胁迫。我国北方玉米产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早春低温和倒春寒,这也是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东北地区多次发生在早春时期的低温冷害,造成了玉米大幅度减产,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春季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可为玉米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低温对玉米萌发的影响玉米种子萌发前提条件是适宜的温

度、足够的水分和充于5C时,不发芽;当温度为6C,种子开

始发芽。在萌发过程中,前期温度越低,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越大。吴绍骥认为,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C?7C,当温度

过低时,不仅影响种子的萌发,降低其发芽势和发芽率,而且

还会影响幼苗的活力,延迟出苗,使种子的发芽进程减慢。史

占忠等研究认为,在低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及其发芽势会

有所降低,但发芽率的下降幅度要小于发芽势的下降幅度。温

度过低不仅影响种子的发芽率,还会影响玉米种子出苗的整齐

度,降低成苗率,严重时使种子丧失活力,出现烂种及粉种等

现象。玉米种子在播种期至出苗期遭遇低温时,种子的发芽率

及其发芽势都会降低,并出现出苗过程延迟和苗弱、瘦小的现

象。

足的氧气。龚文娟等研究发现,玉米种子在温度为 5 C或低在低温条件下,种子吸水膨胀的时间会延长,发芽速度减缓,玉米种子中的糖类、有机酸及其蛋白质等部分细胞营养组分渗出体外,及其容易受到土壤中细菌及真菌的侵害,导致种子腐烂,影响发芽率;土壤温度越低,种子萌动的速度越慢,所需时间越长;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萌动的速度加快,所需萌动的时间越短。玉米发芽出苗期延长,容易造成种子的粉化或霉烂,出苗率降低,造成缺苗断垄。

2苗期低温对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根系是玉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收水分及养分的器官,同时也影响着地上部的生长。研究发现,根系在土壤中的生

长状况及其分布决定了玉米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也决定了玉米对低温胁迫的抵抗能力。曹宁等研究发现低温抑制了玉米根系的生长,根系的体积及总长度明显减少,虽然单位侧根长度和数量有所

增加,但根系总表面积仍低于对照。王连敏研究结果发现,玉米苗期遇到低温冷害,会降低根冠细胞的增殖速率及呼吸活性,使玉米的生理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罗宁等研究发现低温明显的抑制了玉米根系的生长与伸长,进而影响了根系的形态结构,根系的单位根长密度较高,从而有利于作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虽然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但是当温度在 5 C时,根系几乎都

停止了生长。曹宁等研究了低温胁迫对不同品种玉米苗期根系性状的影响,发现在一定的低温处理下,主根、侧根的数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呈递减趋势。对玉米幼苗进行低温处理,发现低温胁迫直接影响根系的活力,玉米根系活力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温度过低,根际周围活化出来的营养元素不能被作物及时吸收,进而影响植株对水分及其养分的吸收。玉米根系的状况及其根系的活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地上部分的生长。

3苗期低温对茎端生长发育的影响王洪刚等研究发现,当玉米生育期在苗期时,其株高及茎粗受温度影响较大,株高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在低温条件下,植株较小。玉米茎粗也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有增加的趋势,但是不同品种间对温度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性。玉米茎端生长发育易受低温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温度对光合作用,水分和养分吸收的直接作用及温度对茎端和根端的形态变化过程的间接作用。在低温条件下,根端和茎端的干物质积累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常表现不明显。玉米在变温处理下,叶面积生长速率对温度下降的反应比茎端干重下降的反应更敏感。玉米苗期在低温胁迫

下,叶鞘及中胚轴变为褐色,更严重时叶片呈现萎蔫水渍状,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史占忠等研究指出,苗期遭遇低温会降低叶片的光合速率,株高降低,进而减少干物质的积累,减缓了玉米的营养生长过程;当低温持续10 天时,全株的干物质显著降低,并且干物质积累降低的程度与低温持续的时间成正相关。

4防治措施

4.1 做好品种区划。选用早熟品种。严禁越区种植玉米遭受的冷害多为延迟性冷害,所以要做好品种规划,使玉米品种所需的积温与当地可能的积温相协调,避免盲目选用不适合的品种。应尽量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熟期匹配的品种,无霜期为120?130天的地方选用生育期不超过120

天的品种。

4.2 精细整地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精细整地,为玉米的播

种及种子萌发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精细整地的要求是:在播种区内地面平整,土壤松碎,土细,没有大土块且表土层上虚下实。这样可以保证种子播种的深浅一致性,并将种子播在扎实而不再下沉的土层中,种子上面有一层松碎的覆盖层,促进土壤中的毛管水不断流向种子处,保证出苗整齐均匀。

4.3 适时早播,种子播前处理

适时早播,时期应该掌握地温在0?5厘米处,稳定通

过7C?8C时开始播种,覆土3?5厘米,集中在10?15天播完,以达到缩短播期,保证出苗整齐。种子在播种前可用浓度为0.02%?

