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现代史

近现代史

近现代史
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阶段测评1(2015年版)

1.单选题

1.1《资政新篇》的致命弱点是() D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1.2当维新派得知守旧势力要发动军事政变时,只能求助于拥有兵权的()D袁世凯

1.3 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B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4 1836年,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的是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B义律

1.5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

1.6 1913年6月,袁世凯为实行尊孔复古向全国发布了()C《通令尊崇孔圣文》

1.7最早规定外国列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不平等条约是()C《五口通商章程》

1.8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史称()D百日维新

1.9 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10 1911年4月27日,黄兴亲自带领120多名革命志士发动了()A黄花岗起义

1.11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受慈禧太后委派向八国联军乞降求和的是()B李鸿章、奕劻

1.12 由清政府选送,后来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的赴美幼童是()A詹天佑

1.13 1914年5月,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成果后炮制了()D《中华民国约法》

1.14 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核心是()A儒家思想

1.15 在戊戌政变发生后拒绝出走,愿意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A谭嗣同

1.16 标志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历史事件是()B清帝退位

1.17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C《天津条约》

1.18 近代中国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学生的时间是在()B洋务运动时期

1.19 在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中,崇厚创办了()C天津机器局

1.20 1844年,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的国家是()C美国

1.21 维新运动期间,被维新派痛斥为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的是()B科举制度

1.22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自()A《进化与伦理》

1.23 1894年11月,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人是()C孙中山

1.24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C《辛丑条约》的签订

1.25 金田起义后,使太平天国政权初具规模,有利于起义的发展的措施是()A永安建制

1.26 对洋务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B冯桂芬

1.27 下列不属于近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代表作是()B《十款天条》

1.28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迫任命袁世凯为()D内阁总理大臣

1.29 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A工业革命的发生

1.30 1890年至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每年平均入超额为()A 770多万两

2.多选题

2.1 1856年9月,天京事变发生,先后被杀的太平天国将领是()A杨秀清B韦昌辉

2.2 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主要是为了()A解决办军事工业煤铁等原料的需求B交通运输的需要

C以民用企业的利润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

2.3 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的主要将领是()C李秀成D陈玉成

2.4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族主义的内容包括()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

2.5维新变法失败后,新政措施被保留下来的有()C京师大学堂D各地新式学堂

2.6袁世凯为剥夺《临时约法》规定给予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各种政治权利,制定了()A《暂行新刑律》B《戒严法》

2.7下列不属于洋务派举办的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是()A马尾船政局C金陵机器局

2.8 1862年至1863年,被太平军击毙的外国侵略军头领有()A法国侵华海军司令卜罗德

B“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

2.9清末“新政”涉及面很宽,主要有()A改革官制,整顿吏治B改革兵制,训练新军

C改革学制,提倡新学D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3.0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11月,法国在中国划定的势力范围是()

A云南B广西C广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阶段测评2(2015年版)

1.单选题

1.1 在广州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是() D谭平山、谭植棠

1.2 被毛泽东誉为左翼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的人是()A鲁迅

1.3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以50万兵力进攻() C中央根据地

1.4

2.5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工人运动从低潮转向高潮的信号是()B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的胜利1.5 2.5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C工人

1.6

2.5 1917年1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延揽许多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的是() C蔡元培

1.7

2.5大革命失败后,据1927年11月的统计,全党党员人数由1927年5月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 C 10000人

1.8

2.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C五四运动

1.9蒋介石对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第一次大规模“围剿”的时间是() A 1930年10月

1.10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是()C 周恩来

1.11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大革命高潮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是()B省港大罢工

1.12 1919年11月、12月,发表《马克思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作了比较确切阐述的是()A杨匏安

1.13 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到中央根据地后,全面推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福建开展了()

D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

1.14 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的时间是() D 1926年7月

1.15中共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问题的会议是()D中共四大

1.16 1923年,标志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的事件是()D二七惨案

1.17 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杀害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的军阀是()C张作霖

1.18标志着孙中山正式确立联俄政策的宣言是()C 《孙文越飞宣言》

1.19 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北”分别指()B上海、北京

1.20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的是()

D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1.21 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发布第二个土地法,改“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从而保护了()B 中农的利益

1.22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工作,出版工人通俗读物,上海出版了()C《劳动界》1.23 1931年11月,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根据地红军领导地位之外的会议是()B 赣南会议

1.24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诞生的时间是()B 1919年3月

1.25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的三次“左”倾错误不包括()D 长征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

1.26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机关长征开始于()A 1934年10月

1.27 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彻底废除议会制度的()B 《训政纲领》

1.28 1936年7月,原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奉中央指令合编为红二方面军,总指挥是()

