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例乙状结肠癌

1例乙状结肠癌

1例乙状结肠癌
1例乙状结肠癌

1例结肠癌术后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 1 周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造口皮肤黏膜缝线处组织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并留下一个开放性的创面[1] 。我院于2015年1月收治了1例肠梗阻患者,行急诊手术,术后第6天发现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皮下脓肿。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结肠癌、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个案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0岁,2015年1月20日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及排便10天”入院,完善检查后诊断肠梗阻,当日急诊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降结肠造口术+肠减压术,术后诊断:乙状结肠癌并梗阻。组织病检结果:乙状结肠黏膜黏液腺癌。病理分期:Ⅲ期,T4aN1cM0。实验室检查结果:钾 3.21mmol/L,白蛋白29.1g/L。术后第6天常规更换造口袋时发现造口10点钟方向有一包块,触之疼痛,造口周围皮肤发红,造口与皮肤衔接处异常红肿,考虑脓肿形成,拆线后发现造口6~12点钟方向皮肤黏膜分离,探入棉签上可见脓液。予脓腔清洗、清除黄色坏死组织,选择合适的敷料引流;造口周围皮肤处选用造口附件产品保护皮肤等处理;至术后11天引流量显著减少,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后在门诊随访换药。术后22天皮肤黏膜分离处完全愈合。

2 护理

2.1 评估

2.11 肠造口评估

正常肠造口微凸、红色、有光泽,肠造口黏膜与周围皮肤对合紧密,肠造口周围皮肤完整,颜色与正常皮肤相同[2]。该患者系降结肠单腔造口,造口形状不规则,大小为50mm×38mm,高于皮肤约0.5cm,颜色红润,有光泽,轻度水肿。排便形状为不成形稀便。肠造口6~12点方向皮肤与黏膜分离,其中8~11点钟方向可扪及

一大小约2×3cm大小包块,质软,周围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有波动感,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化量表评分,为4分。

2.12 营养风险筛查

由于有营养风险比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临床结局更多(如增加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病死率)[3]。为了配合造口治疗,我们运用NRS2002筛查工具对该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以便及时调整营养治疗方案。经评估,该患者营养状态受损情况3分、疾病严重程度2分、年龄0分,总分为5分。NRS2002总评分≥3 分(NRS 阳性),表明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应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2.13 心理评估

患者急诊入院手术,术后诊断为结肠癌,并行造口术,术后早期患者难以接受疾病和身体形象的改变,加之治疗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使患者心理负担重、悲观消极,还未适应造口存在,即出现皮肤黏膜分离,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分,为16分,心理焦虑抑郁。

2.2 处理

2.21 造口黏膜分离处理

第1次换药,拆除造口6~12点钟方向的缝线,可见6~12点钟方向全部分离,生理盐水清洗分离处,用头皮针(剪去针头)连接20ml空针用生理盐水手动加压冲洗脓腔,浸泡1分钟后用纱布吸干,可见75%腐肉,25%肉芽,深度为1-3cm。采用保守性锐器清创法 [4]去除创面坏死组织,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管。考虑分离处创面感染,选择爱康肤银离子填充至分离最深处。外层用防漏膏保护隔离,避免排泄物渗漏到分离处,加重感染。选择佩戴一件式造口袋,渗漏时随时更换。处理第2日,患者主诉疼痛明显减轻,评分为2分。造口袋内可见约100ml脓性渗液,伴腥臭味;揭除造口袋,6~12点钟方向皮肤黏膜分离,深度约为1-3cm,可见50%腐肉,50%肉芽,继续同前冲洗脓腔。生理盐水纱布引流条较之其他湿性愈合敷料更为经济,方便取出,且具有占位性,可以有效避免排泄物渗漏至分离处,选用生理盐水纱布条开放式引流分离处渗液。为便于更换引流条,减少因反复揭除造口底盘对周围皮肤的刺激,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护理工作量,我们选用两件

式造口袋,将分离处相对应的底盘位置稍剪大3mm。更换原则:每天更换一次纱布条。

处理第4日,渗液减少,改两天更换一次纱布条,渗漏时及时更换造口袋。

换药第6天,患者未诉疼痛。揭除造口底盘,生理盐水清洗后,可见100%红色肉芽组织,触之易出血,造口周围皮肤颜色正常。6~8点钟方向已经基本愈合,8~12点钟方向皮肤黏膜分离,深度约为0.5-1cm,少量渗液。选用造口粉和防漏膏保护造口周围皮肤。

换药第7天,患者出院,予指导患者和家属更换造口袋和纱布引流条流程,以便正确的家庭护理。

出院第5天门诊随访,造口仅剩8~10点钟方向分离,深度为0.5cm,换药方法同上。

出院第10天门诊随访,造口分离处已完全愈合。从发现皮肤黏膜分离至完全愈合,共用时17天。

2.22 心理护理

术后早期因不能接受身体形象改变,患者情绪低落。消极情绪能造成个体心理紧张,降低人体的抗感染能力,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5],积极情绪能使人释放这种心理紧张,使人保持健康和充满活力,提高主观幸福感,促进身体健康[6]。术后第3天,造口治疗师(ET)床旁讲解造口相关知识,示范更换造口袋流程,鼓励患者触摸造口,让患者逐渐接受造口。术后第5天,参加科室组织的造口联谊会,邀请造口患者示范如何更换造口袋,由ET讲解常见造口并发症、日常护理及如何使用、购买及储存造口产品,让患者和家属之间相互交流,消除负面情绪。患者发生皮肤黏膜分离后,情绪焦虑,采用同伴教育[7]开导患者,让造口恢复较好的患者与其进行分享交流,告知患者及家属造口是临时性的,待肠功能恢复较好时,可进行还纳,给予患者希望。并让家属明白在造口还纳之前,患者仍能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通过耐心解释造口分离原因,告知后续治疗方法及治疗预期,让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评分是7分。

