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比一比_比轻重

比一比_比轻重

比一比_比轻重

比一比(比高矮、长短、轻重)资料讲解

比一比 (比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中理解高矮、长短、轻重等含义,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高矮、长短、轻重等含义,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难点: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具的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多少,生活中我们还会进行什么比较呢? 请一位孩子和老师站一起,让学生说说老师和学生两人可以比较些什么?(年龄大小、身高的高矮、体重的轻重、手臂的长短等等) 二、探究新知。 (一)、比高矮。 1、师生比高矮。 师:老师和××比身高,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完整表达:老师比××高,××比老师矮) 2、生生比高矮。让另一位身高差不多的孩子上来和××比高矮。(引

导学生思考怎样比才更合适?并能能用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表达。) 3、找出教室里的两个物体说说谁高谁矮。 4、(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二)、认识长短。 1、操作:比两支铅笔的长短。(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方法是一端对齐,能用谁比谁长,谁比谁短来表达。) 2、同桌比手臂的长短。 3、比一比,说理由。(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三)、比轻重。 1、操作:比数学书和练习纸的轻重。两只手分别拿数学书和练习纸,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2、掂一掂文具盒和一支铅笔的轻重并说一说。 3、说一说谁重谁轻。 4、(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最新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2.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3.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4.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1.学会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通过比较,学会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知道高矮、轻重、长短等是比较出来的。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会简单的推理,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高矮的活动中,可能有比长短的,这些本质上都是比高度或长度的,有助于理解高矮、长短的含义。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比一比1课时 比一比(长短、高矮、轻重)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1.通过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渗透比较的思想方法,正确进行三个量的比较。 主题图,投影,天平等。 1.数数,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2.认数,教师拿着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 3.教师说数,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出示主题图。 师生谈话:请仔细观察图,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通过观察,你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往比较长短、轻重、高矮等方面想) 1.学习比较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中正在跳绳的两个小朋友。 (2)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3)同桌互相交流。 (4)集体交流。 (5)集体订正答案,并将结果画在书上。 2.学习比较高矮。 (1)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 学生甲:我是通过观察比较出两个小朋友的高矮的。 学生乙:我是先让两个人站在同一平面上,再比较得到的。 (2)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正确,那么,在图上你们还能从别的方面比较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 3.学习比较轻重。 (1)让学生观察天平。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这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是###为大家整理的,希 望对大家有所协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 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 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 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能够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 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 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水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 中发现并提出相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 的想法。, (2)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 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 数学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 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 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自经历中感悟、体会、理解。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 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 做好铺垫。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一比 比较大小和轻重》研讨课教案_25

大小、轻重 教学目标: 2 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 体重。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简单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教学难点: 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方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一罐饮料一袋面包一个皮球一个铁球苹果和山楂等 教学过程

我们数学组一致认为:数学与生活密切练习 我的个性意见: 学生展示。展示时,小组各成员都要发言,改为每组2号和4号发言。 大小、轻重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先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最后称一称,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我班孩子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动,愿

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知道物体可以比较轻重,也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较简单的比较方法(程度有差异),但是对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另外,刚入学的孩子上课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让孩子通过看有趣的课件,使学生产生学习比较轻重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比较的方法,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完整)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练习题(一) 一、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在最短的后面画“√”,在最长的后面画“○”。 2、在最高的下面画“√”,在最矮的下面画“△”。 3、在苹果最多的树下面打“√”,在苹果最少的树下面打“×”。 ()()() 三、比一比(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 四、按要求画。 画出比●多1个的△画出和□一样多的○ ● ● ●□ □ □ □ □ □ △ 画出比●少1个的△画出比□少4个的○ ● ● ● ● ●□ □ □ □ □ □ □ 五、根据下图中的个数,你能填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 △△△△△△△△△ □□□□□□□□ _______比_______多,_______比_______多,_______比_______多,_______比_______少,_______比_______少,_______比_______少。

