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技能人才剧本

高技能人才剧本

高技能人才剧本
高技能人才剧本

(甲、乙上台,甲“好学生”精神抖擞,乙“坏学生”迷糊、半睡半醒跟在甲后面上台)

(甲站定,乙撞了下甲,也站定)

(甲看乙,突然发现乙已睡着)

甲:(打圆场,对观众)呵呵,不好意思,他这人就是有点爱睡觉,人称觉(教)皇。(轻轻摇乙)醒醒,上课了。

乙:(不为所动,继续睡)

甲:(尴尬)嘿,醒醒,开饭拉。

乙:(含糊,半醒)你先吃吧

甲:(怒,厉声)点名拉!

乙:(惊醒)老师,我到拉!!

乙:(清醒)没点名呢!

甲:离上课还有点时间,咱就讲讲我们的学校生活吧!

乙:讲这个不错!我们的大学生活啊,还是有不少可以讲的呢!(突然激动)哎呀!我说这个学校生活啊真是忙啊,真是累啊!

甲:(望乙,如知己)啊,深有同感,深有同感啊,大学生活还真是忙啊。(握乙的手)

乙:(甩开甲的手)可不是嘛!

甲:我忙啊!我每晚只睡7个钟头!

乙:我忙啊!我每晚只睡6个钟头!

甲:我每天11点睡,6点起!

乙:我每天3点睡,9点起!

甲:呵,你怎么睡这么晚呢?有那么多事忙吗?

乙:当然有拉!你像QQ游戏、劲乐团、劲舞团、泡泡堂、疯狂坦克、最终幻想、实况足球、

FIFA足球、NBLIVE、帝国时代、反恐精英、星际争霸、魔兽争霸、暗黑破坏神、终极连连看——

甲:(惊讶)嘿,这么多啊!你就不能少玩几个吗?

乙:(义正词严)这哪行啊!你说你高考能少考几门吗?

甲:这当然不行

乙:就是嘛!你说咱都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不是要讲究复合型人才,综合发展嘛!

甲:你这叫哪门子的综合发展。我去上课从不迟到!

乙:我去上课就是睡觉!

甲:我每次作业都按时交!

乙:我每次作业都按时抄!

甲:(和缓下来,语重心长)哎,老兄我跟你说,你这样,又不学习,生活又邋遢,这样是不行的!你看我们就要高技工考试了,你这下咋整啊?

乙:嗨——你说这人生在世,挂科,这不是难免的嘛!

甲:你倒看得开!

乙:不过——这话又说回来,能过当然最好拉!你看,我这不来向你请教了吗。大哥,你学习那么好,考试总考那么高分,你就告诉告诉我考试的诀窍吧~?

甲:你平时都这样了,想不挂?不可能!

乙:嗨——咱好歹是同学!你就救救我这个垂死的人吧!你不能见死不救啊~!

甲:我也不知道怎么帮你啊!

乙:嗨——你就别谦虚了!你看看我,为了考试的事,那个急啊,这都急得满脸抬头纹了!

甲:(惊讶)行——(拿出高技能人才读本),你先把这本书看完,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再来跟我说。

把书翻了一遍,大约两分钟后。

乙:(尴尬,手举书,站起来)嗨,原本作为一个技工学校的学生入学之处是有点不自信的、有点彷徨的、没有追求的,但是看到了这本书里其中几位高技能人才都是技校毕业生,使我

有了自信因为一个技校毕业生也能通过刻苦钻研自身不断的努力同样可以成为祖国航天事业、国防科目的工作者!

甲:(鼓掌)你能这样想真是太好了,但是学习技能是没有任何捷径的,要想使自己技能提高就必须踏踏实实的苦练基本功,肯吃别人不能吃的苦,肯钻别人钻不了的技术,肯东别人不爱动得脑筋,要把他们从一名技校毕业生到操作工人到操作技师到获得中国技能大奖的经历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和最高荣誉。。。。。