B 贺龙

1.29 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后,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

B “节制资本”的原则

1.30新文学运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的作者是()D 鲁迅

2.多选题

2.1国民党政府通过加入“官股”、改组有关机构等,控制了原北洋军阀的两大金融支柱,它们是()A 交通银行D中国银行

2.2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同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进行第二次论战的代表人物是()B张东荪C梁启超

2.3出席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有()B马林D 尼科尔斯基

2.4 1924年11月,应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北上并发表《北上宣言》,沿途宣传()A 召开国民会议

D废除不平等条约

2.5有中国留学生组成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存在的国家是()A 日本 B 法国

2.6 革命的失败,使共产党人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它们是() A 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 B 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 C 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2.7中央红军主力撤退后,率领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进行了历时三年的游击战争的人是()A项英 D 陈毅

2.8 1935年国民党政府成立的资源委员会垄断了全国主要的()C重工业 D 矿业

2.9 国民革命时期,在国民党开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先后主持过工作的共产党人有()A彭湃B阮啸仙

D 毛泽东

2.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的中国国家社会党(又称再造派)的代表人物是()B张君劢C张东荪D罗隆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阶段测评3(2015年版)

1.单选题

1.1

2.5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C 1945年10月10日

1.2

2.5中共中央发表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指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D使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1.3

2.5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A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1.4

2.5史称“三区革命”的少数民族群众武装斗争发生在()D新疆

1.5

2.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的中心环节是() B发展进步势力

1.6

2.5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隐退”,代理其总统职务的是()B李宗仁

1.7

2.5下面关于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

1.8

2.5标志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的是()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

2.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时期是()B 抗日战争时期

1.10

2.5 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是() D百团大战

1.11

2.5 1941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香港创办了() B《光明报》

1.12

2.5 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建为()B东北抗日联军

1.13

2.5 1933年11月,在福州发动抗日反蒋事变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是()C 蔡廷锴和蒋光鼐

1.14

2.5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是在() D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1.15

2.5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是()C 彭雪枫

1.16

2.5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C“五·二0”惨案后

1.17

2.5在中共制定的策略总方针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1.18

2.5标志着国民政府抗战政策发生转变的事件是()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1.19

2.5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著名论断的时间是()D 国共全面内战爆发之后

1.20

2.5日本对中国东北、华北实施侵略计划时,国民政府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寄托于()C国际干涉1.21 2.5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的作战方针是()D 基本是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1.22

2.5 1948年4月,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D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23

2.5 1933年5月,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B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24 2.5 1940年,投降日本建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是()C汪精卫

1.25

2.5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的方针()A 独裁、内战

1.26

2.5最早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的是()C 《共同纲领》

1.27

2.5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提出的对华三原则不包括()D 溶共反共

1.28

2.5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 C西柏坡

1.29

2.5 1947年6月以后,人民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C战略进攻

1.30

2.5抗战开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分别由北平、天津迁往昆明,合并组建为()

C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2.多选题

2.1 2.5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打响时,平津前线总前委的组成人员是()B林彪C罗荣桓D聂荣臻

2.2 2.5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在全国兴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要求国民党当局()A “改弦更张”B“与民更始”C变更“剿共”政策D“全国一致对外”

2.3 2.5下列关于“第三条道路”的说法,正确的是()B主张政治上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C经济上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D实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走的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2.4 2.5抗战时期,文化界提出的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是()A 抗战C民主D团结

2.5 2.5 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宣布()A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B恢复民盟总部C民盟坚决不能够在是非曲直之间,有中立的态度D今后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

2.6 2.5 1942年初,蒋介石任最高统帅的中国战区成立的背景是()A太平洋战争爆发B美、英等国对日宣战C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2.7 2.5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协议包括()B国民大会C和平建国纲领D宪法草案

2.8 2.5“三区革命”中的“三区”是指()A伊犁、3个专区B塔城C阿山(今阿勒泰)

2.9 2.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做到争取中间势力,需要具备的条件有()B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C尊重他们的利益D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2.10 2.5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在国统区制造的镇压爱国民主运动的惨案有()C校场口惨案D下关惨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阶段测评4(2015年版)

1.单选题

1.1

2.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B 依法治国

1.2

2.5 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的使知识分子的立场、世界观有很大转变的运动是() B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1.3

2.5从新中国建立到1976年为止,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A 111个

1.4

2.5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实际上首次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著作是()A 《论十大关系》

1.5

2.5 1965年1月,错误地提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文件是()A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

1.6

2.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系统阐述了()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7

