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的患者。

一、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TCD 编码:BYT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34.802)(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李凤鸣主编的《眼科全书〈老年性白内障的分类〉》

2.疾病分型

分期(级)眼部改变

初发期自晶体周边开始出现皮质楔形混浊,视力可不受损害

膨胀期晶体肿胀、体积变大,前房变浅,出现空泡、水裂和板层分离

成熟期晶体完全混浊,前房正常,虹膜投影消失,视力高度障碍

过熟期晶体核变小、下沉,前房加深,可出现虹膜震颤、晶体移位

3.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眼科学》的证候分类”

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常见证候:

肝热上扰证

肝肾不足证

脾气虚弱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眼科学》的治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

2.疾病分型为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者。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消渴、眩晕),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血、尿常规、凝血四项

(5)免疫(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凝血功能检查

(7)心电图

(8)眼科A+B超、测角膜曲率

(9)眼电生理

(10)角膜内皮计数

(11)眼压、屈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O CT、OCT、视野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2.术前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肝热上扰证:清热平肝,明目退障。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清热明目。

脾气虚弱证:益气健脾,利水渗湿。

术后给予眼科创伤方:理气活血。

3.内科基础治疗,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4.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视力稳定或改善。

2. 无眼部并发症(如高眼压、出血、渗出、晶体脱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时间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14 天)

年月日

(第15~30 天)

年月

(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

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和病情

评估

□确定治疗方案

□向病人交代病情和注

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根

据病情调整治疗

□完成当日病程

查房记录

□注意防治并发症

□上级医师查房,

根据病情调整

疗方案,明确出院

时间

□完成当日病

和查房记录

□注意防治并

□指导患者出院后饮

食及生活调摄

□交代出院注意

项、随诊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眼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静滴中药注射剂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视力检查

□裂隙灯检查

□眼压检查

□眼底镜检查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血脂

□血压、心电图、胸部 X

线片

□其他检查

长期医嘱

□眼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中

成药

□静滴中药注射剂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眼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中成药

□静滴中药注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做入院介绍、健康教育

□介绍各项检查前注

事项

□饮食、日常护理指导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

□按照医嘱执行

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

□按照医嘱执

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

教育

□介绍出院后饮食及

生活调摄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二、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

(TCD 编码: BYT070、ICD-10 编码: H34.802)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月日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0 天实际住院日: 天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一、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 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 1.诊断明确; 2.矫正视力低于0.3;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3-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眼底; 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心电图、胸透或胸部X光片; 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 5.眼科A.B超+角膜曲率、验光、眼电生理检查; 6.根据病情需要检查的项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野、角膜内皮计数、人工晶体测量等。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左氧氟沙星眼液),4-6次/日,用药2-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眼内植入物:可折叠人工晶体; 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透明质酸钠)、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4.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必要时加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置良好。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07T15:47:04.5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作者:刘战强 [导读]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的升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甘肃敦煌 736202)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份到2016年2月份我院所接收的100例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并按照是否对其实施路径来进行划分,未入径的定义为对照组,入径的定义为实验组,每组各5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检查相关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检查相关的费用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检查费用,并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更为合理对医疗资源进行配比。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087-02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的升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目前对于该类疾病所采取的主要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该种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所以也成为了人们治疗该疾病的首要选择[1]。基于此,我院提出了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治疗方式,以此来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住院费用,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一研究做如下说明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2月份到2016年2月份我院所接收的100例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对于所选择的患者进行了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包括:具有明确诊断的患者,且视力小于0.5;排除标准包括:存在先天性白内障,或者是外伤性白内障的患者;具有其他类合并并发症,或者已经住院并进行双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按照是否对其实施路径来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划分,未入径的定义为对照组,入径的定义为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27例,平均年龄为(63.01±13.4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29例,平均年龄为(64.13±12.5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未入径的方式,采取科室中日常的治疗方式接受治疗。 实验组患者则对其采取临床入径的方式,该种方式主要包括: 首先,需要根据国家颁布的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表单中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临床特征等来制定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 其次,把制定的方案交由相关医护人员,从用药、检查、费用等方面来进行相关的审核,并把审核结果交由质量管理人员来进行统一汇总,并反馈给眼科。眼科人员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此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各部门对修改后的方案再次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加以实施。 再次,对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要对病例中出现的变异情况、住院费用等进行定期的统计和分析,并根据所分析的结果对制定的方案进行修改。 最后,实验组的患者和家属应遵循制定的临床路径方案,确保住院时间为6天,并根据已制定的临床路径方案来进行治疗[3]。 2组患者均完成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检查相关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P<0.05表示本次数据是符合统计学标准的,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检查相关的费用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详情参照表。 3.讨论 所谓的临床路径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类疾病对其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治疗模式和治疗程序,是对整体临床治疗制定的一个综合性的模式,对医疗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性作用,并有效的对变异情况进行降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医疗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与以往传统的治疗模式相比,临床路径更加注重各个科室之间的协作性、以及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4]。临床路径的制定是根据相关的标准,并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特征等,制定后的方案需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只有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加以实施。在对临床路径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方案来进行调整和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变异情况做好记录和总结,一般情况下变异的情况包括: (1)术中出现并发症,需要对其进行二次手术;或者存在其他类型的并发症,如青光眼等。 (2)患者体制较弱,并伴有高血压等症状,需要患者情况平稳后方可对其进行治疗;在术前检查中存在异常的,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检查,对手术禁忌进行排除。