乙:(忙做个停止的手势)停,怎么还有这么多要求啊,(委屈状)让我先回去先玩会游戏,明天再来继续讨论吧

甲:(一把揪过耳朵,义正言辞)作为你的同桌,既然你刚刚幡然醒悟了,那就由我做你的指路人

乙:(痛苦)轻点啊,我学还不成吗,你说啥就是啥

甲:(手摆胜利手势)yea,哈哈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董刚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董刚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草案)中也提出“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以及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性专题研究,例如人才培养规格的内涵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途径选择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力等,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对于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而形成的资本,这种投资形成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与胜任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区域经济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本包括高职教育培养的各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产品,并以此保证产品在市场有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的适应性 1.高职教育人才规格以往提法的梳理 关于人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界定,目前“人才四分说”得到国内专家较大的共识,即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四类,其中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密切相关的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 研究领域的几个提法:技术型人才说:我国现在通称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理解为高等技术和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技术教育,这是由人才结构类型决定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说:应用型人才,泛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理论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其使命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性运用,也就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者是产品构型,并且还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应用于实践。复合型人才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批综合性职业岗位陆续产生,职业岗位之间的交又渗透日益增多,从而对从事某一职业岗位人才的知识

0---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5.10)

高技能人才“十二五”培养规划 (讨论稿) 人资(通)12--000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是公司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培育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特制定本培养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知识和技能提高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目的,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2、工作原则 * 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坚持“重实际、重实效、按需培训”的原则,使技能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效果; 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技能提升与岗位复训相结合的原则,把持有证书作为使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坚持“服务企业生产、服务全体员工”的原则,更新培训工作服务理念,探索人才创新培养方式。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全面提高、重点培养、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的培训思路,通过深入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培养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目标到“十二五”末: ——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大幅度增加高级工总量,增加各类高技能人才人,使全公司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人,高技能人才占生产工人的%以上,高、中、初级技能人才队伍梯次结构渐趋合理。 ——提升高技能人才素质。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高技能人才队伍,选送外培训高技能人才名,培养名具有企业特有专业特色、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引进紧缺急需型高技能人才名,其中引进高端技能型人才名。 — ——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基本形成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良好环境。畅通高技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开发职业技能教育,全方位贯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完善多元化高技能人才投入保障机制。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公司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才占工人队伍的比例提升10%左右,技师及以上等级提升6%左右。 三、实施八项工程 1、实施高技能人才选拔工程。 为培养造就一批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今后两年在全公司评选表彰名“技能大师”、50名“首席技师”、300名“公司技术能手”,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各专项技能的拔尖型高技能人才。按照滚动培养、重点资助、跟踪管理、鼓励竞争的要求,对“技能大奖”、“首席技师”、“公司技术能手”荣誉获得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当好刻苦学习、岗位成才的带头人,带动我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待遇,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2、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集聚工程。 结合我公司生产及产业发展特点,每年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以良好的条件吸引高技能人才来企业工作。积极利用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有利条件,同步引进专门的高技能人才。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到其它大型企业,积极引进我公司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缓解我公司企业、行业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局面。建立浙江公司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板

高技能人才培养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技能人才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主要从各级职业技术院校的角度,论述了如何作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技能、人才、经济、职业技术、教育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迫切需要一大批能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工艺的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技能人才不仅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核心骨干,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之一,更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代表。 首先,传统产业的提升呼唤高技能人才。对我国来说,发展工业最紧迫的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传统制造业。现代生产越来越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除了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劳动大军。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美国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从20%提高到了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从原来的60%下降到了15%。德国一直自称高技能人才是他们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在德国,平均失业率是10%,

博士、硕士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失业率不到2%。在我国很多地方,目前也出现了大学生失业,但是受过职业技术教育,拥有专业证书的人一般都能找到工作,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 其次,新产业的发展同样呼唤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因而,在新的经济竞争下,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一、我国当前高技能人才现状 一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应该有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人才的优势,从而创造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在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者的技术素质都有较大提高。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素质不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一组令人忧心的数字是: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劳动力占26%,而熟练劳动力只占17.5%。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全国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约1/3,技师、高级技师仅为4%。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在上一个世纪,全球经济规模增长了20%,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60%以上。而在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一个重要的“症结”就是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存在较大差

