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章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1.信息资源配置的实质?(课后题)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表现形式,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现实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信息资源配置即为在整个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条件下对信息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安排。

2.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意义(2009年论述)

⑴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1分)

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因为: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不仅能有利于提高产品生产及营销管理中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信息资源的闲置、浪费和短缺并存的弊端,(2分)而且有利于改善新产品成本构成中信息资源与非信息资源的关系以及非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提高各类生产性资源和非生产性资源的综合使用效果。(2分)

⑵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1分)

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直接决定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的扩大除了取决于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外,主要取决于下列两个因素:①信息资源的量,包括质量和数量。其中优良的质量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在因素,充足的数量是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外在条件。(2分)②信息资源扩散程度。信息资源共享以信息资源获取为前提。按照传播学原理,信息资源必须经过扩散才能为利用者接收(即获取)。可见,信息资源扩散程度也是影响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的重要因子,信息资源扩散程度越大,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就越广。(2分)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调节和改善上述影响因子。

⑶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防止信息资源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1分)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反映这一发展过程的信息也在急剧增长。庞大的信息资源,一方面为人们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些信息良莠混杂,影响决策效果。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形成最合理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体系,形成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良性循环。在该体系中,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被提到有效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高度。(2分)此时,信息开发过程中的无度和无序,以及信息利用中的良莠不齐和低利用率都被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这样的状况下,工业生产中的信息污染实际上已经被控制在“零污染”状态,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特征。

3.信息资源配置应遵循哪些原则?(2010年论述)(样题简答)(课后题)

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

信息资源从生产、传输、分配直至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主体之多、波及范围之广、运作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系统中,每一经济利益主体既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相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独司其职。配置信息资源势必涉及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判断信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或某些经济利益主体出发,而必须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判断标准。(4分)

⑵需求导向原则

信息资源不论在时间、空间矢量上的配置和在品种上的配置,最基本的依据都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我们无法想象将信息资源置于根本无需求欲望的用户手中能导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用户信息需求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各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效益,并进而影响到配置模式的调整和选择决策。(4分)

⑶公平原则

公平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道德评价,认为它是否应当如此,是否公正合理。公平意味着经济福利在所有相关的人或组织之间的分配达到均衡状态。这里所说的均衡分配与平均分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它要求资源配置者在按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和需求导向原则配置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用户,不偏不倚,不搀杂情感因素。(4分)

⑷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市场供求、价格、竞争、风险机制的充分运作可以有效地调节信息资源在生产、传输、分配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以利益驱动构建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厦。

政府手段是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另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信息资源尽管是面向全球的,但不论是生产、传输还是分配、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和影响。

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在作用形式、条件、效果等方面是不一样的。在实际操作时,应注意协调互补,使两者形成有机的配合。一般地,能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的,就尽量通过市场的供求、价值、竞争、风险等机制去自动配置;不能或难以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的,资源配置者应在前述三项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政府手段去配置。(4分)

4.信息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课后题)

⑴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

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反映为部门、行业或地区之间的宏观布局,包括区域配置和行(产)配置。

①信息资源区域配置是由于信息具有易于扩散和传播的特点,与实物产品相比,信息产品的传递费用十分低廉,因而,信息生产没有必要在地区间均匀分布,更应优先考虑选择在经济技术发达的地区投入资源发展信息生产,然后,再通过改进信息的交流和扩散机制,推动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利用。

②信息资源行(产)业配置在宏观上表现为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投入产出中的比重;在微观上则表现为信息产业内行业和部门间的资源配置,即优化产业结构,解决“瓶颈”问题,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

⑵信息资源的纵向配置。

信息资源的纵向配置是指只有符合资源增值的投资项目,才能吸引资源的流入。即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资源流动机制,以保证资源能够迅速地从低收益项目流向高收益项目、避免投资的恶性膨胀。

信息资源的横向与纵向配置是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的。

5.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应如何配置?(2008年论述)(课后题)

⑴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上的配置。(2分)这种配置从时态上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分,从时段上又有大小之分和连续与不连续之分。(2分)信息资源在时间矢量上配置的经济意义是由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决定的。(1分)

⑵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2分)

网络信息资源在空间矢量上的效配置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①充分认识国家经济发展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不平衡因素,有重点地配置信息资源;(2分)