2.23 营养支持

大肠癌患者因肠道功能异常、肿瘤消耗等因素,术前常存在营养风险[8]。为使病人得到适当的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根据医嘱进行静脉营养支持,患者留置CVC,医嘱予静脉输注卡文、白蛋白等治疗。输注卡文时,为防止堵管,输注前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压冲管;两个接头交叉使用,避免血凝。白蛋白在输入一定能量之后输注,输注前后冲管。保持管道在位通畅;更换贴膜2次/周。术后第2天患者排气,医嘱予进食。告知患者饮少量水,观察是否腹痛腹胀,若无不适,可逐渐加量。逐步向流质饮食,半流质,普食过渡。术后第5天,医嘱予口服营养粉,补充营养。告知患者配置营养粉的方法:碗中加入200ml温开水,缓慢搅拌下加入一袋营养粉,搅拌直到完全溶解。患者未出现不耐受情况,予每日服用三次。患者低钾,医嘱予摄入10%氯化钾口服液,每天2次,每次20ml。口服氯化钾时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告知患者服钾时应用温开水稀释,并于饭后服用。经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钾和白蛋白分别上升至3.6 mmol/L 和45g/L。

3 出院指导

3.1饮食指导

肠造口术后原则上无需忌口,每日应摄入适量的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应现炒现吃。大便成型后进食适量的膳食纤维,预防便秘。三餐要按时,进食不宜过快,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不吃或少吃烟熏、油炸、烘烤及腌制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动物脂肪,做到食物搭配比例恰当合理,营养均衡。患者低钾,可适量吃香蕉、菠菜等含钾高的食物,并定时复查电解质。

3.2 锻炼

患者肠造口系临时性,六个月后待肠道功能恢复良好后,需行造口还纳术。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虽存在,但为避免排便反射和自主控便能力下降,导致肛门废用,需预防性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方法为:吸气时肛门用力内吸上提,边吸气边维持紧缩肛门20 s,呼气时放松20 s 为1 次,10 次/组,3 组/d[9]。

肠造口与周围腹壁的组织愈合,易产生瘢痕性收缩引起结肠造瘘口狭窄,告知患者应定期用手指或扩张器扩张造口,每周2~3次,每次3~5分钟,如发现大便变细及排便困难,及时来院就诊。采用两件式凸面底盘,配上腰带预防造口回缩。患

者爱好舞蹈,鼓励参加社交活动,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告知患者应定时门诊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

4 小结

本例患者年龄偏大,营养状况较差,造口处皮肤黏膜分离情况严重,患者心理负担沉重,需深入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由浅入深地讲解疾病知识,确保患者及家属以良好的心态及行为配合治疗,同时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在造口护理过程中,需注意鉴别诊断是否发生造口旁瘘,应与医生及时沟通,排除造口旁瘘,以确定治疗方案。患者为急诊手术,常规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术后感染发生率高,术后早期需密切观察造口及其周围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新型伤口敷料,虽然伤口愈合时间缩短,但费用也随之增加,我们将新型敷料和传统敷料相结合,灵活运用各敷料特性,既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施婕,罗比可,刘琳.41例肠造口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43-244.

[2] 赵艳芳,高焕新,彭碧娥等.1例回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合并腹部切口深层感染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3,20(11B):50-51.

[3] 张广平,徐鹏远.营养风险筛查、营养干预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意义[J].基层医学坛,2011,15:308-309

[4] 蒋琪霞李晓华.清创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

志,2009,11(44),1045-1047.

[5] 李雪梅,徐艳丽.肠造口并发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

志,2013,12(6):53-55.

[6] 牛力,刘燕.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现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4):555-557.

[7] 水小芳,陆卫芬,周颖新等.同伴教育对稳定期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19):4-7.

[8] 李卡,何凌霄,习鹭等.不同部位的大肠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1-3.