2.5“三反”运动结束的时间是()B 1952年春

1.8

2.5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 B国营经济

1.9

2.5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是()D 是否增产

1.10

2.5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D1979年3月

1.11

2.5党中央作出学习《江泽民文选》决定的时间是()A 2006年8月

1.12

2.5人民政府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时间是()C 1950年5月

1.13

2.5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蓝图的会议是()D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14 2.5 1967年,夺取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委员会领导权的事件是()A “一月革命”

1.15

2.5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D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16

2.5 1974年年初开始的“批林批孔”运动,矛头指向()B 周恩来

1.17

2.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是()B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18

2.5《论十大关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C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19

2.5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20 2.5胡锦涛系统地阐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是在() 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

1.21

2.5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胜利之外,中央人民政府为人民所做的最大一件工作是()D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工作

1.22

2.5 2005年,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的会议是()B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23

2.5毛泽东发表“不要四面出击”这一讲话的会议是()C七届三中全会

1.24

2.5随着祖国大陆的解放,各新解放区地区建立的过渡性临时政权的形式是()C军事管制委员会1.25 2.5 1957年整风运动的形式是() C开门整风

1.26

2.5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是指()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27

2.5我国爆炸第一颗氢弹的时间是()C 1967年6月

1.28

2.5毛泽东发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根本原因是()B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29

2.5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四马分肥”的办法,具体是指()A 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

1.30

2.5 1956年12月,毛泽东称之为“新经济政策”的是()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2.多选题

2.1 2.5“大跃进”运动期间,“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A高指标b瞎指挥c浮夸风d“共产风完毕2.2 从世界历史上看,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主要有两条道路,它们是()c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2.3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这主要表现在()

a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b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c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2.4 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批评的错误思想是()

A混淆集体所有制同全民所有制界限b否定商品生产c取消按劳分配

2.5 “大跃进”运动期间,“三面红旗”是指()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b“大跃进”c人民公社

2.6 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包括()a多层次b有重点d点面结合

2.7 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三件大事是()b维护世界和平c实现祖国统一d加紧现代化建设