四、画一画(共20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测试(一) 一、根据组成画点子。 二、根据数的组成画点子。 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里填上“>”或“<”。 3○1 2○3 1○2 四、分一分、填一填、画一画。 (1) (2) (3) 五、算一算。 2+1= 3-2= 1+2= 3-1= 2-1= 2+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测试(二) 一、填空 二、计算 9+8=□ 9+4=□ 9+6=□ 9+2=□ 9+7=□ 9+9=□ 9+3=□ 9+5=□ 三、计算 1+8+5= 3+6+4= 2+7+6= 4+5+8= 5+4+2= 7+2+9= 6+3+7= 7+2+3= 四、在○里填上“>”、“<”或“=”。 9+4○13 8+9○ 18 9+9○17 16-6○9 9+8○1 9+5○8+6 五、算一算。 六、按要求填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建议

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学习目标 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编写说明 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本节引导学生讨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在1 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一般都是在两个数之间进行大小比较(极少有在三个数之间找最大最小的情况),所以,较多地借助如小方块等直观模型和数数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在万以数的大小比较中,由于数字大、数位多,被比较的数的个数也增加了,所以小方块和数数的方法缺少可操作性。因此,在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科书呈现了多种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当然,学生中不一定有人能很理性地通过数位顺序表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此外,教科书还安排了“试一试”,借助数线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谁最矮? 由给出的四座山的高度中找出最矮的。当面对多个数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通过明显特征找出最小或最大的数往往是推动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本节课的情境图中给出的四个数,有三个是四位数,有一个是三位数,所以学生会很明显看出香山最矮;有的学生会借助数位顺序表,把四座山的高度写在数位顺序表的下方,很容易看出结果;当然,也会有学生从其他角度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四座山中,三座都比1 000米高,只有香山低于1 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谁最高? 由三座山中找出最高的。这三座山的高度都是四位数。位数相同时怎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学生结合原有的经验和数位顺序表上的特征,会提出“位数相同时,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哪个数大,哪个数就大”;也可以用很生活化的语言,结合情境进行比较,如黄山和泰山都是一千多米,华山二千多米,所以华山最高。 ?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在位数相同、最高位数字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座山的高度。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会

《比大小、轻重》

《比大小、轻重》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比较大小.轻重的过程, 2.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简单的数学思维。 课前准备: 面包,饮料,魔方,正方体饼干筒,苹果,菠萝,羽毛球等。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比大小1.师生谈话引出大汽车。小汽车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 师:同学们,喜欢汽车吗?你见过什么样的汽车?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师:同学们看教材上的两辆汽车,你认识吗?哪个大?哪个小?生:公共汽车大,小汽车小。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公共汽车大,小汽车小。现在,大家看老师这儿的两个物品,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生:一个饼干筒,一个魔方。师:比较一下哪个大,哪个小。生:饼干筒大,魔方小。 2.拿出正方体饼干筒和魔方,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然后实际演示把魔方放进饼干筒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大小。师:同学们说得对,饼干筒大,魔方小。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魔方

能放进饼干筒吗?生:一定能。教师实际演示。师:看来这饼干筒还真是比魔方大。 3.观察大象和小松鼠图,说一说谁大谁小。 师:再来看一幅动物的图,说一说图片中有什么?哪个大,哪个小?生:有大象和小松鼠,大象大。小松鼠小。 二、比轻重。1.让学生说一说大象和小松鼠哪个轻,哪个重。 师:同学们都知道了大象大,小松鼠小,谁能说一说,大象和小松鼠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可能会回答:● 大象重,松鼠轻。● 大象大,大象就重,小松鼠小,小松鼠就轻。●大象比松鼠重,松鼠比大象轻。2.拿出饮料、面包的实物(面包明显大于饮料)。先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再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看老师拿的这两件食品,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生:面包大,饮料筒小。师:对,面包大,饮料筒小。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个重?哪个轻?学生可能会回答:●面包轻,饮料重。●饮料重,面包轻。●饮料比面包重。 3.指导学生把两件食品分别放在两只手上,掂一掂这两种物品,充分体验两种物品的轻重,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掂完之后的感受。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出面包轻,饮料重。老师也同意这个意见。现在请同学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教师尽可能地给每名学生亲自掂一掂的机会。师: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想法?学生可能会回答:●我感觉饮料重一些。●拿饮料的这只手压得慌。●我知道了虽然面包看上去很大,可是它比饮料轻。