②网络信息资源在空间矢量上的配置既要避免重复以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又要保持信息资源在不同“节点”上的适度冗余,以方便不同用户的使用。(1分)

⑶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矢量上的配置必然要涉及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1分)由于对于既定的信息资源系统而言,当冗余信息量趋向于零时,该系统必定是不同内容的信息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信息都具有独特的性质,(2分)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系统规模的大小和服务能力的强弱不能简单地看其信息拷贝数量是否庞大,而应当综合性地以信息资源品种类型的多寡及其对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主要评判依据。(2分)

6.信息资源配置的机制是什么?(课后题)

⑴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是指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自动组织信息的生产和消费。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对信息生产的自组织过程实现的。这是因为市场可以减少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影响;市场能自动地使企业、个人甘冒创新风险,为信息生产提供动力;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息生产;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市场制度有助于培育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⑵信息资源的政府配置。

政府配置机制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法律、税收工具,或通过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来调整信息产出。其作用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信息服务、教育、科学研究、制度建设等方面。其工具有:财政工具、税收工具、产业政策工具。

⑶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

产权配置是指通过调整和明晰产权,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其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相对于无产权或产权不明晰状况而言,设置产权就是配置资源,它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率;任何一种稳定的产权格局或结构,都会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的客观状态;产权的变动同时也改变资源配置割据,包括改变资源在不同主体间的配置、资源的流向和流量、资源的分布状况。

7.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是指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自动组织信息的生产和消费。

8.市场失灵

信息市场的自组织机制不是万能的,它对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存在着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即信息市场失灵。

9.市场失灵的表现

⑴信息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构建一个最有利于信息生产的市场结构。

⑵市场不能自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政策。

⑶产权明晰是市场有效性的前提,但市场本身不能界定产权。

10.试述信息资源配置市场失灵的原因。(课后题)

⑴信息的外部效应。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既有正的外部效应,也有负的外部效应,当其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时,信息生产者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从而导致信息生产不足,信息资源配置无效;当其具有负的外部效应时将会把社会成本强加给市场中那些间接消费者和生产者,从而使信息市场偏离均衡,信息资源配置无效。

⑵信息的公共物品的属性。即信息消费的非排他性,非消耗性所导致的“搭便车”问题,使得信息生产者的成本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取得有效的补偿,从而导致生产不足,这与信息外部效应(正的)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类似的。

⑶信息商品的垄断性。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垄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生产具有很高的初始成本、较低的边际成本而形成自然垄断。二是为了保护信息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和创造性,需要用法律排除信息商品的共享性而形成垄断。在两种情形下都会出现垄断定价,使得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导致效率损失,信息资源配置无效。

⑷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价格在市场中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传递资源稀缺程度的信号。但在市场中,价格的这种信号功能被大大削弱了,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效用具有不确定性,它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取决于消费者对信息的偏好和利用能力;二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就使得信息市场中的交易活动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妨碍了信息交易的有效性。

⑸信息活动的非营利性。教育和基础研究这类基础性信息活动,并不是出于商业性目的,因而市场机制无法对其进行调节。

11.信息资源政府配置(2005年名词)

信息资源政府配置机制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法律、税收工具,或通过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来调整信息产出。

12.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有何作用?(课后题)

在信息资源配置方式上,政府干预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发挥有限的作用。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的作用体现在:

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长期的基础性工程,依靠私人投资是无力完成的,政府必须承担这项工作。

⑵公共信息服务

公共信息服务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了它不应作为营利性活动,对于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传播知识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共信息服务的投资应由政府投入。

⑶教育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手段,它决定了一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任何一个“明智”的政府都应当重视教育。

⑷科学研究

科技水平直接决定一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决定了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速度。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投入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⑸制度建设

包括规范市场、界定产权、完善法律制度,以及调整信息产业结构和信息产业组织,从而在制度上保障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13.信息资源产权配置(2008年名词)

信息资源产权配置是指通过调整和明晰产权,优化信息资源配置。(2分)由于信息的消费具有“非消耗性”的特点,因此,存在许多“搭便车”现象。这样会导致市场自动调节的失灵,从而引起信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1分)

14.信息资源产权配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课后题)

信息资源产权配置功能是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形成资源配置状况、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相对于无产权或产权不明晰状况而言,设置产权就是培植资源,它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率。