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的患者。 一、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TCD 编码:BYT07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34.802)(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李凤鸣主编的《眼科全书〈老年性白内障的分类〉》 2.疾病分型 分期(级)眼部改变 初发期自晶体周边开始出现皮质楔形混浊,视力可不受损害 膨胀期晶体肿胀、体积变大,前房变浅,出现空泡、水裂和板层分离 成熟期晶体完全混浊,前房正常,虹膜投影消失,视力高度障碍 过熟期晶体核变小、下沉,前房加深,可出现虹膜震颤、晶体移位 3.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眼科学》的证候分类” 。 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常见证候: 肝热上扰证 肝肾不足证 脾气虚弱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 参照“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眼科学》的治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 2.疾病分型为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者。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消渴、眩晕),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血、尿常规、凝血四项 (5)免疫(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凝血功能检查 (7)心电图 (8)眼科A+B超、测角膜曲率 (9)眼电生理 (10)角膜内皮计数 (11)眼压、屈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O CT、OCT、视野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2.术前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肝热上扰证:清热平肝,明目退障。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清热明目。 脾气虚弱证:益气健脾,利水渗湿。 术后给予眼科创伤方:理气活血。 3.内科基础治疗,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4.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视力稳定或改善。 2. 无眼部并发症(如高眼压、出血、渗出、晶体脱位)。

临床路径PDCA分析

PDCA案例一: 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最初入径病种12种,涉及8个科室,2013年全年临床路径总入径数:1158人次,完成人数879,中途退出人数279,入径率55.89%,入组完成率75.9%,好转治愈率75.82%,2014年1-6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张守仁院长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未入径完成中途退出入径率入组完成率1月111 56 19 40.32% 74.67% 2月111 35 8 27.92% 81.40% 3月122 35 9 26.51% 79.55% 4月131 26 9 21.08% 74.29% 5月114 33 15 29.63% 68.75% 6月125 31 7 23.31% 81.58%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三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

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1、通过嘉和病历系统统计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2.综合今创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临床路径经济学评价数据及执行效率评价指标数据。 (见附表:2014年1-6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3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 1、 通过各次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解 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详见各次会议记录摘要) 2、 通过会议决定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张守仁院长亲自把 关,任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组长,副组长:孙成宏院长,以及朱新兵、陈维峰、范律贤、田雷、庄玉芝、刘景兰为成员;并建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见南医政字【2014】31号发文)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 鱼骨图原因分析 临 床路径入径及完成率下降 患者原因 监管问题 信息系统问题 临床医护人员 ICD 编码更换 职能科室无任何监管 嘉禾系统编码未更新 对路径统计数据无分析 路径管理委员会无作为 科室人员入径积极性差 执行流程不熟悉 路径维护工作不到位 患者不配合治疗 患者对路径不了解 新临床路径系统引进延误 患者提前出院