0.05%的硫酸铜、氯化锌、钼酸铵等溶液浸种,以提高种子在低温下的发芽力,并使玉米提前成熟,减轻冷害。

4.4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应对低温

胁迫有效的措施,主

要是通过增加地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进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促进根系生长,加快出苗速度,从而消除低温胁迫对玉米造成的不利影响。然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存在着一些隐患,例如地膜回收率低造成的农业污染等,因此提倡使用光降解膜和生物降解膜,以防污染。

4.5科学使用肥料邹国元研究发现,玉米在低温胁迫下,适当

施用钾肥有

利于质膜透性保持在较低水平,并且明显的降低玉米的萎蔫

率,增强抗性。陈兵兵等研究发现,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当

氮肥的含量固定时,适量的施用磷肥,玉米中的超氧化物歧

化酶的活性逐渐增强,细胞膜透性降低,干物质量增加;当

施用适量的钾肥时,玉米中电解质的平均渗出率降低,可溶

性糖含量提高;硅肥也能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降低电

解质的渗出量。因此,研究发现不同用量的磷肥、钾肥和硅

肥对玉米抗寒起到重要的作用。科学使用肥料这项措施比较

简单、操作性高并且价格低廉,比较利于大田的广泛使用。

4.6 加强田间前期管理

玉米出苗时,应该及时查看玉米出苗情况以及时补苗,确保苗

齐、苗匀、苗壮。中耕管理应该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灵活掌握。中耕松土时要求控制土壤墒情的前提下由浅到深,天旱时,底墒不足,应以保墒为中心,中耕时浅趟,避免出现断垄跑墒现象;土壤水分大时,要早趟、深趟,降低土壤含水量,以提高地温。

玉米生长过程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 (一)生育阶段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 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

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2.穗期阶段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 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 (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玉米知识

玉米知识 一、填空题 1、田间试验是农业科学实验的主要形式。 2、田间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3、小区两边或两端的植株因占有较大空间和土地而表现的生长优势是边际效应。 4、已知试验地的肥力梯度时,小区的方向必须是使长的一边与肥力变化的方向平行。 5、田间试验应设置对照区以CK表示,作为与处理比较的标准。 6、田间试验小区在各重复内的排列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序排列和随机排列两种。 7、试验地在耕耙时要求做到深度一致,耙匀耙平,耕地的方向应与将来作为小区长边的方向垂直,使每一重复内各小区的耕作情况最为相似。 8、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r≤1。 9、在统计上x和y有两种理论模型:第一种叫回归模型,第二种叫相关模型。 10、只研究一个因素效应的试验叫单因素试验。 11、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处理数不宜太多,因为处理数过多时,区组必然增大,会降低局部控制的效率,所以处理数以10个左右为宜。 12、随机区组设计不仅是单因素试验常用的设计法,也是多因素试验的一种常用设计法。 13、我区属半干旱向干旱过度地带。 14、我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的60%左右。 15、我区年均无霜期155天。 16、玉米的功能叶通常是指穗位叶、穗上叶和穗下叶。 17、通常情况下玉米追肥的最佳时期是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 18、玉米收获的穗子是雌穗。 19、我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候寒温,雨量稀少,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20、农业的三分法将农业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21、玉米种子活力鉴别法有外观目测法、红墨水染色法、浸种催芽法。 22、尿素的养分含量是46%,碳酸氢铵的的养分含量是17%。 23、杂交玉米种子的质量指标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四项。 24、磷酸二铵含P2O5为46%,N为18%,硫酸钾中含K2O为50%。 25、玉米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26、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是籽粒基部剥离层组织变黑,黑层出现;二是籽粒乳线消失。 27、玉米一生中,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及代谢均会发生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称为生育时期。 28、当50%以上植株表现出某一生育时期特征时,标志全田进入该生育时期。 29、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全生育期。 30、从出苗至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31、水稻是短日照作物。 32、水稻是禾本科作物。 二、判断题 1、根据玉米的雄穗判断玉米应该是伞形科。(×)(禾本科) 2、构成玉米的产量因素为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 3、现代农业提的三品一标,简言之是对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总称。(√) 4、“一村一品”最早是由以色列提出并发展的。(×)(1979年由日本大学具原知事平松守彦提出,并于1980年开始实施) 5、世界上最适于玉米种植的地有3个玉米带:第一个是美国玉米带;第二个是中国玉米带;第三个是欧洲玉米带。(√) 6、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是排在水稻、小麦之前的第一大作物。(×)(仅次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作物,在陕西省是第一大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20hm2左右) 7、玉米的果穗穗列数都呈偶数或双数列。(√)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