[9] 徐慧,谢玲女,刘炳炳.96 例低位直肠癌保护性回肠造口回纳术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3,20(9A):48-50.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

————————————————————————————————作者:————————————————————————————————日期: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访谈全文 InterView 结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二 好大夫在线:汤教授您好,在讲解治疗之前请汤教授讲解一下什么是结肠癌。 汤坚强医生:结肠癌老百姓又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在环境或遗传作用下发生大肠黏膜的恶性转化。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呈增高的趋势,大概每年新增的大肠癌病例有40万,年增长率5%,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大肠癌已超过了胃癌成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整个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

在讲大肠癌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肠道结构。如上图所示,中间的部分是小肠,外头一圈像一个门字形的结构是大肠,小肠末端的回肠通过回盲瓣开始连接大肠,大肠的结构包括阑尾、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后通过齿状线连接肛门。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结肠癌在所有的大肠部位都会发生呢? 汤坚强医生:是。如果这个肿瘤长在盲肠的部位,就叫做盲肠癌;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部位就叫升结肠癌;长在横结肠部位就叫横结肠癌;依此类推还有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 结肠癌怎么治:肿瘤分期说了算

好大夫在线:我们知道肿瘤在医学上是有分期的,那么结肠癌是怎么分期的呢? 汤坚强医生:现在的肿瘤分期多参照国际的分期标准,结肠癌的分期主要分为四期。分类的依据是肿瘤的侵润程度,有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 结肠分四层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如果肿瘤长在肠管里,侵犯了黏膜、黏膜下层或者肌层,但没有穿透整个肠壁,就叫一期结肠癌。如果肿瘤侵犯了肠壁的全层或者突破了浆膜,但是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就是二期。三期指的是无论肿瘤侵犯到哪个深度,只要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这就是肿瘤的三期。四期就是老百姓了解的晚期,即肿瘤发生了肝转移、肺转移或骨转移等,也就是说肿瘤已经扩散了,发生了远处转移,这就叫四期。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不同分期的肿瘤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1例乙状结肠癌

1例结肠癌术后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 1 周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造口皮肤黏膜缝线处组织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并留下一个开放性的创面[1] 。我院于2015年1月收治了1例肠梗阻患者,行急诊手术,术后第6天发现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皮下脓肿。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结肠癌、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个案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0岁,2015年1月20日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及排便10天”入院,完善检查后诊断肠梗阻,当日急诊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降结肠造口术+肠减压术,术后诊断:乙状结肠癌并梗阻。组织病检结果:乙状结肠黏膜黏液腺癌。病理分期:Ⅲ期,T4aN1cM0。实验室检查结果:钾 3.21mmol/L,白蛋白29.1g/L。术后第6天常规更换造口袋时发现造口10点钟方向有一包块,触之疼痛,造口周围皮肤发红,造口与皮肤衔接处异常红肿,考虑脓肿形成,拆线后发现造口6~12点钟方向皮肤黏膜分离,探入棉签上可见脓液。予脓腔清洗、清除黄色坏死组织,选择合适的敷料引流;造口周围皮肤处选用造口附件产品保护皮肤等处理;至术后11天引流量显著减少,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后在门诊随访换药。术后22天皮肤黏膜分离处完全愈合。 2 护理 2.1 评估 2.11 肠造口评估 正常肠造口微凸、红色、有光泽,肠造口黏膜与周围皮肤对合紧密,肠造口周围皮肤完整,颜色与正常皮肤相同[2]。该患者系降结肠单腔造口,造口形状不规则,大小为50mm×38mm,高于皮肤约0.5cm,颜色红润,有光泽,轻度水肿。排便形状为不成形稀便。肠造口6~12点方向皮肤与黏膜分离,其中8~11点钟方向可扪及一大小约2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令狐采学 李敏 病例介绍: 普外科四病区35床黄**、男、60岁,住院号2582879。患者系“一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偶有便血,症状反复伴体重下降,纳差,四肢乏力”入院。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肠镜示乙状结肠癌。 应用解剖: 乙状结肠是位于降结肠与直肠之间的一段结肠,在盆腔内,起于降结肠下端,向下行于第三骶椎前方,中线两侧,止于直肠。乙状结肠的长度变化很大,短的13—15 cm,长的超过60cm,平均约25~ 40cm。过长的乙状结肠,特别是系膜的根部较窄时,易发生肠扭转。乙状结肠肠脂垂多而明显,腹膜包绕全部乙状结肠,并形成乙状结肠系膜,系膜在肠中部活动范围较大,向两端逐渐变短消失,故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和直肠相连处固定移动,中部活动范围较大,可降入盆腔,或高至肝下,也可移至右髂部。乙状结肠系膜呈扇形,系膜根附着于盆壁,呈“人”字形,由腰大肌内侧缘横过左侧输尿管及左髂外动脉,向上向内至正中线,然后在骶骨前方垂直向下,止于第三骶椎前面。乙状结肠平左髂嵴处接续降结肠,呈“乙”字形弯曲或“S”形弯曲,至第3骶椎前面移行为于直肠,正常人