⑵任何一种稳定的产权格局或结构,都会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的客观状态。

⑶产权的变动同时也改变资源配置格局,包括改变资源在不同主体间的配置、资源的流向和流量、资源的分布状况。

15.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

按照宏观与微观、横向与纵向多重优化的要求,信息资源配置机制应具有三个基本的功能,即调集功能、生长功能和辐射功能。

⑴信息资源配置的调集功能同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地减少闲置资源,或者说对闲置信息资源的唤起,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存量信息资源;二是迅速地调集各种资源,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信息,通过增量的优化改进信息资源配置效率。

⑵生长功能,就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更多地在产品价值构成中融入技术的成分。实际上是技术进步在生产函数中的广泛应用。

⑶辐射功能。

16.信息资源配置失衡

一是指某些信息资源的完全没有被投入使用,二是指部分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三是指某些市场上存在需求的信息资源尚未被开发出来。

17.信息资源配置的企业经济效率与行业经济效率

企业经济效率与行业经济效率均指产出/投入最大化,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单个企业生产的效率肯定能使整个行业是有效率的。

18.社会经济效率

社会经济效率强调的是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行业有效和企业有效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条件,但却并非是其充分条件。

19.应从哪些方面考察衡量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2007年简答)(课后题)

信息资源配置一方面必须服从于总体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宏观目标,另一方面又必须立足于信息生产、信息服务有效的微观基础。因而,衡量信息资源配置效率需从宏观(总体)、中观(产业)和微观(生产者和消费者)三个不同的层次来加以考察。微观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是信息产业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微观和中观信息资源配置又共同构成宏观有效配置的前提。

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

⑴信息生产的有效性。

信息生产的有效性是信息资源配置有效的基本条件,是指企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生产,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增加一种信息商品产量只能靠减少其他信息商品的产量,不可能再找到另外一种既增加一部分信息产品的产量而又不减少其他信息产品的产量,即信息生产的产出/投入最大化的生产方式。

⑵各种信息商品的生产比例的有效性。

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要求不仅用有效的方式生产,而且要求能最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即生产出来的信息产品能够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⑶信息市场与交换的有效性。

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要求生产的信息商品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实现价值,这就意味着信息市场必须高度发达。只有发展和完善信息市场,才能发展信息产业,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20.信息资源共享(样题名词)

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质是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通过协调信息资源在时效、区域、部门数量上的分布,使信息资源的布局更加合理,从而在既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使得用户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同时,也使得存量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21.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于使每个组织和个人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22.试述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2006年简答)(课后题)

⑴垂直型(纵向)共享

垂直型(纵向)共享是指具有隶属关系的某一系统内的各种图书情报机构在不同层次之间协作共享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所有下级馆(所)都与中心馆(所)相连接,并利用中心馆(所)的文献信息资源。这种共享模式的优点是比较易于组织。缺陷:一是垂直型结构本身具有封闭性,排斥了各系统之间文献资源充分共享;二是各个成员在地理上空间距离较远,馆际互借极不方便,不仅时滞较长,而且成本也比较高。

⑵水平型(横向)共享

水平型(横向)共享是指一个地区不同系统、不同专业图书馆(所)之间的资源共享模式。这种模式看似易于实行,但各文献收藏机构各自有不同的隶属关系,彼此之间缺乏合作的强烈动机和有力的协作机制,因而在实践中往往流于空谈。

⑶网络型共享

网络型共享是指在全国所有的图书情报机构之间都可直接相互联结,共享信息资源。这在理论上是最理想的模式,但在实践中操作难度也最大,在现阶段不可能真正实现。

23.信息资源的垂直共享模式。(2008年名词)

垂直型(纵向)共享是指具有隶属关系的某一系统内的各种图书情报机构在不同层次之间协作共享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2分)所有下级馆(所)都与中心馆(所)相连接,并利用中心馆(所)的文献信息资源。这种共享模式的优点是比较易于组织。(1分)

