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及其存在的原因

(一)会计的含义及功能

1、会计的含义

指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系统,全面和综合地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内外使用者需要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根据会计的定义,会计包括五层含义

1.体现会计本质:一种管理活动

2.体现会计对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

3.体现会计的基本特点: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4.体现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5.体现会计的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和提供财务信息

2、会计的基本功能

两个基本功能:即反映(核算)与监督(控制)

反映:是指也称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通过会计报告的形式承载和传递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以此向各种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会计反映职能的基本环节。

监督:是指对资金运动的控制。会计对活动进行核算的过程,也是实行监督的过程。会计监督主要是以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制度为依据,对将进行和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性进行监督。

会计监督是一种全过程的监督,即贯穿会计核算的始终。

思考:反映与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

(二)会计存在的原因

一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与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是外部信息使用的需要

三是满足对受托责任人业绩评价的需要

总结:―经济越发展,会计越发展.‖——陈云会计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管理活动密切相关.

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只要

人类社会还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会计发展的步伐也永无止境.

二、会计与环境

环境,在一般的意义上是指周围情况的总和。通常是指自然情就自然情况而言,其构成的因素有很多,如:地形、气候、矿藏、森林、河流,等等。和社会情况。环境是个动态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经济主体内部环境:管理水平、会计人员的素质、领导重视程度等等

经济主体外部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因素、文化教育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等等。

(二)会计基本假设

1、含义

会计假设指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对会计工作内在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概括所形成的决定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和完善的基本前提和约束条件。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中明确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必须遵循如下四方面的基本假设和前提。

(1)会计主体

其含义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是用来说明特定企业个体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对该特定个体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记录和反映应当与所有者的活动、债权人的活动以及交易对方的活动相分离.

该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是指会计核算的特定服务对象。成为会计主体的条件是:企业必须独立核算。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其基本含义是: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按照现在的形式和既定的目标无限期

地继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不会进行清算,它所持有的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目的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耗用,出售或转让,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

(3)会计分期

其基本含义是: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首接相接,间距相等的时间单位,以便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及时,连续的反映和监督.

请问会计上最基础的时间划分单位是什么?

会计学中中期是指多长时间?

(4)货币计量

其基本含义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计量单位,计量,记

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

二层含义:一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二是货币的币值是稳定的。

会计中用以记账的货币称为记账本位币,本国会计主体一般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也可在在外汇业务较多的情况下,选择一种主要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注意的是以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企业在期末编制报表时也要相应地折算成人民币形式表现。

三、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机关单位一般采用现金制核算

事业单位一除经营业务采取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概念。

权责发生制:收入和费用是否在当期确认,不是以款项是否收取或支付为依据,而是看收入的权利和费用的责任是否属于当期为判定标准,只要收入的权利和费用的责任属于本期,既使没有发生现金收或付,这笔收入或支出也应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入账.

现金制:凡是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论否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既使收入取得或费用发生,没有实际款项的收付都不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即只有收到或支出了款项,就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否则一律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核算.

例题:1、预付报刊杂志费的核算

企业管理部门上年12月分支付,本年度报刊杂志费1200元。

按权责发生制支付时: 借;预付账款1200

贷:银行存款1200

1-12月每月承担费用时:借:管理费用100

贷:预付账款100

按现金制核算:借:管理费用1200

贷:银行存款1200

2、利息费用的核算

本年1月1日,企业向银行借入期限3个月的贷款200000元,年利率6%,到期还本付息。

按权责发生制核算,一月借入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200000

贷:短期借款200000

1、2 、3月末计算利息费用:借:财务费用1000

贷:应付利息1000

4月1日偿还时:借:应付利息3000

短期借款200000

贷:银行存款203000

按现金制:,一月借入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200000

贷:短期借款200000

4月1日还本付息时:借:财务费用3000

短期借款200000

贷:银行存款203000

3、已实现收入的核算

本月销售产品10000元,款项未收到。

按权责发生制:

借:应收账款1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10000

现金制不作任何分录

4、未实现收入的核算

预收销售定金的核算;(收到还未交付产品的预定金)