除腹壁过厚者外,在左下腹可以触及,呈光滑、稍硬的圆桶状,粗细如蜡烛,小儿因年龄的不同而粗细不等,无压痛。乙状结肠可发生炎症和肿瘤,小儿少见。不能触诊时,可做乙状结肠镜检查。功能结肠有吸收.分泌.细菌消化与协助排粪作用.。左半结肠的动脉由肠系膜下动膜而来,有结肠左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①结肠左动脉:在十二指肠下方,从肠系膜下动脉左侧发出,在腹膜后向上向外,横过精索或卵巢血管、左输尿管和腰大肌前方走向脾曲,分成升降两支。升支在左肾前方进入横结肠系膜,与中结肠动脉左支吻合,分布于脾曲、横结肠末端;降支下行与乙状结肠动脉吻合,沿途分支,分布于降结肠和脾曲。②乙状结肠动脉:发出后紧贴腹后壁在腹膜深面斜向左下方,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分为升、降两支。升支与左结肠动脉的降支吻合,降支与直肠上动脉吻合,供给乙状结肠血液。分布在左半结肠的静脉有结肠左静脉、乙状结肠静脉和直肠上静脉共同汇入肠系膜下静脉,与肠系膜下动脉并行,经胰腺右方入脾静脉,最后流入门静脉。 手术适应症: 位于中部的乙状结肠癌。 手术相对禁忌症: 1.广泛的腹腔内粘连、合并易引起出血的基础疾病、重度肥胖等。 2.巨大肿瘤、晚期肿瘤尤其是严重侵犯周围组织、脏器的晚期肿瘤。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的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的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142系统精讲-肿瘤-第五节 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1.结肠癌的普查方法是 A.超声检查 B.直肠指检 C.乙状结肠镜 D.大便潜血试验 E.X线钡剂灌肠 【答案】:D 【解析】:考察大肠癌的辅助检查。粪便隐血检查可作为大规模普查时或对高危人群作为大肠癌的初筛手段,阳性者再做进一步检查。 2.患者男性,58岁,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右半结肠癌。下列哪一临床表现其最不可能出现 A.贫血 B.乏力 C.消瘦 D.腹部肿块 E.肠梗阻 【答案】:E 【解析】:考察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一般右侧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左侧结肠癌则以慢性肠梗阻、便秘、腹泻、血便等症状为显著。 3.患者男性,58岁,确诊为直肠癌。行Miles手术,术后人工肛门开放初期,病人宜采取的体位是 A.左侧卧位 B.右侧卧位 C.平卧位 D.俯卧位 E.仰卧中凹位 【答案】:A

【解析】:结肠造口护理,应保护腹壁切口:手术后2~3日肠功能恢复后,结肠造口排出粪样物增多。一般宜取造口侧的侧卧位,并用塑料薄膜将腹壁切口与造口隔开,以防流出的稀薄粪便污染腹壁切口而引起感染。此病人左侧人工肛门故应左侧卧位。 4.患者男性,68岁。经直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其手术能否保留肛门取决于 A.肿瘤的大小 B.左半结肠的长短 C.肿瘤有无远处转移 D.肿瘤距肛门的距离 E.肿瘤是否已侵犯肠管周围 【答案】:D 【解析】:考察直肠癌的治疗原则。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肿瘤距肛缘的距离。 5.结肠癌的好发部位,多见于 A.降结肠 B.盲肠 C.升结肠 D.乙状结肠 E.横结肠 【答案】:D 【解析】:考察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好发于40~60岁。在我国以直肠癌最为多见,乙状结肠癌次之。 6.大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 A.直接蔓延 B.腹腔内种植转移 C.腹腔内播散 D.淋巴转移 E.血行转移

结肠癌护理常规

结肠癌护理常规 (一) 定义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好发部位依次为乙状结肠、盲肠、结肠肝、脾曲、降结肠、升结肠、横结肠,以41~51岁发病最高。 结肠癌的病因虽未明确。但其相关因素渐被认识。如过多的动物脂肪及动物蛋白饮食;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食品;缺乏适度的体力活动。家族性肠息肉病已被公认癌前期疾病,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与结肠癌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二)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质的改变:首先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的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 2、腹痛常见的早期症状。 3、腹部肿块。 4、肠梗阻症状多为晚期症状。 5、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乏力、低热全身性表现。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与癌细胞侵犯神经有关。 2、排泄形态的改变与疾病本身和术后肠麻痹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泻、禁食有关。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病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有无便血史。 2、病人全身营养状况。 术后 1、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吻合口瘘的症状和体征。 2、对有造口的病人观察造瘘口肠粘膜的色泽、造口肠断有无回缩、出血或坏死等。 (五)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同普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观察大便性状及有无脱水症状,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 3、术前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少渣饮食。 4、肠道准备结肠内细菌种类和数量多,充分的肠道准备可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 (1)控制饮食术前2~3天进流食并酌情补液。有肠梗阻症状的禁食补液。 (2)药物准备一般术前2~3天口服肠道不易吸收的药物,以清洁肠道细菌如灭滴灵0.2mg Tid,新霉素1g Qid。 (3)清洁肠道术前一天口服甘露醇或术前二天开始每晚口服硫酸镁30ml,术前一天清洁灌肠。 术后护理 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 (1)排便的性状、次数及量和腹部体征、伤口愈合情况。 (2)对便秘、腹泻者遵医嘱服用缓泻剂、止泻剂,术后7~10天不可灌肠,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3、饮食护理:患者无并发症一般术后3~4日可进流食,l周后可进软食,2周后普通饮食,宜进易消化少渣食物,避免产气剌激食品。 4、鼓励患者多翻身并早期坐起及下地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避免自我封闭,尽可能融入正常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中。有条件者,可参加造口病人协会,学习,交流,是病人重拾信心。 2、健康指导多食种子类的植物,如谷类、黄豆、豆芽、绿豆、豌豆、扁豆、马铃薯等这些种子类的植物均含有阻止肿瘤因子活动的化合物。 3、出院指导 (1)劳逸结合,注意全身情况,定期门诊复查,发现癌肿复发的症状及时就诊。(2)对需要放、化疗者,做好相应知识宣教。 4、健康促进 (1)营养均衡,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多食有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油菜等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一、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2.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ICD-9-CM-3:45.760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根治手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结肠癌疾病编码,拟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B超、心电图、腹部CT; (4)门诊或入院后完成结肠镜检查; (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6)肿瘤标记物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超声内镜:评估肿瘤浸润深度; (2)消化道造影检查:了解结肠病变的形态和功能情况,有无结肠梗阻等情况; (3)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病人:术前肺功能、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访谈全文 InterView 结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二 好大夫在线:汤教授您好,在讲解治疗之前请汤教授讲解一下什么是结肠癌。 汤坚强医生:结肠癌老百姓又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在环境或遗传作用下发生大肠黏膜的恶性转化。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呈增高的趋势,大概每年新增的大肠癌病例有40万,年增长率5%,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大肠癌已超过了胃癌成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整个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 在讲大肠癌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肠道结构。如上图所示,中间的部分是小肠,外头一圈像一个门字形的结构是大肠,小肠末端的回肠通过回盲瓣开始连接大肠,大肠的结构包括阑尾、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后通过齿状线连接肛门。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结肠癌在所有的大肠部位都会发生呢? 汤坚强医生:是。如果这个肿瘤长在盲肠的部位,就叫做盲肠癌;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部位就叫升结肠癌;长在横结肠部位就叫横结肠癌;依此类推还有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