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b.三叶期——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2.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对土壤的要求及改土玉米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严格,可以在多种土壤上种植。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水平高、营养丰富,疏松通气、能蓄易排,近于中性,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种植最为适宜。玉米地深耕以33厘米左右为宜,并注意随耕多施肥,耕后适当耙、勤中耕,多浇水,促进土壤熟化,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翻、垫、淤、掺等方法,改造土层,调剂土壤。土层厚逐渐深耕翻,加深土层,增加风化,加厚活土层;对士体中有砂姜、铁盘层的,深翻中拣出砂姜、铁盘,打破犁底层;对土层薄、肥力差的地块,应逐年垫士、增施肥料,逐步加厚、培肥地力;对河灌区,可以放淤加厚土层改良土壤;对沙、粘过重的土壤,采取沙掺粘、粘掺沙调节泥沙比例到4泥6沙的壤质状况,达到上粗下细、上沙下壤的土体结构。 (二)对养分的要求及施肥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需肥较多,对氮、磷、钾的吸收尤甚。其吸收量是氮大于钾,钾大于磷,且随产量的提高,需肥量亦明显增加;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需钾量大于需氮;磷量。如对亩产300—350千克的玉米进分析,得到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2.5:1:1.5;亩产350—400千克时为2.4:1:1.7;亩产720千克时则为 3:1:4。其他元素严重不足时,亦能影响产量,特别是对高产栽培更为明显。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总趋势:苗期生长量小,吸收量也少;进入穗期随生长量的增加,吸收量也增多加快,到开花达最高峰;开花至灌浆有机养分集中向子粒输送,吸收量仍较多,以后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可是,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总趋势有所不同,到开花、灌浆期春玉米吸收氮仅为所需氮量的1/2,吸收磷为所需量的2/3;而夏玉米此期吸收氮、磷均达所需量的4/5。还有,中、低产田玉米以小喇叭口至抽雄期吸收量最多,开花后需要量很少;高产田玉米则以大喇叭口期至子粒形成期吸收量最集中,开花至成熟需要量也很大。因此,种植制度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在供肥量、肥料的分配比例和施肥时间均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试验证明,玉米生长所需养分,从土壤中摄取的占2/3,从当季肥料中摄取的只占 1/3。子粒中的养分,一部分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一部分是生育后期从土壤和肥料中摄取的养分在叶片等绿色部分制造的。以氮素为例,57%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40%左右来自土壤和肥料。因而施肥既要考虑玉米自身生长发育特点及需肥规律,又要注意气候、土壤,地力及肥料本身的条件,做到合理用肥,经济用肥。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比,“三肥”底施。应促、控结合,既要搭好身架,又要防止徒长,确保株壮、穗大、粒重、高产不倒。(三)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

玉米常见的十大虫害汇总

玉米常见的十大虫害汇总 1、玉米蓟马蓟马在玉米上发生 2 代,行孤雌生殖,主要是成虫取食玉米造成为害,主要是苗期为害重,玉米和中茬玉米在6 月下旬已过心叶期或心叶末期时,蓟马便转向处于苗期的夏播玉米和高梁上为害。形态特征雌成虫分长翅型、半长翅型和短翅型。体小,暗黄色,胸部有暗灰斑。前翅灰黄色,长而窄,翅脉少但显着,翅缘毛长。半长翅型翅长仅达腹部第 5 节,短翅型翅略呈长三角形的芽状。卵肾形,乳白至乳黄色。若虫体色乳青或乳黄,体表皱榴有横徘隆起颗粒。蛹或前'蛹'体淡黄色,有翅芽为淡白色,蛹块羽化时呈褐色。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合理密植,适时浇灌,及时清除杂草,有效减轻蓟马为害。(2)药物防治:当蓟马为害严重时应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或22%毒死蜱.吡虫啉乳油2500 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 倍液喷雾。(3)人工防治:对于已形成“鞭状”的玉米苗,可用锥子从鞭状叶基部扎入,从中间豁开,让心叶恢复正常生长。 2、黏虫玉米黏虫为迁飞性、暴食性害虫,为当前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黏虫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玉米叶片,使之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吃光,仅剩光秆,造成绝 收。危害特点黏虫繁殖力强,产卵部位有选择性,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上卵多产在枯叶尖部位。幼虫孵化后,集中在喇叭口 内取食嫩叶叶肉,3 龄食叶成缺刻,5 龄食量最大,可将叶片