按权责发生制: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现金制:借:银行存款

贷:销售收入

5、部分收入实现的核算

预收租金的核算。(收到1-6月份的600元租金)

按权责发生制:借:银行存款600

贷:预收账款600

1-6月每月确认租金收入:借:预收账款1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00

按现金制:借:银行存款600

贷:其他业务收入600

能独立正确完成下列业务,可以说你对权责发生制原则已掌握。

某公司2010年6月份的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销售产品一批,售价40,000元,货款尚未收回。

(2)预付下半年的财产保险费3,600元。

(3)摊销本月份负担的报刊费1,000元。

(4)支付上月份的水电费2,400元。

(5)预收销货款30,000元。

(6)收到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26,000元。

(7)预提本月借款利息400元。

要求:分别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计算本月份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八大特征: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重要性、及时性、可比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根据需要,自己将相关概念补充进来)

掌握基本含义。

五、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与其他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多元性与两难性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多元性是指,在会计人员遵纪、守法、合规的前提下,会计人员选择了可能对信息使用者造成不利影响的会计方法时,对其行为作出道德评价可能具有多元性。

*会计职业道德两难性是指会计人员面对上述问题所作出的选择,可能并不是会计人员本人的意愿,会计人员本人主观上愿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相关、可比的信息,但迫于压力,往往在客观存在实际中采用了对信息使用者不利的会计方法。

六、会计学科体系

会计学是在会计实践活动的不断推动下,经过不断总结,从而形成为独立于经济学科,但与之有联系的一门独立学科。会计学的任务,既要向人们提供有关对会计的认识,又要能为不断完善会计这一系统提供指南。会计学原理则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又称对外会计,其首要目的是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也可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的需要。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必须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保证不同行业,企业的可比性。

管理会计又称对内会计,其主要目的是为管理者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其内容灵活多变,报告形式不拘一格,不受会计准则的限制和约束。包括成本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其信息一般属于企业秘密。

我们现在学的会计学原理归属为财务会计。

第二章会计法规

一、会计规范及其体系

(一)会计规范的含义

会计规范,是指协调、统一会计处理过程中对不同处理方法做出合理选择的假设、原则、制度等的总和,是对会计行为的约束标准。现实地看,会计规范是一套用于规定、约束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加工、处理与信息生成等行为的法律、标准、制度的总称。

二、会计法规体系

三、会计法

《会计法》是会计法规体系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则,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 依据,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是我国会计法规体系构建的根基。《会计法》起草于1980年8月,1985年1月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发布,于同年5月1日开始实施。此后,于1993年12月和1999年10月两次进行修订。修订后的《会计法》对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更加重要的法律规范作用。

四、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一)会计准则

由国家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制定的。

----是处理会计对象的标准,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是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 准绳。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其他企业鼓励执行。 美国称为“公认会计原则”(GAAP )

会计法规体系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2会计行政法规

1会计法律

3会计规章制度

会计法 证券法 公司法 税法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注册会计管理条例

(二)会计制度

----由国家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制定的。 ----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序的总称。

----1992年底财政部颁布13个分行业会计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 了《企业会计制度》作为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适用于不对外筹集资金、经济规模较小,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于2001年1月1日实施。

五、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一)建立的目的

----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通过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 员等一系列会计工作的组织建立和完善,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管理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主要内容 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 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 2、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报告 3、会计监督 4、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新准则体系

1项基本准则 38项具体准则

2项企业会计 准则应用指南

对16项原有会

计 准则修订

新增22项 会计准则

金融企业会计 科目和会计报

表 非金融企业会

科目和会计报

第三章会计反映经济业务的基本理论

一、会计事项与会计要素

(一)会计事项

会计事项也叫交易事项,或经济业务,是指会计主体与信息用户相关,并且导致经营实体的各项资产和权益发生变化的经济事项。会计人员需要处理的不是企业发生的所有事项。就会计观点而言,凡足以使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事项或行为称为会计交易事项。

(二)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有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中前三个是静态要素,又称反映财务状况要素,后三个是动态要素,即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1、资产

(1)含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2)特征

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源,而不是由未来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源

2.资产应当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3.资产是一项经济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的分类

