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节《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第2节《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第2节《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第2节《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第二框《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灵台县西屯中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第二框《节奏与旋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第三单元第七课。主要介绍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及小群体的作用,在集体生活中如何解决矛盾和冲突,是一节以学生探究讨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内容,概括归纳出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综合以上分析,这一节课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知道怎样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理解怎样处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能理解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教学难点: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给人的感觉是思维比较活跃,善于分析思考问题,积极发表意见,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小组和作学习开展的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三、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分享为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归纳出知识要点,然后让学生合作完成讨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交流、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分享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归纳出知识要点,让学生完成讨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共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我们都在集体中生活,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这些角色之间发生冲突时,大家都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奏与旋律》。

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要求。教者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再让学生开始合作完成探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打答案。

第三个环节: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学习小组成员分别展示自学内容,其他同学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会有不一致的时候,在面对不同集体的多重责任时,会出现角色冲突现象,我们应有大局观念,懂得如何取舍;同时也认识到集体中存在的小群体现象有其合理性,但也常常会发展成极端利己的小团体主义,对此,我们心中应时刻有自己的是非观念,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从宏观上来讲,这种个人与集体达成的“和谐”,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意义,与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也有着密切关系。

第五个环节:当堂训练达成目标

教者选择了有针对性的6个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提问学生,对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达到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六、教学反思:

课后对这一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思考,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者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准,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知识讲解不到位。

2.小组合作学习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使一些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交流。

3.对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导致拓展提升部分没有很好的完成,影响了教学效果。

希望各位评委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2017年4月20日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也是),过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不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2、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 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 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 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 】 3、在玻璃、松香、萘、蜂蜡中, 有一定熔点的物质是_________, 它的熔化过程中, 温度_____________. A.玻璃 B.萘 C.不变 D.改变 4、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 冰的熔点为_______. A. 0℃ B. 0℃以下 C. 0℃以上 5、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A.蜡 B.冰 C.玻璃 D.松香 6、将一块0℃的冰放入一桶0℃的水中时() A.冰块的质量将减少 】 B.冰块的质量将保持不变 C.冰块的质量将增加 D.上述情况都不可能发生 7、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时,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热时,它的温度可能降低 C.一块糖溶在水中是属于熔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属于汽化现象 · 8、水杯中的水面上浮着一块冰, 冰熔化后, 杯中的水面: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9、保温瓶中放有1500克0℃的水,将一小块-1℃的冰放入其中,盖好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小块冰将化成0℃的水 B.有少量的水会结成冰 C.冰水质量没有变化 D.冰水的温度没有变化 10、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某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说明() A.房间里的温度一定为0℃ B.外界没有传热给冰 C.冰没有传热给外界 D.房间温度在0℃以上 《 二、填空题: 11、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 12、铁矿石在炼铁炉里变成铁水,这是________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对点强化练习第三章: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2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综合应用

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1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1.焦子健到超市买了一罐可乐和一些冰块,他把冰块放入可乐中,一会儿可乐变得凉爽可口,这是因为冰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时要________热量,使可乐的温度降低;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 ℃以下,菜窖里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被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时________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2.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________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雪要________,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________。 知识点2熔化、凝固条件 3.深秋的早晨发现湖中水面结了一层薄冰(不计蒸发吸热),由此可知昨夜最低气温为() A.0 ℃B.0 ℃以下 C.0 ℃以上D.0 ℃或0 ℃以下 4.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A.没有熔化B.熔化一半 C.熔化少于一半D.熔化超过一半 知识点3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应用 5.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6.如图所示为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试根据图回答: (1)萘在BC段是____________态,在DE段是________态,在EF段是____________态。 (2)萘的熔点是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_。 (3)萘熔化时用了________min,凝固时用了________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含答案)(新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一、填空题 1.整个宇宙都是由________的物质组成的,绝对____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______的,物理学中把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______.选择不同的______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性. 3.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______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______的. 4.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 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____________的运动(填“向上”或“向下”). 5.“月亮在云里穿行”,这句话中,月亮是______,云是______.(填“研究对象”或“参照物”) 6.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______的;如果以______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7.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 ______的. 8.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______做参照物的.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______做参照物的. 9.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有此可判定当时刮的是 ______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向______运动,丙向______运动. 10.小明坐在一辆行驶的轿车上,自西向东运动,他相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是______的,相对于乘坐的车是__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同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反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__的. 二、判断题 11.物体的静止是相对的,而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 12.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 13.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 14.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 15.河里行驶的小船,不论选择什么物体做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 () 16.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同. () 三、单选题 17.有一首歌的歌词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云朵 C.人 D.月亮 18.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19.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1、物态变化 (1)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称为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知识点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硫代硫酸钠)、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3)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知识点3、熔化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熔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且不断吸热. (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目的是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酒精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6)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知识点4、凝固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3)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不断放热. (5)凝固放热的事例: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第2节 运动的描述》经典练习题