吃光。在玉米上多栖息在喇叭口、叶腋和穗部苞叶中。有假死性,3龄后有自残现象,4 龄以上能群集迁移扩大危害。幼虫取食活动以傍晚、清晨及阴雨天最盛。成虫喜取食蜜源植物,对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很强趋性。黏虫喜温暖高湿条件。降雨一般有利于发生,但大雨、暴雨和短时间的低温,不利于成虫产卵。生长茂密、地势低、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生重。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在黏虫幼虫3 龄前每亩用20%杀灭菊酯乳油 15~45 克对水50 公斤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 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2000 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 倍液喷雾防治。 (2)生态防治:在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 号防治,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在黏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诱集成虫。3、玉米粘虫玉米粘虫是一种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体长17-20 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一年可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天敌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形态特征卵长约,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老熟幼虫体长38mm 。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线白色,亚

玉米整个生育周期关键数据

玉米整个生育周期关键数据、及动态影响 一、温度1、在5-10厘米深的土壤中,温度恒定在10-12度时可以播种;温度在25-35度时玉米种最适合发 芽;温度在18-20度时最适合苗期生长。 2、日均温度在18度时开始拔节;在20-23度时最适合拔节;温度在低于15度时停止拔节。 3、日均温度在26-27度时玉米开始开花,温度在高于38度和低于18度时会出现雌雄开花不协调,造成秃尖和缺粒。 4、灌浆期要求温度保持在20-24度,温度低于16度时不利于灌浆,温度高于25度时会出现高温逼熟,千粒重降低而减产。 5、土温在20-24度时最适合根的生长,低于4.5度或超过35度要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 二、光照 玉米属短日照作物,在8-12小时光照条件下可促进生长发育。在12-14小时光照有抑制作用。 雌穗在蓝、紫、白光下发育快,在红橙光中发育迟缓。雄穗在绿光中表现极度迟缓。 三、水分 抽穗前后15天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需水最多。 在苗期是玉米一生中最抗旱的时期。 玉米的需水规律 苗期需水较少,占一生的18%~19% 穗期需水较多,占一生的37%~38% 花粒期需水最多,占一生的43%~44% 抽雄、吐丝期需水强度最大 四、养分 玉米一生需要的营养是N、P、K分别为3.5公斤、1.7公斤、3.0公斤 在前几年专家推荐的施肥比例为N:P:K=1:0.5:0.8 现在推荐的施肥比例:N:P:K=1:0.5:1 另在禾本科植物中玉米对Zn肥的需求最多 五、叶与幼穗分化的关系

玉米的器官 一、根 1、初生根:又叫胚根,种子根。是玉米出苗后2-3周内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 2、次生根:又叫地下节根。当玉米幼苗长出2-3片叶时,在着生第一片完全叶的节间基部开始产生次生根。一般4-7层,是玉米的主体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还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3、气生根:又称支持根或地上节根。玉米在拔节至抽雄前,在靠近地表的茎节上,可自下而上环生出2-3层或更多层支持根。该根起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作用,且防止茎杆倒伏的作用。 在拔节以前,玉米的生长以根系形成为中心。三叶期至拔节期地下部生长速度比地上生长快10-50%,到抽穗开花期根系干物质重达最高峰。因此在田间管理上,苗期应控上促下,达到根多,株壮不徒长;穗期应促使茎叶根协调生长;花粒期应让根延长根系活力,防止早衰。 二、茎 由节和节间组成,一般变化在8-24范围内。地下3-7节,地上8-22节。近地面基部1-3节,其节间长短粗细与倒伏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苗期适当控制肥水,使茎秆敦实,可以防止倒伏 三、叶 由叶鞘、叶片和叶舌组成。 在整个植株中,棒三叶(果穗叶和上下叶)叶片最长、最宽、叶面积最大,单叶干重最重。这有利于果穗干物质积累,所以在生产上要注意通过合理肥水管理适当扩大“棒三叶”面积。 四、雄花序 圆锥花序,着生于茎秆顶部,由主轴和若干分枝组成。 玉米雄穗抽出后2-5天开始开花,开花后2-5天为开花盛期,但以第三、四天开花最多。开花开完要7-11天,长的11-13天。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上午7-11时开花最盛,7-9时开花最多。雄穗散粉时间一般约7天,在雄穗开始散粉后3