结肠癌怎么治:肿瘤分期说了算 好大夫在线:我们知道肿瘤在医学上是有分期的,那么结肠癌是怎么分期的呢? 汤坚强医生:现在的肿瘤分期多参照国际的分期标准,结肠癌的分期主要分为四期。分类的依据是肿瘤的侵润程度,有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 结肠分四层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如果肿瘤长在肠管里,侵犯了黏膜、黏膜下层或者肌层,但没有穿透整个肠壁,就叫一期结肠癌。如果肿瘤侵犯了肠壁的全层或者突破了浆膜,但是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就是二期。三期指的是无论肿瘤侵犯到哪个深度,只要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这就是肿瘤的三期。四期就是老百姓了解的晚期,即肿瘤发生了肝转移、肺转移或骨转移等,也就是说肿瘤已经扩散了,发生了远处转移,这就叫四期。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不同分期的肿瘤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汤坚强医生:没错。确定肿瘤的治疗方式前需要给患者进行术前的分期,“术前分期”就是医生常说的“临床分期”,做完手术以后还有一个“病理学分期”(病理分期是肿瘤分期的“金标准”)。对于肿瘤患者术前分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术前分期决定了不同的治疗方式。 以一期为例,一期大肠癌侵犯黏膜、黏膜下层还有部分肌层,如果这个肿瘤只长在黏膜层或者侵犯了一部分黏膜下层,但是肿瘤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医学治疗)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李敏 病例介绍: 普外科四病区35床黄**、男、60岁,住院号2582879。患者系“一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偶有便血,症状反复伴体重下降,纳差,四肢乏力”入院。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肠镜示乙状结肠癌。 应用解剖: 乙状结肠是位于降结肠与直肠之间的一段结肠,在盆腔内,起于降结肠下端,向下行于第三骶椎前方,中线两侧,止于直肠。乙状结肠的长度变化很大,短的13—15 cm,长的超过60cm,平均约25~ 40cm。过长的乙状结肠,特别是系膜的根部较窄时,易发生肠扭转。乙状结肠肠脂垂多而明显,腹膜包绕全部乙状结肠,并形成乙状结肠系膜,系膜在肠中部活动范围较大,向两端逐渐变短消失,故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和直肠相连处固定移动,中部活动范围较大,可降入盆腔,或高至肝下,也可移至右髂部。乙状结肠系膜呈扇形,系膜根附着于盆壁,呈“人”字形,由腰大肌内侧缘横过左侧输尿管及左髂外动脉,向上向内至正中线,然后在骶骨前方垂直向下,止于第三骶椎前面。乙状结肠平左髂嵴处接续降结肠,呈“乙”字形弯曲或“S”形弯曲,至第3骶椎前面移行为于直肠,正常人除腹壁过厚者外,在左下腹可以触及,呈光滑、稍硬的圆桶状,粗细如蜡烛,小儿因年龄的不同而粗细不等,无压痛。乙状结肠可发生炎症和肿瘤,小儿少见。不能触诊时,可做乙状结肠镜检查。功能结肠有吸收.分泌.细菌消化与协助排粪作用.。左半结肠的动脉由肠系膜下动膜而来,有结肠左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①结肠左动脉:在十二指肠下方,从肠系膜下动脉左侧发出,在腹膜后向上向外,横过精索或卵巢血管、左输尿管和腰大肌前方走向脾曲,分成升降两支。升支在左肾前方进入横结肠系膜,与中结肠动脉左支吻合,分布于脾曲、横结肠末端;降支下行与乙状结肠动脉吻合,沿途分支,分布于降结肠和脾曲。②乙状结肠动脉:发出后紧贴腹后壁在腹膜深面斜向左下方,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分为升、降两支。升支与左结肠动脉的降支吻合,降支与直肠上动脉吻合,供给乙状结肠血液。分布在左半结肠的静脉有结肠左静脉、乙状结肠静脉和直肠上静脉共同汇入肠系膜下静脉,与肠系膜下动脉并行,经胰腺右方入脾静脉,最后流入门静脉。 手术适应症: 位于中部的乙状结肠癌。 手术相对禁忌症: 1.广泛的腹腔内粘连、合并易引起出血的基础疾病、重度肥胖等。 2.巨大肿瘤、晚期肿瘤尤其是严重侵犯周围组织、脏器的晚期肿瘤。 麻醉方式: 气管内麻醉。 手术体位: 改良截石位(左腿架起,右腿放平,臀部垫高)。 手术物品准备: 剖器、胸止、肠荷钳、LC、胃肠补充、保温杯、超声刀、手柄线、紫hem-o-lok 钳、灯罩、电刀、吸引器头、吸引器皮条、冲洗器、50ml注射器、小纱布*2包、22#、11#刀片、成人套针、无菌敷贴*5个、10#双套管*1、乳胶管*1、引流袋*3个、32#胸引管*1个(作肛管引流)、荷包线、EC60A、金钉*1-2个、28#管状吻合器。