《比一比》——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比一比》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比一比》—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2、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能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而且《比一比》第一课时,已经有了通过比较数位的多少来比较大数的经验,所有本课是《比一比》的第二课时,让学生学会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和标出数的大概位置,利用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数感。 3、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一比》第一课时后,能够初步比较大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此同时,学生由于一年级已经接触了数线,所以对数线并不陌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并能在数线上标出数的大概位置,进一步了解数线的特点,为今后利用数线学习小数,分数打好基础。 4、教学目标 (1)结合数学情景,尝试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尝试在竖线上标出数的大概位置,借助直观图形发展学生的数感。 (2)借助在竖线上比数、标数来了解数线的特点 (3)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在数线上标出数的大概位置 6、教学方法:引导观察比较 7、媒体资源:白板PPT课件 8、教学过程

奖活动,你们想知道这个中奖号码是多少吗?那你们可得仔细听呦!) 这个号码大于3000,小于4000,接近3500,想一想这几个号码中那个是获奖号码? 二、拓展练习 猜数游戏 1.出示游戏要求 2.齐思和笑笑的猜法,你更喜欢谁的?为什么?1.分角色读要求 2.比较淘气和笑笑 的方法谁的更简便 3.同桌互玩 4.两组比赛,看哪 组猜的次数少 (感受估计在生活 中的作用,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我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两种,既能面向全体又能让优等生有提高有收获 课堂总结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数学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只要你喜欢它,你就能从中得到许多乐趣! 板书设计比一比 ——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数学中的大数 比一比

生活中的大数(比一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36—37页内容。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二年级有学生6人,基础良好。学生计算能力强,对于比一比大数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掌握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数字王国将要举行一场激烈的比大小的擂台赛。(揭题:比一比)数字王国的国王要请各位同学当小裁判,你们可要仔细看,仔细想。 二、合作探究 1、比较数位不同的数。 (1)首先第一位出场的是(停顿,略带神秘感)四位数家里的1873和三位数家里的575比大小,请小裁判们根据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来推测出这两位选手的比赛结果。谁愿意宣布比赛结果。(1873>575)大家都是一流的裁判。现在要请裁判们说说为什么1873大,575小? 指导学生观察1873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575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所以1873>575这下四位数可高兴了。你们猜猜看,如果刚才上场的不是三位数,而是五位数与四位数比大小,四位数能赢得了吗?为什么? (2)反馈练习(打手势判断: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 765○24561001○999 123○96 (3)引入思考:看到这些练习,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情绪热烈、大胆发言、各抒已见。) (4)启发思考: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什么?

一年级比一比练习

复习题 1、比一比下面水果的轻重,在最重的下面画√,最轻的下面画○ 2、 8、6、4、9、1、7、 3、0、5、10、 上面一共有( )个数,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从左起第5个数是( ),第8个是( ),右边起第6个数是( )。 把左边第3个数圈起来,把右边4个数圈起来。 3、小朋友,请你填一填,猜一猜。 0 1 □ .□ . □ □ 6 □ □ □ □ 2、比10小,比8大,这个数是( )。 3、比7大,比9小,这个数是( )。 4、5前面一个数是( )。 5、和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6、比5大,比10小的数,有( )。 4、○○○○○○ △△△△△△ △△△ 5、 1 0 1 □ □ 7 □ □

2、和5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5离8近还是离1近(在□里打√) 8□1□ 4、△ △ △ △ △ □ □ □ □ ○ ○ ○ ○ ○ ○ ○ ○ △比○ □比○ 5○3 4○5 6、用上、下、左、右填空。 7、操作题。 1、数一数,涂一涂。(3分) 一共有( )个苹果。从左起涂第3个,从右起涂3个。 2、 一共有( )种水果。 从左起第( )、第( )、第( )、第( )是 。 8、 1、一共有( )袋球。从右边第4袋有( )个球。 2、从左起,第( )袋和第( )袋合起来是7个球。 3、其中有两袋是一年级小朋友,最多可能有( )个球,最