我国玉米模型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0906(2009)03-0130-04 我国玉米模型的研究进展 魏俊凯1,2,温暖1,郑国清1,2 (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郑州450002;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郑州450002) 摘要:简要介绍了2003年以来我国对玉米生产模型、玉米管理知识模型、玉米长势遥感监测模型进行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在玉米模型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不足,许多模型在生产与科研上不能得到广泛应用,指出我国在玉米模拟技术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向模型综合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强模型的实用性,扩大应用范围。 关键词:玉米;作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rogress on Maize Model in China WEI Jun-kai1,2,WEN Nuan1,ZHENG Guo-qing1,2 (1.Agronomy College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450002; 2.Agricultural Economy&Information Research Center,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45000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maize production model,maize manage-ment knowledge model and maiz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model in China since2003,and put forward the limita-tions of China’s maize model study.With the deficiency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liability,the most models could not be widely used on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This paper also pointed out the study of China's maize model technology which should be developed with integration,network-based and intelligent,to enhance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model,and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M aize;Crop model;Research progress 60年代作物模型开始研究并迅速发展起来,最初构建作物模型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数学解释,更好地认识作物本身的特性。后来由于研究新视野和新问题的发现,作物模型的解释和预测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许多基于应用目的的作物模型迅速发展起来。 作物生长模拟研究最早起源于荷兰和美国,不仅能模拟作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还能模拟土壤水分平衡与养分平衡过程,可以帮助初步筛选适宜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环境和各种类型土壤的新品种,也可以用于预测产量、管理决策等。 收稿日期:2008-09-23;修回日期:2008-11-24 作者简介:魏俊凯(1980-),男,河南偃师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技术。 郑国清为本文通讯作者。 我国玉米模型研究起步较晚。曹永华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将美国的CERES-M aize模型引入我国并进行汉化,开始对玉米生长过程进行模拟研究[1]。在模拟玉米发育各主要生理生态过程的同时,又在管理知识模型和遥感监测模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就。 1玉米生长模型 1.1玉米生长发育各主要生理生态过程的模拟模型 王康等[2]根据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氮素状况计算夏玉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进而逐日计算干物质增长过程,建立了夏玉米生长和吸氮的耦合作用模型,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夏玉米光合作用、干物质生长和根系吸氮过程。宋有洪等[3]依据实验确立的器官生物量-形态关系,建立了器官形态构建模型;李海春等[4]采用人工接种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空动态,对其动态数据利用SAS软件构建该病害传播 玉米科学2009,17(3):130~133Journal of M aize Sciences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xx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xx大斑病 1.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 2.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度)决定。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良种; 2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3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二、玉米小斑病 1.症状: 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 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

2.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2号、商单4号、丹玉6号等;自交系有吉63、辽1311、自330等。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 3.加强栽培管理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50-75千克,隔7-10天喷1次,共防2-3次。三、玉米圆斑病 1.症状: 玉米圆斑病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为害果穗,造成穗腐,病菌可深达穗轴。病部变黑凹陷,使果穗变形弯曲。子粒变黑、干批。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水浸状,淡绿色或淡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 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2.发病规律: 由于穗部发病较重,所以带菌种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种子不能发芽而在土中腐烂,有时引起幼茵发病或枯死。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以及果穗子粒上潜存的菌丝体均可安全越冬,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