结肠癌护理常规

结肠癌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述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好发部位依次为乙状结肠、盲肠、结肠肝、脾曲、降结肠、升结肠、横结肠,以41~51岁发病最高。 结肠癌的病因虽未明确。但其相关因素渐被认识。如过多的动物脂肪及动物蛋白饮食;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食品;缺乏适度的体力活动。家族性肠息肉病已被公认癌前期疾病,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与结肠癌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二、入院护理 (一)入院评估: 了解患者基础情况:包括饮食习惯,营养状况,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家族遗传史,皮肤情况,有无跌倒压疮的风险,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 (二)护理目标: 1、患者能够熟悉环境,正确使用科室用物 2、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 3、减少及防范压疮及意外伤害 (三)护理措施: 1、入院宣教:患者或家属签署附有科室基本情况的入院告知书,医护人员主动

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介绍床头呼叫铃、出入门禁卡等一些常用设备的使用,帮助患者熟悉科室环境。 2、知识宣教:可结合宣传册等方式介绍疾病,做好知识宣教,建立患者及家属对癌症的科学认识,加以心理引导,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 3、预防意外伤害: (1)运用风险评估单正确做好压疮及跌倒的风险评估 (2)做好防范措施,交待患者家属注意事项,在温馨提示牌上做明显标示。 (3)保持环境清洁通风,地面干燥,运用防滑垫,护栏等预防患者跌倒,运用水垫勤翻身,预防压疮。 三、术前护理 (一)术前评估: 1、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是否因紧张出现失眠,血压升高等情况 2、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手术,有无注意事项 3、评估术前准备是否充分,肠道准备是否合格 (二)护理目标: 1、患者情绪较平稳,能配合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2、患者身体状况稳定,适合手术 3、术前准备充分,肠道准备达标 (三)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关系到病人能否配合手术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病

结肠癌患者护理

结肠癌患者护理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在我国,结肠癌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的临床症状因肿瘤的部位与病期而异。早期结肠癌可无明显临床症状。而进展期结肠癌大多伴有腹痛、排便习惯与粪便形状改变。部分患者可以扪到腹部包块,随着病情发展,可以出现贫血、乏力、消瘦、低热等晚期表现。确诊方式是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活检。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及化疗,而临床的护理对结肠癌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基本信息 作者 彭涛 职称 副主任医师 单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贡献 审核 主要护理问题 编辑 1.疼痛。 2.焦虑。 3.营养失调。 4.潜在并发症,如伤口感染、出血、吻合口瘘等。 护理措施 编辑 1.心理护理 大多数结肠癌患者年龄偏大,体质较弱,再加上患者对结肠癌手术的担心,往往存在悲观、恐惧、焦虑的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介绍结肠癌的相关医学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肠道准备护理 术前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渣饮食,术前2~3天进流食,术前1天禁食,经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在手术前晚清洁灌肠,清洁标准以肛门排出清水样便为止。 术前晚12时后,完全禁食、禁水。

3.疼痛护理 结肠癌患者术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术前应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术后给予患者心理关怀,分散其注意力,如看书或电影,听音乐等。 4.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3~4日,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待排气后,可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应循序渐进,少食多餐。 5.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受压、折叠。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6.并发症护理 (1)出血观察造口有无血液渗出,如有渗血现象应该及时通知医生。 (2)伤口感染结肠癌术中易感染,术后要注意体温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有无切口感染。 (3)吻合口瘘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吻合口瘘的症状和体征。 7.放化疗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放化疗后的反应,对于严重呕吐、腹泻者应遵医嘱予以水电解质补充,定期复查血常规等。即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 健康宣教 编辑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 2.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提倡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切忌辛辣、刺激食品。 3.术后1~3个月勿参加重体力劳动。 4.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久坐。 5.术后坚持化疗,定期门诊复查。 6.若出现腹痛、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7.定期进行纤维肠镜检查。

结肠癌的护理(精选.)