2.8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a加工订货b经销代销

2.9 1999年,我国经受的一系列风险和考验是()a北约袭击我驻南斯拉夫使馆b李登辉抛出“两国论

d“法轮功”组织非法聚众闹事

2.10 “文化大革命”期间,为稳定局势,毛泽东采取了派人民解放军实行三支两军的非常措施。其中“三支”的内容是()a支左b支工c支农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河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1004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 学分学时:5学分85学时 开课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撰稿人:刘志琴崔军锋 审核人: 2015年5月20日制(修)订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课程编号:191004 ◆课程英文名称: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学分/学时:5学分/85学时 ◆课程类型:?通识通修课程?通识通选课程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科(跨学科)选修课程 ?专业发展核心课程?专业发展拓展课程?集中实践课程 ◆适用专业(专业类):历史学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必修课程,是历史专业的主干基础课。 本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以鸦片战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时间段,1840-1919年)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该课程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了解国史、国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掌握学习近代史学研究的初步理论和方法,学会将所学的近代史学基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分析、研究。 (二)教学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要达到如下目的: 1.学生通过听课、阅读教材、参考书及有关原始资料,能较牢固地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论述,使他们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 3.通过到较固定的参观、实习基地去进行参观实习和社会调查,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实践经验和基本技能。 4.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进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系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以课堂讲授、讨论与课外拓展教学相结合,课程以讲授为主,以近代史知识中的关键点与历史事件为经维,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术前沿,针对学术热点问题深入讨论探索,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史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分组讨论、读书报告、前沿讲座、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扩展阅读,提高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班级:级专升本科各专业 辅导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系高校公共基础政治理论课。本课程的任务与作用是:通过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讲授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历史,使青年学生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把握这段历史,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使我们减少前进道路上的曲折,顺利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明天。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其先修课程有《大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其后继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理论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基本要求:掌握本书体系及课程要求 (二)基本内容: .为什么要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怎样学好这门课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基本要求:理清近代八十年历史的发展线索,掌握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与社会阶级力量的变化,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二)基本内容: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基本历史线索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及主题实践展示的说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及主题实践展示的说明 2017-09-22 各位2017级同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主旨是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阐释,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探索国家出路,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斗争,理解“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本学期《纲要》课程教学内容从上编综述起至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一致。 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构成为:主题实践30分+讨论10分+考勤10分。 考勤要求:三次无故缺勤,考勤部分计0分且取消参加期末考试资格。 因主题实践部分在平时成绩中所占比例较大,现就具体情况做以下说明: 一、本学期《纲要》课的实践主题是“讲近代中国故事,树立四个自信”。围绕着每一讲的教学主题,(1)讲故事。选择一个有研究意义的近代中国历史问题进行研究并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如“怎样看待西方侵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什么不能成功”等等,故事是认识问题的角度和切入点,必须有真实的史实依据,否则不能给分;(二)实地参观考察。选择一个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有影响的地点,如照金、西安事变纪念馆等,以考察报告的形式来解释一个问题。(三)家族史研究。以“我的家族史与近现代中国”为线索,从家族命运揭示近现代中国历史变迁。(四)以上内容可以结合同学们的专业特点来安排更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如美术作品、音乐作品阐释(如《黄河大合唱》),拍摄微电影等。 二、主题实践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应有环节,目的在于通过同学们亲身参与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力、理解力和辨析力。这一工作的成果最终体现为小组考察报告(研究论文、微电影、作品等)和课堂展示两个部分,均以小组为单位提交(PPT、研究报告等各一份)。 课堂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成绩评定依据主题的新颖、论据的充分、表述的流畅及收集资料的难度来确定;论文必须有摘要、正文及参考资料(文后附资料来源——作者、书名、出版时间、出版社、页码),做到持之有据、言之有理。报告字数应不少于3000字,微视频时长10分钟。展示时间由任课老师自行确定。 研究小组由同学们自由组合(一般7——8人为宜),这应是一个由共同的研究志趣而建立的小共同体,希望能够体现团体的力量。学习委员在展示开始前向任课老师提交小组名单和发言顺序,名单上应包括班级、学号、姓名。 对于主题实践展示和报告、微视频等,各教学班将按10%—15%的比例评选优秀小组,并将其成果在公众平台展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2017年9月22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B1003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学分/学时: 2.5学分/40学时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本科各专业建议开设学期:2 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 开篇的话(2学时)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程性质、地位和特点 1.回答纲要课课程性质的必要性 2.纲要课是以历史为载体的政治理论课 3.纲要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纲要课的16字特点:寓论于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史育人 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时期的划分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核心和目标 五、教学计划、安排和要求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1.、虎门销烟: ......在当地群众和开明官绅的协助下,林则徐采取严厉果断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鸦片2万多箱,共计237万多斤。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4、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5、辛酉政变:1861年11月慈禧勾结奕訢,在外国公使支持下发动政变,处死载垣、端华、肃顺,史称祺祥政变(又称辛酉政变)。从此,慈禧掌握了清朝的统治权。这一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 6、洋务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御侮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起点,以《马关条约》签订为终结,历时30余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7、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帮助镇压。6月,清政府出兵朝鲜牙山。与此同时,日本则以保护侨民和使馆为借口在仁川登陆并占领了汉城。7月25日,日本海军突然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舰船,进犯驻牙山的清军,日本不宣而战。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主要经过包括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至此告一段落。 8、《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是: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等。《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最苛刻的卖国条约。它不但规定中国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还使中国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大门。从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9、“门户开放”政策:为了分享侵略中国的权益,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的.其内容主要是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已经取得的特权,但在各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美国享有均等的权利,并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门户开放”政策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争夺在华利益上的一个妥协方案,从此以后美国在华势力一天天扩大. 10、《海国图志》:清朝后期魏源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祥备的世界史地巨著.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中国近代史》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历史学教育 4、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 5、总学时:54 6、总学分:3 7、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二、课程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基础知识,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初步学会历史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以后教学工作或其他工作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清政府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经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清政府失败的原因。要求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的影响, 战后中国社会变化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清朝统治的衰落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第二节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 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三、战争的三个阶段

四、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第三节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一、社会经济的变化 二、思想与学风的转变。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9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掌握《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天京事变及其影响,《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第一节太平天国起义 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二、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 第二节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 二、各项制度和措施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二、英法侵略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 第四节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一、辛酉政变 二、变后的政治格局 第五节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二、《资政新篇》的提出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全套)

教案 2009 ~2010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对象 09麻醉1班,法医1班,康复1班,信管1-2班, 07临床Ⅰ5-8班,08生工1-2班, 09护理1-5班,09公管1-5班, 09环境1班,生科1-4班, 07临床Ⅰ1-4班, 09药学1-5班 授课教师叶建 温州医学院