玉米制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制种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玉米瘤黑粉病 1.1症状特点及发病规律此病是局部侵染病害,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分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叶、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菌瘤。雄花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长圆形或角状菌瘤;雌穗发病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菌瘤,严重的全穗形成大的畸形菌瘤。菌瘤外表是一层银白亮膜,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以后遂渐变成灰白色,后期变成黑灰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即冬孢子)。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地表、粪肥上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对病害的远距离传播有一定作用。此外,病菌也能从伤口侵入。冬孢子在玉米生育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在玉米抽雄期蔓延最快,形成发病高峰,直到玉米成熟后停止侵染。 1.2发病环境条件玉米在全生育期内都可以感染瘤黑粉病,尤其以抽雄前后一个月内为盛发期,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造成生理干旱,抗病力弱,利于发病;苗期高温多湿、人工去雄作业、虫害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伤口,都会严重发病;连年制种田及高密植田或灌溉时间间隔长,造成水分时少时多,以及偏施过量氮肥,都会削弱植株抗病力,使病害发生较重。品种抗性:一般紧凑型品种较抗病,披散型品种抗病差;硬粒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 1.3防治方法:防治此病采用减少菌源、选用抗病亲本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3.1 减少病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带出田外深埋;进行秋深翻整地,把地面上的菌源深埋地下,减少初侵染源;避免用病株沤肥,粪肥要充分腐熟。与非谷类作物轮作倒茬2~3年。 1.3.2 利用抗病自交系用于生产,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选择紧凑型品种、硬粒型品种。 1.3.3化学防治:用含有粉锈宁成分的种衣剂包衣或拌种;在可见叶10—12叶喷施好立克3毫升/亩,喷施2次;或在玉米抽雄前喷50%多菌灵150克/亩或5%福美双150克/亩,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 1.3.4 加强栽培管理,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避免偏施、过施氮肥;灌水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易感染期必须保证水分充足;及时彻底防治玉米螟等害虫;人工去雄尽量不要造成大的伤口,均可减轻病害。 2.玉米红蜘蛛 2.1症状及发生规律: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生活史 一、生育期 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期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叶数多、播期早、温度低的生育期长,反之则短。 二、玉米的生育时期 玉米的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常用的生育时期有: 播种期:播种的日期出苗期:苗高2-3厘米,第一片真叶展开的时期 拔节期: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日期 抽雄期:雄穗主轴从顶叶露出3-5厘米的日期 开花期:雄穗主轴小穗开始开花的日期 吐丝期:雌穗花丝从苞叶伸出2-3厘米的日期 图9-吐丝开花 成熟期:果穗中下部籽粒乳线消失,胚位下方尖冠处出现黑色层的日期

生产上,通常以全田50%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的日期,为各生育时期的记载标准。 另外,生产中还常用小、大喇叭口期作为生育进程和田间肥水管理的标志。小喇叭口期是指植株有12一13片可见叶,7片展开叶,心叶形似小喇叭口。大喇叭日期是指叶片大部可见,但未全展,心叶丛生,上平中空,形似大喇叭口。 三、玉米的生育阶段 玉米营养和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在全生育过程中表现有明显的主次关系,按其形态特征和生长性质,可将其生育期划分为不同的生育阶段: 1. 苗期 从播种期至拔节期,包括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等过程,此期玉米主要进行根茎叶的分化和生长,是营养生长阶段; 2. 穗期 从拔节期至雄穗开花期,此期是玉米营养器官生长乳线 图10-乳线消图11-成

与生殖器官发育并进的阶段,玉米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并基本建成并完成雄穗和雌穗的分化发育; 3. 花粒期从雄穗开花期到籽粒成熟期,此期是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玉米完成开花、吐丝、受精、结实的过程直至成熟。 玉米的生育阶段 图12-玉米的 一、玉米的营养器官 (一)根 玉米根系具有吸收养分、水分,固定支持及合成多种活性物质的功能。玉米根属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及常见病虫害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 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 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2.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3)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4)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5)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 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6)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7)开花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8)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9)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这一时期可适当施加点氮肥。如尿素,可增加产量,但切记,在抽丝期之前不可偏施氮肥,以免花期不遇,造成绝收现象。(10)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11)蜡

(推荐)玉米生长中各阶段生育特点及管理

玉米生长中各阶段生育特点及管理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从播种至拔节这段时间,一般为30天。苗期是以长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是决定亩株数、并为穗大、粒多、玉米丰产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足、苗齐、苗壮的目的。 播种—出苗期 春播:精细播种,适期播种,春播地温温度稳定通过12℃,(时间在5月中下旬),要足墒下种。种子播入后,在温度、水分、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7天即可出苗。指本地在5月20号以后播种的)。(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本身贮藏的营养耗尽,这时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这因墒情而定,墒情差的地块可播前2-3天开沟造墒,亦可播后浇蒙头水,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种子籽粒大小和播种深浅与幼苗的健壮有很大的关系,种子粒大幼苗就比较健壮。播种深浅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适宜的播种深度要根据土质、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以5-6厘米为宜。如果土壤粘重,墒情好时,适当浅些,一般4-5厘米;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沙质土壤,应播种深些,可增到6-8厘米。 夏播:采用麦田套种或麦后贴茬直播。套种一般在麦收前5-7天播种,以减少小麦对玉米的不良影响。(1)平播贴茬播种时,小麦留茬10公分,浇足蒙头水,(2)播种质量,播深一致,播种机以2-3档速度行驶,行速要匀,播行要直,中途尽量不停车。注意播幅之间的衔接,不能漏播和重播。(3)存在问题:易出现缺苗断垄现象,播种质量差。 --三叶期—拔节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玉米拔节所谓第7片叶,这片叶又细又长,这阶段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影响生长,当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玉米三叶期表现黄、细、瘦、弱生长停止或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2、穗期阶段 玉米从拔节至大喇叭口期的一段时间,一般为30天。夏玉米经历25-28天左右,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这一时期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