老年性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7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TCD编码:BYT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编码:H25. 901 )o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I0L)(ICD-9-CM-3:13. 41+13. 7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 方案”。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两亏证

脾肾阳虚证 气血两虚证 肝热上扰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3.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圆翳内障(TCD编码:BYT040)和老年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25. 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019年版)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2019版) 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病史: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格检查:晶状体出现不同部位及程度的混浊;眼底像不清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诊断明确。

2.视力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日间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必需的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及其他解剖结构基本情况。 2.检查眼压、泪道。 3.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 4.心电图。 5.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

电解质、血糖)。 6.眼科A+B超+角膜曲率。 7.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 8.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9.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主要了解黄斑情况。 10.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透或胸部X线片。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眼液,连续使用3天,4次/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状体。 4.术中用耗品:黏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必要时)、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必要时)。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6.输血:无。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又叫老年性白内障,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多为双眼发病,一般是一先一后。晶状体的混浊就是白内障,白内障分为: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主要症状 白内障早期的症状可能有视物模糊、色调改变、怕光、眼前黑点、复视(看物体时有双影)、晶状体性近视等;晚期症状则为视力下降,最后只能在眼前辨别手指或仅剩下一点光感。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由于白内障部位及程度的不同,其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同,若白内障长在晶状体的周边部,视力可不受影响,若混浊位于晶状体的中央,轻者视力减退,重者视力可能只看见手动或光感。 老年性白内障,从初起到完全成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2~5年,少则数月,长者可达十数年,可停止了某一个阶段,静止不变。 治疗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在初发期和末成熟期,用非手术疗法可能抑制或延迟病情发展,并可能增进一些视力,但仍没有特效与根治的方法。一般可选用下列几种眼药水点眼:法可灵、消障灵、卡他灵、1%碘化钾溶液、2%谷胱甘肽溶液等都可能有一定的作用。祖国医学

主张中药疗法等,对早期白内障都有一定疗效。 对于成熟期和过熟期的白内障,最好采用手术疗法,将晶状体摘除。混浊的晶状体摘除后,如能配戴眼镜,则可明显改进视力,成熟期和过熟期药物治疗通常没有什么疗效。市面上有许多号称可“溶解”或使白内障“消除”的眼药水,但其实际效果并不肯定。手术疗法目前手术治疗是白内障惟一直接有效的方法。最先进的手术方法:超声乳化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最先进的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由于切口小,不需缝合,术后视力恢复快,而受到患者的欢迎。 预防方法 1、经常在户外劳动,一般戴上质量符合要求的墨镜就可阻挡住90%的紫外

老年性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一、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TCD 编码:BYT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方案”。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两亏证 脾肾阳虚证 气血两虚证 肝热上扰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3.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圆翳内障(TCD 编码:BYT040)和老年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25.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

的动态变化。

临床路径PDCA分析

2016年外一科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 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我院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我科最初入径病种4种,现入径病种5种。2015年全年我科临床路径总入径数:233人次,完成人数188,中途退出人数45,入径率62%,入组完成率80.69%,好转治愈率98%。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住院病人数为零,门脉高压症住院病人数仅为3。2016年1-3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外一科临床路径小组组长毛浪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二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通过天健病历系统统计2015年及2016年1-4月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见附表:2016年1-4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5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成员会议 1、通过召开会议,利用统计学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 问题解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病种,保留腹股沟疝、下肢静脉曲张、结节性 甲状腺肿病种,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门脉高压症病种退出临床路径管理,急性乳腺炎、脾破裂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鱼骨图原因分析

2、关联图原因分析

3、原因总结 通过以上2种方法寻找临床路径执行力下降的特性要因,发现诸多原因,其中我们可以马上解决主观上最根本原因为: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监管不到位。 四、寻找解决的方法 1、通过会议,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汇集解决的办法。 2、制定临床路径改进的方案,并落实追踪,预留备选方案。