结肠癌的护理查房 患者信息: 姓名:陈云钦 科别:外科2区 床号:15 住院号:0000048701 出生地:福建永泰县 性别: 女 现住址:永泰县樟城镇北门路1号 年龄: 62岁 婚姻: 已婚 入院日期:2017-08-03 民族: 汉族 主诉:左下腹闷痛不适3个月,伴腹胀不适。现病史: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闷痛伴腹胀不适,无恶心、呕吐、纳差,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粘液血便,无发热、畏冷等不适,未予在意,现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就诊我院,门诊查胃肠镜示:1、降结肠癌2、结肠多发息肉。门诊拟“降结肠癌”收治入院,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饮食及睡眠良好,小便正常,大便习惯改变,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其他病史 个人史:出生在福建永泰县,久居福建省,生活起居尚规律,婚育史:已婚,育1男,1女,配偶及子女体健。家族史:父母已故,父亲死因不详,母亲死因不详,无家族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 36.2℃P70次/分R18次/BP130/72 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不良,神志清楚。胸廓对称,乳房扁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规则70次/分,未闻及病理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壁浅静脉无曲张,全腹压痛(-),反跳痛(-),肌卫(-),移动性浊音(-),全腹未触及包块,肠鸣音3次/分,脊柱生理性弯曲,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NS(-),

肛门及外生殖器外观正常。 辅助检查胃肠镜(2017.08.03)示:1、降结肠癌2、结肠多发息肉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4、胆汁返流。ECG(2017.08.03)示:1、窦性心律2、T波改变。肺功能(2017.08.03)示: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MVV、弥散功能、气道阻力正常。 初步诊断: 西医:1、降结肠癌 2、2型糖尿病 3、结肠多发息肉 4、糜烂性胃炎 患者术前存在以下护理问题: 1:恐惧—与害怕手术及担心术后愈合有关措施:1):介绍病区环境,物品放置及各项规章制度,使其尽快熟悉环境2):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全、安静,关心体贴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3):介绍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及床位医生的临床经验及疾病预后情况 2: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术前准备知识 措施:1):讲解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转归,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2):讲解胃镜,肠镜检查的注意事项,使配合检查 3)指导术前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 4):讲解术前留置胃管的方法,及灌肠的目的,减轻胃肠道张力,缓解术后腹胀,清洁肠道,减少术中后的感染 患者术后存在以下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出血—与手术创伤有关 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过心率、呼吸、血压、脉氧的变化,以及口唇、面色、尿量的变化,注意有无休克的征象2)注意观察刀口敷料情况,如有渗血,及时汇报医生予对症处理3)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如胃管及腹腔引流管短期内引流出鲜红色血液,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立即汇报医生予对症处理 2: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措施:1):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无渣屑,促进舒适2):与病人聊天,转移其注意力,指导家人给予心理支持3):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协助病人取半卧位,减轻腹壁张力,缓解疼痛4):镇痛泵的应用,按时巡视病房,评估病人疼痛程度,随时调节镇痛泵的速度5)协助取舒适体位,各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牵拉刺激痛6)咳嗽时,双手按压伤口减轻痛疼

结肠癌(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结肠癌(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一、结肠癌(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2.行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ICD-9-CM-3:17.36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2009年第一版)。 根治手术(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结肠癌疾病编码,拟行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B超、心电图、腹部CT; (4)门诊或入院后完成结肠镜检查; (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6)肿瘤标记物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超声内镜:评估肿瘤浸润深度; (2)消化道造影检查:了解结肠病变的形态和功能情况,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 手术开始时间: 手术结束时间: 手术前诊断:乙状结肠ca;不全性肠梗阻;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手术后诊断: 病理诊断:- 手术名称: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手术者: 助手: 护士: 麻醉方式:全麻 麻醉者: 手术经过:麻醉成功后,病人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取下腹正中切口,依次切开入腹;术中所见同下。向下牵拉横结肠,展开大网膜包裹小肠,并用一大纱布垫将其于盆腔隔开,自动拉钩拉开腹壁,显露盆腔。提起乙状结肠,切开其左侧腹膜,显露腹膜后组织,分离、切除左髂总动、静脉前的脂肪淋巴组织。分离乙状结肠系膜后,提起乙状结肠系膜,切开降结肠外侧腹膜,并游离至脾曲,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清扫淋巴结,钳夹切断,近端缝合结扎,并双重结扎。提起乙状结肠及系膜,用长剪刀推开骶前间隙,并断扎骶正中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向下游离直肠至肿瘤下方5厘米。在乙状结肠近侧端(踞肿瘤以上肠管约15厘米)切断肠管,近侧端荷包钳缝荷包,内置吻合器底针座后收紧荷包,远侧距肿瘤下方5厘米用闭合器闭合切断直肠,用吻合器经肛门将远侧直肠与近侧乙状结肠端端吻合,间断浆肌层包埋吻合口。检查乙状结肠无扭转,张力适中,温注射用水冲洗创面,行5-氟尿嘧啶1.25泡洗腹腔。检查无活动出血后,盆底置引流管一根,于右下腹戳孔引出固定,清点纱布器械无误,依次关腹。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不多,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手术所见:肝脏表面光滑,未扪及结节,胆胰脾未见异常,腹膜光滑,未见转移灶,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肿瘤位于乙状结肠下段,约4.5*4*4cm大小,侵及浆膜层,肿瘤至肠腔狭窄,肠系膜下动脉旁及乙状结肠系膜扪及数枚肿大淋巴结,大网膜与下腹壁少许粘连,腹腔无腹水,余探查未见明显异常。 引流或填塞物种类及数目:血浆管一根 纱布类及器械数目是否清点:是 记录者: 记录时间: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 摘要对32例乙状结肠癌在腹腔镜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皮肤准备、饮食指导、功能指导、预见性健康教育;术后从病情观察、管道、饮食、并发症等方面给予护理和指导,结果32例病人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一例因护理处置不当所致的并发症,病人术后恢复满意。 关键词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护理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由于对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多方面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乙状结肠癌的根治性治疗[1]。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科为32例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癌根治术,配合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0~78岁,平均55岁。本组病人术前均经结肠镜检查和病理证实为乙状结肠癌;术前均行B超、CT检查无肺部、肝脏等远处转移,无盆腔浸润,一般情况能耐受全身麻醉及二氧化碳气腹。 1.2手术方法及结果病人均采用全身麻醉插管、二氧化碳气腹,术中出血50~150ml ,未输血、无中转进腹,手术顺利。本组32例患者均无因护理处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技术,病人担心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的生活质量,害怕手术引起的疼痛,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该详细讲解,告知腹腔镜手术的优势[2]。此类病人情绪悲观、态度消极,对疾病康复缺乏信心,心理负担重,容易产生悲观、忧郁的心理。若条件允许,可邀请已进行过同类手术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从而解除病人的焦虑及紧张状态,增强其在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 2.1.2肠道准备向病人讲明肠道准备的重要性。无肠道狭窄阻的患者术前一天进