《第2节运动的描述》经典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教室里的黑板相对于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是运动。 3、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总要选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的运动时,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的,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的。 4、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向北行驶,对于路旁的树来说,车内坐的人是______,汽车向_____ “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 8、天空中空军的一架加油机正在为一架执行任务的直升机加油,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加油机是____的。在直升机上的驾驶员看来,加油机则是_____的。造成这种差异是因为他们选取了不同的________。 9、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10、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的。 11、用传送带将货物运往高处,货物随传送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以传送带作参照物,则货物是的。 12、航天飞机在太空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状态 13、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则乙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________(要求至少答出两种情况). 14、“乌云遮住月亮,月亮钻出云层”。前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15、“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知识所致。 16、说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____为参照物;云彩遮住太阳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7、放暑假了,小明乘座火车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的。 18、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是以为参照物的。 19、如图1所示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 [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 [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具准备 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机械运动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 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探究点二参照物 1.概念 问题探究: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

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探究点三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问题探究 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 问题分析 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 归纳总结:(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拓展教学: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规律总结 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对于同一物体而言,由于选定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会不同,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

【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新教材适用·人教版物理 运动的描述—说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在自然界里,一切物体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机械运动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基于这些教材把“机械运动”安排在第一章来学习,这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基础,大号这个基础,对于初中物理乃至所有科学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法学法 教法:教材先通过大量具体的实例,表明机械运动是普遍存在的,进而让学生讨论、了解机械运动的特点。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本节教学中建议多举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的运动。要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必须选参照物作为判断的标准。 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在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运动的物体,观看完成后提问: 1、身边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时运动的? 2、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 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为什么会走? 二、新课教学 1、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1、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3、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 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设计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优秀教学设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老师解说: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 [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师说: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 [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 [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 师说: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1、熔化和凝固(板书)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2)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师说: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生甲]应该不相同. [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 [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 [生丁]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生戊]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精析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 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参照物) 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作为参考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选取参照物并不一定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该物体不动。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如:公路上 行驶的汽车,以路面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以车里的人或物品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以对方为参照物,他们是静止的(实际 上,它们相对于路面是运动的),这叫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运动分类(根据运动路线):曲线运动、直线运动。 考点概览 运动的描述是第一章机械运动主要知识点,也是中考考题中经常出现的类型,其主要考题有选择 题和填空题两个大类。物体运动描述的考题一般有一道题,主要考查运动的相对性,物体静止和运动的描述等知识点;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 1.5 分-2 分之间。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有:机械运动、参照物, 此类考题出现频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1.机械运动: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的绝对性、静止的相对性是是重要知识点,要求考生理解。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它的运动情况怎么样,与所选取的参照 物有关,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在中考考题中,用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的考题出现频率很大,也是这 部分考试的重点。 3.中考题型分析 运动的描述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 1.5 分 ~2 分之间。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运动描述的理解和参照物的选取,填空题主要是运动相对性的理解。在解答此类考题时,一定要注意运动的相对性和参照物的选取,以及运动描述的正确性。 4.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备课人李登新课型新授课时间课题《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教 学 反 思