浅谈白内障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白内障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能否降低住院成本、缩短住院日、强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增加护士的满意感。方法选择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前后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研究指标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患者、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可以降低住院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护士满意度,节约了医疗资源。 标签:白内障;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效果 2009年9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开展临床护理路径以来,共收治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患者244例,其中因糖尿病、高血压等退出临床路径的患者有17例,随机抽取实施前后100例患者,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未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白内障患者,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53~85岁;100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白内障患者,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52~90岁。 1.2方法两组均以整体化护理为基础,对照组:按常规医嘱执行护理,在治疗、护理、住院天数等方面不作统一规定。观察组: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按照白内障手术患者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路径实施护理。满意度调查均以患者出院当日完成。 1.3研究项目及评估内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收费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护士对自我工作评价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均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95分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討论 临床路径是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

白内障临床路径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2009版) 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 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 诊断明确; 2. 视力低于0.5; 3.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检查眼压、泪道; 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心电图; 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 5.眼科A.B超+角膜曲率; 6.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透或胸部X光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显然验光。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4-6次/日,用药2-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 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 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6.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临床路径PDCA分析

2016年外一科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持续改进 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我院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我科最初入径病种4利现入径病种5利a 2015年全年我科临床路径总入径数:233人次,完成人数188,中途退出人数45,入径率62%,入组完成率80. 69%,好转治愈率98%。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住院病人数为零,门脉高压症住院病人数仅为3。2016年1-3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外一科临床路径小组组长毛浪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二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 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通过天健病历系统统计2015年及2016年1-4月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见附表:2016年1-4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5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成员会议 1、通过召开会议,利用统讣学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解决的瓶

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病种,保留腹股沟疝、下肢静脉曲张、结节性屮状腺肿病 种,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门脉高压症病种退出临床路径管理,急性乳腺炎、 脾破裂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三.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K 鱼骨图原因分析 2、关联图原因分析 患者不配合治疗 \医院无临床路径管理软件\ 患者提前出院 A ---------- A -k ? 路径管理小组无作为 /科室人员入径积极性差 / 对路径统讣数据无分析 J /路径维护工作不到位卜/ 职能科室无任何监管/ 执行流程不熟悉 / 信息系统问题 ICD 编码史换 患者原因 临床医护人员 临床路径入径及完成率下降 患者对路径不了解

2016白内障临床路径

年龄相关性白障临床路径 、年龄相关性白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障摘除术(白障超声乳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术(IOL)(ICD-9-CM-3: 13.41+13.7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7 年) 1. 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 体格检查: 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2007 年) 1. 诊断明确; 2.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w 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年龄相关性白障疾病编码(ICD10: H25.901 );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 (六)必须的检查项目。 1. 检查眼压、泪道; 2. 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 心电图; 4.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5. 裂隙灯+眼底检查、眼科A超和B超、角膜曲率; 6.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的检查项目:角膜皮细胞计数、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验光、视觉电生理检查、视功能、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胸透或胸部X线片、血糖、血压。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4-6 次/ 天,用药1-3 天。 (八、手术日。 1. 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 球周阻滞麻醉; 2. 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 眼植入物:人工晶体; 4. 术中用耗品:粘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灌注液或

白内障临床路径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矫正视力低于0.5;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眼压、泪道冲洗; 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心电图; 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

5.眼科A.B超+角膜曲率; 6.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透或胸部X光片。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左氧氟沙星眼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眼液),4-6次/日,用药2-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 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透明质酸钠)、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4.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必要时加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置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等待术前检验结果。 2.术后炎症反应或并发症; 3.患者其他原因。

临床路径PDCA分析

临床路径P D C A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PDCA案例一: 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最初入径病种12种,涉及8个科室,2013年全年临床路径总入径数:1158人次,完成人数879,中途退出人数279,入径率%,入组完成率%,好转治愈率%,2014年1-6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张守仁院长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三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1、通过嘉和病历系统统计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2.综合今创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临床路径经济学评价数据及执行效率评价指标数据。 (见附表:2014年1-6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3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 1、通过各次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 解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详见各次会议记录摘要)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张守仁院长亲自 把关,任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组长,副组长:孙成宏院长,以及朱新兵、陈维峰、范律贤、田雷、庄玉芝、刘景兰为成员;并建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见南医政字【2014】31号发文)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鱼骨图原因分析 2、关联图原因分析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因研究进展