2200万技能人才缺口,高级技能人才紧缺

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虽超过1.65亿人,但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才不足就业人员的6%,高级技工缺口更是高达上千万人。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艺考,马上就会有大批的俊男靓女背着行囊离开家乡踏上艺考的道路。他们有好看的皮囊,也有一定的特长,虽然通过某些特长合理的避开了高考这一独木桥,但面对日趋竞争激烈的艺术圈,仍有很多学生死在艺考的羊肠小道上。 为什么参加艺考? 无非是为了学一门未来谋生的好手艺,而这和在如今大事小事离不开互联网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IT技能是一样的。 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社会的刚需,通过培训机构踏足计算机领域,是很多人的第一想法。那么,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和之前学历教育不同的职业教育呢?或许以下来自校区的几位新入学学员,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学员一:初中毕业后想辍学打工,但是年纪小爸妈不放心,而且他们觉得可以打工一时但打不了一世,现在学点技能还能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未来工作也有个保障。在了解学校的教学状态等各方面后,爸妈就送我过来了。 学员二:高考失败后心灰意冷了,但想想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趁现在有时间学点技术丰富自己,这个社会是不会淘汰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人! 学员三:大学毕业后发现找工作难,而且实操锻炼不够,有种眼高手低的感觉,想通过学技能让理论知识变现,找一份好工作。 学员四:从事销售工作已经一段时间了,但发现很多后来学的技能很高超,工资很高,想要来这里学一段时间试试,毕竟现在是互联网的天下,感觉学这个很有前途。 这些学员目前已经开始在校区上课,而且觉得很不错,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出,现在各个年龄阶层都想在这个行业创出一片天下,这些初中生、高中生已经不是把学技术当做一种枯

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诠释

摘要: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申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两个层次,即“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文章对两类技术人才的内涵差异和相关的两类职业教育职能作了比较研究。关键词:职业教育;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专门人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 2005年1月新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我国的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①这个思想首先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就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日标的“两个层次”提出,与以往的职业教育政策和理论比较,是一个全新的思想,它既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承担的教育职能作出了明确界定,又对各自办学的层次作了宏观要求。这个思想将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的导航,也是职业院校教育思想准确定位的重要依据。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本质内涵进行具体分析,在职业教育领域内进行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这对贯彻落实好“决定”精神以及构建相应的职业教育运行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内涵剖析“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从概念层面其实有相互的包容性和互通性。因为“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核心内涵,都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思想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及职业综合心理素质;二是职业认知水平,如职业的综合文化素养、职业的通识知识水平、特定职业的核心理论;三是职业实践能力,如一般的职业应用能力、与具体职业相关的专门技能、实践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等。“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从概念的三个维度看,它们在各自的结构中是不可替代的,横向比较由于两者内涵的弹性空间大,也难作出简单的差异分析。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决定”将“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从社会人才队伍构建上做了分层,提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从量化到质化,使原概念的“一元论”发展到概念特指的“二元论”,赋予了“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不同的特定内容,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1.相互的关系是职业基础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的关系。“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为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的这类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按我国 12亿人口概算,要让数亿人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其意义是赋予了职业教育普及化的使命,使之成为国民素质教育中有别于基础教育之外的另类基础教育。相对“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高技能专门人才”是专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仍按我国12亿人口概算,数以千万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不再是普及型教育,对照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②它应属于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范畴。 2. 对应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学历和技术资格的教育。从学历因素和我国教育发展规划看,“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及培养,是两种不同的学历层次的教育。“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属于中等或相当于中等职业教育层次,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属于高等专科及相当于高等专科层次的教育。从技术资格和等级方面看,“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相当于中级技工培训层次的教育,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是相当于高级技工培训层次的教育。二、“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专业素质差异比较从职业人的角色要求分析,“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公民素质和思想政治的素养要求是没有根本差异的,但从学历层次和技能等级来比较,两者在知识结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三个方面具有不同要求。 1.基础文化知识结构的差异。“高素质劳动者”有别于普通劳动者,就在于他是有一定文化的劳动者,他们具有中等及以上的文化程度,是专门技术人才中的“基础型”技能人才,其知识特征是基础性和“单一化”。“高技能专门人才”有别于“高素质劳动者”,知识结构上的最大区别就是专业发展的平台是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以“学科群”为特征,知识的广博性和系统性明显增强。 2.专业理论水平的差异。“高素质劳动者”的专门人才属性,也表现在他们具有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几个要求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几个要求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要从四个方面转型,确立实践性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标签: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转型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国家赋予高职教育的使命,为了高质量的完成这项使命,高职院校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培养模式的转变,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1教学以实践性为主 我们知道,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职业院校在培养模式上惯用的是学科型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突出特征就是强调知识的灌输,课堂、课本的主导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只需要眼睛和耳朵,动手的机会很少;由于动手的环境,技能的培养几乎为零;课程结构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课程设置盲目,脱离实际,该开的课没有开,公共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架构中,公共课所占课时居多;教学方法陈旧,即使采用课件之类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甚至弱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材的技术含量大多数滞后于生产实际,“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学材)更是稀缺;实践教学方面,不是把实训实习看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置于真实劳动环境,而是简化为走马观花或者体力劳动;实践教学设施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设备、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这些硬件“不硬”,四是现场教学重工轻学;师资队伍建设追求高学历,没有从实际需要出发,引进能工巧匠一类“双师”,“双师型”教师相当一部分只是有其名而无其实。这些都成为职业教育诟病。 职业院校要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目标,必须确立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从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突破,否则,只能是新瓶装旧酒,新鞋走老路。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有本质的区别,普通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为其学术型人才培养服务,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为其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服务;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是培训模式,普通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是灌输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以直接就业为目的,普通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以研究再研究为目的。 2 技能培养以训练为主 技能型人才与科研型人才、高级管理型人才不同,与简单的操作型人才也不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是“实践长才干”,这个群体的特点是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过硬,实用本领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兴起,产生了许多技能要求高的职业岗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要把传统课堂“学习知识”转变成实践“培训技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和技能比赛,使能“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培养模式借助训练和比赛,加大训练量,提升技术层级,“变学科应试体系为技能应用体系”,培养过程中“变单纯认知过程为综合实践过程”,考评标准上“变学过什么课程为能做什么事情”。[1] 把学习技能变成训练技能,就是要把有关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地转化成学生的实习实训行动,使学生在“使用”中学,在“使用”中练,在“使用”中巩固。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职学校转制后升格而来的,还没有完全完全“脱胎换骨”。就教学模式而言,还是学科型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仍然处于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从属地位,要么有名无实,要么内容空洞,要么走走过场。加上实习实训设施不全,设备陈旧,根本不能适应搞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更谈不上创新。确