少可能有( )个球。 9、 1、一共有( )盒,从左起第( )盒有10个球。 2、有3个球的是第( )盒,它左面一盒里有( )个球, 右面一盒里有( )个球。 3、第( )盒与第( )盒的球合起来正好是10个。 4、第4盒里再放进( )个球能凑满10个。 10、找规律,接着画,再画11个。 ○△○△△○△△△ ●●● ●●●● ●●●● ●●●● ● ●● ●● ●●●● ●●●●●

一年级教案-比一比

一年级教案:比一比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l个笔画和l个偏旁少。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 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三、教学准备: 词卡和图片。(黄牛、猫、鸭子、鸟、树、花等动植物的图片.苹果、枣、杏子、桃等水果的图片。量词卡片) 四、教学安排:2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识词 1.看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动物植物? 2.词卡与实物对应。 学生将带拼音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边。 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这些音节、词语。 3.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先请个别学生认读,再全班跟读,最后开火车读。 4.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讣学生认读。

二、学习韵文 1.自己读韵文。 2.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数,还可以怎样做?桃子呢? 图上其他动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哪个小朋友能准确介绍一下? 提出疑问,开展互相解疑的活动。 3.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 三、巩固记忆生字 1.学生选择生字,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 2.选择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的练习。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课件演示牛、羊的笔画顺序。学生试写一个。 2.出示小,让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钩。 3.教师范写小,学生仿写一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看图说动物、植物的数量、名称。 二、扩展延伸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准确使用颗、群、堆三个量词。

一年级比较大小比较长短轻重专项练习ok

比较专项练习14页 一、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连线。 二、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 三、请你先认真地数一数,再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就在下面的方框里面画什么,要画得 与上面的物体同样多。 四、想一想,画一画。 1、在多的后面画√。 2、在少的后面画√。 3、多的画√,少的画○。 4、长的画√,短的画○。 5、高的画√,矮的画○。 五、想一想,做一做。 五、哪个人高,在高的下面画√。 六、比一比下面动物的高矮,在最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 六、请你试一试。 三、哪根绳子最长最长的画√。 四、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比较专项练习

一、数一数画一画 1、数一数多的画 ()()() ()()()2、把与左边图形同样多的圈起来 二、比一比写一写 1、在9、5、8、0、1、3、6中把大于7的写出来 2、在10、 3、6、 4、9、 5、1、7中把小于9的写出来 3、在9、0、1、3、5、6、 4、8、10中把小于7大于2的写出来 4、在6、3、8、1、9、 5、7、10中把大于5小于8的写出来 五、比一比,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9 7 0 5 3 10 6 1 8 4 10 1 2 9 7 3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0 7 6 10 5 3 4 1 8 7 3 10 9 4 1 2 里填上合适的数