一、资源配置理论

一、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由市场根据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规律,由市场机制通过自动调节对资源 动地实现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场途径,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和优点,它能够自发地实现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现内部的优化配置,调节社会资源向优化配置的企业集中,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由于市场调节作用的有限性使市场调节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因此,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供求的总量平衡,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共环境等,必然由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而在企业内部,部门或地区资源的合理使用,则主要是由市场途径来实现的。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促进企业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优化资产结构,形成合理的创新机制,从而在微观的企业,部门或地区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以合理配置为前提,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前提的。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就是运用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投入到某种产品生产的资源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投入到其他产品生产的这种资源的减少,因此,人们被迫在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使用方式中,选择较优一种,以达到社会的最高效率和消费者,企业及社会利益的最大满足。从这个意义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历程。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大体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的调节,国家宏观调控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的规划及总量控制,重大结构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方面的

第二章 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章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1.信息资源配置的实质?(课后题)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表现形式,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现实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信息资源配置即为在整个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条件下对信息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安排。 2.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意义(2009年论述) ⑴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1分) 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因为: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不仅能有利于提高产品生产及营销管理中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信息资源的闲置、浪费和短缺并存的弊端,(2分)而且有利于改善新产品成本构成中信息资源与非信息资源的关系以及非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提高各类生产性资源和非生产性资源的综合使用效果。(2分) ⑵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1分) 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直接决定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的扩大除了取决于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外,主要取决于下列两个因素:①信息资源的量,包括质量和数量。其中优良的质量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在因素,充足的数量是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外在条件。(2分)②信息资源扩散程度。信息资源共享以信息资源获取为前提。按照传播学原理,信息资源必须经过扩散才能为利用者接收(即获取)。可见,信息资源扩散程度也是影响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的重要因子,信息资源扩散程度越大,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就越广。(2分)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调节和改善上述影响因子。 ⑶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防止信息资源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1分)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反映这一发展过程的信息也在急剧增长。庞大的信息资源,一方面为人们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些信息良莠混杂,影响决策效果。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形成最合理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体系,形成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良性循环。在该体系中,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被提到有效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高度。(2分)此时,信息开发过程中的无度和无序,以及信息利用中的良莠不齐和低利用率都被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这样的状况下,工业生产中的信息污染实际上已经被控制在“零污染”状态,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特征。 3.信息资源配置应遵循哪些原则?(2010年论述)(样题简答)(课后题) 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 信息资源从生产、传输、分配直至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主体之多、波及范围之广、运作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系统中,每一经济利益主体既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相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独司其职。配置信息资源势必涉及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判断信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或某些经济利益主体出发,而必须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判断标准。(4分) ⑵需求导向原则 信息资源不论在时间、空间矢量上的配置和在品种上的配置,最基本的依据都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我们无法想象将信息资源置于根本无需求欲望的用户手中能导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用户信息需求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各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效益,并进而影响到配置模式的调整和选择决策。(4分) ⑶公平原则 公平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道德评价,认为它是否应当如此,是否公正合理。公平意味着经济福利在所有相关的人或组织之间的分配达到均衡状态。这里所说的均衡分配与平均分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它要求资源配置者在按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和需求导向原则配置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用户,不偏不倚,不搀杂情感因素。(4分) ⑷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环境管理)第五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第一节福利经济学 第二节经济效率的实现 第三节补偿原则与次优理论 第四节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 第五节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 第一节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一门规范经济学,又称经济伦理学,同时又是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带有经济政策学的性质。 ?福利经济学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 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 旧福利经济学与新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思想,其要点有:以 基数效用为基础;指出一般福利和经济福利两个不同概念(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有国民收入的总量和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确立了外部性理论,认为外部性是指边际社会净效益与边际私人净效益的不一致。 ?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形成的福利经济学。其要点有:以帕累托提 出的序数效用论为基础;认为社会福利改进是指任何社会成员的福利增进,但不能有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减少,这一标准无法评价收入再分配问题;创建了社会福利函数(指出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达到最大福利,还必须满足其充分条件,即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提出了社会补偿原则。 福利经济学的意义 ?早期的经济学只是关注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而且压倒一切的 问题是数量的不足,所以经济学家的关注焦点是如何扩大社会财富的总量。但是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仅有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而社会分配不公、环境污染、劳动异化、人们的主观幸福、社会福利并且没有得到提高。于是,人们就要求有一种理论,对现实经济状况进行合意性评价。 ?福利经济学使人们能够理性地思考不同经济状态下社会福利的增减变动,以说明现 实经济政策或经济制度是否合意。 ?其主要应用领域为:评价不同经济体制的合意性;评价不同经济政策的合意性。 消费者偏好 ?一、商品组合 ?例:消费者每月购买食物与衣服的组合 ? A 食物20 衣服30 ? B 食物10 衣服50 ? C 食物40 衣服20 ? D 食物30 衣服20 ? E 食物30 衣服40 ? F 食物10 衣服40 二、基本假定 ?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2、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 B大于C,则A大于C。 ?3、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和持续利用三者的辨证关系 王静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和持续利用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独立的辨证关系。 首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即两者都是以系统控制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地域分异理论和地租理论等。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实现目标是相同的,对于城市土地来讲,都是在追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节约建设用地资源,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实现途径比较类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完全依靠市场调节不可能形成优化的土地资源配置或集约利用模式,必须建立起国家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机制,并通过法律手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的集约利用;二是科学预测与评价;三是建立“规划、计划、利用、监督”相互制约机制,才能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第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涵括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涵括土地优化配置。土地的优化配置可以实现集约利用,同样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但反过来,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不一定是集约利用的,集约利用的土地不一定实现了优化配置。土地优化配置实质上可以理解为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目标和准则,在一定区域内使土地资源需求既能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造成威胁。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资源短缺与低效利用造成,必须要通过优化配置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 土地可持续利用即土地现状功能的持续维持和提高,其前提是土地的现状功能必须是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是静态概念,关注是一个时间截面上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动态概念,关注是在时间延续上土地资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在科技投入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未来科技发展成效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十一五期间,为推动科技投入优化配置,我们努力聚焦科技投入、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成果推广、科研条件建设以及企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宏观配置和统筹协调,为十一五新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几年来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00 余项,争取国家和省、市级以上项目资金2400 万元,投入县级科研经费每年都在1000 万元以上,促进全县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全县煤炭回采率由上世纪末的25%提高到了现在的65%。冶铸产业全部淘汰了100 立方以下的高炉,引进建成了300 万吨的福盛钢厂。发展培育了一批10万吨级规模铸造企业。建成26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个科技示范农场,15个规模养殖小区,农业新技术覆盖面达95%,农作物优种普及率达100%,37 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发展科技示范户2100 个,培育科技 当家人35600 个,培训各类实用型技术人员20 多万名。每年对10 名外聘科技人才实施重奖,组织正高级、副高级、外聘和特殊技能专业人才进行免费体检,并每月分别给予500--1000 元生活津贴。近