一、激情引入,明确目标: 春天,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 二、自主学习,找出疑难: 1、熔化______________,凝固___________。 2、晶体———————,非晶体——————。 3、熔点----------,如——。凝固点————,如————。 4、熔化__热,凝固______热。 三、合作探究,总结规律: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方案一] 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 [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 打开课本,看图4.2—2和图4.2—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自主学习:一.问题引入: 1.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 2.自然界中物质存在三种状态,且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其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 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 3.熔化与溶化不同,前者表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后者表示物质溶化在 溶剂中的过程. 二、认识晶体(看课本95页完成下题) (1)你认识的晶体有、、、。 非晶体有、、、。 三.探究物质的熔化、凝固特点: 1、铜工艺品和玻璃工艺品有不同的制作工艺,铜和玻璃分别属于和 猜想:晶体和非晶体可能有(相同或不同)的熔化规律。 2.设计进行实验研究冰块(或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 1、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2、照图5-2-5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进行试验,并把所得数据填入表格。 (1)实验器材有:铁架台(横杆、铁夹)、、试管、碎冰。 (2)组装实验装置时,试管用铁夹固定,位置尽可能低;根据试管的高度、温度计的长度固定。 (3)将适量的碎冰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冰的状态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2min后停止。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2节 运动的描述

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机械运动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探究点二参照物

1.概念 问题探究: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三种物态、物态变化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一集是否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等。 4、了解晶体和非晶体有哪些? 5、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达到会识别图形的目的 二、学习内容 预习形成一 (一) 一.熔化: 1.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 。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 。 3.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 、 。 4.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 。当温度为790C 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 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 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 ,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 ,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 ,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 ,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 熔化吸热的应用: ① 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 的冰比00C 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二)、凝固: 1.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 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3.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 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 5.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6.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 到D 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 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 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 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7.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__.晶体熔化的过程中,虽然大量吸热,但温度_____________. 合作展示 在一个图中画出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并进行简单的解析。 三、检测反馈 2请填出下列描述中的物态变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阳春三月,江河解冻: 3人们在冬天睡觉时会盖上被子,但夏天卖冰棍的人也会用被子把冰棍盖上,这其中的主要理由是 : A.防止冰棍被破坏; B.防止冰棍因吸热而熔化; C.防止冰棍的冷气跑掉而熔化; D.防止外界的温度传给冰棍. 四、学习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很多,写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吧!

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案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 2、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3、知道参照物. 4、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5、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的方法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 2、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运动的结果会不相同.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观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一、机械运动 探究:什么是机械运动呢? 1.春天,风筝在空中迎风摆动;2,夏天,蚊虫在灯下飞舞;3.秋天,落叶纷纷飘落; 4.冬天,雪花漫天飘洒;5.昨天,“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 6.今天,你上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不断被甩在身后 7.此时,钟表的秒针在不停地“走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运动(如心脏在跳动,血液在流动),仔细体会与比较上面列举的物体运动的例子,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想想议议 宇宙及自然界中关于机械运动的例子还有许多;同学们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多找一些例子,提出来发表让大家共享:①流星划过夜空②小鸟在空中飞行③河水在不停地流动④稻穗在随风起伏⑤房屋、树木随地球一起运动。这些都是机械运动吗? 二、参照物 1.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恰当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2节运动的描述练习

运动的描述 (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有一首歌的歌词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云朵 C.人 D.月亮 2.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3.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山和水 D.水和山 4.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路程是不变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是运动,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 D.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 5.一位勇敢的漂流者,坐橡皮船在湍急的河水中顺流而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流动的 C.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6.甲看路旁的树木向南运动,乙看甲静止不动,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 A.甲、乙都向北运动 C.甲、乙都向南运动 D.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D.甲向南运动,乙向北运动

7.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一列火车,放在车厢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列火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关着的车门 D.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6分) 8.下列两个物体可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地球和太阳 B.一列直线行驶的列车中1号车厢和5号车厢 C.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 D.火箭发射离开地面时,火箭和其运载的卫星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改变叫运动 B.乌云遮住了太阳,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 C.研究某个物体的运动时,可同时选择几个物体做参照物 D.某同学站着感到没风,当他快跑时,立即感到有风迎面吹来,是以他做参照物的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0.整个宇宙都是由________的物质组成的,绝对____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______的,物理学中把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11.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______.选择不同的______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性. 12.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______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______的. 13.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 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____________的运动(填“向上”或“向下”). 14.“月亮在云里穿行”,这句话中,月亮是______,云是______.(填“研究对象”或“参照物”) 15.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______的;如果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