19李家泰.临床药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67-769. 20彭大伟,田 祥,曾淑君.高三尖杉脂碱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实 验研究[J ].眼科学报,1995,11(2):76-79. 21史 丰,史惠玲,李钟秀.低剂量高三尖杉脂碱防治青光眼滤过 手术后瘢痕化[J ].中华眼科杂志,1995,31(5):345-346.22景 明,奚寿增,陈荣家,等.5-FU 多相脂质体对实验性青光眼 滤过术后瘢痕形成的影响[J ].中华眼科杂志,1996,32(1):49.23Kimura H ,Ogura Y ,Moritera T ,et al .Injectable microspheres with con -trolled drug releas e for gl aucoma filtering s urgery [J ].Invest Opthalmol Vis Sci ,1992,33(12):3436. 24Meroud A ,Schnyder C C ,Sickenbery M ,et al .Cimparis on of deep scle -rectomy with collagen implant and trabeculectomy in open -angle glauco -ma [J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9,25:323-331. 作者单位:1 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级眼科博士研究生),成都610075 2 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 收稿日期:2006-12-18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因研究进展 莫 亚1 曾庆华2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因 [摘 要]对近年来关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遗传因素和危险因素等方面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379(2007)03-0180-03 Advanced research on etiology of age -related cataract M O Ya 1,Z E NG Q inghua 2.Department of o phthalmol ogy ,Chengdu Universi -ty of TCM ,Chengdu 610075,China [Key words ]age -related cataract ;etiology [Abstract ]Age -related cataract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blindnes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is operation which will bring financial bur -den and risk to patients .So the important measure is still prevention .Recent reports on etiology of age -related cataract were reviewed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 -related cataract )是世界首要的致盲眼病,全世界约有16,000,000人因白内障丧失视力〔1〕,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手术〔2〕,在美国每年白内障手术大约花去30亿美元以上的经费,给财政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3〕,除此之外,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2〕。如能使白内障延缓10年发生,白内障的手术量将减少一半〔4〕,且白内障在形成过程中病人的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因此,寻找危险致病因素,探查预防策略仍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 1 个体因素1.1 年龄和性别 白内障的发病率及致盲率与年龄的增长密切相关。我国60岁以上白内障的患病率为46.8%,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增加的趋势〔5〕。Truscott 认为年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最大风险因素,氧化损伤是白内障的特点,防止氧化损伤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晶状体核中的谷胱苷肽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晶状体“障碍物”,阻止小分子在皮质和核 之间进行交换。该屏障的产生不同于核硬化,而是归因于中年以后晶状体核中起保护晶状体蛋白和脂质免受氧化损伤的谷胱苷肽的浓度降低,谷胱苷肽产生于晶状体皮质并通过扩散方式达到晶状体核,该屏障阻止了谷胱苷肽的扩散,因此晶状体易受氧化损伤而出现白内障。基于上述理论,至今仍没有理想的研究白内障的动物模型〔6〕。 老年女性人群中患白内障的比率高于未患白内障的比率〔7〕,而且与年龄相当的男性相比,女性发生白内障的可能性较大。流行病学显示雌激素可能有防止白内障发生的作用,妇女发生白内障的风险在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 降而不断增加,根据流行病研究结果显示运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能减少白内障的发生〔8,9〕。Aina 等在人口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接受雌激素或雌激素-孕激素替代疗法的人群中发生白内障的风险适当减少 〔10〕 。初潮年龄较小的人群发生核 性白内障的可能性也较小,绝经年龄较大者发生皮质性白内障的比率较低。Beaver Dam 眼研究中显示生育后代越多,发生白内障的可能性随之下降〔11〕。1.2 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有血缘关系的姐妹或兄弟发生了皮质性、核性或后囊下白内障的人群中发生白内障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到三倍。在Beaver Dam 人口调查中对564个有 · 180·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7年6月第17卷第3期 DOI :10.13444/j .cn ki .zgzyykzz .002164

(完整版)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终极版)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文本 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矫正视力低于0.5;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眼压、泪道冲洗、血压测量; 2.心电图; 3.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大便常规; 4.眼科A.B超+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验光。 5.既往有肺部疾病需行胸部X光片。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左氧氟沙星眼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眼液),4-6次/日,用药1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