年来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 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0 余名。 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扩大规模、延伸链条、提高档次、增加效益”的方针和“关小、改中、建大”的原则,对全县的煤铁传统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和提升。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在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靠示范项目的引导和带动,发展了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环境污染少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稳定发展基础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中,首先摒弃“重工轻农”的思想,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培育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了2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建设了四个生态农业基地和五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向着立体化、生态化发展。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政策引导树立科技新理念。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科技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几年来共制定出台科技发展政策10 多个,其内容涉及科技宏观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培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资金扶持、创新体系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度较大,成效显著。 当前我县科技工作呈现了新的态势: 一是以技术攻关引进为切入点,全国铸造产品交易集散 地初具雏形。我县依托传统铸造优势,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摘要:教育资源蕴含了特定的教育信息,能够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资金的资源等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创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提出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研究 目前,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是重点任务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很多不公平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从而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一种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急需我们解决。 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提高办学的质量,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学校的布局要促进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均衡发展,因为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在发展当中体现出来的。要针对现在教育资源的地域性差异大的问题来进行教育发展的规划和学校的建设等。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来分区规划和分类发展。因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教育投资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教育资源的配置就有很大差异,这导致了受教育者的机会不平等。学校的教育资源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渐解决落后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现象,还要把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需要根据未来人口状况以及社会的需求来进行长远规划,不能只是依据传统的教育经验来推想未来发展。今后我国的教育是素质的教育,对师资以及办学的条件要求都比较高,所以,需要及时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 1、推动优质课程的共享 在教学当中,培养人才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教师资源的分配很不均衡,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当前我国教学