玉米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玉米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地上害虫类 一、玉米螟 1、发生特点 玉米螟在我省一年发生1代或2代,在玉米各生育期都可以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取食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杆,造成植株生长受害。 2、防治要点 生物防治:在玉米螟产卵期,采用人工释放赤眼蜂,能够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在玉米螟卵孵化阶段,田间喷施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也有很好的控制虫害效果。也可利用白僵菌颗粒剂防治。 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采用黑光灯或性诱剂技术,能诱杀大量成虫,减轻下代玉米螟的危害。 种植抗虫品种:品种间在抗虫性上有差异,高抗类型品种较少,多数品种属于感虫类型。 药剂防治:1.5%辛硫磷颗粒剂以1:15比例与细煤渣拌匀,或选用0.15%功夫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期撒入喇叭口内即可。 二、粘虫 1、发生特点 粘虫具有迁飞特性,一年发生两代。粘虫取食玉米叶片,大发生时可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 2、防治要点 控制越冬虫源:结合作物的中耕,铲除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诱杀成虫和诱集产卵:在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集并杀灭成虫;利用枯草把引诱虫产卵并灭卵。 3、药剂防治 在玉米苗期当粘虫幼虫数量达到20-30头/百株时,后期为50头/百株时,在幼虫3龄前,及时喷施杀虫剂,每公顷用灭幼脲1号15-30克或灭幼脲3号5-10克,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 三、白星花金龟 1、发生特点 一年发生1代。在玉米成株期成虫取食幼嫩籽粒、茎杆和雄穗,其成虫在腐殖质中越冬。 2、防治要点 诱杀成虫:在田边以黑灯光诱杀成虫;利用白星花金龟对酒醋味的趋性,在地边矮树或架子上放置较深的、装有糖醋液的罐桶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采用药剂拌种,杀灭土壤中的幼虫。主要药剂有: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以种子重量的0.4%经稀释后拌种。也可用毒土法:每公顷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0ml,加水15KG,拌细湿土300KG,播种时均匀撒入玉米行中。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第五节 与综合防治枝术 玉米田的主要病虫害有地下害虫、玉米丛生苗、玉米花白苗、玉米根腐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蚜、玉米螟等,现就其发生特点和防治疗法介绍如下: 一、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1.地下害虫的发生种类玉米的地F害虫主要种类有: xx、xx、蝼蛄等。 地下害虫主要为害作物的种子幼根、幼芽等部分,常造成缺 苗、断条及“小老苗”的产生,使种植密度下降,并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 2.地下害虫的防治技术 (1)整地秋冬及叫深翻地,将地下害虫翻于地表使之无法越冬。同时破坏地下害虫的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害虫基数,从忻减轻地下害虫的为害程度。 (2)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包农处理,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杜绝白籽下地,是防治玉米田地下害虫的统防统治的重要措施.一般每20千克玉米种子拌种衣制500克左右。 二、苗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1_玉米丛生苗(君子兰苗)病的发生与防治玉米丛生苗病,俗称君子兰苗,南于干旱、低温、地下害虫为害、农事活动等斟索引起的一种玉米田茼期病害,常造成玉米生长畸形、不结实,从而影响玉米产量。 防治方法:

防治玉米丛生苗病的有效措施是实施种子包衣处理。用含有杀虫剂有效成分含量的种丧剂,在玉米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一般每20千克种子拌50。克左右的种农剂。 2.花白苗的发生与防治玉米花白苗居由于土壤巾缺锌引起的,一般在玉米3~4片叶出现,病斑在叶片基部或中部出现黄色或黄白色短条状,叶脉仍为绿色。 防治技术: 在施底肥时增施锌肥,每亩1-1.5千克,也可叶面喷洒,用 0.1%~ 0.2%的硫酸锌在玉米3~4叶期喷1~3次。 3.玉米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由于出苗后温度持续较低,雨水多或涝洼地易戋生此病害,造成幼苗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叶色发黄,根部变褐腐烂,严重时苗枯死。 防治技术: 选择新鲜生命力旺盛的品种,或用50%福美双3%拌种处理, 三、xx大斑病、小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大、小斑病常同时发生.田其发生造成叶片失绿,影响光合作用及有机物的合成,从而严重影响产量。发生严重的年份,感病品种减产达50%左右。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在购买玉米种子时-注意选购那些抗玉米大、小斑病的品种。 从而避免xx大、小斑病的发生儿率。 (2)轮作换茬有条件的农区实施轮作换茬消灭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汇总,防治方法