心得体会:高端人才分类的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高端人才分类的思考(最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因此,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第一资源”核心作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分类管理和培育体制机制,从而高效培育高水平“双师型”职教“第一资源”。 实施高端人才分类培育,是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的根本途径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及教师职业分类发展需要,教师分类管理与培育应该成为院校相关工作的第一着力点:以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为核心,将具有共同价值观与理念、共同的专业学习和应用的教师组成团队,将岗位职责、团队协作、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有机结合,建立有效的教师团队运行机制,为教师队伍设置不同发展系列和配套发展保障体系,促进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这些高端人才可以分为三类,并分别由各类核心教师构成教师团队:以教学名师为核心,打造专业教学优秀团队。高端的教学人才梯队,可以引领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学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造就一支优秀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团队。同时,还要以技能大师为核心,打造专业实训优秀团队。以此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攻关和绝技绝活代际传承的积极作用,形成优秀高端的专业实训技能人才团队。此外,还要以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核心,打造科技创新优秀团队。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可以带动全校教师提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能力,逐步培育出一批在行业领域和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优秀创新团队。 明确高端人才分类遴选标准,是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基本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层级,又具职业教育的属性。因此,学校在遴选教学名师时,不仅要注重专业理念与师德的高度、专业知识的宽度、专业能力的强度,而且凸显专业教学实践的广度,通过“德”“识”“能”“行”四大维度的素质构建教学名师应具备的素质体系。同时,要以工匠技艺为重点选拔技能大师。以所在区域产业构成,选拔专业(行业)领域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并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并且要以学术造诣为重点选拔学术技术带头人。发掘具有较

培养有素质有技能人才策略

培养有素质有技能人才策略 一、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解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技能,它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二是职场应变水平,它是指高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水平。三是专业创新水平,高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创新水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专业建设就是应着重解决毕业生还仅仅一个“半成品”的问题,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校内外实训、模拟生产性和生产性实训将“半成品”培训成为成品,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与使用的零距离。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是高技能型,标准是高素质,其培养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1.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一定要要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和要求,符合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在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对国贸人才的需求,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具有较强进出口业务操作水平、瞄准广东尤其是珠三角中小型外经贸企业一线业服务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2.1在充分实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和就业岗位群。 2.2根据专业就业岗位群,确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水平,这些水平包括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基本专业技能等。