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 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透明质酸钠)、白内障超声乳化专用手术刀、眼内灌注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6.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4.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抗菌药物眼药水(左氧氟沙星眼液),非甾体类抗炎眼药水(双氯芬酸钠眼液)。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置良好。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指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由于它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以往习惯称之为老年性白内障。它的发生与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1.病因 白内障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放射和自由基损伤;营养物质、化学物质缺乏和抗生素的使用;葡萄糖、半乳糖等代谢障碍;脂质过氧化产物损伤等。此外,其他因素如衰老、遗传基因等因素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环节便是氧化损伤。 2.临床表现 1.皮质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混浊自周边部浅皮质开始,逐渐向中心部扩展,占据大部分皮质区。根据其临床发展过程及表现形式,皮质性白内障可分为4期:初发期、进展期、成熟期和过熟期。 (1)初发期最早期的改变是在靠周边部前后囊膜下,出现辐轮状排列的透明水隙或水疱。水隙或水疱主要是由于晶状体上皮细胞泵转运系统失常导致液体在晶状体内积聚所致。液体积聚可使晶状体纤维呈放射状或板层分离。在前者,液体可沿晶状体纤维方向扩展,形成典型的楔形混浊,底边位于晶状体赤道部,尖端指向瞳孔区中央。散瞳检查在后照或直接弥散照射下,呈典型的辐轮状外观。这种辐轮状混浊最初可位于皮质表浅部位,尔后向深部扩展,各层次间可互相重叠掩映,终于以晶状体全面灰白色混浊取代辐轮状混浊外观。代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入进展期阶段。 (2)进展期晶状体纤维水肿和纤维间液体的不断增加,使晶状体发生膨胀,厚度增加,因此也被称作膨胀期。一方面因以混浊为背景的囊膜张力增加而呈现绢丝样反光;另一方面,由于膨胀的结果而使前房变浅。后者在一个有青光眼体质的患者,很容易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但并非所有皮质性白内障患者都要经历膨胀期发展过程。即使有,其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个体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不一定都会诱发青光眼发作。这一阶段患者主要症状为视力逐渐减退,有时伴有眩光感,偶有单眼复视者。由于尚有一部分皮质是透明的,因此虹膜新月影投照试验是阳性。 (3)成熟期这一阶段以晶状体全部混浊为其特点。裂隙灯检查仅能看到前面有限深度的皮质,呈无结构的白色混浊状态。此时虹膜新月影投照试验转为阴性。晶状体纤维经历了水肿、变性、膜破裂等一系列病理过程,最终以晶状体纤维崩溃,失去正常形态为结局。至成熟期阶段,晶状体囊膜尚能保持原有的韧性和张力,此后逐渐向变性发展。 (4)过熟期由于基质大部分液化,某种基本成分的丧失,使晶状体内容减少,前囊膜失去原有的张力而呈现松弛状态。有时可看到尚未液化的核心沉到囊袋下方,随眼球转动而晃动。此时,可伴有虹膜震颤。 2.核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往往和核硬化并存。最初,混浊出现在胚胎核,然后向外扩展直到老年核。这一过程可持续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在晶状体核混浊过程中可伴随着颜色的变化。早期,少量棕色色素仅仅积聚在核区而不向皮质区扩展。但有时皮质区很薄,也可呈现整个晶状体均呈棕色反光的外观。当色素积聚较少时,核心部呈淡黄色,对视力可不造成影响,眼底亦清晰可见。 随着白内障程度加重,晶状体核颜色亦逐渐加深,由淡黄色转而变为棕褐色或琥珀色。在长期得不到治疗的所谓迁延性核性白内障病例,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晶状体核最终变为黑色,形成所谓的黑色白内障。晶状体核颜色与核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颜色越深,核越硬。 3.囊膜下混浊性白内障是指以囊膜下浅皮质混浊为主要特点的白内障类型。混浊多位于后囊膜下,呈棕色微细颗粒状或浅杯形囊泡状。有时前囊膜下也可出现类似改变。病变一

相关文档