按流动性划分: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在途物资、原材料等;非流动资产,或称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

(二)负债

1、负债的概念

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产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2、负债的特征

1.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

2.负债对企业是一项强制性的责任

3. 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4. 负债应当具有确切的偿还日期、确定的债权人、确定或可估计的数额。

3、负债的分类

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应付利息等

长期负债: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含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对于公司来说,其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这一概念包括三层含义:

1.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剩余资产的要求权

2.所有者权益是对企业的一项永久性的投资

3.所有者拥有的法律上赋予的各种权利和有限责任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自己查看相关概念)。思考:为什么一个企业成立必须要有注册资本要求?

(四)收入

1、收入的涵义与特征

(1)收入的涵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我国会计准则所规范的收入是狭义概念上的收入,人们习惯上将狭义上的收入称为营业收入,而广义的收入则包括营业收入和利得。

得利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流入。

(2)收入的特点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例如:企业销售产品的货款部分抵偿债务,部分存入银行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3)收入确认的条件

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如售后回购)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五)费用

1、费用的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创造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生产性费用和期间费用等。我国会计准则所规范的费用是狭义概念上的费用。广义的费用除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外,还包括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损失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费用的特征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费用会引起资产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费用本质上是一种企业资源的流出,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

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的构成

(六)利润 (一)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利得–损失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 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

如果营业活动不分主与副则:

营业利润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 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

二、会计恒等式 会计等式

基本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公式 动态公式:收入-费用=利润(亏损)

综合公式或扩展公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 用

生产 费用

期间 费用

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直接材料

制造费用

直接人工

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直接 计入

分配 计入

直接计入 当期费用

销售后结转

损益 性费 用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益+利润

引起资产和权益发生的经济经济业务都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仔细阅读书上或PPt上例题。

不论是资产内部项目之间此增彼减的经济业务,还是权益(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之间此增彼减的经济业务,不但不会影响会计等式两方的平衡关系,而且原来的总额也不会发生变动;凡是发生涉及资产和权益两方项目同增或同减的经济业务,尽管都会使双方原来的总额发生同增或同减的变动,但变动的结果,双方总额仍然相等。

三、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会计科目含义

会计上,将对会计要素按经济内容所做分类形成的名称或标志称为会计科目。熟记会计科目表的主要内容:一是有哪些科目类别,二是每类科目的主要科目名称要记牢(学习中常用的科目)

科目按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划分: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后者比前者详细,起到对总分类科目的补充作用,总分类科目对明细科目具有统驭、控制作用。如果一个总分类科目下需要设置明细科目,则两者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是相同的。

(二)账户

账户就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是会计科目开设在账簿上的户头。它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能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情况及结果。

思考:会计科目与账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了解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实际和书面结构)

了解一个账户具有的基本账户要素: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账户的左右两方是按相反方向来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在具体账户的左、右两方中究竟规定哪一方记录增加额,哪一方记减少额,取决于各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法。账户的余额一般与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四、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含义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运用复式记账原理,记录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

原意:如果业务内容是―某相对人‖从钱商处拿走货币,则记在此人的名下记作借,如果业务内容是钱商从―某相对人‖处获得货币,则记在此人的名下记作贷。作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的―借‖和―贷‖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来同一笔资金的运动情况。如―借‖表示资金运动的去向、用途或占用的增加,贷表示其减少;而作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的―贷‖表示资金运动的来源增加,借就表示其减少。

采用借贷记账法时,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做相反方向的记录。究竟哪个账户的哪一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用来登记减少额,要看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和账户的性质。

1.资产类账户

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即与其登记增加方向相同。

资产类账户借方期末余额= 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由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与资产性质不同,以会计恒等式来看,它们分处于等号两边,因此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登记增减方向与资产类账户相反。

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记减少额,余额一般在贷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期末余额= 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借方本期发生额

3.损益类账户

(1)损益收入账户

登记增减方向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相同,只是没有余额。因为各收入账户期末形成的净收入要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以便期末计算经营成果。

一般地,结转额从各自账户的借方转出

(2)损益费用账户

(1)损益收入账户

登记增减方向与资产类账户相同,只是没有余额。因为各费用账户期末形成的费用要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以便期末计算经营成果。