2.3针对专业岗位群的职业水平要求,将职业水平分解为基本专业技能和专项技能等构成要素,确定分项专业水平要求,从而确定相对应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要求。 2.4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和要求,形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首先选择专业课和实训课,根据专业课程对知识的需求选择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2.5根据课程体系的衔接关系和学校资源情况(如实训设施、实训室等),编写专业教学计划表,从而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突出水平培养 1.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外经贸企业岗位设置以及每个岗位对水平与素质要求来优化课体系,同时考虑教育内在规律,准确设置相对应的课程、课程模块、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哪些课程先开,哪些课程后开,各门课程核心内容是什么?理论与实践学时如何安排?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等。 2.改革教学内容。 大胆整合课程重复内容,按照方向来整合三年中开设的课程及内容。比如:将《国际贸易实务》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合并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将《外贸单证实务》与《进出口业务操作》合并成新的进出口业务操作;将《国际商务谈判》与《商务礼仪与谈判》整合。选用高职精品教材,教育部高职院校规划教材。选定的教材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同时能体现和有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这个教学方法和手段。 3.突出水平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铁路发展的重要一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生产设备必须通过高技能的人掌握和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形成运输生产力。因此,只有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才能为铁路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理解 高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方面强调的高技能;高技能型人才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概念,是相对于初、中级技能人才和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外延与内涵会逐渐发展。另一方面强调的是高素质;高素质是一个衡量综合能力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而综合处理程序化之外事件能力。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常把决策管理层劳动者称为“白领”,把操作执行层劳动者称为“蓝领”,高技能型人才则是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俗称“银领”。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第三至第六大类)。高技能人才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

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职业技能,它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包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一般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准);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形成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等。其衡量尺度一般遵从国家制定的相关职业标准。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保证高技能型人才在既定的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第二是职场应变能力。职场应变能力就是指高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它包括:及时把握特定职业在职场中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的能力;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识结构的能力。第三是专业创新能力,高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不断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不断找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设想的能力,并能够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其创新的各种要求的能力。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使高技能型人才在职业生涯中工作能力得到更大提升,并把握创业的机会,实现由单纯谋职到自身事业获得发展的重大转折。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铁路高速发展的不断深入,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运输组织的变化,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们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但另一方面我们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院长期致力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开展校企合作的有关情况与各位领导做一交流,请各位同仁给与指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广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不断完善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院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实践,面向技术”办学理念,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明确了“立足市场、面向产业、服务企业,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定位,起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制度,规范了校企合作的管理,逐步构建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行业企业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等,搭建合作平台,先后与山西省内外40余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资源共享、综合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为实践教学教学搭建有效

载体。与山西益源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设“干部储备班”,与康美徕药业有限公司开办“店长强训班”,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09月,中国药店商学院山西分院在我院挂牌,标志着学院的校企合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具体情况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计划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专题召开院长办公会研究校企合作相关事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教师联系企业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了相关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并组织全校教职工共同学习。我校校企合作相关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校企合作已经作为我院办学的基本制度,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中处于战略地位。 二、建立健全运作机制,有效推行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为促使校企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我院逐步完善和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指导开展全面的校企合作,协调校企双方的利益。二是各专业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论证专业设置、制定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活动。三是由合作办学科作为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对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校企合作年度规划。 三、工学结合,凸显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始终把工学结合作为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应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f6791013.html,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应对 作者:任晓杰董会龙 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09期 [摘要]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养老观念的转变,使得当今社会对老年服务与高端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增,但现有的人才培养很难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为社会输送优质的老年服务人才,缓解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压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老龄化 1.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个相对较年轻的专业,最早由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开设相关课程。在此后十多年问,我国部分省和市先后开设了有关老年专业的课程,但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人才的培养仍处于“摸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据资料显示,我国于1999年迈人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人口的数量以每年3.8%的速率递增。以养老护理员的需求为例,据权威资料统计,在城市老年人中,失能和半失能的比例达到14.6%,农村老人的比例已超过20%,这部分老人尤其需要专业的护理与照顾,如果按照老人与护理员3:1的比例推算,目前全国至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但每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向养老或涉老服务行业输送的专业人才可谓是“九牛一毛”。并且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方面,该专业的任课教师专业对口性不强;课程建设方面,突出表现在缺乏相应的专业教材;教学方式方面,一般为“老师先讲授,学生后练习”的方式,学生真正动手去实际操作的时间较少,且很多实训实验都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方面,与岗位的实际需求不匹配,也不能适应养老方式多元化的需求。 2.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内涵的确立 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内涵相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到“高技能人才”,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到“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再到2011年提出要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由 此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各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注重“高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来说更是如此。 老龄化人口比重的增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养老观念的转变,使得当今社会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老年服务水平总体偏低,高素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 结题报告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系2013年立项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对技能型人才的内涵、特征、成长规律以及培养模式开展研究,重构了具有内蒙古地区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撰写出版了《内蒙古技能型人才开发策略诸问题研究》等专著和专题报告,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论文。 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技能型人才”,是指通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他们一般是我国技术服务领域具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以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提供的材料,目前技能型人才队伍存在数量短缺、结构不匹配、面临断档三个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现有技能型人才队伍的等级构成、职业工种构成、知识和技能结构等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更新、劳动组织岗位等变化的需要;复合技能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技师、高级技师面临断档,青年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等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大量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威胁着“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 (二)课题的界定 据考证,目前对技能型人才概念的表述主要有以下三种: 1.“高级蓝领”说:首都经贸大学刘庆唐教授认为技能型人才是“高级蓝领”,是“持有高级技工、技师或高级技师等证书的技术人员,具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