教案 授课日期:教案编号: 1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年级:09麻醉1班,法医1班,康复 1班,信管1-2班,07临床Ⅰ5-8班,08 生工1-2班,09护理1-5班,09公管 1-5班,09环境1班,生科1-4班,07临 床Ⅰ1-4班,09药学1-5班 专业、层次:2007、 2008、2009本科 学时:32学时 教师叶建地点:7AJ101,7AJ201,东教学楼406,7BJ20 6A107,7AJ102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开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12)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1997.9.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介绍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形势。 2.了解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师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4.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介绍本课程的总体情况和基本要求(20分钟) 2、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形势(30分钟) 3、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30分钟) 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师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本) 课程编码:06022102 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适用专业:大一本科学生执笔人: 审核人:编写时间:2011年2月 一.编写依据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为本科各专业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而不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课。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 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从而充分地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包括先进分子和普通大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3)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的环境,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体会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4)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开展有关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基本内容: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基本要求: 1、从中国近代与古代社会、同世界的联系中,认识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有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历史根源,认识殖民主义侵略的本质与特征。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精心总结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起止期: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二)、乾隆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主要表现在 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化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军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暗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一)、西方资本主义的确立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1776年,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789年,法国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冶 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优越,最大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制度下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上) (二)、分析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与产品市场,原始积累时期主要靠掠夺土地、不平等贸易、奴隶贩卖等手段,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则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与法国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与俄国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与俄国先后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44年中法战争爆发,签订了《中法新约》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 1894年11月日军占领旅顺,屠杀中国居民约2万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在江东六十国屯将数千中国居民赶入黑龙江中淹死,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连续12天的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万园之园”

中国近代史学习方法

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以下介绍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头法 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 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例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例4.1931年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 二、谐音法 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 1.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三、奇特联想法 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 1.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例2.军阀割据时,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直隶)树(江苏)上,饿(鄂——湖北)得快干(赣——江西)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安徽)卤(鲁——山东)面(闽——福建),这(浙江)也全靠日本撑着呀! 四、歌谣法 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对仗工整,合仄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ef7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答案:D 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 答案:A 3、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标志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甲午战争 答案:A 4、近代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的是( ) A、封建阶级 B、无产阶级 C、资本—帝国主义 D、资产阶级 答案:C 5、近代中国成为奴役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的是( ) A、封建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资本—帝国主义 D、资产阶级 答案:A 6、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答案:A 7、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B 8、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A 9、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条约》 B、《马关条约》 C、《中法新约》 D、《条约》 答案:D 10、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A、太平天国起义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虎门战役 D、吴淞口战役 答案:B 11、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国的实力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义和团运动 答案:C 12、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A、林则徐 B、源 C、观应 D、康有为 答案:A 13、提出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思想的人是( ) A、王韬 B、薛福成 C、观应 D、马建忠 答案:C 14、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 D、严复 答案:D 15、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 D、梁启超 答案:C 16、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 A、主权不完整 B、领土被割占 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 理论:实验;见习: 学分:2.0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前言 课程定位与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2005年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以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的大学生公共政治必修课程。 课程特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题,以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内容主要涉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2)这三部分内容。 课程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使用的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教学时数与学分:总学时:36;周学时:2;学分:2.0。 教学目的: 第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考点整理

上篇综述: 问题: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①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中国。②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中国。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勾结外国侵略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基础虽遭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之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存在,近代中国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平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 问题: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①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③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④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问题: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2.反侵略战争节节失败的原因: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①社会制度腐败的表现: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 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他们大多害怕拥有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他们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就武器来看,多数轻兵尚 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再就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来看,清军军官不通兵法,不谙近代军事指挥;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外国侵略军,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的重要原因。 3.牢记十个人物:林则徐、魏源、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梁启超、康有为、严复、孙中山。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黄金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 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 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 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 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 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 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 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 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 极端贫困化。 4、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 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5、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近代史题库 第一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C)。 A、英国 B、日本 C、沙俄 D、法国 2、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C),割去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在近代,通过战争向中国勒索赔款最多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5、在近代中国,规定中国向列强支付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B)期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规定外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 B )。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8、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10、被称为“中国不败而败的战争是(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1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C)后达到高潮。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C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国际舆论的谴责 C、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 D、清政府的妥协 1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A)。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14、被誉而“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 )。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康有为 15、“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16、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B )。 A、帝国主义的强大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低下 17、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是在(C)。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8、1895年,响亮喊出“救亡”口号是( C)。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孙中山 19、( C )翻译的《天演论》中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中国人民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孙中山 20、“振兴中华”的口号的提出者是(A)。 A、孙中山 B、周恩来 C、鲁迅 D、梁启超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 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4年 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 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任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接着又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参与变法。 9月,那拉氏(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六人(即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爆发 1900年夏在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其他各地也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在廊坊、老龙头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在北仑配合清军阻击八国联军。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不久,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宋教仁等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1915年1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改年号为“洪宪”。蔡锷在云南起义,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段祺瑞下令对德宣战,宣布不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吃人的旧社会。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