一般地,结转额从各自账户的贷方转出。

总结: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账户余额所在的方向来判定账户性质,成为借贷记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四)会计分录

所谓会计分录,就是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复式记账原理,对每项经济业务标明应借应贷的方向、会计科目和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填写在记账凭证上的。

会计分录的种类:简单会计分录是由一个账户与另一个账户相对应组成的会计分录,上述分录就属于简单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是由两个以上账户相对应组成的分录。

注意对多借多贷会计分录编制的限制。

(五)试算平衡

用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但不能发现记账过程中的所有错误 试算平衡等式: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发生额平衡法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余额平衡法

思考:试算平衡没问题,是否意味着记账一定正确?为什么? 五、会计凭证与账簿

(一)会计凭证

? 借:原材料 50,000

? 贷:应付账款 20,000 ? 银行存款 30,000

记账方向

账户名称

记账金额

会计分录

教学中会计分录的内容、格式及书写要求

会计凭证就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三)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又称为单据,它是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明确经济责任,用于作为记账依据的最初书面证明文件。

按来源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的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

(四)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的,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用来确定会计分录而填制的、直接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会计凭证。

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填制。

例:

注意:为了避免记账重复,对于这类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即:将现金存入银行时,编制现金付款凭证;从银行存款提取现金时,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思考: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有什么区别呢

(五)账簿

1、账簿的含义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根据账户设置,具有一定格式,互有一定联系的若干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登记依据,用以全面、系统、序时、分类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记。

设置和登记账薄是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之一。

2、账簿分类

(1)用途分类

序时账(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

(2)外表形式

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账簿

哪些账要用订本式,哪些用活页式,哪些有卡片式账簿?

尽管每个企业设置的账簿可能不同,但必须设置的基本账簿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3、账簿的组成内容

封面、扉页和账页组成

5、账簿的登记要求

(1) 内容准确完整

(2) 登记账簿要及时

(3) 注明记账符号

(4) 书写留空

(5) 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

(6) 特殊记账使用红墨水

(7) 顺序连续登记,不得隔行跳页

(8) 结出期末余额

(9) 过次承前

(10) 错账更正

6、错账的更正方法

(1)划线更正法--记账凭证正确但登记账簿发生错误。了解更正方法。

(2)红字订正法---记账凭证错误引发账簿登记错误。记账凭证上会计科目m 用错或记账凭证上金额写多。了解更正方法

(3)补充登记法---记账凭证错误引发账簿登记错误,但只是记账凭证上金额写少了。了解更正方法

7、对账和结账

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对账和结账?

(1)对账---会计核算中,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对账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账可以在结账和编制财务报告之前找出账簿记录的差错和原因,以便及时更正和调整。

对账的内容与方法

(2)结账

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对账簿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所进行的结算工作。

结账及其步骤

实账户和虚账户结账不同,实账户在账面上完成,而虚账户需要编制结账分录。

如资产类、负债类、大部分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这些账户期末一般有余额,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延续而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在我国这类账户也称为实账

户。

如损益类账户。这些账户反映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应归属于特定的会计期间,只要该会计期间结束,这些账户就应该全部结平。这类账户在我国也称为虚账户。

如虚账户的结账:【例3-6】期末,将本期实现的各收入类账户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借:主营业务收入60,000

其他业务收入1,000

贷:本年利润61,000

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转余额的分录就是结转分录。

8、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大部分账簿都要更换新账簿。

(1)账簿更换的程序

结清账户,如若有余额转记上一年度作为期初余额。

(2)旧账簿归档保管的要求

●归类整理,保证齐全;

●装订成册,手续完备;

●编制清单,归档保管;

●妥善保存,期满销毁。

第四章会计循环与会计业务处理

一、会计循环及其基本程序

(一)会计循环

企业在一个会计期内必须经过编审凭证、分录、记账、调整、结账和编表等一系列会计程序。它于会计期初开始,到会计期末终了,并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因而称为会计循环。实务中,企业大都每年结账一次,所以会计循环通常历时一年。

(二)会计循环的基本流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