高一政治《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资优化配置》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说它古老,是因为有人类历史以,经济活动和经济学思想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说它年轻,则是因为近年经济学越越成为一门流行的学科,各种新的理论层出不穷,经济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过,有很多今天听起似乎很新潮的经济学理论,其实在很久以前就被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很多的经济学理论都可以用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表达,比如:资优化配置与信息不对称博弈可以通过“田忌赛马”理解;“洛阳纸贵”反映了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解读此类成语中蕴含的经济学智慧,有助于搞好经济类程的教学。 田忌赛马——资优化配置与信息不对称 《史记》记载:齐威王要田忌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赛;每有一匹马比赛;每有一匹马取胜可获一千两黄金,每有一匹马落后要付一千两黄金。齐威王的每一等次的马比田忌同样等次的马都要强,因而,如果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下等马与齐威王的下等马比,则田忌要输三次,要输黄金三千两。田忌的谋士孙膑

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威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因而田忌不仅没有输掉黄金三千两,还赢了黄金一千两。 这个简单的故事蕴藏着两个重要的现代经济学理论:资的优化配置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田忌之所以能赢齐威王,是因为他懂得如何配置资对自己最有利。马还是那三匹马,只是稍微改变了出场的顺序,这实质上是资配置方式的改变,就完全颠覆了整个赛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谁能创造性地优化资配置的方式,谁就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在赛马中,孙膑除了知道所有马的速度快慢外,还知道齐威王的出马顺序,而这两方面信息是田忌取胜的关键,田忌和齐威王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博弈的双方处于非对称性信息状态,例如在房地产市场,房产商对自己所开发房产质量、面积以及房价等信息的掌握相对于购房者讲,处于绝对的优势;并且,房产开发商为了保持这种优势,甚至利用媒体向购房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虚假信息加强自己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地位,谁能在信息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占尽先机。 洛阳纸贵──需求与供给

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探析 姜正方 (新疆兵团农三师 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目前,生产建设兵团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上存在着宏观管理调控力度不强、对科技要素之间协调不够、企 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及资金投入不足等现实问题。生产建设兵团应改革科技体制,加强科技资源的宏观调控;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广泛吸纳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渠道;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资源合理流动;提高科技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依靠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兵团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02-02 [作者简介]姜正方(1962-),新疆兵团农三师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经济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专业。 一、科技资源配置概述 (一)兵团科技资源 1.科技财力资源。根据第二次全国R&D 资源清查结果可看出,2000年以来,兵团R&D 经费支出以年均28.7%的速度增长,2009年达到3.39亿元,是2000年的8.7倍。2009年,兵团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及教育行业R&D 经费支出分别为1.37亿元、0.58亿元、0.61亿元和0.4亿元,占全部行业的比重分别是40.5%、16.9%、17.9%和11.7%。 2.科技人力资源。2010年兵团在科研机构中,从事科研活动852人, 按工作性质分,科技管理人员占15.61%;课题活动人员占67.02%;科技服务人员占17.37%。按学历分,博士学历占0.93%;硕士占21.01%,本科46.95%;其他占31.1%。按专业技术职称分,高级职称占28.4%;中级职称占38.5%;初级职称占33.1%。人才构成呈“橄榄型”,高、初级人才比例小,中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按行业分,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的占96.19%;从事其他行业的占3.81%。2010年,兵团所属的6所普通、成人高等学校教师共有3353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225人,副教授961人,讲师1552人。 (二)兵团科技资源配置现状 兵团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能力的认识不断提高,制定了2015年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整合科技资源,加强条件建设,构建创新体系,提高科研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的总体思路。兵团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如“兵团产学研联合工程”等,科技资源配置呈现了良好状态。 1.科研机构建设方面。兵团、师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 和高等院校是兵团科研活动的主要单位,目前共有17家,其中兵团直属科研机构2家,师属农科所、科研所15个;另有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农垦大学所属的研究中心。目前兵团高校具有10大学科门类,50余个本科专业,在校生2.65万人,图书馆藏书135万册,专任教师1489人,教授、副教授共69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兵团高校已为兵团和全国农垦系统培训各类管理和专业人才10万余人。 2.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方面。据2002年统计,全兵团共有三类公交建商企业249家,其中一类企业全部建立了技术中心或工程中心,二、三类企业也有部分建立技术中心。兵团共认定了15家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天业(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3.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方面。兵团建立了四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基本形成了从兵团到基层团场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有力地促进了兵团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应用,为兵团农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方面。目前,兵团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知识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如石河子专利事务所,兵团技术市场办公室等;二是直接参于技术创新过程的机构,如国家节水工程中心(天业集团)、兵团细毛羊工程中心(新疆农垦科学院)。这些机构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示范基地、科技企业的孵化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兵团科技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管理调控力度不够 由于兵团的体制特殊,所以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交叉重叠,封闭运行,自成体系,科技要素之间协调不 第2012年第6期(总第399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6,2012Total No.399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6-0054-0254--