力,是工厂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复合型、技能型的工人”。 2.“灰领”说:陈宇教授在《就业市场中的灰领群体——技能型人才的最新发展》中提出技能型人才“灰领”学说。他认为,劳动力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面是决策层,指挥层、管理层;下面是执行层、实施层、探索层;决策层主要靠科学理论和科技方法指导生产活动;执行层主要靠经验、实践来完成生产活动。而介于上、下层之间的中间层(即技术技能层)的就是“灰领”。灰领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上面的科学理论方法和下面的经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3.“职业教育人才”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H·F·French所著《工程技术员命名和分类的几个问题》一书中提出了“职业带”理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承担高级工、技师等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本课题中的“技能型人才”泛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和培养的高级工、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是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高素质劳动者,既具有当代专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技能和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生产岗位的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 “紧缺人才”是指在现阶段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失业”较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那些市场供给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且较长时期还难以缓解的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教育院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以及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它主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根本性问题。 本课题组成员的单位是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作为一所地方政府主办的中职学校,在没有行业和企业背景支撑的情况下,如何重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普适价值和示范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三)研究现状 国外技能型人才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技能型人才(以下简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比较成功的模式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德国的“双元制”,以及日本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政校企研”四方联动共育高端技能人才模式探索

“政校企研”四方联动共育高端技能人才模式探索 提要: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伴随着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四川省首批高等职业院校。建院十年来,学院与科技城建设以及行业企业发展风雨同舟、息息相关,在实施开放式办学、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政府为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企业全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科研院所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专业、产业发展趋势资讯及科研项目和前沿技术支持,学校和企业为科研院所提供基层人力资源和研究素材,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科技、教育全面发展,四方联动,互利互惠,加强了共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合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改革;政校企研;校企合作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一座科技城,《绵阳科技城2011-2015年发展及2020年远景规划》(草案)中提到:2015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军工技术←→民用技术←→民用产品”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双向互动转化,发挥军民融合、产学研结合创新示范功能。今后我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必将带动对技术性人才的大量需求。目前,我市高等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城建设的发展。因此,探索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开展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重要性 推行“政校企研”四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在政府主导下,有利于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在行业引领下,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对接;在企业参与下,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技术进步对接。 (一)有利于扩大合作主体,增强育人合力。根据“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推进”的构想,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为支撑,以学校人才培养为核心,密切与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构建了四位一体、四方联动的“政校企研”合作机制,适时召开各个层面的四方联席会议,落实并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政府为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企业全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科研院所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专业、产业发展趋势资讯及科研项目和前沿技术支持,学校和企业为科研院所提供基层人力资源和研究素材,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科技、教育全面发展,四方联动,互利互惠,加强了共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合力。 (二)有利于拓宽合作领域,丰富育人内涵。借助“政校企研”四方联动的育