结肠癌的护理

结肠癌的护理查房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1。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结肠癌的病因①饮食习惯:与少纤维、高脂肪饮食有关。②遗传因素:家族性结肠息肉病,③癌前病变:结肠慢性炎性疾病、结肠腺瘤、晚期血吸虫病病理特点好发部位: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大体类型: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胶样型。组织学分类:腺癌、腺鳞癌。扩散和转移方式直接浸润、淋巴转移(常见)、血行转移、种植转移。临床表现1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次数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2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症状,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3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4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5晚期表现: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根治性手术治疗方法(1)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部的癌肿。切除范围:回肠末端15~20公分、盲肠、

升结肠及横结肠的右半,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肝曲的癌肿尚需切除横结肠大部及胃网膜右动脉组的淋巴结。切除后作回、结肠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缝闭结肠断端)。(2)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降结肠、结肠脾曲部癌肿。切除范围:横结肠左半、降结肠、部分或全部乙状结肠,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切除后结肠与结肠或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3)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癌肿。切除范围:横结肠及其肝曲、脾曲。切除后作升、降结肠端端吻合。若吻合张力过大,可加做右半结肠切除,作回、结肠吻合。(4)乙状结肠癌肿的切除根据癌肿的具体部位,除切除乙状结肠外,或做降结肠切除或部分直肠切除。作结肠结肠或结肠直肠吻合。姑息手术肿瘤局部侵润广泛,或与周围组织、脏器固定不能切除时,若肠管已梗阻或不久可能梗阻,可用肿瘤远侧与近侧的短路手术,也可作结肠造口术。如果有远处脏器转移而局部肿瘤尚允许切除时,可用局部姑息切除,以解除梗阻、慢性失血、感染中毒等症状非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其它治疗 病例:患者周新民,男,54岁,因腹痛十余天,加重半天伴呕吐腹泻拟“肠梗阻”于2014-12-14-20:00收入院,神志清楚,血压150/100mmhg,,P 76次/分,R20次/分,腹部平片显示右侧腹腔有一气液平面,遵医嘱与患者留置胃肠减压,引流出草绿色液体,予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实验室检查:CA199 28.9↑,胃肠镜检查示距肛门40厘米处有一菜花样溃疡,病理检查示降‘结肠癌’。后遵医嘱做好肠道准备,口服石蜡油30ml Bid,以及灌肠。静脉输液维持足够的

结肠癌根治术

肠癌是指结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人,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 病理生理 结肠癌的大体肉眼分型可分:肿块型(菜花型、软癌)、侵润型(缩窄型、硬癌)和溃疡型三种。其中溃疡型最为常见,好发于左半结肠,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转移较早。组织学分型包括:1、腺癌:约占四分之三。2、粘液癌:分化低,预后较腺癌差。3、未分化癌:分化很低,预后最差。 临床分期包括: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Dukes D期:已有远处转移或广泛侵及临近脏器无法切除。 结肠癌转移的方式包括: 1、直接浸润: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淋巴转移:是结肠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一般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 4、腹腔种植转移: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2] 发病机制 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尽管大肠癌的确切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使人们已从过去单一的物理致癌、化学致癌、病毒致癌、突变致癌学说上升到多步骤、多因素综合致癌理论。目前,人们已逐渐接受这种观点,即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涉及多个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癌的发病和遗传、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 1、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2、遗传因素: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肠癌,他患此病危险性要比常人高8倍。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肠癌家族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结肠癌的可能。 3、大肠腺瘤: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基本一致。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易发展成癌,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4、慢性大肠炎症: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其中右半结肠癌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早期结肠癌的症状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大便习惯的改变,也是属于早期结肠癌的症状表现之一。当右半结肠癌时表现为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当结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