实现资源优化配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企业管理论文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吴驰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要求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无疑是其最为可行的途径。其实,我国国有施工企业和民企在经营领域已经有很多合作,比如在资金、人才、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开展了一些探索,这种合作也被我们称为“强强联合”,它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扩大经济规模的条重要途径。 近几年,国有施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比如低成本竞争、人才竞争、行业间不正当竞争以及高额资金垫付等,使得建筑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国有施工企业也有意识开始寻求民企进行“强强联合”。国有施工企业与民企“强强联合”,是把私营企业纳入国有施工企业的带领下,构成新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国有企业以少量的国有资本带动了大量的社会资本,极大地扩大了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给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解决了国有施工企业在建筑行业中受到地方保护等不正当竞争的冲击,也挽救了行业中许多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处于困境、濒临破产的私营企业,使国有资产、私营资产得以保值增值,从而实现了双赢。这是一条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又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相当部分央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出了产权结构混合化,就是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构建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通过引进战略投资、社会资本、职工持股,采取股权置换、交叉持股、股权转让等多种形式,促进国有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推动与其他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国际公司股权的有序流动,依托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推动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努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使企业的投资价值得到持续提升。 当然,“强强联合”只是国有施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前期的一种探索,真正要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就要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多种资本优势的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防止在进、退上争论不休,防止无端炒作,影响大局。提倡互相尊重、加深了解、包容共进;要对国有资本的进退把握准确,避免国有经济出现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削弱问题。在实际运作中,如果责任不明、监管不力,国有资产可能难以保值增值。要解决民间资本进入经营领域准入条件的重大决策。在具体运作中,还要防止非公资本被“挤出”,以致挫伤投资人信心,导致人才、资本的大量外流;对一些行业外资的进入要把握好尺度。放宽准入是对的,但要注意区分不同行业制定规范的标准和门槛,掌握好整个行业的“混合”程度。 未来一段时期,我们理解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即发展“国”“民”联姻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强国有施工企业市场的主导性,同时增强民营企业的规范发展能力,逐步发展成以国企为主导,与民营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浅析建筑工程材料管理中的资源优化配置

浅析建筑工程材料管理中的资源优化配置 一、建筑工程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预算计划编制不合理。在工程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材料,材料采购通常是通过招标的形式进行供应商的选择,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往往在招标之前缺乏对材料费用进行合理的预算,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必然会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 (二)材料验收及使用不符合要求。(1)验收把关不严。在材料进场验收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现场验收人员渎职或因收取供货方的好处而懈怠查验,致使材料数量不足或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2)材料使用计划编制不符合施工实际需要。(3)材料使用不合理及浪费。 (三)材料储存保管中出现的问题。材料储存是材料管理的中间环节,储存环节一旦管理混乱、把关不严,将导致整个材料管理的混乱。 二、建筑工程材料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通常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短、工序衔接紧密、材料使用种类较多等特点,这就为材料预算编制带来了许多困难,项目预

算人员既要肩负施工算量、合同管理、核对工程量等诸多工作,由于以上原因从而导致材料预算的编制缺乏准确性。(2)材料进场验收和材料使用过程监督一般是由项目物资部和工程部进行负责。导致材料验收及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足,对进场材料的规格、尺寸、外观、性能等没有正确的概念。其次管理人员工作态度存在问题,对进场材料及对材料使用过程的浪费情况不闻不问,疲于管理。再次,管理人员数量不足,许多工作无暇顾及。(3)材料储存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许多施工项目普遍存在没有材料进行分类堆放及采取必要的保管等措施,这样既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也不符合文明施工要求。 三、根除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活动中不良行为的对策 (一)合理的编制材料预算、采购计划。针对材料预算编制不合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或经验丰富的预算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也可以通过总结以前同类型项目的经验,采取科学比较法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材料预算进行大概的估算。 (二)加强材料进场验收工作。(1)在材料进场时,根据进场计划、送料凭证、质量保证书或材质证明(包括厂名、品种、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实验数据等)和产品合格证,进行数据验收和质量确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