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一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张新科,王斌,张宏彬,杨润贤 摘要: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设计明确的培养任务。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既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关键词:高职;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0-0000-00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项目(苏教高〔2010〕17号)。 作者简介:张新科(1966-),男,河南上蔡人,留德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导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中欧比较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邮编225127 一、引言 近十年来,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方式、实训中心建设方式等诸多方面围绕“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关键词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直接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这些创新与改革的举措一方面在教育系统内部巩固了高职这个年轻分支的地位,另一方面在社会上也扩大与提升了高职作为教育崭新类别的影响。 改革与创新需要激情、需要胆识、需要努力、需要坚守,但改革与创新毕竟是一件新生事物,也需要尝试、需要耐心、需要纠偏、需要总结。当我们静下心来,审视与研判高等职业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忽略与轻视。目前高职院校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存在“两重两轻”现象: 1、改革与创新重共性轻个体。近年来,高职教育开展的系列探索实践立足点在共性上,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服务岗位的界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技能证书获取标准的制定、职业素养的普遍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顶岗实习的考核标准、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等。高等职业教育因办学规模大、发展快、模式与经验形成积累少,外加政府指导协调缺位、办学经费紧张、社会和企业配合程度低、教师自身素质不符合要求等相关因素影响,在过去以“校区建设与扩大规模”为特征的办学阶段是无可厚非的,也是符合阶段性办学客观实际。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重心转移,这种全神关注共性的办学思路就有失偏颇了。高等教育的其他阶段,如本科阶段的导师制在中外已施行多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导师制更是作为基本培养制度在全球得到了普遍推广。在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世界各国也推行或试行了以引导学生身

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简介

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简介 “铁人式好工人”王为民:生前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采油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首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坚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技术,取得3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抽油杆防脱器等5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技术革新成果广泛应用于石油行业生产实践,取得增产原油、降低成本的重大效益。1997年9月14日在进行技术革新试验时,不幸因公殉职。 “工人专家”李斌: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工学校毕业生。刻苦钻研数控理论和操作技术,完成技术攻关项目160余项,在生产国际先进产品、实施刀具国产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国机械行业知名的数控技术应用专家。被大学聘为数控机床教授。 “模具新秀”李凯军: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铸造公司模具钳工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工学校毕业生。刻苦钻研模具制造专业知识,练就高超的钳工技术,加工制造了数百种优质模具,尤其是出色完成了重型车变速箱壳体等高难度压铸模具的制造,在我国高、精、尖复杂模具加工方面独具特色。 “金牌工人”许振超:青岛港前湾集装箱公司电动装卸机械司机技师、电动装卸机械修理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在工作岗位上积极钻研专业知识和技术,练就了“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加以推广,创造了“六连环”工作法和集装箱桥吊高效操作法,带领工友多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 “油井女杰”束滨霞: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采油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多年来坚持工作在采油第一线,潜心钻研采油技术,掌握了过硬的业务技能,探索和总结出碰泵“七个一”操作法、油井动态管理法和“三账一卡一图”成本控制法等先进、科学的管井方法,为开创老油井增产新路做出重要贡献。 “创新尖兵”罗东元: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电工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在铁路电气设备维修工作中,完成了10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获得数项国家专利,其中“铁路道岔全自动转换装置”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冶金企业铁路运输电气化做出重要贡献。 “焊接巧匠”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高级技师,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工学校毕业生。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实现技术革新近百项。提出和创造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机械导热等多项新工艺方法,攻克运载火箭发动机大喷管焊接难关,高标准地完成多种运载火箭重要部件的焊接任务。 “采机神医”栗俊平:山西焦煤集团公司采煤机维修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在采煤机维修工作中,掌握了各种型号采煤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发明“栗俊平采煤机故障排除法”并得到推广,成功解决采煤机多发和复杂技术问题,为现代化采煤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做出重要贡献。 “精准操作手”唐建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加工中心操作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在航天产品精密结构件加工岗位上,多年坚持不懈钻研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擅长特殊材料的复杂零部件加工,出色完成“神舟”飞船等航天型号产品的高难度、高精度加工任务。 “革新高手”鲁宏勋: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空空导弹研究院加工中心操作高级技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工学校毕业生。在科研生产中,先后实现百种工装夹具和工艺方法革新,编制了数千个数控加工程序,总结出先进、高效、系统的数控加工方法,为我国空空导弹重点型号产品的成功研制做出突出贡献。 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