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汇总, 防治方法

春末夏初,全国春玉米已陆续播种,部分地区已露出地面在慢慢生长。东北、华北春玉米处于播种出苗期,西北处于三叶期,西南地区处于七叶期,广西进入拔节至吐丝期。处在苗期的春玉米该怎样进行合理的管理呢?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此阶段主要生长特点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迅速。苗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根系生长,保证全苗、匀苗、培育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苗期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主要是查苗、补苗、定苗、肥水管理、中耕除草、常见病虫害防治等。 查苗、补苗:全苗是玉米丰产的基础。由于种子的质量和鼠类、虫类的危害,玉米播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苗,应及时查苗、补苗。缺苗不多,可采用移苗补栽的办法。最好在晴天下午或阴天带土移栽,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间苗定苗:间苗一般在3~4叶期进行,若间苗过迟,幼苗植株间根系交错,不易间苗。间苗的原则是去弱留强、间密保稀、留匀留壮。定苗在4-5叶时进行。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应增加间苗次数,适当延长定苗时间。定苗应选在晴天的下午进行。 另外,结合间定苗可施用适量苗肥,根据苗情施偏心肥,以促平衡,一般每亩施腐熟粪水1500千克左右,或施尿素4—5千克。 五月之后,蛰伏在地底下的虫和草同样是不能忽视的问题,上面的这些问题解决之后,病虫草该如何防治? - 苗期病害防治 -

玉米根腐病 玉米根腐病是腐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中胚轴和整个根系逐渐变褐、变软、腐烂,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幼苗死亡。 最近几年,玉米苗期根部发生病菌危害的情况加重,受害后首先主根坏死,次生根少,造成植株就发黄不长。 防治方法: ①本病以预防为主,播种前采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满适金种衣剂包衣效果较好; ②发病后加强栽培管理,喷施叶面肥;湿度大的地块中耕散湿,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③严重地块可选用72%代森锰锌霜脲氰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代森锰锌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玉米苗基部或灌施根部。 玉米顶腐病 表现为病苗中上部叶片失绿、畸形、皱缩或扭曲;边缘组织呈现黄化条纹和刀削状缺刻或叶尖枯死。 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菌毒清水剂、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等杀菌药剂对心喷雾,扭曲心叶需用刀纵向剖开。 玉米粗缩病 粗缩病多在玉米5-6叶时出现,病苗浓绿,节间缩短,叶片僵直,

玉米常见虫害

1、粘虫 粘虫是玉米常见的虫害之一,又名行军虫,属鳞翅目,主要吃食玉米的叶片,发生严重的年份,能把叶片吃光,造成绝收。从外观很好分辨,头红褐色,体色由淡绿至浓黑,体长17-20毫米,如上图所示。防治玉米粘虫很简单(本篇文章只讲化学药剂防治,下面也一样),市面上的药剂也有很多,常用的有50%辛硫磷、40%毒死蜱、甲维盐等,药剂很多也比较便宜。 2、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也属于鳞翅目,据统计,每年玉米螟是造成玉米减产危害最大的害虫。 玉米螟的成虫,大约长13-15mm,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如果该年雨水较多,玉米螟的发生就会越多,同理,干燥、气温高的年份,发生就会减少。 玉米螟的防治药剂也有很多,因为同属于鳞翅目类,所以,50%辛硫磷、40%毒死蜱、甲维盐等,都可以有效防治。 3、灰飞虱 说灰飞虱前,相信大家都知道玉米的一种病害,一旦大面积发生就绝产,也被成为玉米的“癌症”,它就是粗缩病,而粗缩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灰飞虱的传播,所以,很多朋友把防治灰飞虱作为头等大事。 灰飞虱一般体长2.5-4mm,前翅近于透明,两侧暗褐色。 防治药剂同样不少,一般建议播种前拌种防治,如果后期有发生,及时喷打药剂治疗,且不可晚喷,主要药剂有:扑虱灵、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都可以。 4、二点委夜蛾

二点委夜蛾幼虫,看着和地老虎差不多,往往有人把二点委夜蛾的危害,当作地老虎在作怪,从幼虫上看,不仔细分辨,还真看不出两者的区别。 二点委夜蛾的头部呈褐色,身体是黄黑色到黑褐色。成虫体长10-12mm,前翅黑灰色,后翅银灰色。 药剂防治,还是以播种前包衣为主,如有发生,可选用毒死蜱、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氰菊酯灌根防治。 5、蓟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