6 7> 8= 5> <3 10< 0= 1> <5<> 1 = 4> 七、比一比填上>、<或= 8 9 5 5 0 2 10 8 3 2 八、比一比。 比()写作5 8 比()写作8 5 九、画一画 1、画与同样多 2、画比少2个 3、画比多1个 4、画比少 5、画比多3个 6、画比少1个 7、画和同样多 比长短、高矮和轻重 一、摆一摆,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 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编写说明 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本节引导学生讨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在1 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一般都是在两个数之间进行大小比较(极少有在三个数之间找最大最小的情况),所以,较多地借助如小方块等直观模型和数数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在万以数的大小比较中,由于数字大、数位多,被比较的数的个数也增加了,所以小方块和数数的方法缺少可操作性。因此,在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科书呈现了多种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当然,学生中不一定有人能很理性地通过数位顺序表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此外,教科书还安排了“试一试”,借助数线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谁最矮? 由给出的四座山的高度中找出最矮的。当面对多个数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通过明显特征找出最小或最大的数往往是推动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本节课的情境图中给出的四个数,有三个是四位数,有一个是三位数,所以学生会很明显看出香山最矮;有的学生会借助数位顺序表,把四座山的高度写在数位顺序表的下方,很容易看出结果;当然,也会有学生从其他角度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四座山中,三座都比1 000米高,只有香山低于1 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谁最高? 由三座山中找出最高的。这三座山的高度都是四位数。位数相同时怎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学生结合原有的经验和数位顺序表上的特征,会提出“位数相同时,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哪个数大,哪个数就大”;也可以用很生活化的语言,结合情境进行比较,如黄山和泰山都是一千多米,华山二千多米,所以华山最高。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课程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4.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1.学会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通过比较,学会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知道高矮、轻重、长短等是比较出来的。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会简单的推理,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高矮的活动中,可能有比长短的,这些本质上都是比高度或长度的,有助于理解高矮、长短的含义。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比一比1课时 比一比(长短、高矮、轻重)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1.通过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渗透比较的思想方法,正确进行三个量的比较。 主题图,投影,天平等。 1.数数,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2.认数,教师拿着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 3.教师说数,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出示主题图。 师生谈话:请仔细观察图,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通过观察,你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往比较长短、轻重、高矮等方面想) 1.学习比较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中正在跳绳的两个小朋友。 (2)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3)同桌互相交流。 (4)集体交流。 (5)集体订正答案,并将结果画在书上。 2.学习比较高矮。

二年级下册比一比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一、预习导学 同学们好,欢迎各位同学乘坐2年级二班旅游专线列车,我是本次列车导游,今天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游览我国的名山大川,大家高兴吗?现在随着我们的列车去领略祖国的优美景色吧!(出示课件) 二、活动建构 1. 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常年云雾缭绕,它的海拔约1865M,香山位于首都北京,秋天枫叶红似火,海拔约为575M。泰山海拔约为1533M,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县,以险峻著称,海拔约为2155M。 师:这几座山谁最矮?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数,小声读一读,再想想这几个数那个最小呢?为什么? 生:575最小,因为1865 1533 2155都是四位数,575是三位数,所以575最小。因此香山最矮。

师:其他同学还有想法吗?(指生回答并给予鼓励) 师:数位少的一定比数位多的小,对吗?比如三位数比四位数小,那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生:举例说明。 师: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比较数的大小有一条重要规律是什么?(板书:数位少的比数位多的小) 2. 四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 师:好了,言归正传。刚才看同学们在玩的同时学习了新知识,我也想考考大家:谁最高呢? 师:指生读数,仔细观察剩下的三个数,你发现了什么?(1865 1533 2155) 生:都是四位数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可这三个数都是四位数该怎么比呢?(小组、同桌、前后、师生之间讨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生:看他们的最前面的数字,谁的大谁就大。 师:也就是比他们的最高位,谁的大这个数就大,那现在2比1大了,还要在往下比较其他数位上的数字吗? 生:华山最高。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时,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板书) 3. 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 出示黄山1865M和泰山1533M 师:谁能说说这两座山,谁高?谁矮? 生:回答。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比一比 单元目标: 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单元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单元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 3课时 比一比(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大小、轻重教案 苏教版

比大小、轻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联系已有生活经验认识大小、轻重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轻重。 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解决问题: 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经历观察、判断等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到小丽家的客厅里比较了许多东西的长短、高矮,今天我们再到厨房里去看一看,有哪些东西可以比一比,好吗?谁学得认真,老师就把奖品送给他。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 看一看。 电脑出示主体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丽和妈妈正在做什么?厨房里还有哪些东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鼓励观察仔细的学生。 2. 比一比。 (1)分别出示两个碗、苹果和草莓两幅图,再出示“茄子老师”的要求,大的画“√”,小的画“○”。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一比,按要求做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比的,互相评价。 (2)继续出示辣椒和萝卜、萝卜和土豆两幅图及“豆角老师”的要求:重的画“√”,轻的画“○”。学生小组交流,做在书上。再全班交流,说说判断轻重的方法和依据,教师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3)观察图,小组继续讨论:图上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轻重的?(掂一掂,称一称)指名到前面用掂

一掂、称一称的方法试一试。还有别的方法吗?小组议一议,说一说。 (4)教师小结:比较物体的大小、轻重可以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动手试一试,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只要能做到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就一定会想出最好的办法。 3. 找一找,议一议。 小丽家的厨房里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一比大小和轻重?用什么方法比一比?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鼓励。 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 1. “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先出示套环玩具,组织学生做套环游戏,观察比较哪一个套环最大?哪一个最小?指名到前面指一指,说一说。然后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哪个动物重?为什么?引导学生试着用推理的方法进行判断,交流各组讨论的结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充分鼓励,并小结推理的策略。 3.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图,让学生猜一猜:气球和皮球哪一个重,说出理由。再出示实物,组织学生掂一掂,根据感受再判断哪一个重,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出: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 4.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小组合作,用小天平比较三种水果的轻重,按要求做在书上。然后全班交流演示,看看有几种比较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好?教师引导学生再次体会观察思考判断推理的比较方法。 四、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愉快吗?都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课后到学校和家里再观察观察,看看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大小、轻重,用你喜欢的方法比一比。

小学一年级数学 《比一比》参考教案

《比一比》参考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 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引导观察。教师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 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1)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 长 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 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三、反馈练习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四、巩固练习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五、整理学具教师提出要求: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六、全课小结(略)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学示范)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学示范)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学示范) 一、教学内容:原通用教材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页。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大、小”“长、短”和“多、少”等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并初步理解“大”、“小”、“长”、“短”、“多”、“少”、“同样多”的基本概念;初步学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比多少。 [评:比较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如比较数的大小、比较线段的长短、比较几个量的多少等等。两个或几个集合中的元素也可以进行比较。随着数学程度的加深,比较的对象和方法也逐步趋于概括和抽象,比较的作用也逐渐变得更为重要了。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有关比较的内容,使学生尽早接触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下”、“左”、“右”这几个词的意思吗?] 生:[齐]记得。 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一个手指,指一指哪是上,哪是下,哪是左,哪是右。[学生在空中指出了上、下、左、右的方位]再在课桌面上指一指,哪是上,哪是下,哪是左,哪是右。[学生在课桌面上指出上、下、左、右的方位]现在再请小朋友在数学课本上指一指,哪是左上方,哪是右上方,哪是左下方,哪是右下方。[学生在课本封面上指出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和右下方] 师:现在,老师要在黑板上贴图了。老师贴的时候,你们可以轻轻地数。贴一个,数一个,不要多数,也不要少数。 [教师在贴绒板左边贴出4只小鸡] 生:[齐,轻声]1、2、3、4。 师:说说看,哪一边有几只小鸡? 生:左边有4只小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创新教案】:第二课时 大小轻重的认识【新版】

第2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6~7页用“大小”与“轻重”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小、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体会比较的思维方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直观的比较大小、体验轻重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简单的数学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魔方、正方体饼干筒、西瓜、苹果、羽毛球。 学具准备:魔方、正方体饼干筒、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汽车吗?你见过什么样的汽车?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对于描述不清的给予指导)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两辆汽车,你认识吗?哪个大?哪个小?(以课件形式出示两辆汽车情境图) 生1:这两辆车橙色的是公共汽车,黄色的是小汽车(轿车)。 生2:公共汽车大,小汽车(轿车)小。 生3:公共汽车比小汽车大,小汽车比公共汽车小。 ......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数学语言真严谨,你们真了不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大小”与“轻重”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板书:大小轻重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兴趣,而且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三篇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也是为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打基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重点难点: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 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比较大小 981( )1000 6980( )789 7083( )7208 1378( )2341 2980( )3408 3920 ( )3980 二、试一试 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哪辆车最贵。 三、教师评价, 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高充分、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

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四、小组讨论学习 学习在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五、课件出示 练一练,完成29页练习题3、4题,让学生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六、总结提升 让学生谈谈收获,着重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 试一试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数字卡片、 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 1、教学“比一比” (1) 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 (2) 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 (3) 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